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19例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的诊治

    作者:李磊;范祥明;吴永涛;朱耀斌;陈哲;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目的 总结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的诊治体会.方法 1998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1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患儿,男10例,女9例,年龄0.5~12.0岁;体重6~28 kg.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左上肢声学造影及心导管心室造影、CT等检查明确诊断.采用直接结扎或切断缝合、自体心包左心房内隧道、房间隔重建、双向Glenn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术后恢复过程平稳.术后随访,长者已11年,情况良好.结论 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术前确诊较难,加深对其特性的认识可以提高术前检出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合并跨主动脉瓣压差减低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外科治疗

    作者:姜胜利;高长青;李伯君;张林;王明岩;龚志云;任崇雷;李东;陈婷婷;张涛;王瑶;于伟

    目的 探讨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合并跨主动脉瓣压差减低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AVR)的手术效果及影响中、远期生存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至2011年,35例AS患者接受AVR手术,平均年龄(58±9)岁;NYHA心功能分级3~4级31例,有晕厥史15例、心绞痛史19例、呼吸困难史28例、急性左心衰史16例.术前主动脉瓣口面积(AVA) (0.70±0.09) cm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76 ±0.02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6.3±0.4) cm、主动脉跨瓣压差(TVG) (26.0±2.3) mm Hg(1 mm Hg=0.133 kPa).置入人工瓣膜35枚,其中机械瓣20枚,生物瓣15枚,瓣膜直径(23±1) mm.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冠状动脉旁蹄移植术4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余者术后早期LVEF 0.358±0.047,明显高于术前(P =0.008),术后6个月时LVEF 0.426±0.031.术后早期LVEDD(5.7±0.4) cm,较术前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术后6个月,LVEDD(5.3±0.3) 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随访(35±23)个月,13例死亡.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8%、60%.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比较,接受手术时年龄明显较大[(63±10)岁对(54±11)岁,P=0.017];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较高[(3.9±0.2)级对(2.9±0.3)级,P =0.003):术后LVEDD明显偏大[(6.0±1.0)cm对(5.5±0.3)cm,P=0.031].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3~4级比例低于术前(P<0.01).结论 虽然AVR手术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但可以得到相对满意的手术及中、远期效果.受损的左心室心肌是否具有收缩储备能力可能是影响AVR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 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在David Ⅰ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平;尤斌;高峰;徐屹;许李力;刘硕

    目的 初步总结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 Ⅰ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David Ⅰ术式中应用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33~67岁,平均(49.5±10.3)岁.术前心功能Ⅰ级11例,Ⅱ级4例;主动脉瓣反流中度9例,重度6例.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弓置换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4例,二尖瓣与三尖瓣成形1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血源性感染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全组平均体外循环(230.0±54.4)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181.2±30.6) min.术后1周复查心功能均为Ⅰ级,主动脉瓣反流轻度6例,轻至中度1例,8例无反流.出院随访3~24个月,平均(8.8±5.9)个月.无主动脉瓣反流3例,轻度9例(3例6个月后复查转为无反流),中度1例(3个月后复查转为轻度).结论 David Ⅰ术式中应用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瓣叶及瓣环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病变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案,早期手术效果良好,中、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顺行脑灌注的流量管理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胡琳;孙图成;蒋雄刚;王旸;陈剑锋

    目的 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中顺行脑灌注的不同流量管理方法对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189例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弓部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顺行性脑灌注流量的不同管理方法分为A、B两组.A组96例采用单泵双管进行下半身和脑部同时灌注,灌注流量自然分配;B组93例在连接脑灌注的动脉供血管上加装一个离心泵电磁流量传感器探头,精确监控脑灌注的流量(10 ml· kg-1·min-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停循环时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5.2%,B组1.1%,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弓部手术行顺行性脑灌注时,精确控制其流量能有效降低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 主动脉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7例

