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降脂原则与调脂药物的应用

    作者:魏国铭

    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因素.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关资料显示,在1、2型糖尿病患者中,57%常伴有血脂异常.

  • 他汀类药物临床治疗作用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蔚君;梁贵键;朱莉;张福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等与高血脂有关的疾病越来越多.近十年来,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他汀类药物是里程碑式的高效降脂药,销售额居世界前二名的"重磅炸弹"均为他汀类药物,在世界前十名畅销药中,他汀类占居三个.

  • 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高胆固醇喂养兔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彤;徐成斌;金晓峰;张新超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高胆固醇喂养兔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共28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B组和C组均先喂以1.5%(质量分数)的高胆固醇饲料4周,之后A组继续喂以1.5%(质量分数)的高胆固醇饲料4周,B组喂以1.5%(质量分数)的高胆固醇饲料加辛伐他汀5 mg.kg-1.d-14周,C组喂以1.5%(质量分数)的高胆固醇饲料加氟伐他汀20mg.kg-1.d-14周,D组喂以普通饲料共8周.8周后取血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麻醉后分离胸主动脉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切成4 mm长的血管环置浴槽中做离体灌流实验,分别观察对乙酰胆碱、硝酸甘油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反应曲线.结果:A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B组和C组则明显下降.A组血管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减弱,且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功能增强.而B组和C组这些功能接近正常对照的D组,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组血管对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剂硝酸甘油的反应相似.结论: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均可预防高胆固醇喂养兔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缐海英;啜玉娟;沈彬;张爱华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 PA)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择期PCI术U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PCI手术治疗,对照组在PCI手术前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单核细胞不同亚群及M P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的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型单核细胞(MON 2)、总MPA、1型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及2型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TnI、CK-MB、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TnI、CK-MB、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 T IM 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术后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 UAP患者单核细胞及MAP水平降低对心肌的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状态和炎性反应,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LDL-C、SCr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成华;王丽;张守来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DN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s-CRP、SCr、LDL-C水平、肾功能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SCr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SCr及LDL-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UAER、β2-MG、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β2-MG及GFR均下降(P<0.05),观察组UAER、β2-MG下降更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7%(9/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96%(17/4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DN患者,可降低有效hs-CRP、SCr及LDL-C水平,改善肾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罗昔金;刘小阳;肖潇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瑞舒伐他汀钙组(C组)及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叶酸片组(C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对伴有冠心病患者配合口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硝酸酯类药物。B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每晚1次。C 组在 B 组基础上口服叶酸片5 mg,3次/日,共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第12周及第24周后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血清 Hcy、Cys C、hs-CRP 水平,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上述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 Hcy、Cys C、hs-CR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2周时B组、C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24周时 B组、C 组上述指标较治疗第12周时进一步下降,并且C组下降幅度较B组更加明显,上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具有降低高血压患者 Hcy、Cys C、hs-CRP水平作用,并且联合使用叶酸片时效果更明显,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预防高血压相关靶器官损害。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

    作者:丁慧敏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本院临床确诊为ACS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26)、瑞舒伐他汀治疗组(B组,n=28),另选20名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C组,n=20),B组患者在ACS确诊的24~48 h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5~10 mg ,每晚1次,治疗8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ELISA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治疗前ACS患者血脂、IL‐6、hs‐CRP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 P<0.01),A、B两组患者之间血脂、IL‐6、hs‐CRP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B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hs‐CRP显著下降( P<0.05),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炎症反应,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减少心血管事件。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MMP-9、TNF-α的影响

    作者:龙建平;黄标通;熊卫民;杨彬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下30只结扎左前降支建立 AMI动物模型,将术后24 h 存活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4周后分别检查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 MMP-9、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度(+dp/dtmax )、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度(-dp/dtmax )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血清 MMP-9、TNF-α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瑞舒伐他汀组 MAP、+dp/dtmax、-dp/dtmax升高,LVEDP、MMP-9、TNF-α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减轻 AMI后的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 MMP-9、TNF-α水平变化有关。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欧阳文

    [目的]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5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不同剂量治疗组( A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C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A组在C组基础上加用 阿托伐他汀 20 mg/d,B组则40 mg/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 、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的变化.[结果]A、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FBG、SCR、BUN及TC、TG水平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A、B组TNF-α、SCR、BUN及TC、TG均低于C组(P<0.05或P<0.01),且B组TNF-α、SCR及BUN优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DN患者的血脂水平,而且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达到对DN的肾脏保护作用.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然;黄红光;刘江陵;程春;黄玉艳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发色底物显色法分别对155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0.01及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的同时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sICAM-1浓度和PAI-1活性,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 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作者:李建国;肖强;徐凤龙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17 例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组(39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 40 mg,每晚 1 次;阿昔莫司组(39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昔莫司,250 mg,每天2次;联合治疗组(39 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昔莫司,每天2次,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6个月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血脂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较血脂下降、颈动脉斑块消退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血脂变化、颈动脉斑块消退治疗后为明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能够更有效地消退颈动脉斑块,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或阿昔莫司.

