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周围血管损伤56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韩锋;段红永;张云峰

    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周围血管损伤的患者56例,经积极诊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8例;年龄12~65岁.开放性损伤49例,闭合性损伤7例;伤后就诊时间0.5h至2周,平均7 h;单纯血管损伤42例,合并重要神经损伤8例,合并骨折6例;损伤血管分别为:颈外动脉5例,肱动脉5例,桡动脉3例,尺动脉3例,股动脉21例,下腔静脉1例,髂外静脉1例,股静脉7例,腘静脉2例,股动脉合并股静脉5例,腘动脉合并腘静脉3例(其中5例动静脉瘘).

  • 周围血管损伤56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韩锋;段红永;张云峰

    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周围血管损伤的患者56例,经积极诊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8例;年龄12~65岁.开放性损伤49例,闭合性损伤7例;伤后就诊时间0.5h至2周,平均7 h;单纯血管损伤42例,合并重要神经损伤8例,合并骨折6例;损伤血管分别为:颈外动脉5例,肱动脉5例,桡动脉3例,尺动脉3例,股动脉21例,下腔静脉1例,髂外静脉1例,股静脉7例,腘静脉2例,股动脉合并股静脉5例,腘动脉合并腘静脉3例(其中5例动静脉瘘).

  • 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言晓宇;肖义军

    目的:探讨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皮瓣的解剖情况,总结临床修复手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自愿向我院捐赠的新鲜标本共10例,对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的分布规律及皮支链的链接方式展开探讨和解剖分析.结果:患者前臂中、下1/3处,桡动脉皮支分布范围是5~7支,尺动脉皮支分布范围是5~8支,桡动脉、尺动脉支链供应范围分别是3cm×6m至5m×9cm、3cm×5cm至4cm×9cm,两大动脉都有各自独立的血管供应区.结论:在不损伤前臂大血管周围组织的前提下,应用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修复手部小范围软组织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于临床.

  •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在皮肤缺损性断指中的应用

    作者:吴立志;顾仕林;郑有卯;王成;易利奇;李博文

    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在皮肤软组织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13年3月,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缺损性创面,并再植25例(均为经非重要位置短缩再植后仍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指),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6~58岁,平均31.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5~210 min,平均105 min。完全离断15例,不完全离断10例。皮瓣切取范围3.5 cm×2.0 cm~4.5cm ×3.0 cm。血管采用端-端方法吻合。术后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24例成活,2例48 h内出现血管危象,其中1例予以抗痉挛并换药后缓解,后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再植手指坏死,予以残端修整。1例出现断指创口感染,经换药愈合。24例获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6.5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皮瓣及手指浅痛觉及触觉恢复,两点辨别觉为5.5~11 mm,平均7.4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优8例,良14例,差2例。结论:在单个合并皮肤软组织、血管缺损的复杂性断指再植中,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可同时修复血管缺损及创面,可以避免过多的短缩患指,扩大了断指再植适应证,可以大程度的恢复患指的功能和外形。

  •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缺损的临床分析

    作者:潘跃;王西迅;胡继超;金成;魏勇;雷钧;王国庆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部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修复手部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病例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2~58(35.3±9.4)岁.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7 cm~7 cm×3 cm.伤后至手术时间3~15(8.4±2.6)d.根据创面缺损大小预先设计皮瓣,在深筋膜近端向远端锐性解剖,切断皮瓣与尺动脉间的交通达腕上皮支处,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观察皮瓣的感觉、外形及手部功能,并采用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功能评定部分评价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0例皮瓣Ⅰ期愈合,愈合时间14~18(15.0±1.5)d;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覆盖创面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7.0±3.8)个月.手部功能采用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功能评定部分:优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手部创伤后造成的软组织缺损,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皮瓣具有供区隐蔽,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纤薄,不需要二次修薄等优势.