    作者:白涛;朱俊明;郑军;李建荣;刘宁宁;潘旭东;刘永民;孙立忠

    目的 总结行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97例同期行主动脉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9例;年龄(57.6±9.5)岁.其中,真性动脉瘤63例,主动脉夹层25例,主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7例,主动脉溃疡2例.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依靠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术中探查3种方式.术前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分别为,真性动脉瘤组93.7%(59/63例),主动脉夹层组40.0%(10/25例),主动脉溃疡和狭窄闭塞组均为100.0%.结果 术前未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者行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抢救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明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移植术.两种情况各死亡3例.Fisher精确检验P=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主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尽可能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CTA检查,主动脉手术同期合并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安全、可靠.

  • 先天性膈疝合并胃穿孔1例

    作者:梁志强;林振浪

    患婴男,2011年1月10日出生,产前B超提示先天性膈疝.生后面色发绀,Apgar评分[1]1 min 6s,5 min 8 s,立即气管插管,插胃管减压,机械通气,禁食.1天后患婴突发烦躁不安,氧饱和度下降,调整呼吸机参数后恢复正常.第1天胃管内无液体,第2天2 ml,第3天25 ml,第4天6 ml,患婴渐腹胀,查体无肌紧张及明显触痛,胃管内见少量清亮液体流出.同时出现高血糖,调整输液速度后血糖正常.

  • 肺梭形细胞癌1例

    作者:王涛;陈宝俊;张青海;章宜芬;陈扬;武忠;王东进

    患者 女,66岁.间歇性咳嗽伴进食后恶心、呕吐2月余.胸部X线示右肺下叶团块影(图1).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7 cm×3 cm大小不规则肿块,累及右肺下叶静脉、左心房侵犯可能性大(图2).支气管镜检示右肺下叶开口可见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恶性肿瘤组织呈肉瘤样,符合肉瘤样癌.头颅CT及ECT全身骨扫描未见转移.

  • 无症状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

    作者:刘高利;胡军利;马黎明;郑善光;李庆臣

    患者女,21岁.1岁时因感冒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平时无心悸、胸闷,活动不受限,无心前区疼痛病史.2011年8月住院,检查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收缩期2/Ⅵ级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心动检查提示各房室大小、心脏瓣膜及左心室功能均正常,主动脉窦内未见左冠状动脉开口,距肺动脉瓣上方18 mm处见一宽约6 mm血管开口于主肺动脉后内侧壁处;以舒张期为主的异常血流信号,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方向相反,室间隔及心尖部探及丰富的侧支血流信号.

  • 食管中下段恶性血管球瘤1例

    作者:张晔;李辉;王洋;张文谦;侯生才

    患者男,4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哽噎,进行性加重2个月,无反酸,偶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门诊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8 ~ 33 cm处可见菜花样肿物,表面糜烂溃疡、质脆、易出血;下段可见2条曲张静脉,延续至贲门,蓝紫色、迂曲,红色征阴性(图1).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中、下段黏膜紊乱、皱襞破坏,长度约3个椎体高度,钡剂通过时可见充盈缺损,管腔偏心狭窄(图2).胸部增强CT示食管中、下段可见5.8 cm ×3.7 cm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与周围气管分界不清,增强后明显强化(图3).

  • 纵隔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

    作者:刘金有

    患者女,43岁.既往健康,近日胸闷、气短.X线胸透见左侧胸腔内占位.查体除腹部扪及包块,余未见异常.MRI(图1~3)示左侧胸腔内可见囊性类圆形异常信号,边界清晰,心脏及大血管受压右移并变形,病灶与纵隔呈宽基底相连,左肺受压萎缩.右侧肺组织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2009年9月在全麻下行左侧胸腔肿瘤切除术.

