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误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对手术转归的影响

    作者:薛云星;周庆;朱悉煜;王东进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适应证选择和急诊手术时机选择及转归影响.方法 2011年1月到2015年10月,309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其中15例术前因误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口服抗血小板治疗.男9例,女6例;年龄(60.6±8.7)岁.统计分析该组患者术前、手术、术后及随访资料.结果 15例患者术前口服阿司匹林5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0例;术前停服7天后手术2例,3天后3例,1天5例,5例急诊手术.体外循环(259.7±64.8)min,主动脉阻断(181.0±51.7)min,停循环(34.9±8.1)min.术后24h引流量(800.7±598.8)ml.30天死亡2例.随访3-58个月,随访期间1例猝死.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少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手术时间选择需综合考虑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和血小板功能等,急诊手术会引起出血,增加输血.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停循环技术的改进

    作者:吴龙;张凯伦;李华东;冯献卿;蒋雄刚;史峰;董念国

    目的 全弓置换和术中置入象鼻支架手术采用的停循环技术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比例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旨在观察改进主动脉弓阻断技术,缩短停循环时间至2min左右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行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停循环技术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直肠温度25℃停循环20min左右,改良组直肠温度28℃停循环2min左右.结果 常规组术后死亡3例,改良组全部治愈出院,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时间、停循环时间常规组长于改良组;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用血量、术后前两日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术后在院时间,改良组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改进后的停循环技术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实施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 个体模具化测量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技术

    作者:张海波;孟旭;韩杰;李岩;许春雷;王坚刚;曾文;贾一新

    目的 探讨总结我院近年来使用个体化模具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常规正中开胸,游离心包置入0.6%戊二醛浸泡10min,冲洗后备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去除病变瓣膜,使用模具测瓣器分别测量3个主动脉瓣环交界-交界之间的弧形大小.分别使用模具裁剪相应大小的心包片.使用强生4-0 prolene线连续缝合新制成的主动脉瓣叶,相邻心包瓣叶重新4-0 prolene线加毡片固定到主动脉壁外侧.二叶或四叶畸形患者重新构建主动脉瓣环走向.主动脉窦部有扩张或二叶畸形但不需要人工血管置换者在窦管结合部进行外侧毡条环缩固定.结果 2015年10月以来共进行个体模具化测量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技术27例,年龄27~60岁,男9例,女18例.术前主动脉瓣狭窄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0例.其中主动脉瓣二叶畸形3例,四叶畸形1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104±25)min.术后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自体心包主动脉瓣叶对合良好,无明显反流,正向流速平均压差(8.5±3.2)mmHg(1mmHg=0.133kPa).早期1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患者,保留二个瓣叶仅行自体心包单瓣叶成形术,术后仍有主动脉瓣中度反流,进行再次主动脉瓣置换.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阿司匹林抗凝随访6个月.术后随访3~13个月,患者心脏功能和主动脉瓣功能稳定,无主动脉瓣明显反流或正向流速增快.结论 这种个体化模具测量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初步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深入研究和长期随访.

  • 二尖瓣修复术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反流的中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周天羽;李军;赖颢;孙勇新;陈海燕;丁文军;洪涛;王春生

    目的 比较二尖瓣修复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225例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二尖瓣反流在本中心行手术治疗,男159例,女66例;年龄13~76岁,平均(42±15)岁.89例行二尖瓣修复术(修复组),13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置换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及围手术期资料并比较远期随访疗效.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修复组术前发生栓塞事件(9.0%对22.8%,P<0.05)及脑血管意外(6.7%对17.6%,P<0.05)比例均显著低于置换组,二尖瓣赘生物比例显著低于置换组(59.6%对89.0%,P<0.05),其他术前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修复组和置换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87±30)min和(86±33)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21)min和(51±23)min,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别有31.5%和33.1%患者同期行其他心脏手术.修复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显著短于置换组[(1.4±0.7)天对(1.9±1.3)天,P<0.001],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修复组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置换组2例(1.5%)患者出现脑出血.修复组无住院死亡患者,置换组2例住院死亡,死因为脑出血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随访3~134个月,平均(40±35)个月,总随访率85%.术后10年,修复组和置换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豁免率分别为88%和86%(P>0.05).结论 二尖瓣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反流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中长期可靠性均较为满意,可在避免人工瓣膜相关并发症的同时降低抗凝相关并发症风险.二尖瓣修复应以确保彻底清除感染组织为基础,若感染累及范围较大,则应考虑实施瓣膜置换手术.

