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封堵器移位的急诊外科治疗

    作者:朱宏斌;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后封堵器移位的原因以及急诊外科治疗的必要性和方法.方法 5例先心病病儿在接受介入治疗术后的数分钟到数天内封堵器部分移位或完全脱落,其中2例动脉导管未闭病儿封堵器分别脱落至左、右肺动脉开口处,2例房间隔缺损病儿封堵器部分移位造成残余分流,1例室间隔缺损病儿封堵器部分移位,封堵器尖端将三尖瓣前瓣腱索割断造成三尖瓣中到重度反流.5例在封堵器移位当日到1个月内在体外循环下急诊行封堵器取出术和先心病纠治术.结果 手术效果满意,5例病儿均未出现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 封堵器移位是先心病介入治疗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为防止和避免封堵器移位应严格掌握介入治疗术的指征和选择尺寸合适的封堵器;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应加强各项心脏专科检查和监测,一旦发现封堵器移位应紧急手术以避免病情恶化;只要处理及时,手术效果满意,心功能恢复良好.

  •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主干病变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刘岩;苏丕雄;颜钧;张希涛;顾松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左主干病变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特点.方法 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97例伴有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病人施行了OPCAB,同期为86例伴有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病人行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PCAB和CABG组术前平均年龄(68.1±4.9)岁对(64.3±6.5)岁,P<0.05;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0.3%对2.3%,P<0.05;术前肌酐高于正常者5.2%对0,P<0.05;术前脑梗塞病史12.4%对3.5%,P<0.05.术后OPCAB和CABG组病死率为1.03%对1.16%,P=0.93;房颤发生率14.4%对27.9%,P=0.02.结论 对伴有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病人行OPCAB临床效果良好.

  •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

    作者:张宏家;刘愚勇;李海洋;贡鸣;王晓龙;孙衍庆

    目的 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2月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其中男86例,女37例;年龄29~72岁,平均(53.7±13.8)岁.Stanford B型114例、Stanford A型4例,外伤致胸降主动脉破裂3例.4例因主动脉破裂行急诊手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以上发热35例,Ⅳ型内漏11例,Ⅰ型内漏1例,肾功能衰竭1例,均经治缓解.术后平均住院(4.0±1.3)d.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 简化Manipal法三尖瓣成形术

    作者:肖学钧;黄焕雷;黄达宇;刘菁

    目的 对比分析简化Manipal法三尖瓣成形术和DeVega法瓣环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4年8月期间连续123例左心瓣膜手术(二尖瓣或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同时行简化Manipal法三尖瓣成形者(A组),与同期174例DeVega法三尖瓣成形者(对照组,B组)进行三尖瓣成形术疗效对比分析.两组病例术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1例(A组4例,B组7例),总手术死亡率为3.7%.生存出院286例中,215例随访13~49个月,平均(28.4±9.1)个月,总随访率75.2%.随访期内死亡10例,晚期病死率4.7%.A组在随访18个月、30个月、42个月时间段组内相互比较,3~4级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在同样时间段组内相互比较,3~4级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数量随时间增加而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期内B组有2例重度三尖瓣不全,内科治疗无效,分别于手术后1.5年、3.5年行三尖瓣置换术.结论 随访结果显示简化Manipal法较DeVega法的成形效果更为稳定.

  • 1 137例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宝仁;徐志云;邹良建;王志农;王连才;王尔松;韩庆奇

    目的 总结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5年5月1 137例施行三瓣膜手术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早、晚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等.结果 早期死亡98例(8.62%),死因包括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顽固性心律失常、纵隔感染、颅内出血、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或左心室破裂等.晚期死亡81例,死因主要是慢性心衰和抗凝相关性并发症.术后5、10与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84%与65%.84%的病人心功能(NYHA)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心肌保护方法的改善,三瓣膜手术的疗效已经显著改善.虽然早期病死率偏高,但只要维持术后心功能的良好状态和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术后远期病人心功能改善显著.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

    作者:袁忠祥;刘健;肖明第

    目的 总结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30 d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至2006年2月86例AMI后早期CABG病例,其中24 h内手术12例,1~14d手术46例,14~30 d手术28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 54例,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CABG 32例.旁路血管1~5根,平均(2.80±0.95)根.术前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术中或术后置入5例.结果 死亡8例,手术死亡率为9.3%.其中死于循环衰竭4例,多脏器衰竭2例,左室后壁破裂和左心衰竭各1例.术后出现频发室性早搏18例,房颤16例,短阵室速3例,肺部感染4例,开胸止血2例.结论 AMI后30 d内行CABG是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吻合确切的情况下,体外循环下或非体外循环下手术都是很好的手术方法.

