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手术中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应用

    作者:张治;许林;黄建峰;蒋峰;尹荣;冯冬杰;张帅;武雅琴;胡静雯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应用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6例患者应用此法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65 ~ 72岁.结果 6例患者肺动脉和肺静脉平均阻断时间分别为(42.0±8.6) min和(39.3±8.2)min.4例患者行肺动脉成形术的平均肺动脉修补时间为(21.25 ±9.91) min.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及重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切缘阴性.术后随访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在胸腔镜下应用单侧肺循环阻断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及中转开胸可能,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安全,拓展了胸腔镜手术的手术适应证.

  • 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张宇;李运;隋锡朝;王俊

    目的 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探讨该技术的操作特点.方法 2001年5月至2011年6月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7岁.实体瘤平均大径为4.9 cm.术前合并神经系统或肺部症状1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42例.病变位于左侧24例,右侧33例,双侧1例.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多采用包膜内剥除的方法,较大之滋养血管采用钛夹或Hem-o-lock夹闭;肿瘤来源神经者分别在瘤体两端正常神经束部位钛夹夹闭后剪断.如肿瘤巨大、粘连严重或出血时,延长前胸壁切口长约6 ~10 cm,转为开胸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27.2 min,术中出血206.4ml,术中术后输血3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72天,住院5.19天.53例在全腔镜下完成手术,中转开胸5例.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Homer综合征4例.术后病理亦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23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44.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利用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胸腔镜手术技巧.包膜内肿瘤切除是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肿瘤直径超过6 cm时手术风险明显增加.胸膜顶肿瘤也是该类手术的难点之一.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张晗;来永强;李进华;戴江;宋邦荣;刘冬

    目的 总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放置IABP对于重症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为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使用IABP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620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资料,按置入IABP时间将103例重症并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IABP术前置入组(组1)38例、术中置入组(组2)31例和术后置入组(组3)34例.组1为术前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90%、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0.40)、心源性休克行急诊手术及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2及组3均符合组1的置入指征并且在术中或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脱离体外循环困难及心功能降低.分析比较3组术后病死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ABP辅助时间、射血分数改善率、其他机械辅助装置使用比例、室颤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3组术后死亡比例(组1 2.6%、组212.9%、组3 47.1%)、住院时间[组1(23.6±9.8)天、组2(21.5 ±9.7)天、组3(28.9±13.3)天]、ICU停留时间[组1(2.3±1.1)天、组2(3.5±1.5)天、组3(5.2±3.4)天]、气管插管时间[组1 (29.5±23.0)h、组2(38.7 ±20.6)h、组3(84.1±48.0)h]、IABP维持时间[组1(77.0±43.7)h、组2(93.8±44.8)h、组3(121.5 ±71.7)h],EF改善率[(组1(7.5±7.2)、组2(8.5±7.5)、组3(2.0±6.7)]和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间[组1(3.7±4.9)天、组2(6.2±4.6)天、组3(10.8±5.4)天],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冠心病患者术前置入IABP可以明显获益.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应果断尽早应用.

  • 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

    作者:张乐峰;武恒朝;孙寒松;蒋雄京;马维国;张旌;胡盛寿

    目的 观察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0例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70%)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24例,女6例;年龄51~79岁,平均(67.6±7.4)岁,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各15例.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同期手术组术后早期出现轻度脑卒中1例,中度脑卒中1例.分期手术组术后早期二次开胸止血、新发房颤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各1例.同期手术组与分期手术组术后胸腔引流量(945±260) ml对(764±334)ml,P=0.109;住ICU(87.7±61.6)h对(52.3±80.8)h,P=0.189;呼吸机使用(31.7±27.8)h对(17.9±7.06)h,P=0.073.同期手术组术后住院(9.7±3.3)天,与分期手术组(17.1±6.9)天相比明显减少(P=0.001),平均住院费用降低了16.7%.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22.0±9.6)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绞痛等并发症.结论 慎重选择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效果均满意.中、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 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作者:张晖;王圣应;彭德峰;朱金海;朱正志;马小开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总结该处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回顾手术治疗198例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Siewert分型、病理分期及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 198例患者均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度为27.99%,淋巴结转移率为66.67%.淋巴结逐站转移130例,占98.48%(130/132例),跳跃式淋巴结转移1.52%(2/132例),分别转移置胃左动脉及腹腔干周围和隆凸下区.Ⅰ、Ⅱ型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隆凸下淋巴结(6.25%、3.33%)、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隔淋巴结( 25.00%、14.67%)、贲门右淋巴结(47.92%、52.00%)、贲门左淋巴结(31.25%、36.67%)、胃小弯淋巴结(43.75%、43.33%)、胃大弯淋巴结(27.08%、22.00%)、胃左动脉旁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27.08%、30.00%).T1 +T2期者淋巴结转移率40.43%,T3+T4期者淋巴结转移率74.8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ewert Ⅰ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27.08%)显著高于SiewertⅡ型者(14.67%),两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ewert Ⅰ、Ⅱ型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有明显的胸、腹双向转移的趋势,应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改良左胸切口能满足手术需要.

