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颈腰痛杂志

颈腰痛

颈腰痛杂志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경요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7234
  • 国内刊号: 34-111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7
  • 曾用名: 颈腰痛;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李嘉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数字化导航辅助模板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蒋玮;胡孔足;桂斌捷;孙和炎;李振威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辅助模板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05-2017-05间收治的30例颈椎骨折患者,均采用数字化导航辅助模板技术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椎弓根钉的置钉情况和手术疗效.结果 30例患者术中成功置入196枚颈椎椎弓根螺钉,187枚螺钉位置为Ⅰ级,7枚为Ⅱ级,2枚为Ⅲ级.术后随访12-24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程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随访未见一例颈神经根、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或伤口感染及螺钉脱落、断裂情况,仅有1例患者因过早家庭劳作造成螺钉弯曲.结论 颈椎骨折患者术中采用数字化导航辅助模板技术辅助椎弓根置钉,其手术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齐超;张生;张永辉;何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05-2014-05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与机体功能状态、血清应激指标、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2年,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2年,观察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 d,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肾素(Renin,R)、Ang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有助于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降低应激反应与疼痛程度,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 肥胖对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影响

    作者:吴国勇;罗德军;戢勇;张兆尧;何发友

    目的 探讨肥胖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影响.方法 纳入2013-09-2015-09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1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肥胖31例,作为肥胖组;非肥胖患者101例,作为非肥胖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患者的切口较长,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肥胖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非肥胖组为1.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椎间融合率为96.77%,非肥胖组为97.0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肥胖患者行MIS-TLIF手术,其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有增加,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但对总体疗效并无影响.

  • 网袋椎体成形术与常规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永虎

    目的 探讨常规PVP手术与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3-2016-03手术治疗的91例OVCF患者,其中常规PVP手术53例,作为A组;网袋椎体成形术38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骨水泥渗漏情况、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术后共发生骨水泥渗漏18例,其中A组15例(28.3%),B组仅3例(7.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12个月时,B组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与后凸Cobb角改善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PVP手术相比,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可达到相近的止痛效果,但对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的矫正能力更佳,且有效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率.

  • 不同入路内固定手术对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志华;舒钧;任莉荣;向东;魏炜;吕佳

    目的 探讨前后不同入路手术对老年胸椎结核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68例,包括前入路组37例和后入路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观察Cobb角度、ASIA分级变化及结核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末期随访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入路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Cobb角显著低于前入路组(P<0.05),术后3个月Cobb角矫正率高于前入路组,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率低于前入路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结核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入路或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后入路在后凸畸形矫正及维持上更具优势.

  • 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锚定法与Arch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杜东升

    目的 探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时,采用锚定法与Arch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12-09-2015-03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0例CSM患者,依据开门侧固定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rch钢板组37例和锚定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JOA评分改善率方面,Arch钢板组术后24个月显著优于锚定组(P<0.05);Arch钢板组的椎管扩大率为(54.1±15.2)%,显著高于锚定组的(37.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症状对比,Arch钢板组仅发生3例,发生率为8.1%,显著少于锚定组的8例(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Arch钢板固定术后不易发生开门后再丢失现象,其轴性症状发生率更低,且远期JOA评分改善效果更佳.

  • 唑来膦酸对重度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PKP术后VAS评分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郝川;覃裕;曹启辉;冯小波;彭雅女;吉杰男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重度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行PKP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度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行PKP手术,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唑来膦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行PKP术后的VAS评分较术前均出现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VAS评分、sBAP及PI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bb角、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Q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再次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结论 重度骨质疏松腰椎骨折PKP术后,服用唑来膦酸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减少远期骨折再发生率.

