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12~L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杜心如;赵玲秀;刘春生;刘忠金;孔祥玉

    目的:探讨T12~L5椎体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学特点,为胸腰椎骨折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1具脊柱标本上对前纵韧带、膈肌脚、腰大肌、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的形态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将脊柱胸腰段及腰椎紧密包围其中,形成软组织夹板,各椎间盘将各椎体分隔,形成独立的软组织间室.结论:提出T12~L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概念,该夹板由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组成,诊断胸腰椎骨折时应注意该夹板的完整性;治疗时要利用T12~L5椎体软组织夹板对骨折进行复位,以达到解剖学复位的目的.

  • 强直性脊柱炎Andersson椎体椎间盘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刘晖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的慢性中心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将导致疼痛、僵硬和胸腰段后凸畸形等症状.脊柱病变的病理过程包括纤维环、前纵韧带和小关节、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进行性骨化.部分患者可出现经椎体或椎间盘的溶骨性病变周围包绕反应性骨硬化.

  • 下颈椎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损伤的MRI诊断

    作者:吴群峰;李方财;陈学强;郭松华;于健;冯炜;贾永鹏;俞立新

    目的:探讨MRI对下颈椎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8月~2011年7月87例下颈椎损伤但椎体无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术前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两位诊断医师分别以MRI T1加权像低信号带连续中断(T1D)、T2加权像纵形高信号(T2L)、T2加权像横形高或中等信号(T2T)作为标准诊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术中仔细探查韧带损伤(韧带完全或部分断裂)情况,并将不同MRI标准的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诊断者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术中所见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MRI标准诊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以T1D为标准判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时,两诊断者间一致程度差(Kappa值分别为0.152、0.238),敏感性(57.4%~67.2%、64.7%~64.7%)、特异性(43.3%~60.8%、56.5% ~59.7%)、准确性(48.7%~63.3%、58.2%~60.8%)、阳性预测值(38.9%~51.9%、29.0%~30.6%)及阴性预测值(61.8%~74.7%、81.4%~86.1%)均较低.以T2L为标准诊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时,两诊断者间一致程度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57、0.607),特异性也较高(78.4% ~80.4%、88.7% ~90.4%),但敏感性较低(54.1% ~65.8%、29.4% ~50%),准确性(70.3%~73.4%、75.9%~84.8%)、阳性预测值(63.5%~65.8%、41.7%~70.8%)及阴性预测值(73.6% ~78.4%、82.1%~87.3%)也较低.以T2T为标准诊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时,两诊断者间一致程度非常好(Kappa值分别为0.837、0.799),且有较高的敏感性(83.6%~86.9%、82.4%~88.2%)、特异性(91.8% ~95.9%、90.3%~91.9%)、准确性(89.9%~91.1%、89.9%~89.9%)、阳性预测值(86.9%~92.7%、71.4%~73.7%)及阴性预测值(90.3%~91.8%、95.0%~96.6%).结论:以MRI的T2T为标准诊断下颈椎前、后纵韧带完全或部分断裂较准确可靠,有助于评价下颈椎的稳定性.

  •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

    作者:王清;钟德君;王高举;王松;兰永树;韩福刚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分,平均6.6分.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和MRI检查,根据脊髓损伤特点和影像学表现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期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记录术中颈椎周围软组织及骨韧带损伤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MRI显示颈脊髓信号异常37例41个部位;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APLLD)损伤信号28例35处;颈椎后方软组织(EBCT)损伤信号11例;椎前间隙软组织(EBC)损伤信号14例,硬膜囊前间隙(EH)损伤信号12例.术中见EBCT损伤18例加处,EBC损伤20例23处.APLLD损伤34例44处,椎间有不稳定而无APLLD损伤7例10处.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的37例中单节段者33例(89.2%),双节段者4例(10.8%);APLLD信号异常的28例中单节段21例(75.0%),双节段7例(25.0%).术中发现APLLD损伤的34患者中25例(73.5%)为单一节段平面脊髓损伤和椎间盘及韧带损伤,8患者(23.5%)为双节段,1例(3.0%)为三节段;C3~C4节段平面 APLLD损伤为该类患者常见损伤部位(20例,占58.8%).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早期发生并发症14例23例次.33例随访5个月~6年,平均2.2年,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23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6~17分,平均13.8分.结论:MRI显示单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前后纵韧带损伤以及颈椎不稳定是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同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 神经节和下腰部神经支配模式与下腰腿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洪盾;范顺武;陈海啸