  • 单中心连续5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李运;隋锡朝;姜冠潮;李剑峰;刘军;王俊

    目的 总结单中心连续500例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500例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267例,女233例;平均年龄62.3岁.肿瘤大径2.65 cm.初治病例496例,肿瘤放化疗后手术4例.肿瘤位于左肺上叶129例、下叶73例,右肺上叶163例、中叶47例、下叶89例(其中1例左肺下叶和右肺中叶同时性双原发癌).手术方式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包括至少3组纵隔区域淋巴结),其中单纯肺叶切除480例,复合肺叶切除(肺叶+肺叶或肺叶+肺段切除)13例,解剖性肺段切除3例,全肺切除2例,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1例,同期双侧肺叶切除1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手术平均198.1 min,术中出血平均214.6 ml,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肺动脉残端渗血5例,4例经再次胸腔镜手术止血,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术中每例平均清扫淋巴结5.7组,16.9个.中转开胸45例,中转开胸率9.0%.术后带胸管7.8天,术后平均住院10.2天.轻微并发症87例,主要包括持续心律失常等心脏异常32例,漏气超过7天28例,肺部感染或肺不张9例,乳糜胸6例,其他并发症12例.术后病理示腺癌363例,鳞癌85例,腺鳞癌12例,肺泡细胞癌28例,大细胞癌6例,其他6例.术后病理分期示Ⅰ a期161例,Ⅰb期176例,Ⅱa期46例,Ⅱb期14例,Ⅲa期85例,Ⅲb期3例,Ⅳ期15例.全组1年无瘤生存率(DFS)为90.2%,1年总体生存率(OS)为94.3%;3年分别为76.4%和81.3%.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彻底性与开胸术相仿.

  • 三种危险评分系统对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本青;孙寒松;胡盛寿;许建屏;王巍;宋云虎;吕锋;武恒朝

    目的 评价EuroScore、STS Score、SinoScore对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1 1年7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7例患者临床资料,使用3个评分系统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预测病死率以及全组患者的平均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做对比,利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来评价各评分系统的分辨力.结果 全组57例患者,早期死亡4例,实际病死率为7%,EuroScore、STS Score、SinoScore预测的平均病死率分别为:5.6%、2.2%、1.5%,均低于实际病死率,ROC面积分别为:0.495、0.557、0.535,表明3个评分系统预测的死亡风险与实际死亡风险之间相关性差.结论 EuroScore、STS Score、SinoScore对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低,手术技术是影响术后早期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年随访

    作者:闫炀;何勇;耿希刚;郑建杰;许锁春

    目的 总结应用内窥镜采集静脉(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技术获取大隐静脉(greater saphenous vein,GSV)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1年随访结果,评估采用EVH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136例患者应用EVH取GSV进行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112例开放静脉获取术(open vein harvesting,OVH)取GSV进行的OPCABG.评估71例应用EVH和64例传统手术切口取GSV行OPCABG患者1年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下肢切口并发症、1年后移植血管通畅率以及心理状况.结果 EVH组与OVH组比较,在创面大小、伤口恢复及美观化、伤口感染率、神经功能影响、二次清创缝合率以及下肢切口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移植血管通畅率,EVH组动脉移植血管通畅率96.8%,静脉移植血管通畅率85.7%;OVH组动脉移植血管通畅率94.9%,静脉移植血管通畅率86.4%.两组随访结果中心绞痛再发率、动脉移植通畅率、静脉移植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VH组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结果优于OVH组.结论 与常规OVH方法相比较,EVH技术对获取移植静脉具有更多优势,通过在采集前对患者进行部分肝素化等更具保护移植静脉材料的方法,EVH组也保持了满意的移植血管1年期通畅率.

