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颈腰痛杂志

颈腰痛

颈腰痛杂志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경요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7234
  • 国内刊号: 34-111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7
  • 曾用名: 颈腰痛;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李嘉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腰椎小关节滑膜炎诊断与治疗

    作者:钟远声;巩月江;胡希军;阎桂华;黄丽萍;李琳;李春君

    目的重视腰椎小关节滑膜炎常见疾病的诊断,探讨其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对临床上无明显阳性体征及客观指标的腰痛患者,采用腰椎小关节穿刺及局封等特殊诊断措施,结合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同时采用糜蛋白酶、曲安奈得、利多卡因复合药液,行病变小关节注射,并配合中药熏蒸,有针对性的局部治疗.结果723例诊断为腰椎小关节滑膜炎,约占无明显阳性体征腰痛患者的60%,治疗后经一年半随访,优575例(79.53%);良112例(15.49%);36例(4.98%)症状复发,二次治疗后好转.结论寒冷潮湿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其次是外伤及退变;腰痛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以晨起时尤甚是其临床特点;腰椎小关节穿刺及局封是其主要诊断措施;局部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 Z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与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侯凌枫;傅华;吴兴;黄儒收

    目的评估"Z"形钛钢板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与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对19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胸腰椎前路"Z"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Z-plateTM anterior thoraco-lumbar fixation system,Z-PLATMTM-ATL)内固定.结果19例全部随访8个月以上,脊柱畸形得以完全矫正,无内固定失败,全部获得脊柱骨性融合.1例全瘫无改善,不全瘫18例均有恢复,恢复一级者13例,二级者5例.结论Z-PLATMTM-ATL系统结构合理,固定可靠,操作方便,材料生物相容性好,适用于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后脊柱稳定性重建.

  • 后路减压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作者:王海潮;唐建坤;肖建军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椎管减压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67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均行后方入路椎管减压.哈氏棒加棘突钢丝固定2例,Dick系统固定22例,RF15例,AF28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5个月,平均1年1月.67例术后X线照片显示伤椎高度恢复到90%以上,CT显示椎管矢状经基本恢复正常,硬膜囊前方无受压现象.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较大恢复.结论后方入路减压能一次性清理脊髓马尾周围致压物和完成内固定,稳定脊柱,大限度地创造神经功能恢复的条件,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术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 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

    作者:武明泽

    目的通过92例小切口潜行松解及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研究,探讨该术式及三步康复训练法的应用价值.方法详细叙述了该术式的手术操作要点和三步康复训练法的具体实施.结果参照黄耀添的疗效标准,本组优78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5.7%.结论小切口潜行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定位准确,操作简便,不易损伤坐骨神经;三步康复训练法符合生理特点,易被患儿接受.

  •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邱红明;王述亮;陈德强;郑志永;张世华

    目的探讨分析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术前通过拍摄标准的患侧腕关节正位、侧位X线片,观察月骨的旋转和倾斜移位来判断腕关节的稳定性.对不稳定的腕关节手术时可采用克氏针贯穿固定头月桡关节,同时修复损伤的腕部韧带,新鲜的腕舟骨骨折选用双克氏针内固定,陈旧性腕舟骨骨折应选用微型螺丝钉加压固定,舟骨断端有骨缺损者给松质骨植骨.结果腕舟骨骨折均顺利愈合,陈旧性损伤者舟骨骨折的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腕关节僵硬、屈伸受限、头月关节半脱位是常见并发症,与原始损伤重有关.结论正确的早期诊断,准确的手术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椎弓根内固定在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中的作用

    作者:陈建常;史振满;刘聪;许刚;刘书华;杨君礼;张海京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在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allograft interbody fusion cage,AIFC)治疗腰椎不稳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腰椎不稳病人实施了后路椎板减压、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手术共植入AIFC 40个,其中17例同时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内固定组94.1%,非固定组88.9%.X线动态观察:两组术后3~4个月手术撑开的椎间隙高度有1~2mm的回落丢失,但均获骨性愈合.并发症:内固定组椎间隙感染和断钉各1例;非固定组AIFC滑移和破裂各1例.结论AIFC具有较好的支撑、抗滑能力,椎间融合率高,是一种治疗腰椎不稳的理想材料和方法;椎弓根内固定器有增加椎体即时稳定,又同时具有进一步增强AIFC稳定作用,可促进骨愈合和术后康复.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MRI改变--MED和Love's术式比较