  • 一例断掌再植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爱妹;苏志群;叶维建

    郑××,男性,22岁,住院号:71176。入院前半小时在操作过程中左手不慎被机器切割离断,致左手掌近腕掌关节处离断,离断端边缘整齐,创面清洁。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经常规消毒铺巾后,修整残端和离断端创面,寻找尺动脉、掌浅弓动脉、拇指指间动脉。以直径2mm克压针三根分别固定拇指、食指、中指,在显微镜下以11-0无创缝线吻合尺动脉,掌浅弓动脉,拇指指间动脉及4条手背浅静脉,“勒血试验”血管通畅后,结扎断端无吻合的动、静脉、逐一修复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及屈、伸指肌腱,缝合创面,拔除拇、食、中指指甲以观察甲床渗血情况。手术过程顺利,历时12小时,术中输血1200ml,麻醉效果良好。术后予以扩张血管、抗凝、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术后12天拆线,切口Ⅱ/甲级愈合,再植手术成功,离断掌存活。

  • 应用尺动脉远端穿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

    作者:郑大伟;黎章灿;许立;张旭阳;石荣剑;孙峰;寿奎水

    目的:探讨以尺动脉远端穿支为蒂、以其上行支和下行支为轴心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徐州仁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0年5月—2013年5月,采用以尺动脉远端穿支为蒂、以其上行支和下行支为轴心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11例手指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43岁;机器挤压伤7例,撕脱伤3例,电锯伤1例;指脱套伤创面4例,相邻两指创面2例,一指两处创面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 h ~8 d;创面范围2.0 cm ×5.5 cm ~6.0 cm ×9.0 cm,均伴有深部指骨、肌腱等外露。术后随访检测手指总主动活动度、静态两点辨别觉和患者自我评价等评价手指运动、感觉功能。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植皮后愈合;其余10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3.8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感觉恢复,供区瘢痕不明显,总主动活动度 TAM 130°~265°(健侧255°~270°),静态两点辨别觉2-PD 6.0~10.5 mm(健侧3.5~7.0 mm)。 TAM 评价优4例,良5例,可2例;2-PD 评价优1例,中10例;患者自我评价好9例,中2例。结论尺动脉远端穿支双叶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具有功能、外观、感觉恢复满意的优点,对指脱套伤、一指两处创面、相邻两指创面等复杂创面是一种可行、有效的修复方案。

  • 高位桡动脉1例

    作者:洪虹;唐洗敏;潘开超;刘志坚

    女尸1具,年龄约30余岁.在手术解剖其右上肢时,发现桡动脉从肱动脉高位分出,现报道如下.腋动脉行于腋窝深处,于大圆肌下缘续于肱动脉.肱动脉起始部外径为4.2mm.该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正中神经的内侧下行,至肱二头肌中上1/3、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上方11. 5cm处分为外侧的桡动脉和内侧的尺动脉(见图1).

  • 右侧高位尺动脉变异1例

    作者:余崇林;范光碧;汤华军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右侧高位尺动脉1例,现报道如下:男性,约70岁,消瘦,外观四肢无明显病变和畸形.左侧尺动脉起点、行程、分支及分布无异常.右侧尺动脉起于肱动脉外侧壁,距肱动脉起点1.42cm,全长42.51cm.肱深动脉在尺动脉起点上方0.43cm发自肱动脉内侧壁.右侧尺动脉起端直径为0.19cm,中间部直径0.18cm.发出后于正中神经内侧与之伴行下降,向内下越过起自肱骨内上髁的前壁屈肌表面,再潜入尺侧腕屈肌深面,与尺神经伴行下降,至腕前,经腕横韧带浅面,豌豆骨外侧入手掌.右侧肱动脉下行至肘窝,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直径0.21cm)和骨间总动脉(长3.67cm,直径0.17cm),后者向内下入旋前圆肌深头深面,分为骨间前动脉、骨间后动脉及尺侧返动脉(直径为0.11cm),同侧桡动脉发出的桡侧返动脉直径为0.14cm.

  • 前臂远端正中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程贺云;巨积辉;赵强;杜伟伟;王金晶

    患者男,18岁,因"右前臂远端切割伤0. 5 h",于2017年7月27日收住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行急诊右前臂血管神经肌腱探查修复手术治疗. 术中探查见掌长肌腱断裂,正中神经桡侧有一粗大动脉及伴行静脉伴行(图1). 探查桡动脉及尺动脉均无变异,且桡动脉、尺动脉、正中动脉管径与正常尺、桡动脉管径相近,约2. 1 mm(图2). 向远端追踪至腕部,发现正中动脉与正中神经一起进入腕管;向近端追踪,发现正中动脉穿桡侧腕屈肌腱深面,起自桡动脉(图3),距离桡骨茎突约22. 0 mm,为避免损伤远近端组织,未进一步向远近端追踪.

