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

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41
  • 曾用名: 当代医师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建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腹腔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杰

    目的 探讨腹腔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液体积聚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各26例.观察治疗后两组的疗效对比.结果 与非引流组比较,引流组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面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 腹腔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良好的疗效.

  • 沙格列汀联合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郑娟;潘珺;董华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沙格列汀片5 mg/d口服,同时加用优泌乐25早、晚2次皮下注射;对照组:予单用优泌乐25早、晚2次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日胰岛素用量、C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PG、PBG、HbA1c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BMI、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优泌乐25可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减少体质量增加,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 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汤隆;刘傥

    目的 研究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术前48、24h给予塞来昔布200 mg,对照组术前48、24h给予口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两组术后12、24、36、48、72 h均予塞来昔布200 mg,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调查患者的镇痛满意度与睡眠满意度,记录额外镇痛药物的援助情况和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于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 h检测PGE2的浓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24、48、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SD)与睡眠满意度(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额外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都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中PGE2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塞来昔布超前镇痛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睡眠状况,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关节镜导引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与传统技术治疗成人股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徐江波;樊勤学;赵喜滨;缪小刚;袁宏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骺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使用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骺端骨折48例,25例采用传统切开关节囊法治疗(传统组),23例采用关节镜导引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技术治疗(镜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4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至5年,平均(38±25)个月.无内固定断裂.传统组表浅切口感染2例,深部感染1例(清创后Ⅱ期愈合),骨不连1例(二次手术后愈合);镜下组仅表浅切口感染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80 ±29)min vs (69 ±25)min]、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组[(130 ±80)ml vs(230±138) ml]且术中透视时间少于传统组[(15±14)min vs (25±1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考Kilmer评价标准评分,传统组优良率88%,镜下组优良率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导引下逆行股骨髓内钉是治疗成人股骨干骺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关节镜下手术不需切开膝关节,对关节损伤小,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显著恢复膝关节功能,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 应用Activator肌激动器治疗儿童Angle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欣;冯贻苗

    目的 观察应用Activator肌激动器对儿童生长发育期的Angle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替牙列后期或恒牙列早期的Angle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2.6±0.8)岁,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示主要表现为下颌后缩及轻微上颌前突,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 >5°.12例病例均应用Activator肌激动器进行功能矫治.结果 平均疗程10个月,X线投影测量结果分析:侧貌改善明显,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SNB)增大(P<0.05),ANB角明显减小(P<0.05).结论 Activator肌激动器治疗儿童生长发育期的Angle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可以重塑上下颌在矢状向关系上的协调,使深覆(牙合)、深覆盖得以纠正,有效地改善软组织侧貌,是一种疗效肯定的功能性矫治器.

  • 原发性输尿管中下段癌保肾手术治疗23例分析

    作者:管建云;王海学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中下段癌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输尿管中下段癌患者行保留肾脏、输尿管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均获得随访,近端无再发病例,膀胱癌发生率为21.7%,5年生存率为65.2%.结论 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可以应用于适当选择的输尿管中下段癌患者,对早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癌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应严格随访.

  • 舌针点刺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志雄;刘洪文;王跑球;熊毛伟

    目的 观察舌针点刺为主对脑性瘫痪(脑瘫)语言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分析.方法 16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舌针组80例.对照组以语言训练和头针为主的康复治疗,舌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舌针点刺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疗效.结果 舌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障碍分型中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疗效显著(P<0.05);智力水平正常与落后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舌针点刺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疗效明显;(2)语言障碍分型中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疗效显著;(3)智力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 高原地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李文钧

    目的 观察等效剂量的0.68%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腰麻用于高原地区剖宫产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100例.R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68%罗哌卡因1.8 ml,B组注入0.5%布比卡因1.5 ml.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腰麻后不良反应,腹肌松弛情况,产妇满意度.结果 200例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R组产妇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延长,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组产妇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快于B组(P<0.05),高阻滞平面高于B组;两组麻醉效果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产妇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28.0% (28/100)]低于B组[59.0% (59/100),x2=19.55,P <0.01].结论 0.68%罗哌卡因在高原地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产妇,产妇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延长,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快,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相对较少,较0.5%布比卡因安全.

