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颈腰痛杂志

颈腰痛

颈腰痛杂志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경요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7234
  • 国内刊号: 34-111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7
  • 曾用名: 颈腰痛;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李嘉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经皮椎间孔镜与Quadrant通道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作者:张晓明;刘长春;陈俊;蒲志坤;蒲文川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Quadrant可扩张通道技术的疗效优劣.方法 自2014-09-2015-09,共纳入80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Quadrant通道技术治疗;B组4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末次随访时的疗效,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与B组相比,A组切口较长,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亦较久,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A组术后7 d和1个月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良率为95%,略高于B组的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LDH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椎间孔镜技术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PEID辅以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章鼎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辅以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03-2016-09共纳入76例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PEID手术治疗,联合组采用PEID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患者在术后1 d、7 d和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为8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EID技术治疗PLDH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术中辅以硬膜外注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早期疗效,缩短住院和恢复工作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冯小军;周云;吴建贤;江炎;刘奕;洪永锋;丁呈彪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椎旁痛点治疗,1周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同时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 治疗2周后NRS、ODI评分减低,AEMG和MPF增加,MFs绝对值降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ODI、MFs、MPF第1周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周结束后治疗组的NRS、ODI、AEMG及MFs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显著缓解LDH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评分以及腰部肌肉的电生理状况,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

  • 腰椎术后反应性疼痛与引流液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华磊;汤立新;程省;叶向阳

    目的 探究腰椎手术后反应性疼痛与引流液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2016-01-2017-01于我院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椎板减压治疗2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1、2、3 d采用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取伤口引流液,检测引流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1β、6,IL-1β、IL-6)、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水平,同时期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并探讨各炎性因子与VAS评分、CRP水平以及ESR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2、3 d 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 d ESR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2 d显著高于术后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d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3 d显著高于术后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 d 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3 d显著高于术后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液IL-1β、IL-6、TNF-α水平与术后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CRP、ESR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腰椎术后下肢或腰臀部反应性疼痛与引流液中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升高密切相关.

  • 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彭雄;陈嘉联

    目的 探讨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05-2017-10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n=41)施行颈前路融合术,研究组(n=41)选择显微镜下行颈前路融合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参照组;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研究组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显微镜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安全性较好,疗效可靠.

  •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性观察

    作者:徐利民

    目的 探讨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1-01-2016-02我院收治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n=40)、B组(颈后路单开门术,n=42),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评定其脊髓功能的改善,观察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 ①两组脊髓功能改善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A组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6、12个月,B组颈椎曲率(CCI)、颈椎活动度(ROM)均降低(P<0.05),A组术后6、12个月CCI、ROM均高于B组(P<0.05).④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可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且患者轴性症状发生风险低,颈椎活动度稳定,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 不同方式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殷刚;朱建国;杨雷;刘海峰;钟萍;赵小强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症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伴骨质疏松症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可灌注椎弓根螺钉+PMMA骨水泥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PMMA骨水泥固定.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Cobb角度、椎间隙高度、椎体变形指数、上椎板凹陷角度、下椎板凹陷角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椎间隙高度、椎体变形指数等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可灌注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症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显著,且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及螺钉松动和断裂的风险.

  •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浓度效应

    作者:刘涛;戚洪亮;王成;王艳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手术中的浓度效应.方法 选择2017-02-2017-11期间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成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0.30%罗哌卡因组(R1组,n=30)、0.20%罗哌卡因组(R2组,n=30)、0.10%罗哌卡因组(R3组,n=30)和2%利多卡因浸润局麻组(L组,n=30),硬膜外穿刺点选择椎间盘突出椎体上方第4个间隙,尾向置管4 cm.患者平卧位后经硬膜外导管分3次给予罗哌卡因5 ml、7 ml和8 ml,L组分层浸润麻醉.观察并记录手术期间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下肢肌张力.结果 与术前比较,四组间HR和MAP无统计学差异;术中患者VAS评分比较,R1组较R3组和L组低(P<0.05),R2组较R3低(P<0.05),而R1、R2和L组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患者下肢肌张力比较,R1组较R2、R3组明显差(P<0.05).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适宜浓度为0.20%.