  • 贲门癌肉瘤1例

    作者:杨聪;张亚;李金来;黄轶;耿益文

    患者男,69岁.进食阻挡感,反复黑便20天.查体示贫血貌明显.术前电子胃镜报贲门肿物(图1).增强CT扫描发现贲门处不规则软组织占位,均匀强化,局部增厚(图2).2011年10月手术,术中见贲门处肿物约8 cm×5 cm×6 cm,于贲门黏膜层向胃腔内生长,有一短蒂,包膜完整,未侵犯胃壁平滑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贲门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贲门癌肉瘤.

  • 心脏介入治疗后心脏压塞的急诊抢救手术

    作者:薛松;刘沙;徐根兴;胡振雷;黄日太;连锋

    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需要紧急开胸手术抢救.2007年11月至2011年4月急诊手术抢救14例心脏介入治疗后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8~ 85岁,平均(65.6±10.1)岁.全组临床资料见表1.原发疾病为心律失常者2例,其中阵发性房颤和预激综合征者各1例,均为在接受射频消融过程中发生心脏破裂、心脏压塞;冠心病患者12例,其中1例合并房颤,余11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置入冠状动脉支架中9例发生心脏压塞,术后拔除临时起搏导线后发生心脏压塞(病例1、病例14)2例.

  •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右心室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宏伟;陈鑫

    右心室功能不全是心脏外科和心脏移植领域重要的预后预测因子,涉及右心室解剖、病理生理、评估手段、右心室衰竭的治疗等循证医学内容.急性右心衰是引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右心室功能评估有助于预防并及早处理右心衰.我们从心脏外科角度探讨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右心室功能新研究进展.

  • 共价结合生长因子的胶原补片修补大鼠左心室室壁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康凯;曲辉;汤继权;张玉华;谢宝栋;韩振;王金辉;李继科;张春风;蒋树林

    目的 比较采用碳化二亚胺法(EDC法)处理共价结合不同生长因子的胶原补片修补大鼠左心室室壁瘤后的再血管化情况,及其对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直径5 mm的圆形胶原补片经EDC法处理作对照组,再分别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或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后作实验组.成年雄性SD大鼠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作透壁心梗模型.4周后,心脏彩超筛选心梗面积占左心室前壁25%~ 35%者入选.随机分成3组,以不同补片行室璧瘤修补,对照组(8只),VEGF组(10只),VEGF+ bFGF组(10只).术后1周、2周、4周分别行心脏彩超监测左心功能,至实验终点取材,免疫荧光法检测补片边缘毛细血管(vWFⅧ染色)及成熟血管(SMA染色)的生成情况.结果 全组死亡比例15%(6/40只).修补1周后,3组动物心功能均明显改善;4周后,结合生长因子的两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对照组对VEGF组,P<0.05;对照组对VEGF+ bFGF组,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两组结合有生长因子的毛细血管生成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VEGF+bFGF组的再血管化较其他两组明显改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心功能参数(FS)与再血管化呈正相关(P=0.0297,r2=0.998).结论 EDC法可有效改善胶原补片的机械性能,共价结合生长因子后可显著增加补片内血管生成,再血管化有助于左心功能的维持.

  •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血管结构与功能的随访研究

    作者:曾洁敏;黄萍;王红英;袁家;陈欣欣;崔虎军;冯浩然;崔彦芹;李建斌;金丽玲

    目的 探讨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近、中期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20例确诊主动脉缩窄(CoA)并行手术矫治的患儿(CoA组),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缩窄6例,复合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4例;同期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VSD组)作对照,均于术前至术后1年监测血压,超声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3组均无高血压临床表现.CoA组的颈总动脉IMT[(0.47±0.10) mm,(0.49±0.10) mm、(0.57±0.07) mm、(0.61±0.07)mm]均高于同期的VSD组[(0.41±0.11) mm,(0.43±0.11) mm,(0.51±0.08) mm,(0.55±0.08) mm]与健康组[(0.40±0,09) mm、(0.42±0.11) mm、(0.50±0.08)mm、(0.57±0.0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A组的肱动脉FMD[(5.46±1.51)%、(5.71±1.88)%、(5.42±1.69)%、(5.27±1.02)%]均明显低于VSD组[(6.69±1.45)%、(6.66±1.21)%、(6.81±1.03)%、(6.43±1.34)%]和健康组[(6.59±1.84)%,(6.84±1.41)%、(6.91±1.31)%、(6.56±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两个指标在VSD组与健康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患儿仍存在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异常,提示手术纠治主动脉缩窄后血管损害持续存在,可能是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患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健康儿童的原因.