  • 食管癌切除同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洪涛;王国磊;王文光;陈宇航;吴振江;丁成智

    目的 探讨同期食管癌切除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4年12月先后同期手术治疗的5例食管癌合并严重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经胸骨正中联合左开胸两切口,4例经左开胸单一切口完成同期手术,其中2例患者行主动脉弓下器械吻合,1例行主动脉弓上器械吻合,2例行左侧颈部手工吻合.冠状动脉三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例,单支病变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各1例.1例术后生存至今,4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中位生存时间20.6个月.结论 食管癌合并严重冠心病患者同期行食管癌切除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安全可行,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可能获益更大.

  •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俞劲;施旭聪;张泽伟;叶菁菁;马良龙;齐建川;蒋国平

    目的 探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月8月间,81例PmVSD患儿经单纯TEE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1cm)行PmVSD封堵术.采用TEE引导及监测封堵全过程,术后定期随访评估封堵效果.结果 81例PmVSD患儿成功封堵80例,手术成功率98.77 %.PmVSD大小(3.72±0.96)mm,封堵器型号(4.88±0.95)mm.术后随访6~24个月.PmVSD膜状瘤中2股及以上分流16例, 1例封堵器旁少量分流,随访中自愈.1例术后少量心包积液,随访中消失.80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封堵器变形移位,无瓣膜影响.1例因导丝从右心室经过PmVSD时出现室颤,中转体外循环下PmVSD修补术.结论 TEE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小儿PmVSD封堵术避免X线辐射,无需切胸骨,安全有效,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直视微创技术在二次及多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硕;尤斌;李平;徐屹;许李力;李光

    目的 总结我院微创心脏外科近年开展的微创心脏手术在二次及多次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该术式的应用范围,注意事项.方法 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进行直视微创下二次或多次心脏手术23例.常规建立闭式体外循环,根据病情不同,分别以右锁骨中线至腋前线第4肋间或右胸骨旁第3肋间为切口,根据诊断不同进行相应的手术.结果 再次心脏手术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0~69岁,平均41.43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4例,卡瓣1例,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房室缺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室缺修补术后残余漏3例,双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Bentall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室缺修补加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分别进行瓣周漏修补术,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室缺残余漏修补术,再次Ebstein畸形矫治术.全组手术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5例行主动脉阻断,18例采用并行循环.从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输血比例上统计表明手术可行.结论 采用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方法,对二次或多次心脏手术的患者施行手术,可以避开经原切口进胸所导致的因组织粘连而导致的出血,损伤等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患者的输血率,可以在部分二次或多次心脏手术的患者中应用.

  •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Taussig-Bing畸形

    作者:周浩;任彦;张惠锋;叶明;陈伟呈;陶麒麟;贾兵

    目的 总结大动脉调转术治疗Taussig-Bing畸形的经验及远期结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行大动脉调转术治疗57例Taussig-Bing畸形患儿,中位年龄63(37.5~88.5)天,中位体质量4.1(3.4~5.0)kg.合并主动脉弓病变29例(50.9%),冠状动脉异常走行23例(40.3%).根据是否合并主动脉弓病变分为A组29例,合并主动脉弓病变;B组28例,单纯Taussig-Bing畸形.根据手术时间段,2001-2008年27例(组1),2009-2015年30例(组2).结果 住院死亡7例,占12.3%(7/57),A组4例(13.8%,4/29),B组3例(10.7,4/28),P>0.05;组 1死亡6例(22.2%,6/27),组2死亡1例(3.3%,1/30),P<0.05.50例患儿随访(6.2±3.5)年,随访期间3例陆续失访,远期无死亡,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87%,10例再次手术.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主肺动脉瓣环比值为再次手术危险因素(A组P=0.02,B组P=0.04),1年、2年、5年免于再手术分别为95.6%、86.6%、77.2%.结论 大动脉调转术是治疗Taussig-Bing畸形的主要术式,一期治疗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不增加手术死亡,术前主肺动脉瓣环比值<0.5增加再手术风险.

