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3例

    作者:胡思斌;姜淑华;付薇;王华柱;崔青

    胸椎黄韧带骨化常致胸椎管狭窄,压迫脊髓.今将我院自1992年~1998年手术治疗的1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41~69岁.病程2月~4年,均无明显外伤史.病人主要症状是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无力,不灵活及行走不稳、足底踩棉感等.胸腹部束带感(8例),足底踩棉感(10例),腰腿疼(4例),大小便障碍(7例).体征主要有:下肢肌力减退(13例),出现明显感觉平面(10例),锥体束征阳性(13例),相应节段胸背叩疼(7例),下肢放射疼(4例).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术中监护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英俊;元虎;李康杰

    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监护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在SEP监护下,对18例无神经功能损伤及有部分神经功能损伤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手术.结果 11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5例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接受警告后调整手术过程,术后16例均未发生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结论 SEP术中监护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中判断脊髓损伤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

    作者:孟令志;王琪;刘军;项良碧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TOLF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分为超声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超声治疗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传统治疗组患者予以切口加压包扎方式治疗.结果 超声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超声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TOLF术后脑脊液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作者:吴德鹏;裴磊;袁伟;朱悦

    背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以脊髓背侧受压为特征的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以手术减压为主,且手术方式多样.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6年6月接受小关节内侧开槽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治疗的48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男23例,女25例;年龄34~69岁,平均52岁,短节段(≤3个)32例,多节段(>3个)16例.10例合并硬脊膜骨化.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并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87个月,平均34.8个月.术前、末次随访腰背部VAS评分分别为2.31±2.67、0.71±1.07,下肢VAS评分分别为1.75±2.25、0.56±0.89,mJOA评分分别为6.33±1.89、9.15±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疗效方面:优15例,良16例,优良率为64.8%.根据JOA评分计算平均改善率为60.0%.术中硬脊膜撕裂10例,术后脑脊液漏4例,末次随访未见明显脊柱后凸畸形.除1例因邻椎出现黄韧带骨化加重再次手术,其他患者均无二次手术及神经功能恶化.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以短节段受累为主,通过感觉平面等定位体征结合影像学明确责任病灶尤为重要.合并硬脊膜骨化的病例并不少见,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在椎板切除减压过程中,小关节内侧开槽更为合理,正确使用高速磨钻和椎板钳是避免神经症状加重的关键.

  • 经根黄通道减压手术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作者:赵莹;史念珂;雪原;宗雅琪;林威;孙超;裴博;王沛;冯世庆

    目的:探讨经根黄通道减压手术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2年9月采用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法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1~73岁,平均51.9岁。连续两节段骨化减压41例,连续三节段骨化减压10例,连续四节段骨化减压4例,连续五节段骨化减压1例。共减压133个骨化节段,其中CT分型45个为单侧型骨化,34个为双侧型骨化,54个为连接型骨化。CT仿真内窥镜观察所有减压的骨化节段中共有上、下根黄通道各221个,其中单侧型骨化节段有上、下根黄通道各1个,双侧型和连接型有上、下根黄通道各2个。术前和术后2d、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7±0.8h,术中出血量260±120ml。51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5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蛛网膜下腔感染、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3~38个月,平均23.2个月。术后2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分别为6.37±2.89、8.73±1.58、9.45±1.03、9.67±1.07分,与术前评分5.14±1.59分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50%~100%,平均(75.24±18.01)%;疗效为优38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91.07%。结论:经根黄通道减压手术是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可行、有效、相对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髓内MRI高信号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作者:贺宝荣;许正伟;郝定均;闫亮;郭华;刘团江;王晓东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髓内单节段MRI T2WI高信号改变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59例,其中合并髓内单节段高信号患者28例(高信号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3 ~63岁,平均52.8±1.8岁;病程11~38个月(20.1±3.7个月);脊髓受压节段:单节段11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6例,三节段以上4例;术前JOA评分为3~7分,平均4.8±1.6分;ASIA分级:B级2例,C级11例,D级15例.髓内信号正常患者31例(正常信号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38~66岁,平均53.7±2.4岁;病程5~38个月(18.7±4.3个月);脊髓受压节段:单节段15例,双节段9例,三节段5例,三节段以上2例;术前JOA评分为3~8分,平均4.9±1.8分,ASIA分级:B级1例,C级14例,D级16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板薄化分解揭盖减压、植骨融合术.随访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神经功能ASIA分级,观察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4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均有神经功能恶化者,其中高信号组2例,正常信号组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末次随访时高信号组和正常信号组的JOA评分分别为6~10分(平均7.0±1.5分)、8~10分(平均8.9±1.1分),改善率分别为28.3%~78.9%[平均(40.0±12.4)%]、38.7%~83.1%[平均(53.7±15.4)%],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高信号组术后JOA评分和改善率均明显低于信号正常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共有37例神经功能好转,其中髓内高信号组16例,正常信号组21例,ASIA分级改善1~2个等级.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效果较正常信号者差.

