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河南省汉族人群胃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军慧;杨文杰;宋春花;代丽萍;王凯娟

    全球约25%的癌症与慢性感染或炎症有关[1],后者也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在慢性炎症发展为胃癌的病变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3].白细胞介素8(IL-8)主要由中性粒细胞产生,属于趋化因子超家族,是一种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活化因子[4],并具有促进有丝分裂、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以及促进细胞运动等重要生物活性,与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肿瘤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5].编码IL-8的基因位于染色体4q13-q21,含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和1个近侧启动区[6],其编码序列上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其中- 251 A/T( rs4073)位点和781C/T( rs2227306)位点与IL-8的转录水平有关[7-8].笔者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IL-8 -251A/T、781C/T位点多态性在河南省汉族人群胃癌发病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LTB4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亚琼;杜娟;龙启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炎症反应,白三烯B4( LTB4)是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使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组织聚集[2-4].本文检测血LTB4在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的变化,探讨LTB4在COPD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急性胰腺炎相关急性肺损害中的作用

    作者:徐岷;周国雄;张尤历;张建新;何亚龙;黄介飞;张弘;魏群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在急性胰腺炎相关的急性肺损害(ALI)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ip雨蛙肽和胰胆管逆行注射50 g/L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轻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雨蛙肽组、生理盐水组、牛磺胆酸钠组和手术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肺干湿重比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CINC蛋白和CINC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雨蛙肽组各时间点CINC蛋白和CINCmRNA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P>0.05);牛磺胆酸钠组与手术对照组相比,血清淀粉酶、肺干湿重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1 h肺组织CINC mRNA的表达开始升高(1 h:0.23±0.07 vs 0.07±0.04,P<0.05;3 h:0.36±0.07 vs 0.06±0.04,P<0.05;6 h:0.56±0.07 vs 0.09±0.05,P<0.01;12 h:0.49±0.09 vs 0.11±0.03,P<0.01),术后3 h开始有CINC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且与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呈正相关.结论:CINC可能在胰腺炎相关的急性肺损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石建群;周国雄;黄介飞;徐岷;张弘;魏群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向胆胰管逆行注射50 g/L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48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和SAP组,分别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CINC蛋白和CINC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牛磺胆酸钠组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大鼠的血清淀粉酶明显增高、胰腺组织学改变明显;术后1 h胰腺腺泡细胞CINC蛋白和胰腺组织中CINC mRNA的表达高于手术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牛磺胆酸钠组术后1 h胰腺腺泡细胞CINC mRNA表达较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0.37±0.10 vs 0.29±0.10,P<0.05),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别更加明显:免疫组化显示CINC蛋白表达也高于手术对照组.结论:CINC可能在SAP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部分中性粒细胞炎症因子的研究

    作者:茅培英;崔德健;宋一平;马楠;陆连荣;王德文

    我们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及中性粒细胞活性产物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雄性二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70±2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1)模型组:用每日熏香烟及两次气管内滴入200 μg脂多糖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1]。布地奈德组和异丙托溴铵组先按模型组制备模型。(2)布地奈德组:第8天起每日雾吸布地奈德溶液0.5 mg/ml×4。(3)异丙托溴铵组:第8天起每日雾吸异丙托溴铵溶液0.25 mg/ml×4。(4)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4周后采用小动物呼吸功能测定仪(北京宣武医院),测定大鼠分钟通气量(VE)、呼气峰流速(PEF)及0.3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0.3)后,即刨腹抽取腹主动脉血处死动物。于4 ℃离心取血清,-20 ℃冻存。左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3 ml×2次,回收率60%~70%),灌洗液(BALF)甩片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离心后上清液-20 ℃冻存。取右下肺组织用组织匀浆器在冰浴下制成肺组织匀浆,4 ℃,10 000 r/min 离心15 min,取上清-20 ℃冻存。于右肺中叶矢状面大周径处横贯取材,制成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

