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在尺神经高位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尹勇;吴云峰;黄斐;王浩;李家华;马广文

    目的: 观察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高位损伤的疗效. 方法:应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移位与腕部尺神经深支吻合,修复单纯高位尺神经损伤. 结果:4例全部随访结果显示 ,手内肌肌力恢复M21例,M31例, M42例,其中1例爪形手改善不明显,其余3例爪形手明显改善. 结论: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手术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效果良好.

  • 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治疗

    作者:张毅;侯赛云;赵新建;廖绪强;曾明;黄星球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压.术后随访5~24个月,13例拇指、食指末节屈曲功能已完全恢复.2例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Ⅳ级,基本恢复对指功能.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以逐渐或突发性的拇指、食指屈曲无力和无感觉障碍为特征,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早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卡压因素.

  • 骨间前神经分支受压及手术松解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刘卫华;李鑫;陈建军;刘骏波;王伦安;刘兴国;马大军

    目的阐明骨间前神经(AIN)分支起点、行程受压因素及为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40例成人上肢标本,将骨间前神经分为2段,即旋前圆肌段和指浅屈肌段.观测骨间前神经各分支的分出位置及行程的毗邻关系.结果骨间前神经从旋前圆肌段发出到:旋前圆肌36例、拇长屈肌19例、指深屈肌16例、指浅屈肌7例,没发现旋前方肌支;骨间前神经从指浅屈肌段发出到:旋前圆肌3例、拇长屈肌20例、指深屈肌18例、指浅屈肌27例、旋前方肌39例.结论前臂旋前功能减弱伴屈腕屈指功能下降,提示卡压部位在旋前圆肌段;前臂旋前功能正常,仅出现屈腕屈指功能下降,提示卡压部位在指浅屈肌段.

  • 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的应用解剖

    作者:李波;王政;董国军;夏长丽;苏略;高振平

    目的:观察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肢支的解剖特点,为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剥离30侧(左右各15侧)成人上肢标本,在测量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长度、径线等基本解剖学数据的同时,肉眼重点观察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在前臂的位置百分比.结果:骨间前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45.7±10.5) mm 处起自正中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 (79.06±7.49) mm 处发出肌支,其在前臂的位置为13.2%~32.8%.拇长屈肌支(93.3%)和旋前方肌支(100%)以1支型、指深屈肌支(86.7%) 以4支型出现率多.骨间前神经发出的肌支主要位于前臂的27.6%~88.1%,其中拇长屈肌支为27.6%~48.3%,指深屈肌支为32.8%~49.9%,旋前方肌支为41.3%~88.1%.结论:测量并总结得出的有关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的解剖学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尺神经深支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斌;张小雪;马铁鹏;李春江;尹佳丽;杨焕友;张文龙;杨义;蒋文萍

    目的:为尺神经深支卡压和损伤的临床诊治以及高位尺神经损伤直接移植修复尺神经深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侧自肘以上离断新鲜完整无畸形上肢进行解剖,观察尺神经深支的走行和分支.测量小鱼际各肌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尺神经深支相邻肌支间距离;豌豆骨近缘至深支末分支间长度;尺神经深支逆向可分离长度和分离后的近端宽度和厚度,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远端宽度和厚度.结果:尺神经深支分支复杂,呈树枝状结构,在其走行过程中经Guyon管、豆钩管、对掌肌管、拇收肌腱弓等,解剖关系复杂.相应骨间肌支和蚓状肌支大部在尺神经深支主干同一平面呈不同角度发出.结论:尺神经深支易卡压部位多,可能是高位尺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不易恢复的原因之一;邻近骨折脱位较易损伤尺神经深支;高位尺神经损伤早期行神经移位直接修复尺神经深支,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

  • 桡掌肌一例

    作者:钱月楼

    解剖男性成人尸体标本,见其右前臂有桡掌肌,起于桡骨远侧段的掌面,前臂中点下0.2 cm,穿腕管止于第2掌骨底、桡侧腕屈肌腱止点的内侧;肌腹呈梭形,中部宽13 mm,长6.2 cm;肌健长7.0 cm,宽1.6 mm,肌总长13.2 cm.在前臂掌面远侧部,肌的浅层有桡动脉,深层为旋前方肌.在腕管内,肌的浅层有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越过,深层为桡腕韧带.骨间前神经分支和桡动脉分支从肌腹的近端内侧入肌,与之毗邻的肌肉或肌腱未见有肌束或与之相连系,该肌实属变异的独立肌块.从肌的起、止和位置看,其功能应是屈腕,此肌曾汉宗报道过2例并称之为桡腕肌[1],因其特殊的位置和毗邻关系,腕部手术时应注意此种变异肌.

