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颈腰痛杂志

颈腰痛

颈腰痛杂志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경요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7234
  • 国内刊号: 34-111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7
  • 曾用名: 颈腰痛;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李嘉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作者:高辉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3年来,我们采用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本组180例,男72例,女108例,年龄14~84岁,平均38.6岁;病程1天~50年。临床症状:眩晕、头痛180例,颈枕神经痛162例,上肢麻痛140例,颈僵痛112例,耳呜、视物不清62例,有体位性猝倒病史30例。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170例,颈曲变直150或反屈例,钩椎关节增生148例,椎体旋转(双边影、双突影)62例,前纵韧带钙化40例,项韧带钙化32例,骨桥形成12例。

  • 颈椎间隙针灸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伟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1]。而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后纵韧带生理功能的改变关系密切。通过针灸为主,调节后纵韧带及邻近组织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了防治颈椎病的目的,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收集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病程半年~10年,年龄33~45岁。按专科分类法[1],其中颈椎间盘症期为46例,骨源性颈椎病14例。全部经颈椎侧位X线片示生理曲度变直。其中颈椎生理曲度数值大为3mm,小0mm。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的方法: 沿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成一弧线,再由齿状突后上缘至和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弧线的高点至直线的大垂直距离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数值。正常范围约12mm±5mm。大于17mm为曲度增大,小于7mm为曲度变直[2]。

  • 苯海拉明注射液局封治疗痛症60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荣光;赖茂廷;范佑新

    各种原因引起的痛症是门诊常见病,过去传统封闭治疗的药物多用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等,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应用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20~40mg加等量注射水稀释成1%溶液加地塞米松作局部封闭治疗各种痛症共60例,这是一新的尝试,通过半年多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未见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7~80岁。跟痛症10例,网球肘15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8例,梨状肌综合征3例,膝关节囊炎10例,肩关节周围炎10例,踝关节陈旧性扭伤2例,肘关节损伤2例。

  •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1例分析

    作者:张海波

    腰椎管狭窄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常须手术治疗,目的是从病变椎管解剖结构上解除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为马尾和神经根的功能恢复提供可靠保障。自1995~1999年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1例,术前认真总结临床表现、体征及各项影像学资料,术中有针对性地全面解除各种压迫因素,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讨论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50~75岁,平均60.5岁,病程3~20年。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者46例;有间歇性跛行者35例;弯腰后疼痛明显缓解者43例;腰部任何姿势均不能缓解疼痛者5例。

  • 电员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骶髂关节病生物力学初析

    作者:张炳然;王子勇;王志军

    慢性非特异性骶髂关节病俗称骶髂关节劳损,泛指除外化脓、结核、肿瘤、畸形、骨折等特殊病因的关节病,传统采用推拿、针灸、理疗治疗,疗效慢,疗程长。自1997年8月~2000年5月,我们用电员针配合骶髂关节三维运动治疗慢性骶髂关节劳损36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女25例,男11例,年龄平均39岁(20~53),左侧15例,右侧17例,双侧4例,病程3周~10年,平均26月,女性已婚产23例,未婚2例。

  • 骶神经根囊肿6例手术分析

    作者:李云峰;石志才;李明;侯铁胜

    骶神经根囊肿引起的腰腿痛临床并不多见,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或肿瘤等,随着影像学—MR检查方法的普及,本病的诊断率得以提高。本文对6例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方法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21~52岁,病程3个月~4年,骶1神经根囊肿2例,骶管内神经根囊肿4例。1.2 临床表现 腰骶部疼痛,放射至大腿、小腿后侧,久站或行走加重,呈间歇性跛行,早轻晚重,休息后缓解。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德海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局部手法松解及药物离子导入综合性治疗19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98例,其中男125例,女73例。年龄19~65岁,平均35.8岁。病程2天~5年。有腰部扭伤史者95例,劳累史者56例,无原因者32例,记录不详15例。单纯腰痛112例,腰痛伴大腿后侧痛67例,腰痛伴下腹部痛7例,腰臀部痛12例。拇指触诊检查:全部患者病侧腰3横突处均有明显压痛及憋胀感,患侧腰肌紧张度增高。其中左侧痛101例,右侧痛72,双侧痛25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作者:黄聚恩;王海景;付耀峰

    1992年8月~1998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为35~66岁,平均49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18个月。全部患者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诊断标准[1]: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凡具有以上3项中的任何2项,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方可确定诊断。其中有20例合并神经根受累症状,43例合并有交感神经受累症状。