  • 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作者:俞森洋

    一、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  胸膜(pleura)分脏、壁两层,脏层胸膜被覆在肺的表面,壁层胸膜衬附胸壁内面、纵隔的外侧面和横膈的上面,两层胸膜在肺门根部移行汇合,包绕而成胸膜腔。左、右两侧胸膜腔是完全独立闭合而不是互相沟通的,籍此可避免一侧胸膜腔的病变迅速累及另一侧。正常成人胸膜表面积约有2 000 cm2,胸膜腔的宽度大约为18~20 μm,基底部的宽度略增加。虽然曾有争论,但现已清楚,两层胸膜并不互相接触,因此Murray等[1]认为胸膜腔是一个真正的,而不是潜在的腔。  无论是壁层或脏层胸膜均为平滑光亮的半透膜,其表面排列一单层间皮细胞,间皮细胞的大小、形态各异,从扁平到立方形或柱状,这也许取决于间皮下组织的牵拉程度。绝大多数胸膜腔的细胞有各种重要的生理功能。间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化合物和使之成为成熟的基质、巨噬细胞颗粒,产生纤维蛋白溶解物质和分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对于胸腔内白细胞的募集具有重要作用。在间皮细胞上可见1~3 μm长的微绒毛,内含高浓度糖蛋白和透明质酸。微绒毛密度为(2~30)*μm2[2],在胸膜表面呈不规则分布,一般说来,脏层胸膜的密度高于壁层胸膜,基底区域高于尖顶区域。微绒毛突出于胸膜表面,具有扩增胸膜的表面积,有利于促进胸膜腔内液体运输与代谢活动,间皮细胞以小带咬合(zonulae occludentes),小带粘附和桥粒(desmosomes)来互相联接,间皮细胞之下是基底层,为富含胶原和弹性蛋白的结缔组织。基底层之下即为胸膜外壁层间质或肺间质。胸膜的厚度在不同种类动物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小动物(如鼠、家兔和狗)的胸膜较薄,壁层和脏层胸膜的厚度相同,平均约20 μm,然而,大动物(如羊、猪、马和人)的脏层胸膜较厚,约为壁层胸膜的5倍,即大约为100 μm。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的重要区别,是壁层间皮细胞间有许多微孔(stomata),这些微孔通常成簇或成组分布,密度范围从肋间面的100个/cm2至横膈面的8 000个/cm2, 微孔的直径从<1 μm至40 μm,平均1 μm[2]。微孔与周围淋巴腔隙相接,为胸膜腔内液体、蛋白质和细胞成分的逸出孔道。

  • 中性粒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张细元

    1 中性粒细胞概述中性粒细胞(PMN)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是血液中数目多的白细胞.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70%.该细胞胞浆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颗粒,主要分为两类,分别出现于中性粒细胞成熟过程的不同阶段.第一类为嗜苯胺蓝颗粒,主要包括:防御素、蛋白分解酶、组织蛋白酶、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及溶菌酶.第二类为特异性颗粒,包括:乳铁蛋白酶、胶原酶和Lipocalins.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当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后,在细胞因子及某些因素作用下活化,释放胞浆内的颗粒,对局部组织产生破坏.

  • 白细胞介素-8与脑膜感染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乃东;赵仁亮;谭兰

    脑膜感染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既往的研究多注重于外来病原对宿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宿主对感染的自身反应已得到重视.细菌及其成分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局部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引发体内一系列反应,其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8(IL-8)是一种强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现就IL-8与脑膜感染的关系综述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周血IL-8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探讨

    作者:陈丽敏;刘青;陈晓东

    白介素-8(IL-8)是单核细胞衍生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具有强力趋化和激活作用,与感染炎症关系密切.为了探讨外周血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的作用,测定了我院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住院及门诊的46例COPD患者外周血IL-8及中性粒细胞数,并探讨其意义.

