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作者:张缙熙

    甲状腺为人体内大的内分泌腺体,位于颈前部气管前上及两侧面,中间联接两叶者为峡部.其大小为长4.5~5.0cm,宽2.0~2.5cm,厚1.5~2.0cm,右叶稍大.甲状腺前方有颈前肌群,侧方为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后方有甲状旁腺、颈长肌构成.

  • 彩超诊断左侧颈长肌肥大1例

    作者:刘春波;郑敏;王俊峰

    患者女,38岁.近日来我院复查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甲状腺双侧叶及颊部大小正常,轮廓规整,实质回声均匀.

    关键词: 甲状腺 颈长肌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预防交感神经干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张英泽;王庆贤;潘进社;薛静;李亚洲

    目的:对颈交感神经干的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进行定量解剖学研究,为预防在颈前部手术特别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误伤交感神经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年尸体2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神经干,测量C3~C7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颈长肌内缘夹角以及交感神经干与中线的夹角、交感神经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并将该数据应用于临床.结果:①交感神经干呈斜行走向,同中线夹角为11.2°±4.7°.双侧颈长肌内缘夹角为13.1°±3.2°.②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分别为:C325.5±2.8mm,C4 20.4±3.5mm,C5 17.8±2.9mm,C6 10.2±2.4mm,C7 15.3±3.1mm.③颈交感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分别为:C3 29.1±3.2mm;C4 25.2±2.9mm,C5 23.4±2.7mm,C6 16.4±3.0mm,C7 21.7±4..6mm.④用该数据指导临床手术11例,经半年至6年随访,无一例损伤交感神经干,也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及椎体中央的距离在C6水平小,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时应注意保护交感神经干.

  • 右侧椎动脉高位入横突孔变异一例

    作者:司道文;祖朝辉;蒲四庆;张宇新;张子明

    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1例老年男性标本右侧椎动脉走行异常,报道如下.右侧椎动脉在距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分叉处0.90 cm,起自右侧锁骨下动脉.右侧稚动脉在起始处外径宽0.45 cm,走行在颈长肌的浅面,走行方向基本与右颈总动脉平行,于环状软骨平面上方4.90 cm处,进入第4颈椎横突孔,末端外径宽为0.42 cm.椎动脉从起始至进人第4颈椎横突孔全长为7.80 cm.左侧椎动脉未见异常.

  • 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解剖学特征

    作者:殷照阳;刘新晖;王邵清;凡进;孙晓;殷建

    目的 研究颈交感干(CST)和颈长肌(LC)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32例成人尸体标本,剥离颈部肌肉及软组织,保留CST和LC,测量CST神经节的尺寸、神经节之间的距离、两侧LC内侧缘及CST与颈胸段脊椎前方中线的距离、两侧LC内侧缘之间的夹角.结果CST中上神经节(SG)和下神经节(IG)或颈胸神经节(CTG)恒定存在,分别位于C2~C3、C7~T1水平;中神经节(MG)在28.1%的标本中观察到,位于C6水平,且其中2例标本单侧MG为双节;IG在25.0%的标本中观察到.标本左右侧SG、MG、IG、CTG、椎神经节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侧LC内侧缘间距离由上往下逐渐增宽,而两侧CST间距则逐渐减少.左侧CST与椎体中线的夹角为(11.2±1.8)度,右侧为(10.3±1.4)度,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ST和LC的走行有其解剖学特点.当LC被过度牵拉或横行切断时,CST易被损伤,尤其位于C6~C7水平.熟悉CST和LC的局部解剖有利于术中辨别和避免交感干损伤.

  • 颈长肌和前纵韧带重建对颈前路术后吞咽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晋诚;申才良;董福龙;章仁杰;葛鹏;蒋维利

    目的:观察颈前路融合术中重建颈长肌和前纵韧带对患者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吞咽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10-2014-10我科收治的单节段或双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316例。所有患者均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其中术后能够得到完整随访的患者共有241例。根据术中对颈长肌及前纵韧带处理方式不同将241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即缝合组,129例)、B组(即不缝合组,112例);然后再依据手术责任间隙分别将缝合组分为单节段缝合组(A1,72例)和连续双节段缝合组(A2,57例),未缝合组分为单节段(B1,62例)及连续双节段(B2,50例)组。通过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及椎前软组织平均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天、术后1周、1个月随访时A1、A2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1、B2两组(P<0.05);A1、B1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与A2、B2两组相比较亦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1、A2两组患者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B1、B2两组(P<0.05);A1、B1两组患者SWAL-QOL评分与A2、B2两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随访时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及SWAL-QOL评分在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各组患者椎前软组织平均厚度在手术前后各次随访时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重建颈长肌和前纵韧带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早期吞咽困难发生率,且手术节段累及越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越高。

