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

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141
  • 曾用名: 当代医师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建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淋巴瘤外周造血干细胞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易嘉宁;谢承霖;马莹;汪欣宇;张冉;易平勇;欧阳周;姚远

    目的 回顾性的检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或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探讨它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98例[6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38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经动员后,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造血干细胞,留10 ml冻存检测用,其他的干细胞移植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这98例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进行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 60例B细胞淋巴瘤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中12例出现了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其中8例移植后复发,复发率66.7%,48例未出现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仅有4例复发,复发率8.3%,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重排阴性的患者(x2=16.93,P<0.01).38例T细胞淋巴瘤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中11例出现单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其中6例移植后复发,复发率54.5%,27例未出现单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仅有4例复发,复发率14.8%,单克隆性TCγ基因重排阳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重排阴性的患者(x2=4.47,P=0.034).结论 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中有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或单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的患者,移植后复发率高,可以考虑对这类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净化处理,检测IgH及TCRγ基因重排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指导意义.

  • Vitapex糊剂和AH-Plus糊剂对于根尖横剖面封闭性能效果比较

    作者:陈国均

    目的 比较Vitapex、AH-Plus两种根管糊剂对于根尖横剖面封闭性能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新鲜拔除的完整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80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颗,分别用Vitapex糊剂(A组)、AH-Plus糊剂(B组)采用侧压法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然后分别对每颗牙距离根尖2、4、6、8 mm处垂直进行片切,用电镜扫描观察两组样本之间糊剂与根管壁的结合状态,测量根管糊剂与根管壁之间的缝隙宽度,并记录数据.结果 两组材料在根尖相同距离处的AC(根管面积)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距根尖2、4、6、8 mm处A组材料的空隙面积的百分比(PV)值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材料对于充填根管距根尖不同部位各横断面的根管面积的作用表现无明显差异;但在距根尖不同部位,AH-Plus糊剂的致密度明显优于Vitapex糊剂.

  • 瘢痕体质剖宫产术后产妇缝线区放疗预防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丹;何肇晴

    目的 观察瘢痕体质剖宫产术后产妇缝线区放疗预防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38例瘢痕体质产妇按是否接受剖宫产术后缝线区放疗预防瘢痕疙瘩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剖宫产产妇术后< 24h接受缝线区预防性放射治疗,照射使用6 MeV(兆电子伏特,Million electron volt)电子线,总剂量共21 Gy(吸收剂量戈瑞,Gray),分7次完成,每周照射3次,每次3Gy.对照组剖宫产产妇术后未用预防性放射治疗.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剖宫产术后产妇缝线区瘢痕疙瘩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剖宫产术后产妇缝线区进行预防性放射治疗后)瘢痕疙瘩发生率[10.0% (2/20),2例均为Ⅰ级瘢痕疙瘩]低于对照组[83.3% (15/18),其中Ⅲ级瘢痕疙瘩3例,Ⅱ级瘢痕疙瘩10例,Ⅰ级瘢痕疙瘩2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8,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仅表现皮肤红斑、皮肤色素沉着,未做任何处理,随访1年皮肤恢复正常.结论 放射治疗能有效预防瘢痕体质剖宫产术后产妇缝线区域瘢痕疙瘩的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3例临床研究

    作者:罗淑娟;饶花平;金世杰;罗力妍

    目的 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23例BO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BO患儿反复咳嗽、喘息>6周,肺部有喘鸣音及湿罗音.病因:21例(91.4%)感染后诱发BO,1例(4.3%)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SJS)后诱发BO,1例(4.3%)溶血尿毒综合征后诱发BO.23例肺CT示存在气体潴留征象,典型马赛克灌注征者12例,磨玻璃影者8例,合并肺实变者5例,有支气管扩张者5例,肺间质表现1例.16例肺功能检查,其中14例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示支气管内膜炎症,3例合并喉-气管软化.患儿采用扩张支气管(沙丁胺醇2.5 ~5 mg/次,布地奈德0.5~1 mg/次)剂雾化吸入及口服激素和阿奇霉素治疗,7例因病情加重反复住院多次.结论 儿童BO多由感染引起,以慢性咳嗽及喘息、胸部CT马赛克灌注征、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干预患儿感染性疾病,以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不佳.

