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

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41
  • 曾用名: 当代医师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建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济东;李春庆;杜浩昌;杜渊;赵春荣;陈高翔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43例,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4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2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运用ELISA法检测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透析及灌流前2组患者血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两组之间各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及灌流治疗后各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HP/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是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有效手段.

  • 72例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炘;袁锦峰;詹志刚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的血清钙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C级患者的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级,C级患者的血钙水平明显低于A级和B级.结论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且肝功能损害越重,血钙水平越低;血钙浓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 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144例

    作者:李绍维

    目的 探讨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44例肩周炎患者运用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结果 治疗144例,痊愈126例,占88%,显效12例,占8%,有效6例,占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

  •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吴映华;许宏伟;何丽琼

    目的 观察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7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分为康复组(36例接受1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36例,未接受康复治疗).采用功能独立性测定(FIM)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运动功能,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FIM和FMA评分.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FAM)和ADL评分(FI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康复治疗后,康复组患者FMA得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在ADL恢复方面,康复组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健;沈阳;刘佳;熊向辉

    目的 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DVT患者采用静脉介入治疗,48例DVT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结果 静脉介入治疗组,消肿有效率、血管再通有效率,为:100%,100%;而药物保守治疗组分别为:75%,67%.介入组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静脉介入治疗DVT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减少了溶栓剂总量并发症,缩短了病程.

  • 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石炎川;陈跃鸿

    目的 观察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血肿量20~100 ml的62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28例,采用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对照组34例.结果 随访半年,治疗组治愈率(85.7%)高于对照组(58.8%),而死亡率(14.3%)低于对照组(41.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39,P<0.05).结论 锥颅血肿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新强;郭洪磊;王珂;王丽燕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38例MP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MP感染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率为6.1%.结论 MP感染后应警惕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电图(EEG)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喘息婴幼儿血清ECP、IgE和过敏原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饶花平;陈艳萍;孟艳妮;段效军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IgE、ECP水平和过敏原检测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喘息婴幼儿进行血清IgE、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食物过敏原(fx5E)、吸入过敏原(phadito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反复喘息组血清IgE、ECP水平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及对照组增高(P<0.05).其血清IgE水平低于儿童哮喘组(P<0.05);血清ECP水平与儿童哮喘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EC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均低于反复喘息组和儿童哮喘组(P<0.05).fx5E以婴幼儿反复喘息组阳性率高(37.1%),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哮喘组及对照组均增高(P<0.05).phaditop阳性率以儿童哮喘组高(70.0%);反复喘息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增高不及儿童哮喘组(P<0.05).结论 婴幼儿时期喘息≥2次的患儿,血清IgE、ECP水平增高,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为高危哮喘儿.对哮喘儿预防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 梭形细胞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附3例报道)

    作者:李俊军;何艳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脂肪肉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梭行细胞脂肪肉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多见于成人,位于肩胛及上臂皮下组织,光镜下表现为神经样梭行细胞排列成旋涡状或束状,一些成熟的脂肪细胞中散在大小不一的核深染的非典型细胞.免疫组化示梭形胞Vimentin阳性,S-100及MSA部分阳性,MBP、HMB45、Des阴性,脂肪细胞及核深染的不典型细胞S-100阳性.结论 梭形细胞脂肪肉瘤一种极其少见恶性肿瘤,但预后较好,形态学上应与神经鞘瘤、脂肪肉瘤伴肌肉瘤分化、黏液型的纤维肉瘤、恶性间质细胞瘤相鉴别.

  • BiPAP治疗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3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杜娟;左右;冯清洲;晏斌林;刘晅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中,早期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致ARF 30例,观察治疗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PaO2和SaO2分别为(48±4)mmHg、(69±10)mmHg和(82±3)%、(9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率为23%(7/30),死亡率为10%(3/30).结论 早期、及时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较为肯定,可避免气管插管,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罹患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探讨

    作者:何祎;郑必海;李素芝;李珣;郑建保;周晓波

    目的 探讨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罹患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方法 对本院的高原肺水肿(HAPE)及高原脑水肿(HACE)病例进行回顾,检出进入高原两周以上发病的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并对其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1例进入高原两周以上发病的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病例,其中41例高原肺水肿,6例高原脑水肿,4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3例误诊(25.49%),20例(39.22%)患者患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或高原性心脏病(HAHD),50例(98.04%)患者存在明显的发病诱因,诱发因素依据出现频率依次为劳累25例次、受凉25例次、饮酒8例次、感冒3例次,1例无诱因,且33例患者存在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结论 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特别是对低氧耐受力较差的慢性高原病患者,在遭遇增加机体氧耗量、降低机体抵抗力等突然因素的作用下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且易误诊和并发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观察

    作者:吴峰芬;蔡建伟;毛文香

    目的 比较3种常用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清除效果.方法 对进行维持性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D+HP)、血液透析滤过组(HDF)和血液透析组(HD)3组.记录单次透析前后的PTH值.结果 (HD+HP)组和HDF组治疗前后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治疗前后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清除PTH,两者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PTH.