  • 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康健;冯大雄

    目的 比较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OVCF)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骨外科2014-01-2015-01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高粘度骨水泥,对照组给予低粘度水泥,分别进行PVP手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天、1个月、3个月、半年、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0%和30.0%,观察组渗漏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较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在治疗OVCF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高粘度骨水泥材料在骨水泥渗漏等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改善,有效提高了椎体形成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微创下单侧椎弓根钉固定与传统开放式双侧固定在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长成;王峰;刘瑜;尹锐峰

    目的 探讨Quandrant可扩张通道下单侧椎间孔作双侧减压、单侧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优势.方法 于2013-06-2015-03,共纳入70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31例,均采用单侧椎间孔作双侧减压、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手术;开放组39例,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双侧减压、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同时,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1-35个月,平均25.1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组间相比,微创组术后的腰痛VA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其余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在椎间融合率方面,虽然微创组稍逊于开放手术组(93.5%VS 1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联合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治疗单间隙的腰椎管狭窄症,其创伤小,可取得与双侧开放手术相近的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案.

  • 改良TLIF联合对侧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魏朝阳;赵文;周忠鸿;方成

    目的 研究改良TLIF+对侧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 对我院20例患者行改良TLIF+对侧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腰腿酸痛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80~150 min,平均(90±16)min;术中出血190~350 ml,平均(220±12)ml;切口长度5~11 cm,平均(6±1.5)cm.术后随访6月-24个月,平均14.7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4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6.7%.结论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改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其创伤小,疗效可靠.

  • 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长林

    目的 综合分析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 自2014-08-2016-11,选取268例女性患者,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法)来测定其腰椎骨密度值——BMD值、T值以及Z值等,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侧凸Cobb角.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结果 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系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侧凸Cobb角之间没有相关性.

  •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

    作者:卢正楷;沙宇;李茂山;张战峰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2-2015-04手术治疗的41例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术前均在全身麻醉后进行体位复位,复位满意后,予以经皮置钉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统计其伤椎矫正情况和VAS评分、ODI指数等疗效指标.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6-72 min,平均(53.1±9.8)min;术中出血量为67-90 ml,平均(76.1±12.5)ml;患者术后住院3-7 d,平均(4.5±1.3)d.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41例患者经体位复位后,其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以及后凸Cobb角均有显著改善(P<0.05);经钉棒撑开、内固定术后,其复位程度进一步改善(P<0.05).但术前体位复位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50%者,内固定后的矫正效果亦显著差于体位复位后恢复≥50%者(P<0.05).而术后12个月时,其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丢失程度并未见显著增加.有2例患者内固定术后出现伤椎内部"空壳样"变化,予以PVP行骨水泥强化治疗.结论 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置钉技术治疗,创伤小、其伤椎矫正良好,安全可靠;但术前体位复位效果<50%者,术后矫正效果将受影响,应谨慎选择手术方案.

  • 腰椎后路两种内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吕会强;卫建民;王小明;段豪

    目的 分析比较后路椎间孔镜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01微创治疗的10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TED组和MED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卧床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术前Od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westrisabilityindex,ODI)评分、术后1年随访ODI评分以及术后腰部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 PTED组较MED组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MED组(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ODI评分、术后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MED,PTED具有更多优势,较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