  • 肱动脉变异1例

    作者:郑威楠;姚建勇;李山泉

    解剖10%甲醛固定男性尸体标本1具,年龄约50岁.发现其上肢血管变异,报道如下.该标本左上肢腋动脉胸小肌第2段处分出内、外2支肱动脉,2支肱动脉被臂丛的各束及其主要分支包绕,其内侧有腋静脉与之伴行.肱动脉内支较粗,外径约6.0 mm, 起始段为正常的腋动脉本干,下行至背阔肌下后壁发出胸背动脉,在上臂分出旋前动脉、旋后动脉.肱动脉外支较细,外径约4.0 mm,行走约30.0 mm处分出肩胛上动脉,约50.0 mm处分出肱深动脉.内、外2支肱动脉共同沿肱二头肌内侧沟浅筋膜内下行至肘窝,两者之间无交通支;向下行与旋前圆肌表面,内、外支肱动脉分别移行为尺动脉(外径约3 mm)及桡动脉(外径约2.5 mm).

  • 前臂中下段尺神经血供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贾连军;王东;尹芸生;殷凤仪;赵海宝

    目的 研究前臂中下段尺神经与尺动脉的关系,从血供的角度来分析尺神经恢复欠佳的原因.方法 用20例成人尸体上肢,经肘上肱动脉灌注带红色颜料的乳胶液,使前臂动脉及其细小分支充盈着色,在XSQ-Ⅱ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和观察了与尺动脉伴行的尺神经的营养动脉,以及营养动脉的来源动脉,营养动脉的支数,外径、长度、入干方向和入干形式.同时,解剖出前臂正中神经,观察在大体标本上,尺神经与正中神经血供的不同之处.之后行尺神经连续横断面切片,观察尺神经的内部血运.结果 与尺动脉伴行的那一段尺神经,其营养动脉均来自于伴行的尺动脉及其发出的分支.营养动脉平均支数为7.2±1.32支.长度为6.64±3.01 mm,外径为0.32±0.01 mm.主要从尺神经外侧进入神经干,占51.86%,入干形式主要以升降支多,占63.19%.尺神经节段性、非定点地接受伴行尺动脉的血供,缺乏完整的滋养血管系统.内部未见到有其他来源的贯穿尺神经全长的滋养血管.而正中神经可有发达的贯穿正中神经全长的滋养血管.结论 前臂中下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于伴行的尺动脉,血运呈节段性的分布,尺动脉损伤影响尺神经的恢复,应重视对尺动脉的修复.

  • 医原损伤性假性动脉瘤彩超诊断25例分析

    作者:蒋苏齐;曹军英;王占江;刘兰庄;陈晋瑞

    我室从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间因股动脉穿刺引发的假性动脉瘤19例及因针灸引发的胫后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尺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共计25例,均为医原性.我们对这25例病例加以分析与探讨.使用仪器:泰索尼2DW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MHz,彩色频率5MHz,患者均采用平卧位检查.

  •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峰

    我院自1992-02~1998-12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手掌、手背及虎口部创伤或组织挛缩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除1例失去联系外,全部得到回访,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7例前臂尺侧内瘘的建立及护理

    作者:唐雅文;黄小妹

    尽管桡动脉-头静脉内瘘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当患者本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常规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时,就必须考虑采用其它血管通路来代替,如前臂桡动脉或尺动脉与贵要静脉建立内瘘为次选血管通路,现述如下.

