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

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41
  • 曾用名: 当代医师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建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转换为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丽琴;石苏英;俞莉;方少均;周筱

    目的 观察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转换为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在导入期-10±3天内使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液(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维持不变);在治疗期第2天开始使用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在第0天、第14±2天,第28±2天的时候进行随访,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在第0天、第28±2天检测糖化血清蛋白.利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检验比较空腹血糖、餐后1、2h血糖的差异,x2检验分析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和50/50R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2天、治疗第14±2天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第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2天后50例患者平均每天胰岛素用量与治疗第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治疗前50例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0%,治疗第28±2天后低血糖发生率为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0,P=0.050).结论 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且相对经济及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梅香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17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TVCDU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TVCDU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符合率达92.3%,其中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80%,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92.8%,内膜增生过长诊断符合率93.8%,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90.4%.声像图表现以内膜增厚为主,多伴内膜回声增强、不均或呈宫腔内混合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良性病变内血流信号显示率较低,为低速高阻血流;恶性病变内血流信号较丰富,为高速低阻血流.结论 TVCDU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鉴别价值,尤其在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张贻春;瞿杭波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52例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根据Johner-Wuhs法评价患肢膝、踝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也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6个月后,观察组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8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92.30%;对照组优16例,良2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69.23%.两组患者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5).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符合生物及力学原则,可大限度地保护皮肤软组织,减少骨折端血供的破坏,促进骨折愈合.

  • 自体颅骨与钛网材料在颅骨成型中的比较

    作者:苗雨露;赵万;余少雄;刘泽;尹勇;柳茂成;黄志斌

    目的 探讨自体颅骨与钛网材料在颅骨成型术中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本院行颅骨修复患者52例,按修复材料分自体颅骨组27例与钛网组25例,比较两组病因、颅骨缺损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周期、住院费用、外观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在病因、颅骨缺损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周期及外观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自体颅骨组27例中颅骨自溶2例,颅骨不稳1例,外形不佳1例,皮瓣下积液1例,并发症发生率18.5% (5/27);钛网组25例中钛网外露1例,硬膜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8.0% (2/25);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费用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网组颅骨成型具有更大优势,但费用较贵;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费用低廉,但有自溶等风险,建议颅骨修复尽量应用钛网材料,酌情应用自体颅骨.

  • 康复工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潜能和社会功能改善的作用

    作者:陈远岭;温亚平;刘家洪;黄文武

    目的 了解药物结合康复工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康复潜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3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药物治疗结合康复工疗)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每组150例.对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12周及随访半年时进行阴性症状量表(SAN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康复潜能量表评定,分析其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康复潜能改善程度.结果 (1)研究组患者入组后12周及随访半年时,研究组SANS总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74,F=11.32;P <0.01);对照组SANS总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康复工疗对社会功能的疗效,入组后12周及随访半年时,研究组PSP总分增加,社会功能改善明显(t=4.81,P<0.05;F=10.54,P<0.01).对照组PSP总分增加不明显(P>0.05).(3)康复工疗对患者康复潜能的作用,经过12周的康复工疗,研究组的康复潜能评分较入组时显著提高,其个人生活和工作能力改善明显(t =6.84,P<0.01).而对照组在入组后12周时,康复潜能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治疗结合康复工疗的模式可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减少,社会功能和康复潜能较治疗前提高,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治疗措施.

  • 髌旁内外侧入路在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浩汀;周一新

    目的 探讨髌旁内、外侧入路在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6月收治的46例外翻膝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23例.A组患者手术采用髌旁内侧入路,B组患者手术采用髌旁外侧入路,以下肢解剖轴线外翻角度、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术前A、B两组患者的下肢解剖轴线外翻角度、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以及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两组患者的下肢解剖轴线外翻角度、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以及H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旁内、外侧入路在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均满意,均能够改善膝外翻状况,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及舒适需求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

  • 13例新生儿乳糜胸临床分析

    作者:张帆;庄严;刘银芝;黄维清;肖勇;颜卫群;彭小明

    目的 分析新生儿乳糜胸的临床特点,为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13例新生儿乳糜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转归和随访情况.结果 13例患儿均为足月儿.起病时间1~15d,均表现为呼吸困难,胸腔B超均有液性暗区.13例胸水化验均符合乳糜液的诊断标准.13例经治疗后,11例治愈好转出院;2例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缩窄),因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放弃治疗后死亡.随访11例均未复发,神经发育情况基本正常.结论 新生儿乳糜胸多见于足月儿,一般为生后2周内发病,以呼吸困难为主,主要靠影像学和胸水化验确诊;治疗时间较长,但大部分患儿治疗效果好,一般不复发.

  • 利塞膦酸钠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作者:邢浩;彭丹;贺毅;周峰;黎志宏;徐敏

    目的 观察利塞膦酸钠对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疗效.方法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4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利塞膦酸钠组70例,钙尔奇组70例.观察治疗期间骨痛改善情况.各组用药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检测腰椎及髋部双能X线骨骨密度(BMD)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改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塞膦酸钠组腰椎L1-L4椎体的BMD上升10.5%,髋部股骨颈BMD值上升17.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尔奇组治疗1年后骨密度不但没有上升,还稍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和髋部BM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塞膦酸钠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肯定.

