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主肺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进华;来永强;李景伟;赖以恒;崔永超;郝兴海;章良;周其文

    目的 探讨主肺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87年12月至2007年3月,16例主肺间隔缺损病儿(人),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5个月~22岁,平均(8.2±7.1)岁;体重5.8~50.0 kg,平均(22.2±13.9)kg.Mori分型Ⅰ型7例,Ⅱ型7例,Ⅲ型2例.主肺间隔缺损大小10~35mm,平均(22.6±7.3)mm.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肺主动脉弓离断畸形(B型)各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术前10例行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5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75.4±25.2)mm Hg,肺动脉平均压21~100 mm Hg,平均(60.3±24.8)m Hg.14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在深低温停循环完成手术.结果 主动脉阻断(70.6±48.1)min,体外循环(110.5±62.9)min.术后10例肺动脉收缩压(50.2±18.5)mm Hg,平均肺动脉压(40.0±15.2)mm Hg,术后呼吸机使用(22.6±14.5)h,滞留蕈症监护室1~70 d,总住院14~127 d.2例合并主动脉弓离断者围术期分别死于急性肾衰和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4例痊愈,平均随访(8.8±7.5)年,1例主肺动脉间隔小残余漏,余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主肺间隔缺损者肺血管病理改变早,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降低病死率.

  • 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肺静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作者:吴向阳;陶凉;朱洁;周丹;庾华东;刘燕;祁明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肺静脉狭窄(CPV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CPVS病儿5例,平均年龄(8.5±6.4)岁;平均体重(15.2±6.3)kg.术前狭窄段肺静脉前向血流速度(2.3±1.2)m/s,压差(22.0±6.2)mm Hg.入左房处嵴样狭窄肺静脉6支,均行嵴样狭窄环切除术,其中2支同时用肺静脉开口处内膜"纵切横缝"法成形;肺外管状狭窄肺静脉3支,其中1支为单支狭窄,采用新鲜心包补片扩大法,另2支为同一病例的同侧2支肺静脉,采用相关静脉的单元化术式.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129.2±74.6)min、主动脉阻断(74.2±39.1)min,所有病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肺静脉前向血流速度(0.7±0.4)m/s,压差(2.0±0.6)mm Hg.平均术后住院(10±3)d.随访6个月~3年,结果满意.结论 CPVS往往合并其他先心病,病情重,宜早期诊治.内膜"纵切横缝"法及相邻狭窄肺静脉的"单元化"术式是新的手术方法,技术上是可行的.治疗时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力求彻底解决狭窄并保持其生长潜能;术后早、中期疗效满意.

  •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登记研究协作组

    目的 分析影响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全国32家心脏外科中心2004-2005两年共行9247例CABG术.确定潜在危险因素后,根据潜在危险因素从临床资料中收集数据,终数据分为生存组和住院死亡组,对影响住院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终确立影响中国CABG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结果的校准度和分辨能力进行检验.结果 全组平均年龄(62.1 ±9.1)岁,女性占21.5%,冠脉三支病变占76.7%,左主干病变25.8%.总体住院病死率3.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肾衰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往心血管手术、不稳定型心绞痛、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危重状态、非择期手术、合并其他手术为CABG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osnm-Lemeshow X2检验结果X2=2.987,P=0.93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结论 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肾衰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往心血管手术、不稳定型心绞痛、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危重状态、非择期手术、合并其他手术等9个因素为影响中国病人CABG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分辨能力.

  • 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20例

    作者:叶波;李望;杨龙海;马可;刘向阳;孙克林

    目的 总结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皆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其中浆细胞型8例,透明血管型11例,混合型1例.术后全组无复发,皆无瘤生存.结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病,术前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单中心型手术切除为彻底治疗,术后无复发,预后好.