  • 妊娠晚期子宫破裂20例的临床特征与母儿预后的分析

    作者:邱怡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的临床特征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年本院产科产妇分娩15 762例,子宫破裂20例,其发病率1.3‰(20/15 762);其中完全性子宫破裂占15.0% (3/20),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占85.0% (17/20);瘢痕子宫占95% (19/20);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占5.0% (1/20),行子宫破口修补术95.0%(19/20),无一例产妇死亡,死胎和新生儿死亡15.0% (3/20),新生儿窒息35.0% (7/20),新生儿存活率85% (17/20).结论 妊娠晚期子宫破裂与瘢痕子宫有关,子宫破裂的临床特征凶险,早期识别妊娠子宫破裂征兆,一旦确诊立即手术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AFI水平的改变及磺达肝癸钠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莹;孙凯;谭洪勇

    目的 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水平,探讨UAP纤溶功能的改变,及磺达肝癸钠对UAP患者纤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随机选择的64例UAP和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的血浆TAFI抗原(TAFI:Ag)、TAFI活性(TAFI:A)及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患者经磺达肝癸钠治疗7d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比较上述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UAP患者血浆TAFI:Ag、TAFI:A及TAT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P<0.01).两组患者经磺达肝癸钠治疗后血浆TA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磺达肝癸钠治疗能够明显降低UAP患者的TAFI:Ag、TAFI:A水平(P<0.05),而对SAP患者的TAFI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机体纤溶功能抑制可能是UAP发展的重要因素,磺达肝癸钠有显著的抗凝作用,并能通过抗凝作用抑制UAP患者的纤溶抑制物的产生.

  •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减轻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作者:裴万敏;孔高茵;李李

    目的 探讨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CSP)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效应.方法 新西兰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再灌注+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组(C组).A组麻醉后开胸,不阻断左肺门,B组和C组采用阻断左肺门6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组在再灌注结束后给予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处理结束后采血测定血清TNF-α.取肺组织测定丙二醛含量和湿干重比值,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白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 光镜下可见兔肺组织B组炎性反应明显、损伤严重,C组炎性反应较轻;B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TNF-α浓度、肺组织丙二醛和湿干比值较A组明显升高(P<0.01);C组则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可通过抑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产生肺保护作用.

  • 347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

    作者:陈爱群

    目的 分析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方法,对本院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2013年8月347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47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中236例使用抗菌药物,其中221例有用药指征,用药合理率95.1%;236例应用抗菌药物中,符合预防用药原则者220例,药品遴选合理率93.2%;术前>2h用药者59例,术前0.5~2h用药者177例;术后用药<24h者176例,术后用药<48 h者15例,>48 h者45例.结论 总体趋于合理,但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细节管理.

  •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蔡学礼;邱伟文;程伟进;黄跃金;彭潇;焦力群

    目的 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 ~72(60.2 ±7.9)岁,患者发病时间3.5~ 10.5(4.6 ±2.9)h.将微导管超选择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行动脉内溶栓.血管无明显再通或存在明显狭窄的患者在溶栓后采用支架血管内成形术.结果 治疗后完全再通37例,部分再通15例.入院时NIHSS评分为9~25(16.3±3.4)分.溶栓24h后NIH-SS评分为1~25(10.4±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30例,MRS评分3分10例,MRS评分4分6例,MRS评分5分3例,死亡3例.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效果,合并严重动脉狭窄患者可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再通不理想未明确狭窄情况患者也可考虑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 检验危急值在临床中的分布状况分析

    作者:宋延荣;张萍

    目的 分析检验科危急值历史数据的分布状况,建立合理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方法 收集近几年的危急值上报数据14 217件,使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年内发生率、科室分布及项目分布.结果 临汾市人民医院每年危急值报告约3 500~6 500件,占年检测总件数的0.55%(14 217/2 595 894),主要来源于病区患者,分布于ICU、血液科、急诊科、心内科等科室,其中ICU 2 601件,占总件数18.29%,急诊科2 402件,占总件数16.90%,血液科2 217件,占总件数15.59%,心内科1 379件,占总件数9.70%,呼吸科555件,占总件数3.90%,消化科469件,占总件数3.30%,门诊及其他科室4 594件,占总件数32.31%.项目出现频率高的有血小板、血钾和白细胞,其中血小板3 031件,占总件数21.32%,血钾1 871件,占总件数13.16%,白细胞1 624件,占总件数11.42%.结论 建立合理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危急值报告效率,将有助于挽救濒危的生命.

  • 单通道微创经皮肾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作者:盖文涛;高嵩;付成军;徐彦;黄逢雨

    目的 评估单通道微创经皮肾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为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8例,采用单通道微创经皮肾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结石残留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建立单一微创经皮肾通道,1例因术中穿刺通道出血改为二期取石术,余67例患者均一期联合输尿管软镜采用钬激光碎石治疗.手术时间50~135(83.5±27.6)min,结石清除率为89.70%(61/68).未出现血气胸、腹腔脏器损伤、不可控性大出血或尿源性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单通道微创经皮肾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清石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方法.