  • 血液透析患者肘部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舒勇;王勤;李靖;胡威;孙丹宁;孙道冬

    患者男,54岁,因“维持性血透2年、左手包块进行性增大半年”于2013年3月23日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终末期肾病,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左手动脉瘤”。半年前患者以左手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时,穿刺肘部正中静脉作为回路端时,透析中出现肿胀,按压后,换用右手为静脉回路端,继续进行透析治疗,透析后按压完好,3d后再次透析时,发现左手肘部见1.0 cm ×1.0 cm包块,张力高,无搏动,无杂音,无疼痛,考虑血肿形成,医嘱予以压迫,但患者未引起重视。1个月后发现包块进行性增大,达到鸽蛋大小,张力高,无搏动,无杂音,考虑外伤性血管瘤。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仍未引起重视,3个月后出现左手动静脉内瘘闭塞,再次进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及右手动静脉端侧吻合造瘘术,术后以右手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治疗。其左手肘部进行性增大(图1),达10 cm ×10 cm,入院前1周自行到多家三甲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均表示手术风险较大而婉拒。入院后行彩色超声(图2)检查示:假性动脉瘤,12 cm ×10 cm ×5 cm大小,内腔约3 cm ×3 cm ×3 cm,外层考虑机化的血凝块,来源于肱动脉,尺动脉血流完好,桡动脉内瘘近端无血流(端端吻合,远端被扎断,尺动脉经动脉弓供血)。术前考虑假性动脉瘤破坏肱动脉壁,甚至分层,准备人造血管进行桥接。术前患者拒绝行DSA 造影,术中发现假性动脉瘤来源桡动脉,破口仅0.2 cm(图3,4),予以8-0无损伤血管缝线修补缝合,术后恢复好,未复发。

  •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应用高频超声评价桡尺动脉的价值

    作者:曹燚;勇强;张若冰;李治安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评价桡尺动脉的价值.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5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行双侧桡、尺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双侧桡动脉、尺动脉、肱动脉及腋动脉.结果:150例受检者上肢动脉变异及不同程度的走行迂曲12例,管径纤细2例.走行异常及迂曲的12例中有11例成功进行了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1例行经左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另外管径纤细2例进行了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桡尺动脉,可以为临床选择穿刺途径提供依据,提高穿刺、插管及导丝行进的成功率.

  • 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分析

    作者:郭炜华;马锋;申薇薇;王慧峰;王治平

    1989年加拿大Campeau[1]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2].与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等优点,而得到广大医师的认可.要对该技术完全掌握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处理经验.

  • 应用4Fr JL4.0指引导管经尺动脉完成右冠状动脉开口畸形再狭窄病变PCI

    作者:傅向华;范卫泽;王学超;刘晨;樊延明;谷新顺;吴伟力;李世强;郝国贞;姜云发

    患者赵某,男性,64岁,主因发作性胸闷痛8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8月6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9年,无糖尿病及烟酒嗜好.患者8年前因"急性下壁再发心肌梗死"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应用4 Fr左冠JL 3.5造影导管(Terumo Corporation)分别行急诊左右冠脉造影示:左主干(LM)未见异常;左前降支(LAD)近段狭窄约80%;左回旋支(LCX)中段以后完全闭塞,可见LAD至LCX侧枝循环,约2+级;右冠脉(RCA)开口畸形(位于左冠窦的右后上方),近端狭窄约85%,第二转折后完全闭塞.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及防止方法

    作者:田军;储毓舜;王俊娥;孙婧;姜铁民

    目的:观察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探索防止桡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方法:2008-06至2010-04期间来我院就诊的TRI的患者2658例,根据术后有无桡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分为搏动减弱组187例和正常组2471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动脉搏动减弱的危险因素.观察阻断同侧尺动脉血流恢复桡动脉搏动并探索防止桡动脉闭塞的有效性.结果:搏动减弱组患者女性比例、既往TRI经历比例、鞘管留置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有创收缩压水平搏动减弱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桡动脉搏动减弱的发生与鞘管留置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和有创收缩压呈明显相关性.血管超声多普勒观察187例搏动减弱组穿刺侧的桡动脉比对侧的桡动脉舒张期、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压迫同侧尺动脉后,使得187例搏动减弱组患者中185例(98.93%)患者桡动脉搏动恢复.结论:鞘管留置时间长、术后压迫时间长、有创收缩压低是桡动脉搏动减弱的危险因素.桡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可以认为是桡动脉闭塞的预测指标.持续阻断同侧尺动脉血流可以恢复桡动脉搏动,有效防止术后桡动脉闭塞.

181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