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指对掌肌腱弓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丁健;路来金

    目的 探讨Guyon管以远尺神经深支卡压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20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腕部进行显微解剖,肉眼及镜下观测腕部尺神经分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尺神经穿出Guyon管后进入小指对掌肌浅、深两头和钩骨钩之间的间隙,该间隙可分为顶、底和桡侧壁,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暂称其为小指对掌肌间隙.小指对掌肌浅头腱性起点的近侧缘锐利,呈腱弓样,存在率100%,暂称其为小指对掌肌腱弓.结论 小指对掌肌腱弓可以卡压尺神经深支,引起除小鱼际肌以外的尺神经支配的所有手内在肌的功能障碍.

  • 断腕再植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占国;王斌

    目的 探讨断腕再植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内在肌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 分析48例腕部完全离断再植术后的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本组术后手内在肌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3例,良8例,一般28例,差9例,优良率22.9%.结论 尽快恢复离断手的血液循环,尽可能多的吻合深浅静脉,常规主动开放腕尺侧管和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使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功能更好的恢复.

  • 单纯钩骨钩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斌;李浩;杨焕友;赵刚

    目的 探讨单纯钩骨钩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致病机理.方法 采用16侧甲醛固定和4侧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以钩骨钩中点为O,过O点作一条水平线及垂线,水平线与尺神经深支的交点为A点,与钩骨钩基底尺侧交点为B点,垂线与尺神经的交点为C点,分别测量OA、OB、OC、AB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1996年4月~2009年6月5例单纯钩骨钩骨折合并尺神经深支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尺神经深支绕过钩骨钩的基底部进入掌深间隙,OA的长度为(4.96±0.11)mm、OB的长度(3.69±0.12)mm、OC的长度(10.55±1.07)mm、AB的长度为(1.27±0.15)mm;5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4例,良1例.结论 单纯钩骨钩骨折可致尺神经深支损伤但临床容易漏诊,早期正确诊治是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 尺神经深支变异一例

    作者:王斌;尹佳丽;宋锡国

    患者 男性28岁,右手轧伤出血、疼痛、手指离断、不能活动3 h入院.检查见:右手尺侧半自小鱼际以远至中指尺侧严重挫灭毁损,皮肤、软组织剥脱、挫灭,第4、5掌骨中段以远缺损,示指、中指皮肤挫裂伤,中指屈伸肌腱外露.第3掌指关节脱位,结构尚完整.

  •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

    作者:王斌;李春江;陈超;张剑锋;张文龙;马铁鹏;李刚;蒋文平

    目的 探讨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同时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2000年4月至2009年8月,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并神经缺损5例.足拇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修复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桡神经浅支修复尺神经及其深浅支缺损2例,修复尺神经浅支、第4指掌侧总神经及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尺神经手背支修复尺神经浅支、第4指掌侧总神经及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足底内侧血管与尺血管吻合.供区取同侧大腿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5例获得6个月至4年的随访,皮瓣质地好、外观满意,无手内肌萎缩和爪形手畸形,皮瓣和手指感觉恢复达S3~S3+,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10 mm.尺神经深浅支缺损病例术后综合评价均为优.结论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的有效方法.

  • 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不同时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姜家玺;张硕;李雪礁

    目的:探讨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诊断及修复的重要性。方法我院2010年~2015年,对19例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其中新鲜损伤(损伤24 h内)8例,陈旧性损伤(损伤超过3周)11例,采用显微镜下缝合神经外膜方法修复。术后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2个月,一期8例优,二期3例良,8例可。一期新鲜损伤8例修复效果满意,二期陈旧伤11例术后治疗效果虽有所改善,但不如新鲜损伤修复后。随访1年后患者满意率94.7%。结论单纯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修复对术后疗效非常重要。