  • 中药清疣汤外洗对热毒蕴结型扁平疣患者外周血IL-2、IL-10、IL-18的影响

    作者:邢继霞;张卫华;于美芹

    目的 观察中药清疣汤外洗对热毒蕴结型扁平疣患者外周血IL-2、IL-10、IL-18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选择同期健康查体健康者32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清疣汤外洗,1剂/d;对照组予聚肌胞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0.1%维A酸乳膏外用,1次/d,两组均10 d为1疗程,连用1~3个疗程,随访观察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IL-18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或P<0.01),IL-2、IL-18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IL-10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IL-2、IL-18升高水平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扁平疣患者治疗前血清IL-2及IL-18水平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中药清疣汤外洗治疗后患者血清IL-10、IL-2及IL-18水平接近正常,其临床效果优于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 戒烟对冠心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俞海风;陈爱民;黄鹤飞;沈亚云

    目的 评价戒烟对冠心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冠心病吸烟者设为冠心病戒烟组,测定戒烟开始时、戒烟后1、3、6个月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心率变异性(HRV)数值.选择在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不吸烟老年人61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及心率变异性(HRV)数值.观察病例戒烟组戒烟干预1、3、6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戒烟后6个月上述各项指标对于健康对照组的变化.结果 戒烟开始后1、3、6个月,TDR逐渐下降,HRV各指标逐渐上升,其中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至6个月时恢复为与健康对照组一致.结论 戒烟6个月后可使TDR下降一定水平,且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而HRV各指标逐渐上升,且rMSSD接近正常,提示交感神经先恢复,迷走神经后恢复,但交感神经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 双极射频消融术在瓣膜置换手术时治疗房颤

    作者:李新民;祝岩;尹宗涛;韩劲松

    目的 总结双极射频消融方法进行迷宫手术在瓣膜置换术中治疗房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57例瓣膜疾病并发房颤者在进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利用双极射频消融仪器进行心脏“全迷宫”除颤手术,并对186例患者治疗结果进行一年随访.全部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全身中度低温、心脏局部深低温及体外循环下完成.结果 全组围术期死亡4例(3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射频消融时间14 ~22(17.82 ±2.24) min,体外循环时间为58~ 136.5(73.95±18.8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6~ 102(48.79±17.62) min;术后9~ 32(13.42 ±4.12)d顺利出院.手术结束时窦性心律或结性心律241例.对其中186例治疗结果进行1年随访,这些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或结性心律164例(88.2%),6个月随访时窦性心律或结性心律159例(85.5%),1年随访时窦性心律或结性心律171例(91.9%).结论 双极射频消融术是瓣膜替换手术时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文明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的18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血培养的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11/18,61.1%),其次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例(16.7%),克柔假丝酵母菌2例(11.1%),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5.6%),光滑假丝酵母菌1例(5.6%).上述病原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均敏感.发病日龄为生后15 min至19 d,高危因素依次分别是应用广谱抗生素(100.0%)、全静脉营养(94.4%)、出生胎龄<37周(83.3%)、机械通气(77.8%)、胎膜早破(38.9%)、深静脉置管(27.8%)及孕母生殖道感染(16.7%).首发症状以反应差、纳差、反复呼吸暂停伴发绀、循环灌注差;其次体质量不增和发热等,严重真菌感染时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尤以呼吸、循环衰竭明显,常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8例经进口氟康唑治疗,其中16例治愈出院,出院1个月后16例获随访,患儿均无异常表现,2例放弃治疗患儿出院后不久死亡.结论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应高度警惕本病,并及时抽血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完善相关检查,早期诊治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 小儿麻疹并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芙蓉;罗如平;于四景

    目的 探讨小儿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麻疹并发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并发重症肺炎,47例并发普通肺炎.分析患儿年龄、性别、有无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近期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无免疫功能低下及是否合并耐药细菌感染与并发重症肺炎的关系.结果 重症肺炎CRP及PCT水平均高于普通肺炎(t=2.31,2.30,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小儿麻疹并发重症肺炎与男性、先天性心脏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及合并耐药细菌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近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耐药细菌感染是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儿麻疹并重症肺炎与近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及合并耐药细菌感染密切相关.监测CRP、PCT及免疫指标对预测小儿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有参考价值.