  • 腺性膀胱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分型

    作者:黄小娟;万飞雄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分型.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经手术或膀胱镜进行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99例,总结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分型.结果 腺性膀胱炎组织病理学表现常见结节性和浸润性空泡及腺样结构,乳头状及其浸润次之,偶尔可见弥漫增厚及浸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数患者为上皮型,其次为肠上皮型、前列腺上皮型及混合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腺性膀胱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主要特征为黏膜固有层存在Brunn巢及腺体.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媛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患者3 800例.按患者是否自愿接受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分两组,1 900例患者自愿接受巴氏涂片检查者为A组,1900例患者自愿接受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者为B组.比较两种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以阴道镜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检查阳性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A组阳性总检出率6.89%,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检出率5.05%、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检出率1.4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检出率0.26%;B组的阳性总检出率14.16%,其中ASCUS检出率8.26%、LSIL检出率4.84%、HSIL检出率0.79%.A组总阳性检出率、ASCUS检出率、LSIL检出率及HSIL检出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1);与阴道镜活检结果对比,A组LSIL患者的诊断符合率62.96%;B组LSIL患者的诊断符合率85.87%.A组LSIL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率,减少假阴性结果,且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更适合于宫颈病变的筛查.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刘燕燕;朱涛;王茹茹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早期筛查干预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孕妇68例(A组)与未早期筛查干预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孕妇22例(B组)及正常孕妇100例(C组)的母儿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A组的母儿并发症发生率与正常孕妇组C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早期干预组B组的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管理,做到早期筛查和干预处理,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儿结局.

  • 钙结合蛋白S100A1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作者:张炜;孙少平;阮威杰

    目的 探讨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以4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42例,其中微栓子阳性组(18例)与微栓子阴性组(24例)]与稳定斑块组(33例)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血清S100A12水平分别为(46.11±8.514) μg/L、(35.76±6.972)μg/L、(28.35±7.406) μg/L,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血清S100A12水平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100A1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栓子阳性组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49.43±6.521)μg/L]高于微栓子阴性组血清S100A12水平[(43.62 ±9.09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100A12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有关,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更高.

  • 改良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皓;叶红

    目的 探讨改良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第二产程异常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60例按是否采用改良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式分为2组,每组30例,改良组第二产程异常采用改良剖宫产术式终止妊娠;对照组第二产程异常进行传统剖宫产术式终止妊娠.比较改良术式和传统术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改良组产妇胎头娩出困难、子宫切口延裂及新生儿窒息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虽产后出血、膀胱损伤及产褥病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剖宫产术式既能减少胎头娩出困难,又可降低子宫切口延裂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叶酸受体新技术及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筛查应用价值的评估

    作者:邓翠;康佳丽;蒋文燕;聂妙玲;黄晓晖

    目的 探讨叶酸受体介导(FRD)多功能醋酸白溶液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2例患者行FRD多功能醋酸白溶液检查、TCT及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照分析FRD多功能醋酸白溶液检查和TCT筛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602例患者经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其阳性率21.8% (131/602),其中CIN Ⅰ级36例,CINⅡ级41例,CINⅢ级24例,宫颈浸润癌30例.FRD多功能醋酸白溶液筛查,其阳性率23.8%(143/602),两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D多功能醋酸白溶液筛查炎症和宫颈浸润癌漏诊率分别为2.6%、21.1%,CIN误诊率3.8%.TCT筛查炎症漏诊率7.2%,CIN Ⅰ误诊率5.3%、CINⅡ漏诊率4.9%,CINⅢ误诊率58.6%,而鳞状细胞癌(SCC)及腺癌(AC)检出符合率为100%.FRD多功能醋酸白溶液检查、TCT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80.92%、90.84%,特异度分别为92.14%、90.2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13%、72.1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9%、97.25%,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筛查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效率及评价相近似,而FRD多功能醋酸白溶液检查对宫颈管深部病变检测受限,则不能完全代替TCT检查.但FRD多功能白色醋酸溶液检测方法可靠,且经济又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宫颈癌普查.

  • 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建;石乔;张家耀;张勇;李锦貌;张昌威;丁俊;廖康恕;李邵琼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川芎嗪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WANFANG(1999~2013)、VIP(1989 ~2013)、CNKI(1994 ~ 2013)及CAJD数据库中关于川芎嗪治疗胰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要求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3篇RCT,有1 08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川芎嗪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效应Z =4.33,OR =4.72,95% CI2.34~9.53,P<0.01)、并发症(总效应Z=5.50,OR=0.29,95% CI0.19 ~0.45,P<0.01)、死亡率(总效应Z=2.18,OR =0.50,95% CI0.27 ~ 0.93,P=0.03)、住院时间(总效应Z=4.66,MD=-5.43,95% CI-7.71 ~-3.15,P<0.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其可显著地提高AP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

  • 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的可行性Meta分析

    作者:刘海彬

    目的 选取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数据库,利用系统评价软件review manager 5.2 (RevMan)进行分析,观察指标为复发和死亡风险的比值比odds risk(OR).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总复发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87,95% CI:0.44~1.70,P=0.68),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死亡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0,95% CI:0.42 ~ 1.15,P=0.16).结论 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治疗亦不增加复发风险及死亡风险,是安全可行的,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论证.

