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肺癌主支气管癌的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

    作者:尹荣;许林;邱宁雷;杨欣;蒋峰;黄建峰;张治;张楼乾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的可行性,详细介绍支气管新缝合技术“弯针直缝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为7例支气管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和1例左主支气管癌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及支气管成形术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48~73岁,平均(63.33 ±7.14)岁.5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支气管楔形切除术,2例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左主支气管袖状切除±次级隆凸成形术.均采用王氏手术切口,在切除肿瘤及清扫纵隔淋巴结后,将传统缝合技术与“弯针直缝”新缝合技术相结合,完成8例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中转开胸情况.手术平均(2.53±1.92)h,出血量平均(110±80) ml,术后平均住院(11.3±1.4)天.远期随访均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36个月,均恢复满意.结论 有丰富经验的胸腔镜外科医师行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主支气管癌是安全、可行的.“弯针直缝法”成功消灭了胸腔镜下复杂支气管吻合的缝合死角,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确实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可靠的胸部微创缝合新方法.

  • 术前放化疗对微创食管切除术的影响

    作者:谢绚;傅剑华;张旭;杨弘;杨富;罗孔嘉;李小东;Amos ELA BELLA;林婷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微创食管切除术(MIE)手术质量及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初治胸段局部晚期食管鳞癌6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3例行单纯MIE治疗,试验组30例行术前放化疗联合MIE治疗,遵循意向性处理原则,对其手术质量及围术期状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中转开胸率分别是6.1%与3.3%;R0切除率分别是97.0%与9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除胸部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外(P=0.018),其余各项指标包括总手术时间、失血量、正常结构的暴露与保护、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照组(39.4%)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虽略增加了MIE的手术难度,但对原发灶及淋巴结的根治性切除影响不大,围术期并发症增加不明显,因此术前放化疗后MIE安全可行.

  • 胸腹腔镜联合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疗效比较

    作者:连长红;赵强;宋应明;解曙哲;张慧青;靳争义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70例接受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80例接受传统手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学资料、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比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腔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手术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及术后吗啡用量少于传统手术组(P <0.05或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联合组切除食管标本长度、肿瘤近端切缘长度长于传统手术组,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和切口种植致局部复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联合组术后反流性胃炎发生率7.1%,传统手术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同期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具有与传统开胸癌根治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

  • 先心病术后危重患儿的早期腹膜透析治疗

    作者:曾敏;李守军;王旭;闫军;李霞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患儿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4561例中需要PD治疗患儿62例.收集PD患儿术前、术后相关变量,建立数据库.手术室或术后3h内PD治疗患儿为早期PD组,其余患儿为传统PD治疗组.结果 PD治疗发生率1.36%(62/4561例).死亡15例,早期PD组10.71%(3/28例)和传统PD组35.29%(12/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RIFLE标准Ⅲ期早期PD组2例(7.1%)和传统治疗组10例(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治疗24 h后血管活性药评分和血清肌酐值早期PD组明显降低[(19.00±2.39)对(37.00±5.22),P=0.002; (50.51±21.84) μmol/L对(130.13±76.09) μmol/L,P=0.001)].结论 积极早期PD能够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减轻疾病严重程度,降低死亡率.

  • 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外科治疗

    作者:丁以群;陈寄梅;岑坚正;许刚;温树生;庄建

    目的 回顾性研究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操作技术,探讨减轻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综合措施.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11例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患儿接受体外循环下畸形矫治手术,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5岁;体质量10.2 ~ 17.5 kg,平均(12.3±3.4)kg.手术选择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应用经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修剪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前壁冗余组织至双侧肺门,缝合重塑肺动脉至正常内径;应用0.1 mm Gore-Tex心包膜在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处制备人工肺动脉单瓣后,应用自体心包行跨瓣环补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环.对于支气管压迫严重的患儿,采用Lecompte技术将肺动脉移至升主动脉前方.术中及术后早期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判断气管压迫的位置、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气管发育不良,并充分灌洗气道,将其中积聚的分泌物吸出.5例术中及术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探查支气管并清理气道分泌物,5例采用Lecompte技术以减轻肺动脉对于左、右支气管的压迫,4例应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术后随访3~ 87个月,中位数为39个月,分别于出院前、术后3个月和之后每年1次常规心脏超声随访检查.结果 全组无死亡.随访未见心脏残余畸形.2例患儿术后1年内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之后改善;行Lecompte调转的患儿支气管无肺动脉压迫性狭窄.所有患儿无气道压迫症状.结论 对于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理想的肺动脉重建、减轻肺动脉对同侧支气管的压迫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检查及治疗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基本保障措施.但是由于分支肺动脉的瘤样病变可能会对伴行细支气管造成压迫,因此患儿术后仍可能面临较长时间的内科治疗,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手术治疗的个体化方案