  •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杨;陈勇;李传;孟勇;庄全魁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05-2016-05,共纳入76例单椎体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PKP技术治疗;对照组38例,仅行PKP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获随访16-23个月、平均19个月,对其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相关指标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7 d的VAS评分和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后凸Cobb角等指标均获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术后7 d相比,对照组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 后凸Cobb角有显著的矫正度丢失现象(P<0.05),与观察组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则无显著矫正度丢失现象(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5例发生术后再骨折,包括伤椎骨折2例、邻椎骨折3例,观察组无一例再骨折现象,亦无钉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KP手术治疗OVCF可更好地维持脊柱稳定性、保持伤椎形态完整和强度、高度,避免出现术后再骨折、矫正度丢失等现象.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脊柱结核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永;王文俊;陶振东;潘海根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术联合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33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2010-01-2016-03)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联合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患者的血沉、Frankel神经功能、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本组患者的ESR、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均显著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脊髓神经功能B级(9.09%)、C级(33.335)、D级(33.33%)、E级(24.24%),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C级(6.06%)、D级(36.36%)、E级(63.64%),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的改善(P<0.05);其中17例胸椎结核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角度范围7~30°,平均(14.2±6.0)°,术后患者后凸畸形角度范围2~14°,平均(6.1±3.4)°;术后患者的后凸畸形角度较术前显著的降低(t=6.747,P<0.05);33例患者手术后6个月复查,均达到融合标准,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27例患者术后1年到本院进行复查,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未出复发患者.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术联合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效果肯定,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 躯干本体感觉训练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建霞;倪朝民;吴鸣;刘磊;昝明

    目的 观察躯干本体感觉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接受Tecnobody平衡仪躯干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下腰痛评分、平衡仪稳定指数(SI)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除SI值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SI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加显著(P<0.05).结论 躯干本体感觉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增强躯干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 后路减压重建前中柱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作者:李伟;杨庆国;张银顺;申才良;张建湘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重建前中柱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05-2016-12的46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TLICS评分平均6.3分(5-8分),LCS评分平均7.7分(7-9分),合并脊髓神经功能障碍40例.所有患者实施一期后路减压复位以及前中柱重建(TLIF或PLIF技术).术前、 术后1周、 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患者后凸Cobb角、椎间高度,评估椎间融合情况.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定采用Frankel分级.结果 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除了6例A级的无恢复外,其他患者均较术前有改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分别为20.2°、2.1°、2.4°和2.5°;椎间高度分别为32.9、57.8、56.4、55.1 mm;患者术后1周的后凸Cobb角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及椎间高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减压重建前中柱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矫正后凸和维持椎体间的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单侧与双侧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万里甫;王海峰

    目的 对比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PVP在治疗OVCF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09-2015-03我科收治的行PVP治疗的OVCF患者68例,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4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和术后3 d、18月VAS、ODI评分,伤椎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结果 双侧穿刺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均大于单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为发生骨水泥渗漏.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月评分小于术后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相评分、 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入路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获得与双侧入路同等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及脊柱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存;李红霞;牛培鸿

    目的 了解复杂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间盘镜(Micro Endo Disc System,MED)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对脊柱功能及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02-2015-02需行MED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术后影像学脊柱情况.结果 64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在术后影像学检查中,正侧位X线片内未见植物断裂或松动,内固定位置良好,脊柱序列得到改善,减压充分.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患者ODI、VAS腰痛、VAS腿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72,F=582.38,F=3007.58,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患者椎间隙高度、Cobb角、滑脱比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3,F=18.01,F=5.28,P<0.05).结论 复杂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MED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脊柱功能,术后疗效较好.

  •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分析

    作者:阿海;关炳瑜;李怀玮;雷登强;韩翔

    颈椎前路融合术被认为是外科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术式,近年来国内手术量逐年增多[1]. 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由此引发的邻近节段退变也日益受到关注[2]. 现代医学认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可致颈椎管的储备空间较少,退变或外伤因素易引发脊髓受损,颈椎前路融合术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可再次压迫神经产生脊髓病或神经根病[3]. 然而目前有关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展开了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 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2-10-2014-01我院收治的120例因颈椎退行性病变行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为对象, 其中男52例,女68例, 年龄34-70岁, 平均(58.57± 4.57)岁,单节段融合70例、双节段融合 50 例, 术前邻近节段 X 线片上Kellgren分级:0级100例,1级20例.参照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将患者分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和非发育性椎管狭窄组,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矫正情况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孙忠武

    本文主要选取我院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记录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以期为临床骨科手术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 中粘度与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仲爱国

    经皮椎体形成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因其创口微小、康复迅速、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首选治疗方案[1],但是早期使用的低黏度骨水泥易于导致高压力下骨水泥渗漏.本次试验探讨高黏度骨水泥PVP手术对OVCF的疗效.