  •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7例

    作者:梅利明;戴勤瑶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20~50岁,以L4.5、L5S1椎间盘突出常见,其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等。我院曾采用三步四法推拿治疗,因手法重,患者难以接受。自1990年以来采用踩跷法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7例,男85例,女42例,年龄20~50岁109例,50岁以上18例,病程16d~2年,腰4~5、突出57例,腰5骶1突出39例,腰4.5、腰5骶1同时突出31例,压迫单侧神经根、放射性单侧坐骨神经麻痛119例,后中央突出压迫双侧神经根、放射性双侧坐骨神经麻痛8例。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及X线CT、MRI等均附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1]。

  • β-七叶皂甙钠配合地塞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作者:张维斌;王佳福;王春生;曹宇;张敬忠;杨英昕;刘玉

    自1999年8月至2000年3月,采用β-七叶皂甙钠配合地塞米松输液疗法治疗急重症神经根型(旁侧型)腰间盘突出症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本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16~68岁平均43岁。发病时间6h~28d,平均5d;治疗时间5~7d,卧床休息1~2周。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腰,臀及一侧或两侧下肢麻痛,行走困难或跛行,休息时不缓解,影像学检查均摄X线腰椎正侧位片,CT检查27例,MRI检查9例,确诊为腰3~4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4~5椎间盘突出症18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症2例,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4例,均为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椎间盘孔内或孔外突出症

    作者:谢明华;谢文龙;方志祥;蔡中立;张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者,在CT应用于临床以前,常不易作出正确的诊断而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腰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突出在临床上并非罕见,近年来临床报告病例有增加趋势。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680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有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见附表

  • 脊神经后支主干阻滞治疗下腰腿痛

    作者:王驰

    临床下腰腿痛发病率高,但由于对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清,导致诊断模糊,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多数学者推测这部分患者腰腿痛来源于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1]。脊神经后支所致下腰腿痛,陶甫等人统计:门诊此类患者占腰腿痛总人数的50%[2]。我院1995~1999年门诊治疗1400例下腰腿痛患者,并进行了随访2年,1200例随访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临床症状:(1)腰部外伤史。(2)患侧腰部、臀、腹股沟区、髋部及股后疼痛,但不超过膝关节水平以上。个别患者疼痛难忍,不敢活动。在全部后内侧支损伤者中409例有腰部外伤史,占总数96.7%。后外侧支损伤一般常常由于曲髋、卧床翻动、屈伸腰部等不经意中发生,而改变上述姿势后疼痛立即缓解。

  •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的治疗

    作者:王军;王英;孟敏;陈长力

    1993~1999年治疗各类疼痛患者1280例,其中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76例,占6%,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男36例,女40例,年龄25~70岁,平均45岁。病程3天~30年。1次注射治愈43例(占57%),2~3次注射或加用小针刀治愈27例,治愈率93%,好转2例,无效4例(占5%)。  治愈标准 仰卧弯腰时疼痛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1个月~2年随访。  诊断 所有患者必须有损伤部棘突及棘间明显的触痛。多能明确指出痛点,严重时呈刀割样痛,弯腰或躯体旋转活动疼痛加重。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阻滞后疼痛消失[1]。

  • 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的体会

    作者:马高亮

    颈性头痛,也是颈椎病的多发症状之一。医者以揉按风池穴、矫正枢椎移位为主治疗颈性头痛3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28例,男97例,女231例。年龄12~68岁,平均41岁。病程1天~10年,平均4个月。全部病例均以枕项痛、头顶痛、偏头痛等为主诉。其中伴颈肩部酸痛不适或头颈活动不利188例占53.7%;伴头晕目眩者151例,恶心欲吐者133例,耳鸣、听力减退者57例。检查:触诊测痛按丹麦尼尔斯氏分级标准[1]风池穴压痛“”以上者287例占87.5%,其中左侧123例,右侧99例,双侧65例。枢椎棘突顶线偏离颈段棘突中线者243例占74.0%,其中左偏137例,右偏106例。C3棘突顶线偏离颈段棘突中线者56例,其中左偏25例,右偏31例。C4棘突左偏67例,右偏59例。两个以上颈椎棘突同时向相同方向或不同方向偏移中线者132例。174例摄颈椎X线片,139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27例曾做脑及颅骨CT扫描均未见异常。

  • 腰1,2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竺湘江;陈其昕

    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1~4)比较少见,占1%~10%[1,2],而腰1,2椎间盘突出症则更少见报道。报告4例腰1,2椎间盘突出症,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临床资料 4例均为男性,年龄24~65岁,体力劳动者3例,1例有外伤史,3例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 见表  辅助检查 X线片示椎间隙变窄3例,伴后纵韧带钙化1例,椎体后缘局部骨密度增高3例。4例的MRI均显示单纯L1,2变性突出,压迫硬膜囊。  手术方法与结果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3例经肾切口侧前方入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1例合并局部椎管狭窄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效果:4例随诊6~20月,平均12.4月,术后症状均消失,其中1例遗有大腿外侧麻木,考虑为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所致,根据陆裕朴标准[3],本组疗效均为优。

