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合并Tarlov囊肿6例

    作者:乔军;邱勇;朱锋;孙旭;王斌;马薇薇

    根据囊肿内是否有神经纤维或细胞,骶管囊肿可分为单纯型和神经根型,神经根型骶管囊肿又称Tarlov囊肿,Tarlov [1]通过对30例终丝标本研究后首先描述了这种病理改变.

  • 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43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彬;王振宇;谢京城;马长城;陈晓东;孙建军;李振东;于涛;张嘉;林国中;赵薇

    目的 探讨骶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显微外科治疗骶管囊肿43例,后正中切口行椎板切除或椎板切开保留回置,显微镜下行囊肿漏口修补、神经根松解、神经根袖状成形缝合或漏口缝扎、切断外终丝,小囊肿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电凝塑形,明胶海绵、止血纱与人工硬脊膜材料或椎旁肌肌肉瓣填充骶管内残腔.结果 行神经根袖状成形25例,其中合并小囊肿予以囊壁电凝塑形2例;囊肿漏口缝扎17例,其中9例行外终丝切断;臀大肌肌皮瓣填充1例.椎板切除28例,椎板回置15例.手术时间82~300 min,中位数161 min,术中出血10~300 ml,中位数50 ml.随访6~27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降低[中位数6分(0~10分)vs.0分(0~8分),Z=-5.230,P=0.000],JOA评分显著升高[21分(4~28分)vs.28分(20~29分),Z=-5.314,P=0.000].治愈19例(44.2%),显效12例(27.9%),有效4例(9.3%),无效8例(18.6%),总有效率81.4%(35/43).结论 依据囊肿类型采取分类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骶管囊肿微创、安全,能够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囊肿漏口的处理和神经根松解是治疗的关键,应早期治疗以恢复骶管正常解剖学形态.

    关键词: 骶管囊肿 显微手术
  • 磁共振扫描骶管囊肿30例分析

    作者:戴捷;于峣;侯秋萍

    骶管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临床并不少见,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先天性的硬膜憩室或蛛网膜疝,是硬膜的一种先天性缺陷[1],可发生在硬膜囊正中或神经根的硬膜袖处,多数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为探讨骶管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现将我院2003年4月~2004年6月骶管囊肿30例MRI 扫描结果分析如下.

  • CT引导下经皮双针穿刺治疗骶管囊肿

    作者:王刚刚;陈珑;杨超;倪才方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双针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FG)治疗骶管囊肿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CT引导下经皮双针穿刺注射FG,治疗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的腰骶部疼痛等骶神经丛受压症状,诊断明确后,均在传统的CT引导下单针穿刺注射的基础上,行改良的双针穿刺注射FG治疗.注射量3.0 ~ 15.0 ml,平均(5.9±2.4)ml.治疗后随访1 ~32个月,平均(17±3)个月.疗效评判标准:优: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可以从事正常工作,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良:下肢及会阴部症状完全缓解,仅遗留腰骶部疼痛不适,但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中:临床症状无改善,但影像检查提示囊肿缩小;差:临床症状无改善,影像检查提示囊肿大小无变化或术后复发.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优9例、良8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4例1个月内症状复发,行再次治疗,症状缓解,但其中1例再次复发.其他患者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双针穿刺注射FG治疗骶管囊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 根袖重建术用于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吴昊;韩宝义;汪永新;李全才;黄斌;郭运发;刘亚军;王金龙

    目的:探讨根袖重建术在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骶管囊肿患者,按照根袖重建术标准程序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结果。结果57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11例患者因伤口红肿出现延迟愈合,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状况改善率在71.35%~76.20%之间,术后随访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均完全消失,未出现囊肿残留或术腔残留积液的情况。结论对包含神经根骶管囊肿患者实施根袖重建术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有效清除囊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微创治疗骶管囊肿的探讨

    作者:刘中俊

    目的 探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 本组时6例骶管囊肿患者,在C臂引导下定位,用腰穿针经骶孔进入囊肿内,注入欧乃派克照影后,抽出囊内液.结果 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平均1,2年,患者术后腰骶部疼痛及骶神经根症状明显缓解,MKI显示囊肿5例消失,无复发.一例无变化.结论 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骶管囊肿,疗效满意,微创操作,安全可靠.

  • 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刚;王重阳;黄小平;罗斌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5例骶管囊肿患者为研究组,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行开放手术的30例骶管囊肿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及ODI评分.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31.12±5.71)vs(119.15±13.12)]min、术中出血量[(2.02±0.95)vs (544.20±97.72)]mL、住院时间[(8.46±4.05)vs(19.65±8.00)]d、末次随访VAS评分[(0.74±0.65)vs (2.20±1.51)]分及ODI评分[(8.11±6.34)vs(23.27±13.78)]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与对照组的100.00%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相比开放手术,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明确等特点.