    腰腿痛是骨科的常见症状,椎间盘、椎间关节、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硬脊膜、骶髂关节等病变都可以导致下腰痛,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或化学性炎症可引起下肢疼痛,但影像学可能观察不到神经根压迫.有椎间盘变性的患者可出现腹股沟、大腿、小腿疼痛,而其它的解剖结构病变也可出现同样的症状.根据下腰部解剖结构的神经支配,很难解释出现的下肢痛,这说明我们在关注椎间盘等病变引起神经根压迫而出现的下肢疼痛症状时,忽视了这些结构本身的神经支配方式和其间的相互联系.

  • Herbert螺钉前路内固定治疗枢椎泪滴样骨折

    作者:徐勇;郭卫春;王福安;张博;杨波

    枢椎泪滴样骨折以枢椎椎体前下缘冠状面大小不等的分离骨折块为特点[1,2],主要是由颈椎过伸性损伤所致,在颈椎损伤中比较少见,目前国内外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仍不统一.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5例,均行Herbert螺钉前路内固定术,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27~63岁,平均42岁.3例为车祸伤,2例为高处坠落伤,受伤时均为前额着地.患者均有颈后部不适及颈椎活动受限,查体均有前额或眼部皮肤挫伤或裂伤,颈后部有压痛,均不伴脊髓神经损伤表现.颈椎X线片示枢椎前下缘三角形游离骨折块,移位明显,伴有少许翻转(图1);MRI检查未见明显脊髓受压,C2/3椎间盘未见损伤、破裂,前纵韧带未见明显损伤(图2).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而定,为2~4kg,根据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和枢椎椎体移位的方向相应采取屈曲位或过伸位牵引,牵引4~7d后复查颈椎X线片骨折均未复位,改行手术治疗.

  • 颈椎病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2例

    作者:王晓东;黄波;王永祥

    例1 男,43岁.吞咽不适感4个月.食管吞钡X线片显示距门齿约22cm处圆弧形充盈缺损,考虑食管平滑肌瘤可能性大.纤维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2cm处黏膜突起,表面光滑,色泽正常,提示食管平滑肌瘤.2000年9月手术.术中探查食管上段未发现肿瘤,胸2、3椎体间有一凸出物压迫食管.骨科会诊发现系胸2间盘和前纵韧带凸出压迫食管,切除前凸的间盘和前纵韧带,食管压迫解除.复习食管吞钡X线片及MRI发现确实胸2间盘前凸.

  • 颅颈交界处损伤的影像表现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龚洪翰;况红妹;彭德昌

    颅颈交界处是指头颅与颈部的过渡区域,主要解剖结构包括枕骨、寰椎、枢榷及各种韧带等,由于强健的韧带维系和灵活的骨性关节结构,颅颈交界处的损伤临床少见,但并不罕见,多由车祸或高空坠落造成,且多在现场立即死亡,能够存活来诊者寥寥无几.颅颈交界处涉及3组关节及9条韧带.3组关节是寰枕关节、寰齿关节和椎间关节(寰枢外侧关节),后两者均属寰枢关节;9条韧带包括前纵韧带、十字韧带(包括横部和竖部,横部又称寰横韧带)、顶盖膜、寰齿韧带、翼韧带、齿状尖韧带、前枕寰膜、后寰枕膜和项韧带.当作用力来得突然而迅猛,力量集中时,则可引起此处损伤,包括骨质的损伤(骨折)、韧带的损伤(脱位)或复合伤等.

  • 胸腰椎压缩骨折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作者:妙瑜;路振清

    胸腰椎骨折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尽早消除症状、巩固和提高疗效极为重要的措施. 利用背伸肌的强大肌力及背伸的姿势, 使脊柱过伸, 借椎体前纵韧带及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可使压缩的椎体自行复位, 恢复原状; 且早期活动能防止骨质疏松, 可避免伤椎再出现楔性改变; 坚持功能锻炼可使背伸肌强壮有力, 免除慢性腰痛的后遗症. 若骨折复位后不进行功能锻炼, 就不能发挥脊柱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牵拉力与腰背肌共同形成的肌肉夹板作用, 甚至还会增加软组织粘连及组织纤维化的机会; 也会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 影响以后的脊柱活动, 造成腰背肌的慢性疼痛. 因此加强腰背肌锻炼, 对恢复脊柱的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 颈椎前纵韧带骨化误诊为食管炎

    作者:刘宇佳

    [病例] 男,38岁.因吞咽异物感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进食时出现咽部异物感,此后渐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头晕,无视物旋转.查体:体温36.3℃,脉搏80/min,血压145/85 mmHg.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示食管上段黏膜充血,诊断为食管炎,予对症治疗无好转.