  • 椎管狭窄程度对腰椎管狭窄症行保守治疗的影响分析

    作者:高华;冯宏伟;杨宏涛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综合保守治疗的疗效,以及椎管狭窄程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13-05-2015-05,采用综合保守治疗12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针刺、前屈滚腰疗法与辩证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各项治疗时间均为2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2周和随访1个月、6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进行对比,同时在随访6个月时依据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疗效评价.依据疗效评价结果,对疗效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Kendall's tau-b序相关分析.结果 共121例完成6个月随访.(1)此121例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结束时,以及随访1、6个月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显效16例,有效8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0.99%.(2)121例中,一度狭窄15例,二度狭窄57例,三度狭窄49例.对狭窄程度与疗效之间进行Kendall's tau-b序相关分析,并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行综合保守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狭窄程度与疗效之间并无明确相关性,即无论狭窄程度轻重,均应以保守治疗作为首选方案.

  • 体重指数对MIS-TLIF手术疗效及术后翻修的影响探讨

    作者:沙建军;吴海辉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行MIS-TLIF手术疗效及术后翻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04-2016-04我院行MIS-TLIF手术的1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依据BMI指数进行分组:BMI<25 kg/m2者纳入正常组,25 kg/m20.05);(3)正常组、超重组、轻度肥胖组和中重度肥胖组2年内的翻修率分别为8.2%、6.5%、6.8%和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改良Charlson合并症评分、手术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翻修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MI指数较高者行MIS-TLIF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术后翻修率上无需比BMI正常者承受更高的风险.

  • 影响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林全;代飞

    目的 分析影响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01-2016-01实施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230例,术后随访1年,其中复发30例,未复发200例,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复发特点、复发原因、复发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复发患者胸壁或腰椎肿块伴轻微胸痛,形成脓肿有波动感,部分局部伤口破溃迁延不愈,病灶清除不彻底、耐药性结核菌株出现、非活性异物过多放置、内固定松动失效、不正规化疗、长期营养不良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短、未达术后制动时间、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术后未规范治疗是导致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短、未达术后制动时间、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术后未规范治疗是导致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 PTED技术辅以硬膜外注射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孙启钊

    目的 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探讨辅以硬膜外注射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4-08-2015-08行PTED手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37例术中辅以硬膜外注射药物(2 ml甲钴胺+1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利多卡因),作为A组;另43例仅予以PTED手术治疗,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两组术后均获随访20-29个月,平均25.1个月,腰腿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有显著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术后1 d、7 d和1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上述指标和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硬膜外注射药物用于辅助PTED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其术后早期疼痛,促进功能障碍的尽早恢复.

  •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1年内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渝勇;王扬;雷涛

    目的 研究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1年内复发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14-04-2017-08行臭氧消融术治疗的1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分别设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调查两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92例患者1年内复发25例,复发率为13.0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吸烟史、臭氧分布、腰椎节段活动度、突出类型、术前VAS评分、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病程>3年、臭氧聚集分布、腰椎节段活动度>10°,均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年内有一定的复发率,吸烟史、病程>3年、臭氧聚集分布、腰椎节段活动度>10°均可增加其复发风险.

  • 精准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洪佳;李荣文;周长友;魏刚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与精准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优劣.方法 收集我院2013-09-2015-09行减压手术治疗的LSS患者76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41例,作为对照组;行精准减压手术治疗35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比其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前、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和多裂肌损伤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②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腰痛、腿痛VAS评分与ODI指数均获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术后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术前的多裂肌MRI信号等级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3级损伤仅占比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相比,精准减压手术治疗LSS患者的减压效果可靠,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多裂肌的损伤,较好地保留了脊柱后柱结构的完整性.

  • 颈椎间盘完全置换术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殷铁林;王祥善;梅伟

    目的 探讨颈椎椎间盘完全置换术(cervical-total disc replacement,c-TDR)与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04-2015-04收治的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36,接受c-TDR术)、对照组(n=34,接受ACDF术),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影像学指标[手术前后颈椎曲度、颈椎总活动度(ROM)及相邻节段骨化分级]、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但研究组术后3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2年颈椎曲度、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D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年相邻节段骨化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DR术与ACDF术相比,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疗效较好,虽然手术时间长,但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活动度,减少相邻节段骨化及颈椎功能障碍.

