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肘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尺神经卡压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振宇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本病在中年以后多发.国内的初步调查显示,骨性关节炎的总患病率约为15%,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性关节炎.该病的致残率为53%.在临床上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为常见.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无地域及种族差异.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此病多发于手足及膝关节,肘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并不多见.

  • 股臀部软组织损伤致股外侧皮神经卡压11例分析

    作者:王信春;汤芹芹

    目的:观察股外侧皮神经卡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致病原因.方法:对11例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单侧发病.均有患侧股前下份及外侧的疼痛伴麻木.查体患侧臀部主要是股骨大转子周围有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压痛.结论:股臀部软组织损伤是导致外侧皮神经卡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 腓肠肌籽骨致腓总神经动态卡压症1例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刘志强;孙广志;贺小平;张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左足行走中偶发瞬间失控、丢鞋伴有小腿及足背放射性痛麻6 a.无论站立或卧位,左膝关节伸直位超过大约1 h后左小腿及足背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不能伸直腿睡觉,屈膝休息半小时后症状消失.疼痛常常沿小腿外侧放射至足部;偶尔沿大腿后向上放射,直至臀部下缘.

  • 桡神经浅支变异伴有卡压症1例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刘志强;孙广志;贺小平;张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左前臂远端桡背侧至虎口区麻木、酸痛5 a余.握拳及腕背伸时加重,抗阻力腕背伸症状明显,腕部及手指放松休息时好转.专科查体:左虎口区痛觉减退,前臂远端四分之一的桡背侧神经叩击征阳性,握拳及伸腕时神经叩击征明显阳性,肘部未见阳性体征.颈椎MRI无异常.入院诊断:桡神经浅支卡压症.

    关键词: 桡神经 浅支 卡压
  • 异常血管束致腓浅神经卡压症1例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刘志强;孙广志;贺小平;张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右小腿及足背发凉、酸痛10 a,休息时加重,活动后明显减轻,夏天右小腿需要穿棉裤,夜间休息时需要在小腿周围放置热水袋,夜间静息休息近2 h后症状严重,不能忍受,需行走才能缓解,故不能连续睡眠2 h以上.按腰椎管狭窄治疗多年.

    关键词: 腓浅神经 卡压
  • 双侧臂丛血管神经卡压症1例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刘志强;孙广志;贺小平;张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8岁.双上肢酸痛、无力、麻木、发凉3 a,肢体远端症状重,左侧重.专科查体:双侧锁骨上窝处压痛, 叩击痛,并放射至手指;双侧手暗紫色,皮温低, 尺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骨间肌及小鱼际肌萎缩,夹纸试验阳性,左侧明显;左侧Adson试验阳性,上肢外展80°桡动脉搏动消失.颈椎MRI、X线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双侧锁骨下动静脉与臂丛神经受压症.

  • 高频超声在诊断正中神经返支卡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英;李春生;马琳;雷虹;马玲玲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正中神经返支卡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变组:选取我院(骨科专科医院)的中、重度腕管综合征(CTS)手术患者132例(单侧患病),手术证实同时存在正中神经主干及返支双重卡压患者23例作为病变组;对照组:健侧作为对照组.上述132例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1) 132例患者中,23例存在正中神经主干及返支双重卡压,发生率为17.4%;(2)病变组高频超声显示:正中神经返支增粗、水肿、回声减低、神经纤维束回声模糊;大鱼际肌回声增强、变薄;(3)超声测量:病变组返支起始部内径(0.155±0.027)cm,对照组内径(0.087±0.01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存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时返支内径增粗;病变组大鱼际肌厚度(0.820±0.282) cm,对照组厚度(1.297±0.30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存在返支卡压的患者大鱼际肌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变薄;(4)病变组术中测量返支起始部内径(0.161±0.028) cm,超声测量(0.155±0.027)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频超声对于正中神经返支病变测量的准确性.结论 中、重度CTS患者,检查正中神经主干的同时,提示返支是否卡压的声像图特征,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提高腕管综合征的手术疗效.