  • 锁定接骨板在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徐秀成;郑永茂;柴充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间使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的49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获随访8~24(13.5±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5±2.2)周.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优18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2.4%.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的应用能够提高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愈合率,充分维持复位以促进早期功能活动,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在胃溃疡愈合前后胃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潘其重;陆日坚;闭伟文;杨风艳;张玲;陆代贤

    目的 探讨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在胃溃疡愈合前后胃黏膜中的表达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胃溃疡患者愈合前溃疡周边黏膜组织中、溃疡愈合后再生的黏膜组织中SLPI的表达水平及其分布进行检测.结果 胃溃疡愈合前32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中SLPI的表达水平[A=0.8613±0.0375,A为平均吸光度]与胃溃疡愈合后(A=0.3471±0.0263)相比明显增高(P<0.01).镜下SLPI主要表达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底(体)腺上皮细胞胞质内.结论 SLPI促进溃疡周边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对溃疡的愈合起促进作用.

  • 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

    作者:齐新文;黄志明;袁小洪;方存迅;王兆杰

    目的 分析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1月9例股骨粗隆下骨折并同侧股骨多段骨折行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的患者,开放处植入扩髓骨碎屑促进骨折愈合.分析治疗方法、结果及延迟愈合原因.结果 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 24(18 ±1.8)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复位满意,未出现断钉、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无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病例;1例出现股骨干远端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植自体髂骨后愈合.参照全国股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优6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 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并同侧股骨多段骨折具有股骨干多段骨折对位对线良好、粗隆下骨折微创固定、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及减少畸形愈合等优点,是处理此类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

    作者:顾国华;黄小燕;祝跃明;李俊

    目的 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MRI表现.方法 对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ISFT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影像显示4例均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边界清;肿块均位于幕上,额顶部2例,额部跨中线1例,枕部跨中线1例.MRI平扫T1WI 4例均为等、略低信号为主,其中1例内见新月形高信号;2例T2WI以长T2信号为主,2例T2WI内见稍高、低混杂信号影,形成“阴阳”征;4例肿块FLAIR均呈等高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4例肿块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2例低T2信号区明显强化,肿块内部坏死区未见强化;3例未见“脑膜尾征”,1例见“脑膜尾征”.结论 颅内ISFT的MRI表现虽有一定特性,但定性诊断较困难,终需要病理学检查确诊.

  • 腹腔镜骶前固定术与传统阴式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比较

    作者:何英慧;刘桃;金凤斌

    目的 比较腹腔镜骶前固定术与传统阴式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4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1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骶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定期随访,应用POP-Q评分法评价解剖恢复疗效,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 (PFDI-20)评价功能恢复疗效,同时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分析术后性生活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Ba点、C点位置和阴道总长度均优于对照组(t=-3.276,-3.621,4.032,P<0.01).观察组在术后性生活恢复和改善率方面优于对照组(x2 =6.23,P<0.05).结论 腹腔镜骶前固定术组织创伤小,治愈率高,无一例复发,术后性生活质量恢复较快,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待观察论证.

  • 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向芳友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通过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间2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利用自体半腱肌腱作为移植材料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后定期随访,术前术后均按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计分,并行膝关节CT检查测量髌骨匹配角及髌骨外侧角.结果 术前、术后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分别为(41.3±5.1)分、(90.7±5.8)分,术前和近一次复查CT时髌骨匹配角分别为(19.3±7.1)°、(6.8±3.8)°,髌骨外侧角分别为(-2.8±9.1)°、(11.7±4.8)°.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通过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能有效解决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髌骨稳定性问题,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益生菌联合乳果糖、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关琳;苗鹏;孙明军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84例肝性脑病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分为门冬氨酸鸟氨酸组(A组,n =33),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组(B组,n=29),益生菌联合乳果糖、门冬氨酸鸟氨酸组(C组,n=22).观察患者苏醒时间及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 B、C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A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8例;B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5例;C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三组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氨、AL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血氨、ALT治疗前后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前后TBIL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乳果糖、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可缓解肝性脑病严重程度,明显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细胞功能.

  •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礼文;廖理国;冯学山

    目的 观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同时,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经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lb/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体质量指数(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

  • 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季日旭;杨益宇;吴银生;麻光喜;许兵

    目的 评价单侧椎弓根固定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疾患所致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同原因所致腰痛患者32例,其中退行性滑脱3例,巨大椎间盘突出11例,椎间盘突出合并不稳定7例,腰椎管狭窄合并不稳定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2例.均采用小切口单侧固定联合TLIF治疗.应用NaKai方法评价临床效果,应用Suk标准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1例双节段病变患者出现腰疼伴对侧下肢放射性伴小腿疼痛,3例术后出现轻度腰痛,经保守治疗缓解.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小腿及足背放射痛,经保守治疗好转.30例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融合率为93.7%;2例可能融合,但融合器无明显移位、沉降.疗效评价按NaKai评定标准:优11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为84.3%.结论 小切口单侧固定联合TLIF是治疗腰痛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内踝骨折的远期疗效

    作者:冯晰旻;王锋;赵旭鹏;张涛

    目的 评价三种内固定材料治疗内踝骨折对骨折愈合及远期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内踝骨折患者74例,分别采用可吸收钉、空心钉及Acutrak螺钉治疗.对比分析三组骨折愈合时间、远期踝关节活动范围及Baird踝关节评分体系评定的优良率和优秀率.结果 Acutrak螺钉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Acutrak螺钉的Baird踝关节评分优秀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组不同材料治疗内踝骨折均可达到满意效果,但Acutrak螺钉治疗效果尤佳.