  • “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冯法博;孙垂国;陈仲强;刘忠军;刘晓光;齐强;郭昭庆;李危石;曾岩

    目的:探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3年5月因确诊单节段胸椎OLF于我院接受“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并获得随访的44例患者,排除合并其他脊柱疾病、超过1个节段分布以及外伤致病者。其中男23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24~76岁,平均56.8岁。节段分布: T10/1120例,T11/1214例,T9/104例,T8/92例,T2/32例,T4/51例,T1/21例。术前JOA脊髓功能评分(11分法)为2~9分,平均6.68±1.76分。末次随访时按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疗效分级,并计算疗效优良率。按术前MRI横断面上骨化黄韧带对脊髓的压迫程度分度,观察T2WI脊髓内有无高信号及矢状位骨化形态。利用术前CT测量并计算横断面椎管中央、侧界及二者中点部位(旁正中)的椎管前后径残余率,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观察Sato′s 分型及骨化生长位置。采用单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检验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脑脊液漏、骨化生长位置、手术节段、T2WI脊髓内高信号、MRI矢状位骨化形态、Sato′s分型以及各椎管侵占测量参数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与JOA评分改善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结果:随访10~99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5~11分,平均8.84±1.83分;改善率为-20%~100%,平均58.17%;疗效判定:优13例,良20例,一般9例,差2例,优良率为75.0%(33/4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骨化生长位置、T2WI脊髓内高信号、Sato′s分型、MRI脊髓受压分度及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侧界和旁正中)、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与JOA评分改善率有相关性(P<0.05),年龄、性别、术前病程、脑脊液漏、OLF手术节段、MRI骨化形态、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中央)与JOA评分改善率无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与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骨化生长位置、T2WI脊髓内高信号、Sato′s分型、MRI脊髓受压分度、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侧界)、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OLF疗效相对较好,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与术前JOA评分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聂新富;郭鹏;段广斌;张发元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风险大,困难多,疗效常不令人满意.我们于1998年~2004年根据压迫的程度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15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更换应用脑室引流管治疗严重脑脊液漏

    作者:徐振华;顾洁夫;王欣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并发症之一,轻度脑脊液漏可通过改变体位、伤口局部加压、缝合伤口等方法得以闭合.对严重脑脊液漏患者,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脑室引流管作局部引流治疗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3~70岁.均为胸腰椎疾患,其中胸腰椎骨折并截瘫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例,蛛网膜囊肿2例,硬膜下肿瘤2例,脊髓拴系综合症1例.所有病人术中硬脊膜均被切开.术毕,切口内未见脑脊液漏,常规将输血管(塑料管,外径5mm,内径2.5mm,下称塑料引流管)置入硬膜外作负压引流.术后第2~3天发现大量脑脊液漏,引流管流出清亮液体,平均每天约400ml(200~500ml).立即采取措施,解除塑料引流管负压、抬高床脚、改变病人的体位及伤口局部加压包扎等,观察24~48h,脑脊液量未见减少,后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 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作者:满益旺

    目的 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对相应的防治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包括骨化黄韧带与硬脊膜严重粘连(63.33%),硬脊膜骨化与骨化黄韧带融合(20.00%),术中器械损伤硬脊膜(10.00%),术中操作损伤根神经(6.67%)等.结论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较为复杂,在临床防治当中,主要采取以俯卧位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 局部麻醉下揭盖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卢守亮;程才;赵晔;李书奎;郭志远;孙鹤;刘东明;蒲晓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下揭盖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局麻组(36例)和全麻组(40例).局麻组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全麻组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行胸椎后路揭盖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术程时间、出血量、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患者术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麻组,术程时间短于全麻组,出血量少于全麻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麻醉下行胸椎后路揭盖术,麻醉效果可以满足手术要求,同时便于观察术中神经功能变化,能够降低脊髓损伤的风险,避免全身麻醉带来的麻醉并发症.