  • 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夏雄超;刘伟;赖茂松;熊浩;林伟文;李贝;严志强;刘强

  • 独活寄生汤加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治疗价值探讨

    作者:丁荣富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古方今用"的广泛开展,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在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骨科疾病中取得较好疗效[1].本研究以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悬浮式牵引、 按摩手法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 两种不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欣;方红育;范明宇;李宏亮;卞峰;周少怀

    颈椎综合征(cervical spodylosi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位椎节不稳定, 髓核突出形成骨刺,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1].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临床症状越发严重,尽早进行手术,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压迫,恢复颈椎功能.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主要术式,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加速椎间植骨的融合,但是由于钛板材料物理特性可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3].近年来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逐渐引用于颈椎病的临床治疗[4],但是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与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与依据.

  • 小关节阻滞技术在缓解PKP术后残余疼痛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张杰;焦洪新;陈志红;徐宏扣;李晓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 是老年人群的常见创伤,PKP手术是此类患者的经典手术方案,但少数患者术后仍残留有一定的腰背痛,称之为"残余痛" [1]. 本研究在予以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 对29例此类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小关节阻滞技术进行处理,取得较好疗效.

  • 颈后路单开门保留颈7韧带复合体并造"穹窿"减压的术后比较研究

    作者:李广章;蒋召芹;刘志新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2012-05-2015-05 进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39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探讨颈后路单开门保留颈7韧带复合体并造"穹窿"减压的术后疗效,报告如下.

  •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士易

    本研究选取2013-03-2016-03我院诊治的53例腰椎骨折患者,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跨伤椎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开窗术式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洪生

    为进一步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笔者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本次研究,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孔镜组、开窗组2组,每组患者40例. 孔镜组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37~69岁, 平均(45.75±9.66)岁;开窗组中,男24例,女16例; 年龄36~68岁, 平均(45.63± 9.83)岁. 本次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 和方法 知情同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等方面的基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 (P>0.05),有可比性.

  • 高粘度骨水泥PVP手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熙辉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主要见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群,而非手术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常会引起患者出现多种卧床并发症,因此, 对于较严重的压缩性骨折常以手术治疗为主.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病例,并以普通骨水泥作为对照组,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 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联合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彭科军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在临床中较为多见,运动干预是颈椎病防治中较为有效的物理替代疗法,应用较为广泛[1].我院近年采用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CSR, 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相关的分组对比研究资料进行整理, 为CSR的运动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 整脊手法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叶飞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脑力工作者在享受电子设备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的同时,也因长期伏案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我科室于2016年开展了整脊手法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现报告如下.

  • 不同注入量的高黏度骨水泥PV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秦洪梅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 是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脊柱创伤, 随着骨水泥填充技术的兴起,PV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其创伤小,且可即刻强化伤椎,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相关并发症[1]. 但传统的骨水泥渗漏率较高,文献报道在20%-45%之间[2],有导致脊髓、神经根损伤,甚至肺栓塞的可能[3].

  •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陈会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1],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日趋成熟,成为理想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之一,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不破坏椎旁肌肉、对稳定性无破坏及疗效确切等优势[2]. 目前其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报道仍较少见.为此, 本文以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为对照,探讨PTE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 PKP手术行二次球囊扩张治疗伴伤椎后壁破裂的OVCF患者

    作者:陈俊峰

    自骨水泥椎体强化技术在脊柱外科应用以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已成为脊柱肿瘤、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 的经典术式, 我们自2013年以来, 采用PKP二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了 21 例伤椎后壁破裂的OVCF患者,亦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以资共享.