  • 术前血凝酶静脉注射对腹腔镜直肠癌Miles根治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作者:周小平;谢清;何培生;李冠华

    目的 在腹腔镜直肠癌经腹联合会阴根治性切除手术(Miles)术前应用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静脉注射,观察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盆底创面渗血情况,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直肠癌(Miles)根治手术患者84例,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巴曲亭组、氨甲环酸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8例.巴曲亭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巴曲亭2U,氨甲环酸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3.0g,空白对照组不予以任何药物.观察每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盆底创面渗血量.比较其止血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巴曲亭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氨甲环酸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巴曲亭组止血药使用量少于氨甲环酸组(P<0.05).巴曲亭组术后盆底持续引流量、会阴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氨甲环酸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3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巴曲亭组PT术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巴曲亭可明显减少腹腔镜直肠癌(Miles)根治手术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术后盆底创面渗血引流量及引流持续时间.保证会阴伤口的及时愈合,减少术后会阴伤口感染并发症.术前血凝酶静脉注射对腹腔镜直肠癌Miles根治手术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

  • 盆底功能障碍仿生物理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静;阳笑;王红丽;周绍明;方超英;罗军;罗婕;罗小梅;李昂

    目的 探讨仿生物理治疗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应用PHENIX USB 4盆底功能治疗仪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30例轻度、30例中度)进行系统治疗一疗程后,并测定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其疗效及疗效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仿生物理治疗一个疗程后,轻度盆底功能障碍组患者治愈率76.7% (23/30),有效率23.3% (7/30);中度盆底功能障碍组患者治愈率20.0% (6/30),有效率63.3%(19/30),无效率16.7%(5/30).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仿生物理治疗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有一定疗效,以轻度盆底功能障碍者疗效佳.早期识别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并早期行仿生物理治疗及盆底功能训练可有效缓解症状甚至治愈,有利于防止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大光;刘从威;黎志宏

    目的 探讨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 采用联合术式(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上段旋转截骨+ Pemberton髋臼成形术)结合软组织松解并辅以术后序贯性功能锻炼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54例63髋.结果 54例随访1~3年,平均(18±2)个月,按Mckay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51髋(26 ~ 20分),良9髋(21 ~25分),可2髋(16 ~ 20分),差1髋(≤15分),优良率95.23%.结论 根据患儿术前髋关节病理改变选择联合术式既能彻底松解髋关节周围病变的软组织,又能纠正髋臼及股骨畸形,恢复髋关节正常解剖结构,是治疗大龄儿童DDH的有效方法.

  •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作者:徐江群;金敏霞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4 972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关系、产后出血原因、产后出血量及产后高危因素,产后出血采用称重法进行测量.结果 本组4 972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1 975例(39.72%),自然产2 997例(60.28%);产后出血患者共280例,占5.63%;28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204例(72.86%)、胎盘因素31例(11.07%)、凝血功能障碍17例(6.07%)、软产道损伤8例(2.86%),其他因素20例(7.14%);产后出血量500~1 000 ml占71.79%、>1 000 ~2 000 ml占15.36%、>2 000~3 000 ml占4.63%、>3 000 ~4 000 ml占2.86%、出血量>4000 ml占5.36%;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主要为早产、前置胎盘、轻中度贫血、胎膜早破、胎盘粘连、巨大胎儿.结论 剖宫产产后出血明显多于自然产,影响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占的比例大,其次为早产、前置胎盘、轻中度贫血、胎膜早破、胎盘粘连、巨大胎儿等.应重视产前宣教、孕期保健,降低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 吸烟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启旺;陈立娥;李亮;兰颖;张长军

    目的 探讨吸烟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非吸烟者38例,吸烟者100例,根据吸烟指数(CSI)将吸烟者分为Ⅰ组(CSI≤400支年/天)45例,Ⅱ组(CSI=401~ 800支年/天)36例,Ⅲ组(CSI=801~ 1200支年/天)19例,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及血清瘦素水平,并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 (1)Ⅰ组与非吸烟组比较,Ep、β、AC、AI、PWVβ、瘦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组比较,Ep、β、AI、PWVβ、瘦素水平增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比较,Ep、β、AI、PWVβ、瘦素水平增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瘦素水平与β、PWVβ呈正相关(r =0.346,P=0.003;r=0.305,P=0.009).结论 吸烟者血清瘦素水平与β、PWVβ的关系密切,三者均是早期发现动脉弹性病变的敏感指标.

