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颈腰痛杂志

颈腰痛

颈腰痛杂志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경요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7234
  • 国内刊号: 34-111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7
  • 曾用名: 颈腰痛;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李嘉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漏诊脊髓瘤的原因分析

    作者:宋恒平;王磊;王平均;倪凤民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不解,跟踪检查并发有脊髓瘤存在,分析其遗漏原因.方法 9例病人中,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月至5年,影像学检查发现腰段脊髓瘤2例,颈胸段1例,胸段6例.结果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2例为脊膜瘤,7例为神经鞘膜瘤,除1例1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外,余8例均恢复良好,同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结论对影像学依赖无疑,忽视必要的物理检查和症状特点追踪.早期瘤体小或数年后新发瘤体,瘤体与椎间盘突出共存,症状叠加,为其漏诊原因.

  • 经骶裂孔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再宝;赵军然

    目的缓解或解除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根,硬膜囊的压迫,清除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方法自2001年3月~2003年1月选择性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经骶裂孔突出物内,外依次注射胶原酶行溶解术.结果术后3个月~1年随访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认为经骶裂孔突出物内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 脊髓造影在腰椎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正华;李承球;赵宝成;王治国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在腰椎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2例手术证实脊髓造影诊断符合率及与CT、MRI影像比较.结果 55例造影阳性49例,手术32例中与造影诊断完全符合27例,占84.4%.结论对临床症状、体征疑似腰椎管病变,而CT、MRI显示不明显或影像与体征不符者,可选用脊髓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减少手术探查的盲目性,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 中国脊柱推拿的一些基本问题

    作者:李义凯

    就目前而言,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尚无公认、权威的学科标准.本文仅以作者本人的知识背景来汇总和分析建国以来国内的脊柱推拿手法概况.而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分类就更加复杂,五花八门,虽然临床上广泛使用脊柱推拿手法.而涉及本学科发展甚至是生存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此仅罗列出国内脊柱推拿的一些根本问题加以讨论,以供同道参考.希望借此规范中国的脊柱推拿,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脊柱推拿 中国 问题
  •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作者:余进伟;邵艳;陈长青;冀长征;郭强

    目的总结显微内窥镜(MED-Ⅱ) 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适应症.方法应用MED-Ⅱ治疗220例、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确认腰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突出.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40例,椎间盘钙化25例,经溶核治疗的4例.结果接照nakai分级,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经随诊3~28个月,其中优180例,良23例、可15例、差2例.结论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创伤小,能有效地防止术后腰椎不稳,减少了术后下腰椎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体会到具有(1)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伴有侧隐窝狭窄.(3)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出血性疾病.(4)不合并腰椎滑脱.(5)非中央管狭窄者.(6)非二次手术者,均可应用MED冶疗.

  • 毁损性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保定

    目的应用阿霉素、康宁克通A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三叉神经痛的不同分支,选择眶上孔、眶下孔、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颏孔,所用药物为利多卡因定位,康宁克通A、阿霉素一次阻滞,疼痛消失不彻底者,一周后给第二次阻滞.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痛记分;电话随访为指标,观察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分别测定VAS指标.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后复发的病例,统计所占百分比例.结果全部病人治疗前:9.87±1.21;治疗后至:0.95±0.63.结论阿霉素使感觉神经元发生永久性毁损,且具有轴浆逆流特性、外周孔腔简单阻滞能达到长期止痛作用.康宁克通A可减轻局部水肿.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

    作者:王献忠;黄象望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z-plate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21例腰椎结核,术前严格抗痨治疗2周,血沉降至40mm/h以下,采用前路冷脓肿切排、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z-plate钛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规范抗痨治疗1年.结果随访1年-1年半,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消失,神经损伤恢复优良,按截瘫指数分级结果,指数降为2的1例,指数下降到0的10例,植骨均融合,无术后感染、窦道形成、脊柱不稳、病灶复发、矫正度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21例临床观察,腰椎结核并冷脓肿形成,后凸畸形、神经损伤,采用前路一次性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合术前术后的严格规范抗痨治疗是一种可推行的治疗方法.