  • 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疗效比较

    作者:陈小林;刘好源;简国坚;陈峰嵘;黄哲元;陈瑞松;熊墨梁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的效果.方法 纳入行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CSCIWFD患者62例,根据入路情况分为前路组(34例)和后路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路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SIA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CSCIWFD可取得相近的手术效果,但前路手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 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徐文彦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融合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2011-09-2014-09,共纳入287例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腰椎融合手术,术后随访37-60个月.依据其术后是否发生ASD,将其分为ASD组23例和非ASD组264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中是否进行椎板切除、是否行悬浮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再术前是否存在退变等相关数据.将上述数据作为自变量,并将ASD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与ASD相关的组间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方式、术前邻近节段有椎间盘退变,均与之关系密切;而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为PLIF、术前有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均是术后发生AS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在腰椎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年龄在60岁以上、采用PLIF术式、术前邻近节段有退变者,其术后发生ASD的风险较高.

  • 术前MRI测量脊髓受压程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华庆;申才良;张建湘;董福龙;章仁杰;陈国平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MRI测量脊髓受压程度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5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磁共振资料,测量其受压节段横断面面积(TA)、脊髓压迫率(CR)、大脊髓退让率(MSCC)、大椎管侵占率(MCC)四个指标,记录术前与术后2年改良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术后2年JOA评分改善率与TA、CR、MSCC、MCC、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CR、MSCC、MCC与术后2年mJOA评分改善率具有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R、MSCC影响术后2年mJOA评分改善率.结论 术前脊髓CR、MSCC指标与年龄,均是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

  • 超声骨刀在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云;徐剑峰;卿培东;崔立强

    目的 探讨在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进行截骨操作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5-2017-05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61例患者,其中29例术中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椎板切除,作为观察组;另32例则采用高速磨钻,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单节段椎板切除时间、单节段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1周的颈椎JOA评分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单节段椎板切除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1周的平均JOA改善率达到(51.3±17.6)%,对照组为(53.2±1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观察组无一例发生硬膜撕裂、脊髓神经损伤等事件.结论 在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进行截骨操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林;张兵;鲍亮;康晋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略低于对照组的24.32%(P>0.05);随访1年,两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ROM丢失度明显小于对照组,CCI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ROM及CCI,值得推广应用.

  • 后路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疗效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靳占奎;徐翠香;董向辉;孙正明;吴学元;常彦海

    目的 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进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10-02-2016-02于我院治疗的115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根据患者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分为优良组与可差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出血量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胸椎管狭窄症疗效的相因素.结果 115例中,优58例,良32例,优良率78.26%;可16例,差9例,可差率21.74%.末次随访较治疗前JOA评分显著增加,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吸烟史、病变位置、病程、术前JOA评分、合并骨质疏松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6个月、术前JOA评分1~3分、病变位置T4~T9,均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胸椎管狭窄症经后路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疗效,病程>6个月、术前JOA评分1~3分、病变位置T4~T9均会影响手术疗效.

  • 腰椎间盘退变和邻近椎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磁共振影像研究

    作者:姜海涛;王岸飞;张彦梅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和邻近椎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磁共振影像,旨在了解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 选取21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行1.5T DCE-MRI扫描,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上、下缘椎体感兴趣区的血管外间隙速率(Ktrans)、血容积(BV)和血流速(BF),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自组内的腰椎间盘上、下缘椎体的Ktrans、BV以及BF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邻近椎体的Ktrans、BV、BF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患者椎间盘上下缘椎体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其血液渗透到血管外间隙速率、血容积和血流速较低,腰椎间盘退变与邻近椎体血流灌注减少有明显的相关性.

  • 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伟;杨金华;黄开;潘文明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14-06-2017-06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29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将骨缺损患者设为缺损组,其余设为未缺损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情况等病历资料,对术后骨缺损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组间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7例患者术后骨缺损形成30例,骨缺损率10.10%.两组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骨折类型、术前Cobb角、伤椎置钉情况、身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均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后,容易出现骨缺损;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均是骨缺损形成的影响因素.