  • 下颈椎不稳症诊断和治疗

    作者:钟春平;许通义

    自1994~1998年采用枕颌带牵引,推拿正骨手法,药物治疗及医疗练功 治疗下颈椎不稳症18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86例中男85例、女101例,年龄21~65岁,病程15天~10个月。诊断要点:下颈椎的解剖定义:下颈椎是指第三至第七颈椎[1]。临床表现:颈项肩背酸痛麻痹、颈部活动受限、头痛、眩晕耳呜、口 恶心欲呕、棘突,椎旁及肩背压痛。无神经根定位体征。放射学检查:X线侧位片示椎体向前移位>3.5mm或相邻两椎体间成角超过11°,提示下颈椎不稳[2]。此外棘突间距增宽,颈椎前凸曲线消失、呈反弓状,双边双突征,钩椎关节不对称等征象,也提示下颈椎不稳。治疗方法:采用枕颌带牵引、推拿正骨手法,药物内服外敷及医疗练工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将病人治疗前后X线片及症状体征进行统一评定.优,症状体征消失,下颈椎稳定性恢复,恢复正常工作。良: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但下颈椎仍存在不稳。差:症状体征有一定缓解,但易复发。本组186例,优149例,良30例,差7例,优良率96%。

  • 三维牵引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200例

    作者:鲍自立

    两年来采用三维牵引结合中药治疗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0例中,男119例,女81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3天~12年;单纯顽固性腰痛9例,腰痛伴左下肢疼痛98例,伴右下肢疼痛79例,伴双下肢疼痛或交替疼痛14例;伴下肢麻木、肌力减退者75例;直腿抬高试验70°以内阳性者154例。全部病例行CT检查:其中单节段突出156例,双节段以上(包括双节段)突出44例,共248个椎间盘;分别为L4,582例,L4,5L5S132例,L5S174例,L3,4L4,58例,L3,4L4,5L5S14例;侧旁型179个,中央型60个,极外侧型9个。有明显扭外伤诱因者91例占45.5%,有积累性劳损者88例占40%,无明显诱因者21例占10.5%。

  • 硬膜外阻滞配合牵引在胶原酶溶解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启健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配合牵引在胶原酶盘内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硬膜外阻滞配合牵引,解决胶原酶溶解术后的腰臀疼痛加剧反应问题,以及溶解后对长期疗效的影响,所获数据经x2检验。结果 两组在溶解术后6个月内,随时间延长疗效越好,两组间6个月优良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不同时间疗效组内比较P<0.05,其疼痛增剧反应在治疗后明显减轻或消失,对照组内比较P>0.05,止痛效果差。结论 硬膜外阻滞配合牵引;应用于胶原酶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缓缓疼痛加剧反应,提高优良率。

  • 医源性硬膜外囊肿5例报告

    作者:赵汉平;孙磊;廖可国;宁志杰

    目的 探讨医源性硬外囊肿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收治5例腰骶部硬膜外囊肿,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消失,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硬膜损伤后如处理不当,可以引起硬膜外囊肿

    关键词: 硬脊膜 外科手术
  •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

    作者:熊淑云;张连记

    方法 介绍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300例,结果 痊愈28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67%。提示:该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疗效较佳,主要与3个因素有关:远道经络辩证取穴、运动针感、针运热感。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作者:任警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疗效不佳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手术方法,明确适应证,提高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LD术)的成功率及疗效。方法 自1992年10月开展本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术中及术后应用抗生素及康复治疗,平均随访3.5年。结果 140例术后恢复良好,占67%;70例患者疗效不佳,占33%,其中21例因效果差改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分析其疗效不佳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适应证选择不当;②穿刺失败;③无菌操作不严格;④术后康复训练不足。

  • 骶椎椎管蛛网膜囊肿的MR诊断

    作者:李志波;李吉;郝鑫;金银华

    目的 探讨MRI在骶椎椎管蛛网膜囊肿诊断中的应用并对照手术病理。方法 分析24例骶管蛛网膜囊肿的MR表现及手术病理所见,男6例,女18例,年龄17~56岁,平均36.5岁。结果 骶管蛛网膜囊肿分布于骶1至骶4节段中,呈脑脊液样信号,可造成同水平骶管的破坏及扩大。结论 MRI在诊断骶管蛛网膜囊肿中具有显著准确性,并可指导手术定位。