  • 一组家族弥漫性骨质增生症影像表现的回顾分析

    作者:郭东强;戴苏华;赵宏光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Jetal hyperostosis,DISH)主要表现为脊柱前纵韧带的广泛性骨化,有时可导致脊柱强直,常被误诊为脊椎退行性变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 垫枕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作用原理的光弹研究 - Ⅱ

    作者:范炳华;邵岳军;吕荣坤;应航

    目的 研究垫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中胸腰椎椎体前缘和前纵韧带的力学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生物力学光弹性实验方法.结果当垫枕为一个椎体宽度和为两个椎体宽度时,椎体前缘力学分布相似.若机体合并两个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时,宜选择其中一个病椎垫一个椎体宽度的垫枕而同时施加水平牵引力.结论当病椎椎体上下小关节稳定时,治疗时垫枕当以一个病椎椎体宽度为宜 .

  • 前纵韧带损伤加重相应节段损伤椎间盘的退变

    作者:孙鑫;金文杰;沈康平;刘兴振

    背景:脊柱失稳可加速正常椎间盘的退变.在外伤导致脊柱失稳时,常同时存在前纵韧带合并椎间盘损伤.目前鲜有关于前纵韧带损伤对损伤后椎间盘退变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建立不同程度兔前纵韧带合并椎间盘损伤模型,观察脊柱失稳后损伤椎间盘的退变情况.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单纯椎间盘损伤组、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部分损伤组、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经腹腔暴露L2至L3椎体,按分组分别对L2-L3椎间盘和局部前纵韧带进行相应处理.于术后4周和8周行CT检查,在矢状位二维重建图像上计算受损椎间隙中央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摄片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兔子,处死后取损伤部位椎间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镜检.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受损椎间隙高度较单纯椎间盘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分别可见局部骨质增生和钙化;组织学观察发现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髓核细胞减少,局部炎症反应较单纯椎间盘损伤组明显;②术后8周,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受损椎间隙高度较单纯椎间盘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局部骨质增生和钙化较前明显;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髓核细胞形态改变,髓核局部纤维化与纤维环分界模糊,退变程度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部分损伤组>单纯椎间盘损伤组;③结果表明,兔前纵韧带损伤可加重相应节段损伤椎间盘的退变,且椎间盘退变程度随前纵韧带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加重.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过伸复位过程中前纵韧带动态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舒先涛;李孝林

    依据1例T_(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10层Dicom 3.0标准的CT图片建立T_(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在对建立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后模拟过伸复位手法,约束L_2下端所有面,给T_(11)椎体上端一个纵向牵引力,分别于T_(11),T_(12),L_1椎骨棘突顶点给予一个方向垂直朝向椎体、大小为3,0 cm的位移.程序运算,读取前纵韧带的受力情况.建立了几何外型逼真、生物力学特性全面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复位手法作用后前纵韧带由松弛变紧张,在不同过伸支点前纵韧带的受力不同.结果提示,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前纵韧带在骨折复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传统手法的作用机制具有实验结果可靠、显示结果直观、节约资源以及手法模拟精确等优点.

  • 人颈椎前纵韧带生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作者:程杰平;马洪顺;褚怀德

    目的研究正常国人颈椎前纵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取正常国人8具新鲜尸体颈椎C1-C4、C4-T1不同节段前纵韧带在Shimadzu AUTOGRAPH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实验研究.结果得出了前纵韧带C1-C4、C4-T1段的拉伸破坏载荷、伸长比、Lagrange张应力、Lagrange张应变、Euler应力、弹性模量等数据.对应力、应变数据以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出颈椎前纵韧带C1-C4、C4-T1段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及曲线.结论前纵韧带C1-C4段应力大于C4-T1段,前纵韧带C1-C4、C4-T1应变差异不显著,C4-T1段前纵韧带弹性模量大于C1-C4段前纵韧带.