  • 肝细胞癌中CIP2A、 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左凯;薛栋;孔丽;李新军;张同军

    目的 评价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IP2A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IP2A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 vs9.5%,P <0.05);VEGF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vs 14.3%,P<0.05).CIP2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CIP2A和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465,P<0.01).结论 CIP2A和VEGF过表达共同促进肝癌血管生成及肿瘤侵袭,推测CIP2A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了肝癌进展.

  • 光动力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和影响因素

    作者:李薇;林玲;刘玉梅;李吉;谢红付;张锡宝

    目的 观察光动力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3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用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涂于皮损处,4h后行红光照射,能量密度为100 J/cm2,照射时间40 min,每周照射1次,共4周,随访2年后评价疗效.结果 23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65.22%),部分缓解5例(21.74%),无效3例(13.04%),总有效率86.96%.完全缓解患者半年无一例复发,1年内3例复发(20%),再次行光动力治疗,患者均完全缓解.2年后无一例复发.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仅3例患者出现皮肤红斑、水肿.完全缓解率与年龄、肿瘤直径大小及肿瘤类型有关(t=-2.94,-5.92,x2=11.46,P<0.01).结论 光动力治疗基底细胞癌效果好,其方法具有痛苦小、无创伤、无副作用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完全缓解率与年龄、肿瘤直径大小及肿瘤类型有关,应选择适合的病例治疗.

  •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沙坦对ox-LDL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小凹蛋白-1表达的影响

    作者:贺彧彬;柳丽娜;卫政;吉鹏娟;申晓彧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氯沙坦以及二者联合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小凹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人单核细胞并诱导转化为巨噬细胞,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以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0.1、1.0、5.0 μmol/L)、氯沙坦(10、50、100μmol/L)以及联合两药适剂量(5.0 μmol/L+ 100 μmol/L)干预细胞,以RT-PCR检测各组小凹蛋白-1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x-LDL组小凹蛋白-1 mRNA表达显著减少[(0.2533±0.00973) vs (0.9410 ±0.0367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x-LDL组比较,随着瑞舒伐他汀及氯沙坦浓度的升高,小凹蛋白-1 mRNA表达均逐渐升高[(0.5198±0.04840)、(0.6183±0.06740)、(0.7257±0.03052) vs(0.2533±0.00973);(0.3350 ±0.04177)、(0.4428 ±0.03804)、(0.6049 ±0.02627) vs (0.2533 ±0.0097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剂量瑞舒伐他汀及氯沙坦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小凹蛋白-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9.119,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及氯沙坦均可以通过ox-LDL途径上调人单核巨噬细胞小凹蛋白-1 mRNA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两药以适剂量联合应用后,小凹蛋白-1 mRNA表达较单药更为显著.

  • 赖诺普利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结构蛋白表达

    作者:韩丽萍;谢云;李春君;管乐;马泽军;陈莉明

    目的 研究赖诺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结构蛋白的影响及对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2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成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12只)和赖诺普利治疗组(12只),另选择10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坐骨神经神经丝蛋白(NFP)、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出现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1)、痛阈减低(P<0.05)和结构异常,神经结构蛋白表达减少(P<0.01);给予赖诺普利治疗可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P<0.01),提高痛阈(P<0.05),减轻坐骨神经轴突和髓鞘萎缩、变性;增加坐骨神经NFP、MBP表达(P<0.01).结论 赖诺普利可能通过增加神经结构蛋白的表达发挥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 人肺腺癌转移差异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邵美英;刘迎福;陈主初;李国庆

    目的 对无转移肺腺癌和有转移肺腺癌表达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利用Cytoscape软件对前期发现无转移肺腺癌和有转移肺腺癌表达差异的20个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结果 20种肺腺癌转移差异表达蛋白质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为葡萄糖分解和酒精分解等过程,主要分子功能为磷脂酶A2抑制剂活性和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为包含245种不同蛋白质和230种不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结论 葡萄糖分解过程、酒精分解过程、磷脂酶A2抑制剂活性和钙依赖的磷脂结合及ACTB、ANXA1、ANXA2、ANXA3、VCP、NPM1、KRT1、SUMO4等关键蛋白质在人肺腺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 672株痰分离肺炎链球菌的年龄性别分布及对青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