  • 腮腺多形性腺瘤两种术式的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邓云;陶自珍;周宾;黄世凡;王庭阔;舒建满;袁洁莹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及技巧.方法 6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为改进术式组32例(腮腺部分浅叶切除术+腮腺部分深叶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组31例(腮腺浅叶切除术),对两组术式、组织机构去留、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1~6年,改进术式组与传统手术组术后疗效比较,面神经麻木发生分别为0例(0%)和6例(19.4%),Frey综合症发生分别为2例(6.3%)和10例(32.3%),耳垂麻木发生分别为0例(0%)和6例(19.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涎痿发生分别为3例(9.4%)和6例(19.4%),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腮腺多形性腺瘤采用改进手术方式,使术后切口更加隐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部分腮腺功能得以保存,值得推广应用.

  • 二氧化碳气腹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李友伟;李生伟;甘霖;游海波;龚建平

    目的 研究二氧化碳气腹对机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二氧化碳气腹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67例,并按手术时间分为2组:≤90 min为LCa组共40例、>90 min为LCb组共27例.选择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手术患者28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0 h)及手术后24 h抽静脉血检查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1(ET-1),观察在二氧化碳气腹下手术和开腹手术以及手术时间长短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LC手术结束时TM、ET-1均升高,但术后24 h ET-1下降至正常水平,而TM仍高于术前水平,而且LCb组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升高更明显;但术后24h,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组在术后0 h TM、ET-1均升高,但低于LC组,而在术后24 h,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氧化碳气腹在短期内增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临床上对伴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病人中,在术中及术后短期内采取一定的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桂枝茯苓胶囊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骨调素和CD44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连云;郭明好;杨达胜

    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大鼠OPN和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SD大鼠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建立TIF动物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模型组(24只)和预防组(24只).预防组接受桂枝茯苓胶囊管理(500 mg·kg-1·d-1),模型组、假手术组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分别于实验第7、14和21天3个时间点收获动物各8只.检测上述时间点各组动物肾脏小管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等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和评价OPN/CD44在梗阻肾中表达以及桂枝茯苓胶囊对OPN/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 梗阻肾在上述三个时间点小管间质损伤呈进行性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PN/CD44在TIF中呈高表达,且随着TIF的进展不断上升.桂枝茯苓胶囊可以降低OPN/CD44在TIF中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CD44在TIF中的表达同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8,0.77,P<0.01).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部分通过下调OPN/CD44在梗阻肾中的表达,起到延缓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 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介导肝脏和骨骼肌细胞内脂肪堆积的差异

    作者:薛俊丽;冯波;颜新凤;钱巧慧;王华;徐雷;王军臣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高脂饮食后肝脏和骨骼肌氧化应激及脂质堆积的差异.方法 10只雄性Goto Kakisaki (GK)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硫辛酸治疗组(α-硫辛酸 35 mg/kg隔天腹腔内注射1次),健康Wistar大鼠4只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12周.测定各组大鼠肝、骨骼肌匀浆中的GSH、SOD和MDA及脂质谱水平,以及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糖尿病对照组肝组织GSH、SOD和MDA及脂质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经α-硫辛酸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且GSH、SOD和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相关;骨骼肌组织中除SOD外,GSH和MDA以及脂质谱水平在3组之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对照组有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硫辛酸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而骨骼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无明显变化.结论 12周高脂饮食可导致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和细胞内脂肪堆积,但肝脏和骨骼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α-硫辛酸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而对细胞脂质代谢异常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 大鼠肝细胞癌变过程中CyclinB1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作者:钱燕春;冯德云;姜昕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cyclinB1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0.05%的2-乙酰氨基芴(2-AAF)诱导Wistar大鼠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肝脏在癌变过程中cyclinB1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正常组8只中cyctinB1蛋白和mRNA表达均正常,肝硬化组16只中有12只cyclinB1蛋白和mRNA过表达,肝癌组11例中有4只cyclinB1蛋白和mRNA过表达.结论 在3组中cyclinB1蛋白和mRNA表达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yclinB1异常表达均高于正常组,而且肝硬化组的cyclinB1异常表达高于肝癌组.

  • 脆性组胺酸三联体基因及增殖核抗原ki-67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蓝松;钱江梅;陈华;阮永华;高倩;张林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脆性组胺酸三联体基因(FHIT)及增殖核抗原ki-67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单纯乳头状增生,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非典型性乳头状增生及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FHIT及ki-67的表达.结果 FHIT及ki-67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表达率分别为26.67%(4/15)、6.67%(1/15),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非典型性乳头状增生的表达率分别为70.59%(12/17)、29.41%(5/1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75%(30/32)、23.08%(6/26).FHI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表达率与其在非典型性乳头状增生及乳头状癌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单纯乳头状增生、非典型性乳头状增生及乳头状癌中表达逐渐上升,其差异性表达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病变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 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腺组织NF-κB及MCP-1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谢英才;黄贵心;周和超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胰腺组织NF-κB和MCP-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罗格列酮的抗炎机制.方法 将34只清洁级近交系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单纯高脂喂养组(HF组,12只),高脂饮食+罗格列酮干预组(HFR组,12只).17周后,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NF-κB p65的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MCP-1的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HF组及HFR组NF-κB在肾脏组织的含量均明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F组相比,罗格列酮处理后,NF-κB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MCP-1在各组的表达的变化与NF-κB的趋势相同.结论 高脂饮食可诱导正常大鼠NF-κB以及其下游的分子MCP-1在胰腺中的高表达,罗格列酮可减少NF-κB和MCP-1的高表达,提示抗炎治疗对延缓糖尿病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 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的研究