  • 不同体位行腰椎后路手术对高龄患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周文魁

    为了探讨不同体位对75岁以上高龄患者腰椎后路手术的影响,本研究自2011-07-2014-10收治了90例此类患者,并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现将具体结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2011-07-2014-10,共纳入90例75岁以上的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体位.其中,侧卧位组51例,男22例,女29例,患者年龄75-93岁,平均(80.9±5.1)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管狭窄症22例, 腰椎滑脱症12例;内科合并症:高血压16例,糖尿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冠心病17例,心律失常9例,其中9例合并两种疾病.俯卧位组39例,其中男16例,女23例, 患者年龄76-92岁, 平均(81.5±4.1)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管狭窄症19例,腰椎滑脱症7例;内科合并症:高血压11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冠心病14例,心律失常6例,其中5例合并两种疾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置钉的临床对比

    作者:张宇博;邹三明

  • 温针推拿联合足弓矫正疗法对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李思源;代静;曲砚青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称、腰背肌筋膜炎等. 在长期的诊疗中我们发现,该病与患者职业、站姿、坐姿是否正确有一定联系, 临床治疗除激素、 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常规药物治疗外,站姿、坐姿的矫正也尤为重要.足弓矫正是指利用医疗器械将发育不良或病理变化的足弓进行固定矫正,恢复足部支撑与平衡, 减少冲击力的影响,达到恢复正常肢体功能的目的 .本文研究温针推拿联合足弓矫正疗法对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经后路与微创椎间孔入路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峡部裂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杜云峰;王红星;杨小超;梁峰;赵东华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标准术式,长期疗效已得到肯定,后路腰椎融合是常规入路,但该入路对软组织剥离较多,手术创伤较大,因此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如腰背痛等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脊柱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椎间孔入路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fusion, Mis-TLIF)应运而生[1],但其与传统后路手术的疗效对比,尚少见报道.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腰椎峡部裂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手术方法 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作者:陈文学;郑移兵

    近年来,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逐渐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首选微创手术,疗效为可靠. 本研究自2015-03-2016-03,共纳入80例保守治疗失败的LDH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分组对比研究,探讨PTED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DH的差异性.

  • 微创通道下精确开窗与传统开放手术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艾龙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者,需予以手术干预治疗[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自2012-06-2013-10收治的70例患者, 分别采用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现对两种术式进行对比,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 深层肌肉刺激仪在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韩雯

    深层肌肉刺激仪(deep muscle stimulation,DMS) 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措施,近年来在较多的肌肉软组织损伤中取得较好的疗效[1-2],但在颈肩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少见相关报道.本研究自2015-09-2016-09纳入8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分组对照研究,以探讨DMS治疗的临床疗效.

  • 单侧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刚;杨勇;田乐;刘亚欧;王建华

    我们自2014-09-2015-03, 选择了4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 均尝试采用单侧椎管减压行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9-31个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2014-09-2015-03共纳入4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39-58岁,平均51.7岁;退变节段:L3-47例,L4-525例,L5-S110例; 病程10个月-8年,平均3.7年.42例中,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7例, 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3例,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管狭窄12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 患侧下肢肌力为3-4级左右,其中17例有间歇性跛行症状.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耿洋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xtreme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ELLD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目前,关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其在ELLDH这一特殊类型中的临床应用则少见报道. 为此,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4-06-2015-03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27例ELLDH患者,现报告如下.

  • 腰椎间孔狭窄误为膝关节病一例报告

    作者:孙运强;易宏波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6岁,因左膝疼痛伴活动受限45 d于2017-6-19入院. 自诉4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疼痛,渐进加重, 以左膝内侧及髌骨上下缘疼痛为主, 站立行走及仰卧侧卧时均明显疼痛,但盘腿坐立疼痛明显减轻,故近1个月来患者只能坐立睡眠. 在某医院以左膝关节疾病给予激素无菌抗炎输液1周,配合针灸、拔罐及理疗治疗1个月,自觉症状无明显缓解,痛苦不堪.遂来我院.入院查体:膝部:左膝伸直略受限,髌内侧轻度压痛,可以忍受,浮髌试验(—),旋转挤压试验(—).腰部:腰椎各项活动功能不受限,腰椎棘突旁无压痛及叩击痛, 直腿抬高试验(—),下肢肌力、感觉及反射均正常. 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左膝关节轻度骨质增生,CT显示L3-4左侧椎间孔狭窄,未见明显间盘突出.MRI显示左膝关节退行性改变,L3-4左侧椎间孔狭窄,腰椎间盘轻度退变.具体见图1.诊断:腰椎间孔狭窄症. 给予经左侧L3-4椎管内侧隐窝及黄韧带神经阻滞治疗1次(用药:生理盐水5 ml,曲安奈德25 mg, 盐酸利多卡因2 ml, 维生素B121.5 mg),1 d 后症状明显改善,3个月后随访症状无复发.