    作者:刘庆宽;熊波

    目的比较分析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与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ov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MRI图像变化.方法对MED组57例、Love's组27例病例随访.随访时间3-19月,平均11月.22例得到手术前及随访MRI片比较.其中包括MED组12例、Love's组10例.对手术前后突出物、髓核、椎间隙的影像学变化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MRI的T1图像手术前后均相似.两组间手术前后MRI图像改变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突出物难以完全消失,但突出物变小、T2信号有降低、椎间隙有继续变窄,病变节段髓核信号有下降的趋势.结论两种手术后的MRI变化相同.

  •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

    作者:张海波

    目的总结前路减压榫状楔形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或混合型颈椎病(本文指脊髓和神经根合并型颈椎病,即CSM+CSR)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9例CSM或CSM+CSR采用前路减压、榫状楔形增高植骨及固定带锁钢板进行治疗.结果经平均11个月随访,按照JOA评分及Hirabayashi恢复率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2.8%.CSM+CSR的8例中,7例臂丛神经压迫症状和体症消失或好转.术后3~5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内植物并发症.重建的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无丢失.结论前路减压榫状楔形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SM或CSM+CSR具有下列优点:前路减压彻底的同时后路间接减压、植骨块固定牢靠且融合率高、有效维持重建的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

  •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5例

    作者:王朝阳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卧式手法牵引或机械牵引、手法整复、局部理疗、颈椎椎旁肌或颈神经注射点注射配合颈肩保健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5例.结果参照疗效评定标准;本组165例中优113例,占68.5%;良45例,占27.3%;好转5例,占0.03%;无效2例,占0.01%;总有效率98.8%.结论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确有良好的疗效.

  • 选择性开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苏士乐;黄国忠;汤正学

    目的探讨选择性开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选择性开窗,尽可能保留患侧上下关节突,避免后结构切除过多引起的腰椎不稳,避免了椎间孔外入路的盲目性.结果35例均顺利摘除突出髓核,放射痛消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随访结果参照陆裕朴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4.29%.结论只要解剖层次清楚,认真术前计划,选择性开窗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手术恢复快,不需植骨,术后脊柱稳定性好.

  • 开窗植骨复位法治疗21例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张海军;徐久祥;赵吉连

    目的合理选择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案.方法对21例胫骨平台骨折开窗植骨复位,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1例病人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膝关节是下肢主要负重关节,大多数胫骨平台骨折改变了膝关节的解剖形态及膝关节的轴向对线,所以要求手术治疗恢复其精确的解剖关系,良好的复位,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关键.

  • 后路椎管减压加DRF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作者:贺学军;郑久生;范友兵;孙卫东;黄涛;曾中柱;易仁丰

    目的探讨行后路椎管减压加DRF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加DRFS内固定治疗,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一期完成.结果21例均获随访,平均1年2月,伤椎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57.8%恢复到91.6%,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标准进行评定,21例中有16例至少有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本治疗方法具有减压直接彻底,固定牢靠,矫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减压与内固定能一期完成等优点.

  •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开窗术疗效分析

    作者:于海洋;李超;干阜生;赵致良;符东林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和开窗减压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分析1990年以来收治的69例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疗效.结果总结了临床表现特点,CT对术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本组全部采取椎板开窗手术治疗,优良率89.5%.结论根据病史、体检和CT术前可诊断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开窗减压术损伤小,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防止术后腰椎不稳和减少对硬膜、神经根的疤痕粘连,近期和远期疗效满意.

  • 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临床探讨--25例报道

    作者:王俊;黄强民;王淑华

    目的调查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特征,观察不同部位的夹肌在不同的辅助镇痛下的牵张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病例,明确诊断后,根据诊断对这些患者在不同的镇痛方法下进行不同的肌牵张疗法,有些患者在牵张前加用针刺破坏触发点或扎断挛缩增粗的纤维.治疗后教患者在家做自我牵张疗法并进行随访,对治疗前后的疼痛作VAS评分.结果治愈率72%、显效12%和好转率16%、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法对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治疗有效,并且方便易行,值得推广.但治疗者必需理解其致痛病理和牵张治疗的基本原理,同时需要积累诊断经验.