  • 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时颈长肌和颈交感干的相关解剖

    作者:滕红林;杨胜武;肖建如;贾连顺;陈雄生;钱列;杨兴海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时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例意外死亡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测量C4~T2椎体水平两侧颈长肌内侧缘至脊柱前方正中线的距离,每一椎体节段测量水平为椎体前缘上下连线中点水平;测量颈交感干包括颈中神经节与中线的距离,以及与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测量颈长肌附着点的位置变化.结果颈长肌内侧缘至颈胸段脊椎前方中线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宽,分别为(mm):C3水平5.5±1.2,C4水平6.1±0.6,C5水平6.5±1.4,C6水平6.2±1.9,C7水平7.0±0.5,T1水平7.8±2.3,T2水平12.0±2.5.12例颈长肌起点的位置均在T1~T3,7例(58.3%)基本为白色腱性组织,5例(41.6%)为肌肉组织或和腱性组织混合组成.颈交感干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mm):C3水平23.0±2.0,C4水平22.0±4.0,C5水平19.0±3.0,C6水平15.0±4.0,C7水平16.0±3.0.颈交感干与颈长肌内侧缘在C67水平距离近,两者距离分别为8.8 mm和9.0 mm.7例(58.3%)发现颈中神经节.结论在C67水平,颈交感干与颈长肌内侧缘距离近,所以其损伤可能性也大.熟悉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相关解剖有助于在手术中减少可能的神经损伤,同时也助于椎体节段的判断.

  • 用颈长肌重建预防颈前路植骨块滑脱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英泽;申勇;黄玉国;丁文元;张为

    目的:探讨颈长肌重建对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颈椎病确诊病例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病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病例在完成上述手术之后,利用两种方法使颈长肌瓣重建植骨块或钢板表面.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并将两组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0.5~6年,平均3.5年.根据Odom评分标准,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颈长肌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颈长肌重建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MRI诊断颌面部、口腔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杨月;高志国;王长生

    患者 女,64岁.近3个月来右侧颊部出现一软组织肿块,表面皮肤颜色无改变,质软,有波动感,无破溃、压痛及搏动感.患者右额部、下颌、上唇、舌尖等表面皮肤可见多处拇指大小的暗红色改变,无明显隆起.各项生命体征平稳.MRI表现:右侧颊部皮下软组织内可见一不规则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欠清楚,其内信号欠均匀.左侧头长肌、胸锁乳突肌,右侧颈长肌、喉部、颧骨皮下、额部,双侧咬肌、眼眶上斜肌以及下颌、硬腭可见大小不一的长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楚,部分病灶内信号欠均匀(图1~4).

  • 第七颈椎横突前结节与第一肋颈间异常韧带一例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孙文友;刘润涛;王志雯

    作者在解剖一具青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第7颈椎(C7)横突前结节与第一肋颈之间有一异常韧带,现报道如下.该异常韧带起于C7横突前结节的下方,向下前跨过C8颈神经前支的前方止于第一肋颈和肋头交界处的上方,该韧带色白,坚韧呈条索状,其长度1.13 cm,宽度0.45 cm厚度0.07 cm,在此韧带的前面覆盖有颈长肌下斜部的部分肌纤维,颈长肌下斜部的前方有交感干,此韧带和颈长肌外侧有椎动脉和椎静脉,椎动脉和椎静脉的外侧邻前、中、后斜角肌的内侧.由于该异常韧带跨过C8颈神经前支的前方,从而有可能对C8颈神经前支产生卡压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 颈前路减压植骨术预防椎动脉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张英泽;王庆贤;潘进社;薛静;李亚洲

    目的在对椎动脉进行解剖学研究基础上,探讨如何预防颈椎前路减压术中椎动脉损伤.方法采用成年尸体1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椎动脉,观察椎动脉与钩椎关节及颈长肌的关系,测量颈椎钩椎关节突外上缘与椎动脉的距离.找出各颈椎节段与椎动脉之间的确切关系,以防手术时损伤椎动脉.结果颈长肌外缘在钩椎关节与颈椎横突孔内侧连线中点处.椎动脉位于钩椎关节外侧,颈椎钩椎关节与椎动脉的距离为:C3水平(0.91±0.22)mm;C4水平(1.02±0.41)mm;C5水平(1.37±0.39)mm;C6水平(1.54±0.51)mm;C7水平(1.63±0.74)mm.在此基础上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防止了椎动脉损伤.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不应超过钩椎关节;对于椎动脉损伤,颈长肌肌瓣填塞是有效的止血方法.

  • 椎动脉、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解剖关系及其在颈椎手术中的意义

    作者:何精选;王艳炜;程雄飞;戴冀斌

    目的 研究椎动脉、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相互关系,为颈椎前入路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12具正常尸体标本,测量椎动脉起始部至第6颈椎(C6)横突孔间距及其与前斜角肌内侧缘的夹角,并测量C6水平椎动脉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两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交感干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交感干至颈正中线的距离.结果 椎动脉起始部至第6颈椎横突孔的间距为(47.76±17.28)mm.在C6水平椎动脉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为(8.25±2.03)mm,与前斜角肌内侧缘的夹角为24.28°±2.13°,两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为(13.78±1.49)mm,颈交感干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为(14.57±1.62)mm,至颈正中线的距离为(20.64±2.42)mm.结论 颈椎前入路手术中对椎动脉及颈交感干的定位应参照颈长肌、前斜角肌等重要标志,并应注意椎动脉可能的变异.在C6水平,颈交感干与颈长肌的距离近,为手术中容易误伤的结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