  •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作者:冯娅妮;朴春梅;孙艳红;马虹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及临床时效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性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26~55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A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内匀速输注生理盐水(NS)0.25 ml/kg;B、C、D组分别以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0.3、0.6、1.0 μg/kg麻醉诱导前10 min内匀速输注完,麻醉期间以0.3、0.6、1.0 μg/(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患者入室后均在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下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气管插管后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记录To和T25的时间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To时间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和D组中T25时间[(48 ±6) min和(51 ±6)min]与A组[(40±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用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后与A组相比,C和D组给药后5 min血压明显下降[(88.76 ±7.06) mmHg,(87.89±6.95) mmHg,P<0.05],B组和C组诱导前心率[(60.80±7.11)次/min,(63.31 ±5.78)次/min]与A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D组心率在给药后5 min、诱导前及给药后30 min明显下降[(66.40±9.49)次/min,(60.52 ±7.45)次/min,(61.32±7.11)次/min,P<0.05].结论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没有影响,但右美托咪定增加到一定浓度时能够增强罗库溴铵的临床时效.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对围手术期的血压及心率有影响.

  • 不同年龄大鼠非控制失血性休克理想复苏压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智峰;艾宇航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大鼠在限制性液体复苏时的佳复苏压力.方法 采用断尾的方法制备未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按年龄段分为未成年组(6周龄)、成年组(16周龄)及老年组(12月龄),每组按限制性液体复苏水平随机分配为未治疗组,40 ~ 50 mmHg组,>50 ~ 60 mmHg组,>60 ~ 70 mmHg组,每组8只.记录各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及24 h存活率;比较各组在限制性液体复苏期间达到目标复苏压力所需的补液量及在造模90 min的血气分析、血乳酸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佳复苏压力,6周龄组为40~ 50 mmHg,16周龄组为>50~60 mmHg,12月龄组为>60~ 70 mmHg.理想复苏压力下有更好的生存率及更低的血乳酸值(P<0.01或P<0.05).结论 对于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不同年龄段的佳复苏压力目标有所不同.

  • 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糖尿病创面愈合

    作者:周晓东;郑华;郑瑞国;张慧芳;唐宁宁;周建大;胡丰

    目的 探讨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的抗菌效果和治疗大鼠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依照前期方法制备出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设计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组、单纯纳米银组、单纯生长因子组、单纯生理盐水对照组、青霉素钠阳性对照组,对比检测各组对5种常见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然后将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以纳米银-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纳米银及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单纯表皮生长因子、单纯纳米银、生理盐水治疗创面,不同时相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缓释复合体及纳米银抗菌性能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同时缓释复合体能显著缩短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时间(P<0.05);第3天各组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和13天缓释复合体的愈合率[(61.71±8.78)%、(100±2.60)%]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5).结论 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且能快速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 MCP-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阮洋;陶科;张冉;张克强;杨惠军;李启星

    目的 通过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探讨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130例标本,其中包括卵巢上皮癌组织92例,为病例组;正常卵巢组织38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卵巢上皮组织中的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均存在AA、AG和GG三种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AA(17.40% vs 15.79%)、AG(44.56% vs 52.63%)和GG(38.04% vs 31.58%)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多个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尚不能认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病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尚不能认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病有关.

  • CD146-siRNA对卵巢癌细胞A2780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田辉;吴佳捷

    目的 探讨CD146-siRNA对卵巢癌细胞A2780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低表达CD146对卵巢癌细胞E-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和RNA干扰阴性对照组,CD146-siRNA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而vimentin和fibr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CD146-siRNA抑制卵巢癌细胞A2780的上皮-间质转化.

  • Beckman Cou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

    作者:陶亚;丘世飏;胡丽涛

    目的 验证Beckman Cou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性能是否满足临床要求.方法 对该检测系统的携带污染率、正确度、精密度、不确定度、分析测量范围、参考区间、进样模式等指标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各参数携带污染率均为0.18%;根据卫生部临检中心血细胞正确度验证结果回报,与靶值比较,偏倚在0.32% ~2.29%范围内;各参数不同浓度的实验室变异系数即精密度在0.35%~4.46%范围之内,均<1/3 CLIA'88能力验证分析质量要求.各参数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wBC低=7.4%,UwBC高=3.8%,URBC低=3.4%,URBC高=2.8%,UHGB低=3.9%,UHGB高=2.2%,UPLT低=9.8%,UPLT高=7.6%,UMCv低=2.6%,UMCv高=2.5%.分析测量范围较广:白细胞(WBC)在(0.2~137.3)×109/L内,红细胞(RBC)在(0.72~7.66)×1012/L内,血红蛋白(HGB)在20~231 g/L内,血小板(PLT)在(25 ~983)×109/L内,红细胞比积(HCT)在6.1% ~68.0%内呈线性,各参数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接近1.0;引用的参考区间合适;自动与手动进样模式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白细胞五分类验证合格.结论 ACT-5 DIFF AL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室内质控通过的情况下,各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实验室质量要求,并能较好的满足临床需求.