  • 10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析

    作者:王静;王克林;李红梅

    目的 分析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免疫情况.方法 对本医院妇科住院保胎治疗的10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分析其变化与早期先兆流产的关系.结果 102例中有复发性自然流产史者71例(69.6%);10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TSH(2.87±1.80) μIU/ml,FT3(2.49±0.49) pg/ml,FT4(1.07±0.17) ng/dl;妊娠期亚临床甲减53例(51.96%),甲状腺激素及自身抗体水平正常者45例(44.12%),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2例(1.96%);妊娠期甲亢及妊娠期甲减各1例(0.98%).结论 55.9%的早期先兆流产者与TSH水平升高有关,监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TSH、ET4及TPOAb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榄香烯对H22肝癌荷瘤小鼠TRAF6、Caspase-8表达的影响

    作者:邓德厚;史华;张永军;包文龙;顾丹琳

    目的 观察榄香烯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株的方法复制小鼠肝癌模型.将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每组10只):模型组,榄香烯低、高剂量组,顺铂组.处死小鼠后称取各组小鼠肿瘤的重量.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药物对小鼠肝癌肿瘤组织TRAF6、Caspase-8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榄香烯低、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4.2%、27.4%,顺铂(DDP)组抑瘤率为28.2%,与模型组比较,榄香烯低、高剂量组与DDP组小鼠肝癌瘤重明显减轻(P<0.01).与模型组比较,榄香烯低、高剂量组与DDP组肝癌小鼠肿瘤组织中的TRAF6 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具有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下调肿瘤组织TRAF6表达,上调Caspase-8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 miR-199b抑制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研究

    作者:郭彦伟;潘静

    目的 探索miR-199b对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199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慢病毒感染肠癌细胞系HCT-116获得miR-199b过表达稳转细胞系.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99b对肠癌侵袭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99b的潜在靶基因,并利用荧光素酶实验与ELISA方法对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miR-199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HCT-116过表达miR-199b后运动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当共转染miR-199b与VEGFA野生型(WT)3'非翻译区(3'UTR)时,荧光素酶活性减弱;当共转染VEGFA突变型(MT)3'UTR时,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差别.ELISA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99b能够下调VEGFA表达水平.结论 miR-199b作为新的一种结直肠癌抑癌microRNA,能够通过下调VEGFA抑制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

  • 淫羊藿甙上调P8系快速老化小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作者:张占伟;张婷;朱宏

    目的 探讨淫羊藿的有效成分淫羊藿甙对P8系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6月龄雄性SAMP8 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6月龄雄性抗快速老化的R系小鼠(SAM-R) 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以淫羊藿甙灌胃,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以等剂量双蒸水灌胃.灌胃8周后,各组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检测,并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BNDF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orris水迷宫行为检测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跨平台象限游泳次数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中药治疗组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淫羊藿的有效成分淫羊藿甙可上调SAMP8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

  • 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尹斌;时欢欢;李凡;徐萍;胡玮

    目的 观察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阿维A胶囊口服,同时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封包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疾病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3.12,P<0.05);观察组有效率[88.6% (31/35)]高于对照组[51.5% (17/33),x2=11.23,P <0.01],观察组治愈时间[(5.38±1.81)d]明显短于对照组[(10.75 ±2.06)d,t=11.39,P<0.01];观察组无一例复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P <0.05).结论 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疗效显著,具有创面愈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手腕部MR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早期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旭荣;王军;金聂;吕金纯;蒋晓彬;陈晓军;邱乾德

    目的 探讨手腕部MR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早期RA患者45例作为RA组,非RA患者45例作为非RA组,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全部行手腕部MRI检查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同时搜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MRI表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患者MRI阳性率和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抗-CCP抗体对早期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8.88%和68.88%、82.22%和91.11%,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64.44%)较单独检测有所降低,但特异度高达100%;MRI滑膜评分分值与抗-CCP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s=0.612,P<0.05);MRI异常征象与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呈正相关(rs=0.521,P<0.05),抗-CCP抗体阳性率与DAS28呈正相关(rs=0.541,P<0.05).结论 MRI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亦为动态评估RA病情变化提供了检测依据.

