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经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立锋

    目的 探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经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陕西省洛南县医院收治的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经跨伤椎固定,观察组则选择经伤椎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2%,对照组为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的椎体高度丢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系统经伤椎固定的治疗效果优于经跨伤椎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伤椎高度丢失率低等特点,可推广应用.

  • 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作者:李越敏;杨金峰

    目的 探讨分析跨伤椎与经伤椎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Cobb角度数、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Cobb角及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指标(P<0.05).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观察

    作者:张朝凯

    目的: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引流量3个方面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手术指标更优;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压缩率与后凸Cobb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手术效果更佳(P<0.05).结论: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都具有较高的疗效,但跨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更佳,时间短、出血量少、引流量少,但从长期效果来看,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更佳.

  • 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作者:蒋本涛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术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值和骨折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显著。

  •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谭宝利;孙娜;张浩亮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作者:柳立民

    目的: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行跨伤椎固定,观察组38例行经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术后7 d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当日、术后6个月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47±0.2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28±1.03)%(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治疗疗效.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

    作者:张付祥

    目的:比较跨伤锥固定和经伤锥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跨伤锥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伤锥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即刻矫正角度和术后6个月的矫正丢失度.结果:观察组术后Cobb角和术后6个月的矫正丢失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即刻矫正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锥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术治疗效果.

  • 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黄剑峰;宁锦龙;易椿均;植汉兴;钟向球;骆志明;何木良;党业天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选择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组(A组,27例)和传统开放跨伤椎四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B组,2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VAS疼痛评分等.结果 A组与B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术后3 d伤口疼痛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前、术后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取内固定后3个月,两组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术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后1个月以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操作简便、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内固定失败率较低,伤椎高度恢复良好,利于维持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

  • 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体会

    作者:成平;李秀成;宋爱国;刘庆荣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否需行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取经后路短节段固定,骨折椎体万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3~24个月随访,术后Cobb角恢复理想,骨折椎体基本恢复正常高度.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固定治疗能使术后脊柱稳定性增加,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使伤椎复位近正常高度并保持矫正效果.

  • 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经伤椎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璐萍;杨英

    目的 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1诊治的3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行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20例经伤椎固定(观察组),16例跨伤椎固定(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结果 36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以更好地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脊柱稳定性维持良好,疗效满意.

  • 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李俊杰;吴群峰;俞立新;郭松华;冯炜;于健;陈学强;傅一峰;杨雷;周颖颖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经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0例胸腰椎骨折,评价椎弓根钉置入准确性,比较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后凸Cobb角.结果 80枚椎弓根钉置入情况按Mobbs-Raley法分级:0级71枚,Ⅰ级8枚,Ⅱ级1枚.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10~18)个月.1例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13.6°,患者腰背部酸痛,口服药物尚能忍受疼痛.术后3d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有所丢失,但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避免椎旁肌广泛剥离,从而保护多裂肌的神经支配,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同时术中直视下置钉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骞;李保健;尚博;都芳涛;扈桂海

    目的 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将43例接受经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实验组,38例接受跨伤椎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即刻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obb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即刻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Cobb角度及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椎前后缘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相对高度及半年矫正丢失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要优于跨伤椎固定,其复位效果更佳,术后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楚

    目的:探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接受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接受手术方式分为跨伤椎组和经伤椎组,比较2组固定效果.结果:随访结束时经伤椎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度、椎体压缩率低于跨伤椎组;经伤椎组脊柱功能优良率为78%,跨伤椎组50%;术后24小时、48小时经伤椎组VAS评分为5.12±1.03分、3.10±0.87分,跨伤椎组为5.84±1.16分、3.27±0.65分.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跨伤椎固定植骨融合率更高,脊柱矫正度可获取更好维持,值得推广.

  •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宇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随访12个月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与 Cobb 角度.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45.6±73.8ml,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81.7±81.1ml(P<0.05).末次随访,研究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与Cobb 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P<0.05).结论:与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显著,能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值得推广.