  • 亚麻籽油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谢华;徐丹凤;陈敏;宗敏;陈艳秋;李士捷;白慧静;王彦;孙建琴

    目的 观察富含n-3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饲料组(ND组),高脂喂养组(HFD组),亚麻籽油组(FOD组),喂养8周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对肝脏、附睾、皮下脂肪、胰腺组织称重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8周后FOD组小鼠空腹TC和LDL水平均较HFD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G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和FOD组小鼠的附睾脂肪、皮下脂肪和胰腺重量显著高于ND组,FOD组小鼠胰腺重量低于HFD组(P<0.05).FOD组较HFD组肝脏出现脂滴沉积和肝脏脂肪变性较少.结论 给予亚麻籽油可以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血脂代谢及肝脏的脂肪变性.

  • 28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彦;朱安娜;詹瑞君;李从铸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28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观察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8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占同期收治子宫内膜癌的6.3%,Ⅰ~Ⅱ期患者14例,Ⅲ期14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与预后有关(P<0.05),患者是否绝经、术后是否治疗、子宫切除范围、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侵、附件受侵与预后无关(P>0.05).2例Ⅰa期无肌层浸润者术后未补充任何治疗存活至今.结论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发病率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影响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Ⅰa期无肌层浸润者术后可选择观察.

  • 罗哌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上肢雷诺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万成福;刘妍;宋涛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上肢雷诺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院2008年至2012年37例诊断为上肢雷诺病的患者采用Excel 2010随机分为两组:利多组(18例,L组)和罗哌组(19例,R组).L组采用1%利多卡因5 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R组采用0.2%罗哌卡因5 ml.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R组总有效率(89.5%)明显高于L组(55.6%)(P<0.05);R组horner征(-)次数(22次)明显少于L组(43次)(P<0.05),声音嘶哑、颈部血肿等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上肢雷诺病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 宫颈癌中淋巴管密度与CT灌注成像及D2-40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赟;肖立志;龚颖萍

    目的 探讨宫颈癌淋巴管密度与CT灌注参数和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CT灌注检查,测定肿瘤组织中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水平,分析宫颈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CT灌注参数和LVD的差异.结果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2.206、-2.29、-2.336,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强化峰值时间(TTP)值显著短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6.908,P<0.01).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呈棕黄色环状,结构清晰.肿瘤病灶周边有大量微淋巴管增.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BF、BV、PEI与LVD呈正相关(r =0.65、0.56、0.61,P<0.01),而无淋巴结转移组TTP与LVD呈负相关(r=-0.55,P<0.01).结论 宫颈癌CT灌注成像及D2-40 LVD的参数有助于甄别淋巴结的转移,高LVD值与宫颈癌进展、转移发生密切相关,其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和预后,对临床治疗转归具有指导意义.

  • 精确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祖龙;吴印兵;唐鸿生;方志远;崔书中

    目的 观察精确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3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18例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放化疗,对照组18例进行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近期肿瘤减小总有效率为66.67% (12/18),对照组患者的近期肿瘤减小总有效率为27.78%(5/1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KPS评分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7 ~31个月),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个月(4~18个月),治疗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SDF-1/CXCR4轴在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介导K562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吉刚;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李敏燕

    目的 构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K562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对K562细胞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在伊马替尼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构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K562细胞共培养模型.将K562细胞暴露于0.5μmol/L伊马替尼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凋亡率及CX-CR4表达.将0.5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h并以Calckin-AM荧光标记的K562细胞接种于基质细胞层培养24 h,去除悬浮细胞,收集黏附的K562细胞通过检测荧光强度计算细胞黏附率.以10 μg/ml的CXCR4单克隆抗体12G5阻抑SDF-1/CXCR4轴,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伊马替尼IC50.结果 0.5μmol/L伊马替尼处理72 h,悬浮组及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K56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48 ±4.17)%及(32.01 ±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7,P=0.001).悬浮组伊马替尼作用前后K562细胞CXCR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28±3.44)%及(25.34±3.2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3,P=0.001);共培养组伊马替尼作用前后K562细胞CXCR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31±3.76)%及(53.64±5.3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9,P=0.001).0.5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h使K562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率由(42.18±6.17)%提升至(68.97±11.08)%(t=2.468,P=0.027).以10 μg/ml的CXCR4抗体12G5阻抑SDF-1/CXCR4轴后共培养组IC5o为(0.68±0.04)μmol/L,与未加抗体对照组(1.27±0.05)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9,P=0.001).结论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能介导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其机制可能与基质细胞共培养及伊马替尼诱导K562细胞CXCR4的表达有关,阻抑SDF-1/CXCR4信号轴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骨髓微环境介导的伊马替尼耐药.