  •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缺氧缺血性小鼠脑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吴庆建;孙树印;宋大庆;刘云海;朱立平

    目的 围术期心脏停止引起的小儿缺氧缺血(HI)性心脑损害是导致患儿急性和慢性致残障的主要原因,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缺氧缺血性小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颈动脉结扎术及缺氧处理建立缺氧缺血小鼠模型,术后48 h内对HI模型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小鼠的神经行为进行评估,48 h后处死小鼠,对各组小鼠的脑组织含水量、线粒体含量、线粒体肿胀度及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及呼吸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0、24h HI模型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 <0.05);HI模型组右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模型组脑组织线粒体含量升高、肿胀度增加,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3态呼吸率(ST3)、呼吸控制率(RCR)显著降低,4态呼吸率(ST4)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模型小鼠的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肿胀,脑组织线粒体功能发生紊乱,可能在缺氧缺血性小鼠脑组织损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Ki-67、p53、 Survivin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徐文鑫;杨俊荣;王秋实;徐广全;高岩

    目的 探讨Ki-67、p53、Survivin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正常黏膜组织40例、癌前病变组织136例(轻度不典型增生4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4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51例)以及癌组织68例中Ki-67、p53、Survivin的阳性表达,并分析三者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正常黏膜组织、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癌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35.7% (15/42)、51.2%(22/43)、74.5%(38/51)、92.6% (63/68),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28.6% (12/42)、46.5%(20/43)、52.9%(27/51)、67.6%(46/68),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38.1% (16/42)、55.8% (24/43)、64.7%(33/51)、89.7%(61/68).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Ki-67、p53、Survivin的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均显著相关(r =0.637,0.454,0.590,P<0.01).Ki-67与p53、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407,0.646,P<0.01).结论 Ki-67、p53、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癌变过程显著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

    作者:吕龙;黄春;李俊杰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人内镜下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4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分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单独使用组(单抗组)与两者联合应用组(双抗组),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情况、凝血功能时间、出血发生时间、急诊内镜止血需求率、住院止血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双抗组的出血发生时间、凝血功能时间、止血时间与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抗组的临床症状严重度、急诊内镜止血需求率与单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比单联抗血小板药物所致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症状更重,所需内镜下止血的患者更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的应用

    作者:施文银;陆叶青;王海莲;郁雅敏

    目的 探讨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术前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并按手术时期分为研究组56例(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和对照组42例(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研究组术中暂时阻断患侧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对妊娠部位的血流供应,再切开妊娠包块,予水压分离法剥离妊娠囊;对照组术中不阻断患侧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对妊娠部位的血流供应.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及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61.9%)(P<0.01),术中出血量[(20.7±10.4)ml]显著少于对照组[(60.7±18.4)ml](P <0.01),手术时间[(46.6±14.2)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6.5±19.4)min](P<0.01),研究组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对照组发生5例(11.9%),研究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76.9%)高于对照组(41.7%)(P<0.05).结论 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可用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

  •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患儿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α、β的关系

    作者:刘润宁;黄志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重症肌无力(MG)患儿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热休克蛋白(HSP) 90α、β的关系.方法 对20例新发MG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儿童19例留取新鲜血液,分离出PBMC,一部分选用RT-PCR法检测HSP90α、β亚型mRNA表达水平;另一部分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PBMC中HSP90α、β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MG患儿治疗前后HSP90α、β阳性细胞比例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RNA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且MG患儿治疗后HSP90β主要表达于细胞核(P<0.05).结论 MG患儿PBMC中HSP90α、β在GC干预后HSP90β升高显著,提示HSP90β协助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转运GC的数量增加,促进和增强GC的生理及药理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 三维超声测量胎儿视神经束直径的研究

    作者:骆迎春;田艾军;张伟;周启昌

    目的 建立胎儿视神经束平均直径参考值范围,并报道在透明隔缺如胎儿中的视神经束的测量值.方法 在对254例21~40周的正常胎儿行常规超声检查的过程中,采集胎儿视交叉的三维容积数据,并对左右视神经束的后段直径进行离线测量分析,用多元回归分析计算出胎儿视神经束的平均直径;另采集16例视-隔发育不良胎儿的容积数据,并测量其视束直径,并进行随访证实.结果 在正常胎儿中,视神经束直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正常胎儿视神经束直径正常范围值.完成了随访的7例透明隔缺如的胎儿中3例正常分娩,4例终止了妊娠;3例正常分娩的婴儿出生后均检测为视束发育不良,1例新生儿在1岁时表现为视力缺失,2例表现为视力受损.4例终止了妊娠的其中1例追踪到病理切片证实视神经发育不全,另3例未追踪到病理结果.结论 本研究得出的关于胎儿视神经束直径的参考值,在视-隔发育不良的胎儿中,对于视束的超声检查及其测量值可成为评估胎儿预后及产前咨询的重要参考数据.

  • 不同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反应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董丽;商旭芳;魏秀娟

    目的 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慢性支气管炎型及肺气肿型患者对于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μg)治疗3个月后的治疗反应,探讨不同临床亚型COPD患者对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LABA/ICS)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随访并分析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规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 μg)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依据患者既往肺高分辨CT (HRCT)中低衰减区面积百分比(LAA%)是否≥15%将其分为肺气肿型和慢性支气管炎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肺功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稳定期COPD患者84例,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61.04±9.23)岁.肺气肿型COPD患者30例,慢性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54例.治疗前肺气肿型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预计值)较慢性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低(P=0.04及P=0.0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预计值)则高于慢性支气管炎组(P=0.02).吸入LABA及ICS治疗3个月后两组COPD患者在经过3个月LABA及ICS治疗后FEV1及RV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但慢性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的FEV1及RV改善明显优于肺气肿型(P =0.02,P=0.03).结论 不同临床亚型COPD患者对于吸入型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存在治疗差异,慢性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肺气肿型.