  • 缩血管药物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李书闻;贾清彦;欧阳川;程卫平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儿)的疗效.方法 32例患者(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例.一组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应用血管扩张药扩张肺动脉,降低肺阻力;另一组以减少右心做功为目标,通过应用缩血管药物,维持正常的血管阻力和心排出量,降低右心做功,减少右心衰的发生.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右心做功、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之间的差别.结果 畸形纠正后使用缩血管药物组与使用扩血管药物组相比结果如下:主、肺动脉压力倒置6.25%对56.25%;右心衰发生率6.25%对93.75%;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68.00±7.17)h对(115.00±13.68)h;ICU停留时间(5.0±0.8)天对(8.0±1.5)天;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6.25%对81.25%;病死率0对12.5%.结论 通过应用缩血管药物,恢复外周血管阻力、维持适当的心排量、降低右心做功、维护右心功能为目标的新治疗理念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病死率.

  • T管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颈胃坏死3例

    作者:程功文;魏益平;高华;吴永兵;俞东亮;王一明

    食管癌术后颈胃坏死是食管癌术后一种较严重并发症.我们曾在食管旷置术后二期颈部食管重建术中发现,颈部缺损食管黏膜已再生食管周径三分之二,所以认为食管胃黏膜可缘支持物(胃管等)爬行生长.据此2003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采用T管引流法治疗食管癌术后颈胃坏死患者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肺内小结节的诊治现状、问题和方向

    作者:王俊;刘彦国

    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胸部CT的广泛应用,临床遇到的肺内小结节越来越多.尤其是胸部薄层高分辨CT检查,检出很多直径10 mm以下的微小结节或淡片状磨玻璃样改变(ground-glass opacity,GGO),给临床诊治带来了更大挑战.1948年O' Brien等首次提出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这一概念[1],特指那些肺实质内单发的,直径≤3 cm的圆形或类圆形实性结节,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不伴有肺不张或肺内浸润影的病例.临床上,肺内多发小结节并不少见,由于病变小、确诊困难、恶性肿瘤的概率高等特点,给诊治带来了很多困难.

  • 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肺小结节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俞同福;徐海;刘希胜;宗敏;陈亮;朱全;邵永峰;詹必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在胸腔镜下孤立性肺小结节(SPN)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患者的60枚SPN术前行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后行胸腔镜(VATS)肺楔形切除术.全组患者男19例,女37例;年龄35~81岁,平均(61.1±8.9)岁.结果 56例60枚SPN直径为(6.80±4.12) mm,距壁层胸膜(15.38±4.63) mm.CT引导下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时间(10.76±8.17) min.定位后5例(8.9%)发生局部少量气胸,4例(7.1%)发生肺出血,均无需治疗.60枚肺小结节病灶均准确定位,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显示,肺泡细胞癌(BAC)33枚(55.0%),肺泡细胞癌伴腺癌(BAC+ AC) 11枚(18.3%),肺泡细胞不典型增生(AAH)7枚(ll.8%),炎性肉芽肿4枚(6.7%),错构瘤3枚(5.0%),结核性肉芽肿2枚(3.3%).结论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准确率高,对胸腔镜手术(VATS)楔形切除病灶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109枚直径小于20mm的肺内结节的胸腔镜诊疗