  • 颈椎前纵韧带断裂的早期MRI评估

    作者:李开成;谢幼专;余强;郑连洲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创伤中前纵韧带断裂的早期MRI诊断.方法:经手术证实有43处前纵韧带断裂的25例急性颈椎外伤患者纳入研究,男21例,女4例,年龄35~75岁,平均54岁.采用1.5T磁共振成像仪,完成矢状面T<,1>WI(FSE)、T<,2>WI(FRFSE)和脂肪抑制(STIR)成像,层厚3~4mm.2名高级职称医师共同在线阅读MRI图像,以手术结果为参照、回顾性分析前纵韧带断裂及其前后相邻结构的MRI表现.结果:MRI共显示25例30个(30/43,69.8%,其中5例各见2个)颈椎前纵韧带断裂平面,其中25个显示韧带完伞断裂,矢状位上连续2~3个层面表现为粗线状异常信号改变,5个显示不完全断裂,矢状位上仅一个层面上表现为细线状或斑点状异常信号改变,异常信号表现为T<,1>WI上等信号、T<,2>WI上高信号、STIR上高信号.23例(23/25,92%)伴有椎前筋膜出血水肿,全部伴有椎间盘损伤(100%),4例患者(16%)见5处椎体前缘撕脱骨折或骨赘骨折,21例(84%)表现颈椎不稳.结论:急性颈椎创伤MRI早期检查有助于前纵韧带断裂的诊断,同时可以发现伴发改变.

  • 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作者:高辉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3年来,我们采用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本组180例,男72例,女108例,年龄14~84岁,平均38.6岁;病程1天~50年。临床症状:眩晕、头痛180例,颈枕神经痛162例,上肢麻痛140例,颈僵痛112例,耳呜、视物不清62例,有体位性猝倒病史30例。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170例,颈曲变直150或反屈例,钩椎关节增生148例,椎体旋转(双边影、双突影)62例,前纵韧带钙化40例,项韧带钙化32例,骨桥形成12例。

  • 颈长肌和前纵韧带重建对颈前路术后吞咽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晋诚;申才良;董福龙;章仁杰;葛鹏;蒋维利

    目的:观察颈前路融合术中重建颈长肌和前纵韧带对患者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吞咽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10-2014-10我科收治的单节段或双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316例。所有患者均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其中术后能够得到完整随访的患者共有241例。根据术中对颈长肌及前纵韧带处理方式不同将241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即缝合组,129例)、B组(即不缝合组,112例);然后再依据手术责任间隙分别将缝合组分为单节段缝合组(A1,72例)和连续双节段缝合组(A2,57例),未缝合组分为单节段(B1,62例)及连续双节段(B2,50例)组。通过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及椎前软组织平均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天、术后1周、1个月随访时A1、A2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1、B2两组(P<0.05);A1、B1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与A2、B2两组相比较亦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1、A2两组患者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B1、B2两组(P<0.05);A1、B1两组患者SWAL-QOL评分与A2、B2两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随访时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及SWAL-QOL评分在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各组患者椎前软组织平均厚度在手术前后各次随访时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重建颈长肌和前纵韧带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早期吞咽困难发生率,且手术节段累及越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越高。

  •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1例

    作者:文娟;陈仁杰

    颈椎病临床常见类型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这五型;还有一些颈椎病称之为其它型颈椎病,根据刺激或压迫不同组织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其他型颈椎病一般有食管压迫型、膈神经压迫型、喉返神经压迫型等,目前主要指食管压迫型,又名吞咽障碍型[1],临床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2‰,因而易被误诊或漏诊.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是因急慢性外伤致颈椎椎间盘退变继发前纵韧带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机化、钙化及前缘骨赘形成压迫或刺激食管而引起吞咽困难及咽喉部症状.我们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 伤椎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探讨

    作者:刘建林

    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或合并脱位,因椎体周围的前纵韧带、椎间盘、后纵韧带、椎旁肌肉、棘突间韧带撕裂,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故常需手术开放复位、固定、融合.2004年3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经后路包括骨折椎体的椎弓根固定技术进行复位同时行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这一类型骨折,至今已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