  • 6th/7th AJCC/UICC胃癌分期系统的比较

    作者:赵怡;王杰军

    目的 评估6th/7th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AJCC/UICC)胃癌分期系统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401例胃癌术后患者分别按照6th/7th分期标准分期.采用线性趋势x2检验、似然比x2检验、赤池信息准则和ROC曲线下面积对两版分期系统进行评估.结果 6thT、N各分期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thT分期T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th/7thT、N分期(5个亚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thTNM分期系统赤池信息准则(AIC)小于7thTNM分期系统,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thT分期、N分期优于6th分期标准,6th/7th综合分期系统预后判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th 综合分期系统更简洁直观.

  • 血清Cys C对PICU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政辉;武爱然;胥志跃;卢秀兰;仇君;祝益民

    目的 探讨血清Cystatin C(Cys C)对儿童重症医学病房(PICU)中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PICU的196例确诊脓毒症患儿按照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脓毒症合并AKI组和脓毒症非AKI组,分别于入院2、48、96 h进行血清Cys C及肌酐等的检测,同时收集患儿病史相关资料,将入院2、48、96 h血清Cys C绘制成ROC曲线,分析其诊断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PICU脓毒症患儿AKI的发病率35.20%,Cys C升高是脓毒症合并AKI发生的危险因素,OR为26.218(95% CI:6.235 ~ 110.232).AKI组入院2h血清Cys C水平[(2.05 ±0.90) mg/L]高于入院48 h[(1.72 ±0.72)mg/L]、入院96 h[(1.62±0.95) mg/L,Z=2.169,P=0.030;Z=2.789,P=0.005].脓毒症合并AKI组血清Cys C与肌酐呈正相关(r=0.582,P=0.000).入院2h血清Cys C诊断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以1.325 mg/L为入院2h血清Cys C的临界值,其诊断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78.9%.结论 脓毒症患儿Cys C水平增高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AKI患儿血清Cys C升高早于肌酐,Cys C升高与AKI关系密切,以患儿入院2h血清Cys C 1.325 mg/L为临界值诊断AKI,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87.1%和78.9%),可作为AK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 大鼠脑出血后同侧海马区Slit2、 Nogo-A表达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风波;王琼芬;张弘;李飞;唐明薇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后同侧海马区Slit2、Nogo-A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64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模型组(n=32).模型组采用Ⅶ型胶原酶制备诱导尾状核出血模型;对照组手术操作方法同模型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2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h、7、14及21 d时相点行出血侧海马区免疫组化Slit2、Nogo-A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lit2、Nogo-A阳性反应均明显增强(P<0.01),以7d为显著.结论 脑出血可引起Slit2、Nogo-A的表达显著增强,两者呈正相关,可能对脑损伤后的修复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 初诊首发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特征分析

    作者:王书田;张克让

    目的 探讨初诊首发抑郁症患者(FED)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接受治疗首发型抑郁症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取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2例(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注意偏向测试,并记录实验的反应时间和错误个数.结果 观察组中对负性、中性以及正性刺激的反应时间显著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负性词汇错误数多,负性词和中性词错误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95% CI:0.351 ~1.983).结论 初诊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注意偏向和执行功能方面的损伤,且对负性相关刺激具有明显的注意偏向.

  • LRIG1基因表达下调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蒋军辉;谢国海;钱君海;蒋照辉;马建伟;郭传敏;杨树伟;周成;程跃

    目的 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基因表达下调后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LRIG1 siRNA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并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LRIG1 siRNA后膀胱癌T24细胞中LRIG1的表达.利用CCK 8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下调LRIG1基因的表达对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进一步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与增殖和凋亡相关的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转染LRIG1 siRNA后,LRIG1基因在膀胱癌124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未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转染24、48、72、96 h后T24细胞的增殖率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和对照组(96h:2.621 ±0.059 vs 2.145 ±0.066,2.201 ±0.064;F=51.049,P=0.000).转染48 h后,实验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5.713 ±0.761)%,显著低于未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早期凋亡率[(8.412 ±0.848)%,(8.631 ±0.715)%;F=13.137,P=0.006].此外,LRIG1表达的下调能引起Bax基因表达的降低(P<0.05),Bcl-2基因表达的升高(P<0.05).结论 LRIG1基因可能在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胰腺癌中CIP2A、PI3K和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同军;薛栋;李新军;宁尚磊;张成德;成丕光;巩本刚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中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P2A、PI3K及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IP2A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5.6%;PI3K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4%,8.3%;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PI3K及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CIP2A与PI3K及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5).PI3K与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CIP2A参与了胰腺癌恶性进展,可能通过激活PI3 K/蛋白激酶B(Akt)/Survivin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发生、侵袭和转移.CIP2A有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一个靶向治疗基因.