    作者:彭德胜

    目的 分析痰分离肺炎链球菌的年龄性别分布及对青霉素(penicillin,P)、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的耐药性.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进行操作,本院201 1年至2013年从痰标本分离出672株肺炎链球菌,对有疑议的细菌用革兰阳性菌(GP)鉴定卡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LEV的敏感性并用青霉素类试剂条(P-E test)检测P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672株痰分离肺炎链球菌中,年龄0~6岁组267株(39.73%),>6~14岁组62株(9.23%),>14 ~60岁组85株(12.65%),>60岁组258株(38.39%);0~6岁组和>60岁组分离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分离率(59.23%)高于女性(4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菌株青霉素的MIC呈逐年增高趋势,青霉素(P)对分离菌株的敏感率(2011年73.78%;2012年71.32%;2013年53.50%)逐年降低.LEV对分离菌株三年均保持高敏感率;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与LEV的敏感性无关.结论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有升高的趋势,对青霉素耐药或过敏患者可以考虑用LEV替代青霉素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

  • MMP-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俊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较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显著提高(x2=86.66,P<0.01).MMP-9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x2 =7.76,P<0.05;x2=12.94,54.37,11.16,P<0.01).结论 MMP-9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且与侵袭转移密切有关.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晓凤;徐军美

    目的 研究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从基因水平探讨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将2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组(STM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松开缝线使冠状动脉再通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TM组在缺血再灌注前10 min开始以5V、2 ms、1 Hz强度持续电刺激颈部左侧迷走神经20 Bin.再灌注120 min后将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部份,一部份取左心室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一部分取左心室缺血区心肌组织成功提取RNA后,获得心肌基因表达谱.运用GeneSpring软件筛选出两组间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并进行分析,对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基因进行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结果 (1)STM组心肌梗死区面积较I/R组明显缩小(P<0.05).(2)基因表达谱筛选得到186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或探针,基因本体分析(GO)显示主要影响了3类基因的改变,上调代表基因与心肌保护有关;下调代表基因与炎症有关.(3)Real-time PCR结果和基因芯片表达的结果相符.结论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心肌基因表达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通过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来减轻和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与糖代谢紊乱的关系

    作者:刘晓琴;张矛;刘晓红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与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78例,根据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OGTT正常且无胰岛素抵抗(NONIR)组32例、OGTT正常但伴高胰岛素血症(HI)组25例,及OGTT异常可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即糖代谢异常(AGM)组21例.选择同期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妇女16例作对照,分析血清内脂素与各糖代谢紊乱相关因素的关系.同时观察AGM组中经治疗的PCOS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GM组PCOS患者月经周期、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内脂素、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初潮年龄、月经周期、不孕时间、腰臀比(WHR)、收缩压、T、雌二醇(E2)、LH/FSH与NONIR组、H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MI、腰围、舒张压、HOMA-IR、TG明显高于NONIR组,年龄高于HI组,内酯素高于NONIR组、HI组(P<0.05).内脂素与BMI、腰围、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HOMA-IR、TG呈正相关(r=0.423~0.847,P<0.01,P<0.05).结论 高血内脂素可能是PCOS患者发生糖代谢紊乱及进展的预示指标之一,尤其是伴肥胖者,应高度警惕糖代谢紊乱的发生,积极给予联合方案治疗控制体质量.

  • 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无创性监测

    作者:邱志兵;陈鑫;蒋英硕;徐明;汪黎明;史宏伟;穆心苇;章翠

    目的 寻找可靠的非侵入无创性手段监测或诊断排异反应,研究无创监测技术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监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4月至2013年6月,3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接受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中麻醉后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抗排异治疗,主动脉开放前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抗排异反应.术后抗排异采用新三联疗法:环孢素(CsA)或FK506+强的松+骁悉.2009年以来术中、术后第4天分别用一次舒莱.术后监测急性排异反应手段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影像和心肌酶谱.联合诊断急性排异反应.结果 全组共3例死亡(9.7%)(均为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继发肾、肺等多脏器衰竭).28例顺利康复出院,随访期间1例于术后1.5年死于霉菌感染.1例术后2个月、1例术后4年发生一次急性排异反应,均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症状减轻,各项指标迅速好转,未进行心内膜活检.其余26例患者均未出现急性排异反应.1例术后12年肾功能衰竭需要血透治疗.结论 采用非侵入无创性监测技术联合诊断监测急性排异反应,敏感、安全、可靠、无创伤和可重复,可作为心脏移植患者抗排异疗效观察的依据.而围术期及术后积极、合理的抗排异治疗方案是减少急性排异反应的前提.

