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颈腰痛杂志

颈腰痛

颈腰痛杂志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경요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7234
  • 国内刊号: 34-111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7
  • 曾用名: 颈腰痛;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李嘉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周全;胡兆洋;张大刚;游红林;王超

    目的 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2-11-2014-2间诊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椎管扩大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减压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均给予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所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得分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术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9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1.43%,对照组为1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其病症的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国强;郭岩凤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08-2015-03我院诊治的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7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封闭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组术中见脊神经背内侧支存在多种变异;经过评定,两组治疗后1d和3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的神经根损伤、皮肤感觉功能缺失、疼痛性感觉迟钝、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9%,对照组为76.9%,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少.

  • 高龄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评估策略

    作者:李华;王立涛

    目的 分析腰椎管狭窄症在高龄人群的临床特点,探讨针对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策略,以期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2009-01-2012-01本院治疗的67例65岁以上的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导致腰椎管狭窄的病因、分型及合并症情况,分别采取椎板开窗、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并植骨融合及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等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6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6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治疗效果优良率86.57%.结论 高龄患者出现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特殊临床特点,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精准减压,减小手术副损伤,重视脊柱稳定性的保护,可取得满意手术效果.

  • 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血浆β-EP、 Dyn-A的影响

    作者:汤勇;陈雄;尚政琴;徐应乐;汤治中;王钦波

    目的 观察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血浆β-内啡肽、A-强啡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激光针刀组、微创介入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0例.激光针刀组采用激光针刀治疗,微创介入组采用微创介入等离子射频+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联合组采用两组方法的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浆β-啡肽、A-强啡肽的含量.结果 经相应方法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及A-强啡肽含量较治疗前比较,联合组含量增加均明显,其次是激光针刀组,而微创介入组较治疗前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三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提高血浆β-内啡肽、A-强啡肽活性,这可能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机制之一.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

    作者:葛云林;陶利江;卢一生;黄林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防治策略.方法 对2007-01-2013-01本院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42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再发椎体骨折组和未再发椎体骨折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因素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各因素与再发椎体骨折的关系.结果 再发椎体骨折组(18例)比对照组(407例)骨密度低,平均骨折椎体数多,局部后凸角度大,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量多,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差,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密度低、多椎体骨折、术后病椎后凸角度大、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多、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差,都是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

  • 两种不同手法强度对慢性跖筋膜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作者:程亭秀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手法强度对慢性跖筋膜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强度200N/cm2康复治疗跖筋膜炎,与强度100 N/cm2康复治疗的跖筋膜炎作对照,以疼痛日记为疗效指标,晨起第一步时及每天痛时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经8周治疗且随访3个月,强度200 N/cm2的手法治疗慢性跖筋膜炎优于强度100 N/c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治疗慢性跖筋膜炎方面,手法强度与疗效有着明显关系,大强度手法的效果较好.

  • PLIF手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影响及疗效分析

    作者:万仲贤;陈泽;李强

    目的 探讨分析PLI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对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并观察整体疗效.方法 选取2014-06-2015-07本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半年脊柱相关参数和腰椎滑脱相关参数,脊柱相关参数包括腰椎后凸角(TK)、胸腰椎联合角(TLJ)、C7矢状位平衡(SVA)、脊柱-骨盆角(SSA)、腰椎前凸角(LL)、骨盆投射角(PI)及骶骨倾斜角(SS);腰椎滑脱相关参数包括椎间隙高度、滑移百分数(PS)及滑脱角(AS).记录术前和术后半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术后半年两组患者的VAS和ODI水平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除TK、TLJ、PI外,其余参数术后半年与术前组内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术后半年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腰椎间隙高度、PS、AS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半年观察组各项参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LI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后,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增大,腰垂线与骶骨间距及骨盆倾斜角减小,且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显著减轻,椎间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作者:刘艺明;李春;王晓陆;王善松;马力

    目的 探讨使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 2013-03-2015-06,应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5岁.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植骨融合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与半年采用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中出血量为70~120ml,平均(85.3±14.2) ml,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0±12.8) min,JOA评分由术前的5.6~10.1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14~18.6分及术后半年的14.7~18.6分;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半年均获植骨融合.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无需使用颈椎前路钢板,术中操作简便,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 西乐葆超前镇痛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思顺;雷青;陈立

    目的 探讨西乐葆超前镇痛在腰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65例拟行腰椎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在手术前24h口服西乐葆400 mg,术前8h口服西乐葆200 mg,对照组32例术前不给药;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5天口服西乐葆200 mg/次,2次/d;且不限制使用静脉止痛泵及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记录患者睡眠情况,术后需辅助镇痛泵及阿片类药物镇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入院时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前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前3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4-5天两组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术后辅助镇痛泵及阿片类药物镇痛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睡眠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嗜睡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西乐葆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腰椎髓核摘除术后疼痛,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 颈后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鹏飞;贾楠;王立红;靳宪辉;李家承;申勇;丁文元;张为