  • 癫(痫)患者多次输血致溶血性贫血一例

    作者:马幼丽;陆贤吉

    患者,女,60岁,因癫(癎)发作伤致头部后头痛近1个月,伴反应迟钝及左侧肢体乏力,言语稍含糊不清2d于2011年5月29日入住本院脑外科.既往有“癫(癎)”病史20余年,不定期发作,患者1997年有“脑外伤”病史,曾在本院行“右额颞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当时出血量较多,输注O型全血1 200 ml,冰冻血浆400 ml,无输血反应.2004年患者因子宫腺肌症先后三次阴道大量流血致严重贫血(Hb 52g/L、59 g/L、55 g/L),住院输血止血保守治疗,4、6月份输血时未出现输血反应,而12月份住院输红细胞后出现了溶血性输血反应,行抗体检测,结果抗体为抗-c.2005年子宫腺肌症再次阴道大量流血(Hb 47 g/L),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术前术中共输c抗原阴性的红细胞6U,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脊髓病变一例的诊治分析

    作者:徐冬娟;李鸿飞;陈娟燕;戴美芬;张为强

    患者,女,57岁,已婚.因“双下肢麻木伴行走不稳10d”于2013年11月3日入院.患者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先左下肢麻木,后逐渐出现右下肢麻木,伴行走不稳,行走时有踩棉花感.不伴头昏、头痛,无眩晕、视物不清,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疼痛和活动障碍,无饮水呛咳.

  • 慢性糖尿病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药学监护一例

    作者:夏碧珍;郑雪琴;吴明东

    患者,男,70岁,体质量75 kg,因“低血糖,反复皮肤瘀斑半年,口腔出血、双下肢浮肿1周”于2014年6月5日入院.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史3年,自述血糖、血压控制可,近2次出现出汗、心悸、头晕等症状,未予重视.患者2年前诊断为肺栓塞,开始使用华法林一日一次,一次3.75 mg,近7~8个月未复查INR.另服用降血压药、降糖尿、利尿药等药品控制病情,具体用药史见表1.查体:T 36.5℃,P 74次/min,R20次/min,BP 158/80mmHg(1 mmHg =0.133 kPa),全身多处见皮肤瘀斑,双下肢轻度浮肿.

  • 胶囊内镜诊断过敏性紫癜一例

    作者:闫佩云;刘军光;毕伟平

    患者,女,69岁,因“腹痛2d”于2014年1月17日入住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患者于2014年1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及下腹部疼痛,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约1min,与进食及体位无关,无他处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心悸、胸痛,无畏寒、发热,自服“胃药”治疗腹痛略减轻,来诊.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查体:T38.7℃,神志清,痛苦表情,心肺查体无异常.腹软,下腹部压痛,右下腹明显,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min.

  • 成人过敏性紫癜伴腹水及消化道出血误诊一例

    作者:杨帆;王强;王小虎;李胜保

    患者,男,48岁,因“腹痛1周余,黑便5d”于2013年8月21日入本院消化内科.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明显,为阵发性钝痛,疼痛可向后背部放射,伴恶心,5d前出现黑便,为黑色成形软便,每日3~4次,每次量约30~50 g,伴乏力,无发热、头晕、心悸、出汗,于当地医院就诊行抑酸、抗感染、补液等治疗,症状稍微缓解.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查:T 36.6℃,P 104次/min,R 18次/min,BP 144/96mmHg(1 mmHg =0.133 kPa),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活跃.当地医院辅助检查:大便常规示黑色软便,隐血4+.

  • 显微镜辅助技术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鸿奋

    显微镜辅助技术是通过放大设备将手术术野进行放大,并利用显微外科器械进行精细操作的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报道在显微镜下进行腰椎髓核摘除手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年来光学、显微放大设备的发展,使得脊柱相关手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实际上,显微镜辅助下进行手术与常规手术不同之处在于:(1)可以将术野放大,使得肉眼难以辨认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清晰,从而避免了手术“误伤”;(2)让术中操作变得更加细致轻柔,避免了周围重要神经由于过度牵拉而造成损伤;(3)使得手术效果更加彻底,如髓核摘除、神经根管减压及肿物切除等.总而言之,其大的优点是可以在微创显露的同时能达到开放手术的效果.本文对显微镜辅助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治疗性低温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新黎

    治疗性低温是指为了治疗目的而控制性降低患者体温的方法,目前绝大多数出版物及欧美复苏组织建议将中心体温控制在32 ~ 34℃的水平.自200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一期发表了治疗性低温可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神经学结局的两个标志性研究以来[1-2],治疗性低温在复苏后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直接推动了心肺复苏指南的更新.2010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明确推荐院外心脏骤停初始心律为室颤或无脉室速的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以后仍昏迷者应尽早启动低温治疗即维持中心体温32~ 34℃并持续12~24 h内.