  • C臂CT引导下PV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旭;陈伟

    既往PVP手术多于X线透视下、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下进行,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C臂CT成像临床应用增多,有传统DSA、容积CT双重功能[1],对PVP术中穿刺准确引导,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

  • 椎间孔镜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在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田雪峰

    下腰痛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之一,患者以腰骶部、骶髂和臀部疼痛为典型症状,可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其他表现[1-2].近年来,腰椎小关节退变所引起的小关节源性下腰痛逐渐受到临床重视,但其治疗仍处于摸索阶段[3],我们尝试在椎间孔镜直视下,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消融术进行微创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该微创手术的疗效,我科于2014-10-2016-1随机选择70例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并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义斌;王天刚;魏艳辉;高志成

    临床上对于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仍存有争议,传统手术常采用跨伤椎4钉固定,因其存在"平行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极易发生内固定、复位高度丢失和矫正角度丢失等并发症[1].我院近年来,对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不仅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也少,具体汇报如下.

  • 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对比

    作者:陈军号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术式,近年来,多项研究均证实了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可行性[1].本文比较经伤椎单节段4钉固定和双节段6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疗效,现报告如下.

  • 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对55岁以上患者腰椎减压手术的辅助价值探讨

    作者:王俊喜;康利伟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是以监测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氧合指数(CI)为导向的围术期液体管理方法,多应用于胃肠类手术,关于老年骨科手术较少涉及[1].

  • 运动式推拿疗法对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孟涛;岳端利;苏晨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中医将之纳入"痹症"范畴[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84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运动式推拿疗法对其疼痛度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

  • 骶管神经阻滞与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郝敬东;赵大中;蒋育欣;唐礼明

    骶管神经阻滞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治疗方案,通过向骶孔注入相应药物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1].Joohyun等[2]认为核心肌力训练能够增加腰椎稳定性,促进腰部血液循环.为进一步研究骶管神经阻滞联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现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 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宋亮亮;孟园园;郭尔斐;张帅;张立兴;武建忠

    目的 探讨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06-2016-06于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64例DS患者,术前测试腰背力量,根据能否完成"小飞燕"动作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4例、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LL)、胸腰段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JA)、矢状位垂直偏距(SVA)等矢状位影像学指标,记录治疗前后腰背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等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LL、TLK、TK、PJA、SVA等矢状位影像学指标差异显著,且术后观察组TLK、TK、PJA、SV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腰背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此类患者手术疗效有明显影响,肌力较好者的术后矢状位纠正效果更优,交界性后凸改善更为显著.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颈前路ACDF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金华;沈忆新;黄开;潘文明;张伟

    目的 对比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3例CSM患者,依据其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前路组47例,均采用ACDF手术治疗;后路组36例,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对比其围手术期指标、术后JOA评分和颈椎生理曲度、术后并发症等多项指标.结果 ①围手术期: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路组(P<0.05);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均较为相近(P>0.05).②疗效: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2年时的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后路组颈椎曲度无明显改善(P>0.05),且显著差于前路组(P<0.05).③前路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略低于后路组的2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治疗多节段CSM各有优劣,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疗效观察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军;赵鑫;赵杰;谢幼专

    目的 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改善OLF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行手术治疗的95例OLF患者,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脊椎功能评分以及疼痛(VAS)评分,根据JOA改善优良、可差进行分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病变节段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OLF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95例OLF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3.68%,末次随访较治疗前JOA评分显著增加,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变节段、术前排便功能障碍、椎管面积残余率、髓内T2加权像信号、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节段、术前排便功能障碍、椎管面积残余率、髓内T2加权像信号,均是影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OLF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OLF能显著改善脊椎功能及疼痛症状,病变节段、术前排便功能障碍、椎管面积残余率、髓内T2加权像信号等均会影响OLF预后.