  • 先后6次手术10次131I治疗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患者一例

    作者:别冬云;严思

    患者,男,48岁,于1978年因颈部包块于荆州市中心医院先后两次行单纯甲状腺包块切除,术后病检为甲状腺囊肿及腺瘤;1986年于湖北省人民医院行第3次甲状腺全切手术,术后病检为“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术后予以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989年甲癌复发于北京肿瘤医院再次手术;1992年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行第5次甲状腺手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2005年因复发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行第6次甲状腺手术,术后予以131I治疗,采用固定计量100 mci,每年1次,共8次.

  •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PKP术后骨块椎管内移位一例

    作者:张亮;王静成;冯新民;王永祥;杨建东;张圣飞

    患者,女,72岁,因“腰椎骨折术后5个月,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4个月”于2012年4月15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诊断为“腰2椎体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X线示腰2椎体压缩明显,CT示椎体后壁破裂,椎管内骨块少量占位(图1),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手术顺利,术后X线提示骨水泥充填满意,腰背部疼痛缓解.术后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腰背部疼痛,口服止痛药效果不明显.术后4个月患者逐渐出现不能站立行走,且出现腰背部抽搐样剧烈疼痛,双下肢疼痛加重.查体:L2棘突处及椎旁压痛,腰部活动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双下肢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V-级.VAS评分腰背部疼痛8分,双下肢疼痛8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84.0%,生理质量SF-36评分中物理评分23分,心理评分31分.X线及CT示腰2椎体内骨块移位,椎管内骨块占位明显(图2).患者诊断考虑腰2椎体骨折PKP术后;重度骨质疏松症.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腰背部疼痛2分,双下肢疼痛1分,腰椎ODI评分35.5%,生理质量SF-36评分明显改善,其中物理评分43分,心理评分54分.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红梅;刘建华;洪程程;刘娜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0.5%~1%[1],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RA在临床上治疗困难,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作为一个新的检测指标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对SAA在RA发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李乐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临床上一种用来治疗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的手术方法,旨在缓解关节疼痛、僵硬和矫正关节畸形.但这项手术也存在一些术后并发症,如血管和神经损伤、血栓形成和感染,其中,假体周围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也备受骨关节外科医生的关注.而寻找致使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因、探索更有效的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方法,以及改进治疗方法等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笔者围绕上述热点,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神经行为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孙涛;曾贵荣;杨韬;姜德建

    神经行为学(neuroethology)常见实验方法分为三大类行为:认知功能、情绪障碍、感觉运动.随着对机体社会性的认识的加深,研究动物社会交互行为的技术和方法近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笔者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神经行为学在认知行为、情绪障碍、感觉运动及社会交互等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1 认知行为研究方法认知行为研究方法多基于条件反射的原理.按照条件反射方法,可分为惩罚性条件性恐惧实验和奖励性奖赏行为实验[1].认知可分为空间记忆和非空间记忆,Morris水迷宫、八臂迷宫等常用于空间学习记忆测试,而新物体位置识别属于非空间记忆[1].

  • 免疫调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作者:王彦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经典的“两次打击”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NAFLD形成的始动和核心环节,贯穿NAFLD的全过程[1-2].但“两次打击”学说并不能完全解释NAFLD的发病机制,而肝脏作为机体的免疫器官,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AFLD患者存在免疫调节紊乱,免疫调节紊乱在NAFLD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3-4].本文就免疫调节与NAFLD的关系作一综述.