  • 腕尺管综合征11例报告

    作者:王吉人;彭介文

    1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本组男4例,女7例,年龄22~65岁.其中尺管内腱鞘囊肿血管瘤3例,尺管韧带增厚3例,钩骨钩骨折1例,第4、5掌骨骨折脱位1例,Colles骨折1例,因职业因素反复刺激腕尺部2例.病程2~11个月不等,平均4.5月.②症状与体征:儿例均有典型腕部尺神经功能障碍.8例为运动感觉均不同程度障碍,2例为运动障碍、感觉正常,仅1例单纯表现为感觉功能障碍.手指精细动作不灵活、无力感、手内在肌萎缩10例,其中轻度萎缩4例,中度5例,重度1例,环小指爪形手5例,夹指试验阳性9例.肌电图检查: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均发生不同程度改变.③手术探查:沿小鱼际挠侧缘弧形切口,经腕横纹,尺侧腕屈肌挠侧切开,首先由病变部位近、远端正常神经组织开始游离,逐渐向病变部位暴露神经,切断掌短肌及其背侧筋膜,暴露尺管内尺神经深、浅支,检查小指短屈肌腱性纤维弓张力大小,并彻底切断,以解除尺神经深支受压,探查腕尺管底部,对于囊肿血管瘤、骨折块等一并切除,增大腕尺管间隙.将尺神经从瘢痕组织中游离,切除其周围瘢痕.若神经连续性和质地较好,仅作神经外膜松解;若切开触摸仍硬韧可行神经束间松解,并切除束间瘢痕,神经束内张力较大时,应纵行切开神经束膜,术中应松解彻底、无创操作、彻底止血,防止术后复发.

  • 尺神经深支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斌;张小雪;马铁鹏;李春江;尹佳丽;杨焕友;张文龙;杨义;蒋文萍

    目的:为尺神经深支卡压和损伤的临床诊治以及高位尺神经损伤直接移植修复尺神经深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侧自肘以上离断新鲜完整无畸形上肢进行解剖,观察尺神经深支的走行和分支.测量小鱼际各肌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尺神经深支相邻肌支间距离;豌豆骨近缘至深支末分支间长度;尺神经深支逆向可分离长度和分离后的近端宽度和厚度,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远端宽度和厚度.结果:尺神经深支分支复杂,呈树枝状结构,在其走行过程中经Guyon管、豆钩管、对掌肌管、拇收肌腱弓等,解剖关系复杂.相应骨间肌支和蚓状肌支大部在尺神经深支主干同一平面呈不同角度发出.结论:尺神经深支易卡压部位多,可能是高位尺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不易恢复的原因之一;邻近骨折脱位较易损伤尺神经深支;高位尺神经损伤早期行神经移位直接修复尺神经深支,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

  • 合谷穴与尺神经深支的位置关系

    作者:崔怀瑞;楼新法;徐象党;陈国荣;杨新东;蒋松鹤

    目的:探讨合谷穴与尺神经深支的位置关系.方法:在100只成人手标本上解剖观测合谷穴局部.结果:拇指呈伸位,合谷穴直刺进针时,针体经手背合谷穴皮肤至拇收肌掌面的组织厚度是(2.38±0.34)cm,该厚度均超过合谷穴手背至手掌面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皮肤进针点与尺神经深支终末段穿拇收肌处的距离是(3.53±0.24)cm.尺神经深支终末段穿拇收肌横头与拇收肌斜头之间入拇收肌后间隙,并在此间隙内发出各分支,其中拇收肌横头支行向外下方,拇收肌斜头支行向前外上,第一骨间背侧肌支水平向外下后方,拇短屈肌支水平向外.结论:合谷穴针刺时,拇指应呈伸位,直刺进针,深度以不超过患者皮肤进针点至手掌面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为宜.尺神经深支终末段的分支走行方向,可能与临床上针刺合谷穴时向不同方向进针有不同的疗效和针感具有一定的关系.

  • 尺神经深支卡压的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兆忠;程艳;杨学章;高文彬;李嗣生;韩克勤

    目的:探讨尺神经深支卡压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显微镜下观测30例成人手的尺神经深支.封闭及手术治疗9例患者.结果:尺神经深支分4段.封闭(4例)和手术(7例)各治愈1例、5例.结论:腕尺管段尺神经深支易受损,在其它部位也会被卡压.本病应尽早手术.

  • 尺神经深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常丽鹏;庄永青

    由创伤、慢性劳损及韧带病变等引起尺神经损伤,产生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肌力下降、萎缩或麻痹的病例越来越多,对尺神经特别是其深支损伤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显微解剖及显微外科的发展使得对尺神经深支的行程、分支及分布等相关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对其损伤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为研究和探讨有关尺神经深支解剖学基础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者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就有关尺神经深支的解剖与临床进行综述.