  • 食管平滑肌瘤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吴昊;姜冠潮;刘彦国;李运;李凤卫;王俊

    目的 分析食管平滑肌瘤误诊原因,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6年间共20例术前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而术后证实为误诊的病例.男11例(55%),女9例(45%),年龄13~71岁,平均(45.9±16.4)岁,其中梗阻症状者12例(60%).行CT检查9例(45%),其中增强CT 4例(20%).结果 误诊患者中食管外病变5例:4例食管旁淋巴结结核,1例淋巴结增生;良性间质病变8例:神经鞘瘤、包涵囊肿各3例,血管瘤2例;恶性间质肿瘤5例:食管间质瘤(esophage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4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1例;恶性上皮来源肿瘤为2例食管癌.本组4例食管旁淋巴结结核因忽视CT检查,术前未确诊;食管癌因忽视症状进展快,胃镜下管腔狭窄的特征,在分期不清的情况下行食管切除吻合术;高度恶性GIST忽视黏膜溃疡等特征,仅行摘除术,术后复发.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术前误诊比较多见;食管旁淋巴结结核与食管GIST为常见误诊病种;术前CT是鉴别食管平滑肌瘤与食管旁淋巴结结核的关键检查.

  • 肺胎盘样变形2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马冬捷;刘洪生;李单青;周小昀;崔玉尚;吴焕文;周炜洵

    目的 探讨肺胎盘样变形(placental transmogrification of the lung,PTL)佳诊断治疗策略.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确诊的2例PTL,结合回顾文献报道的34例患者分析讨论.结果 本组2例患者影像表现为肺内实性肿物伴周边多发肺大疱,均在完善术前检查及胸外、呼吸、影像、麻醉科多学科讨论后,考虑肺部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全麻下行胸腔镜探查,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回报肺大疱;石蜡病理确诊PTL.术后恢复满意,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及影像异常.总结分析PubMed文献记述的34例PTL特点.结论 PT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病理特征是肺囊性病变包含多个绒毛乳头样结构类似于胎盘绒毛.影像显示单侧胸腔大疱型肺气肿,常伴肺大疱旁软组织和脂肪成分组成的结节或肿块.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症状及肺功能得以改善.

  • 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介入治疗后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移位进入升主动脉1例

    作者:刘畅;周庆;薛云星;王东进

    患者 男,51岁.突发呕血伴胸背部隐痛1天入院,查胸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胸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距左锁骨下动脉0.3cm;左肾动脉开口于真腔,肠系膜下动脉开口于假腔;主动脉夹层累及腹腔干、肝固有动脉、左肾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及右侧髂外动脉;腹主动脉多发破口(图1).

    关键词:
  • 食管异物所致食管穿孔合并纵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硕;李辉;胡滨;王洋;李彤;苗劲柏;游宾

    食管异物是比较常见的急症,大多数可于内镜直视下取出,预后良好.但是,若食管异物刺破食管,引起食管穿孔,即便将异物取出,仍有可能造成纵隔感染,甚至引起纵隔脓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1].现总结我科收治的食管异物导致的食管穿孔合并纵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经颈纵隔镜淋巴结清扫术在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旭;王文祥;周勇;吴智宁;吴劼;杨德松;张百华;唐金明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手术目前仍然是治疗早中期食管癌的首先选择.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主要有左侧开胸、右侧开胸、不开胸3种入路方式.经颈经膈肌的不开胸入路方式目前仅限于部分早期、手术风险很高患者的应用.一直以来对于食管癌手术在左、右胸手术径路方面争议颇大,其主要争议焦点在于能否实现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我国目前现状仍然是以左胸径路为主要入路,如何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势在必行.电视纵隔镜的应用可以良好显露上纵隔解剖结构并切除上纵隔淋巴结.