  • 中医治疗慢性臀部肌损伤后遗症33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以乔

    慢性臀部肌损伤后遗症是指臀部一组或几组肌肉联合损伤导致的一种顽固性臀腿部疼痛、麻木或功能障碍.该病久治难愈,使患者处于痛苦不堪的半残废状态,常常被误诊为"骨质增生"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于1999年12月至2003年2月收治该病33例,根据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病理理论及"久病多瘀,久病多虚"的原则,采用小针刀、拔火罐破结逐瘀、疏通经络,中药内服益气补血,三者结合,取得立竿见影、疗效巩固的理想效果,特报告如下:

  •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0例报告

    作者:张勇;逯红英

    多数患者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可获得临床治愈.我院自2000年以来通过牵引、针刺、理疗、推拿及注射等方法综合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封闭配合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2例

    作者:宋敏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因腰臀部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导致臀上皮神经经过髂嵴处的骨纤维管被撕裂,管腔变形或狭窄而受到卡压、刺激,产生以臀腿痛为主的临床病征.本病为骨伤科常见病,但因医务工作者重视关注不够,临床常诊断不清,延误治疗,给病人工作、生活带来困难.作者自1999年以来应用封闭配合手法诊疗本病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R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罗群强;彭维波;韦仕战;莫雄革

    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14例腰胸椎骨折并截瘫行后路经椎弓根侧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RF系统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低频电磁场配合药物疗法治疗老年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症

    作者:盛俊;赵敏;凌象师;屈承端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选择2000年2月至2003年10月在我科室完成预定疗程患者共58例,所有入选对象均为老年女性患者,年龄55~69岁,病程2~15年,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腰椎X线检查和骨密度检测后均确诊患有腰椎骨质疏松症.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5岁以上,已绝经;下腰部疼痛,腰部屈伸和震动时加剧疼痛;X线片显示腰椎脱钙,骨质疏松;双能X线吸收法测得L2-4骨密度值检测低于0.720.

  • 近距电针压痛点强刺激治疗软组织疼痛的观察

    作者:孙书森;葛怀俊

    软组织疼痛临床上非常多见,治疗方法颇多.笔者受"压痛点局部强刺激"可镇痛的启发,采用近距电针强刺激的方法治疗12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颈性眩晕78例

    作者:李海萍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分型之中椎动脉型与脊髓型常出现眩晕之症,故称为颈性眩晕.我们采用头针体针并用治疗颈性眩晕7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头针 体针 颈性眩晕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顾宇彤;贾连顺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脊髓、神经根,临床上可出现脊髓损害症状及神经根刺激症状.根据矢状位影像将其分为五种类型:连续型、节段型、混合型、局限型及萌芽型.萌芽型是后纵韧带骨化的早期形式.典型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在MRIT1象上表现为前方椎体骨髓与后方脊髓间低信号或等信号带,在T2象上位于前方椎体骨髓与后方硬膜囊间,在CT上则直接表现为阳性骨化灶.硬膜囊骨化有单层象和双层象两种CT表现,后者更富特异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在椎间孔内有三种形态.骨密度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间有一定相关性,研究骨密度对理解其起因很有价值.

  •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况及评价

    作者:农勇安;刘祖清;叶宗昌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的"腰腿痛"及"痹证"范畴.目前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长期临床中发现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欠佳及诸多并发症.所以保守治疗,特别是中药治疗显得更为突出,笔者检索了1997年以来有关文献,说明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尤其是内服、外敷合用疗效更好,所以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周围神经双卡、多卡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郑杰;杨米雄

    目的周围神经本身就存在易卡性,如果在神经的一处出现了卡压,就可在卡压点的远、近端或其他部位出现再次的卡压,从而形成双卡或多卡综合征.其病因、病机可从解剖和代谢因素两方面阐述,其病理变化可有神经慢性缺血、血-神经屏障改变和神经瓦勒氏变性三个过程.其诊断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殊体征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确定,对于其治疗有不同的方法,但关键的一点是及时对卡压中的一处予以彻底松解即可缓解症状,遏制病情进展.