  • 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作者:赵景新;王瑜;何曼;金宇;闫石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运动对碘乙酸钠(MIA)诱导的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静对照组、碘乙酸钠(MIA)组及碘乙酸钠+运动组,每组12只.MIA组及MIA+运动组运用膝关节内注射碘乙酸钠的方式建立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模型.MIA+运动组大鼠进行六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后,取各组大鼠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组织变化,并行关节软骨Makin评分.结果 中等强度运动对MIA+运动组大鼠关节软骨产生有益的影响,MIA+运动组关节软骨的Mankin评分与MIA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强度运动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对OA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84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作者:赵建平;张叶毛;武芳;周秀岚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性及病区分布和标本来源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检出的840株AB耐药性;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结果 AB从ICU(37.6%)和神经内科(23.0%)分离数多,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85.2%);对亚胺培南耐药的AB (IRAB)检出率为61.8%;阿米卡星对IRAB、AB和非IRAB抗菌活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70.4%、74.6%和87.9%;非IRAB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的敏感率明显高于IR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IRAB的检出率和耐药性高,应引起临床医师及微生物界的高度重视.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胡玉凤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U)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早期诊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本院40例CP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特征、临床转归以及术后结果.结果 40例患者中超声图像表现为单纯孕囊型20例、空泡型14例,不均质团块型6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表现为血流信号丰富者18例,血流信号少量者18例,无血流信号者4例,其中盥流信号丰富患者的CDFI频谱多为高速低阻,占83.3%(阻力指数RI <0.5).结论 TCDU是无创性诊断,有助于对CSP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茶多酚通过抑制TGF-β信号通路缓解小鼠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进程

    作者:陈丽;李竞;曾姣娥;宁尚侠

    目的 探讨茶多酚(TP)在预防小鼠糖尿病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高脂饲养联合链脲霉素(STZ,50 mg/kg)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小鼠模型,并观察茶多酚的干预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blotting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高脂饲养联合STZ腹腔注射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肾纤维化,并且纤维化肾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下调,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Ⅰ型胶原(Collagen Ⅰ)和Ⅳ型胶原(CollagenⅣ)等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茶多酚能明显缓解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的肾纤维化进程,且上调模型小鼠肾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抑制TGF-β1信号通路靶基因Vimentin、α-SMA、Fibronectin、Collagen Ⅰ和CollagenⅣ等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细胞水平,用TGF-β1处理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现TGF-β1能诱导NRK-52E细胞形态发生纤维性变,并诱导细胞中TGF-β信号通路活化及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茶多酚则可明显抑制TGF-β1对NRK-52细胞纤维性变的诱导作用.结论 茶多酚可能通过抑制TGF-β信号通路缓解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进程,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及其心肌病中的作用

    作者:熊燕;方伟进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然而其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ATP为机体提供能量,此外还在活性氧产生、细胞钙稳态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包括氧化应激、钙紊乱、线粒体生物合成减少、线粒体内膜通透性转变孔道开放以及线粒体DNA突变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不仅与1型糖尿病的β-细胞功能障碍有关,也与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还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就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糖尿病及其心肌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有助于认识并深入研究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为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防治拓开新思路.

  • 限食4周对大鼠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方伟进;李聪;韦雪梅;刘嘉熙;何玉莲;熊燕

    目的 探讨限食4周对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限食4周大鼠模型,麻醉下分离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用电刺激法记录单次收缩、强直收缩和疲劳收缩张力;荧光素酶法测定骨骼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以反映线粒体功能,并检测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Ⅰ(COX Ⅰ)与核基因β-aetin拷贝数以反映线粒体生物合成;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NRF)基因转录;Western bloting检测5 '-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限食组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对电刺激诱导的单次收缩[(2.5±0.15)N/cm2 vs (1.24±0.12) N/cm2,(2.66±0.21) N/cm2 vs (1.69±0.17)N/cm2,P <0.05]、强直收缩[(10.43±0.36) N/cm2 vs(8.06±0.19) N/em2,(11.35±1.02) N/em2 vs(8.12±0.23) N/cm2,P <0.05]和疲劳收缩张力均明显增强,并伴随ATP含量[(34.82±4.31) nmol/mg protein vs(15.32±1.94) nmol/mg protein,(30.82±2.15)nmol/mg protein vs (12.32±0.97)nmol/mg protein,P<0.05]和线粒体生物合成(2.75±0.20 vs 1.52±0.06,1.32±0.10 vs 0.84 ±0.11,P<0.05)显著增加;限食4周还明显上调比目鱼肌中PGC-1、NRF基因转录和AMPK蛋白磷酸化,而对趾长伸肌无此作用;此外,限食还上调骨骼肌中NOS表达与活性以及NO含量.结论 限食4周明显增强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收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活化AMPK和NOS/NO通路、上调PGC-1α转录,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与功能有关.