  • 多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22例

    作者:俞小松;王晓华

    目的 通过多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之手术方式,尽可能减少因手术而造成的中远期并发症。如腰椎不稳、滑脱、硬膜囊神经根粘连的发生率。方法 手术采用脊旁入路,根据术前定位选择性多孔开窗潜行扩大减压。结果 通过22例经该术式手术治疗又得到随访的病例总结分析,多窗潜行扩大减压术式较全椎板术式有较大的优点,表现在;近期下床早,功能恢复快;远期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多间隙开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既达到了减压目的,又尽可能保存了脊椎中后柱结构的完整,减少了术后硬膜囊神经根粘连,以及腰椎不稳,滑脱的发生。

  • 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章瑛;周锦财;张晔

    目的 了解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腰大肌间隙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特点,分析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及治疗中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结论 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在治疗腰腿痛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虽存在着一些潜在危险,但只要认真掌握操作要领,仍不失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与手术所见不符的原因分析和诊治

    作者:俞雷钧;黄宏前;卢一生;吕存贤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与手术所见不符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1999年12月~2000年2月手术治疗9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8例9个间隙CT影像与手术所见不符。对8例不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产生假阴性有①CT片质量差(2个间隙);②扫描线未扫到游离髓核(3个间隙);③扫描层次不够(1个间隙);产生假阳性有可能是硬膜外脂肪密度增高(1个间隙);另2个间隙1个属于临床错误;1个是神经根变异畸形。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主要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不能完全依赖CT影像。

  • 小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三联症86例

    作者:田建洪;杨平;王万忠;陈亚强

    目的 使椎管狭窄得到充分扩大,既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又不影响脊椎的稳定性。方法 小开窗潜行扩大椎管,保留椎板外板,切除部分肥大的关节突,摘除椎间盘,松解神经根。结果 手术:86例,随访84例,优72例(85.7%),良11例(12.7%),差1例(1.5%)。结论 小开窗潜行扩大椎管摘除椎间盘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三联症远期疗效好,不影响脊椎稳定性。

  • 不同疗法组合治疗颈性眩晕对比研究

    作者:徐光明;马志明;崔金玉

    目的 评价不同疗法组合对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80例患者分别用手法、封闭、静脉滴注、口服非甾体药物方法分组治疗。结果 以上不同方法组合均有一定的治疗意义,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颈性眩晕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的供血不足。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应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方法 对比
  • 小切口多段分段开窗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洪伟;王书山;欧阳甲

    目的 评价小切口多段分段开窗髓核摘除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小切口多段分段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或开窗髓核摘除加椎板开窗局限减压等多种术式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83例,术中不损伤棘上、棘间韧带,不切除小关节;结果:76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36个月平均1.5年,优良率93.9%;结论 小切口多节段开窗髓核摘除或开窗减压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创伤小,时间短,即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又达到了治疗目的。

  • 局部封闭+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腰骶皮神经痛

    作者:吴道贵;吴莲英

    目的 采用局部封闭与小针刀切割松解术联合治疗腰骶皮神经痛,提高对该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效果及降低复发率。结果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其优良率为72.7%,而单独局封或小针刀松解的优良率分别为22.5%、44.2%。结论 联合应用局部封闭+小针刀切割松解方法治疗腰骶皮神经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种方法,其复发率也低。

  • 加碱性药物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惠芳;杨文燕;吴洪翔;李世和;张寰波

    目的 本院骨科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磷脂酶A2(PLA2)活性增高与pH值下降呈负相关。本研究旨在提高局部用药的pH值,观察临床镇痛治疗效果。方法 镇痛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Ⅰ组)药液pH值5.43;实验组(Ⅱ组)加5%NaHCO3 1ml,使药液pH值为7.82。穿刺间隙为L3~4或L4~5。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次数、VRS第一次治疗后疼痛减轻百分比,以及VAS疼痛治疗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Ⅱ组治疗次数减少、镇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Ⅰ组。结论 加碱性药物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 骶部硬膜外囊肿诊治体会

    作者:温立升;曹家树;陈富春;鲁胜武;孙传友;易志坚;陆锡平;张子峰

    目的 总结骶部硬膜外囊肿的诊治要点。方法 1994~1999年7例患者,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表现,行囊肿全部或部分切除+囊颈结扎术,显微外科操作3例。回顾文献探讨病因、发病学。结果 5例经CT或/和MRI得到术前诊断,MRI诊断率100%。7例术后均取得优良效果,随访5例无复发,时间4个月~5年。结论 MRI是诊断骶部硬膜外囊肿的可靠方法,囊肿切除+囊颈结扎是有效的手术方法,粘连重者应行显微外科操作。