  • 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洪晔;吕书军;林俊安;王立新

    目的 研究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的影响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01-2017-03于我院行经椎间孔或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18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主诉疼痛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价腰疼痛情况,将发生腰痛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者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以及手术情况等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12个月发生腰痛40例,发生率为21.62%.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吸烟、围绝经期综合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后临近关节疾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吸烟、BMI≥28 kg/m2、术后临近关节疾病、术前慢性疼痛>6个月是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腰椎退变性疾病行腰椎减压融合术后腰痛发生率较高,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吸烟、BMI≥28 kg/m2、术后临近关节疾病、术前慢性疼痛>6个月均会增加腰痛发生风险.

  • 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和临床研究

    作者:孟文博;王国华;何顺青

    目的 分析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15-06-2017-06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50例(病例组),分析其临床特点;另选同期我院体检发现或就诊的假性腰椎滑脱患者60例(对照组).两组均行CT常规轴面扫描,观察椎小关节在影像学上的病理改变及测量腰椎滑脱椎小关节面的角度.结果 病例组以女性(68.00%)、年龄>50岁(58.67%)、退变性腰椎滑脱(62.67%)及II度、Ⅲ度滑脱分度(36.67%、33.33%)居多.不同性别患者年龄、腰椎滑脱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滑脱分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对照组椎小关节在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骨质疏松、关节真空、关节囊钙化、小关节角矢状化等CT病理变化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L1~2、L2~3、L3-L4、L4-5双侧椎小关节面角度显著小(P<0.05).病例组20~30岁、31~40岁年龄段的女性患者L1~2左、右侧椎小关节面角度的平均值明显小于男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左、右侧椎小关节面角度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女性及年龄更高者的腰椎滑脱症发病率更高,且滑脱程度更严重;②CT可显示患者椎管内病理改变及小关节情况,可根据患者椎小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骨质疏松、关节真空、关节囊钙化、小关节角矢状化等病理变化进行诊断;③腰椎滑脱椎小关节面角度的改变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

  • 颈肌强度训练联合颈椎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作者:苏琦;孙竞

    目的 探讨颈肌强度训练联合颈椎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守治疗和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颈肌强度训练,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和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两组平均肌电振幅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m,AEMG)、简化McGill疼痛量表、NDI评分明显降低,中值频率(median frequency,MF)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其复发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1%(x2=5.571、4.129,P<0.05).结论 颈肌强度训练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颈部肌肉功能及远期预后.

  • 通督温阳针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晓东;柴仪

    目的 探讨通督温阳针法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90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予以通督温阳针刺疗法;B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治疗;C组予以通督温阳针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组间疗效对比.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腰腹肌等长收缩值亦有显著改善效果(P<0.05);组间对比,C组的上述3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A、B两组(P<0.05),但A、B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LBP患者采用通督温阳针法或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均可较好地改善腰部疼痛、功能障碍和腰腹肌功能;将两者联合应用,其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 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椎管狭窄症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对比

    作者:汪凡栋

    目的 对比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椎管狭窄症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5-03-2017-03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80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骨刀,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速磨钻行椎板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节段椎板切除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总活动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1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对照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1例硬膜囊损伤,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速磨钻与超声骨刀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均可有效改善OPLL患者脊椎功能,但超声骨刀行椎板切除具有时间短、出血量低、术后疼痛轻等优势.

  • 两种不同入路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兴平

    目的 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interlaminar endoscopic discectomy,PIE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椎间孔组和椎板组,分别给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PIED治疗,统计两组的疗效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椎间孔组Macnab优良率为86.67%,与椎板组的83.33%相当(P>0.05);两组治疗前的VAS、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当(P>0.05),椎板组手术时间较椎间孔组时间显著缩短,透视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行PTED手术和PIED手术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具有微创、安全、损伤小的特点,但椎板间入路的透视次数更少.

  •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与普通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裴东红;高军红

    目的 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03-2017-03共纳入8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37例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行牵引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普通牵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牵引中、牵引后和治疗后的颈竖脊肌、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有显著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普通牵引相比,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可更好地改善CSR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颈椎功能,同时更有利于颈部肌肉放松、减轻其疲劳程度.