  • 脊椎骨、胸骨化学感受器瘤转移1例报告

    作者:周仪;朱为娅

    脊椎骨、胸骨化学感受器官瘤转移临床少见,我们遇到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两个肢麻木、无力二月余,近一月行走不便.一年前曾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查体:神清、营养中等,心肺(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及,胸骨体区可见局部隆起改变,局部无红肿、压痛.腰部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一),两下肢肌力Ⅳ级,感觉正常,双侧巴基氏征(+).考虑:脊髓病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示发现异常.MRI检查矢状面T1WI像见T10-L5多个椎体有多发园形低信号病灶,边缘有高信号.见结节状高信号边缘清.见片状高信号其内有圆形低信号病灶、与周围结构分界较清.

  •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1例

    作者:王虎朝

    患者男性,38岁,农民.主因腰背疼痛及左下肢无力麻木半年加重半个月来诊,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于2003-06-12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抬搬重物后出现腰背部疼痛,经卧床休息后好转,随后出现左下肢无力麻木.当时行腰椎CT检查为"腰4-5间盘突出"症,曾在当地及多家医院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牵引、针灸、理疗"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入院查体:自由体位,胸11-12椎旁左侧压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患侧膝腱、跟腱反射亢进,左下肢肌力4级,相当于腰1以下平面左侧肢体温痛觉减弱,余未见异常.胸腰段MRI示:胸11-12间盘左后突出,硬膜囊受压.

  • 颈胸段巨大蛛网膜囊肿1例报告

    作者:梁伟之;张邵军;姚栋;苏巍;郭大兴

    1临床资料1.1病历摘要:患儿,男性,10岁(病案号70556),主因双下肢无力伴跛行进行性加重1年余于2003-9-18收住院.述于去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不自主摔倒,未予以特殊诊治,今年3月始上述症状呈渐进性加重,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自觉站立行走时有采棉花感及平素胸腹部束带感,不伴有大小便失禁.查体:一般情况可,智力正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下颈椎及上胸段棘突压痛及纵向叩击痛(±),颈2以下触痛觉减退,深感觉存在,四肢肌胀力高,以下肢明显,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

  • 髂骨软骨肉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

    作者:李克尊;刘金富;刘国华;杨家顺

    患者男,52岁,3月前因腰痛向右下肢放射,在外院就诊,经CT检查示腰5骶1椎间盘突出5mm,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手术治疗,术后刀口一期愈合,症状未能缓解,且腰痛右下肢放射痛逐渐加重.又去上级医院就诊,行腰椎磁共振检查,见腰3-4,腰4-5,腰5骶1椎间盘均稍有膨出,硬膜囊稍受压,诊断为腰椎管狭窄,并建议再次手术探查,患者未从,来我院就诊.

  • 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

    作者:孙鹏;王拥军;施杞

    目的探讨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状态下Bax、Bcl-2等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使用酶消化法获取雄性SD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抗Fas抗体诱导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正常与凋亡椎间盘软骨细胞的Bax、Bcl-2的表达,CMIAS-99B型医学图像系统进行体视学分析,进而比较分析大鼠正常与凋亡椎间盘软骨细胞的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使用免疫组化法,发现正常组的Bax轻度表达,凋亡模型组的Bax表达明显,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正常组的Bcl-2高度表达,凋亡模型组的Bcl-2轻度表达,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凋亡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内Bax、Bcl-2的表达与正常状态相比有明显变化.

  • 兔颈髓牵张性损伤早期脊髓血流变化的特点及意义

    作者:赵伟峰;任先军;邓天琼;梅芳瑞

    目的观察兔颈髓不同程度牵张性损伤早期脊髓血流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特点和意义.方法构建颈髓牵张性损伤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按不同时相点检测颈5、6段脊髓血流变化,同时取相同节段颈髓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A脊髓血流量平均基线值和B组、C组、D组牵张前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牵张距离的不断增加,颈髓血流量呈进行性下降.当颈髓牵张损伤程度超过脊髓微血管自我调节能力时,则脊髓血流不能恢复.各组颈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相应的颈髓血流量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脊髓血流量的降低是颈髓牵张性损伤继发神经功能障碍的基础,与颈髓的牵张程度呈正相关.

  • 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在骨科手术中的止血作用

    作者:李平;孙雪峰;郝建华;张英民

    目的研究国产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在骨科手术围术期应用的止血作用.方法选择40例不同种类的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巴曲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血红蛋白浓度、输血量、血小板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和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围术期应用蛇毒血凝酶可以显著减少骨科手术的出血量和输血量,但并不影响凝血状态.结论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剂用于骨科手术.