  •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尹清风;马海军;陈雪辉;曹萌;白立炜;张清贵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变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产生的可能机制,为α-硫辛酸临床治疗D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纳入75例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正规降血糖、血压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避光静脉滴注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及视力检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并检测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反映体内氧化应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α-硫辛酸治疗的DR患者视力明显改善,对眼部病变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84.21% vs40.54%,X2=15.28,P<0.01);血中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ADMA[(0.32 ±0.13)μmol/L vs(0.51 ±0.26) μmol/L,P<0.05]及MDA[(3.22 ±0.90) nmol/L vs (5.13 ±0.42) nmol/ml,P<0.05]水平明显降低,抗氧化酶SOD[(72.68±1.31) U/ml vs (53.16±1.54) U/ml,P<0.05]活性升高.结论 α-硫辛酸治疗DR患者有一定疗效,主要改善DR患者的眼部病变和视力,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降低血清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ADMA水平有关.

  • 匹伐他汀通过影响脂肪ClC-3氯通道介导其降脂作用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黄雪莲;黄运英;任竹潇;赵丽岩;袁峰;杜洁仪;盘妮;刘捷;王冠蕾

    目的 探讨匹伐他汀通过影响脂肪ClC-3氯通道介导其降脂作用以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匹伐他汀治疗组[3mg/(kg·d)]、吡格列酮标准治疗组[20mg/(kg·d)],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经药物灌胃治疗5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清胰岛素,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腹腔附睾脂肪组织ClC-3蛋白表达.此外,用同样方法建立野生型小鼠及ClC-3基因敲除小鼠T2DM模型,成模5周后处死小鼠,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大鼠空腹血糖、血脂和HOMA-IR均明显升高,脂肪ClC-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n =10,t=-2.915,P=0.017).匹伐他汀治疗5周后可使T2DM大鼠血脂、HOMA-IR明显下降,脂肪ClC-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t=6.004,P<0.01).并且T2DM大鼠的血脂、HOMA-IR与脂肪ClC-3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吡格列酮治疗5周后虽可使空腹血糖、血脂和HOMA-IR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但对脂肪ClC-3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与野生型T2DM小鼠比较,ClC-3基因敲除T2DM小鼠空腹血糖、血脂、HOMA-IR水平也明显下降(n=12,P<0.05).结论 匹伐他汀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脂水平并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降低脂肪ClC-3氯通道蛋白表达有关.

  • 饥饿对大鼠骨骼肌收缩和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晓媚;何玉莲;黄程;方伟进;熊燕

    目的 观察不同时程的饥饿对大鼠骨骼肌收缩与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制备不同时程的饥饿动物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饥饿12h组、饥饿24 h组、饥饿48 h组);大鼠经过上述处理后,麻醉下迅速分离心脏、胸主动脉、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并分别连接压力或张力换能器以及相应的实验装置和数据记录系统.心脏用Langendorff灌流,先记录左心室收缩压、舒张末期压和左室压力的变化速率(±dP/dt max)等心功能指标,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并观测上述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用器官浴槽法检测血管环收缩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用电刺激法分别检测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单次和强直收缩的大张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饥饿24h和48 h均明显降低心脏收缩期左室内压上升的大变化速率(+dP/dt max,P<0.01);在遭受心肌缺血再灌注后,饥饿48 h明显延长心脏复跳时间[(24.3 ±7.0)min vs(14.0±2.9) min,P<0.05],并升高左心室平均舒张压和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的大变化速度(-dP/dt max)(P<0.05),但到再灌60 min恢复正常;饥饿48 h也增加离体血管环对低浓度乙酰胆碱(3×10-8 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P<0.05),但不增加ACh诱导的大舒张反应,饥饿12~48 h均不影响血管环的收缩反应;饥饿48 h还增强比目鱼肌对电刺激诱导的强直收缩张力[(7.01±1.22) N/cm2 vs (5.50 ±0.75) N/cm2,P <0.05].结论 饥饿24 ~48 h对大鼠心脏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饥饿48 h增加ACh诱导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敏感性,并增强比目鱼肌对电刺激反应的收缩功能.

中国医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