  •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在腰椎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先业;孙伟;薛骋;郑伟;郭开今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脊柱稳定性和腰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98例行PLIF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保留PLC分为A组(53例)和B组(45例),A组术中保留PLC,B组切除PLC.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ODI指数显著低于B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上邻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B组,上邻椎间隙动态角度、椎体滑移距离显著少于B组(P<0.05);A组随访末期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B组的20.0%(P<0.05).结论 PLIF术中保留PLC,可促使腰椎功能早期恢复,维持邻近节段稳定性,降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

  •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宇

    目的 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plasty,PC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初期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2014-01-2017-06于治疗的67例MCSM患者,其中ACDF治疗的35例设为ACDF组,PCL治疗的32例设为PCL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其JOA评分、颈椎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NDI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CDF组出血量、引流量显著低于PCL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均显著升高、NDI指数均显著降低,ROM均有明显减少(P<0.05);组间相比,ACDF组JOA评分显著高于PCL组,NDI指数显著低于PCL组,但同时ROM亦显著小于PCL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治疗MCSM初期疗效较PCL治疗颈椎功能恢复效果更优,但PCL改善颈椎活动度方面效果更佳.

  • 热敏灸配合悬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其肌电图表现

    作者:吉媛红;田斌;宋金萍

    目的 分析热敏灸配合悬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及其肌电图表现.方法 将1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密封信封法按1:1随机分组,92例行热敏灸配合悬吊牵引者归为观察组,92例行传统悬灸配合悬吊牵引治疗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6个月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M-JOA评分和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88.04%,治疗后6个月79.35%,对照组分别为76.09%和66.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竖脊肌和多裂肌MPF、MFs值均显著降低(P<0.05),AEMG值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配合悬吊牵引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和血栓素水平,改善神经根压迫,疗效可靠.

  • 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颈椎管内肿瘤手术的影响

    作者:耿玮峥;许则民

    目的 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颈椎管内肿瘤手术的影响.方法 将45例颈椎管内肿瘤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47例术中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ASIA评分、JOA评分和肿瘤缓解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ASIA分级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术后JOA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肿瘤缓解率74.47%,与观察组肿瘤缓解率8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管内肿瘤手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缓解脊髓受压程度.

  • 内固定联合PVP手术在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冰;安娟;李慧;李志桦;王宁;陈火明

    目的 探讨内固定联合PVP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03-2015-03,采用PVP技术联合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治疗2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男13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37-68岁,平均54.7岁;其中胸椎10例,腰椎1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但未造成神经损伤.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除1例于术后8个月、2例术后10个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患者手术后7 d、6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Cobb角均有显著减少,伤椎前缘、中间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直视下PVP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有效、持久地缓解腰背部癌痛,患椎高度和后凸畸形可获得良好的矫正,是可靠的姑息性手术方案之一.

  • FRAX评估RA患者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风险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谢勇;林红晓

    目的 探讨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风险的应用效果,并进行骨折风险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16-01-2018-01于我院治疗的130例RA患者以及100例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体检人员,分别设为RA组与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S1骨密度;采用FRAX评估,调查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7个骨折预测因子,评估RA患者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风险,按骨折风险<10%、≥10%分为低风险组与中高风险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A患者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RA组L1~S1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10年腰椎骨折风险为(9.45±3.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年龄、性别、父母骨质疏松症骨折史、吸烟史、激素使用时间、RA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激素使用时间>1年、女性,是RA患者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RA患者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群,10年骨折风险显著上升,年龄>70岁、女性、激素使用时间>1年均可增加腰椎骨折风险.

  • 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影响及影像学特征

    作者:俞建栋;佘建丰;潘敏

    目的 研究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响并观察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纳入2012-10-2015-10收治的75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其中40例(118个FJ)行PLIF治疗,35例(106个FJ)采用单纯髓核摘除,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手术治疗前后FJMRI与CT影像学资料并比较FJ退变发生率,采用Weishaupt分级系统评价FJ退变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术后软骨下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均显著升高,且术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FJ退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FJWeishaupt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严重(P<0.05);FJ退变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软骨下囊肿、软骨下骨的侵蚀、关节突再塑形、FJ对位不良、FJ空气征、FJ积液、FJ融合等.结论 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PLIF以及采用纯髓核摘除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FJ退变,但PLIF术后软骨下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增加,FJ退变更严重.