    作者:胡继华;马诚;曹建国;苏远红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在院前心肺复苏时的疗效.方法 78例院前心脏骤停的病人,随机分肾上腺素组(A)43例,加压素20 u+肾上腺素组(B)15例,加压素40 u+肾上腺素组(C)20例.结果 自主心律恢复率和恢复时间分别是,A组14.0%,(9.1±2.8)min;B组33.3%,(5.6±2.3)min;C组40.0%,(5.0±2.4)min.统计学分析B、C组优越于A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有利于提高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 已酮可可碱对SIRS大鼠核因子活性的影响

    作者:许长琼;刘德红;陈伟峰;魏刚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PTX)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核因子-κB(NF-κB)的调控.方法 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SIRS大鼠实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IRS组、PTX组,实验0、1、2、3、4及6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NF-κ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含量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RS组大鼠NF-κB活性和TNF-α、IL-10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SIRS组比较,PTX组大鼠NF-κB活性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IL-10表达明显升高(P<0.05).在PTX组,NF-κB的活性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5),与IL-10无明显相关性(r=-0.13,P>0.05).结论 PTX可明显抑制SIRS大鼠的促炎症介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的活性.

  • 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TGF-β1和PDGF-B蛋白及基因的影响

    作者:关欣;郑红光;牛军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寻求DN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早期DN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福辛普利治疗组(C组).经福辛普利治疗6周,与A组,C组进行对比,采用生化法、放射免疫法和Western blod和RT-PCR 法等进行研究.观察FBG、UALB、α1-MG、Scr、BUN、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蛋白及其基因表达;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福辛普利能减少UALb、α1-MG、Scr及BUN,下调肾皮质TGF-β1和PDGF-B蛋白和基因过度表达;并能抑制肾脏肥大,系膜增生及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结论 福辛普利有确切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蛋白及其基因过度表达有关.

  • 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及Cyt C和Caspase-3的表达

    作者:吴伟华;智红;李为民;于江波

    目的 探索高血糖状态下,急性心肌缺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TUNEL法检测糖尿病大鼠IRI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细胞色素C(Cyt C)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随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糖尿病(DM)组AI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非糖尿病(NDM)组AI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缺血30 min后再灌,6h内DM组大鼠Cyt C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或阳性强度均明显低于NDM组;24 h时DM组大鼠Cyt C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或阳性强度均明显高于NDM组;Cyt C和Caspase-3的表达与AI值呈正相关.结论 DM组大鼠心肌IR后24 h内,心肌细胞Cyt C和Caspase-3阳性表达增加发生延迟,持续时间长;相同时相,糖尿病大鼠心肌IRI细胞凋亡较非糖尿病大鼠减轻的可能机制为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s激活的生物化学途经发生耐受.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患者的表达

    作者:周小梅;余文辉;姚良权;刘婉秀;许建衡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持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0例胃癌组织和70例正常黏膜组织标本的VEGF浓度.结果 癌组织VEGF浓度和正常黏膜组织VEGF浓度的比值(VEGF Ca/N)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只发现老年组患者VEGF Ca/N比值与疾病的进展相关.VEGF Ca/N比值升高与老年患者机体缺氧和营养消耗有关.结论 VEGF产生的系统.局部调控机制在胃癌,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肿瘤细胞持续性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汪志兵;张振玉;罗新华;王劲松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Livinα、Livinβ的mRNA的表达.结果 45例胃癌组织中RT-PCR检测Livin表达阳性率为48.8%.免疫组化检测80例胃癌组织Livin表达阳性率为55%,两种方法在正常和癌旁组都未检出阳性结果;Livin的表达与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组织分化差,淋巴结转移者Livin表达率高(P<0.05).结论 Liv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作为胃癌的分子标志物,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 用体外致敏的鼻咽癌患者B细胞构建全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

    作者:赵艳;李跃辉;黄建;李官成

    目的 构建全人源抗鼻咽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为筛选鼻咽癌相关抗原的抗体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体外致敏与EB病毒(EBV)转化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人抗体重链可变区VH基因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用编码(Gly4Ser)3的互补序列连接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VH-linker-VL),并克隆到噬菌粒载体FUSE5,转化大肠杆菌MC1061,构建噬菌体呈现型ScFv库.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全人源抗鼻咽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库容量为6.5×107,约100%的噬菌体基因中有ScFv基因的插入.结论 联合应用体外致敏和EBV转化及噬菌体呈现技术构建全人源抗鼻咽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是可行的,这为进一步筛选鼻咽癌相关抗原的抗体奠定了基础.

