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癌骨转移致腰痛的误诊分析(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平;王斌

    1病例资料 患者男,90岁.腰部疼痛7月,期间给予X线腰椎片及腰部CT检查后,考虑为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无阳性体征.腰椎4~5压痛(+).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前列腺增生,吸烟史.给予口服通滞苏润江胶囊、扶他林片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末予重视.近一月患者腰痛症状加重,不能忍受;且伴有声撕症状.再次去医院,胸腰椎MRI示多发胸椎骨质异常信号;腰1、腰5椎体周围多发异常信号,考虑骨转移.

  • 运动疗法治疗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景邵春;张宝琦;陈悦慧

    目的:研究分析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接收的108例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54例,其中常规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运动疗法,统计其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半年以及一年后,其VAS疼痛评分以及JOA腰背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均要优于常规组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CT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贵云

    目的:分析采用CT诊断老年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患者进行CT诊断,总结影像变化特征.结果: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CT表现为:(1)椎体前缘骨质增生1 32例,占88.0%;(2)椎间盘膨出128例,占85.3%;(3)椎间盘突出60例,占40.0%;(4)椎小关节增生58例,占38.7%;(5)退变性骨性椎管狭窄42例,占28.0%;(6)黄韧带肥厚60例,占40.0%;(7)真空现象44例,占29.3%;(8)脊柱滑脱14例,占9.3%;(9)骨质疏松80例,占53.3%.结论:采用CT检查对诊断老年退行性病变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变提供病理变化及引起的原因依据.

  •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

    作者:崔凤海

    目的:讨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方法:收治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00例,行腰椎X线检查诊断,对X线检查观察测量值、临床症状程度进行分级或评分,观察X线征象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骨质增生分级仅与腰痛评分呈正相关,与根性症状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均无相关.骨性椎管矢径>17mm、15~17mm及<15mm与腰痛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均呈正相关,与根性症状评分相关性不高.椎体滑脱分级与腰痛评分、根性症状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均呈正相关.腰椎侧凸分级与腰痛评分、根性症状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均呈正相关,但与根性症状评分、间歇跛行评分相关性较差.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症状的程度,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极外侧椎间融合联合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胡旭栋;马维虎;蒋伟宇;阮超越;陈云琳

    目的: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3例,其中腰椎不稳症8例,轻中度腰椎滑脱症5例;男5例,女8例;年龄56~73岁,平均62.1岁;均为单节段融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通过腰椎X线片及CT扫描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及手术前后椎间孔面积变化.结果:1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2.8±5.2)min,平均失血量(82.5±22.6)ml.术后1例大腿内侧麻木,1例屈髋肌力下降,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31±0.75)分降低至(2.31±0.75)分(P<0.05),ODI由术前的(42.58±1.55)%降低至(12.55±0.84)%(P<0.05);影像学证实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完全融合,5例患者部分融合;椎间孔面积由术前的(94.86±2.44)mm2提高至术后的(150.70±7.02)mm2(P<0.05).结论:极外侧椎体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早期疗效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中医“督-肾-骨失调”病机理论研究

    作者:谢晚晴;郑洪新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腰椎老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分析本病的病机理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故首先引中医古籍原文阐述督-肾-骨三者的关系,三者从解剖、生理学角度联系为一体与本病密切相关;其次分析本病的病名、症状和病机,从这三个方面说明本病与“督-肾-骨失常”密切相关;后结合中医经典、作者的导师及其他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从补肾-壮督-强骨的中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论证腰椎退行性病变应从“督-肾-骨”论治.

  •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变

    作者:王钋

    目的 总结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扳切除、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患者28例.结果 28例随访4~28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评价:优14例,良13例,尚可1例.无一例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手术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植骨密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加深,钛网融合器无下陷,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椎弓根螺钉系统无断裂和移位.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变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好.

  • 腰椎退行性病变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

    作者:申练兵;谭俊铭;何翔;张颉锋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结果 手术融合率95.5%,无神经损伤、断钉、退钉发生.结论 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式操作安全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肯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方法.

  • 腰椎退行性变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欧阳一雪;赵红伟;蔡雪;赵书娥

    目的:调查腰椎退行性变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进行腰椎手术的21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腰椎退行性变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2.54±11.23)分,各维度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预期性支持、个人状态和适应能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指导质量、性别、出院原因、合并症、下肢肌力是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腰椎退行性变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同时为患者制订详细的康复计划和多元化的随访模式,提高出院指导的质量,以提升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 磁共振T1FLAIR序列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孙景金;张通

    目的:研究MRI T1FLAIR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与 SE、FSE序列T1W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连续54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磁共振SE、FSE、FLAIR序列T1WI矢状位检查。由两位有MR诊断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分别独立地对3种序列的图像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结果对腰椎SE、FSE、FLAIR 3种序列矢状位T1WI进行定量分析,T1FLAIR序列图像脊髓的信噪比(SNR)较SE、FSE序列高,脑脊液SNR较SE、FSE序列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T1FLAIR序列脊髓-脑脊液及椎间盘-脑脊液的对比度噪声比(CNR)明显提高,与SE、FSE序列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 T1FLAIR图像椎体-椎间盘的CNR与SE、FS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1FLAIR图像椎间盘-脑脊液及脊髓-脑脊液相对对比度与SE、FSE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FLAIR椎间盘-脊髓圆锥相对对比度与FSE比较有差别(P<0.05)。通过对图像定性分析得出:椎间盘-CSF界面对比度、CSF-脊髓圆锥界面对比度及椎间盘-椎体界面对比度等方面,T1FLAIR序列较SE、FSE序列高(P<0.01)。结论快速T1FLAIR对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显示有明确的优势,避免了脑脊液信号的影响,更有利于腰椎正常解剖结构及退行性病变的显示。

  • 青少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表现和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连平;王军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发生于腰椎各个组成部位的退行性改变,先发生部位通常是在椎间盘,是成年人常见病.但近年来该病在青少年中已不少见,目前文献少有报道.回顾性分析21例青少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及病史资料,旨在加深认识青少年发病的相关因素,以期重视其相关性,预防和减少该病发生.