  • 罗格列酮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东;曾邦雄;张世范;张诗海;耿智隆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单纯ROSI组、内毒素组和ROSI预处理组.内毒素组静脉注射6 mg/kg脂多糖(LPS),ROSI预处理组在给予LPS前30 min静脉注射0.3 mg/kg ROSI.注射LPS后4 h,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浓度,并评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ROSI预处理组肺组织W/D、MPO活性、MDA和CINC-1含量较内毒素组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ROSI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 祛风活血方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虎;蔡定芳;刘静;沈思钰

    为探讨祛风活血方(主药:地龙、黄芪、川芎、红花)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理.32只SD雄性大鼠均分为A(假手术组)、B(模型组)、C(中药组)、D(西药组)4组,除A组外,其余大鼠造成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造模前及再灌注后每12h 1次,B组予生理盐水、C组予祛风活血方液0.15ml/kg(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5.4倍)、D组予尼莫地平2mg/kg灌胃.再灌注24h后以Zausinger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RT-PCR测定CINC的基因表达,MPO活性测定法观察PMN的浸润程度.结果:两用药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且C组优于D组.提示: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CINC的基因表达和MPO活性,可能是祛风活血方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理.

  • 趋化因子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早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许永春;李兆申;屠振兴;龚燕芳;施新岗;汪良芝;满晓华;金晶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JE)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浓度为0.5%和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大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模型,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检测血清淀粉酶、生化指标、观察胰腺组织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病理学改变,检测胰腺组织中CINC及MCP-1/JE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阴性表达相比,造模各组胰腺泡细胞内均有强弱不等的CINC和MCP-1/JE蛋白表达,胰腺组织MPO活性和CINCmRNA、MCP-1/JEmRNA表达均随AP逐渐加重及时间进展呈不断上调趋势(P<0.05或P<0.01),且CINC mRNA、MCP-1/JEmRNA的表达都与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结论 AP发生早期,胰腺腺泡细胞为CINC和MCP-1/JE的来源之一,在AP早期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害中的作用

    作者:田丰;王颖;李岩;吴作艳;王学清

    对乙酰氨基酚(AAP)对于某些人群,如慢性乙醇中毒者和先天性细胞色素-450(P-450)2EI活性增高者,可造成严重肝损害,而过量使用AAP可造成任何实验动物和人的严重肝损害.

  •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大鼠早期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江爱桂;倪松石;姜声扬;黄剑飞;孙建全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的动态变化,探讨CINC与急性肺损伤发病的关系.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肺损伤组(ALI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3 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CINC蛋白及其mRNA在造模后1、2和6 h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CINC在急性肺损伤组肺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肺组织中有微量CINC mRNA表达,给药2 h后迅速上升,至6 h时其表达进一步增强(P<0.001).而在正常组CINC的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均不明显.结论 CINC在急性肺损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参与急性肺损伤早期发病过程.

  •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作者:徐岷;周国雄;黄介飞;张弘;魏群;江枫;肖明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向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40只)和SAP组(32只),术后1、3、6、12 h分别检测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干湿重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和肺组织中CINC的表达.结果与手术对照组相比,SAP大鼠的血清淀粉酶明显增高,胰腺组织学明显改变.SAP组术后1h胰腺腺泡细胞即有CINC蛋白的表达,且与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呈正相关.SAP组术后3h肺泡细胞有CINC蛋白的表达.结论CINC可能在SAP发病及其相关的急性肺损害(ALI)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的关系

    作者:杜敏;张伟

    有研究表明在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上肺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倍以上[1],它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肺组织的一类异质性疾病.COPD与肺癌的发病因素和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吸烟 COPD患者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聚集,并且释放大量的弹性蛋白酶,这是COPD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吸烟使巨噬细胞在肺泡腔聚集活化,是产生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重要源泉[2].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多种基质细胞和肺巨噬细胞产生和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降解肺泡壁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蛋白多糖、层粘连蛋白(LN)、纤维粘连蛋白(FN)等几乎所有细胞外的基质成分,参与肺气肿的发生和发展.Carty等[3]也证实香烟中的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柯替丁可以刺激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MMP.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陈宣维;林建华;贾连顺;桂斌捷;孙海燕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CINC-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CINC-1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CINC-1mRNA表达迅速增高,伤后6h达到高峰;rHuEPO治疗组脊髓损伤后6、12小时CINC-1mRNA表达明显低于NS治疗组.结论CINC-1参与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rHuEPO抑制脊髓损伤后CINC-1mRNA的表达,对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 褪黑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 MPO 及 CINC-1表达的影响