    作者:刘道明;周顺楷;花梅免;冯学刚;连铎煌;陈朝阳;陈龙;杨胜生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手指触摸法定位肺内小结节的应用价值和技术细节,以及CT对肺小结节诊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95例患者CT检查出直径小于20 mm的肺内结节109枚,直径(d)平均10 mm,结节距脏层胸膜短距离(D)平均8.2mm.定位难度参考D/d值.术前建立每个结节的影像特征信息.胸腔镜下经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以食指进行触摸定位.依结节的不同深度,选择楔形或肺叶切除并行活检,根据术中病理决定终术式.测算深部结节至段支气管起始部的距离(L),考察该指标预测活检术式的参考价值.结果 109枚结节均在腔镜下触摸并成功定位,105枚行楔形切除活检;4枚距段支气管起始部18~30mm,平均26.1 cm,行肺叶切除活检.根据冰冻病理,55例肺癌患者终行肺癌根治术.结论 胸腔镜下手指触摸法可以有效定位任何位置的肺内小结节.利用数字化的CT信息建立参照体系、术中充分游离纵隔胸膜是提高触摸法定位成功率的关键.深部结节距离段支气管起始部< 30 mm时应考虑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活检.

  • 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邱宁雷;张治;庄一平;余勇;张晋;贾辉;冯冬杰;许林

    目的 探讨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27例患者,检出29枚孤立性肺结节,胸腔镜术前在CT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医用胶)定位后成功行胸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结果 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时间(6.87±6.75)min,定位后无严重并发症,29枚小结节均成功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无中转开胸于术,手术后均经病理确诊.结论 CT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医用胶)定位方法安全、可行,效果可靠.

  • 162例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肺癌延误诊治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宇清;杨德松;刘彦国;刘军;王俊

    目的 分析体检发现的以孤立性肺结节(SPN)为表现的肺癌患者延误治疗的情况和后果,探讨延误治疗的相关原因及改进方法.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8月,162例体检发现的SPN样肺癌患者,其中男93例,女69例;年龄33 ~ 82岁,平均(63.9±10.4)岁.按CT发现SPN到入院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其中<1个月74例,1~3个月48例,≥3~6个月10例,≥6~12个月7例,≥12 ~24个月8例,≥24个月15例.分析从发现SPN到手术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观察期间各组患者肿瘤直径的变化及病理分期分布.延误诊治原因按3方面归纳:患者因素(患者犹豫、未重视,治疗合并症延误),医师因素(误诊为炎症、结核、陈旧病变、良性肿瘤、转移瘤等),医院因素(入院前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中,医师因素延误49例,占30.2%;患者因素延误50例,占30.9%;医院因素延误63例,占38.9%.医师因素延误中常见为首诊炎症25例,其次为结核8例、陈旧病变8例.除外因治疗合并症及入院前检查等客观因素延误的患者,延误时间<3个月者中,患者因素所致占63.2%(36/57例),40例≥3个月者主要是医师因素,占70.0%(28/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8,P=0.001).延误时间越长,肿瘤出现增大的可能越大,≥24个月及12 ~24个月者肿瘤增大比例分别为73.3%(11/15例)及87.5%(7/8例).肿瘤分期Ⅳ期者比例延误时间≥24月者达13.3%,其次为12~24个月者,达12.5%,绝对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我国SPN样肺癌存在明显诊治延误,约1/3因医师误诊耽误.需提高医患对其重视程度,尽早手术确诊、治疗.

  • 肺部≤1.0cm亚厘米结节的临床诊疗策略

    作者:王涛;陈保俊

    随着螺旋及薄层CT的广泛应用和定期体检的普及,临床上发现的肺部孤立结节(SPN)逐渐增加,≤1.0 cm甚至<0.5 cm的小结节也经常被发现.≤1.0cm的肺结节被称为亚厘米结节[1],其中80%为无钙化的结节(non-calcified nodule,NCN)[2].0.5~1.0 cm NCN,被称为不确定结节,恶性率为6%~28%[3],具有临床价值,其诊断也具挑战性.而0.3 ~0.5 cm的结节被称为Ditzel[4],占NCN的50%,一般在X线胸片上无法看到,恶性可能性低[5].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