  •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移位在高位尺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王斌;李康华;邵新中;高顺红;马铁鹏;李春江;杨义;尹佳丽;张文龙;焦成

    目的 研究高位尺神经损伤后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8月,对18例高位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与尺神经腕部深支进行吻合.结果 术后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1.7年.手内肌肌力恢复M22例,M32例,M46例,M55例,优良率为73%.结论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可达到肌支-肌支修复,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和时间,有利于手内在肌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骨间前神经卡压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分析

    作者:刘志刚;刘宏君;刘彬

    目的 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侧新鲜尸体上肢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骨间前神经在走行过程中存在的卡压因素.1997年5月-2007年12月,对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者进行治疗.其中1例行保守治疗;14例行骨间前神经松解,并切除对其形成卡压的腱性组织,其中7例同时结扎卡压在骨间前神经上的血管.15例获得6个月至4年的随访.结果 12侧解剖学研究发现,旋前圆肌深头的腱性组织出现率为91.7%(11侧),骨间前神经几乎均被旋前圆肌两头骑跨;示、中指指浅屈肌腱腱弓出现率为41.7%(5侧);拇长屈肌副头出现率为58.3%(7侧);骑跨于正中神经和骨间前神经之上的异常血管出现率为66.7%(8侧).14例手术者中,7例同时行血管结扎者,术后疗效优于单纯松解骨间前神经和切断腱性组织者.结论 骨间前神经卡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彻底解除其走行路径的全部卡压因素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骨间前神经的应用解剖

    作者:李学渊;陈德松

    目的了解骨间前神经(AION)及其局部联属的解剖特点,加深对该神经卡压后症状的理解,为临床提供更加适合的手术方式.方法解剖38侧成人尸体,肉眼及镜下观察前骨间神经与其周围结构的联属关系.结果常见可能引起AION卡压的结构为中指指屈浅肌腱腱弓(出现率44.7%)、拇长屈肌副头(出现率34.2%)、旋前圆肌下方腱性组织(13.1%)、横跨AION上方的血管(21.1%)等.结论临床卡压的形成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卡压可以来自前方也可以来自后方.术中应尽可能松解已经存在和潜在的卡压结构.

  • 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刘宏君;顾加祥;刘彬

    骨间前神经卡压病是单纯的正中神经运动支受压而产生的手部单纯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征.如不早期诊断、治疗,势必会影响手功能的发挥,长期下去造成关节僵硬、手部畸形形成,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作者通过12例新鲜上肢标本的解剖,观察骨间前神经走行特点及其卡压的主要因素,并对1997年5月~2007年12月的19例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回顾性分析产生卡压的病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下分别从解剖及临床2个方面进行论述.

  • 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5例疗效分析

    作者:杨璐;焦海山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保守治疗1例;4例手术治疗,切开肱二头肌腱膜,显露出肱动脉及内侧的正中神经,将旋前圆肌向外侧牵开,在与桡侧腕屈肌之间进入,于指深屈肌浅面暴露骨间前神经.结果:手术治疗后手功能完全恢复3例,1例手术治疗和1例保守治疗手功能部分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 孟氏骨折合并骨间前神经拇长屈肌肌支损伤1例报告

    作者:郭光远;孙夫平;李爱娜

    患者男性,15岁,因骑自行车摔倒致左前臂肿痛,功能障碍1h收入院。查体:左前臂中上段肿胀明显,畸形,中上段内侧及肘窝前外侧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功能障碍,桡动脉搏动好,左手拇指远节不能主动屈曲,其余各指伸指及屈指活动好,无感觉障碍。X线片示:左尺骨干中上段骨折,向外后移位,前成角约60°,断端尖锐呈锯齿状,桡骨小头前脱位。入院诊断:左孟氏骨折(伸直型)。治疗:在臂丛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术”术后抗炎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6周神经恢复,拇长屈肌肌力Ⅳ级,8周骨折愈合拔除钢针。讨论 骨间前神经是正中神经的分支,与起自骨间总动脉的骨间前动脉伴行于前臂骨间膜的前方在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发出肌支支配拇长屈肌。孟氏骨折,桡神经深支损伤为常见的合并症。正中神经损伤罕见。我们的体会是查体要细致,此种神经损伤多为挫伤,保守治疗可治愈。

  •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解剖学基础

    作者:舒强;卢敏;孟凡东;凌光烈;徐恩多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发病解剖基础.方法:48侧(左右各24侧)成人防腐固定标本在肉眼或双目放大镜下解剖观察可能构成对骨间前神经卡压的解剖结构.结果:有66.6%的拇长屈肌副头由内上至外下斜过骨间前神经主干前方.横过骨间前神经的结构还有:尺侧副血管(48.3%),指浅屈肌发出至拇长屈肌的小肌束或纤维束(10.4%).骨间前神经与桡、尺骨的关系:77%骨间前神经走在桡骨颈前方下行一段,长为3.9 cm(37侧,);16.7%骨间前神经在桡、尺骨之间走行;6.3%隔指深屈肌走在尺骨的前方.结论:拇长屈肌副头、横过骨间前神经的肌束和纤维等结构可能是致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 骨间前神经高位分支致所支配肌肉瘫痪1例

    作者:顾少光;刘志强;隋文静

    2003年12月,收治1例骨间前神经高位分支,伸肘时神经呈弓弦样紧张,致所支配肌肉完全瘫痪的患者,经神经探查后行功能重建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桑秋凌;刘燕;许则民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诊断方法.方法:对2008-2012年间17例临床初诊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感觉传导功能检测及靶肌肉静息状态和重收缩时的肌电图检测.结果:所检17例患者的拇长屈肌、旋前方肌静息状态见自发电活动,重收缩募集反应减弱;而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拇短展肌静息状态下无自发电活动,重收缩募集反应为混合相;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的潜伏期(Lat)、神经传导速度(N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