  • 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四例报告

    作者:王斌;杨焕友;董秀芝;马铁鹏;贾庆龄;尹佳丽;李浩

    目的 探讨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1988年4月至2009年9月治疗4例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9~57岁,平均39岁。左手3例,右手1例。第2~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4~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腕部多处骨折脱位1例。3例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立克氏针内固定并行尺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复位内固定腕舟骨、第1掌骨骨折和第2、3掌骨基底背侧脱位骨折,并复立钩骨骨折。结果 所有患者获6~11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腕掌关节对位对线好,术后4周拔]克氏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均为优。结论 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可致尺神经深支损伤,多为脱位的掌骨基底直接压迫尺神经深支;早期诊断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并进行及时复位是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 对掌肌管处尺神经深支卡压征九例

    作者:王斌;田敏;杨焕友;李建军;赵占国;李浩

    小指对掌肌浅头腱性起点近侧缘形成的锐利腱弓样结构称为小指对掌肌腱弓,小指对掌肌浅深两头腱性起点和钩骨钩之间的间隙为小指对掌肌间隙,即小指对掌肌管[1].钩骨钩及附近的病变卡压尺神经深支所引起的临床病症,就称为对掌肌管综合征[2].临床上腕尺管综合征并不多见,其病因各种各样,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可伴有其它疾病,诊断困难.在腕尺管段内的尺神经卡压称为腕尺管综合征.对掌肌管为腕尺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掌肌管处尺神经深支的卡压称为对掌肌管综合征.自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非外伤性对掌肌管综合征9例,下面就其诊治体会加以阐述.

  • 手掌部陈旧性神经损伤32例临床体会

    作者:幸永明;陈昌伟;王坚;周荣立

    本院1990~1999年收治陈旧性手掌部神经损伤32例,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6~54岁.损伤原因:刺伤18例,切割伤7例,爆炸伤5例,枪伤2例.损伤神经:尺神经浅支8例,尺神经深支5例,正中神经10例,指总神经12例.手术时间:伤后3个月~2年.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神经探查,对离断神经在镜下清除瘢痕,用9-0无损伤缝线端端吻合,对不完全损伤者,尽量保留残存神经,行束膜缝合或电缆式神经移植.因神经缺损行神经移植.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根据顾玉东的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5.1%.

  • 健侧C7神经移位时健侧C7神经吻合口至效应器长度的测量

    作者:王斌;刘伟;郑桓;张志刚;刘德群;马铁鹏;李春江;尹佳丽;杨焕友;张文龙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 正中神经拇短屈肌肌支移位治疗高位尺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

    作者:丁健;李志杰;陶先耀;王珑;封晓亮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拇短屈肌肌支移位于尺神经深支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 新鲜成人上肢8侧,首先对标本的腕、手部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拇短屈肌肌支的数量,游标卡尺测量拇短屈肌肌支到豌豆骨距离以代表神经的再生距离,并在尸体上模拟拇短屈肌肌支移位到尺神经深支的手术.切取神经标本予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使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 version 6.0测量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密度并计算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数据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拇短屈肌肌支无缺失,其中2侧标本肌支为两支,6侧标本肌支为一支.在所有的尸体标本中拇短屈肌肌支移位至尺神经深支后均可进行无张力缝合,移位后再生距离为(37.3±5.76)mm.拇短屈肌肌支和尺神经深支有髓神经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0575±0.0086)mm2和(0.2039±0.0396)mm2、数量分别为(492.50±62.62)条和(1651.13±79.01)条、密度分别为(8781.4246±1676.2894)条/mm2和(8371.1592±1677.6509)条/mm2.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拇短屈肌肌支移位术可提供较短的再生距离,但是只能满足部分尺神经深支神经纤维的再生.