  • 高频电疗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 功能恢复和BDNF-TrkB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刚;王佳君

    目的 探讨高频电疗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BDNF-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S1、S2、S3、S4、S5五组各15只,S1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S2、S3、S4组在脊髓损伤造模后1 d对受损部位给予无热量短波、超短波、微波治疗至取材前,S5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比较各组损伤后1d、1周、2周、3周神经功能评分(Zea-Longa评分法),记录在损伤后不同时段BDNF、TrkB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与Zea-Longa评分相关性.结果 损伤各组各时点Zea-Longa评分均高于S1组(P<0.05),各时点S2、S3组Zea-Longa评分低于S4、S5组,1周时S3组Zea-Longa评分低于S2组,2周、3周时S4组Zea-Longa评分低于S5组(P<0.05);损伤1周时各组BDNF、TrkB细胞阳性数达高峰,且S3组高,S2组次之,S4、S5组低于S2、S3组(P<0.05),随后均下降,2周时S2、S3组高于S4、S5组,S3组高于S2组(P<0.05),3周时S2、S3、S4组高于S5组,S3组高于S2组、S4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SCI大鼠Zea-Longa评分与BDNF、TrkB阳性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频电疗尤其是短波、超短波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损伤后1周超短波效果明显,微波疗效较弱,可能与上调BDNF、TrkB表达水平有关.

  • 机器人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徐鹏;葛鹏;章仁杰;李伟;张银顺;董福龙;钱军;申才良

    目的 探讨手术机器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与传统透视引导徒手置钉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8-01-06期间纳入43例因胸腰椎骨折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辅助组(24例)和传统透视引导组(1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置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机器人辅助组与传统透视引导组的平均透视次数分别为(8.6±2.5)次、(14.2±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机器人辅助组的手术时间略长,术中出血量略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组的置钉准确率为96.2%;传统透视引导组为7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不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术中出血量,并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精确度.

  • 鲑鱼降钙素和伊班膦酸联合应用预防胸腰椎OVCFs术后再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武刚;刘利;刘振武

    目的 分析鲑鱼降钙素序贯伊班膦酸预防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术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OVCFs患者随机分组,150例PKP术后使用鲑鱼降钙素序贯伊班膦酸联合钙剂治疗者归为治疗组,150例单纯使用钙剂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时间点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胸腰段、髋部、股骨颈骨密度随时间延长明显上升,甲状旁腺素(PTH)、血钙、血磷水平均显著上升,尿钙/肌酐值(Ca/Cr)和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D/Cr)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闭目单足站立时间、强化Romberg测试时间均长于治疗6个月后(P<0.05),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跌倒率10%,再次骨折率0%,对照组为24.67%和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s患者行PKP术后预防性使用鲑鱼降钙素序贯伊班膦酸治疗,可明显改患者骨性疼痛症状、提升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和增强患者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和术后再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椎体内存在裂隙与否对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作者:关春辉;周占锋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时,椎体内裂隙对疗效是否有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07-2015-07行PKP技术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其中术前存在椎体内裂隙者38例,为A组;无裂隙者62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改善情况,伤椎矫正情况和骨水泥分布、渗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术后均获随访16-37个月,平均25.3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获得显著改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有良好矫正(P<0.05);组间对比,A组术后3 d的VAS评分、ODI指数改善情况差于B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则优于B组(P<0.05),但末次随访期间,两组指标较为相近(P>0.05).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A组以团块型为主,B组则以海绵型和混合型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8.4%,以椎体周围渗漏为主;B组为16.1%,以椎间盘渗漏为主.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较为相近(P=0.667),但骨水泥渗漏类型则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无论OVCF患者的伤椎内是否存在裂隙,PKP技术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骨水泥渗漏类型有所不同,且伤椎内裂隙者术后可出现早期疼痛残留、伤椎复位有所丢失现象.

颈腰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