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颈腰痛杂志

颈腰痛

颈腰痛杂志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경요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7234
  • 国内刊号: 34-111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7
  • 曾用名: 颈腰痛;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李嘉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基于调筋理脊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向阳;薛爱荣;徐鹏;王丽娟;宋薛艺

    目的 对调筋理脊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5-12-2016-06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调筋理脊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和JOA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VA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提高,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调筋理脊通络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复发,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伤椎置钉与否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健华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中,经伤椎置钉与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10-03-2014-03,共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2例,终65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伤椎置钉与否,分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伤椎不置钉)33例,与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伤椎置钉)3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4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矫正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1)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A组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内固定断裂l例,螺钉穿透骨皮质1例,总发生率为9.09%;B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螺钉穿透骨皮质1例,无内固定断裂者,总发生率为6.25%.两组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即刻的伤椎高度及Cobb角矫正情况较为相近,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但术后24个月,B组的Cobb角和伤椎高度的矫正丢失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在短节段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时,无论是否经伤椎置钉,其围手术期指标与术后即刻的临床矫正效果相似,但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经伤椎置钉在减少术后矫正度丢失方面有明显优势.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脉冲整脊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驰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脉冲整脊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6-03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A、B、C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腰椎牵引治疗,A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B组加用脉冲整脊技术,C组联合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脉冲整脊技术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 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75.00%、95.00%,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C组相对于A组和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A组与B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但C组相对于A组和B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A组与B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脉冲整脊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椎间融合术与P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分析

    作者:魏波;范杰;张禄;吴德民;姜正明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时,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2-09-2015-03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的PLIF术式,观察组予以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PLIF手术(术中对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予以保留),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脑脊液漏、感染、血肿形成等早期并发症,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半年时,ODI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术后1年时则较为接近(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年,平均17个月.观察组仅1例未椎间融合,对照组仅2例,两组融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的PLIF术式相比,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PLIF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术后半年内功能恢复更佳,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 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臭氧消融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

    作者:魏景超;李文毅;高尚聚;邢栋;董志杰;杨朝旭;孙喜龙;李旭明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臭氧消融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臭氧消融的治疗方法,随访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时间10~32个月,5例患者全部治愈,腰背部疼痛及感染无复发.结论 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臭氧消融技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其临床效果满意,不失为一种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 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联合过伸体位复位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政;何燕飞;汪晓宁;徐东;周英龙

    目的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尝试在理想的过伸体位复位基础上给予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探讨其相对于传统PVP手术的优势.方法 自2013-05-2015-10,随机选择60例OVCF患者,单椎体骨折53例,双椎体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PVP手术(选用普通的PMMA骨水泥),观察组患者在伤后3d开始过伸体位复位,7-14 d复位满意后给予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PVP手术.结果 (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和伤椎前缘、中线高度压缩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术后共有1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7个渗漏至椎旁软组织,5个渗漏至椎间隙,2个伴有轻度的脊髓和神经根压迫,对症处理后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3%(P<0.05).结论 在术前过伸体位复位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上行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PVP手术治疗OVCF患者,能显著缓解疼痛症状,有较好的矫正作用,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 后路短节段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永红;任学通;雷亮;付江涛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其疗效是否有所差异.方法 自2011-03-2015-03,分别采用传统的跨伤椎4钉固定、经伤椎5钉和6钉固定这三种短节段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共97例,其中4钉法(跨伤椎固定)31例,为对照组;5钉法(伤椎单侧固定)33例,为单侧组;6钉法(伤椎双侧固定)33例,为双侧组.对三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期间的伤椎高度与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率进行对比.结果 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相近(P>0.05);并发症方面,对照组与双侧组均有螺钉穿透骨皮质现象,仅对照组发生3例内固定断裂,但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与后凸Cobb角的矫正丢失率方面,单侧与双侧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单侧与双侧组的组间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跨伤椎的短节段内固定术式相比,伤椎置钉有效改善了术后的伤椎高度与后凸角矫正丢失问题;无论是单侧或双侧伤椎置钉,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术中可根据患者伤椎的两侧椎弓根完整性酌情选择.