  • 后纵韧带切除与否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向少伟

    目的 研究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中切除颈椎后韧带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2-01-2014-01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62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切除颈椎后纵韧带分为切除组(30例)和保留组(32)例,随访24个月,统计两组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以及术后24个月的颈部VAS评分和JOA评分,两组术前和术后2年时的颈椎整体曲度、置换节段Cobb角以及置换节段活动度,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与保留组比较,切除组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以及术后24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术后2年时的颈椎整体曲度、置换节段Cobb角以及置换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中无论切除或保留后纵韧带均有效,对置换节段活动和曲度无明显影响,但切除后韧带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疗效更佳.

  •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刘靖圆;周凤金

    目的 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优势,观察其延缓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作用.方法 收治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固定,对照组30例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VAS和JOA评分方面,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3年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和椎管面积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无显著差异,术后3年观察组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则有显著退化(P<0.05).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手术破坏性较小,术中出血量少,对邻近椎体退行性变可起到明显的延缓作用.

  • 两种剂量甘露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赖日华;付仰攀;黄长明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甘露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2013-11-2016-11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使用大剂量甘露醇与小剂量甘露醇,2组均联合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7 d为1个疗程.结果 小剂量组急性疼痛症状(3±0.5)d后明显缓解,大剂量组(4±0.5)d后有部分能缓解.1个疗程后,小剂量组优良率达98%,大剂量组优良率为88%.上述指标比较,小剂量组均明显优于大剂量组(P<0.05).结论 小剂量的甘露醇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小针刀基础上联合改良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宝才;辛鹏飞;张智博

    目的 探讨小针刀联合改良骶管注射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09-2016-09,纳入90例保守治疗的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均采用改良骶管注射疗法治疗,B组均采用小针刀治疗,C组均采用改良骶管注射疗法联合小针刀治疗.三组均为7d治疗1次,共3次为一个疗程.3次后进行疗效观察及组间对比.结果 三组治疗后,其VAS评分、M-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治疗后的两项评分显著优于A、B两组(均为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为76.7%,B组为80%,C组为90%;A、B两组总有效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小针刀与骶管注射药物治疗LDH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总体疗效.

  • 不同部位骨密度及骨量分布在腰椎骨质增生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刘敬华

    目的 探析不同部位的骨密度T值及骨量分布情况检测在腰椎骨质增生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14-09-2017-03因腰痛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者的腰椎正侧位的X线片显示结果 ,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腰椎骨质增生者,108例)和对照组(无腰椎骨质增生,104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自不同部位的骨密度T值及骨密度分布情况.相关性分析各自腰椎与髋部T值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密度T值明显低于髋部骨密度T值(P=0.001);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0).观察组患者腰椎与髋部的骨量分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51).两组患者的腰椎与髋部T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腰椎骨质增生患者检测髋部骨密度有助于检出骨质疏松症.

  • 常规推拿基础上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晏四斤;李兴琼;杜瑶;杨龙

    目的 探讨常规推拿联合下颈段等速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6-03-2017-3,采用推拿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41例,作为研究组;并采用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推拿治疗的41例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后1、3个月进行VAS评分和NDI评分比较.结果 1个疗程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其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研究组治疗后1、3个月的VAS、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推拿基础上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可进一步提高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该方案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四维牵引整脊疗法与骨盆牵引法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鲁天祥

    目的 分析整脊疗法与骨盆牵引法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3-02-2016-01我院收治的10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盆牵引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四维牵引整脊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状况及腰椎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脊柱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变化,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4周,观察组骨盆倾斜角(PT)降低、骶骨倾斜角(SS)及腰前凸角(LL)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维牵引整脊疗法可明显改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及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纠正脊柱曲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