  • 二尖瓣成形术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峰;孟旭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后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1985年3月至2006年6月542例病人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按手术死亡与否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死亡20例(3.7%),单因素显著性分析发现年龄、心衰史、左室收缩末内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Ⅲ~Ⅳ级、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成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二尖瓣成形术围术期死亡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衰史、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和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衰史、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和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二尖瓣成形术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应用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

    作者:田川;常谦;孙立忠;于存涛;郑军;朱俊明;刘永民;董超

    目的 评价应用象鼻技术治疗病变范围广泛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自1997年12月至2006年6月,应用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199例,男16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5.67±10.73)岁.象鼻技术32例,支撑型象鼻技术167例;其中应用于胸降主动脉141例,升主动脉15例,腹主动脉11例.急诊手术38例.结果 全组平均体外循环(171.68±51.64)min.住院死亡6例,住院病死率3.02%.并发脊髓损伤6例,脑卒中3例,肾功能衰竭4例.结论 应用象鼻技术及支撑型象鼻技术治疗病变范围广泛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大年龄组漏斗胸的微创Nuss手术

    作者:曾骐;段贤伦;张娜;彭春辉;贺延儒

    目的 探讨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对大年龄组病人应用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的改良.方法 58例漏斗胸病人在胸腔镜辅助下行改良的Nuss手术,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13~32岁,平均(17.03±3.89)岁.按Haller指数将损害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中到重度40例,极重度18例.按不同程度来选择Nuss手术或两次多点或双弧形支架或双支撑架固定法手术,并评价手术是否安全可行和有效.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历时35~90 min;术中出血3~80 ml,平均(7.86±10.44)ml.中到重度者40例采用了Nuss手术;极重度的18例中13例采用两次多点固定,2例同时行局部截骨,2例采用双支架,2例采用双弧形支架.术后住院7~12 d,平均(8.64±0.95)d;随访1个月到4年.术中发生支撑架下滑撕开肋间2例,术后支架下滑移位1例,1例间断疼痛2个月,1例持续性疼痛后导致获得性脊柱侧弯,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微创矫正漏斗胸的Nuss手术不仅对小儿安全、有效,对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均安全有效,应大力推广.两次多点固定、双支撑架和双弧形支架是修复大龄、严重漏斗胸的可靠方法.

  • 单侧肺循环短暂阻断术在局限性T4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林;胡振东;蒋峰;李明;张治;贾辉;胡江文;任斌辉;张彤;吴波

    目的 探讨同期阻断肺动脉、肺静脉的单侧肺循环短暂阻断术在局限性T4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胸后首先探查肺癌、转移淋巴结与肺血管的关系,如果肺动脉干受侵,在心包内或心包外游离出患侧肺动脉干根部和上、下肺静脉,放置血管阻断钳同时阻断,防止肺动脉和左心房血液逆行倒灌出血.在患侧肺循环无血状态下切除病肺和受肺癌侵犯的部分肺动脉.行肺动脉成形或吻合后,开放阻断的肺动脉干和保留肺静脉,恢复肺循环.结果 肺动脉、肺静脉分别阻断(46.0±2.5)min和(35.0±1.5)min.20例侵犯肺动脉的局限性T4期肺癌切除率为100%,均保留了健康有功能的上叶肺或下叶肺,避免了全肺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256 ml.3例双袖切的病人术后出现因痰阻塞支气管的肺不张,经吸痰后治愈.3例出现心律失常,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同期阻断肺动脉、肺静脉的肺循环短暂阻断术,为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局限期T4期肺癌病人保留了健康肺组织,提供了一种安全、简捷的新手术方法.

  • 青年女性肺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明;姜格宁;丁嘉安;童稳圃;谢博雄;汪浩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青年女性肺腺癌282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并且进行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吸烟与非吸烟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0.0%与36.4%(P=0.021);p-TNM各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65.7%(Ⅰ a期66.1%、Ⅰ b期60.5%)、Ⅱ期30.9%(Ⅱa期36.3%、Ⅱb期27.5%)、Ⅲ期11.4%(Ⅲa期12.3%、Ⅲb期6.8%)、Ⅳ期3.6%,各期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3个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9.1%与38.3%(P=0.006);高、中、低分化的5年生存率为65.2%、29.5%、19.8%(P<0.001).吸烟、p-TNM分期、转移淋巴结个数及分化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中吸烟、p-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相对危险比(RR)分别为3.315、2.809、1.195.结论 吸烟、p-TNM分期、转移淋巴结个数及分化程度与青年女性肺腺癌的预后关系密切,吸烟、p-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是青年女性肺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应当积极控制青年人群的吸烟,彻底清扫淋巴结,这对于青年女性肺腺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预后
  • Lecompte术治疗小儿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