  • 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作者:何亮;赵晓光;王磊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椎体相邻椎间盘退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9例因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将其分为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组(97例)和保守治疗组(82例),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手术组与保守组在年龄、性别、体重、Cobb角、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退变病例手术组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中退变组与非退变组在例数、年龄、体重、骨水泥注入量、Cobb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加速邻近椎间盘的退变,其影响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骨水泥量无关,可能与手术操作本身有关.

  • PKP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法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纪强;焦洪新;陈志红;李晓苏;丁勇;季俊;阚文清

    目的 探讨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法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2-07-2014-09,选择42例(57椎)重度OVCF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术中球囊在低压下扩张复位(压力控制在130 psi左右),其扩张模式为“扩张-停顿-压力下降后-再扩张”的渐进方式,复位满意后缓缓填充拉丝期骨水泥.术后均予以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7-59 min,平均39.3 min;骨水泥注入量为2.8-4.7 ml,平均3.9 ml;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均为椎旁渗漏.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1-49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其伤椎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SF-36生活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对比,上述指标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 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PKP技术治疗重度OVCF安全,复位满意,疗效肯定.

  • 早期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单纯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的影响

    作者:张引锋;管廷进;丁明;孙海燕

    目的 评估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管狭窄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2-02-2016-02在我科手术的90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术后早期监督下接受系统的功能锻炼,包括卧位下肢肌肉、腹肌及腰背肌锻炼;B组在卧床1周后仅由医护人员告知锻炼方法,不强调强度,术后6个月及后期随访中评估腰臀部、下肢残余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0例中,75例得到门诊或电话随访;A组腰背部乏力和胀痛阳性率明显好于B组(x2=6.64,P<0.05),A组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明显好于B组(P<0.05).结论 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术后腰乏力及胀痛,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后路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

    作者:徐超;杨庆国;张银顺;李伟;陶晖;曹云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非融合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新鲜齿状突骨折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不行后路植骨融合,根据术后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愈合后二期原路取出内固定装置,观察评价患者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椎弓根螺钉,骨折端获解剖复位,未见脊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CT扫描确定骨折端达到骨性愈合,颈椎向左、右旋转30~55°,平均45°.二期钉棒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获部分恢复,颈椎向左、向右旋转恢复至50~70°,平均60°,随访3-6个月,颈椎左、右旋转恢复至80~90°,平均85°,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二期原路取出内固定装置是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ⅡC型齿状突骨折,既能即刻取得解剖复位、恢复寰枢关系、达到三维固定效果,又能在内固定装置取出后极大恢复颈椎旋转功能.

  • 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建新;李玉民;武东升;吕曦;王哲

    目的 研究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04-2015-04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融合手术的7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观察组,接受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选择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行腰椎侧位X线检查并测定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椎间隙高度(DH);采用VAS量表、JOA量表以及ODI指数评价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结果 手术前,腰椎滑脱患者PI、PT明显高于对照组,SS、LL、DH明显低于对照组(t=4.979~27.630,P<0.05);手术后3个月,腰椎滑脱患者PI、PT明显高低于手术前,SS、LL、DH明显高于手术前(t=3.957~23.995,P<0.05),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手术前,JOA评分高于手术前(t=25.524~39.151,P<0.0S);PI、PT与VAS评分、ODI指数呈正相关,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425~0.412,P<0.05);SS、LL、DH与VAS评分、ODI指数呈负相关,与JOA评分呈正相关(r=-0.432~0.415,P<0.05).结论 骨盆矢状位参数PI、PT、SS、LL、DH与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的改善密切相关.

  • 缝合和封堵填塞法处理颈椎前路术后脑脊液漏

    作者:龚开建;王涛;张福利

    目的 探讨前路颈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缝合与封堵填塞法处理对其切口愈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7-05-2016-05收治的前路颈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缝合与封堵填塞法处理组(研究组,n=40)和常规保守治疗法处理组(常规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脑脊液渗出量、切口愈合时间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脑脊液渗出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率95.0%(38/40)显著高于常规组75.0%(30/40) (P<0.05),并发症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常规组20.0% (8/40) (P<0.05).结论 前路颈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缝合与封堵填塞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