  • 急性脑外伤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作者:李臻琰;钟广伟;王君宇;奚健;李炜;王素娥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急性脑外伤组织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提取脑外伤患者伤灶组织及正常组织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经生物质谱鉴定由图像分析软件所得出的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结果 2组蛋白斑点总体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3-8,分子量Mr 14.4-75 kD,分析发现脑外伤组与正常组相比,有18个蛋白质上调和20个蛋白质下调,进一步质谱鉴定,其中7个蛋白质分别为NSFL1辅助因子、硫氧还蛋白、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1、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水解酶IB-r亚单位、谷氨酸脱氢酶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和微管蛋白.结论 脑外伤组与正常组相比蛋白质的表达具有差异.推测,这些蛋白质的变化可能与脑外伤的发展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

  • 姜黄素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VEGF和HIF-1α表达通过PI3K/AKT/FRAP信号传导通路

    作者:孙军;李岩;王贺玲

    目的 探讨MAPK和PI3K信号传导通路在姜黄素调节VEGF和HIF-1α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加入LY29400225 μmol/L、50 μmol/L,U0126 10 μmol/L、20 μmol/L,rapamycin 5 ng/ml、10 ng/ml处理人肝癌细胞BEL-7402,30 min后加入姜黄素10 μmol/L,对照组单独加入0、10 μmol/L姜黄素,缺氧环境中培养6 h后,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mRNA和HIF-1α蛋白表达;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的姜黄素以及LY294002 25 μmol/L处理人肝癌细胞BEL-7402,缺氧环境中培养6 h后,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和总AKT蛋白表达.结果 姜黄素10 μmol/L+LY294002 25 μmol/L组、姜黄素10 μmol/L+LY294002 50 μmol/L组、姜黄素10 μmol/L+rapamycin 5 ng/ml组、姜黄素10 μmol/L+rapamycin 10 ng/ml组HIF-1α蛋白、VEGF蛋白、mRNA表达分别与姜黄素10 μmol/L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姜黄素10 μmol/L+U0126 10 μmol/L组、姜黄素10 μmol/L+U0126 20 μmol/L组HIF-1α蛋白、VEGF蛋白、mRNA表达分别与姜黄素10 μmol/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姜黄素、LY294002 25 μmol/L处理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缺氧6 h后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逐渐降低,LY294002 25 μmol/L可以基本阻断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而对总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HIF-1α蛋白和VEGF的表达通过PI3K/AKT/FRAP信号传导通路.

  • VEGF和PCNA反义寡核苷酸联合治疗裸鼠骨肉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曾谷清;方松清;康颖;邹飞燕;高勇强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单用或联用对裸鼠骨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Balb/c裸鼠皮下骨肉瘤模型24只,随机分为4组: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治疗组、PCNA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6只/组.接种MG-63人成骨肉瘤细胞后24 h内分别用VEGF反义寡核苷酸或(和)PCNA反义寡核苷酸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2次/周,连续4周;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的生长情况、裸鼠的一般情况与生存期.断颈处死裸鼠,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大小,天平称量肿瘤的重量.结果 VEGF-ASODN治疗组、PCNA-ASODN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裸鼠骨肉瘤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瘤率分剐为44.56%、46.53%和72.71%.结论 VEGF和PCNA两种反义寡核苷酸均对骨肉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两种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应用比单用的疗效更为显著.

  • 谷氨酰胺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作者:李鸣;杭春华;詹怀义;叶建平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54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分为对照组(N组,6只)、脑损伤组(T组,24只)及脑损伤后谷氨酰胺治疗组(G组,24只),T和G组按脑损伤后检测时间分为1、3、5、7 d组,6 只/组,应用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来评价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 谷氨酰胺能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的病理损害,使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结论 谷氨酰胺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恶性肿瘤致继发型贲门失驰缓症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伏喜;刘德良;吴小平;霍继荣;凌奇荷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致继发型贲门失驰缓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分析归纳17例恶性肿瘤致继发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资料,结合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17例患者平均年龄43.26岁,平均病程2.41月,平均体重减轻12.49 kg,与原发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均表现有吞咽困难,15例为首发症状,误诊率达82.3%,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与原发型患者有类似改变;原发病均为恶性肿瘤.结论 对年龄>30岁、病程短、病情进行性加重的贲门失弛缓症首诊患者,宜仔细全面检查.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L-10和TGF-β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静;管庆波;高聆;高霞;张红霞;赵家军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LADA、30例2型糖尿病(T2DM)、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血清IL-10、TGF-β水平.结果 LADA组、2型糖尿病组的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LADA组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5).LADA组的TGF-β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DA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均存在着细胞免疫的紊乱.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LADA患者体内血清IL-10浓度降低,不能有效地维持自身的免疫耐受,可能是导致其胰岛β细胞功能加速衰退的重要因素.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肺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保护作用

