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中神经返支及隐神经卡压征

    作者:崔言举;盖一峰

    随着临床局部解剖学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深入研究,特别是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由于周围神经卡压而引起的各种疾病愈来愈被重视,其研究报道也屡见不鲜,但正中神经返支及隐神经卡压征尚罕见报道,现将我们至1995年至今六年来收集的19例病人报告如下,希望与各位同道共同磋商并探讨.

  • 高频超声在诊断正中神经返支卡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英;李春生;马琳;雷虹;马玲玲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正中神经返支卡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变组:选取我院(骨科专科医院)的中、重度腕管综合征(CTS)手术患者132例(单侧患病),手术证实同时存在正中神经主干及返支双重卡压患者23例作为病变组;对照组:健侧作为对照组.上述132例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1) 132例患者中,23例存在正中神经主干及返支双重卡压,发生率为17.4%;(2)病变组高频超声显示:正中神经返支增粗、水肿、回声减低、神经纤维束回声模糊;大鱼际肌回声增强、变薄;(3)超声测量:病变组返支起始部内径(0.155±0.027)cm,对照组内径(0.087±0.01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存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时返支内径增粗;病变组大鱼际肌厚度(0.820±0.282) cm,对照组厚度(1.297±0.30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存在返支卡压的患者大鱼际肌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变薄;(4)病变组术中测量返支起始部内径(0.161±0.028) cm,超声测量(0.155±0.027)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频超声对于正中神经返支病变测量的准确性.结论 中、重度CTS患者,检查正中神经主干的同时,提示返支是否卡压的声像图特征,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提高腕管综合征的手术疗效.

  • 右手大鱼际疼痛性骨外软骨瘤1例报告

    作者:邱华骥;李良华;韩大为;沈艺国

    1临床资料: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因右手掌肿物5年,伴疼痛2周于2014年4月2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掌大鱼际区一肿物,约黄豆大小,质硬无疼痛,2周前肿物突然明显增大,约桂圆大小,伴疼痛感,无发热、畏冷。查体:右手拇指根部稍肿胀,右手掌大鱼际处隆起明显,触及一约4×3cm大小肿物(图1),无破溃,肤色红,肤温稍高,质硬,边界尚清楚,压痛明显,疼痛未放射他处,活动度稍差。右手拇指屈伸活动稍受限,余手指活动灵活。血细胞分析(2014-04-03)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6.6×109/L↑,淋巴细胞:3.8×109/L↑,余正常。×线示(图2):右手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软组织肿胀,其内见斑片状钙化影,余右手诸骨未见明显骨质病变。磁共振(图3):右侧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软组织内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fs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T1 WI呈等低混杂信号影,境界尚清,范围约1.9cm ×1.6cm,周围见不规则片状T2 WI高信号影;右手诸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未见明显骨折征。拟诊为:右手掌肿物(考虑化脓性炎性肿物可能性大)。于2014-04-在臂丛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一淡黄色实质性肿物(图4),大小约2.5×2×1.5cm,有包膜,质韧偏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沿肿物边缘逐渐分离,见肿物起源于拇短屈肌腱腱鞘,与肌腱无粘连,予尖刀完整剔除肿物。术中考虑该肿瘤为“腱鞘巨细胞瘤”。探查见正中神经返支完整,走循于术区切口桡侧缘皮下。病理检查(图5):肿物为骨外软骨瘤。

  • 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的肌电-神经电图诊断分析

    作者:许则民;刘飙;桑秋凌

    单纯正中神经返支损伤在临床较为少见,因其无感觉障碍而极易漏诊或误诊,肌电-神经电图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我院2006年8月-2011年6月共检测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病例8例,其肌电-神经电图结果报告如下.

  • 腕前区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晓慧;夏长丽;邢小虎;王星云

    目的:为临床腕前区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尸体上观察并测量腕横韧带、腕管、腕尺侧管的径线,并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情况.结果:腕管缺乏伸展性,管壁坚硬,管腔狭窄 ;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偏向桡侧.腕尺侧管是一个狭窄的管道,对于尺管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要结合临床症状,寻找受压部位.结论:任何使腕管缩小或内容物胀大的因素,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患者需要切开腕横韧带时,切口应偏向尺侧,以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综合征5例

    作者:孙革;张守军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综合征临床较少见,且易与腕管综合征相混淆,若能早期诊断和选择正确治疗方法,可早期恢复拇指外展,对掌功能.本文报告1990~2002年间的5例,均手术治疗,随访满意,现报告如下.