  •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术后骨融合的影响

    作者:奠伟;李章献;戴哲浩

    目的 评估新型二膦酸盐制剂唑来膦酸(密固达)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骨融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需要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单节段)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第3天给予5 mg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和对照组(术后第3天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滑脱复位、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每日常规1 000mg钙剂和800 IU活性维生素D3的治疗.术后第3、6、9及12个月,通过摄取X线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并CT腰椎扫描,评价屈伸过程中的旋转活动度、植骨融合情况(分为3个等级)和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在术前和术后第3、6及12个月行股骨颈双能X线扫描,测定骨密度.在术前及术后第10天、3、6、9及12个月检测患者的骨转换指标水平(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在术前及术后第3、6、9及12个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69例患者终完成本研究并纳入统计分析.术后第3、6及9个月时,观察组A级和B级植骨愈合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两组的植骨融合情况及坚固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临近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对照组6例(16.7%)临近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显著下降(P<0.01),股骨颈骨密度得到改善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ODI评分仅在术后第3个月内迅速下降,在3个月之后达到平台期,下降不明显;观察组ODI评分直至术后第12个月仍在降低.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接受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应积极使用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既能改善股骨颈骨密度,又增加了植骨融合的速度,防止了椎体压缩性骨折,其效果好.

  • 介入治疗双孔房间隔缺损伴右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一例

    作者:王振利;张云涛;郭立新;于献勇

    患者,女,59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3个月"于2013年7月2日入院.查体:心率65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可闻及Γ/6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亢进.心脏彩超示:右房室腔增大,Γ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defect,ASD)大小为19 mm.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ASD(中央型),在局麻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ASD介入封堵术.消毒、铺巾,穿刺右股静脉、股动脉,分别留置6F鞘管,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局限性重度狭窄(图1),选择华医A 30mm ASD封堵器,行ASD封堵术,封堵器打开后,X线示封堵器腰部偏细(图2),彩超胸骨旁四腔切面示封堵器上缘有残余分流.

  • microRNA-145对细胞动力学的作用

    作者:马夫天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是一类长度为20~ 22个左右的核苷酸小分子非编码调节RNA,它是重要的基因调节因子,通过与特定mRNA结合或修饰而参与RNA介导的基因沉默进而调节一系列细胞事件[1].目前认为,microRNA与其靶向mRNA结合的特异性主要由"种子序列"(引导链的第2至第8个核苷酸)控制.microRNA识别靶标mRNA序列的特异性并不高.有一些microRNA的靶mRNA可以多达数百种.

  • 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群体感应分子与EFG1研究进展

    作者:李晴

    白假丝酵母菌属于念珠菌属,为人类常见的致病菌,感染后可引起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内脏念珠菌病及念珠菌血症等.近20年,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器官及骨髓的大量移植,导管介入治疗的大力推广,真菌感染中白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Sifu-entes-Osornio等[1]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各大医院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为0.82‰~0.96‰,欧洲为0.2‰ ~0.38‰,拉丁美洲为1.2‰~5.5‰.在我国,白假丝酵母菌血症的发病率为0.71‰~0.85‰[2],重症监护室患者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为9.6‰,病死率波动在20%~63%[3].

  • 脑卒中后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康健

    脑卒中后的营养支持治疗是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美国和欧洲要求将营养管理列入脑卒中后患者的整体管理指南中[1-2],在国际上对脑卒中后的营养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随着营养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对脑卒中与营养支持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3].营养障碍严重危害脑卒中患者预后,营养治疗是患者综合治疗的一个必要措施.及时了解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营养治疗方法,是医务人员降低住院成本,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就国内外脑卒中后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CysC联合检测BF、UMAL、UNAG在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惠;廖湘平;陈香文;邹琴;吴琼;邓晓燕

    目的 探讨胱抑素C (CysC)联合检测血B因子(BF)、尿微量白蛋白(UMAL)、尿N-乙酰β-D-氨基糖苷酶(UNAG)在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75例狼疮性肾炎(LN)组和88例对照组分别用免疫浊度法、MPT法对血CysC、血BF、UMAL及UNAG进行分析.结果 (1)ROC特征工作曲线分析,CysC佳诊断参考值为1.21 g/ml,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88.8%;(2)LN组与SLE组B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N组CysC显著性高于SLE组与对照组(P<0.05),LN组与SLE组UNAG与UMAL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LN组又明显高于SLE组(P<0.05).(3)四项指标任意一项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63.64% (91/143)和100%(75/75),而当三项以上阳性时,特异性可达100%(143/143),诊断敏感性为66.67%(50/75).结论 CysC联合检测BF、UMAL和UNAG酶可明显地提高LN诊断的敏感性,可防止CysC受药物等影响因素造成的LN早期漏诊.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宝江;张秉涛;刘淑艳;王守臣;冯宝静;赵爱军;刘静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MSII组)40例(应用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高血糖)和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40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治疗高血糖).两组均予以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基础治疗,目标血糖调控范围相同.记录并分析两组目标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 两组目标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及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结果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是控制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的安全有效措施,它降糖快速平稳,而且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出现规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为东;李世杰;李先进;蒋树中;付强;韩冰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规律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RATs)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226例,术中记录RAT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RATs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术中共有56例患者[24.7%,阵发性房颤27例,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29例]出现86种RATs.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中RATs发生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39.7% vs 17.6%,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RATs组与无RATs组左房内径(P<0.001)、左室射血分数(P<0.05)、术前有RATs(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比例(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左房内径(优势比[OR]=1.03,95%可信区间[CI]:1.01~1.08,P=0.025)、术前有RATs(OR =2.15,95% CI:1.35 ~3.40,P=0.001)、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OR =1.72,95% CI:1.05 ~2.75,P=0.028)是术中出现RAT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有RATs、左房内径、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是术中出现RATs的独立预测因素.