  • ISOLA与TSRH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善松;李明;朱晓东;倪春鸿;赵新刚;白玉树

    目的探讨应用ISOLA及ISRH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分析各自相对通应症.方法在1997年9月至2002年3月份间分别应用ISOLA(28例)及TSRH(62例)技术治疗共9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侧凸的矫正度、脊柱的平衡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obb角小于65度的患,ISOLA组矫正率率为67%,TSRH组矫正率为62%;Cobb角大于65度的患者,ISOLA组矫正率为59%,TSRH组矫正率为40%.结论ISOLA及TSRH技术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行之有效的矫形内固定方法.对于脊柱侧凸角度超过65度,伴有脊柱侧后凸的患者,运用ISOLA技术矫正效果较好.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陈宣维;林建华;贾连顺;桂斌捷;孙海燕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CINC-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CINC-1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CINC-1mRNA表达迅速增高,伤后6h达到高峰;rHuEPO治疗组脊髓损伤后6、12小时CINC-1mRNA表达明显低于NS治疗组.结论CINC-1参与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rHuEPO抑制脊髓损伤后CINC-1mRNA的表达,对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 椎弓根钉钩板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疗效

    作者:孙卫山;汤继文;李牧

    目的研究椎弓根钉钩板(PSHP)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疗效,并提出PSHP术式的适应征.方法对12例施行椎弓根钉钩板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25~53岁,平均38岁),进行了近期平均6.3月,远期平均9年10个月的随访,进行影像学测量,包括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融合率,并按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进行评分.结果PSHP术后,近期随访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JOA评分均明显改善,远期随访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有少量的丢失,JOA评分略有增加,融合率达91.7%,无一例断钉发生.结论椎弓根钉钩板(PSHP)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以大限度的保留脊柱功能,只要手术适应征选择正确,可以取得良好的长期疗效.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治疗
  • 腰椎Scheuermann病(附5例报告)

    作者:彭宝淦;吴闻文;侯树勋;王晓宁;张建

    目的探讨腰椎Scheuermann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与治疗.方法共收治5例患者,全部表现为严重下腰痛,X线片示腰椎1-2个椎间隙上下终板不规则,Schmorl结节形成,椎间隙狭窄,对其进行椎间盘造影和腰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术中将椎体上下终板和其下的薄层松质骨一并切下,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Scheuermann病发生的椎间隙其椎间盘造影试验阳性.5例病人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月.4例术后腰痛症状消失,1例仍有腰痛,但较术前明显减轻.X线片上显示的终板不规则和Schmorl结节在组织学上实际上是终板和终板下松质骨的骨坏死.结论腰椎Scheuermann病的发病机制实质上是椎体软骨终板下的骨坏死.腰椎Scheuermann病手术治疗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腰椎间盘造影术阳性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CT引导经腹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溶核术(附138例分析)

    作者:刘兆石;陈为霞;朱继东;王开平;潘洁;杨斐

    目的探索对L3-4、L4-5、l5-S1椎间盘膨/突出和突出并迁移的介入微创治疗新途径.方法通过对人体解剖及正常人模拟试验和CT影像对照研究,行靶椎间盘平面腹部压迫,经压迫定位器穿刺椎间盘,建立手术通道行椎间盘切吸溶核术.138例患者行CT引导经腹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溶核术(TALD).结果按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以治疗前后的分值计算改善率,>90%为优,112例占89.5%;改善率>80%为良好,26例占10.5%.优良率100%.结论CT引导下TALD可多角度直接钳取髓核组织或穿过纤维环侧后缘钳取椎管和椎间孔之迁移椎间盘组织,对椎管内残留少量髓核行胶原酶溶核.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膨/突出症理想根治手段.

  • 脊柱椎板切开凿

    作者:戴力扬;徐印坎

    现在对椎管内疾患进行手术时,切开椎板的方法常用的是先用咬骨钳咬除棘突,再用咬骨器咬椎板,其不足是手术时间长,咬骨器伸入椎板下会损害硬脊膜或脊髓,特别对椎管已有狭窄的情况下危险更大.而且咬骨器咬碎的椎板已经破碎,无法再利用,有时要另取髂骨来修补椎板缺损.

颈腰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