    目的 通过比较颈后路椎弓根钉(CPS)及侧块螺钉(LMS)内固定术后疗效,探讨两种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02-2012-02,回顾性分析6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A组M-CSM患者共31例,行后路减压CPS固定.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2-70岁,平均57.0岁.B组M-CSM患者共32例,行后路减压LMS固定.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5-68岁,平均56.8岁.患者常规行颈椎CT、MRI、X线(正侧、过伸过屈位)检查,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颈椎曲度(CI)、轴性症状(AS)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临床症状采用JOA评分比较,A组康复率(62.1±25.2)%,B组(61.6±24.8)%,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I变化率为(1.6±1.1)%,B组(3.6±2.1)%,经比较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现明显AS比例12.9%,B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发现内固定并发症;B组患者2年随访时发现3例侧块螺钉松动现象,占比9.4%.结论 颈后路手术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对维持颈椎稳定性作用更为显著,亦减少明显AS发生率.提示临床制定颈后路手术方案应充分结合下颈椎解剖结构,周全考虑安全性、操作性、手术习惯等因素,选择恰当的颈后路固定方式.

  •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

    作者:李广松;乔荣慧;刘伟;万昌胜;丁坤;汪巍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08-2013-12对25例L5-S,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以治疗前及末次JOA分值计算改善率.结果 25例均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4.3个月,患者在治疗前后VAS与JOA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本组末次随访,优9例,良11例,可5例,差0例,整体优良率80%.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L-S1神经根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疗效保证.

  • 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在颈椎病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许凤娟;张新恒;范文祥;刘孟;倪朝民

    目的 探讨颈项肌肌力训练配合物理因子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推拿、中频电治疗、磁振热、红外线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颈项肌肌力训练.治疗前以及治疗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社会工作能力、体征进行疗效评定,并随访一年后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高于对照组,总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后疾病复发率研究组明显减低.结论 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

  • 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振盛;张泽宇;谢世隆;马金珍

    目的 分析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疗效评估者与患者对治疗不知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治疗,而治疗组仅采取单纯麦肯基疗法治疗.分别评估治疗前、1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患者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1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而对照组为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82.5%)要远高于对照组(6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和3个疗程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相对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后期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骶管囊肿手术并发脑脊液漏20例的处理体会

    作者:贾学军;寇剑铭;王玺;侯建文;田伟;高冲;刘艺

    由于核磁检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骶管囊肿的检出率愈来愈高.随着治疗手段的更新,手术已成为治疗骶管囊肿的重要手段,骶管囊肿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相关文献却很少见.术中术后一旦发现脑脊液漏,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若处理不当、合并颅内感染,可产生灾难性后果.本科自2004-01-2015-02,有20例骶管囊肿手术患者并发脑脊液漏,现将其防治体会报道如下.

  • Quadrant通道下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作者:杨俊;赵敏;周江军;付美清;史柏娜;肖春林;余专一

    外科手术微创化是近年来发展趋势,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能有效完成椎管减压,滑脱椎体撑开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及有效内固定,但是术中需要剥离牵拉腰背肌,损伤大,出血多,恢复慢,且容易导致神经根牵拉伤,术后硬脊膜和神经根形成的瘢痕组织再次压迫椎管,甚至需要形腰椎翻修术[1,2].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在PLIF的基础上改良,经椎间孔减压,很好的显露脊髓及神经根,更有效获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保留后纵韧带复合体,增强脊柱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3,4].

  • UPASSⅡ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董志辉;董志凯;徐建杰;季伟;田振峰;武建忠;高雁冰

    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跨伤椎短节段4枚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在术中可能存在椎体高度得不到良好复位,椎体内出现“蛋壳”样变化,术后容易出现椎体塌陷,伤椎高度丢失,断钉、断棒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2].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由Mahar等[3]在1985年提出,它是在邻椎固定的基础上,再在伤椎置入1~2枚椎弓根螺钉,以连接杆连接,撑开复位椎体.从生物力学方面研究,伤椎置钉可使应力点分散,降低钉棒应力负荷,维持伤椎高度,提高稳定性,可有效降低术后复位丢失及钉棒系统断裂、松动等风险.

  • 肌肉能量技术配合物理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杰;席军府;除德应;吴立华;陈尚美

    颈型颈椎病又称软组织型颈椎病,为颈椎病早期型[1],它是在颈部肌肉、韧带、椎体不稳、关节突关节错位等系列组织病理基础上所产生的系列临床症状,尤其是颈周围肌肉组织所产生的症状较为明显,其中颈痛和颈项僵硬是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之一[2].本研究自2014年以来,对收治的75例此类患者,分别采用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牵引+电脑中频与牵引+推拿+电脑中频这2种方式进行治疗,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种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 大腿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作者:张胜强;李颐红;张德宝;余亚娜;吴秀红;陈玉强;韩秀颖;常艳

    血管周细胞瘤(Perivascular neoplasms),又称血管外皮瘤,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间叶组织血管源性肿瘤,好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后腹膜.发生于肢体软组织者更为少见.本科2014年3月收治1例大腿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 Zero-P系统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柏;潘小峰;吕仁发

    自2012-05-2015-12,本院采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anterior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简称系Zero-P系统)治疗35例颈椎病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建梁;景福权;牛相来;周钰;王娜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指颈椎间盘及其相邻关节组织增生及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相应神经根刺激受压或者水肿导致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总称[1,2].本病在新疆尤为突出,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风沙大,一年之中,寒多于热,而且气候变化显著,遂形成此病.笔者在临床中得出新疆的CSR患者多以肾虚督寒为主,故而采用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CSR40例,并与常规针刺对比,兹将其报道如下.