    作者:苗金红;朱海洋;钟斌;崔浩;汪鑫;理阳;徐玉生

    目的:探讨褪黑素( 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髓过氧化物酶( MPO)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CINC)-1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手术组大鼠仅切除T11椎板,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建立T11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10 min内分别腹腔注射含体积分数5%乙醇的生理盐水和100mg/kg的褪黑素制剂。于脊髓损伤后1h、6h、12h、1d、3d、5d分别取脊髓组织,化学法测定MPO活力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结构,RT-PCR法观察CINC-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脊髓内CINC-1水平和MPO活性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且MPO在CINC-1表达达峰之后12 h达高峰;除1 h外各时间点各组相比较,B组高、C组次之、A组低,其中B组与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抑制CINC-1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起到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 感染性休克大鼠肺组织内TNFα、IL-1β表达及行气破瘀汤的调节作用

    作者:崔华雷;谷继卿;王纪龙;王晓晔;田琪

    目的:感染性休克常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病死率高,肺脏是此时易发生损害的靶器官.在此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AM)持续、过度激活,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和全身性损伤.本实验观察了感染性休克时AM表达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情况及中药"行气破瘀汤”的调节作用,以期进一步揭示AM激活导致肺损伤的机制,并为中西医结合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90只 ,体重220-260 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①对照组(n=28):开腹后钝性剥离阑尾周围组织后关闭腹腔.②模型组(n=30):阑尾根部结扎,阑尾尖端穿孔,关闭腹腔,成功制作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③中药治疗组(n=32):造模后给予行气破瘀汤( 败酱草、丹皮、桃仁、冬瓜子、大黄、乳香、没药、山甲、皂刺、香白芷、陈皮)4 mL灌胃 ,每日2次.造模后72 h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灌洗肺脏,收集肺泡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收获后调细胞浓度至1×109/L,分别加入24孔板内,置37℃,5%CO2孵箱内培养48 h,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因子活性测定.TNF活性以细胞毒效应百分比数(%) 表示.IL-1活性以×103 U/L表示.取各组动物新鲜肺组织块,OCT包埋,液氮速冻 ,制作5 μm厚冰冻切片,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检测TNFα和IL-1的mRNA.结果: 模型组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108 120±10 510 U/L)、TNF(78.06%±4.65%) 的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21 500±3 310 U/L)、7.85%±1.25%,P<0.01)和中药治疗组(58 320±4 210 U/L,43.52%±2.18%,P<0.01).肺组织内IL-1β、TNF α的mRNA杂交信号主要位于组织内浸润的巨噬细胞内.模型组的表达量和表达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结论: 感染性休克时肺泡巨噬细胞处于一种活化状态.这种活化状态,一方面可增强吞噬和杀菌功能,另一方面释放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及各种炎症介质,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组织细胞的损害.中药"行气破瘀汤”具有明确的调节作用.

  • 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差异表达的研究

    作者:江德鹏;向静;文亮;粟永萍;屈纪富;冉新泽

    目的 研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dMSCs)参与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2,CINC-2)的差异表达,并探讨其相关功能.方法 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dMSCs,通过RT-PCR检测创伤修复时SLPI和CINC-2在dMSCs中表达,通过3H-TdR掺入实验研究SLPI和dMSCs有丝分裂的关系,利用Boyden趋化小室研究dMSCs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 分离的大鼠dMSCs呈梭形,在体外显示多向分化潜能.RT-PCR提示伤口液刺激24 h后dMSCs中SLPI,CINC-2表达升高,同时检测到在全层切割伤后1 d大鼠皮肤组织中SLPI和CINC-2均为高表达,3H-TdR掺入实验提示SLPI能够促进dMSCs的有丝分裂,趋化小室实验显示dMSCs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加入中和抗体后趋化作用减弱.结论 创伤后SLPI,CINC-2在dMSCs中表达升高,其表达升高可能同dMSCs的增殖和趋化有关.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