  • 小儿永存动脉干右室流出道重建

    作者:郑景浩;徐志伟;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 总结小儿永存动脉干(PTA)右室流出道重建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PTA根治手术治疗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1.5个月~3.8岁;体重3.2~23.0kg.Ⅰ型、Ⅱ型和Ⅲ型PTA分别为26例、11例和6例.18例PTA的肺动脉直接下拖至右室流出道切口上缘相吻合,前壁再用心包补片扩大;8例用Homograft管道、14例用牛颈静脉管道连接远端肺动脉和右心室,重建右室流出道;3例Ⅱ型者,肺动脉后壁用左心耳壁与右室流出道上缘做吻合,前壁再用心包补片扩大.结果 术后所有病儿均生存,5例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2例右肺动脉(RPA)压差37.5~47.3 mm Hg(1mm Hg=0.133kPa),术后17d恢复至35.3mm Hg以下.左心室流出道阶差均小于20.3mm Hg.残余VSD(2mm)1例,乳糜胸1例.5例病儿肺血管阻力高,吸一氧化氮(NO)治疗7d左右后好转.随访3个月~3年,2例病儿RPA残余压差24.0~29.3 mm Hg,均无明显右心室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结论 肺总动脉后壁直接与右心室切口作吻合重建PTA的右室流出道,早期和远期效果良好.牛颈静脉的带瓣管道的应用,解决了小尺寸同种带瓣管道来源不足的问题,操作简便.

  • 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的一期手术矫治

    作者:王军;解启莲;张静;任敦吉;张会军;李红英;黄建成;苏振宇;李小兵;孙丽颖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的一期手术矫治经验.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8月,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病婴6例,男、女各3例.手术年龄18 d~14个月,平均(8.3±4.5)个月;平均体重(8.5 ±2.2)kg.A型4例,B型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结果 全组病例均生存.随访3~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需同时加强对围术期肺动脉高压的管理.

  • 室间隔缺损合并外伤性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

    作者:孙浩峰;梁家立;姜冠华;郑晓舟;张维青;张潇

    病人男,25岁.1月前因车祸致右前胸外伤,活动后胸闷、心悸伴不能平卧10 d.查体:血压120/40 mm Hg (1mm Hg=0.133 kPa),口唇微绀.

  • 外伤性左室破裂抢救成功1例

    作者:拉提·米吉提;兰智新;张际春;李立勇;迪力夏提;于鹏;何志杰;谷冰;贾志英;陈静

    病人男,19岁.因车祸致闭合性胸部外伤急诊入院.查体:意识不清,四肢凉厥,收缩压40mmHg(1 mmHg=0.133kPa),舒张压未测出.右侧胸部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左侧可闻及湿罗音.X线胸片见胸腔大量积液,未见肋骨及胸骨骨折.右侧胸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腹部B超未见异常.全麻气管插管急诊开胸探查,麻醉时收缩压17~19 mmHg,舒张压未测出.

  • 左心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谢占强;程可洛;何湛;蔡小碧;陈林

    病人女,54岁.劳累时心悸、非旋转性头晕伴咳20 d.查体呈慢性病容,半坐卧位,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扑落音,杂音可随体位改变,P2亢进、分裂.彩色多普勒示左房内6.7 cm×4.0 cm中低回声,边界清晰,其内可见1.9 cm×1.3 cm光斑,未见明显增宽蒂部回声.

  • 胸壁肿块-猫抓病2例

    作者:陈朝晖;赵淑平

    我们发现2例以胸壁肿块为特征的猫抓病(Car-scratch disease,CSD),均经手术治疗痊愈.

  • 电视胸腔镜快速诊断心脏疝1例

    作者:杨德松;李运;刘彦国;姜冠潮;王俊

    病人男,52岁.右肺上叶中央型鳞癌,全麻下行心包内右全肺切除术.手术切除致心包缺损约6 cm×4 cm,以1号可吸收缝线织网式缝合修补心包缺损处,放置胸腔引流管1根并夹闭.

  • 二尖瓣下左心室室壁瘤破入左心房1例

    作者:吴永兵;徐建军;喻东亮;张小强

    病人男,23岁.突发呼吸困难半月.查体心尖部可闻及3/Ⅳ级收缩期及中度舒张期杂音,心前区广泛传导.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后壁室壁瘤,约5.0 cm×4.0 cm,并与左心房相通,收缩期血流经瘤体进入左心房(图1),二尖瓣中度狭窄.