  •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汤译博;张美楠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4-02-2014-10月我科收住6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观察组(行MIS-TLIF术)30例,对照组(传统开放TLIF术)30例.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d血清肌酸激酶含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各时相(3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VAS评分及ODI评分;测量并计算术前及末次随访滑脱角、滑脱率来评估滑脱矫正情况;根据术后18个月X线及CT结果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根据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 术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开放TLIF组)高于观察组(MIS-TLI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相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天、1个月、3个月VAS、ODI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个月、1年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术后末次随访滑脱角及滑脱率均小于术前(P<0.05);根据MacNab标准,观察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1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0%;观察组3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切口渗出、感染、延迟愈合;对照组30例患者中4例出现切口渗出,但未发生切口感染,经加压包扎、缝线加固、抗生素等处理,均获得延迟愈合.结论 微创TLIF在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中优于开放TLIF,但需术者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

  • 项针八宫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汪凯;张艳平;刘光锋

    目的 观察项针八宫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给予项针八宫穴治疗,对照组61例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椎动脉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Vm)、中医症候积分进行效果评价,统计其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ESCV评分、CASCS评分、椎动脉Vm情况、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44%、78.6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针八宫穴可以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平均流速及中医症候,为临床探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360°融合治疗L5杵状棘突并L5-S1椎间盘突出1例

    作者:侯黎升;白雪东;何勍;王静;刘玥;程实

    本文探讨一例L5杵状棘突并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间盘摘除,360度融合的操作技巧.患者为1名43岁男性,采取常规后正中入路,先对解剖结构正常的L5椎板区域行软组织剥离,然后再向骶椎隐裂的S1椎板部位暴露,避免误入S1隐裂区内损伤椎管内结构.完成术野暴露后,将杵状棘突在L5-S1椎板间隙平面切断,完成椎板间大开窗减压,后顺利完成椎体间cage植入及其它操作.患者未发生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

  • 开放手术、MED和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田学涛;黄吉利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脊柱外科常见病,以往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或不联合椎间融合术是经典术式.该手术创伤较大,且易导致椎间盘突出复发和邻近节段退变[1].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各种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不断出现.后路显微内窥镜技术,即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Quadrant系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其中的代表术式[2,3].为了探讨MED和Quadrant系统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本研究.

  • 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罗德军;吴国勇;戢勇;张兆尧;何发友;朱庆茂;杨博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中常见的骨折类型[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以其创伤小、疼痛迅速缓解、并发症少等优点,经过20余年发展已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仍是其常见并发症[2].近年来,为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有学者将高黏度骨水泥应用于PVP.

  • 龙氏治脊疗法、PNF技术联合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24例

    作者:郭文乾;姚海英;王贵玲;冯晓英;郭永禄

    颈部肌肉劳损和内外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缺失,引起的纤维环松弛或破裂,导致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要素,主要由于长期伏案,坐姿不正确等因素造成,同时可伴有头、颈、肩、背部胀痛不适等症状[1],笔者运用龙氏治脊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加味葛根汤治疗该病,疗效满意: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康复医学科2009-2016年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在17~69岁之间,平均49.1岁,病程1个月~17年.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17~70岁,平均49.2岁,病程2个月~15年;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 椎板有限开窗椎管减压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艳志;尚习文

    胸腰椎爆裂骨折一般均有骨块突入椎管的表现,恢复椎管容积,解除脊髓神经压迫,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绝对手术指征有:不稳定的脊柱骨折、脊柱骨折伴有神经损伤,包括迟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的神经损伤两方面[1].其他相对指征包括椎管占位病变>50%、后柱椎板和(或)后侧韧带复合体损伤、伤椎高度丢失>50%、后凸畸形>30°或者伴有神经压迫.

  • 不同体位下牵引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王荷琴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高,症状多表现为腰痛及下肢痛麻,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牵引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有效方法[1].但牵引体位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观察在不同体位下采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理疗科2015-09-2016-04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仰卧组和俯卧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微创TLIF与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研究

    作者:马力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常见术式之一.经典的TLIF手术能充分减压及植骨,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TLIF技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而达到充分显露,术中创伤大、出血多,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TLIF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已逐步开始应用于临床,其早期临床疗效已获得国外学者的认可[1,2].本文将报道微创与经典TLIF手术的临床传统研究结果.