  • 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郝敬东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04-2017-04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VP术,按术中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观察组(骨水泥渗漏,45例)、对照组(无骨水泥渗漏,75例),记录骨水泥渗漏位置,对比两组穿刺点、骨密度、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有无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等资料,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及.结果 本研究中120例OVCF患者共4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7.50%;骨水泥渗漏部位主要为椎旁静脉(25.00%)、椎管内硬膜外(5.83%)、椎间盘(5.00%);观察组骨密度-(0.26±0.07)、骨水泥注入量(3.69±0.10)ml、脊柱后凸Cobb角(19.46±1.23)°、穿刺点单侧62.22%、骨水泥注射时期粥状期17.78%、椎体裂隙征28.89%、椎基静脉孔相通17.7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后凸角、骨水泥注射时期、椎体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是导致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OVCF患者在PVP术中可能因脊柱后凸Cobb角、骨水泥注射时期、椎体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等因素影响而发生骨水泥渗漏,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 椎管减压融合术与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徐剑;张柯;刘旭

    目的 验证减压+融合手术与单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将228例1-2个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按照术前是否存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分为融合组和单纯减压组.融合组111例(伴退行性腰椎滑脱67例,不伴者44例)进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单纯减压组117例(伴退行性腰椎滑脱66例,不伴者51例)予以单纯椎管减压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两组ODI指数评分及6 min行走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果分析显示,两组临床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平均住院时间:融合组显著长于单纯减压组(P<0.05).融合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手术费用高.融合组中22%的患者进行了翻修手术,单纯减压组有21%的患者进行了翻修手术.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当中,无论伴或不伴退化性腰椎滑脱,与单纯减压手术相比,减压+融合手术对手术疗效无明显提高效果.

  • 三种微创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技术特点分析

    作者:王永才;孙海燕;郝其全;高孟亮;孙中政;袁超

    目的 探讨Hicren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hicren vertebroplasty,PCVP)、Confidence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及技术特点分析.方法 对2015-12-2016-10收治的45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VP组(A组)、Confidence椎体成形组(B组)、PKP组(C组),每组15例.术前、术后24 h、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缓解程度进行比较;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责任椎体高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刀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末次随访(术后6个月)时A、B、C组患者分别有1例、1例、2例患者腰背部有轻度疼痛,术后3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4 h、3个月、6个月三组之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椎体高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PCVP、Confidence椎体成形术、PKP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术后止痛效果明显.同时三种手术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三种手术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 CT导航置钉与传统X线透视徒手置钉法在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对比

    作者:姜廷华;李继斌;王自鸿;徐伟

    目的 在下颈椎手术置钉过程中,探讨CT导航置钉与传统X线透视置钉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04-2016-07,共纳入80例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CT导航置钉,对照组术中采用X线徒手置钉.对比两组置钉优良率、并发症情况、术后JOA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40例术中共置入186枚螺钉,优良率96.2%;对照组40例置入210枚螺钉,优良率为88.1%,观察组的置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切口不愈合1例,总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不愈合1例,螺钉松动3例,总发生率为1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8).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期间,观察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航匹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但置钉时间更长、置钉出血量更多,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X线透视置钉方式相比,CT导航显著提高了下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术后疗效.但其置钉时间长、出血量多,操作较为繁琐,应全面考虑患者情况,酌情选择合适的置钉方案.

  • 自制可调节式滑轮牵引架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雅真;章亚青;黄长明

    肩关节镜手术在各个医院开展得越来越多,根据每个医生的手术习惯不同,一部分人采用沙滩椅位,一部分医生采用侧卧位.沙滩椅位需要采用特殊的牵引架,费用高昂,故此我院自制研发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式滑轮牵引架,用于牵引侧卧位的患肢,保证了术中肢体位置的稳定性,术野暴露清晰,操作简单,使用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制作1.1 材料不锈钢钢管,底座,滑轮,调节旋钮,牵引绳.

颈腰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