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1例

    作者:胡玉梅;李秀芳;李素红;赵丽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术后出现颈椎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wa,SEH)国内报告较少.现将我科发生的一例报告如下.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术式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玉明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1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18例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的颈椎病评定标准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但B组疗效略优于A组.结论:后路椎管成形术尤其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吴磊;张军;许宇达;姜吉宏;周锋;任乾峰;赵昌明;陈磊

    目的 分析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4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B组33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比较,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B组患者的JOA改善率及疗效优良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1.8%)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均为治疗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均可获得良好的初期临床效果,在具体治疗时,宜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特点,选择优术式,以达到佳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宇

    目的 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plasty,PC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初期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2014-01-2017-06于治疗的67例MCSM患者,其中ACDF治疗的35例设为ACDF组,PCL治疗的32例设为PCL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其JOA评分、颈椎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NDI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CDF组出血量、引流量显著低于PCL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均显著升高、NDI指数均显著降低,ROM均有明显减少(P<0.05);组间相比,ACDF组JOA评分显著高于PCL组,NDI指数显著低于PCL组,但同时ROM亦显著小于PCL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治疗MCSM初期疗效较PCL治疗颈椎功能恢复效果更优,但PCL改善颈椎活动度方面效果更佳.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三种手术方法的初期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章波;唐龙;杨波;秦楚强;黎双庆;杨逸禧;尹飚;杨富国

    [目的]探讨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或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plasty,PCL)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成至少2年随访的8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37例行ACDF或ACCF的患者归入A组,将32例行PCL的患者纳入B组,其余13例行ACDF联合PCL的患者列为C组.比较分析A、B、C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JOA改善优良率、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时,A、B、C三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少于C组(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NDI及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的NDI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三组间无差异(P>0.05).截至术后2年,B组的NDI劣于A组(P<0.05),而ROM则优于A组和C组(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三种手术方法对治疗CSM均可获得良好的初期临床效果,前路手术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后路手术,而后路手术在颈椎活动度的丧失方面要优于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

  • 颈横突封闭治疗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轴性症状22例

    作者:王小娟;余虹;朱凌;李德;黄红艳;邹季

    现阶段,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颈椎手术得到广泛开展,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术后45%~80%患者出现了长期的颈项部及肩背部疼痛,伴有酸胀、僵硬、沉重感和肌肉痉挛,该症发病时间长,机制不十分明确,且此症定位符合神经皮节分布,缺乏特异性,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Kawaguchi[1]把它定义为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改良术式、缩短颈围制动时间、颈部功能锻炼等以期降低轴性症状发病率[2,3],但效果有限.我院自2010年来采取颈横突封闭治疗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轴性症状22例,随访6~30个月,其中8例轴性症状明显减轻,14例症状完全消失,远期效果有待观察,现报告如下.

  •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黄象望;刘向阳;肖晟;张毅;王家让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6例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信函和复诊方式随诊,平均随访24个月,按JOA评分方法,评价术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 56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发病至手术时间越短≤6个月,疗效越好,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尽早查明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早诊断、及早手术,防止脊髓功能的继续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