  • 经伤椎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Magerl A3型骨折

    作者:胡生庭;丁真奇;康两期;郭林新;沙漠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治疗新鲜胸腰椎Magerl A3型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对54例Maged A3型胸腰段(T12~L2)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传统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植骨融合术(A组)或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复位、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术(B组)治疗.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4岁,平均43.9岁;T12 8例,L1 15例,L2 7例;Cobb角18.2°~27.4°,平均22.30°;伤椎前缘高度46.2%~68-4%,平均51.9%;椎管占位率18.8%~48.9%,平均24.1%;3例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均为Frankel D级.B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9~61岁,平均41.0岁;T12 5例,L1 10例,L2 9例;Cobb角18.4°~28.90°平均19.8°;伤椎前缘高度47.6%~70.5%,平均52.4%;椎管占位率19.7%~49.6%,平均24.9:3例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Frankel C级1例,D级2例.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A组手术时间86~131min,平均102min;B组72~123min,平均94min.术中失血量A组215~1005ml,平均485ml:B组100~880ml,平均420ml.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A组Cobb角矫正至5.1°±1.3°,B组矫正至3.2°±1.5°;椎体前缘高度A组恢复至80.7%,B组恢复至89.7%;椎管占位率A组为(8.2±1.6)%,B组为(4.9±1.8)%.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后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A组平均随访34个月,B组32.6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Cobb角为8.2°±1.5°,B组4.1°±1.6°;椎体前缘高度A组79.3%,B组88.1%;椎管占位率A组为7.8%,B组为4.2%.末次随访时A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2例在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丢失>100°,3例内固定失败,而B组没有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经伤椎置钉能有效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重建可有效维持复位,减少后凸畸形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 微创与传统开放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洪伟;李长青;周跃;王建;初同伟;张正丰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选择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下微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开放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等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相比,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以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创组术后Cobb's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附加伤椎内固定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胡海刚;谭伦;林旭;吴超;刘世伟;罗小中

    目的:探讨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9月间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75例,30例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A组),45例行常规跨伤椎(B组)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测量手术前后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相邻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测量手术前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和计算椎管侵占率;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甲用Denis疼痛分级评估术后腰痛.结果:伤椎前高压缩比A组术前为59.8%,术后为92.9%; B组术前为57.3%,术后为87.1%.相邻椎Cobb角A组术前为20.2°,术后为8.5°,末次随访时为10.3°;B组术前为22.7°,术后为12.3°,末次随访时为16.7°;椎管侵占率A组术前为37.1%,术后为21.9%; B组术前为34.8%,术后为18.3%; A组平均出血量256m1,手术时间107min,疼痛评估P1 25例,P2 5例,1例脑脊液漏;B组平均出血量236m1,手术时间87min,疼痛评估PI 35例,P2 8例,P3 2例,有1例断钉和2例内固定松动;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压缩比和Cobb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椎管侵占率、手术出血量和并发症以及疼痛评估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能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有效且安全.

  • 胸腰椎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作者:朱立帆;曾金才;朱晓东;蒋富贵;沈鹏程;翁峰标;徐浩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A组),25例行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32例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C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等影像学指标,在末次随访时观测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痛症状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5±2.3个月(13~21个月).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比A、C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前、术后AVH、LKA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在AVH、LKA及汉化ODI评分等方面,A组均比B组、C组差(P,<0.05),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A、B、C三组末次随访伤椎骨缺损程度分别为(18.6±7.3)%、(11.8±4.3)%、(8.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两组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而A组则有3例断钉.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结合椎体成形术或经伤椎置钉均能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经伤椎置钉固定因操作简单、安全,并能进一步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开窗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王兴盛;王想福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腰椎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对患者术前后X线片进行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38例随访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椎弓根钉断裂、弯曲及拔出,术后36个月疗效评价:优36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7.4%(37/38)。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14.23±2.51) mm,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25.68±3.95) mm (q=22.319,P<0.05)、术后24个月(26.23±3.15)mm(q=23.391,P<0.05)和术后36个月(25.64±2.86)mm(q=22.241, P<0.05)。术前Cobb角24.39°±2.54°,显著大于术后36个月15.54°±1.05°(q=27.448,P<0.05)。术前VAS评分(6.1±1.1)分,显著高于术后36个月(1.2±0.6)分(q=33.930,P<0.05)。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统计学差异(Z=-2.190,P=0.029)。结论经伤椎固定微创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为爆裂性骨折提供即刻稳定,且具有复位满意、创伤小,远期可防止后凸畸形和固定失败的优点。

  • 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谢华君

    目的 比较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跨伤椎组和经伤椎组,每组28例.跨伤椎组患者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经伤椎组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中指标.结果 跨伤椎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术中出血量(110.42±5.32)ml、住院时间(7.36±1.05)d均少于跨伤锥组的(210.46±1.69)ml、(14.75±2.3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更佳,且造成的损伤较小,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7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