  • 共同努力,提高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治水平

    作者:陈仲强

    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是导致胸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的常见原因,但是确切的发病率不清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OLF主要累及亚洲黄种人,白人和黑人很少见.我们发现位于人类第6条染色体上Runx2基因(控制成骨分化的关键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构象多态性和位于染色体21q22.3上的COL6A1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构象多态性与OLF的发病均具有相关性,表明可能是OLF的主要易感基因,这些研究进一步从基因学的角度上揭示了为什么OLF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陶风海;崔文华

    胸椎黄韧带骨化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损害,严重可致截瘫,其病因尚不清楚.早期易误诊为血栓性脉管炎、神经炎、脑血管疾病等而延误治疗.我院1995~2001年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1例,均行手术切除减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61例临床研究

    作者:王哲;马兴;王全平;李明全;马平;李新奎;雷鸣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胸椎OLF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总计161例胸椎OLF,39.1%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25.5%合并胸椎OPLL,7.6%合并胸椎间盘突出,4.3%合并腰椎OPLL,1.9%合并颈、胸、腰椎OPLL,15.2%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3.0%为氟骨症患者.手术采用椎管后壁切除术,术后146例随访半年以上,总有效率达93.3%,优良率为86.4%.结论胸椎OLF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谭芳欢;黄柳明

    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压迫性损伤的常见的原因,常发生在颈胸交界或胸腰椎交界部,其起病隐匿,病程长,呈渐进性发展,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而常误诊或漏诊,而CT检查是显示胸椎骨质改变、椎旁韧带骨化及椎管狭窄佳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72例,重点探讨其形成机制及CT、磁共振(MR)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及放射科医师对该病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以期改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 胸椎全椎板截骨再植术围手术期护理26例

    作者:刘巧慧;段卫红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患病率在脊柱疾患中比较低,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1,2].采用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明显增加椎管矢状径,解除脊髓压迫,完善护理计划,可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老年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效果

    作者:安贵峰;刘军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可能与慢性损伤退变、炎症及代谢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的肌力减退,胸髓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减弱或消失且可伴有浅反射减弱,锥体束征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1〕。近年来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减压方法主要包括“揭盖法”和“蚕食法”。“揭盖法”对胸脊髓的干扰更小,因此可能降低脊髓再损伤的发生率,然而并无确凿证据表明前者的手术效果更优于后者。本研究分析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疗效。

  • 椎板薄化分解结合根黄通道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损伤

    作者:王文涛;段琨;王欣文;刘团江;吴起宁;郝定均;刘继军

    目的:探讨椎板薄化分解结合根黄通道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椎板薄化分解结合根黄通道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单节段胸椎OLF,其中男34例,女18例;手术时年龄55~72岁,平均63.8岁.节段分布:T10/11 21例,Tli/12 18例,T9/10 8例,T8/9 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ASIA神经功能评分变化,通过CT及MRI扫描观察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随访12月.本组患者手术间120± 24min,出血量240±60mL.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ASIA运动功能评分、ASIA感觉能评分分别从术前1.56±0.78、1.98±0.66、68.3± 9.86、79.2± 10.23提高到术后12月2.67± 0.56分、3.62±0.82分、93.5± 15.82、102.3±21.6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Epstein和SchwaH评分标准,优37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术后3例发生神经症状加重,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6月恢复到术前水平;5例发生脑脊液漏,行保守治疗治愈.CT提示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失败.结论:椎板薄化分解结合根黄通道治疗单节段胸椎OLF减压彻底,侵袭小,手术安全性可靠,疗效确切.

  • 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术中配合护理

    作者:郭娟

    胸椎黄韧带骨化是胸椎常见的的退行性疾病,一旦发病,胸椎压迫脊髓可引起慢性进展性的脊髓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双下肢或单侧肢体麻痹、无力和步态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感觉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锥体束征,给患者后期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2].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效果显著,但有术中出血多、脊髓及神经损害、术后感染、疼痛等并发症[3].本研究在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同时配合良好的术中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潘宇;陈其昕

    目的 评估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椎板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23例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JOA脊髓损害评分表(11分法)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6.83±1.35)分,术后1周JOA评分平均(8.65±1.11)分,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9.78±0.91)分.结论 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是治疗TOLF有效的手术方法.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