  • 压点反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治意义

    作者:张德文

    目的探讨压点反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关系.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25例,按脊柱区软组织丰厚、瘦剥,突出物区位内敏感时相的高低;指压轻、中、重力度,引出的受压点及其对应区反应出的弱阳性、阳性、强阳性三种反应性.将压点反应法结果与另外几种检查法阳性征相比,百分率处理.结果①形体肥胖、椎管内处于低敏感时相时多为弱阳性,高敏感时相时多为阳性;形体瘦剥、椎管内处于低敏感时相时多为阳性,高敏感时相时多为强阳性.②3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压点反应率为98%,CT阳性率92.3%,N根紧张试验阳性率84%,挺腹试验阳性率75.56%,腱反射阳性率60%.结论压点反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超高频率出现的反应,在诊断和定位诊断、手术定位时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应作为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常用试验方法;压点反性的量变与形体肥瘦、椎管内理化环境高低敏感时相相关,其中高低敏感时相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 手法松解加关节囊注射治疗冻结肩200例

    作者:黄信义

    目的探讨冻结肩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2002年三年中采用在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关节囊注射治疗的200例冻结肩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优良率达98%.结论该方法是治疗冻结肩较为快捷有效的方法.

  • 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尹成忠;雍江涛;曾贤梁

    目的观察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经椎弓根螺钉固定,髓核摘除,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47例,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优:20例;良:21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7.2%;术后随访1年~3年,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第一年为82%,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可使滑移的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脊柱间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 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探讨

    作者:欧云生;安洪;权正学;蒋电明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例经外科手术确诊的原发性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细菌学培养结果及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剧烈痉挛性腰痛、腰部活动严重受限、持续性低热、血沉增快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早期诊断,2例细菌学培养阳性,3例为阴性,本组病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剧烈腰痛明显缓解,不再需用止痛剂,5例均治愈.结论如诊断明确,短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宜早期手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是治疗本病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 半棘突翻转造盖术预防椎板间开窗术后粘连

    作者:陈昌伟;幸永明;王坚;李重茂;李纯志

    目的研究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采用半棘突翻转造盖术对硬脊膜周围粘连预防作用.方法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将邻近棘突纵行劈开,翻转90°,覆盖于椎板间窗口上造盖,观察术后疗效、造盖的愈合、及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受压情况.结果 42例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11例复查CT均骨性愈合,未见骨性椎管狭窄,硬膜显示良好,未见硬膜囊受压及神经根湮没.随访38例,大部分恢复原工作,根据MaCnab疗效标准,优29例,良7例,优良率94.7%.结论半棘突翻转造盖术创伤小,能有效地扩大椎管容积,重建骨性椎管后壁,提供较理想的覆盖材料,有效预防硬脊膜周围粘连,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且不破坏后柱的结构及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 后路全椎板切除加椎体间植骨VSP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

    作者:王斌;徐阿炳;金才益;陆金荣;唐宏超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切除加加椎体间植骨VSP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的优越性.方法采用"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VSP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56例腰椎退行性不稳患者.结果随访12个月~16个月,近期疗效满意,未产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后路全椎板切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融合术不仅可实现充分减压,而且可以防止继发性腰椎不稳.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作者:朱恪材;葛植厚

    L3横突综合征,是以L3横突尖部明显压痛为特征的腰腿痛性疾患,是颈腰痛门诊的常见病.

  • 多功能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杨贤玉;周立志;曹文华;孟森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12例,男308例,女204例;年龄17~68岁,平均38.9岁.病程1天~22年,平均5.6月.

  • 自锁式悬吊牵引架治疗胸腰段骨折51例分析

    作者:王春江;王秀梅;蔡强;祝成社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2月至2003年1月共治疗单纯胸腰段骨折51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18~66岁,治疗时间8~12周.

  • 骨传导材料及其作用

    作者:刘文成;关凯;时述山

    本综述概述骨传导材料的定义、基本要求和特性.在合成骨传导材料中重点概述了羟基磷灰石(HA)、磷酸三钙(TCP)、胶原的理化特性、发展演变、成骨特点及材料优缺点等.在非生物性的骨传导材料中重点介绍了聚乳酸(PLA)、聚乙醇酯(PGA)和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作为骨替代材料中的主要优点、用途和特点等.