  • 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柳岩;董智勇;叶会跃;吴云强

    目的 评价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1例.术后3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 ~32(24.02 ±2.97)个月.根据Harris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术后37例患者Harris评分(90.4±8.27)分,优良率83.8%(31/37).结论 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彩色超声心动图联合CTA诊断左肺动脉吊带

    作者:刘金桥;陈卓兰;李佩兰;何四平;彭巧玉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左肺动脉吊带(LPA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LPAS患儿的彩色超声心动图及CTAR特点.结果 7例患儿经超声心动图诊断LPAS,经CTA证实,诊断符合率87.5% (7/8);1例患儿超声诊断左肺动脉狭窄,CTA确诊为左下肺动脉吊带,其误诊率12.5% (1/8).7例患儿都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狭窄.按照Wells分型,分成两种主型(Ⅰ型、Ⅱ型),两种亚型(A型、B型),ⅠA型3例,ⅠB型3例,ⅡA型2例,ⅡB型0例.结论 LPAS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彩色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筛查,发现左肺动脉起源异常时,行CTA检查可明确诊断,也能了解支气管的狭窄情况及分型,对临床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策略分析

    作者:孙圣礼;刘佳赋;李义荣;舒毓高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14例(48.28%),小脑前下动脉3例(10.34%)、数支责任血管(2~3支不等)6例(20.69%)、小脑上动脉合并静脉2例(6.90%)、椎动脉-基底动脉4例(13.79%).29例在三叉神经根部或远端均见压痕或接触点.并发症:5例出现口角或(及)唇缘疱疹;2例患侧听力下降;5例患侧出现面部麻木,1例随访1.5年仍有麻木;1例出现小脑血肿,予以再次开颅血肿清除;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准确判定、个性化的减压方式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术者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对微血管减压术能否成功和避免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 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作者:胡型锑;赵琦峰;吴国伟;杜杰;费建斌;夏杰

    目的 总结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本院2004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手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56例,年龄53 d至12个月.全部患者术前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其中18例患儿同时行心脏血管CTA检查.Rastelli A型44例,B型3例,C型9例.手术采用单片法修补37例,双片法修补3例,改良单片法修补16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6 ~ 172 h,住ICU时间3~19d.结果 术后早期院内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低心排2例,肾功能衰竭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晚期死亡1例,术后2个月因二尖瓣中、重度返流,死于心肺功能衰竭.手术死亡率10.7% (6/56).47例患儿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一旦诊断明确应在生后6个月至1周岁及时手术,早期手术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效果关键取决于对心内结构的仔细探查以及彻底纠正心内畸形.

  • 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11例报告)

    作者:周文武;张志功;伍明;颜建华;程仁伟;刘平波;唐滔;杨进福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2月,手术治疗11例先天性肺动脉吊带患者,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例肺动脉换位术、10例肺动脉移植术,4例合并重度气管狭窄并手术处理,术后死亡1例,存活患者随访无气管及肺动脉狭窄.结论 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常合并气管狭窄,早期手术治疗及术后支气管纤维镜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 改良Fontan术后咯血的原因与治疗进展

    作者:成俊

    Fontan术常用于无法行解剖学矫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Fontan手术得到蓬勃发展,经过不断改良,该手术效果取得显著改善.在改良Fontan术中,以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运用为广泛.不过,改良Fontan术后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随着治疗例数增加和随访期延长,后期随访中出现了各种远期并发症,如慢性心功能不全、血栓形成、蛋白丢失性肠病、心律失常及肝功能障碍,此外还包括罕见的咯血、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等[1].改良Fontan术后咯血是一种罕见的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笔者拟分析并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对改良Fontan(特别是TCPC)术后咯血的治疗和原因进行综述.