  •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小平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5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n=27,阿托伐他汀20 mg/d)和联合治疗组(n=26,普罗布考0.5 g/d,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4周.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后的外周血血脂和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①血脂变化:经治疗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TC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治疗4周后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单独治疗组 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AMI患者近期TC、TG及LDL-C水平,联合治疗组同时降低HDL-C水平;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伍泠露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A组,n=40)和20 mg组(B组,n=42),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1次/d,治疗12周.另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检测治疗前后三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B组的血压、血脂和CRP明显高于C组,一氧化氮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和CRP显著下降(P<0.05);血NO显著上升.B组的作用较A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剂量依赖性.

  • 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冠脉介入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尹芝兰;邓平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5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联合辅酶Q10 10mg每日3次口服,30 d)和B组(29倒,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30 d),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30 d hs-CRP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30 d,A组hs-CRP水平分别为(10.04±4.46)、(4.11±4.67)及(13.45±4.07)mg/L,B组则水平分别为(9.34±4.56),(3.24±5.46)及(16.13±3.86)mg/L,两组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24 h及术后30 d比较,hs-CRP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术后30 d比较,A组hs-CRP水平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增加血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 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清hs-CRP和PPARγ的影响

    作者:陈福生;曾维理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接受PCI的9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49例)和10 mg(49例)每晚口服.于术前及术后24 h,10 d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hs-CRP与PPARγ.[结果]①两组hs-CRP水平术后24 h升高(均P<0.01),术后10 d低于术后24 h(均P<0.01),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恢复到术前水平.②两组PPARγ水平术后24 h升高(均P<0.01),术后10 d进一步升高(均P<0.01),治疗组明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hs-CRP/PPARγ比值术后24 h升高(均P<0.01),术后10 d下降(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ACS患者PCI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促进hs-CRP、hs-CRP/PPARγ下降和PPARγ水平升高.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作者:熊连辉;谭茗月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的血浆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将5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为常规抗心衰治疗,干预组采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血样标本,测定其治疗前后的TNF-α、IL-6、hs-CRP血浆水平及心功能和左室内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TC和LDL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左心室内径、LVEF、FS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血浆hs-CRP、TNF-α、IL-6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TNF-α、IL-6等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 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临床效果及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邢隆;黄珊

    [目的]探讨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确诊为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B组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C组术前不使用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三组术后均常规服用抗凝药物,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观察PCI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指数,术前及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记录三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发生率高于B、C组,且回落指数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B、C组hs-CRP、SAA、CK-MB、BNP明显高于A组,C组hs-CRP、SAA、BNP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d、3d、7d血清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3/40)显著低于B组、C组的22.5% (9/40)、27.5%(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可降低患者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且能减少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及踝肱指数的影响

    作者:尤一萍;何旻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每组3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依达拉奉,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依达拉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指标、颈动脉指标、踝肱指数.[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指标、颈动脉指标、踝肱指数显著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炎症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神经功能.但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强的调脂与抗炎作用.

  • 瑞舒伐他汀钙对COPD伴急性心衰患者炎症因子、MMP-2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许小进;王继鹏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COPD伴急性心衰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测定两组治疗前后MMP-2、MMP-9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心功能指标射血前期/射血期比值(Q-B/B-Y)、心排出量(CO)、心排指数(CI)、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2、MMP-9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B/B-Y降低,CO、LVEF上升,CI则无明显变化,观察组Q-B/B-Y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均上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伴急性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可下调炎症因子表达,降低血清MMP-9水平,明显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 瑞舒伐他汀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CXCR2表达及趋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胡小勇;欧阳繁;唐强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体外培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表达及其介导的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小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干扰素‐γ( IFN‐γ)诱导,免疫组化和ELISA检测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IFN‐γ诱导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CXCR2表达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单独干预或者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趋化作用的影响。【结果】IFN‐γ和 ox‐LDL 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CXCR2表达明显增加( P <0.05)。瑞舒伐他汀预处理能够显著抑制IFN‐γ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CXCR2表达能力,IL‐8能够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趋化能力,而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抑制这种趋化作用。【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CXCR2表达及其介导的趋化作用。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