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颈腰痛杂志

颈腰痛

颈腰痛杂志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경요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7234
  • 国内刊号: 34-111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7
  • 曾用名: 颈腰痛;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李嘉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TLIF治疗盘源性腰痛的对比研究

    作者:唐福兴;钟家云;邹崇祺;梁博伟;龙海光;侯信合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与开放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结果.方法 65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TLIF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返回工作时间,动态监测血清肌酸激酶(CK)及椎旁肌肌电图变化,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返回工作时间、术后3dCK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年随访时,微创组椎旁肌肌电图平均放电幅度和频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微创组VAS、ODI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而术后2年VAS、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长期疗效,但微创手术创伤小,椎旁肌损伤轻、术后恢复快,早期效果更为满意.

  •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分析

    作者:刘锦涛;俞鹏飞;姜宏

    目的 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选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 将2008-06-2014-06期间首选保守治疗的89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其终手术率、临床疗效,并根据MR图像计算突出物体积及吸收率.结果 89例患者中,72例经保守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17例终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率19.10%.保守治疗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JO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0.56%、83.33%、83.33%,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保守治疗患者中,15例发生明显重吸收(RR>50%),占总人数的16.9%.结论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部分通过保守治疗症状可得到缓解,一部分可出现突出物重吸收现象.

  • 姑息性手术辅助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关凯;刘川;王俊峰;赵广民;单建林;李放;王亚棣;高军茂

    目的 探讨微创椎体成形术及有限切除肿瘤骨水泥填塞内固定术辅助立体定向放疗对脊柱转移性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0-01-2014-01,对26例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且伴有疼痛、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和有限切除骨水泥填塞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予以立体定向放疗.记录手术出血量、并发症,进行术后2-24个月的随访,随访项目包括VAS、ODI和Frankel分级变化,复查肿瘤控制情况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经统计学比较,术后VAS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经过放疗后,止痛有效率达90%(9/10),渗漏率37.5%,其中1例出现瘫痪,1年内死亡率50%.经统计学比较,术后VAS及ODI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按Frankel分级,7例获得神经功能改善.1年内死亡率50%,2年内死亡率75%.未见内固定失效病例,2例患者局部肿瘤有增长,但因骨水泥阻挡作用未产生硬膜压迫.结论 对于脊柱转移瘤患者,椎体成形术及有限切除骨水泥填塞内固定手术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脊柱稳定性、部分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后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较好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复发.

  • 颈椎曲度影像学表现与自身因素的相关分析

    作者:周永富;王志宏;杜婷;王美华;龙松昌;陈柳媚

    目的 探讨颈椎曲度与受试者自身条件的相关性.方法 从2014-01-08月在本院体检中心接受颈椎X线片检查者中,收集符合要求的X线片和相关资料,在其侧位片上测量颈椎曲度值(OD值),采用SPSS软件将其与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等作相关关系检测.结果 共收集资料111例,男40例,女71例,年龄19~72岁,OD值-0.40~1.80 cm.OD值与年龄数据间R=0.288,P=0.002<0.05,其余P>0.05.结论 正常人颈椎曲度值可能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红外热像观察

    作者:王远航;李微;颜彬;史玉娟

    目的 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红外热像图的变化,为其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患者对照研究,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00例,正常对照人员100例,使用WN0805型红外热像仪分别对病例组及对照组人员的坐骨神经刺激区域进行红外热像观察.结果 病例组人群测温区域呈特异性低温热型,与健侧相比温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红外热像检查可以通过观察受累及神经根分布区域皮肤温度的变化,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移位原因分析

    作者:吴李勇;王越;凌广烽;张剑;王春

    目的 探讨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03-2015-03期间开展该手术380例,融合420个椎间隙,影像学检查发现融合器移位8例,通过对8例发生融合器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种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例融合器移位,移位发生率为1.91%(8/420),术后融合器的移位与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融合器选择不合适、术前影像学分析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结论 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生融合器移位的原因复杂,手术技巧的差异、矩形融合器的使用、双节段融合、直线型终板或骨质疏松者均可能成为该术式术后融合器移位的危险因素.