  •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个体化外科治疗(附60例分析)

    作者:沈立;谢业伟;龚瑾;耿琳;李小兵;吴容;张儒舫

    目的 探讨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本科共收治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儿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10 d至13岁,平均(18.5±26.3)个月;体质量3~34(8.7±5.2)kg.患儿均因“发现全身皮肤青紫伴进行性加重”就诊,查心脏超声而初步诊断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并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进一步行心血管CT造影和(或)心导管术造影检查后明确诊断后,同时行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术前讨论决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后择期手术.结果 60例次手术中,行一期姑息38例,一期根治手术8例,二期根治手术7例,二期姑息手术7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0例;体外循环下手术40例.体外循环时间12 ~235(95.8 ±51.3)min;主动脉阻断下手术26例,阻断时间26 ~ 139(70.1 ±29.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431(52.2 ±79.3)h;监护室逗留时间1~28(7.1±4.7)d;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1例,行清创手术;心包填塞急诊开胸止血1例,迟发性引流多再次开胸止血术1例(术后第6天),发生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治疗2例.手术死亡7例[二期根治1例,死于术后重症感染;二期姑息手术后死亡1例,死于术后心律失常;一期根治手术后死亡2例,死于术肾功能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一期姑息手术后死亡3例,死因为术后低心排(2例)和术后心律失常(1例)].术后存活患儿随访6 ~ 60个月,治疗效果满意.其中根治手术后患儿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姑息手术患儿心功能及紫绀明显改善,继续加强随访,决定二期手术治疗时机.结论 对于肺动脉闭锁患儿尽早明确诊断,精确评估后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近、远期效果.

  • 小儿主动脉弓阻塞性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作者:邹勇;明腾

    目的 总结73例小儿主动脉弓阻塞性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手术治疗小儿主动脉弓阻塞性病变合并心内畸形73例.男48例,女25例;年龄ld至6.5岁,平均(10.5±7.3)个月;体质量3.0~14.0(7.0 ±3.2)kg;主动脉缩窄(CoA) 68例,主动脉弓中断(IAA)3例,双主动脉弓合并CoA 2例.合并的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VSD) 65例、房间隔缺损(ASD) 2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 36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1例、法洛氏四联症(TOF)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1例、右肺动脉狭窄1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1例、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即Shone's综合征)1例.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矫治72例,分期手术1例,一期手术者均应用深低温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体外循环技术.行降主动脉与主动脉弓端端吻合42例,自体肺动脉补片扩大成形术9例,降主动脉与升主动脉端侧吻合术22例.根据不同的心内合并畸形也予以相应矫治.结果 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7%;术后因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2例;存活患儿随访3 ~3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吻合口再狭窄1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小儿主动脉弓阻塞性病变合并心内畸形宜及早手术,经正中切口一期矫治手术安全、有效.

  • 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张泽伟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一处或者多处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形成的心脏大血管的缺陷和畸形,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居各类出生缺陷的首位.全球大约每年出生1.3亿婴儿,约130万个婴儿患先天性心脏病,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亚太地区为高发区.目前普遍认为先天性心脏病在足月活产儿的发病率是0.6%~0.8%,我国每年约有12万~20万先心病患者出生.随着术前诊断(胎儿期及婴幼儿期)、术前药物应用、手术技术以及麻醉、体外循环、术后监护技术的进展[1],大多数的患儿得到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但如何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是心血管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且还有约20%的患儿属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甚至部分以现有的技术无法根治,仅可行姑息手术延长生命减缓症状,如何提高根治手术的比例及提高姑息手术的疗效是摆在当前心血管医师面前的重大挑战.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作者:齐建川;张泽伟;高展;应力阳;金杰;李建华;朱雄凯;俞建根

    目的 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手术治疗经验及疗效分析.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采用手术治疗TAPVC 154例.其中男93例,女61例.手术年龄12~372(101.8±34.6)d,体质量3.0~10.0(5.02 ±2.96)kg.其中心上型78例,心下型6例,心内型62例,混合型8例.手术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入路,心上型和心下型TAPVC,将肺静脉共汇与左房顶做侧侧吻合.心内型充分剪除冠状静脉窦顶与房缺之间房隔组织,修补房缺并将冠状静脉窦隔于左心房.体外循环时间39~173(68.9±37.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110(41.3 ±20.7)min.结果 本组手术早期及术后中期共死亡13例[8.4% (13/154)],其中术后早期死亡9例(5.8% 9/154),死亡原因:脱机困难2例,肺高压危象合并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l例;术后中期死亡死亡4例[2.6% (4/154)],死亡原因:肺静脉回流梗阻3例,肺炎呼吸衰竭1例.余患儿随访1个月至10年,无死亡及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的患儿,复查心脏超声吻合口血流速度均<1.4 m/s.结论 TAPVC患儿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76例临床分析

    作者:夏礼;唐滔;杨进福;杨一峰;胡建国;宋逢林

    目的 总结76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情况,为今后掌握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Rastelli分型:A型57例,B型6例,C型13例.采用“二片”修补法畸形矫治65例,室间隔缺损直接缝合法7例,格林(Glenn)分流术4例.结果 手术死亡2例,1例为合并右室双出口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另1例为并发严重肺动脉高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而死亡.余患者随访1 ~10年,3例患者发现二尖瓣中度返流,9例二尖瓣轻度返流.结论 对于已确诊的完全性房室隔缺损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以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同时纠正合并畸形.

中国医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