    关键词: 低温 人工/方法 综述
  •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进展与研究

    作者:龙义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由骨性或软组织的直接机械撞击而引起踝关节关节疼痛和(或)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综合征.其常见病因有创伤性滑膜炎、关节内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或者是已经生成的或是正在生成的骨赘.先由Morris于1943年提出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撞击症,并称之为“足球踝”,1950年MuMcrruy也以同一命名进行了描述.但该症状在其他专业运动员如板球、花样滑冰、跳水、自由体操、标枪等运动员及芭蕾舞演员,甚至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的正常人群也有发生.所以,目前该病统称为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其分类按撞击部位可分为前方撞击综合征和后方撞击综合征,而前方撞击综合征又可分为前外、前内及前方撞击综合征,后方撞击综合征可分为后内及后方撞击综合征;根据撞击组织性质可分为骨性撞击和软组织撞击[1].目前主要分类是按踝关节撞击部位分类,根据其撞击部位可分为前外、前方、前内、后内及后方撞击综合征.本文将从不同部位撞击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分别描述.

    关键词: 踝损伤 综合征 综述
  • 薄层液基细胞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杜洁贤

    1996年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改良细胞学制片技术-膜式超薄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开始应用于临床.它作为临床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在取材、制片及系统程序化处理等具有优势,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巴氏涂片技术广泛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工作中,并将此技术引入呼吸、泌尿、胃肠等非妇科领域.笔者就TCT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细胞学技术 综述
  • 中药复方肾糖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延栋;傅晓骏

    目的 在肾糖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 首先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即通过向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并同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模型建立成功后,分为正常组、治疗组、模型组,用OneTouch Ultra血糖仪测定血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白蛋白;行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结果 肾糖颗粒可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尿白蛋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结论 中药复方肾糖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延缓疾病进展.

  • 不同糖代谢状态的痛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聂秀玲;苏东峰;孙丽荣

    目的 探讨痛风合并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痛风科住院的原发性痛风104例(男102例,女2例),根据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I)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n=34)、糖调节受损(IGR)组(n=31)及糖尿病(DM)组(n=39).测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行75 g OGTT检查,测血脂、尿酸及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 IGR组血压明显高于NGT组(P <0.05);DM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NGT组(P<0.05).NGT组、IGR组和DM组HOMA-IR逐渐升高,而ISI和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逐渐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B=0.054,P<0.05)、HOMA-IR(B=0.438,P <0.05)、ISI(B=0.469,P<0.01)与糖代谢紊乱独立相关.结论 痛风合并糖代谢紊乱患者同时存在多种代谢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β细胞功能衰退更显著.

  • 不同血液透析方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皮肤瘙痒治疗效果的对比

    作者:彭翠英;姜华军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透析(HD)方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分别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经HD、腹膜透析(PD)以及HD+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的7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HD组、PD组和HD+ HDF组,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变以及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后在BUN、Cr、β2-MG、iPTH、血磷及血钙水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PD组和HD+ HDF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HD组患者并无明显变化;(3)治疗后PD组和HD+ HDF组患者治愈人数、显效人数均较HD组明显增加,且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血液透析方式中,HD+ HDF在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PD和HD+ HDF在治疗皮肤瘙痒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而综合疗效则以HD+ HDF为佳,临床治疗可以此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P16蛋白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黄文瑜;伍毓强;林颖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7例宫颈癌、103例CIN(其中CIN Ⅰ 34例,CINⅡ37例,CINⅢ32例)和33例正常宫颈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16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CIN 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分别为0(0/33)、47.1%(16/34)、73.0%(27/37)、81.3%(26/32)、97.3%(36/37).在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P16蛋白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能有效分流不同宫颈瘤变级别的患者,对临床监测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联合使用bFGF和ATP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贾赛雄;喻林波;杨钦泰;利春叶;相文龙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三磷酸腺苷(ATP)联合使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72只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直接作端端缝合,缝合段置于硅胶管室内.根据再生室内注入药物的不同,分为生理盐水组、ATP组、bFGF组和ATP+ bFGF组四组(每组18只),并于术后3周内术侧腓肠肌内注射相同药物,1次/d.术后4、8、12周(每组每个时相点取6只大鼠)作肌湿重的测定;术后12周时行再生神经组织图像分析及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值(MAP)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检测.结果 ATP+ bFGF组的肌湿重、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截面积和髓鞘截面积以及MAP、MCV均优于其它3个组(均P<0.05);bFGF组的各项指标优于ATP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ATP和bFGF时受损周围神经的再生作用明显增强,bFGF的促神经再生作用强于ATP.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原及胰岛素原/真胰岛素比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关系

    作者:李彬;刘翠平;郑晓敏;崔丽梅;严晔华;陈晓燕;陶静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原(PI)、真胰岛素(TI)及其比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92例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采集,测量其CIMT及测定空腹血清PI、TI,观察CIMT增厚组(CIMT≥0.9 mm,n=47)与正常组(CIMT<0.9 mm,n=45)PI、TI及其比值的变化与CIMT的关系.结果 (1)CIMT增厚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颈动脉斑块、纤维蛋白原定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I-MT增厚组PI增高(Z=2.495,P=0.018),胰岛素原/真胰岛素(PI/TI)增高(Z=3.324,P=0.001),C反应蛋白(CRP)增高(Z=2.973,P=0.003).(3)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SBP、颈动脉斑块、CRP、PI、PI/TI呈正相关(r=0.371,0.248,0.396,0.337,0.226,0.296,P<0.05);与DBP、HDL-C(r=-0.183,-0.256,P<0.05)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TI增加与CIMT增厚相关.结论 在T2DM患者中,PI、PI/TI增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PI/TI增加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学标志物.