    关键词:
  • 恶性间皮瘤在中国的发病及诊治现状分析

    作者:陈凯燕;郭振英;苏丹;毛伟敏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相对少见,与石棉暴露相关的高度侵袭性肿瘤.中国间皮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多发生于胸膜和腹膜,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中位生存期12个月,预后较差.准确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目前恶性间皮瘤的治疗主要是肿瘤减灭术或切除术结合化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研究恶性间皮瘤诊断与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恶性间皮瘤在中国的发病情况及诊治现状作一综述,希望为间皮瘤的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改善间皮瘤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 马方综合征患者原纤维蛋白-1基因新发突变分析

    作者:于长江;杨珏;方妙弦;范瑞新;庄建

    目的 对17例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以及其中2例患者的家系成员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等14个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与FBN1等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提取17例患者以及其他43例家系成员静脉血全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样品DNA进行扩增,采用基因芯片捕获目标基因,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测序.本研究的目标基因为ACTA2、CBS、FBN1、FBN2、MYH11、COL3A1、SMAD3、TGFBR1、TGFBR2、MYLK、MSTN、COLA2、TGFB2和SLC2A10等14个基因.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NCBI dbSNP, HapMap, 1000 human genome dataset 和 database of 100 Chinese healthy adults)进行比对,并对找出的可疑突变进行注释、筛选.后对发现的基因突变采用Sanger法验证.结果 在17例MFS患者中发现了11例患者携带10种FBN1基因突变和1种激动蛋白α2(actin alpha2,ACTA2)基因突变,其中8种FBN1基因突变和1种ACTA2基因突变为新的基因突变,另外2中突变为已报道突变.对1种FBN1基因新发突变进行了家系验证,结果表明该突变在家系中与MFS疾病共分离.结论 FBN1基因的第59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7280G>A是MFS新的致病突变.另外8种新发现的基因突变可能是MFS的致病突变.

  • 人工气胸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硕;李海军;贺海奇;付军科;张勇

    外科手术是早中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腔镜技术及腔镜器械的发展,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已广泛开展并得到认可[1-2].术中因食管周围组织间隙小,重要组织器官显露不佳,导致食管肿瘤的游离及切除比较困难,为了更好的显露及切除食管肿瘤,人工气胸越来越受到手术医师的关注.人工气胸的建立方法是在手术过程中,利用密闭戳卡,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吹入胸腔,控制流速,形成稳定的胸膜腔内正压,使肺塌陷,同时形成轻度纵隔气肿,从而达到更好的术野显露.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非人工气胸组及人工气胸组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相关指标资料,评价人工气胸应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
  • 18例肺原发性平滑肌瘤的诊治

    作者:蔡昊旻;谢冬;谢惠康;鲍熠;赵德平;丁嘉安;陈昶;姜格宁

    肺部原发性平滑肌瘤(pulmonary primary leiomyoma,PPL)是少见的良性肿瘤,来源于肺内支气管、血管或肺间质的平滑肌细胞.2006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们共收治18例PPL患者,现总结分析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以提高认识.

    关键词:
  •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术5例

    作者:郭天兴;潘小杰;叶明凡;欧德彬

    近年来,国内外多个中心报道开展胸腔镜下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手术[1-3],至今我们共施行5例单操作孔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术,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单操作孔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术治疗,详细资料表1.5例患者经胸部增强CT、纤维支气管镜明确肿瘤部位和外侵情况、气道内病变情况及病理类型,颅脑MRI平扫+增强、全身骨显像或PET-CT排除远处转移.手术适应证为:术前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肿瘤位于/累及肺叶支气管开口,或虽累及主支气管但未侵犯气管隆凸,至少距隆凸1cm;术前影像学临床分期未见明显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未侵犯肺动脉;无严重胸腔粘连.

    关键词: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