  • 尺神经深支的影像解剖

    作者:王斌;李浩;赵刚;杨焕友;张雪柏;蒋文平;张剑锋

    目的 通过对尺神经深支进行显微解剖和影像学研究,为腕掌部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诊治提供影像学和解剖学依据. 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16侧成人防腐上肢和4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上,以钩骨钩中点为原点0,在手掌平面建立X、Y坐标轴,尺神经深支与X轴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OE;X轴与钩骨钩基底部尺侧界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OF;Y轴与远端尺神经深支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OG,与近端尺神经深支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OH,钩骨钩尺侧界与尺神经深支的距离为EF.确定第2~5掌骨远侧缘及近侧缘掌侧面中心点,分别经两中心点作矢状面,观测尺神经深支与矢状面上各掌骨的相关长度.将硫酸钡(Ⅱ型)干混悬剂均匀涂于尺神经深支表面,进行CT扫描观测,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包进行分析. 结果 OE为(4.96±0.11)mm,CT结果为(5.02±0.12)mm;OF(3.69±0.12)mm,CT结果为(3.75±0.12)mm;OG(10.55±1.07)mm,CT结果为(10.48±0.84)mm; OH (7.23±0.85)mm,CT结果为(7.29±0.84)mm;EF (1.27±0.15)mm,CT结果为(1.17±0.16)mm.同时对尺神经深支与矢状面掌骨进行了相关测量和CT测量.每组数据的解剖学结果与CT结果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解剖学和CT影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影像学结果可直接作为临床参考值.解剖和影像结果对临床诊治尺神经深支伤病具有指导意义.

  • 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的解剖观察

    作者:阚世廉;高燕新;宫可同;鲁毅军;费起礼

    目的 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腕尺管综合征中小指内收恢复困难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2.5倍手术放大镜下对20具新鲜无外伤、无畸形成人手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及邻近结构,测量了第三骨间掌侧肌的大小和第三骨间掌侧肌支的长度、宽度、厚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第三骨间掌侧肌及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分别是骨间掌侧肌和骨间掌侧肌支中细小的,部分第三骨间掌侧肌浅层存在明显的腱束,对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形成潜在的卡压.结论 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是骨间掌侧肌和肌支中细小的,部分由第三骨间掌侧肌桡侧绕至尺侧入肌,而第三骨间掌侧肌掌侧存在明显的腱束,对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形成潜在卡压,可以解释小指内收恢复困难的原因.

  • 钩骨钩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王斌;胡建威;张学柏;杨焕友;马铁鹏;赵金海;尹佳丽;刘德群

    目的 对钩骨钩进行应用解剖和影像学研究,为临床诊治钩骨钩和尺神经深支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取自愿捐献成人尸体上肢标本52侧,其中防腐标本40侧,新鲜标本12侧;对钩骨钩及其邻近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随机取其中24侧尸体标本,和正常健康成人12名24侧手为研究对象,行CT三维重建,测量相关数据.采用共用的24侧标本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钩骨钩是腕尺管和腕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尺神经深支在管内紧邻钩骨钩的前内侧.环、小指屈指深肌腱在腕管的内侧,与钩骨钩的外侧紧密相邻.钩骨位于头状骨和三角骨之间,呈楔形.内、外侧和前侧均为关节面.钩骨钩大体近似扁板状,将其与钩骨体部相移行的部位命名为"钩骨钩基底",钩骨钩中部命名为"钩骨钩腰部",钩骨顶端膨大部命名为"钩骨钩冠部".基底短径均大于腰部短径.钩骨钩的冠部长径比基底长径和腰部长径大,是钩骨钩的大长径.两种方法检测钩骨钩的形状和各部解剖特点基本一致,其基底长径、基底短径、腰部长径、腰部短径、冠部长径、钩骨钩高和项腰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钩骨钩可分为冠部、腰部和基底部;钩骨骨折分为钩骨体骨折、钩骨钩骨折、钩骨体和钩骨钩均有骨折3型:钩骨钩骨折或骨折不愈合易损伤尺神经深支和环、小指屈指深肌腱:CT三维影像测量值可直接作为临床参考值.

  • 腕部腱鞘囊肿致尺神经深支卡压2例

    作者:王成;郑有卯;郑卜真;顾仕林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55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手活动受限,以精细动作受限明显,持物无力。未经任何处理,症状渐渐加重。临床检查:右手掌厚度变薄,右手第一背侧骨间肌萎缩,第一二掌骨间背侧空虚,小鱼际无明显萎缩征象。各手指内收外展力量及拇指对指功能减退,各指无明显麻木。夹纸试验:阳性。肌电图报告:"腕部尺神经深支损伤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腕部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门诊拟:"腕尺管综合征"收住入院。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