    作者:郑景浩;刘锦纷;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 探讨和评价近年来Lecompte术在小儿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18例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先心病病儿行Lecompte手术治疗.年龄3个月~9.2岁;体重4.5~27.0 kg.大血管转位(D-TGA)、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狭窄6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5例,永存动脉干7例.6例D-TGA中主动脉和肺动脉呈前后位4例,另2例与4例DORV主肺动脉呈右前左后关系,1例DORV主动脉动脉呈左前右后关系.7例因位于两半月瓣之间的漏斗(圆锥)隔妨碍建立VSD和主动脉之间隧道,遂切除漏斗隔.8例行经典Lecompte术,10例进行改良Lecompte术,前壁再用心包补片扩大.术毕病儿右心室和左心室收缩峰压比值(PRV/PLV)为0.20~0.45.结果 所有病儿均生存,5例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术后彩色超声检查,2例右室流出道压差30.0~34.5 mm Hg(1 mm Hg=0.133 kPa);2例行右肺动脉改良Lecompte术病儿压差37.5~47.3mm Hg.分别随访3个月、2年,此2例病儿右肺动脉残余压差24.0~29.3 mm Hg.结论 Lecompt手术可以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避免使用人工管道,采用自体肺动脉重建肺动脉流出道具有生长潜能,特别适用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

  •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疗效与术式评价

    作者:庄建;张镜芳;陈欣欣;陈寄梅;岑坚正

    目的 探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的外科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术式进行评价.方法 1998年2月至2006年6月,对5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采用TCPC予以纠治,15例采用心内隧道术式、29例采用心外管道术式、7例采用主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吻合术式.结果 手术死亡4例(7.8%).此外,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12.8%)、心律失常14例(29.8%).80.1%术后24 h内撤离呼吸机.术后48.9%留置胸引流管超过7d.随访1个月至8年,9例(19.1%)术后6个月后仍需长期或间断服用强心、利尿剂,7例(14.7%)有房性心律失常.结论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可取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应用主肺动脉下腔静脉直接吻合术式,在部分病例中可望成为理想术式.

  • 右位心心脏移植1例

    作者:贾一新;孟旭;孙凌波;郑斯宏;侯晓彤;韩杰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右位心心脏移植术罕见,均为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者[1-5].2005年11月,我们施行1例右位心心脏移植,现报道如下.

  • 成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

    作者:王怀斌;佟宏峰;马玉健;甄文俊

    病人男,39岁.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2周余.查体:轻度发绀,左胸膨隆,可见心尖搏动,心率85次/min,胸骨左缘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X线心脏正位片有典型的"雪人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双侧心室肥厚.平卧位安静不吸氧时动脉血气分析:pH 7.36,PCO2 43 mmHg(1mm Hg=0.133 kPa),PO2 77 mm Hg,BE-1.2mmol/L,SaO2 0.95.

  • 镶嵌治疗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1例

    作者:高培显;谷兴华;张彦恩;苏润毅;李守先

    病人男,34岁.发现心脏杂音17年,活动后心悸3个月.入院查体:上肢血压160/65 mm Hg(1 mm Hg=0.133kPa),下肢血压118/45 mm Hg.胸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3/Ⅵ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胸部X线正侧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多,肺动脉段稍突出.心电图示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上部回声中断约5mm,左室壁向心性肥厚,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下段内径缩窄,窄处内径4 mm,长7 mm,室间隔缺损处探及左向右分流束宽5mm,大跨瓣压差124mm Hg.

  • 3例严重下腔静脉损伤救治

    作者:吴永义;赵林;刘保快;刘鸿标;段永芳

    2003至2004年我们成功救治了3例严重下腔静脉损伤的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例1女,28岁.上腹部被刺2刀10 min.2003年9月入院,迅速手术,发现下腔静脉大量涌血,立即控制出血.仔细探查发现肾静脉下方下腔静脉为贯通伤口,肾静脉上方下腔静脉前壁2 cm裂口,控制出血后,修补裂口.胃体前后壁贯穿,肝左内叶下缘、十二指肠球部各有裂口,左椎旁3处动脉断裂,均予缝扎止血及修补破裂口.术中回输自体血液500 ml、大量输血及血浆代用品,伤口及创面广泛渗血,呈低凝状态.术后输新鲜血浆200 ml冷沉淀10U并综合治疗,伤者康复出院.