  • 双侧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诊疗分析

    作者:王海涛;郑文祯;张巨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神经外膜松解治疗双侧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术后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例双侧骨间背神经自发性卡综合征引起双手示、中、环指背伸受限患者,采取切开、松解卡压神经纤维及其外膜,术后配合营养神经及早期保护性功能练习。随访患者的患指背伸活动度及肌力。结果:术后随访患者10~15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患者双手掌指关节伸指欠伸ROM为0°~30°,平均15°。Dargan标准评估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达85.71%。结论:早期行卡压纤维及外膜显微外科松解手术治疗双侧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疗效滿意。

  • 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廖文波;洪嵩;安荣泽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存在的卡压部位,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基础.方法解剖观察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的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神经卡压的影响.结果旋后肌管上下口均由腱性组织构成,其宽度分别为13.8±3.2mm和6.1±1.5 mm,容易对骨间后神经形成卡压,此外,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也可卡压骨间后神经.结论旋后肌管上下口、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均可对骨间后神经形成卡压,手术前应对卡压位置作出准确定位;若手术中所见的病理形态改变不能解释病情时,应考虑到在其它部位存在卡压的可能,并予以探查和减压.

  • 股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福文;张树明;徐明球;傅捷;徐建强;王剑平;周密

    股神经卡压综合征是由于股神经途径的肌腔隙发生狭窄,使股神经受卡压而引起的征候群,临床比较少见.笔者自1996年10月~2006年10月通过手术治疗此类患者9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股神经 卡压 综合征
  • 肩部撞击症合并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诊疗分析

    作者:张立岩;聂影;胡晓光

    肩部撞击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断和治疗并无困难[1],但少数病人同时合并有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因肩部撞击症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掩盖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故给确切诊断带来一定难度,单纯治疗肩部撞击症使效果不理想.

  • 尺神经前移治疗肘管综合征

    作者:潘峥;陈富强;王方;沈珊安;陈志坚;周瀛梁

    目的:观察运用尺神经前移治疗肘管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肘部尺神经卡压患者全部采用尺神经前移术,并从struths弓到屈指肌腱进行探查松解,术中注意保护尺神经血供。结果:尺神经在探查中发现肘部多处卡压(平均卡压3处)。平均随访14个月,优良率90%。结论:(1)尺神经卡压症病程在1年左右者手术疗效明确。(2)手术必须对尺神经易卡压的5个部位都进行探查与松解。探查过程中务必保护尺神经血供。(3)尺神经卡压选择将神经前移是从根本上预防神经再卡压较为理想的方法。

  • 股外侧应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胜华

    目的 总结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37例患者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35例非手术治疗和2例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消失,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本病主要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髂前上棘内侧1~2cm Tinel征阳性是重要依据.大多数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少数症状重,局部手术或创伤引起本病者应手术治疗.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卡压
  • 腓总神经断伤与卡压的电生理分析

    作者:林敏婷;黎鸣

    目的 分析腓总神经断伤与卡压的电生理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2例腓总神经断伤与38例腓总神经卡压伤患者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22例腓总神经断伤为刀砍伤,均进行手术修复证实;38例腓总神经卡压均为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非外伤性卡压所致.结果 22例腓总神经断伤的神经运动传导均未能引出,手术后恢复时间长;38例腓总神经卡压多表现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为诊断腓总神经损伤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神经受损部位及其程度,为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慢性卡压对大鼠坐骨神经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杰;杨米雄;裴君;何晓鸣

    目的探讨慢性卡压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Mackinnon设计的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选用SD雄性大鼠制造慢性卡压模型32只,作为卡压组;同样手术方法但硅胶管不卡压而取出者1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另选8只不手术,作为正常组.空白组和卡压组每周测一次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空白对照组在造模后2、4周;卡压组在造模后2、4、6、8周;正常组在第2周分别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并取坐骨神经(卡压组取卡压段神经)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第4周空白对照组的SFI、MNCV已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卡压组和空白对照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观察:神经卡压后髓鞘先受累,首先表现为形态改变,之后厚薄变化,后轴索受累,第4周时出现脱髓鞘改变.结论 Mackinnon设计的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中存在着牵拉因素对神经的损伤;神经慢性卡压的组织学变化规律为髓鞘先受累,首先表现为形态改变,之后厚薄变化,后轴索受累,第4周时出现脱髓鞘改变.