  • 脊柱矫形稳固器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矫形复位的应用

    作者:张松;何正兵;邓祖国;陈世雄

    目的 探讨脊柱矫形稳固器对腰椎退行性病变(DLD)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DLD行后路减压结合单节段Dynesys内固定治疗,术后佩带脊柱矫形稳固器(观察组);回顾性分析30例DLD行后路减压结合单节段Dynesys内固定,术后仅佩带普通腰围(对照组).结果 2组获得6~18个月的随访.术后1周2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曲线指数、节段前凸角、腰椎生理前凸角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问隙高度、椎体滑脱距离较术前及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对DLD患者行非融合术后给予脊柱矫形稳固器佩带,可促进脊椎矫形复位,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后路TFC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夏林;杨雍;王炳强;刘成龙;曹延林;靳安民

    目的 分析单纯TFC用于后路腰椎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术后远期的疗效.方法 自1997年1月~2000年6月共以TFC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ILV)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滑脱9例,单纯腰椎管狭窄3例.观察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影像学结果.结果 随访8~12年,根据JOA临床改善率标准,术后远期疗效的优良率达94.3%(33/35):影像学上3例融合器小幅度下陷,有1例融合器轻度向后移位,但均未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融合临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为22.9%(8/35).结论 单纯TFC行PIL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具有良好的术后远期疗效,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但应强调手术的适应证.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俊岐;何健飞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治疗方法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减压、融合手段已近手术方法,并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进行内固定和矫形,术后用ODI评价临床疗效,VAS评价腰腿疼痛情况、JOA评价腰椎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患者的ODI评分、腰腿疼痛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年患者的JOA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经过积极处理后没有造成残余的伤害,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螺钉脱落、松动和螺钉周围透亮现象。结论: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以增强螺钉的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康复,因此该治疗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 腰椎退行性病变应用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cage植入治疗的意义探究

    作者:张志敏;毕兴华;宁涛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cage植入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种影像学手段检查并确诊,同时采用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cage植入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X线摄片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进行测定,观察患者的改善程度,同时采用改良Macnab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2例患者椎弓根钉cage植入后均有较强的稳定性,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见螺钉cage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腰椎X线复查发现所有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且融合率达到100%.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前凸角分别为(5.5±0.9)°、(12.5±1.5)°、(12.0±1.4)°,椎间隙高度分别为6.4±1.2mm、11.0±1.8mm、10.4±1.5mm,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测定结果均显著优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治疗效果评价为优、良、中、差的患者分别有29例(69.0%)、12例(28.5%)、1例(2.3%)、0例(0),优良率为97.6%.结论: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cage植入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有利于促进脊柱生理弧度和椎间隙高度的恢复,提高腰椎的稳定性,椎间植骨融合率可以达到100.0%,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掌握适应证是确保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手术成功的基础

    作者:海涌

    腰椎融合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的主要手术方法应用了近100年,其疗效肯定.近年来,腰椎融合术的缺点,即融合节段运动的丧失和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或恶化,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广大脊柱医师的关注.脊柱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开始应用的试图解决上述腰椎融合问题的一种手段,而棘突间动态稳定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在国内外已经开展,并有一些文章进行了报道[1-4].

  •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

    作者:关溪;魏春琴;孙晓荣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包括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周韧带及软组织相互影响、综合退变而导致的系列疾病.临床主要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退行性脊柱侧凸,椎间盘源性腰痛及退行性腰椎不稳等.

  •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林杰;孙国绍;盛伟超;吴青坡;马龙;汝强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整群选取于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诊的8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90.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组间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效果相同,较后者,前者手术创伤小,疼痛感低,更利于术后尽早康复.

  • 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观察

    作者:黄智标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情况.方法分析该院影像科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0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CR和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结果情况.结果 螺旋CT组诊断腰椎间盘退变、腰椎骨质退变、腰椎管狭窄、腰椎小关节退变、腰椎韧带退变及腰椎失稳结果稍高于C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可以一次性检查腰椎间盘膨出、髓核突出、侧隐窝狭窄和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黄韧带的肥厚和钙化,关节囊内的真空征等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行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效果比较

    作者:汤旭日;马安军;傅弛;叶必谦;李兴中;吴恙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的治疗效果,旨在探索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6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的11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固定者56例,双侧固定者61例,所有患者获2年以上随访.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通过影像学评估腰椎融合情况、并发症、相邻节段退变及腰椎Cobb角变化.结果 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双侧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2组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单侧相邻节段退变率为33.93%,双侧固定组相邻节段退变率为65.57%,单侧固定组相邻阶段退变率明显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2组在术毕、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2年腰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行TLIF术,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明显更低.

7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