    作者:赵兵;李海明;张华茹;李玲;梁永红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正常通气组(B组)、过度通气组(C组)、正常通气组+还原型谷胱甘肽(D组)、过度通气组+还原型谷胱甘肽(E组),D,E组在机械通气前5 min阴茎背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各组大鼠通气时间均为4 h.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用干/湿重比值来比较肺水肿的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结果 病理学改变C组与A、B、D,E组比较的肺组织有更多白细胞浸润和肺泡壁结构的破坏.C组肺组织中TNF-α含量与D、E比较明显增加,C组肺组织NF-κB的表达与D、E组比较明显增加.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损伤的保护作用.

  •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代凤莲;代建军;周静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并将2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SⅡ组比MSⅡ组血糖控制更理想,低血糖发生率减少,心脏严重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死亡率明显减少.结论 CSⅡ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快速平稳地降低血糖,减少心脏严重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 替加色罗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计春燕;刘浩;汪毅;谭诗云

    目的 观察替加色罗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5例口服替加色罗加聚乙二醇4000,对照组33例口服替加色罗,34例口服聚乙二醇4000进行疗效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查结肠转运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均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者经治疗后结肠转运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结论 替加色罗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优于单一应用替加色罗组或聚乙二醇4000,推测其机制可能与缩短结肠转运时间有关.

  • 盐酸氯普鲁卡因混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慧莉

    目的 盐酸氯普鲁卡因混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阻滞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2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为两组:2.5%盐酸氯普鲁卡因(A组)、1.5%盐酸氯普鲁卡因和0.595%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B组)各60例,记录硬膜外腔给药后各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术后PCIA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麻醉效果、术后PCIA效果都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5%盐酸氯普鲁卡因和0.595%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可起到互补作用,对母婴都较安全.

  • 长托宁与东莨菪碱用于肺叶切除病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菁艳;张祖列

    目的 比较长托宁和东莨菪碱作为麻醉前用药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心率、分泌物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择期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长托宁组(C组)和东莨菪碱组(S组),每组15例.分别于麻醉前肌注长托宁0.5 mg和东莨菪碱0.3mg.于给药后不同时点记录各组心率的变化情况;术前、术后取血测定血浆TNF-α、TXB2;并收集分泌物测定体积.结果 C组患者给药后心率无明显变化,而S组给药后心率显著增快;术后S组和C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素B2(TXB2)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而C组血浆TNF-α、TXB2水平显著低于S组;C组手术分泌物显著低于S组.结论 长托宁作为肺叶切除术麻醉前用药,能够稳定心率,减少分泌物,并有一定的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 可必特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玲弟;王香云;龚省城

    目的 观察可必特加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12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必特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喘憋、哮鸣音消失所需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必特加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欧阳晓春;余小骊;翁燕红;王水华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有昏迷史的6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高压氧、脑细胞活化剂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组之间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早应用高压氧和充足的疗程对DEACMP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30例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作者:罗鹏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微球载体制剂(商品名:凯时)治疗突发性耳聋(突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6月份以来诊治的60例突聋患者的资料,其中用凯时治疗的有30例,未使用凯时治疗的有30例,在保持2组均衡可比的基础上,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凯时治疗组有效率86.7%,治愈率43.3%,对照组有效率63.3%,治愈率23.3%,前者疗效高于后者(χ2=4.356,P=0.037<0.05).结论 凯时是治疗突聋的有效药物,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

  • 无防腐剂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凌毅;刘祖国;邹文进

    目的 评价国产无防腐剂聚乙烯醇(PVA)滴眼液治疗干眼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 治疗组19例19眼,对照组21例21眼,分别用国产无防腐剂PVA滴眼液和进口无防腐剂人工泪液点眼.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2组各指标在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比较,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无防腐剂PVA滴眼液可有效治疗干眼,其疗效及治疗依从性与进口同类产品相似.

  • 降纤酶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价

    作者:潘琳莉;郝强;张子斌;刘春红;杨延芳;崔立海

    目的 评价降纤酶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配对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用降纤酶治疗,治疗组在接受降纤酶治疗的同时给予亚低温脑保护处理,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定期对患者进行评分(MESSS评分).结果 14 d后两组MES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降纤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单用降纤药物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 小儿特发性癫(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玲;林义雯

    目的 探讨小儿特发性癫(癎)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特发性癫(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儿童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分析癫(癎)组和对照组Hcy水平与不同癫(癎)类型间Hcy的差异.结果 110例特发性癫(癎)患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07 μmoL/L,40例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7.20 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特发性癫(癎)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

    关键词: 癫(癎) 半胱氨酸
  • 血清CA19-9水平升高在部分间质性肺疾病中意义的探讨

    作者:王金祥;张虹霞;韩芳;胥振扬

    目的 探讨血清CA19-9水平升高在职业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与胶原血管病相关性肺纤维化(PF-CV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组不同类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职业性肺疾病组22例;IPF与PF-CVD组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50例;肺腺癌组19例.结果 同COPD组比较,职业性肺疾病组、IPF与PF-CVD组、肺腺癌组血清CA19-9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职业性肺疾病组、IPF与PF-CVD组、肺腺癌组三组间血清CA19-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9-9水平在职业性肺疾病、IPF和PF-CVD患者,同肺腺癌患者有类似水平的升高,CA19-9可能参与了职业性肺痰病、IPF和PF-CVD患者的慢性肺损伤过程.