  • 简易微创减压法治疗腕管综合征

    作者:金京春;张少成

    [编者按]本术式介绍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盲视下的小切口屈肌支持带切开术.单就屈肌支持带切开而言,此法应该是可行的.但由于是盲视,所以不可能对腕管内病变进行观察和处理,如果有神经粘连,肌腱滑膜增厚,腕管内占位等需要行切开时将发生漏诊,导致手术无效.同时,在盲视下切开的安全性值得研究.屈肌支持带松解不彻底是内窥镜松解屈肌支持带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尸体解剖研究可达50%,临床报告为1~35%.血管、神经损伤是内窥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正中神经、尺神经、指神经、正中神经返支及掌皮支损伤,尺动脉、掌浅弓损伤等临床均有报道.镜视下况且如此,盲视下如何才能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解决这些问题,本术式报告的方法显然不会优于内窥镜镜视下的手术术式.

  • 正中神经返支的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周振宇;刘璠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返支的起始部位、体表投影及其相关数据,为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提供相关解剖资料.方法:常规解剖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成人手标本,肉眼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部位、行程和分布情况.测量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及止点坐标.以中指掌指横纹中点至腕远侧横纹中点的连线作纵坐标,以纵轴的中点作一与纵坐标相垂直的横坐标,将手掌分成四个象限,确定返支起始部位在象限中的体表投影.结果: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均在近侧桡侧象限,起点横纵坐标分别为6.73±1.84 mm、26.20±5.57 mm.结论:左、右侧正中神经返支的全长皆位于近侧桡侧象限内,因此设计腕管综合征的手术切口时,在中指掌指横纹中点至腕远侧横纹中点的连线尺侧切开皮肤或屈肌支持带,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 016重新评价刺激掌正中神经返支诊断腕正中神经失用症

    作者:毕胜

    神经失用症是指神经结构完好但传导功能障碍.如果去除导致阻滞的原因,那么神经的传导功能可以恢复.

  • 正中神经返支和掌皮支血供的显微解剖

    作者:胡祥上;曹述铁;易传安;万星光;曾建军;李俏

    目的 为修复正中神经返支提供带血管蒂神经桥接的有关数据和掌皮支血供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40侧灌注红色乳胶液的返支和掌皮支的营养血管.观察返支营养血管的来源、长度、外径和进入神经干的方式;观察掌皮支营养血管的来源和进入神经的方式.结果 返支营养动脉主要发自掌浅弓凹侧筋膜支(称之来源动脉).来源动脉起点至"零点"距离(11.62±2.30)mm,外径(0.95±0.10)mm,长度(10.12±1.30)mm.营养动脉主干长度(2.84±0.10)mm,外径(0.42±0.15)mm.营养动脉从返支主干近侧1/3段直入式进入神经者占86.5%;从返支中、远侧段伴入式进入神经者占14.5%;掌皮支营养动脉主要发自尺动脉(占52.5%)和桡动脉(占37.5%),以直式、伴入式和肌支式进入神经.结论 返支营养动脉可作为血管蒂神经移植的受体血管.

  • 正中神经返支"握拳三点法"体表定位

    作者:林泉;路来金;刘志刚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返支简单实用的体表定位方法.方法:对20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的正中神经返支进行解剖,观测返支的走行,测量起点,高点,入肌点,根据解剖学观测制定体表定位.结果:(1)返支起点变化较大,多起源于腕管外,正中神经返支高点,距远侧腕横纹距离为(36.80±2.82)mm(33.98~39.62 mm),距屈肌支持带远侧缘(5.35±2.25)mm(3.1~7.6mm),返支入肌点在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肌间隙上距拇指基底桡侧缘(135.5±1.86)mm(33.64~37.36 mm);(2)握拳三点定位法:①返支起点A点定位:握拳时中环指间线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尺侧,豌豆骨连线交点.②返支高点B点定位法:握拳时中指指尖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尺侧,钩骨钩连线交点.③返支入肌点C点定位法:握拳时示中指间线与拇指近节基底桡侧,豌豆骨连线(此线为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肌间隙的体表线)交点.结论:握拳定位法既可以给返支定位,又可以体现返支走行及常见变异.

  •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及易损伤部位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林泉;刘志刚;于光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术后大鱼际功能恢复不良的原因与返支易损伤部位.方法:对20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正中神经返支走行中存在的卡压因素以及易损伤部位.结果:(1)拇短屈肌浅头尺侧存在腱弓及腱纤维束结构,对正中神经返支形成卡压;(2)在屈肌支持带远侧返支与掌腱膜关系密切,在此部位掌腱膜可对返支形成卡压或者术中易误伤返支;(3)走行中返支与拇长屈肌腱和示指屈肌腱存在交叉走行关系.结论:(1)返支走行中存在易卡压因素,治疗腕管综合征时应常规探查松解返支;(2)涉及拇长屈肌腱,示指屈肌腱和掌腱膜手术时,应注意防止损伤返支.