  • 前纵隔局灶性Castleman病并肾病综合征外科治疗1例

    作者:于德志;王振康;马俊杰

    病人男,42岁.眼睑、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水肿5年,尿检异常1 d.双侧眼睑、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水肿为凹陷性,自觉尿量减少,伴有轻度腹胀.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症状.入院后查尿常规示:白细胞(+),管型颗粒(+++),尿蛋白(+++);血常规:白细胞9.33×109 /L,血红蛋白138 g/L,血小板227×109 /L;血沉60 mm/h,纤维蛋白原含量6.36 g/L.24 h尿蛋白3.96 g,肌酐122 μmol/L,尿素氮11 mmol/L,白蛋白16.1g/L.诊断:肾病综合征.胸部X线、CT示双侧胸腔积液,前上中纵隔肿瘤(图1、2).肾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肾小球轻微病变伴小管、间质病变.经内科治疗,病人肾功能无明显改变.

  • 心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作者:彭金华;吴永兵;徐建军;姜晓晓

    病人男,24岁.发热、上腹部胀痛不适9 d,胸闷、气促5d.曾于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心脏彩超示心脏多发性肿瘤,心包积液.剑突下穿刺置管引流,量不多.入院查体:心浊音界稍增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余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双肺未见异常.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流出道肿瘤,心包肿瘤(位于心底部)并心包积液.MRI示右心房、心底部、左心房室侧壁、左室流出道肿瘤,双侧胸腔少量积液.2006年6月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见心包内大量胶冻样组织,易出血,心外肿瘤(图1)基底位于主动脉根部与左右心房的交界处,右心房面、心底部、横窦、左心侧壁直达心尖均见肿瘤组织,钝性剥离并切除肿瘤.经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和主动脉切口探查左、右心房和右心室,未见异常,左室流出道见一4 cm×4 cm×3 cm类圆形肿物和两个息肉样组织,其基底部广,有蒂附着于无冠瓣环的中点处,明显侵及无冠瓣叶(图2).切除主动脉瓣并置换人工机械瓣膜.术后病人治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食管壁内巨大脂肪瘤1例

    作者:付茂勇;唐显映;刘明国;赵永生

    病人男,42岁.反复吞咽不畅、吐咖啡色液体2年.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2 cm处外源性压迫,食管黏膜正常,未见新生物.食管钡餐示后纵隔长约10cm肿瘤压迫食管中下段.CT示后纵隔12 cm×6 cm×6cm大小包块,包膜完整,CT值-100 Hu,近端食管扩张.诊断为后纵隔脂肪瘤压迫食管(图1).

  • 下腔静脉平滑肌瘤1例

    作者:杨佐治;王海文

    病人女,53岁.3年前B超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右心房肿瘤;先行子宫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房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根部位于下腔静脉内,肿瘤基底部未能切除,病理诊断:血管内平滑肌瘤.

  • 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Ⅱ期、Ⅲ期上叶肺癌

    作者:肖永光;毛志福;程邦昌;郑晓勇;王土生

    我们为63例浸润邻近肺血管的上叶肺癌病人实施病变肺叶切除+血管成形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中期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 肝素化后自体血回收回输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健;付建;黄击修;林小彬;帅晋豪

    1997年11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对49例下腔静脉和(或)下肢深静脉阻塞性疾病的病人在肝素化后自体血回收回输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徐峰;何学志

    自发性食管破裂(spontaneous rupture of esophagus)又称Boerhaave's syndrome[1],是食管穿孔危险的病因之一.目前关于本病的个案报道和多个病例的临床体会比较多,但系统、详尽的归纳与表述少见.现将自发性食管破裂做一综述.

  •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手术基础与临床

    作者:乔志钰;林多茂;谢进生

    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主动脉退行性变、主动脉夹层、马方综合征等可出现主动脉根部扩张,尽管其瓣膜本身未存在或只有轻微病变,后均可导致主动脉瓣膜反流.对于瓣膜和瓣环本身无或只有轻微病变者,按照传统的手术观点和方式,大多采用带瓣人工血管移植术(Bentall术或Cabrol术),但带瓣人工血管置换改变了正常的生理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且存在机械瓣终生抗凝、生物瓣存在耐久性及栓塞、出血、心内膜炎、医疗费用升高等问题.随着对主动脉根部的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认识的逐渐深入,国内外逐步开展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aortic valve sparing root replacement),窦部成形术[1]和根部重建术[2]的探索和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但术式及其效果方面也存在争论,现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进行综述.