  • 116例色素内镜下胃炎萎缩边缘结构病理变化分析

    作者:金海;翁浩波;於云燕

    目的 观察胃炎萎缩边缘区域形态变化及组织学上的特点,探讨内镜下观察该区域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美兰对比染色先确定萎缩性胃炎区域,观察交界处的结构,然后分别在交界处和中央区取活捡来比较二者在组织学土的差异.结果 萎缩中央区和边缘区的肠化检出率分别为81.90%、90.52%.中-重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13.80%、33.62%,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萎缩的边缘区域比中央区可见更多异性增生结构,同样也说明萎缩的边缘可能更容易癌变.

  • 喀什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吕凤臣;王怀振;商勇;帕力旦·吐尔逊;李惠林

    目的 探讨不同科室病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NCCLS纸片扩散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和MRSA耐药表型.结果 ICU分离的菌株耐药率高,儿科低.MRSA除复方新诺明和万古霉素外,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升高.结论 不同科室病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明显不同,MRSA对各类抗生素多重耐药.

  • 67例肺部疾病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

    作者:郭纯;钟礼立;李云;黄寒

    目的 分析哮喘、慢性咳嗽及婴幼儿喘息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特点,探讨其对儿科肺部疾病诊治的作用.方法 本院的住院和门诊患儿67例,分为哮喘组(24例)、慢性咳嗽(19例)和婴幼儿喘息组(24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并对灌洗液细胞学分析.结果 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为2.7%(0.12~7.0)%,上皮细胞为3.0%(0.7~12.0)%,有升高;婴幼儿喘息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在婴幼喘息组中有特应征患儿BALF嗜酸性粒细胞为2.8%(0.5~5.1)%,上皮细胞为2.8%(1.5~4.2)%与组内无特征患儿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慢性咳嗽患儿中嗜酸性粒细胞为0.2%(0~4.2)%,17例均在1%以下,但有2例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为4%和4.2%.结论 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以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明显增多为其特征性改变;婴幼儿喘息者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考虑其大多数为感染诱发,而其中有特应征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无特应征者,这部分患儿有转为哮喘的可能,应积极给与干预治疗;有的慢性咳嗽患儿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应进一步完善过敏原检查,BALF有助于其病因诊断.

  • 结核致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一例报告

    作者:鞠海兵;舒子正;朱姿英

    患者,女,16岁,因皮肤变黑1年,间断发热10月于2006年8月20日住院.患者缘于1年前出现乏力,精神、饮食差,未引起注意,皮肤逐渐变黑,体重下降.

  • 口服头孢拉定胶囊致过敏性休克一例报告

    作者:王争鸣;盛坤美

    患者,女,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07年5月28日来本院就诊,医嘱头孢拉定胶囊0.5 g,3次/d,患者口服头孢拉定胶囊(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0102)0.5 g,约2min后患者自诉双上肢瘙痒,伴心悸、头晕、胸闷,即让患者去枕平卧,但随即出现休克征象,全身大汗淋漓,心悸、脉搏弱,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测BP 60/35 mmHg(1mmHg=0.133 kPa),立即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快速静脉滴注10%葡萄糖250 ml+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患者的上述症状有所好转,清醒,能对答,自诉仍胸闷,腹痛,测BP 70/45 mmHg,静脉微泵推0.9%氯化钠42 ml+多巴胺80 mg,给药速度为25 ml/h,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快速补液,随后患者呕吐2次,内容物为晚餐所进食物等.

  • 黄蜂叮螫致ARDS一例报告

    作者:马宝义;魏学全;董芝芳

    患者,女,16岁,黄蜂蛰伤后颈痛、意识丧失22 h,加重伴呼吸急促6 h于2007年6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2 h被单只黄蜂叮螫右颈前区后,即感颈部剧痛、全身不适、心慌胸闷、随后失去知觉,20 min后送往当地县医院时面色苍白,反复呕吐绿色胃内容物,肢冷,神志不清,全身荨麻疹、血压测不到,心率22次/min、心音弱;立即给予吸氧,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持续静注多巴胺及间羟胺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病情有所好转.

  • 直背综合征误诊为肺部疾病一例报告

    作者:张彩霞;杨炯

    患者,男,21岁.因胸痛5月于2007年7月16 日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伴活动后气促,休息后可缓解.自觉咽喉部及气管内异物感,无咳嗽、咯血、发热等不适.