    作者:郑景浩;徐志伟;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 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2004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72例PA/IVS患儿(婴),生后1天~5.2岁.平均(1.3±0.6)岁;三尖瓣(TV)中到重度反流58例;均行急诊或亚急诊手术.首次就诊非体外循环下单纯行BT分流术(A组)16例;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瓣切开后跨瓣补片术加或不加BT分流术(B组)33例;镶嵌治疗方法,闭式肺动脉瓣口的疏通术加或不加BT分流术(C组)22例.其中有16例已完成二期手术.结果 术后死亡10例(13.9%),其中行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流出道的疏通再加BT术者6例,镶嵌治疗者2例.术后随访,超声检查显示肺动脉瓣的跨瓣压差15~39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23±5)mm Hg;三尖瓣反流明显改善,中度反流11例,轻到中度13例,其余均为轻度.术后随访2~5年,8例双心室修补,5例中度的三尖瓣反流加重到重度,右心室严重的发育不良者已行1 1/2心室修补,2例分别完成了单纯BDG和Fontan术.结论 PA/IVS的治疗方法中体肺动脉分流术(MBTS)是常用的姑息手术方法,首次就诊镶嵌治疗方法优于传统的体外循环方法纠治,随访三尖瓣的Z值和右心室发育情况决定双室修补、1 1/2心室或Fontan术.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微创封堵术

    作者:刘宏宇;孟维鑫;刘宗泓;王柏春;张国伟;吴丹

    目的 探讨经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12月,治疗129例PVSD患者(儿),男60例,女69例;年龄9个月~57岁.PVSD直径1.4~9.0 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3~5 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VSD封堵术.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114例封堵成功,15例术中转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其中应用等边封堵伞96枚,偏心封堵伞20枚.术后随访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胸壁微创VSD封堵术治疗PVSD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尚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 右肺动脉缺如合并支气管扩张1例

    作者:姜竹;赵松;杨洋;李向楠;张春(敷);朱登彦

    患者 女,44岁.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查体:右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明显湿罗音.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侧支气管管腔内大量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胸部增强CT示右肺动脉缺如,纵隔明显右移,内见侧支血管;右肺呈蜂窝状改变,容积减小,左肺代偿性增大(图1).

    关键词:
  • 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1例

    作者:任明明;袁君;孔繁义

    患者男,65岁.咳喘进行性加重半年,咯血、呼吸困难1天.查体:端坐呼吸,三凹征明显,口唇紫绀,可闻及哮鸣音.胸部CT及气管重建示隆凸上4 cm处主气管内见直径18.74 mm肿物,边缘光滑,阻塞管腔约90%(图1、2).

    关键词:
  • 成人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覆膜支架腔内封堵术7例

    作者:庞云峰;王黎明;祁国荣;路霖;杨延平;王强;徐效龙

    青海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高,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常见.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我们为7例成人巨大型PDA患者实施了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封堵术,现总结临床经验如下.资料和方法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 ~ 42岁,平均(26.4±2.0)岁;体质量47~56 kg,平均(53.0±2.1)kg.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项目检查确诊为巨大型PDA,直径19 ~26 mm,平均(23.4±2.0) mm.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2音亢进,6例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中度2例,重度5例;肺动脉与主动脉血流量比率(QP/QS)<1.3者5例,>1.5者2例;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0% ~93%者5例,94% ~96%者2例;心胸比率(C/T) >0.6者5例;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紫绀、杵状指、动脉血氧饱和度低及红细胞> 18 g/L)者2例.64排CTA示PDA直径22 ~ 28 mm,平均25.3 mm.

    关键词: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严重不良事件的外科手术

    作者:龚启华;向道康;张大国;刘小斌;刘秀伦;刘军;张文斌;李业涛;范永峰

    自1967年首次报道经心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成功以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日趋完善,先心病介入治疗范围不断扩大,但仍有与封堵器材及导管操作相关的瓣膜反流、封堵器移位、封堵器脱落、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如何减少术中、术后严重不良事件仍是临床关注的问题.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收治10例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占同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总数的0.5%(10/1992例).现将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外科处理报道如下.

    关键词:
  • 188例胸腔穿透伤诊疗经验

    作者:霍承瑜;刘宗志;牛磊

    胸部外伤是仅次于颅脑损伤的主要外伤死因[1],其中胸部利器刺伤常见,伤者常伤情复杂,轻重不一,处理上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严重后果.2003年至2012年期间我们共收治胸腔穿透伤患者188例,现总结并探讨胸腔穿透伤的伤情特点及合理的临床处理路径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151例,女37例;年龄18~57岁,平均30.5岁;左胸背部刺伤者107例,右胸背部81例,其他部位48例;伤后10 min ~ 18 h就诊,就诊时合并失血性休克28例.致伤利器包括刀具、改锥、钢筋、玻璃等;被他人刺伤165例,自杀6例,意外损伤17例.