  • 30例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与临床分析

    作者:李满;王琦;连永丽

    腕管综合征亦称腕正中神经卡压症,为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致使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手功能受损.

  • 剪切波弹性超声评价神经慢性卡压的弹性变化

    作者:高金妹;袁宇;郭林;戚炜

    目的:利用剪切波弹性技术评价神经慢性卡压性病变的组织硬度变化.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卡压的动物模型,于术前和术后2、4、6、8周分别对坐骨神经进行二维图像观察和剪切波弹性测量.结果:随时间的延长,卡压两端神经直径逐渐增粗,卡压两端神经的杨氏模量值也逐渐增大.术前正常神经的杨氏模量值为(6.53±2.02)kPa,卡压8周时近端神经为(17.77±4.09)kPa,远端神经为(15.19±4.46)kPa,卡压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神经的直径和杨氏模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增粗的神经直径与杨氏模量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神经慢性卡压后,肿胀增粗的神经较正常神经变硬.剪切波弹性成像能有效地反映神经卡压后的弹性硬度变化,为神经卡压病变提供一种新的诊断依据.

  • 肌电图在前臂正中神经卡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东;张航;韩峰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前臂正中神经卡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临床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前臂正中神经的神经肌电图检查资料,分析其电生理阳性指标.其中腕管综合症(carpal tunnelsyndrome,CTS)75例,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anterior interosseous entrapment nerve syndrome,AINS) 12例,旋前园肌综合征(pronator teres syndrome,PTS)10例,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recurrent median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RMNES)3例.结果:肌电图检测发现CTS患者正中神经腕部潜伏期延长,腕部以下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异常;AINS患者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功能正常,拇短展肌EMG正常,前骨间神经支配肌有自发电位或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TS患者正中神经支配肘下肌有自发电位,前臂NCV减慢,波幅降低,正中神经干动作电位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异常.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综合症仅拇短展肌有异常电位,掌部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功能正常.结论:肌电图技术在诊断和鉴别前臂正中神经卡压疾病中有重要价值.

  • 骨间后神经卡压的电生理诊断探讨

    作者:田东;廖晓辉;韩峰;顾玉东

    目的:寻找骨间后神经受压的电生理诊断指标.方法:通过电生理检查,共确诊骨间后神经受压患者20例,观察其支配肌电生理指标.结果:20例骨间后神经卡压病人100%均见自发电位,50%有前臂运动传导速度(MNCV)减慢,70%有潜伏期延长,80%有AMP降低.结论:电生理检查能够为骨间后神经卡压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肩胛上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晓伟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提高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取15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其中男性尸体标本共9具,女性尸体标本共6具.尸体标本置于解剖学位置,沿斜方肌上缘和后正中线各做一个切口,逐层暴露.暴露过程中仔细观察,测量肩胛上孔、肩胛下孔;测量肩胛上神经从臂丛上干发出的外径及从发出的到肩胛上孔的长度;测量肩胛上孔和肩胛下孔处肩胛上神经的外径.结果 解剖中观察所见,肩胛上孔是由肩胛切迹和肩胛上横韧带所围而成.本文所选尸体标本中肩胛上神经均在肩胛上孔通过.肩胛上孔的横径和纵径分别为8.61±2.32mm、7.51±2.33mm;肩胛下孔的横径和纵径分别为9.97±3.82mm、8.96±3.01mm.在肩胛上神经走行过程中,发出冈上肌支、岗下肌支,分别支配同名肌肉,发出关节支到肩关节.肩胛上神经的起点到肩胛上孔之间的长度为48.1±7.21mm,从肩胛上孔到肩胛下孔的长度为19.3±3.5mm.在肩胛上神经发出点,肩胛上神经的外径为1.48±0.32mm;在肩胛下孔处,肩胛上神经的外径为1.35±0.41mm.结论 肩胛上孔和肩胛下孔是肩胛上神经容易受到损伤的重要部位,特别是肩胛上横韧带及肩胛下横韧带增厚、肩胛上孔及肩胛下孔孔径变小,均可导致肩胛上神经卡压而损伤到肩胛上神经.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