  •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治进展

    作者:宋广军;孙焱;魏来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NL)首先于1972年由日本Kikuchi和Fujimoto报道,故又称Kikuchi-Fujimoto病或Kikuchi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小儿、中青年患者,尤以后者为甚,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敏感.

  • 星状细胞活化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珺;郭传勇

    肝星状细胞(HSC)是启动肝纤维化(HF)整个事件的开端,在HF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活化的HSC在肝损伤部位移行、增殖,表达各种细胞外信号转导通路蛋白,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和细胞因子(CK),是HF形成的中心环节[1];在HF的恢复期,有与肝脏疤痕降解一致的广泛性的HSC凋亡[2].

  • 视频脑电图在继发性癫(癎)中的应用价值及定侧意义

    作者:贺健安;毕方方;吴志国;李国良;肖波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继发性癫(癎)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致(癎)灶定侧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癫(癎)样波检出率,分析继发性癫(癎)患者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及发作症状所提供的致(癎)灶侧别信息.结果 视频脑电图对继发性癫(癎)患者(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脑电图,比较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结果和发作症状,VEEG可为80.28%(114/142例)患者提供致(癎)灶的侧别信息.结论 VEEG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致(癎)灶的定侧信息.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利春;赵宏军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进行MRI常规(T1WI,T2WI)程序及DWI程序检查,比较信号强度和病灶大小.结果 超早期(≤6 h)DWI检出高信号病灶而常规MRI扫描未检出病灶(P<0.01);急性期(7~72 h)DWI病灶检出率100%,常规MRI病灶检出率55.6%(P<0.05);亚急性期(4~7 d)DWI与常规MRI扫描均100%检出病灶(P>0.05);稳定期(8~15 d)DWI病灶检出率74%,常规MRI病灶检出率100%(P>0.05);慢性期(>15 d)DWI病灶检出率35.7%,常规MRI病灶检出率100%(P<0.01).DWI在超早期及急性期可显示T2WI不能显示的病灶.病灶面积在稳定期之前,DWI>T2WI;稳定期二者相等;稳定期之后,DWI<T2WI.病灶面积越大,DWI扫描呈高信号的持续时间越长.结论 DWI对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显著优于常规MRI,应用DWI可以判断新旧梗死病灶;应用DWI和T2WI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进行分期,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

    作者:王欣娟;陈光美

    目的 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各项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102例糖尿病患者和102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同时测定2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阳性患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阴性患者的血压、FBG、TC、TG、Fib、FBG、UA的.含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有效控制血脂、血糖及Fib水平可降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

  • 维甲酸应用于增强甲状腺癌病灶吸131I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辉

    目的 探讨维甲酸在增强甲状腺癌病灶吸131I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36例甲状腺癌近全切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术后进行第1次24 h吸131I率测量,2组患者在测量后立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实验组口服维甲酸6周,2组患者停药1周后进行第2次24 h吸131I率测量,对两次24h吸131I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服用维甲酸后,第2次24 h吸131I率增加明显,与对照组第2次24 h吸131I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第1次24 h吸131I率与第2次24h吸131I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甲酸能诱导甲状腺癌组织再分化,使甲状腺癌病灶的吸131I能力恢复或增强.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ROC曲线分析

    作者:曹霞;王乐三;莫逸;谢爱民

    目的 应用ROC曲线评价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肺部肿块患者观察SUVmax与原发灶肿瘤大小关系,通过CT目视法、PET-CT目视法、SUVmax法、目视法+SUVmax法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结果 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02).4种诊断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89、0.912、0.896、0.929.SUVmax法的佳诊断界值是3.95.结论 ROC曲线提示PET-CT目视+SUVmax法可能具诊断价值.SUVmax鉴别非小细胞肺癌与肺良性病变的适宜标准为3.95.

  • 上海市城区青少年膳食及体力活动与肥胖关系的调查研究

    作者:姜淼;罗盈怡;李觉

    目的 分析评价膳食结构和体力活动对上海市青少年肥胖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大、中学生共819名,通过食物频率问卷及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定量评价膳食结构和体力活动对青少年肥胖情况的影响.结果 18岁以下的男性青少年是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能量消耗每升高1 Met-min(每分钟代谢当量),其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原先的0.999倍.结论 合理的膳食、积极运动锻炼可以预防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发生.

  • 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及哮喘控制的调查分析

    作者:李威;石明;李国玲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哮喘控制的相关性.方法 对6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首诊时及规范治疗三月后完成自设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HADS)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调查问卷.结果 治疗前有抑郁焦虑情绪患者比例高,治疗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者明显降低(P<0.01);规范治疗后AC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ADS评分与ACT评分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常见应予重视.

