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中药湿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柯秀红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开窗髓核摘除的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药湿热敷进行早期干预,于1、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按时随访,术后1个月治疗组优良率为92.45%,对照组为73.58%,术后6个月治疗组优良率为92.45%,对照组为71.70%,治疗组术后1、6个月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髓核摘除的患者进行中药湿热敷,可明显减少术后残余痛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小关节阻滞技术在缓解PKP术后残余疼痛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张杰;焦洪新;陈志红;徐宏扣;李晓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 是老年人群的常见创伤,PKP手术是此类患者的经典手术方案,但少数患者术后仍残留有一定的腰背痛,称之为"残余痛" [1]. 本研究在予以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 对29例此类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小关节阻滞技术进行处理,取得较好疗效.

  • 中药薰蒸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和直腿抬高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

    作者:孙晓芬;吴连国;陈丽丽;张艳;毛应德龙

    目的:观察中药薰蒸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和直腿抬高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伤骨科Ⅱ号薰蒸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和直腿抬高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痛患者114例,男64例,女50例.年龄42 ~ 73岁,中位数58岁.腰痛伴单侧腿痛者58例,腰痛伴双侧腿痛者34例;腰部无症状,仅出现单侧或双下肢腿痛者22例.病程2个月至6年,中位数2年.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定标准制定疗效评价标准,随访观察残余痛消失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中位数9.5个月.按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52例、良28例、可22例、差12例.结论:伤骨科Ⅱ号薰蒸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和直腿抬高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躯体疗法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痛20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树林;柳健

    目的:探讨躯体疗法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痛.方法:排除术后血肿及手术造成的再次压迫神经根的可能,随机选择我科在2010年10月-2011年5月的20例腰椎术后残余痛患者,给予躯体疗法治疗3天,根据治疗前后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采用t检验对20例病人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躯体治疗后有明显疗效.结论:躯体疗法治疗腰椎髓核摘除术后残余痛改变了以往认为是髓核摘除残留、椎管内血肿、神经根水肿、椎间盘炎等原因导致的传统观念[1].作者认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群因为传导障碍导致的软组织缺血、痉挛可能是术后残余痛的原因之一.躯体疗法以解除软组织痉挛为主要目的改善疼痛效果明显.

  • 小针刀疗法在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中的应用

    作者:邓晓强;郭俊彪;王慧敏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在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依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于术毕观察患者期间寻找腰背部痛点进行小针刀治疗.术前术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疼痛及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月,2组术后1周、1月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术后1周、1月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能减轻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早期腰背部残留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

  • 小针刀治疗PVP术后残余腰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冬波;李剑峰;王力平

    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PVP术后残余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行椎体成形术并在术后出现残余痛的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针刀+药物组运用小针刀治疗配合口服阿法骨化醇片和钙尔奇;针刀组单纯应用小针刀治疗;药物组仅口服阿法骨化醇片和钙尔奇.在针刀治疗前、针刀处理后、术后1、6、12个月行VAS评分及ODI评分以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纪录每次针刀治疗前的压痛点个数.结果 压痛点方面,第一次针刀治疗前,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针刀治疗前,针刀+药物组与针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组与针刀+药物组、针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针刀治疗前,针刀组与针刀+药物组、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药物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VAS评分,3组在针刀处理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针刀处理后,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针刀+药物组与针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针刀+药物组、针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针刀+药物组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刀+药物与针刀组,针刀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针刀组VAS评分组内比较,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呈下降趋势;在针刀+药物组组内,针刀处理后、术后1、6、12个月与针刀处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ODI评分,在针刀处理前,各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刀处理后、术后1个月3组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的ODI评分,针刀+药物组与针刀组、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刀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比较,各时间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疗法处理PVP术后残余痛,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在临床当中值得推广.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残余腰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梁冬波;李剑峰;王力平

    目的 探讨引起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残余腰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科住院并行PVP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诱因(有无外伤)、病程、病史(既往有无腰痛)、体重指数、骨密度(BMD)、椎体高度、术前VAS评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等相关因素.观察PVP术后发生残余痛的情况,根据有无残余痛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对比上述各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椎体中间高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诱因、病史、体重指数、BMD、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椎体中间高度、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术后椎体中间高度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BMD、术后椎体中间高度恢复、诱因是引起PVP术后残余腰痛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体重指数、低骨密度、椎体中间高度恢复不良、外伤史是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发生的主要因素.

  • 补肾活血汤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痛疗效观察

    作者:武海兵;陈丽敏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鲑鱼降钙素皮下注射结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予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VAS评分、改良ODI评分均下降,BI评分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VAS评分、改良ODI评分及BI评分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能减轻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残余痛,改善椎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