  • 骶部硬膜外囊肿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王晓彤

    目的 探讨引起腰腿痛原因之一的骶部硬膜外囊肿的影像学检查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16例经手术证实的骶部硬膜外囊肿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对临床误诊椎间盘病变及腰椎管病变、X线片及CT均未明确诊断的骶部硬膜外囊肿病例,MRI能作出明确诊断,表现为骶管内囊状边界清楚长T1长T2异常信号。结论 骶部硬膜外囊肿在临床上常常被误诊或漏诊,普遍X线片及CT不易发现,MRI能明确诊断骶部硬膜外囊肿,定位、定性准确且对患者无任何伤害、无痛苦,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分析

    作者:王云清;刘瑞芳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特点,减少手术失败率。方法 对1988年1月~1999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6例中的游离型28例进行分析。结果 6例临床表现不典型,12例常规椎间隙CT扫描不能确切显示病变。4例手术未处理病变椎间隙,1例漏切游离髓核,1例误切下位椎间盘,手术优良率96.42%。结论 手术疗效满意,诊治时应注意:(1)神经根压迫明显不一定出现典型放射痛。(2)常规增加椎体CT扫描可减少漏诊率。(3)马尾神经压迫明显应及时手术。(4)手术切除椎板应充分,游离髓核和病变椎间隙应同时处理,需辨认清相互关系并严防髓核残留。

  • 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在腰椎后路手术的应用

    作者:云雄;许声联;邹重文;林廷军

    目的 探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在腰椎手术中的可行性和适应性,为腰椎后路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 根据腰脊神经后支的局部解剖特点,术前通过腰椎X线片测量或X线透视定位,确定腰椎横突根部体表投影点,采用经皮穿刺阻滞相关的脊神经后支而麻醉腰后部,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和麻醉作用时间,比较腰椎不同类型手术的麻醉差异。结果 196例腰椎后路手术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下均能顺利完成,一次给药成功率87.24%。手术时间平均104分钟;麻药用量平均48ml。术中后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在腰椎中后柱的后路手术中较其它麻醉优越,具有操作简便,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确切和减低脊髓、脊神经根损伤机率等优点。涉及两个椎体以上和椎体滑脱Ⅱ°以上的椎体复位手术,应避免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治疗

    作者:杨安礼;朱福根

    目的 报道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6年2月~1998年3月共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9例。运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施治。以中药内服为主,配合按摩、牵引、局部穴位、封闭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 89例中优32例占36%;良29例,占32.6%;好20例,占22%;差8例,占9%,总有效率为90.6%。结论 祖国医学治疗颈椎病是从整体观出发,根据病情发展变化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行之有效的。

  • 经穴独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作者:熊英;黄桂成;诸方受

    急性腰扭伤系中医骨伤科临床常见与多发病,属中医学“瘀血腰痛”、“卒腰痛”的范畴,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若失治或误治,该病又易转为慢性,至病根暗伏,迁延难愈。正确治疗的关键是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疗法,迅速缓解、解除患者的痛苦。经穴独刺法因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对急性扭伤腰痛往往具有所谓“一针笑”或“一针灵”的显著的疗效。因其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特别受到医患双方的普遍重视。应用该法治愈该病的报道屡见不鲜。本文拟对近30年来有关临床资料整理,综合评述如下,冀其有裨益于同道云云。

  • GDNF在神经系统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宋海涛;贾连顺;王成海;路长林

    GDNF对神经元有营养及修复功能,其在神经系统来源有两种:靶源性及局部性。大多接受GDNF营养的神经元及其靶组织都表达GDNFmRNA。GDNF在不同时期表达不一:胚胎期高表达,出生后表达降低,靶组织或神经元损伤后表达迅速增加,在退变性神经元病中则表达降低,提示损伤使神经元对GDNF的需求增加、GDNF表达增加是损伤神经元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GDNF及其相关因子促进不同神经元存活依赖于Ret和α等受体之间多机制的相互作用。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胸椎管内肿瘤1例

    作者:倪卫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胸椎管内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笔者在今年收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酸痛不适,同时伴有左侧臀部放射痛,左下肢麻木8个月就诊。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服用“去痛片”等疗效一般,3个月前多次在外院就诊,行腰椎CT及MRI检查均提示“L4—5椎间盘突出,左侧神经根受压”。经推拿、牵引等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于1999-03-10住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及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无侧弯,L4~5棘间偏左1.5cm处压痛,并出现左下肢麻木感,腰部活动受限,左股四头肌略有萎缩,左小腿前外侧触痛觉迟钝,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约50°,加强试验(+),挺腹试验(一),双膝、双踝反射对称存在,双拇背伸肌力5级,踝阵挛(一),病理反射未引出。