  • Wiltse入路单侧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体重指数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蔡惠民;郑文忠;陈昆;陈荣滋;王鸿泰;周章南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多裂肌与长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体重指数(BMI)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自2011-02-2014-08采用Wiltse入路(多裂肌与长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BMI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83例,其中腰3-4椎间盘突出6例,腰4-5椎间盘突出40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37例.结果 按MacNab评定标准:优76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8.8%.按Suk标准判断:已融合70例,可能融合6例,7例患者未复查.未发现一例未融合,无椎弓根钉及Cage松动、断裂及移位.结论 Wih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手术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费用节省,易于推广,是治疗BMI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 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严力生;鲍宏玮;罗旭耀;李国

    目的 探讨薄型椎板咬骨钳减压技术用于颈前路经椎间隙彻底减压术的实用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2007-06-2013-05,将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用于颈前路经椎间隙彻底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6例共126个椎节.其中减压后采用Cage加钛板固定重建50例72个椎节,双锚定自锁式颈椎融合器(ROI-C颈椎融合器)重建20例28个椎节,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重建16例26个椎节.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X-线摄片及MRI检查、术后疗效评定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术后l周及6个月X线摄片检查:采用Cage+钛板固定及双锚定自锁椎间融合器固定者,椎间隙高度、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固定位置良好;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者,颈椎动力性摄片见其假体高度、活动度良好.根据JOA评分:从手术前的(9.1±1.2)分到手术后3个月的(14.6±1.0)分,随访时(16.5±0.4)分,F=1620.247,P=0.000,认为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采用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具有操作更为安全实用、减压彻底、疗效确切等优点.

  •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脊髓缓冲空间的MRI研究

    作者:李艳捧;杜晓猛;胡振顺;崔国庆;张斌;李晓东

    目的 利用MRI检查,观察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脊髓缓冲空间的变化.方法 将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患者50例(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Pavlov≤0.75)作为狭窄组,另外性别匹配的50名正常志愿者为正常组.在颈椎MRI T2正中矢状位测量C3-7节段脊髓和硬脊膜囊直径,脊髓缓冲空间=硬脊膜囊正中矢状径-脊髓正中矢状径.对两组间C3-7各对应层面脊髓缓冲空间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组内不同测量层面脊髓缓冲空间的差异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狭窄组和正常组C3-7节段脊髓缓冲空间的范围分别为(2.93±0.56)~(3.59±0.527) mm、(3.97±0.97)~ (5.57±1.04)mm,各对应层面狭窄组脊髓缓冲空间均比正常组减小(P<0.05);两组组内C3-7不同层面脊髓缓冲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层面脊髓缓冲空间大(P<0.05).结论 脊髓缓冲空间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椎管狭窄的程度,可以作为诊断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参考指标.

  •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显微内窥镜治疗分析

    作者:马浩广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方法、手术疗效、手术适应证等.方法 对自2006-06-2012-12在我院因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骨骺离断行MED治疗的5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12~78个月随访,疗效按Nakai评价标准分优、良、可、差四级,其中优40例(75.5%),良7例(13.2%),可4例(7.5%),差2例(3.8%),总优良率88.7%,总有效率96.2%.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骨骺离断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缩短疗程,有效防止术后脊柱失稳,治疗效果优良.

  • ROI-C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作者:苏建成;包杰;黄振强;欧阳冰;左文建;曾月东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为多个节段存在颈椎严重退行性改变,脊髓受到不同程度压迫,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手术方式选择各异.在本科,大多数患者均能通过前路多节段椎间隙减压固定去除病变、解除压迫,恢复部分脊髓、神经根的功能.本科2011-10-2013-04应用经前路用ROI-C椎间融合器治疗26例MCSM患者,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阿威;吕建芳;夏春明;何振华;徐明;汪平;陶鹏飞

    胸腰段椎体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传统手术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常需广泛剥离和牵拉椎旁肌,术后常出现椎旁肌损伤或长期腰背部疼痛等并发症.为减少椎旁肌损伤,践行脊柱外科微创理念,近年来骨科学界越来越多地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作者对本院2011-12-2014-12收治的60例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1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潘福敏;王善金;麻彬;赵卫东;巴兆玉;黄宇峰;吴德升

    目的 探讨原发性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1例原发性腰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进行资料收集,对Pubmed中关于原发性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肿瘤后,行肿瘤完全切除术,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免疫组化提示"低度恶性神经鞘膜瘤".术后行辅助放疗,现随访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在Pubmed中共有19篇关于MPNST的病例报道.报道中MPNST的发病率低,诊断困难,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完全切除,但预后较差.结论 MPNST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低,在患有神经纤维瘤病-1人群中的发病率高.MPNST治疗首先考虑手术切除,但其预后较差,而能否手术完全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长期预后无明显效果.

  • 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对成骨细胞增殖和骨形成蛋白的影响

    作者:陈坚;屠永刚;李善文;张佩

    目的 观察几种临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塞来昔布)及生理盐水,按照人-动物体表面积换算剂量,予大鼠连续灌胃5次,第5次结束后1h采集大鼠血液制备含药血清.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置换术中股骨松质骨分离得到的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来鉴定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对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结果 浓度为20%的含药血清可能会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10%的含药血清相对来说细胞的效应稳定;对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生成的影响方面,双氯芬酸钠组、美洛昔康片组、塞来昔布胶囊组较对照组平均值低,其中双氯芬酸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几种非甾体抗炎药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影响不一,其中双氯芬酸钠的抑制效果较明显,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可能与影响了骨形成蛋白有关.