  •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邓潇;王国毓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其中39例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再发骨折组),另113例无再发骨折(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密度值、单/双侧注射、骨水泥分布情况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术后支具佩戴时间等各项指标,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PKP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8-26个月左右.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共39例,包括相邻椎体骨折27例,非相邻椎体骨折12例,发生率为25.7%.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再骨折组相比,对照组体重指数明显偏高,骨密度值较高,支具佩戴时间、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更长,上终板所在的骨水泥存在椎间盘渗漏率、骨水泥与上终板接触率更低(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值过低(OR=3.968,P=0.002)、上终板骨水泥的椎间盘渗漏和骨水泥与上终板接触率高(OR=4.635,P=0.001),均是导致术后再发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体重指数(OR=0.253,P=0.015),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长(OR=0.546,P=0.017)以及支具佩戴时间长(OR=0.528,P=0.003)均是避免术后再发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 OVCF患者行PKP术后,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佩戴腰围支具,可能降低再骨折的风险.骨密度偏低、术后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或接触终板的患者,是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许小志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5-08收治的130例DS患者,依据发生OVCF与否,分为骨折组(37例)与非骨折组(93例),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体重指数(BMI)、骨密度值、外伤史,腰椎前凸角、侧凸角、VAS评分、形成骨桥与否等,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外伤史、VAS评分、骨密度、形成骨桥等几项指标,在有骨折组与无骨折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上述指标与DS患者发生OVCF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骨质疏松(β=1.829,S.E=0.498,P=0.035)、形成骨桥(β=1.986,S.E=0.502,P=0.023)、外伤史(β=3.472,S.E=0.613,P=0.012),均是DS患者发生OV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S合并OVCF患者的疼痛程度较高、年龄偏大;外伤史、骨桥形成、骨质疏松这三项均是影响患者发生OVCF的独立危险因素.

  • 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马敏杰;王文涛;蒋勇;刘团江;郭华;郝定均

    目的 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2-09-2013-09,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9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椎体两侧对称等量骨水泥填充组,B组为椎体两侧非对称不等量骨水泥填充组,各48例.统计分析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平均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DI指数、后凸角(Cobb角)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随访至少3年以统计术后再骨折发生率.结果 96例均获随访,随访36~42个月(平均36.9个月).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平均高度、VAS评分、ODI指数和Cobb角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术后骨折椎体平均高度、VAS评分和ODI指数无明显差异;两组间术后即刻Cobb角无差异,但末期随访Cobb角有差异(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及再骨折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更加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颈椎前路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鲁俊东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05-2014-07开展的颈椎前路手术110例,其中颈椎骨折、脱位34例,颈椎病44例,颈椎结核17例,颈椎肿瘤15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37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O钢板内固定25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钢板内固定29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内固定19例.手术范围:单节段手术61例,2节段27例,3节段15例,4节段7例.并依据早期并发症发生与否,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信息作为自变量;以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早期并发症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疾病类型(x2=10.782,P=0.013)、神经功能障碍情况(x2=15.789,P<0.01)以及术前有无合并症(x2=40.205,P<0.01)、手术方法(x2=9.819,P=0.02)这4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这4项指标与颈椎前路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手术方式(β=1.712,S.E.=0.563,P=0.005)与疾病类型(β=1.725,S.E.=0.758,P=0.026)是影响颈椎前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主要与手术方式和疾病类型有关:行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偏高,颈椎外伤、肿瘤和结核患者术后可能更易发生早期并发症.

  • 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颈椎的进展

    作者:杨瑞峰;谭俊铭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滑膜内淋巴组织增生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RA的结局归纳为5种后果(即5D):死亡(Death)、残疾(Disability)、痛苦(Discomfort)、经济负担(Dollar costs)和药物毒副反应(Drug toxicity).新的研究表明,超过80%的RA患者在影像学上有颈椎受累的表现,甚至在发病的初2年就有受累[1,2],因为颈椎是第2个RA易于侵犯的关节[3,4].滑膜炎侵犯颈椎软组织,后期炎性血管翳累及骨质,引起骨侵蚀和韧带松弛,导致颈椎不稳,主要为寰枢椎半脱位(atlantoaxial subluxation,AAS)、垂直半脱位(vertical subluxation,VS)、下颈椎半脱位(subaxial subluxations,SAS)[5].此外,还会导致脊髓压迫、侧块和齿状突的侵蚀性骨折.

颈腰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