  • 脊髓圆锥囊肿1例报告

    作者:郭少华;苏炜;王培增

    患者女,48岁。腰痛及双下肢麻痛6个月,症状加重伴二便失禁7天,以“胸腰段椎管内肿瘤”入院。6个月来感腰痛及双下肢麻痛渐进加重,双小腿肌肉萎缩,双踝不能背伸,7天来有二便不能自理。无外伤史 。查体:脊柱生理弯曲消失,腰椎变直活动受限,腰椎下段各间隙有压痛,叩击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胸11神经平面以下皮肤浅感觉减退。双膝及跟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肌力:双侧股四头肌、腓骨肌、踝关节屈肌群肌力Ⅴ级,拇长伸肌Ⅳ级,踝关节伸肌群Ⅲ级。胸腰段X线片示椎体骨质增生。CT示T11-L1脊髓性质不定。腰椎管碘苯脂造影示L1,2间隙呈“山”状阻塞。

  • 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并腰椎滑脱1例治疗体会

    作者:董宏然

    患者,女,35岁,因慢性腰痛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反复麻痛2年入院。患者1990年1月腰部扭伤后有慢性腰痛,1998年5月腰痛加重并出现双下肢麻痛、久坐、行走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缓解,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牵引及口服中药治疗无效。病程中无畏寒、发热、盗汗、晨僵等表现,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腰椎无侧弯,两侧髂嵴后缘、腰椎棘突旁,双侧臀部及大腿根部压痛敏感,腰椎前屈,后伸明显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各45°,下肢肌力、皮肤感觉正常,左侧跟腱反射减弱,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反射未引出。X线片揭示:腰5双侧椎弓峡部不连,腰5椎体向前I°滑脱。Omnipaque椎管造影发现腰4~5间隙处影柱有弧形压迹,双侧神经根袖变短。诊断为崩裂性腰5椎体滑脱合并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

  • 手法整复致急性腰椎间盘脱出1例

    作者:张德溪

    患者,男,32岁,腰痛,右下肢偶感麻木半年。1月前腰痛明显加重,并出现右下肢麻木疼痛,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CT检查:腰5骶1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0.6cm,右侧神经根受压。3天前,请人在家行手法整复,整复后即感右下肢麻痛明显加重,不能站立行走。4小时后出现大小便障碍,马鞍区皮肤感觉减退,12小时后急至当地医院行导尿及应用甘露醇等治疗,症状无改善。整复后62小时,转至我院。查体: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右侧20°,加强试验阳性;左侧50°,加强试验阳性。右下肢后外侧皮肤及会阴马鞍区皮肤感觉消失,右跟腱反射消失。小腹高度膨胀,压之无感觉。急行导尿术,导出尿液约2000ml。CT检查:腰5骶1椎间盘正后方突出1.0cm,并坠入椎管内,马尾神经明显受压,椎管有效矢状径0.4cm。

  • 特殊类型腰神经根变异1例

    作者:刘树义;陈波;李文莲;汤剑斌;黎秀峰

    1998年10月,我们对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髓核摘除术,术中发现L5、S1两神经根特殊变异,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腰及右下肢后外侧痛1年余,加重1月入院。此前间断行保守治疗1年,效差。查体见L5-S1间隙压痛(),并向右下肢放散。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右拇趾背伸肌力Ⅲ级,右跟腱反射消失。CT和MRI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

  • 股内收肌群损伤误诊2例

    作者:刘中山;朱俊霞

    例1,男,12岁,学生,因臀部、右下肢疼痛,行走困难,曾在某市一医院按骶髂关节炎治疗20天无效,后又转至另一医院按强直性脊柱炎治疗15天无效而来我院就诊,经耐心询问,患儿半年前因爬树呈跨骑式损伤;滑动按压股内收肌群附着处疼痛剧,骨盆分离试验(+)血Rt、ESR均正常,ASO、RF均阴性;骨盆正位片显示双侧解剖结构对称,且无异常,腰椎正侧位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股内收肌群损伤(柳百智,针刀医学临床问题分析,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学校,1998.).例2,男,28岁,建筑工人,以双髋双下疼痛(右侧重),行走不便10月来我院就诊,此前曾在某一医院按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理疗一月无效,询问病史,本人平时爱做踢腿运动;臀部、大腿根部股内收肌群附着处深压痛,滑动深压股骨内上髁股内收肌群附着处,膝内方疼痛消失;腰椎正侧位片均无异常,诊断为股内收肌群损伤。