  • 侵犯胸腹主动脉的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

    作者:袁链;于建;陈友东;郭清旭;张军;李淑兰;张小明

    病人男,41岁.阵发性头痛伴多汗3个月.发病以来血压高达210/120mmHg(1 mm Hg=0.133 kPa),心率快时150次/min.既往体健,查体末见阳性体征.胸腹部CT示下后纵隔-6.0 cm×6.5 cm×8.5cm大小的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包绕胸腹卡动脉,部分层面达1/2周,未见明显脂肪分界.双肾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24 h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均明显升高,异位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

  • 妊娠期心脏直视手术6例

    作者:何发明;王平凡;梁志强;张力;郑向阳;田振宇;刘延华

    2002年10月至2008年1月我们为6例孕妇进行了体外忖循环(CPB)心脏直视下手术,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心脏手术时机及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 左室重建术治疗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黄信生;顾承雄;杨俊峰;韦华;陈长城

    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采用左室重建术治疗83例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现总结临床疗效和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 中国体外循环临床应用50周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刘维永;易定华;金振晓

    我国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是心血管外科发展中一个重要阶段,1953年Gibbon等应用体外循环成功修补1例房间隔缺损[1]是良好的开端.1957年2月苏鸿熙教授从美国带回一套Lellihei.Dewall人工心肺机,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心脏外科并成立体外循环研究小组.

  • 杂交(Hybrid)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进展和争议

    作者:高培显;熊辉;胡盛寿

    杂交技术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是指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结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技术.

  • 组织工程化气管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作者:刘政呈;赵珩

    气管肿瘤、气管狭窄等疾病可以通过气管切除改善症状或进行治疗,但切除长度受到限制.Grillo认为,成人能安全切除气管的大长度是其气管长度的一半,对于儿童来说大长度大约是其气管长度的三分之一,而具体范围还与年龄、生理状态、原发疾病及之前的处理方法有关[1].对于长段气管切除,需要应用气管替代物.

  • 纳米化左旋聚乳酸有序膜的细胞亲和性研究

    作者:卢辉俊;冯章启;顾忠泽;刘长建

    目的 制备具有较好细胞亲和性、利于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黏附增殖的纳米左旋聚乳酸有序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改性后纳米纤维膜与细胞复合培养,观察细胞与材料牛物亲和性.结果 纳米纤维孔径在300~400 nm,孔隙率>90%.有序和超级有序膜组吸光度,4值与无序膜、单纯细胞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无序膜细胞生长较散在、杂乱;有序及超级有序纤维膜有利于细胞沿纤维定向附着、增殖.结论 EOCs是理想的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来源.有序及超级有序膜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血管材料.

  • 改良FWM心肌保存液对离体鼠心低温保存效果

    作者:黑飞龙;王泽锋;高百顺;龙村;宋兵;王寿世;田玉麟

    目的 探讨改良FWM心脏保存液对离体鼠心低温保存效果.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改良FWM液组、HTK液组和K-H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取大鼠心脏后,立即分别用各自4℃保存液灌注至心脏停搏,并置于相应的4℃心肌保护液中保存8 h,使用Langendorff模型测定心脏功能、检测冠脉流出液的心肌酶、观察心肌的形态学改变以评价各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下降.HTK组LVDP、dp/dt<,max>、dp/dt<,min>,均低于改良FWN组(P<0.01).而HTK组CF的高于改良FWM组(P<0.05)和K-H组(P<0.01).HTK组GOT、LDH、CK、CTNI、CK-MB、GPT漏出量也高于改良FWM组(P<0.01).电镜显示改良FWM组形态学无明显改变仅偶见内质网扩张;而HTK组心肌肌纤维疏松、线粒体轻度水肿、内质网轻度扩张、间质轻度水肿.结论 离体鼠心低温保存8 h后,心肌功能均有很大程度下降.改良FWM液对离体鼠心的低温保存效果略优于HIK液.

  • 叠氮钠对脱细胞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马金本;钟竑;韩绍先;单根法;林峰

    目的 对比加叠氮钠和传统的去氧胆酸钠法去除细胞后心脏瓣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差别,为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两种方法处理6~7月龄新鲜猪主动脉心脏瓣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脱细胞基质改变,厚度仪测量组织厚度,行拉力测试观察两种方法处理后力学变化上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处理后组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镜检和透射电镜见叠氮钠-去氧胆酸钠法对基质破坏较少,处理后生物力学优于传统去氧胆酸钠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叠氮钠-去氧胆酸钠法能更好保护去除瓣叶组织后的细胞外基质.