    关键词:
  • 心外科手术中自主神经节标测的双极射频消融

    作者:杨东艳;王联群;郭志刚;姜楠;李培军;刘建实

    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我们为31例房颤合并冠心病、风心病和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在进行心脏手术的同时进行了心外膜标测自主神经节阻断和肺静脉隔离术,现报道结果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2~74岁,平均(56.7±8.4)岁.阵发性房颤4例,持续性房颤16例,永久性房颤11例.术前常规进行超声心动、X线胸片、心电图及化验室检查确诊.超声心动提示左心房内径41~59 mm,平均(49.0±4.8)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1 ~ 62 mm,平均(51.0±5.7) mm,左心室射血分数0.48 ~0.73,平均0.56±0.06.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4例,Ⅱ级27例.合并冠心病6例,风心病18例,瓣膜退行性病变7例;陈旧脑梗塞4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5例.

    关键词:
  • 机器人辅助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进展

    作者:成楠;高长青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科领域对微创技术的需求,内镜辅助或完全内镜下外科手术开始飞速发展[1].心脏外科微创技术也在经历了胸骨旁小切口、电视胸腔镜及声控腔镜辅助心脏手术等技术阶段后迎来了机器人不开胸微创心脏手术的时代[2].二尖瓣成形术目前已被公认为可以取代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术式[3],相对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可以更好地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减少术后抗凝及其栓塞或出血等并发症;另外二尖瓣成形术能更好地保留左心室功能,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远期效果良好.现就目前机器人辅助二尖瓣成形技术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无创通气在心脏外科术后的应用

    作者:王迪佳;朱光发

    传统有创通气指经气管插管或切开等人工气道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进行通气[1].无创通气是指通过鼻、面罩等无创的方式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进行通气.后者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并可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2].其广泛应用于ICU,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免疫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效果显著[3].

    关键词:
  • △Np63α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白翎;薛清;张冠鑫;王崇;徐志云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Np63α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Np63α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Np63α阳性表达为40%(122/304例);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Np63α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VEGF表达均明显相关(P=0.001).多因素统计分析提示△Np63α阳性是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Np63α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 人工气管移植的病理学变化

    作者:陈万生;焦英华;郝雁冰;吴广忠;赵轶峰;李彦明;王大伟;赵凤瑞

    目的 探讨一种能与受体气管愈合成为一体的人工气管.方法 异体新鲜(羊)心包,经过0.625%成二醛处理后,包绕长6 cm Sigma不锈钢丝网支架,预制成人工气管.实验动物(羊)切除颈段气管5 cm.用人工气管与气管上下断端吻合.手术后50、90、150天行X线片、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人工气管愈合情况.定期获取人工气管组织,观察吻合口愈合、血运及人工气管内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结果 8只实验动物人工气管诱导受体气管外组织生成气管样组织,填充缺损区,但必须有足够时间.50天移植区无明显上皮组织;90天移植区有部分纤毛柱状上皮覆盖,气管各层次不完整;150天侈植区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黏膜层有纤毛柱状上皮覆盖,黏膜下层为胶原纤维束、腺体可见,外膜可见胶原纤维和透明软骨.结论 人工气管可以诱导受体气管外组织生成完整的气管,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实验动物可长期存活.

  • XIAP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李博;陈庆良;陈晓波;赵鸿铭;刘建实

    目的 探讨XIAP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是否具有更强的活力,能否更好地恢复心功能,及基因修饰干细胞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10周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 ~ 300 g,取其腹股沟处脂肪组织,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行体外培养扩增.应用电转染的方法将XIAP表达质粒导入脂肪干细胞内,进行基因修饰.另取61只SD大鼠,年龄和体质量同前,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ADMSCs组(18只)、XIAP修饰ADMSCs组(18只)和未处理组(7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选取梗死中央及边缘区共5个注射点,按分组每点注射生理盐水、ADMSCs悬液或经XIAP修饰的ADMSCs悬液或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注射4周后,同对照组相比,ADMSCs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0.57 ±0.05)对(0.53±0.03),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小[(5.17±2.03)对(10.62±3.50),P<0.05];与ADMSCs组相比,XIAP修饰的ADMSCs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射血分数0.64±0.03,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3.26±0.95,P<0.05.结论 ADMSCs能有效恢复梗死后心功能;XIAP修饰的ADMSCs在移植区的生存效率更高,能更好的恢复心功能.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兔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心功能改变

    作者:黄俊;颜紫宁;范莉;宋香廷;芮逸飞;沈丹;陈冬亮;刘畅;李洁

    目的 建立兔早期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通过测量应变、应变率及纵向旋转角度等指标判断兔早期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常规测量其左心室壁各节段的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径向峰值应变率,左心室壁各节段及整体的峰值旋转角度.常规麻醉,开胸后结扎左前降支,关胸10 min后测量术前相同指标,比较二者间差异.结果 心率(HR)、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指标明显低于术前.各室壁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在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舒张期峰值应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指标稍低于术前.对手术前、后各室壁节段性旋转及整体旋转角度的比较,显示术前左心室侧壁基底段的旋转角度与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2±4.99)°对(1.17 ±5.07)°,P<0.05],而其余室壁的旋转角度及左心室整体的旋转角度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指标均低于术前.结论 兔早期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收缩功能发生改变,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可以较为敏感的反映,左心室侧壁基底段旋转角度的改变也可能是反映心肌早期急性缺血的指标.