    关键词: 骨传导 材料
  • 肌肉疲劳与慢性腰背痛

    作者:金文杰;戴力扬

    慢性腰背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有关腰背肌疲劳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慢性腰背痛的发病机制.腰背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时易发生慢性损伤,这是引起慢性腰背痛的高危因素,而慢性腰背痛患者腰背肌的退行性改变使腰背肌抗疲劳能力下降,又可能导致腰背肌的进一步损伤.临床上常用表面肌电图对腰背肌疲劳进行检测,腰背肌疲劳的检测是评价慢性腰背痛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骨骼肌 疲劳 腰背痛
  • 少见1例布鲁氏杆菌性骶髂关节炎

    作者:高贵生;赵亚林

    患者,男,22岁.因右髋、下腰部疼痛、乏力加重1周来院.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及右髋部疼痛,经行腰椎CT、骨盆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B超肝肿大,化验肝功能异常,按"肝炎"治疗效果不佳.

  • 腰5神经根纤维瘤误诊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

    作者:曾凡伟;瘳光禄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主因腰骶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1月入院.入院前1月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并放射至右小腿、右足拇趾、示趾,疼痛剧烈,坐卧不安,跛行,疼痛持续无缓解.

  • 膜内髓外巨大肿瘤1例

    作者:赵枫;曹杰;陈超;连翔云;毛小成

    患者,男,60岁,因"腰部酸痛8年,加重伴双下肢无力20天"入院.查体:脊柱无明显侧弯畸形,活动轻度受限.

  • 腰椎退变自然发展史为基础选择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

    作者:杜东鹏;孙剑平;姜文雄;张义福;雷林革

    目的了解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和椎板间开窗三种术式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总结不同术式治疗的164例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三种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96.1%,95.7%和80%.结论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好坏与适应证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以腰椎退行性变的自然发展史为基础选择手术方式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两种注射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许国增;崔伟锋;乔忆莲;李鹏

    目的探讨联合注射胶原酶与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疗效与突出物溶解情况对比研究.方法对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①突出物表面注射30例:将1200U胶原酶(溶于5ml生理盐水中)注射在突出物表面;②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155例:在突出物内注射200U左右胶原酶(溶于0.33ml生理盐水中)、在突出物表面注射1000U胶原酶(溶于3ml生理盐水中).经过3个月以上进行随访;44例行CT复查.结果①突出物表面注射:溶解率20%,优良率63.3%;②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溶解率94.1%,优良率94.2%.结论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溶解率高和疗效高的方法,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溶解率明显低和疗效较低的方法.其二者差别显著.单一突出物表面(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不被推荐,需要进一步研究.

  • 可降解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研制与评价

    作者:吴广森;靳安民;张辉;童斌辉

    目的用羟基磷灰石(HAp)/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材料研制可降解颈椎椎间融合器.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开环聚合法制备HAp和PLLA,按35/65重量比共混,热压模铸加工成颈椎椎间融合器,测试样件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力学特征,并评价初步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HAp/PLLA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64g/cm3,热压后粘均分子量为118.309KDa,融合器样件的平均极限压缩强度为128MPa,E模量5.47GPa.结论 HAp/PLLA复合材料是一种化学性能稳定、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活性材料,用其制作的颈椎椎间融合器能够满足颈椎椎间支撑融合的基本要求,有希望达到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吴继功;靳安民;陈仲;梁伦高;刘成龙;吴广森;童斌辉

    目的探讨比较自发性硬脊膜外、硬膜下血肿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结合相关文献, 回顾性分析 7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和1例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部位、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状态,以及手术、保守治疗和预后.结果有6例患者手术治疗,1例痊愈,2例保守治疗,1例痊愈.结论自发性硬脊膜外、硬膜下血肿多急性起病,硬脊膜外较硬膜下血肿更为常见,且MRI显示椎管内占位影较CT明显.MRI检查是诊断本病佳方法.手术减压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起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越短预后越好.