  •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及心脏结构变化的研究

    作者:杜红卫;樊佳;赵硕;吴红华;蒋晓春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情况,分析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肾内科合并PAH的非透析CKD患者,收集相关实验室数据及心脏超声指标,探讨其与肺动脉压之间的关系.PAH发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对不同CKD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AH与非PA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结果 365例患者符合标准,发现PAH共50例,总发病率13.7%,发病率随CKD进展而升高(P<0.01).PAH组患者的血尿酸、甲状旁腺素(PTH)、肌酐、尿素氮、血磷(P3-)、钙磷乘积及血管紧张素(Ang)水平比非PAH患者明显升高,而血红蛋白(Hb)、血钙则显著偏低(P<0.01).CKD分级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呈正相关(r=0.532,P<0.01).血管紧张素Ⅱ(ATⅡ)、Hb、P3-、PTH为影响PASP的独立因素.结论 非透析CKD患者容易合并PAH,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肌酐、尿素氮等毒素的蓄积、贫血、血钙磷代谢紊乱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与PAH形成密切相关,并会引起心脏结构改变.

  • 室间隔缺损外科微创介入手术述评

    作者:张泽伟

    我国是世界上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15万~17万先心病患者出生,约10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自1938年Gross等成功结扎动脉导管未闭以来,先心病的外科治疗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绝大多数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但外科手术需开胸、或(和)体外心肺转流、存在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瘢痕带来的美容等问题.

  • 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症及防治分析

    作者:曹兴许;张凤伟;王恩伟;景昊;李乃艳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总结本院自2006年3月至2014年9月425例行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其中男226例,女199例,年龄6个月至47岁.其中膜周型379例,嵴内型30例,干下型16例.所有患者术后常规心电监护,24 h复查心脏彩超、胸片及心电图,随访1年,分别于术后1、3、6个月、1年复查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结果 本组患者封堵成功413例.10例患者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治疗:8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其中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束支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中-少量心包积液1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机械性溶血1例.全组随访1年,均无伞片脱落移位,三尖瓣及主动脉瓣膜功能无影响.结论 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但需正确认识其并发症,并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 891例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微创经胸封堵术

    作者:刘宏宇;孟维鑫;吴丹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89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胸骨中下1/3段3~5 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右心室表面穿刺,通过VSD释放封堵伞治疗.术中TEE即刻评估封堵伞的位置、对瓣膜有无影响、是否牢固、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 834例封堵成功,57例中转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其中应用等边封堵伞703只,偏心封堵伞133只,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肯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尚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 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9例

    作者:张泽伟;屠为炜;高强

    目的 介绍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总结其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2014年8月至12月共收治适合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治疗患儿9例,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行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术后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封堵器位置、瓣膜情况以及有无残漏.结果 9例封堵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内无死亡病例,无心律失常及伞片脱落等并发症发生.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均未见明显残余分流,瓣膜功能无明显影响,住院时间7 ~ 12(9.67±1.73)d.结论 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且瘢痕更为美观.

  • 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142例报告

    作者:席大伟;俞承忠;邱海燕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42例先心病VSD患儿,其中男90例,女52例,年龄8个月至11岁,体质量7~35 kg;VSD为膜部、膜周部、肺动脉瓣下型、肌部,缺损直径2~10 mm.均采用全麻下胸骨下段或肋间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先天性VSD.结果 成功植入VSD封堵器139例,使用封堵伞4 ~ 12#,其中偏心伞25例;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加重放弃而改常规体外循环下修补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肌部室间隔缺损导引钢丝无法通过肌部缺损而不予处理.全组无手术死亡,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适应证相对较广、安全美观,恢复快、效果好.

  • 经心表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

    作者:孙勇;朱鹏;陈江华;苏茂龙;强海峰;饶健;伍源;陈林峰;舒涛

    目的 介绍一种经心表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新技术.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使用心表超声引导对41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施行外科微创封堵.年龄5个月至6岁,平均(15.1±18.5)个月,体质量5 ~26(10.78 ±6.87)kg;VSD直径3~8.5(5.2±1.13)mm.所有病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置入封堵器闭合VSD.术中使用心表超声监测封堵过程,引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即刻评价疗效.结果 38例在心表心动图监测引导下置入封堵器获得成功,2例因导引钢丝未通过室缺口而失败,另1例因封堵器固定不牢,术后2d发生脱落.术后有3例封堵器边缘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半年后复查2例消失,另1例因封堵器移位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全组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无主动脉瓣返流.结论 心表超声引导婴幼儿微创VSD封堵,操作简捷有效,可代替食道超声(TEE)单独引导微创外科封堵术的开展.

中国医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