  • 骶管多发性硬膜囊神经根袖交通性囊肿1例

    作者:宋恒平;方健;王磊

    手术治愈1例骶管的多发性硬膜外囊肿,神经根袖与硬膜腔相通,双侧骶1-骶3呈对称性梭状囊肿出现,随体位变化而忽大忽小,在神经根袖的起始形成一个狭窄的“瓶颈”状报道如下:女性,70岁,腰及右下肢串痛2年,加重2月,且出现左下肢胀痛,站立,咳嗽,大便时呈现典型的坐骨神经放射痛,至足背,足底,卧床时症状明显减轻,腰椎X线片未见侧弯及隐性裂,下腰段CT仅见腰5骶椎管明显宽大,MRI检查:骶管内囊肿,占据骶1-骶3间隙,骶板明显变薄。体检:营养中等,不能自已下床,站立时右下肢如电打样串痛,左臀部及大腿胀痛,腰骶部叩痛明显,两下肢直腿抬高正常。

  • 马尾神经串珠状神经鞘瘤1例

    作者:卢一生;潘兵;黄宏前

    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痛半年,加重伴双下肢痛2月,于1999-12-15入院。2月前腰痛加重,伴双下肢酸痛,其右侧到大腿,左侧到足跟,夜间疼痛明显,活动时加重,不能步行,咳嗽加重。查体:腰不能后伸,腰椎右侧凸。腰2/3、腰3/4棘突间压痛、叩击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4级,双侧膝反射正常,双侧踝反射减弱,以左侧为显。MRI示腰2/3、腰3/4两处椎管内占位变(附图)。1999-12-22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腰2~4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术中切开硬膜后见腰2、腰3/4平面分别有大下约3.0cm×2.5cm×2.0cm、1.3cm×1.5cm×2.0cm的黄褐色肿瘤,外覆包膜,分离马尾后见两个瘤体同穿一根马尾神经,快刀切数穿过瘤体的马尾神经,完整摘除瘤体。病理诊断:神经鞘瘤。术后腰腿痛症状消失,大小便正常。随访3月,患者恢复日常工作。

  • 鼻咽癌误诊为颈椎病1例报告

    作者:热比燕;马红燕

    患者,男,43岁。颈部酸痛一年,加重伴头痛半年。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后困痛,未予重视,近半年来疼痛加重,伴头昏,闷胀疼痛,夜间睡眠欠佳,多次在门诊就诊,诊断为“神经性头痛”,“鼻窦炎”,因症状无改善。头颅CT阴性,颈椎CT显示:C6~7椎间盘轻度后中央型突出,C4~5、C5~6椎间盘膨隆,相应水平硬膜囊前缘受压变凹。考虑颈椎间盘膨隆压迫椎动脉及神经,致脑细胞供血不足引起头、失眠等症,给予颈椎牵引,中药雾化理疗,高压氧疗。患者症状无改善,发作性头痛频繁,夜间尤甚,伴耳闷塞感,舌根发木,舌体发硬,伸舌偏斜。头痛与颈椎病无关,排除颅内病变,疑耳鼻喉病变,遂行鼻咽部CT扫描,确诊为“鼻咽癌”,转入肿瘤医院进一步诊治。

  • 腰脊神经节异位症的治疗体会

    作者:邵擎东;包聚良;贾连顺

    目的 研究腰脊神经节异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确定病变部位,并行神经根管减压术。结果 随访3年,效果确切,未见复发。结论 脊神经节异位症临床少见,只要彻底松解神经根,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脊神经节 异位
  • 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清MMP-3测定的意义

    作者:郑昱新;石印玉

    目的 进一步研究血清MMP-3的含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10例正常人,用酶免疫法测定他们血清MMP-3的含量。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MMP-3含量的平均值为:35.57ng/ml,而正常人平均值为:27.56ng/ml,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清MMP-3含量明显高于非脱出型患者(P<0.05)。结论 血清MMP-3的测定可作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诊断,并且证实血清MMP-3的含量与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相关。

  • 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

    作者:付梓新;袁经琳

    目的 探讨袁经琳导师经验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方法 对随机的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别用本手法和复方丹参进行治疗对照。结果 本手法疗法能通过纠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异常X线表现,降低患者异常增高之血液粘稠度,缓解其椎动脉痉挛,从而达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体征以至临床治愈的目的。结论 本手法安全、合理、疗效显著。

  • 螺旋CT血管成像(SCT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作者:茹选良;赵大正;杨泉森;葛焕祥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方法 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显示椎动脉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椎动脉有否压迫,迂曲,狭窄,畸形等改变。结果 22例患者(占总数91、7%)椎动脉不同程度地改变。椎动脉平直,一侧变细4例;迂曲,无压迫5例;受压、管腔狭窄11例;闭塞1例;畸形1例。结论 螺旋CT血管成像能同时显示椎动脉和毗邻结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 颈椎复合骨块融合的生物力学基础与疗效观察