  • 双向腔肺分流术后不同通气程度对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鲁亚南;刘锦纷;史珍英;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 观察双向腔肺分流术后不同通气程度对脑血流及系统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8例功能性单心室行双向腔肺分流术病儿.术后3~5 h血流动力学平稳后进行研究,初始呼吸机参数设定容量控制的SIMV模式.通过调整呼吸机频率获得不同通气状态.更换通气状态后20 min记录数据,记录3种连续的通气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内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用近红外组织血氧监测仪持续监测脑组织血氧参数.结果 高通气状态下,动脉血压和上腔静脉压明显下降,平均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反映脑血流量的指标颈内动脉血流峰值速度以及脑组织中含氧血红蛋白的含量也明显下降.而在低通气状态下,可以观察到相反的结果.结论 不同通气状态可以明显影响双向腔肺分流术后血流动力学状况、动脉氧饱和度及脑血流量.与高通气相比,低通气状态降低脑血管床阻力,因此可以增加双向腔肺分流术后脑一肺串联的血流量,提高双向腔肺分流术后氧饱和度.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旁路血管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苏丕雄;刘文超;高杰;刘岩;张希涛;颜钧;顾松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前、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各心动周期血流量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IABP增加CABG术后旁路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302例CABG中22例术前或术中置入IABP,置人者均有明显应用IABP指征,共做旁路血管52支,其中动脉旁路血管24支,静脉旁路血管28支.52支旁路血管均在鱼精蛋白中合肝素后应用瞬时血流测量技术(TTFM)记录IABP起搏前、后各心动周期即心脏收缩期、舒张期、全心动周期血流变化指标:血流波形、平均血流量(Vmean)、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VTI)、弹力指数(PI值),同时记录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 52支旁路血管均通畅,与不用IABP相比舒张期平均血流量[(58.05±29.10)ml/min对(46.14±40.48)ml/min,P<0.05]、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34.54±14.25)ml对(27.44±14.25)ml,P<0.05]均明显增加;收缩期平均血流量[(31.58±18.94)ml/min到(23.52±19.9)ml/min,P<0.05],收缩期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12.09±6.71)ml到(8.25±5.44)ml,P<0.05]下降;整个心动周期的平均血流量[(40.85±4.17)ml/min对(39.36±4.00)ml/min,P>0.05]、每分钟速度时间积分[(42.77±22.25)ml对(39.65±20.03)ml,P>0.05]没有明显变化;PI值没有明显变化(2.78±1.37对3.21±2.82,P>0.05).IABP应用前后心率[(83±13)次/min对(86±11)次/min,P>0.05]、桡动脉收缩压[(91.12±11.73)mmHg(1 mm Hg=0.133 kPa)对(88.23±15.47)mmHg,P>0.05]、桡动脉舒张压[(56.33±9.25)mmHg对(52.81±10.11)mmHg,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 IABP不能明显增加旁路血管总的血流量,但心动周期各时期血流分布有较大变化,IABP增加旁路血管血流量主要是心脏舒张期,而心脏收缩期旁路血管血流量有一定下降.

  • 心脏外科术中Ensite3000系统标测辅助心房颤动治疗

    作者:张海波;孟旭;韩杰;马长生;龙德永;许春雷

    我国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比例高达70%[1].近年来外科房颤治疗领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射频、激光、微波、冷冻等多种消融能量技术,大大简化了心脏外科术中房颤消融的步骤,业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2].但是在房颤外科治疗中极少和电生理标测技术相结合,我们总结心脏外科术中同期使用Ensite3000系统标测辅助进行房颤外科消融治疗的经验报道如下.

  • 食管双瓣法修补复杂气管食管瘘

    作者:韩勇;李小飞;王小平;周勇安;姜涛;张涛;程庆书

    获得性气管食管瘘(TEF)通常是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相邻的气管和食管肇受到侵蚀而形成.创伤和恶性肿瘤是形成TEF的重要原因.随着食管支架在良性食管狭窄或食管穿孔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食管支架所造成的TEF逐渐增加,成为医源性TEF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利用食管双瓣修补手术方式治疗TEF,使用食管壁作为保护性补片修补巨大的气管瘘口,避免了气管切除及重建,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 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肺癌4例

    作者:赖应龙;刘钧;赵泽良;邓志刚;何光杰;贾科;赵永生;陈正莲

    例1 男,69岁.进食梗噎感伴吞咽疼痛2月余.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6~32 cm食管黏膜隆起,活检报告鳞状细胞癌.胸部CT示左肺下叶后段3.0 cm×3.5cm大小的分叶状肿块,肺门、纵隔淋巴结无肿大.2000年5月,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行左肺下叶切除,再行食管癌切除主动脉弓上胃代食管术.