  • 实验性肺纤维化肺组织胶原形成与核因子κB活性变化

    作者:王兴胜;崔社怀;杨雪梅;黄勇

    目的 观察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胶原形成与NF-κB活性变化,初步探讨NF-κB活性变化与肺组织胶原合成的关系.方法 用SD雄性大鼠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BLM)(5 mg/kg体重)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于第1、7、14、21、28天处死,用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法评估肺纤维化胶原形成程度.用HE染色结合NF-κB p6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肺组织NF-κB活性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自第1天开始即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自第7天开始肺组织出现胶原沉积,羟脯氨酸含量逐渐增高,于28 d达高峰.NF-κB p65蛋白表达自第1天增高,第7天达峰值,第14天回落,随着肺纤维化加重,第21天以后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 肺组织NF-κB活化是肺纤维化过程中早期事件,可能在肺组织胶原沉积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氟伐他汀对肺纤维化大鼠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徐芳;徐启勇;叶燕青

    目的 观察ERK酶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活化,以及氟伐他汀对肺纤维化大鼠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分成给药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于第7,14,28和42天每组处死5只,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蛋白定量的方法分析TGF-β1、ERK1/2,p-ERK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的TGF-β1、ERK1/2,p-ERK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期时照组,各时间段中以第7天表达强.给药组的表达低于同期模型组,以第7和14天明显.结论 氟伐他汀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大鼠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同抑制ERK1/2的表达及活性有关.

  • 三种抗纤维化药物对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曼颖;吴艳峰;安继红

    目的 筛选强有力的抗肺纤维化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D大鼠90只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地塞米松组,联合用药组.除正常对照组气管内灌注0.2 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一次性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生理盐水0.2 ml(5 mg/kg),术后当日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 ml·kg-1·d-1生理盐水,姜黄素组:姜黄素50 mg·kg-1·d-1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卡介菌多糖核酸2.5 mg·kg-1·d-1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2.5 mg·kg-1·d-1.联合用药组:地塞米松2.5 mg·kg-1·d-1加卡介菌多糖核酸2.5 mg·kg-1·d-1腹腔注射.用药至处死动物的前一天.于造模后的7、21和28 d各组处死5只大鼠,作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并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三种药物对肺泡炎和肺纤维化均有抑制作用,以联合用药组效果佳(P>0.05).结论 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复杂,联合用药可能取得佳疗效.

  • 缬沙坦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研究

    作者:樊麦英;肖奇明

    目的 观察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博莱霉素A5(BLM A5)所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 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对照组(B组)和缬沙坦治疗组(T组)3组,18只/组.T组于大鼠气管内滴注0.5%BLM A5生理盐水溶液(5mg/kg)以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当天每日给予缬沙坦(20 mg/kg)灌胃;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缬沙坦灌胃;C组则均用生理盐水代替BLM A5和缬沙坦.各组动物均于制模开始后的第7、第14、第28天分别随机处死6只动物,分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大鼠早期肺泡炎程度以及晚期肺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浓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 (1)肺组织Hyp含量:制模第7天3组动物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和第28天,B组肺组织Hyp含量较C组明显升高(P<0.01),T组较B组Hyp含量明显下降(P<0.01).(2)早期肺泡炎程度:HE染色可见B组在第7天时急性肺损伤、肺泡炎程度为明显,可见肺泡间隔和肺泡腔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宽,其后炎症渐有减轻,但第14天和第28天时炎症仍较C组明显(P<0.01);T组在第7、第14天和第28天肺泡炎程度均较B组明显减轻(P<0.05).(3)晚期肺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在第7天3组动物间肺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第28天时B组可见胸膜下、大气道及血管壁周围的基质胶原明显及纤维组织增多,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组较B组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4)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水平:B组第7天时肺组织内TGF-β1表达水平强,以后逐渐减低,但与C组比较仍显著升高(P<0.01);T组TGF-β1表达较B组降低(P<0.05).(5)肺组织α-SMA蛋白表达水平:制模第7天3组动物间比较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和第28天B组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1),T组表达较B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缬沙坦可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肺纤维化程度.

  • 3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杨志刚;马希涛;王思勤;唐学义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方法 对30例IPF患者临床表现、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IPF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和Velcro音.胸部高分辨CT表现为磨玻璃样、网状、结节状、条索状及蜂窝状阴影.肺功能检查示24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均有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结论 对长期咳嗽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行胸部高分辨CT、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活检,能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诊断
  • N-乙酰半胱氨酸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TGF-β的影响

    作者:刘婷;裴复阳;柳明坤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影响.方法 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1)博莱霉素模型组(B组);(2)NAC治疗组(N组):模型制备同B组,于博莱霉素处理前一周及此后每日经强饲法口服NAC(3 mmol/kg);(3)正常对照组(C组):样条件下向气管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3组动物分别于气管灌注后的第1、3、7、14及28天随机处死5只.取肺组织标本行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TGF-β含量检测.结果 (1)B组血清TGF-β含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在各时间点均高于C组及N组.B组与N组相比较,第7、14、2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较,亦是第7、14、2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各时间点亦高于C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组织匀浆中TGF-β的含量变化与血清中TGF-β的含量变化有同一规律.结论 NAC可降低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TGF-β水平,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对肺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

中国医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