    作者:王春;郭卫中;刘成招;郑立槟;王以进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复合骨植骨块融合的生物力学基础,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6具颈椎新鲜标本,采用复合骨块与常规髂骨块制成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标本,以实验应力分析手段观察和评定颈椎的三维稳定性及术后颈椎强度等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并对临床运用复合骨块行颈椎植骨融合21例进行回故并与常规植骨融合病例对照。结果 复合骨块融合组的生物力学性能均优于常规髂骨融合组。(P<0.01)结论 颈椎前路复合骨块融合方便、稳定。是目前较好的植骨融合方法之一。

  • 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彭宝淦;侯树勋;贾连顺;李增春;宋海涛;陈德玉

    目的 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颈前路手术切除的颈椎减压标本的组织学表现,分析与颈椎病发病相关的因素和机制。结果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术后优良率占83%(40例);18个患者的20例减压完整标本中,以颈椎间盘突出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者14个占70%,以椎体后缘骨赘压迫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的5个占25%。颈椎间盘后缘有炎细胞浸润的占55%,1例退变的非突出的颈椎间盘也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有炎细胞浸润的患者,其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比无炎细胞浸润者重(神经功能评分,P<0.01)结论 除了突出的颈椎间盘和椎体后缘形成的骨赘压迫,退变突出的颈椎间盘产生的炎症反应在颈椎病的发病中同样起重要作作用。

  • 侧前方减压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袁宏伟;聂长根;叶应荣

    目的 讨论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侧前方减压术对11例胸椎间盘突出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该手术方法直接、充分显露硬膜囊和神经结构,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和刮除骨赘,减压安全有效,同时对脊柱的稳定性和脊髓的血供影响较小,通过对11例患者观察结构为优7例,良4例。结论 侧前减压术进行胸椎间盘切除减压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一氧化氮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作者:徐宏光;赵其纯;姜宗元;靳松;李秀坤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15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切除后柱法建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结果 3周后处死大鼠摄动力位X线片并取椎间盘测定NO、IL-6,实验组较对照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而且实验组中应用精氨酸者较非应用精氨酸者腰椎退变不稳和骨赘增生的程度要轻。IL-6对照组较实验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退变过程中NO的合成增加有助于延缓椎间盘的退变,IL-6同椎间盘的退变无明显的相关性。

  • 寰椎横韧带损伤

    作者:戴力扬

    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寰椎横韧带损伤的报道至今仍相当少见。寰椎横韧带是维持寰枢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是防止寰枢椎前方半脱位的主要因素。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韧带损伤后寰椎前脱位的程度以及是否造成脊髓压迫,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以寰齿间距为常用。对于寰椎横韧带断裂即I型损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在早期行手术治疗。而对于Ⅱ型损伤,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如发生骨折不愈合并出现迟发性寰枢椎不稳仍需手术治疗。

  • 自制腰椎牵引器加骶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聚凯;温兰双;高振水

    目的 探讨椎间盘突出的简易治疗方法。方法 自制简易腰椎牵引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7例再加骶管冲击疗法。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有效率达97%。结论 应用简易腰椎牵引器方便易行,效果良好

  • 坦克乘员OMD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马强;王洪飞

    目的 调查坦克乘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原因及流行特征,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以问卷结合体检,对我院710名从事坦克专业的干部战士进行调查。结果 总发病率37.2%,驾驶员高,为51.2%,车长低,为19.5%。各专业均以腰骶痛为主,车长和一炮手颈部痛、二炮手肩背痛的发病率亦较高。从事专业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坦克乘员OMD发生的主要原因:工作姿势占60.2%,工作负荷占36.7%,振动占33.7%。结论 坦克乘员OMD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卫生宣教,并重视和加强防护措施的研究。

  • 按脊疗法

    作者:李义凯;陈建军

    按脊疗法是Daniel David Palmer于1895年创立的。Palmer是自学成才的推拿师,他在对一名耳聋患者的脊柱进行推拿治疗时,意外地使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恢复。Palmer写道:我的诊所在Ryan街区,Harvey Lillard是Ryan街区的打更人。17年前他因患病抽搐,突然觉得背部象被重物砸了一下,以后听力就丧失了。17年来他听不到任何声音,包括从街道上行使的马车声以及钟表的滴答声。体查时,我发现Lillard的第四胸椎棘突向后移位。在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后,我采用复位手法为其治疗。复位时是以患者的第四胸椎棘突作为杠杆,猛力地顿拉,使其复位。以后我惊奇地发现,Lillard先生的听力恢复了。

颈腰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