  •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5年的肺血管发育

    作者:王辉山;尹宗涛;汪曾炜;朱洪玉;方敏华

    目的 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及肺动脉造影分析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 extracardiac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ETCPC)术后5年肺血管发育的演变情况.方法 43例ETCPC患者,通过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计算术后早期及术后5年的肺动脉指数(pulmonary arterial index,PAI)、肺小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测量腔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及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ation saturation,SatO2%),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计算术后患者肺血灌注量,观察术后肺血管发育.结果 随访期指标与术后早期相比,PAI显著增加(t=2.41,P<0.05),PVR显著下降(t=2.08,P<0.05),CVP显著下降(t=2.69,P<0.05),Sat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检查显示,与术后早期比较,随访期肺总核素计数值及右肺/左肺灌注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及t=1.12,P>0.05),全肺上段/下段比值显著下降(t=2.54,P<0.05).结论 Fontan循环的弱搏动血流仍可推动肺血管的继续发育,但术后中期肺血管阻力下降不会导致肺血灌注量及氧供的增加,可能与肺动静脉短路大量形成有关.

  • 严重钝性复合伤致奇静脉破裂抢救成功1例

    作者:曹建国;戴宁峰;陈长志

    患者 男,60岁.2010年11月入14 日入院前半小时被三楼坠落重物砸伤头部、胸背部及左下肢即觉胸部及左下肢疼痛剧烈,并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查体:脉搏105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75/49 mm Hg(1 mm Hg =0.133 kPa).

  •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1例

    作者:彭涛;夏军;吴志勇;罗彬

    患者男,56岁.间断左侧胸闷、胸痛2年,劳力性气喘1月.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多年.查体:血压135/88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8℃,心率83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2/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D-二聚体阴性.

  • 术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主动脉瓣损伤1例

    作者:杨哲;梁家立;姜冠华;郑晓舟;张波;张勇

    患者男,41岁.2011年3月因胸闷、心悸9天于外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右冠状动脉中段70%狭窄,前降支近段50%狭窄,遂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术中出现右冠状动脉支架脱落、导丝滞留,并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h后急诊入我科.查体:神智尚清、烦躁,体温37.8℃,脉搏11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80/60 mm Hg(1 mm Hg =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听诊无病理性杂音,四肢末梢潮凉.

  • 象鼻手术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程力剑;郑军;孙立忠

    弥漫性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是主动脉外科的难点.尤其是同时累及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的复杂型弥漫性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其治疗过程中因涉及全身各重要脏器包括大脑、脊髓、肺、肝、肾、肠道等器官的保护,操作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

  • 心脏外科预防术后心包粘连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泽锐;李守军

    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粘附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其形成打破了组织正常愈合的生理过程.在心脏外科中,由于损伤心脏、大血管及旁路血管的存在,手术时间延长、失血及感染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心脏术后心包粘连会使再次手术的风险增高[1],再次开胸大血管损伤发生率为2%~6%[2].

  • 深低温停循环后梯度灌注复温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陆兆辉;王伟;徐志伟;朱德明

    目的 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后应用梯度灌注复温,调整脑组织血流-温度-代谢平衡,籍以优化体外循环复温过程中的神经保护策略.方法 3~4周龄上海白猪1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9.78 ±0.93)kg.通过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建立微创的乳猪DHCA灌注模型(肛温18℃).实验组DHCA停循环90 min,术后复温策略为梯度灌注复温,肛温每升高5℃,维持平台温度15 min;对照组DHCA停循环90 min后常规复温.以肛温33℃为目标恢复温度.两组均采用pH稳态方法管理血气,分别于转流开始后10 min,复温开始后15、30和45 min采样,监测肛温、心率、心电图、血气分析、颈动脉血流量、颈静脉谷氨酸/天冬氨酸浓度,术后1h取实验动物脑组织,对海马CA1区进行组织学评估,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脑组织内的损伤敏感因子、NF-κB组分p50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的复温时间为(67.3 ±7.8) min,对照组的复温时间为(41.8±3.6) min(P <0.05).复温后15 min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脑血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升温30 min和45 min时,实验组的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压液相色谱( HPLC)分析显示,升温30 min和45 min时对照组颈静脉谷氨酸浓度高于实验组,仅在升温45 min时,对照组的颈静脉天冬氨酸的浓度高于实验组.组织学评估显示梯度复温组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层损失较少,免疫组化分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NF-κB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后,梯度灌注复温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效应可能与保持复温阶段脑部血流-代谢-温度平衡有关.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JP-2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海波;孟旭;韩杰;王世强;徐明;李岩;贾一新