  • 局麻下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其与胸椎后凸角度改变间的关系分析

    作者:赵晔;徐娟;孙洪江;宋苗苗;韩红敏;程才;李书奎

    目的 探讨应用局麻下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及其与胸椎后凸角改变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01-2012-01收治的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单纯减压组患者接受局麻下椎板切除减压术,内固定组患者接受椎板减压手术同时行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远期疗效及胸椎后凸角度的变化.结果 单纯减压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优于减压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后治疗效果及胸椎后凸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3年单纯减压组疗效及胸椎后凸角情况与减压内固定组比较,明显较差(P<0.05).结论 对于氟骨病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手术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胸椎后凸角增大,改善远期疗效.

  • 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

    作者:司泽兵;吴继功;马华松;陶有平;邵水霖;姬勇;高博;李海侠;张乐乐

    目的 探讨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4-2014-04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畸形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中脊髓畸形特点及临床经验,采用一期骨嵴切除、终丝切断、后颅窝减压术,二期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做影像学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2周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平均矫形率分别为55.4%、53.9%、58.9%、56.2%,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6.3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矫形效果未见明显丢失.结论 根据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复杂脊髓畸形的类型和特点,一期进行脊髓畸形的处理,二期进行全脊椎截骨手术矫形,可达到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挥鞭样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邱皓;栾富钧;曹春风;卢旻鹏

    挥鞭样损伤(whiplash injury)是指一种能量的加减速机制转移到脊柱,由头部结构位置的快速变化所形成的能量转移到颈椎引起的,常见于汽车追尾事故中.能量转移可能导致骨质或软组织损伤,也有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被统称为"挥鞭样损伤相关疾病"(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WAD)[1,2].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挥鞭样损伤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 脊髓型颈椎病合并糖尿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

    作者:戴凤英;洪丽君;庄惠萍

    脊髓型颈椎病和糖尿病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两种疾病合并存在的患者也不少见.目前对脊髓型颈椎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研究脊髓型颈椎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治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经皮骶前轴向腰骶椎间融合术(AxiaLIF)在成人脊柱侧凸长节段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易红蕾;夏虹;韦葛堇;王超;梁琳君

    成人脊柱侧凸的长节段融合手术中,腰骶段融合失败率较高.为了提高融合率,既往采用Galveston技术,改良luque-Glaveston技术,四棒技术,髂骨螺钉,和经第2骶骨翼骶髂关节螺钉等来进行加固.近经皮微创骶前轴向腰骶椎融合术(Axialif)的应用逐渐成为热门,现就Axialif在成人脊柱侧凸长节段脊柱融合术中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特性,手术适应证及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核心区肌群稳定性运动在改善腰痛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新;陈洪达;顾伟

    腰痛是常见疾病症状之一.现有研究表明,腰腹部的核心肌群运动对于腰痛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调节、稳定作用,该文主要从腰痛与核心肌群的关系以及核心肌群稳定性运动对于不同疾病所致腰痛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核心肌群 运动 腰痛
  • PET-CT诊断原发性脊柱淋巴瘤1例

    作者:李艾梅

    1 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外伤后出现腰部疼痛不适伴加重1月余.外院MRI提示:第2腰椎体转移瘤.PET-CT检查示:第2腰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椎间隙未见狭窄或增宽,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病灶呈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大值为7.55;余全身未见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考虑原发恶性肿瘤.经CT引导下穿刺病理提示:第2腰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见图1,2).

  • 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吴伟华;夏红艳;陆晶;孙小草;刘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5年5月,共24例患者行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护理,伤口及引流管护理、红光照射治疗的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非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伤口持续引流,定时更换引流袋,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结果 干预组11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干预组伤口持续引流3~8 d,平均7.6 d.非干预组2例发生假性硬脊膜囊肿,2例合并切口感染行彻底清创、冲洗再次引流,1周后愈合.伤口持续引流10~16 d,平均12 d.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伤口的愈合.

  • 基于阶梯疗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

    作者:宋敏;曹林忠;柴居堂;张晓刚;董万涛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治疗方法众多,包括保守疗法、微创疗法、常规手术疗法、融合固定与非融合固定疗法等,但在临床治疗中往往轻视保守疗法和(或)微创疗法,而偏重于手术疗法.基于此,本文以阶梯疗法这一治疗理念为指导,探讨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意义与优势,以彰显其学术指导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

颈腰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