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泛性焦虑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安会玲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广泛性焦虑症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结果:8周后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赞宗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58例焦虑症患者按随机区分组法分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组(结合组26例)和抗焦虑药物组(药物组32例),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一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结合组和药物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总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抗抑郁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作者:殷军波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后抑郁症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抗抑郁药,观察组为抗抑郁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抑郁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应用效果显著,抑郁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不同药物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残留型 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殷军波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氯氮平联合利培酮,观察组为盐酸舍曲林片联合利培酮,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 高于对照组的76.67%.结论:盐酸舍曲林片联合利培酮及认知行为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顾丽娜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11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显著,稳定情绪,提升认知程度,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应用.

  • 试管婴儿孕产妇应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作者:孙晶

    目的 探讨试管婴儿孕产妇应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进行试管婴儿的孕产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受精率、妊娠率、血压、心率、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受精率、妊娠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88.75±5.74)分,对照组评分为(80.24±6.97)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2,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试管婴儿孕产妇的受精率及妊娠率,改善孕产妇血压、心率及心理状态,提升满意度.

  • 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对照研究

    作者:蒋常委;王鹏来;张新风;王璇;李长顺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青少年唇腭裂术后患者分为认知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普通随访及常规唇腭裂综合治疗同时进行为期半年的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随访及常规唇腭裂综合治疗.分别于接受干预前及半年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以评估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干预组组总分、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治疗后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电针治疗网络游戏成瘾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任之慧;刘学军;周旭辉;杨岭;杨徐立;徐佳兵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电针治疗网络游戏成瘾(IG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4例IGD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三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的20例为对照组1,给予电针疗法的23例为对照组2,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电针疗法的21例为研究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类比量表(VAS)、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网络游戏成瘾自评量表(IGD)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SAS、SDS、VAS、BIS-11及IGD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IGD评分低,对照组2患者的IGD评分高.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2的47.83%(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电针治疗IGD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焦虑影响的分析

    作者:张彩霞;徐英英;王涵;颜小挺;姚霞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减轻全麻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将100 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与入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变化值,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测量患者在入院当天和术晨时的焦虑程度,并记录手术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认知行为护理的干预组术前SAS 评分(41.78±5.43)明显低于对照组(48.74±6.04)(P<0.01),干预组入手术室时对比入院时的血压、心率变化明显较对照组稳定(P<0.01),干预组患者对手术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减轻全麻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认知行为疗法在ICU非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焦虑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虞瑜;沙芬芳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ICU非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焦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12月医院ICU收治的非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4)和观察组(n=84),两组均实施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1)干预后3天,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均较前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4±4.11分,14.56±3.59分,t=1.45,P=0.148);(2)出院时或转科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9.65±2.45分,13.48±3.97分。t=3.056,P=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患者焦虑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2.19±1.02天,4.26±1.41天,t=2.44,P=0.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降低ICU非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焦虑水平和缩短其焦虑持续时间。

  •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焦虑症患者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观察

    作者:罗家佳

    目的::对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实施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对比之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基本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对比显著( 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对比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答题评定量表(GAF)、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评分显著偏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社会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疗效观察

    作者:杨明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主观性头晕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5侧,两组患者均接受西酞普兰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HAMA评分、DHI评评分和HAMD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DHI评评分和HAMD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DHI评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能够全面缓解患者情感、功能及躯体等症状,优势显著.

  • 帕罗西汀与喹硫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

    作者:李守彦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喹硫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收治强迫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一组、对照二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一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二组予以喹硫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帕罗西汀与喹硫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一组与对照二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SAS、SDS、SCCS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优于与对照一组、对照二组(P<0.05).结论:在强迫症患者临床治疗中有效实施帕罗西汀与喹硫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

  • 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考前焦虑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凤林;李丽

    目的:对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考前焦虑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l2月收治的100例考前焦虑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对其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者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治疗4、8周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53.17分(s=3.28)与60.73分(s=4.53)、41.37分(s=2.10)与 53.68分(s=3.24);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6.00%与78.00%;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考前焦虑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龚恒芬;黄瑛;金莹;孙喜蓉;瞿家兴;黄娟;奚玥;陆伟;赵楠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与联合组各35例,西药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联合组在口服多奈哌齐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疗程均12周。结果:治疗后8周与12周,联合组 MMSE 评分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相较于单纯的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后期的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认知行为治疗对男性青年原发性失眠的改善作用

    作者:庄卓;周茂森

    目的:以11例患有原发性失眠的男性青年为研究对象,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在工厂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方法:研究中使用自行编写的<睡眠卫生与失眠行为疗法>手册,采用患者自学本手册和门诊就诊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痊愈3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在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采用本文所述方法,患者得到的不仅是病情的缓解或痊愈,更主要的是获得了一种能力和素质,对失眠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即使再次发生失眠,患者也可用已掌握的知识更好的解决失眠问题.有通常门诊诊疗难以达到的优点.

  • 耳穴压丸结合认知行为用于高校女生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萍;王静;曹耀兴;谢英;李丰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运动功能迟缓,传输粪便功能下降而导致的便秘.临床上以结肠通过时间延长和对纤维素、缓泻剂治疗反应差为特征[1].STC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已知的STC病因主要包括药物副作用、泻剂滥用、内分泌紊乱、心理因素等方面.STC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女性激素异常,长期焦虑或忧郁均可致便秘.本课题组根据STC的发病机制,结合临床观察,发现高校女生为STC的高发人群.本文采用耳穴压丸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高校女生STC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腕踝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肛门直肠官能神经症23例

    作者:李春花;刘少琼;付学源;陈华兵;成立祥;尹志辉;梁志

    目的:观察腕踝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肛门直肠官能神经症的疗效.方法:将门诊诊断为肛门直肠官能神经症的23例患者采用腕踝针针刺,取双下6针刺点,同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每日治疗1次,7日为一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14例,好转8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7%.结论:腕踝针疗法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肛门直肠官能神经症疗效确切,能有效解决患者病痛.

  • 灵龟八法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莉红;田伟;牛华;毛大鹏

    目的 探讨灵龟八法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灵龟认知组、灵龟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3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灵龟认知组选用灵龟八法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灵龟针刺组给予灵龟八法针刺治疗;西药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给予口服舍曲林治疗;共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HAMD、NIHSS和BI指数进行评估.结果 三组治疗前HAMD评分、BI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HAMD差异显著(P<0.01),BI指数均明显提高(P<0.01),NIHSS指数改变明显(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灵龟认知组、灵龟针刺组HAMD评分、NIHSS评分较西药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龟认知组和灵龟针刺组HAMD评分、NIHSS评分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灵龟认知组、灵龟针刺组BI指数较西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灵龟认知组、灵龟针刺组BI指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疗效比较:灵龟认知组和灵龟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分别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灵龟八法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 认知行为疗法对胃癌病人情绪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淑霞;刘秀珍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胃癌病人情绪变化的影响,以便为我国今后胃癌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法 对45例首次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进行分组测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影响.结果 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后的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稳定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536 条记录 1/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