    目的 探讨临床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中连接蛋白(JP)-2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 研究分为心力衰竭组:临床确诊扩张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例,心脏移植手术中取病变心脏左心室心肌标本;对照组:由于受体原因不能按计划进行心脏移植的供体左心室标本.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心力衰竭细胞肌质网与细胞膜耦联距离,用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blot技术分析JP-2基因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JP-2基因表达的变化.统计结果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P< 0.05为有显著差异.结果 14例重度心力衰竭病例入选心力衰竭组,空白对照组6例.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平均100 μm2区域心肌细胞耦联子的数量,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分别为60和112个(P<0.001).利用IDL统计方法,耦联子中基质网和细胞膜横小管的间距比较,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分别为(16.2±3.2)nm和(19.3 ±4.3) nm(P <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连接蛋白-2在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的相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表达量分别为15.3%和7.2%(P<0.05).RT-PCR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的JP-2基因相对GAPDH的表达分别98.8%和37.5% (P <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细胞中JP-2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都明显减少,同时兴奋收缩耦联基质网和细胞膜横小管的间距明显增加.JP-2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心力衰竭的早期分子机制之一.

  • 双侧胸大肌对接手术修复胸骨切口感染创面

    作者:曹玉珏;贺立新;李冬海;崔永珍;屠海霞;朱海涛;孙凯;余斌;沈祖尧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在心脏手术患者中胸骨正中切口感染、胸骨裂开、固定胸骨的钢丝外露、深及纵隔形成很难自行愈合的创口,甚至发生迁延性胸骨骨髓炎、纵隔炎等经久不愈甚至全身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在0.4% ~8.0%左右[1-4].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们收治转诊来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胸外科手术的80例胸骨切口创面感染病人,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双侧胸大肌起始部分对接的手术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心脏跳动下无人工材料一期改良心外Fontan手术3例

    作者:邢泉生;武钦;荣佑宝;王平善;任悦义

    Fontan类手术是"单心室"外科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改良Fontan术为体外循环(CPB)下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otal cavopulmonary anatomosis,TCPA).大量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证实,心外管道Fontan循环有通路顺畅、循环阻力小、血流能耗低等优点,但是静脉系统的人工材料有早期形成血栓,造成人工血管栓塞的危险[1].另外,人工血管需要较长时间抗凝且无继续生长潜力.现报道我们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不用人工材料的CPB心脏跳动下一期TCPA直接吻合的手术经验及临床效果.

  • 胸腺脂肪瘤3例

    作者:陈朝晖;张琴;丁洪基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切除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胸腺脂肪瘤3例,现总结经验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2例女患者,年龄25、27岁;l例男患者,年龄41岁.2例女性均眼睑下垂,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休息后缓解,无家族史;Jolly试验(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电图示神经重复频率电刺激检查阳性;

  • 右侧开胸非体外循环下双向腔肺分流术22例

    作者:赵琦;董天剑;李晓辉;郭斌;石静;赵亮;童雷

    1998年起,我们采用右侧开胸非体外循环(CPB)下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2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儿),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男14例,女8例;年龄1 ~21岁,平均(8.1±2.4)岁;体质量9 ~47kg,平均(23.7±4.4) kg.术前均有发绀、气促,活动后症状加重.

  • 胸心外科医师的培育和思考——再提学术重塑5年回眸

    作者:胡盛寿

    在外科学之林,胸心外科学是诞生较晚但成长快的一门学科.中国胸心外科独立建科始于20世纪40年代,并于同期完成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如吴英恺院士1940年实施首例食管癌切除和1944年实施的首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

  • 术者之行始于扶镜

    作者:李辉

    微创外科是当今外科的方向,是21世纪外科的主旋律.因为微创外科是新的医学模式的体现,是高新科技高速发展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电视摄像技术、冷光源技术和内镜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与改进,蕴育而生了一门新的胸外科手术方式—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 VATS)技术.而且很快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应用于胸内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在许多方面VATS手术甚至已经代替了传统开放手术成为术式的金标准.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