  • CABG手术应用氯吡格雷和氨甲环酸对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

    作者:石佳;纪宏文;王古岩;袁素;何爱霞;李立环

    目的 评估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和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2×2析因分析,第1个因素为术前抗血小板治疗,持续应用氯吡格雷至术前7天以内者纳入用药组(E组),未应用者纳入空白组(B组);第2个因素为术中抗纤溶治疗,氨甲环酸为T组,空白对照为P组.333例择期CABG患者,氨甲环酸为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量10 mg/kg静脉滴注,继以维持量10 mg·kg-1· h-1持续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结果 无论术前是否持续应用氯吡格雷,氨甲环酸都可显著降低术后出血量等指标(ET组对EP组,P<0.01;BT组对BP组,P<0.01).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增加术后出血量(EP组对BP组,P<0.05)、大出血发生比例和红细胞输注量(EP组对BP组,P<0.01)、红细胞及血浆输注比例(EP组对BP组、P<0.05)以及总输血比例(EP组对BP组,P<0.01).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接受氨甲环酸治疗后,所有出血和输血指标与术前未应用氯吡格雷者相似(ET组对BP组,P<0.05).结论 CABG忠者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至术前7天以内可显著增加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降低这一风险,并消除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对出血和输血的不良影响.

  • 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同期三尖瓣成形术

    作者:曹华;李虔桢;陈强;陈良万

    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们应用胸腔镜技术,使用全国产化体外循环管道,行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8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资料和方法全组中男35例,女47例;年龄40~ 68岁,平均(51.0±7.3)岁;体质量42 ~79 kg,平均(56±10) kg.二尖瓣狭窄41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0例,二尖瓣赘生物形成1例,合并左房血栓23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53~0.75,平均0.62±0.09.心电图示心房纤颤30例.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心房长径40 ~77 mm,平均(52.3 ±9.1)mm,左心室长径43~92 mm,平均(57.6±10.2) mm.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5例,Ⅲ级56例,Ⅳ级1例.

    关键词:
  • CT定位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调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过建国;黄冰;冯智英;姚明;许浏;周煦燕;陆雅萍;孙建良;祝则峰

    下肢功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高脂旨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及吸烟等危险因素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常累及腹主动脉远端以及髂内、外动脉和股、胭动脉.因所累及的动脉后期常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下肢不同平面的慢性缺血改变,若不及时治疗,终导致缺血肢体的坏疽、坏死而自行脱落或需要截肢(趾)治疗.以间隙性跛行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为首发症状,患者常首诊于疼痛科.我们采用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调制治疗ASO,取得了良好的镇痛和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胸腔镜下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膈肌膨出症

    作者:柴国祥;谢博雄;谢冬;段亮;姜格宁

    膈肌膨出症[1]是一种因膈肌发育不全、麻痹或萎缩导致膈肌活动减弱、肌纤维拉伸而引起的膈肌位置异常升高的疾病.临床上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万分之一,女性的发病率稍低于男性,且左侧较易发生2,多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少数由于膈神经麻痹引起,且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多以呼吸或消化症状就诊.目前国内文献报道以外科开胸或经腹手术治疗多见.近期,我们成功实施l例胸腔镜下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膈肌膨出症.

    关键词: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第七届编委会会议纪要

    作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第7届编委换届大会于2013年1月10-1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新一届编委和通讯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蔡丽枫副社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编辑部李昕主任主持.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致辞,充分肯定本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殷切希望新一届编委与编辑部工作人员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使杂志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对第六届编委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杂志社蔡丽枫副社长宣读了"中华医学会关于《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第七届编委会组成的批复"、第六届编委会表彰编委名单以及第七届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罗玲副秘书长代表学会为总编辑、副总编辑现场颁发了聘书.第七届编委会聘任99位教授为《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其中,陈肖嘉、董培青、曲家骐、孙宗全、肖明第、赵凤瑞教授为顾问,朱晓东院士为名誉总编辑,孙立忠教授为总编辑.

    关键词: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王新;王雷

    围手术期肺保护指主动地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1].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我们对56例肺癌开胸行肺叶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剂量及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并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