  • 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吴继功;靳安民;童斌辉;陈仲;张辉;朱立新;闵少雄;梁伦高

    目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蛋壳椎引起的椎体塌陷、后凸畸形以及顽固性腰背痛和继发性神经损伤.方法收治T11~L4胸腰椎暴裂性骨折患者15例,年龄24~78岁.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复位后经伤椎通过椎弓根灌注HA/PMMA骨水泥4~8ml.结果随访9~14月,均没有发生脊髓损伤加重.术前有不完全损伤的13例,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12例.伤椎前缘术前平均高度16.1cm,术后随访27.3cm.伤椎椎管内矢状径术前平均7.1mm,随访矢状径18.1mm.矢状位恢复佳,矢状面指数(SI),术前20度,术后5度.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内灌注生物活性骨水泥,即刻恢复伤椎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

  • 脊髓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吴毅文

    目的阐述早期、中期脊髓型颈椎病(CSM)可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研究1990年-2001年共收治的CSM病人426例,执行严格的诊断、纳入标准,采用颈牵、推拿、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 426例CSM患者的近期疗效的优良率为67.11%,好转率为97.67%,并对其中的169例进行1年至7年1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年8个月,优良率78.70%,好转率98.22%,在随访患者中有30例治疗前后颈椎MRI对比,显示15例患者颈椎间盘达到部分还纳,其余15例无明显变化,426例CSM患者中未出现1例并发症.结论非手术治疗早、中期CSM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

  • 颈椎外伤性滑脱的诊治研究

    作者:靳安民;姚伟涛;时冠军;张辉;童斌辉;何冰

    目的腰椎滑脱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颈椎滑脱文献上却少有报道.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外伤性颈椎滑脱已成为临床上不容忽视的一种伤病,而且近年来有逐步增多的趋势.本文对该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我院1990年至2003年间收治外伤性颈椎滑脱的病人3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发病年龄在21~57岁之间;发生部位分别多在C4、C5、C6、C7,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并有上肢的放射性疼痛伴或不伴有脊髓损伤的表现.确诊方法为颈椎X片;颈椎牵引复位后采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方法.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结果 34例患者颈部及上肢症状基本缓解,复查X线片见滑脱椎体基本复位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外伤性颈椎滑脱诊断较为容易,椎体融合是治疗该病的为有效方法之一.

  • 活性巨噬细胞与周围神经联合移植治疗

    作者:姚伟涛;靳安民;姜晓丹;张辉;童斌辉

    目的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是脊髓功能恢复的基础,但再生轴突受神经自身条件及损伤微环境的限制.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损伤区早期、大量的巨噬细胞聚积可改善局部微环境,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并促进其再生;而周围神经移植可为随后发生的再生轴突提供通道和营养物质,两者联合应用则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方法将72只S-D大鼠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4组,A组大鼠在T10脊髓半切加洞性损伤;B组在上述基础上行肋间神经移植;C组行巨噬细胞移植;D组行巨噬细胞和肋间神经联合移植.术后1、3天和1、2、4、8周收集脊髓标本并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巨噬细胞及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D组大鼠术后4周以上时BBB运动功能评分平均提高1分,镜下观察见C、D组大鼠在伤后4周内巨噬细胞及再生轴突数目均高于A、B组.结论该方法可减轻脊髓损伤并促进其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 下腰痛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康复

    作者:胡永善

    下腰痛为临床常见病,尽管其病因复杂,但生物力学的改变始终是一重要原因,下腰椎及其周围组织的生物力学改变无可避免地导致组织病理、生化、解剖等方面的问题,并互为因果,导致下腰痛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椎间盘力学特性的改变、椎间盘退变以及椎间盘的突出等与下腰痛的发生直接相关;脊柱运动环节中小关节突生物力学特点的改变,后关节紊乱及由此而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对于下腰痛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腰腹肌的稳定性对于下腰痛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下腰痛的康复治疗必须立足于下腰椎及其周围组织的生物力学改变和变化.

颈腰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