  • PKP后骨水泥分布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任;杨博;李孝海;贺斌;余玲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的分布情况与患者再发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2009年至2013年采用PKP手术治疗的167例因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后影像学复查骨水泥位置是否偏侧分布分为偏侧组67例和中位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指标及术后随访过程中再发骨折率的差异.结果 偏侧组患者和中位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手术注入骨水泥总量、佩戴支具的时间、术前后凸程度、术后首次下地的时间、平均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偏侧组和中位组患者的ODI指数、SI指数、Cobb角、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Cobb角显著的高于中位组(P<0.05),偏侧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SI指数显著的低于中位组患者(P<0.05);术后偏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20.90%、手术椎体再次骨折率16.42%均显著的高于中位组的5.00%和2.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后骨水泥出现偏侧分布会影响PKP的手术效果,同时增加术后骨水泥渗漏、手术椎体再次骨折的风险.

  • 节段内修复手术治疗腰椎峡部裂及轻度峡部裂性滑脱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彬;潘福敏;周宁峰;谈爱红;季伟琴;李立钧;赵卫东;吴德升

    目的 探讨节段内直接修复手术对于腰椎峡部裂及轻度峡部裂性滑脱的疗效.方法 回顾2010-01-2015-06收治并手术治疗的55例腰椎峡部裂及小于Meyerding Ⅰ°峡部裂性滑脱病例.按术式分为修复组(15例)及融合组(40例),统计各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同时统计各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以SPSS 19.0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两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两组间VAS评分及OD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修复组腰椎活动度大于融合组(P<0.05),修复组翻修率明显高于融合组(P<0.05).结论 对于单纯腰椎峡部裂及伴轻度滑脱的患者,修复手术与融合手术疗效相当,且其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活动度,但其手术翻修率相对较高.

  • 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

    作者:刘德龙;欧云生;朱勇;赵增辉;邓乾兴;杜兴;蒋电明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3经上述方法治疗的15例胸腰椎转移瘤临床资料.均行一期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术.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采用VAS评分、SF-36评分、ASIA分级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7.2±79.1) min,术中出血量(889.3±368.1)ml.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7.1±1.2)分、(2.1±1.0)分、(2.9±1.5)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D级2例,E级13例,末次随访E级12例,D级1例,B级2例.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术前(63.1±7.7)分,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生存期未达6个月者)(79.8±1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术后1年内死亡6例,术后2年内死亡9例,存活2年以上1例.至末次随访,共6例患者存活.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和生存质量,同时,可为患者争取获得更多辅助治疗的机会,达到局部病变的中长期控制.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手术 减压
  • 经微创通道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进南;陈谷才;刘刚;曹树海;郭李斌;钱伟;王源汉

    目的 探讨采用MAST-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单切口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06-2013-06对32例在微创通道下行减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椎间隙高度评价疗效,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植骨融合率.结果 手术时间为145±29 rmin,出血量(180±96) 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2例患者出现硬脊膜损伤,发生并发症2例(6.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8.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9±1.4)分、术后7 d(2.5±0.7)分、末次随访(2.3±0.4)分,VAS评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指数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内固定及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随访期间无融合器松动、脱落、钉棒断裂,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 (29/32).结论 手术适应证掌握恰当,MAST-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技术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 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和治疗

    作者:孙晨曦;闫廷飞;贾连顺;史建刚;史国栋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伤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合理的检伤分类是选择佳治疗方案的前提,也是取得理想预后的基础.学术界关于胸腰椎骨折分类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目前依旧没有达成一致.笔者旨在通过对前人文章的分析、综合,总结出现阶段较为合理的分类方式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 针刀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盛旭飏;马勇

    交感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颈椎病,近年来发病率升高,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抑制症状.神经的反射又可以引起相关内科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确,治疗方法多样.针刀疗法为中西医结合的新型特色疗法.该文通过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针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相关性颈源性内科病的针刀治疗、针刀配合其他疗法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三方面来归纳总结,分析针刀疗法治疗该疾病的机理及优势和不足点,以期为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腰背痛研究进展

    作者:祁娟;丁燕;孔令环;孙婷

    慢性腰背痛比其他疾病更容易引起残疾和失业,本文介绍了适应于治疗慢性腰背痛的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及其策略,确定了认知行为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研究和对未来临床研究提供的建议,综述了认知行为疗法有哪些治疗模式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对疼痛感知因素的影响.

  •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立国;姚猛

    本文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目的、指征、方法及术后康复治疗等方面逐一进行了回顾性介绍,并对各种手术方式进行了适应症分析,强调了脊柱结核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技术目前已日臻成熟,手术方式的多样化、微创治疗技术的兴起,都成为了目前及今后的主流研究方向.

颈腰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