  • 掌浅弓变异1例

    作者:陈铭锐;李晓平

    掌浅弓的形态多变,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右侧掌浅弓形态特殊,报道如下。 成年男性尸体,防腐固定后,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其右上肢,桡动脉于近桡骨茎突处发出掌浅支后转至手背。掌浅支沿拇短屈肌内侧份浅面前行,发出分支与正中神经返支进入鱼际肌并供应支配之。本干继续行向远、尺侧,在掌腱膜深面、指屈肌腱及蚓状肌的浅面与尺动脉终支吻合而成特殊形态的掌浅弓。

  • 健侧C7神经移位时健侧C7神经吻合口至效应器长度的测量

    作者:王斌;刘伟;郑桓;张志刚;刘德群;马铁鹏;李春江;尹佳丽;杨焕友;张文龙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 正中神经拇短屈肌肌支移位治疗高位尺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

    作者:丁健;李志杰;陶先耀;王珑;封晓亮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拇短屈肌肌支移位于尺神经深支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 新鲜成人上肢8侧,首先对标本的腕、手部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拇短屈肌肌支的数量,游标卡尺测量拇短屈肌肌支到豌豆骨距离以代表神经的再生距离,并在尸体上模拟拇短屈肌肌支移位到尺神经深支的手术.切取神经标本予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使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 version 6.0测量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密度并计算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数据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拇短屈肌肌支无缺失,其中2侧标本肌支为两支,6侧标本肌支为一支.在所有的尸体标本中拇短屈肌肌支移位至尺神经深支后均可进行无张力缝合,移位后再生距离为(37.3±5.76)mm.拇短屈肌肌支和尺神经深支有髓神经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0575±0.0086)mm2和(0.2039±0.0396)mm2、数量分别为(492.50±62.62)条和(1651.13±79.01)条、密度分别为(8781.4246±1676.2894)条/mm2和(8371.1592±1677.6509)条/mm2.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拇短屈肌肌支移位术可提供较短的再生距离,但是只能满足部分尺神经深支神经纤维的再生.

  • 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疗效观察

    作者:杨焕友;王斌;李瑞国;刘志旺;张荐;贾松

    目的 探讨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的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31例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患者.男8例,女23例;年龄33~69岁,平均56.4岁.手掌桡侧3个半指皮肤两点辨别觉7~14mm,平均9.5 mm;其中4~10 mm 24例,>10 mm 7例.腕管正中神经Tinel征(+),正中神经返支手掌体表投影点处按压大鱼际肌有乏力、酸胀不适感.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4.5 ~ 10 ms 22例,>10 ms 9例;出现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6例;所有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神经波幅5~ 10 mV 19例,<5 mV 12例.病程3~8个月,平均5.5个月.行腕管内正中神经及腕管外正中神经返支手术探查,尤其对正中神经返支存在的多种易卡压因素如拇短屈肌起点增厚腱弓、拇短屈肌浅头尺侧缘腱纤维束、掌腱膜深层纤维膜及变异的拇短屈肌浅头起点等给予彻底松解,解除卡压因素.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瘢痕痛.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 59个月,平均33个月.所有患者夜间麻痛症状消失,正中神经返支穿人大鱼际处酸胀感消失.28例手掌桡侧3个半指皮肤感觉恢复至S4,3例示、中指指尖感觉恢复至S3+;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两点辨别觉4~6mm,平均4.8 mm.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29例,轻度受限2例;31例握力均恢复,其中1例有明显增加.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术后肌力恢复至S54例,S42例.术后2年根据顾玉东推荐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29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时,正中神经返支存在较多易卡因素,应彻底松解,可提高临床疗效.

  • 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小云

    正中神经返支又称鱼际支,是支配人类大鱼际肌的主要神经.正中神经返支受损将引起鱼际肌的萎缩,对掌功能的丧失,正中神经返支存在变异,临床上治疗腕管综合征、手部鱼际间隙感染切开、手部神经肌腿手术时操作中稍有不慎极易损伤返支.因此我们对正中神经返支的路径、毗邻及变异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以后在治疗腕管综合征及返支卡压综合征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资料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报告.

  • 肌腱移植治疗手部肌腱缺损21例报告

    作者:丁强;朱本白;刘兰;望兰香;朱本阳

    我院自1996年7月~1999年7月采用肌腱移植治疗手部肌腱缺损21例26指,术后正确指导康复锻炼,功能恢复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26指,男18例,女3例,年龄13~57岁,平均34岁.其中拇指3指,示指10指,中指9指,环、小指各2指.致伤原因:切割伤4指,挤压伤15指,咬伤4指,爆炸伤3指.伤后距修复时间均在半年以上.合并尺动脉损伤1例,合并正中神经返支损伤1例,合并掌骨骨折1例.损伤类型:屈指肌腱损伤Ⅰ区4指,Ⅱ区8指,Ⅲ区7指;伸指肌腱Ⅰ区2指,Ⅱ区4指,Ⅳ区1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