  • 肺循环阻断技术在肺癌手术的应用

    作者:李国仁;戴建华;陈光辉;苗福禄

    1991年至2007年我们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肺循环阻断技术(the blocking of pulmonary cycl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施行肺叶切除及支气管成形和肺血管修补或成形术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淋巴结清扫数目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作者:岳东升;尤健;苏延军;张真发;王长利

    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我们共手术切除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85例,现通过探讨清扫淋巴结数目与预后的关系,说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手术中的必要性,报道如下.

  • 双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作者:荆朝辉;陈静瑜;朱艳红;郑明峰;何毅军

    病人男,16岁.体重45 kg,身高165 cm.半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进行性加重.右心导管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内科保守治疗数月无效,病程进展.查体:心率120次/min,血压95/65 mm Hg(1 mm Hg=0.133 kPa).面色灰,颈静脉怒张,P2亢进.肝脏肋下1指.心功能Ⅳ级.术前右心导管肺动脉压力为100/60 mm Hg.血气氧分压37~42mm Hg,二氧化碳分压15~20mm Hg.

  • 肺原发性脑膜瘤1例

    作者:张斌杰;乐涵波;张永奎;林涛;王欢;姜格宁

    病儿女,10岁.发热伴右侧胸痛3d.1年来因肺炎两次住院,抗炎治疗好转.查体气管左偏,右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右下胸部叩诊实音,右下肺野呼吸音减低.头颅CT无殊.胸部CT示右胸巨大肿物.支气管镜榆查示右侧中间支气管开口新生物完全堵塞以下气道.

  • 肺切除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

    作者:苗劲柏;侯生才;李辉;胡滨;李彤;王洋;游宾;傅毅立;陈其瑞

    目的 前瞻性研究肺切除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60例Ⅱ~Ⅲa期肺癌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30例)和非治疗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手术后12、36和60 h分别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抗Xa活性单位/kg).全组均记录胸腔引流量、漏气时间和拔除闭式引流管时间,术前、术后第3和第7 d彩色超声检测双下肢静脉血管和血流情况,术前和术后第1、3、5、7d检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DP)等指标.结果 肝素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相比,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和漏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血小板(PLT)、PT和AHT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治疗组FDP在术后第3 d、D-二聚体在术后第1 d达到高峰,非治疗组FDP在术后第5 d、D-二聚体术后第3 d达到大值,且高值持续时间均长于前者.彩色超声检查发现非治疗组术后第7 d有5例腓肠肌小静脉内形成微小血栓,肝素治疗组无异常.两组病人均未发生肺栓塞(PE).结论 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应用预防剂量低分子肝素并不增加术后出血、胸腔引流量,但可以显著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研讨会

    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为了在胸外科临床进一步贯彻"快速康复"理念,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各地知名胸外科专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

  • 余肺切除术治疗再发非小细胞肺癌44例

    作者:张鹏;王浩;姜格宁;周逸鸣;蒋雷;周晓;丁嘉安

    目的 探讨余肺切除术治疗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癌再发行余肺切除术病人44例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余肺切除术后病人的1、3和5年生存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例.余肺切除术后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73%、26.22%和18.98%.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对余肺切除术后的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9).结论 余肺切除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但是经过合理选择病例,仍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 缺血后处理对供体犬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鲁建军;张伟;姚达;秦存伟;罗红鹤;钟佛添;巫国勇

    目的 观察供体犬肺再灌注后早期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了解缺血后处理对供体犬肺植入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2对比咯犬,组成供、受体,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对犬,按常规进行供受体左侧异体单肺移植,不予缺血后处理的干预.缺血后处理组:6对犬,进行供受体常规左侧异体单肺移植,再灌注早期实施3个周期的10 s再灌-10 s再阻断、总时程1 min的缺血后处理.于供肺再灌注后1、2 h两个时间点采集供肺标本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供肺植入后1、2 h两个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实验犬均存活.植入供体肺平均用时(35.92±1.73)min.缺血后处理组在1、2h时间点的供肺组织SOD活性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DA含量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处理组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在各时间点的炎症反应均较对照组的变化轻微.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堆积,从而减少供肺的缺血冉灌注损伤,改善供肺植入后的功能.

  • "第三届世界华人胸外科学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又添新成员——《中国临床营养杂志》更名为《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作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