  • 骶管囊肿18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黄天韬;朱双;陈晓文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合并2型糖尿病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市中心医院2005—2014年收治的骶管囊肿合并2型糖尿病误诊病例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有糖尿病病史,9例表现为腰部疼痛,尿频、尿急;6例表现为排尿困难伴肛门坠胀感;3例表现为下肢麻木,尿痛。10例误诊为2型糖尿病并泌尿系统感染,8例误诊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误诊时间6个月~1年。18例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均不佳,皆经腰骶椎MRI检查确诊为骶管囊肿。予保守治疗1~3个月15例症状缓解,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3例症状进行性加重,行手术治疗,术后2~3个月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骶管囊肿合并2型糖尿病易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及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加强对其认识、发散诊断思维、及时进行特异性医技检查及认真鉴别诊断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

  • 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

    作者:孙伟;王琨;周令飞

    ①目的 探讨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骶管囊肿患者的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③结果 MRI容易显示病灶,行X线及CT检查多不易发现.骶管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临床症状与体位改变关系密切.本组3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9例临床症状明显者采取手术治疗,症状改善明显.④结论 MRI是骶管囊肿诊断的主要依据.对MRI确诊骶管囊肿较大且临床症状明显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关键词: 骶管囊肿 MRI 治疗
  • 骶管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史振宅;刘铁彪;李卫杰;石冬峰;刘磊

    骶管囊肿是指发生于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临床发病率约1%~4.6%[1],慢性腰腿痛是其主要症状,常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长期门诊治疗.随着MRI的广泛应用,其诊断及治疗成功率得到提高.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例骶管囊肿患者,均由MRI诊断后显微镜下行囊肿切除术,报告如下.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骶管囊肿及椎体滑脱1例报告

    作者:程宏;向雄

    目的:通过汇报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骶管囊肿及椎体滑脱的病例,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个治疗相关疾病的可行思路.方法:临床观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骶管囊肿及椎体滑脱病例的治疗过程及疗效.结果:通过以推拿手法为主,辅助其他物理及药物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骶管囊肿及椎体滑脱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临床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合并骶管囊肿及椎体滑脱等病症时,选择传统中医推拿疗法进行保守治疗能够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选用这种无创伤的方式进行治疗.

  • 骶管囊肿的MRI诊断

    作者:戴捷;于尧;候秋萍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和MRI诊断.方法:分析30例骶管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囊肿位于骶管内,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也有部分呈长囊袋形、串珠形和不规则形.囊边界清晰,囊壁菲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与脑脊液信号一致.部分病例囊肿内可见 T1WI、T2WI等信号细条状神经根影,囊肿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MRI检查是目前诊断骶管囊肿好的检查方法.

  • 骶管囊肿术后观察与护理体会

    作者:马树英;刘丽娟

    目的:总结骶管囊肿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25例骶管囊肿行后路囊肿摘除术后患者进行排眼、双下肢感觉运动、引流管的观察,采取膀胱机能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训练和防治低颅压等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出现排尿障碍2例,感觉障碍、肌张力减退2例,脑脊液漏2例经护理伤口全部愈合,改善了临床症状,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愈率,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经皮微创技术治疗骶管囊肿3例

    作者:陈林林;刘春志;马文博;徐先厚;付诚;陈明

    骶管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它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很相似而常被误诊.

  • 经皮5.9mm全内窥镜下治疗骶管囊肿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张娟

    骶管囊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临床症状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相混淆.当骶管囊肿较小时,患者可无症状.只有在囊肿较大且对周围神经压迫时才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腰骶部疼痛麻木、会阴部烧灼感、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手术治疗易出现脑脊液漏、压疮、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尤为重要.我院自2008年07月至2011年07月10例骶管囊肿患者行手术治疗.现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报道如下.

  • 1例女性骶管囊肿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蒋樱;沈梅芬;李月琴

    骶管囊肿是较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尤其是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较常见,骶管囊肿以压迫骶神经根为主,临床常有骶神经根受压症状,如骶尾部的疼痛、会阴部烧灼不适感、麻木感、大小便失禁,多数学者认为骶管囊肿是硬脊膜的先天性缺陷性憩室,当脑脊液压力增高时,是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的薄弱处逐渐流入先天性的憩室而形成囊肿.

  • 探讨症状性骶管囊肿囊液性状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

    作者:孙希奇;吴春根;程永德;田庆华;卢莹莹;宋戈

    目的 探讨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囊液性状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114例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均有腰骶部不适等症状,其中初发86例,复发28例.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囊肿内,抽吸2~5 ml脑脊液送实验室检查.然后再注入少量非离子型对比剂使囊肿显影,判断囊肿与蛛网膜下腔是否相通,后再采用双针法抽吸囊液.结果 造影显示114例患者中66例患者显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通,48例患者显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初发患者中两组脑脊液糖、氯化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患者中两组脑脊液糖、蛋白质、氯化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脊液的单项、多项改变与患者的介入治疗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囊肿分为与蛛网膜下腔通和不通的两种类型.初发和复发患者相比,脑脊液性状发生变化.脑脊液多项改变以及脑脊液糖升高、氯化物降低与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相关.

  • 症状性骶管囊肿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孙希奇;吴春根;程永德;田庆华;卢莹莹

    骶管囊肿是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占位及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相似,MRI是诊断的金标准.治疗的关键是降低囊内压及阻塞交通孔.目前对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佳治疗方法虽然存在争议,但介入治疗以低风险、低费用、并发症少以及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介入治疗进行一系统总结.

    关键词: 骶管囊肿 介入 治疗
  • CT引导下骶管囊肿穿刺造影及抽液减压术

    作者:吴春根;程永德;李明华;娄强;顾一峰;谢添智;宋国平

    随着腰椎MRI检查的普及,骶管囊肿的检出不断增多,近2年来我科收治了6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均采用CT引导下囊肿穿刺造影及抽液减压术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骶管囊肿手术并发脑脊液漏20例的处理体会

    作者:贾学军;寇剑铭;王玺;侯建文;田伟;高冲;刘艺

    由于核磁检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骶管囊肿的检出率愈来愈高.随着治疗手段的更新,手术已成为治疗骶管囊肿的重要手段,骶管囊肿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相关文献却很少见.术中术后一旦发现脑脊液漏,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若处理不当、合并颅内感染,可产生灾难性后果.本科自2004-01-2015-02,有20例骶管囊肿手术患者并发脑脊液漏,现将其防治体会报道如下.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