  • PS-SOD脂质体对乳猪体外循环肺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武钦;邢泉生;曹倩;荣佑宝;沈磊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超氧化物岐化酶(PS-SOD)脂质体在乳猪体外循环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2~3周龄乳猪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PS组、SOD组、PS+SOD组、PS-SOD脂质体组5组.常规建体外循环,转流150min,主动脉阻断60min.分别在气管插管后、主动脉开放前2个时点经气管插管向肺内均匀注入生理盐水、PS、SOD、PS+SOD、PS-SOD脂质体.于术前、术毕、术后2、6和12 h 5个时点检测乳猪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测定术后肺组织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并行肺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PS-SOD脂质体组术后Cdyn与PS组及PS+SOD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与SOD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与术前比较,PS组SOD组和PS+SOD组氧合指数均明显下降且回升不明显,而PS-SOD组下降不明显且术后迅速回升.PS+SOD组与SOD组比较,MPO、MDA无明显下降,GSH-PX无明显升高(P>0.05).PS-SOD脂质体组与SOD、PS+SOD组比较,MPO、MDA明显下降,GSH-PX明显升高(P<0.01).PS+SOD组肺病理形态学定量评估与PS组及SOD组比较无明显减轻(P>0.05).PS-SOD脂质体组肺病理形态学定量评估与PS、SOD、PS+SOD相比较则明显减轻(P<0.05).结论 单纯应用PS或SOD均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但二者混合应用并未提高作用效果,PS-SOD脂质体表现出更良好的肺保护效应.

  • 上皮钙黏蛋白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国涛;王梅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食管癌组织中钙黏蛋白(E-cadherin)进行检测,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切除术前未行放、化疗的46例病人食管鳞癌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

  • LPD液对无心跳供体肺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滨;侯生才;李辉;王洋;李彤;张振葵;苗劲柏;傅毅立

    目的 从肺组织病理学角度,评价低钾右旋糖酐(LPD)液对无心跳供体(NHBD)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左侧供体肺使用LPD液采用顺行和逆行灌注技术.对在4℃灌注液中保存6、12、18、24 h和缺血-再灌注1 h的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供体肺组织病理变化并不明显.仅12、18和24 h组可见灶状肺泡萎陷;缺血-再灌注组的肺小动脉及血管内充血,部分肺泡壁血管充血伴周围炎性细胞渗出.结论 LPD液可以安全的应用于临床尸体肺移植术.LPD液优良的保存效果使其可以扩大供体肺的数量和延长供体肺的安全缺血时限.

  • 国产重组人脑钠素与硝普钠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对比研究

    作者:卢家凯;卿恩明;林多茂;闫旭明

    目的 对重组人脑钠素(rhBNP)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观察,并与硝普钠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择期心脏手术病人22例,随机分为rhBNP组(B组)和硝普钠(SNP)组(S组),每组11例.比较rhBNP与SNP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给药前和S组比较,B组用药后15、30、60、120和180 min各点心输出量增加显著(P<0.05,P<0.01);B组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即刻、15、30和60 min时点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显著(P<0.05);给药后即刻、15和30点与S组比较,下降显著(P<0.05).B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即刻、15、30、60、120和180 min下降显著(P<0.05,P<0.01);与S组比较,给药后30、60、120和18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组PCWP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60 min、120 min和180min下降显著(P<0.05).B组与输注rhBNP前以及S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注rhBNP后病人24 h尿量明显增加.用药过程中以及30 d后进行电话随访,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rhBNP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改善心功能和稳定循环的作用.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尚玉强;陶凉;刘燕;陈绪发;符峻

    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我们为1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施行了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6~61岁.病程5 d~6年,均有胸闷、胸痛.经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CT确诊.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中度5例.升主动脉内径5.5~9.0 cm.合并高血压15例,肾功能不全2例,糖尿病5例.

  • 肺静脉隔离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伴发的慢性房颤

    作者:孔祥荣;陈铁男;刘晓程;刘立新;李宗虓;王正清;王平善;张嵬;王凯;路万里

    房颤是心脏瓣膜疾病病人中常见的心律失常.术前为房颤者瓣膜手术后有75%仍为房颤[1,2].Cox提出的迷宫Ⅲ型手术是治疗难治性房颤安全、有效的技术,但手术操作复杂增加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人们提出了多种迷宫Ⅲ型手术的改进方法[3].Haissaguerre等[4]指出,肺静脉异位冲动可以诱发阵发性房颤,在此处消融可以消除这一心律失常.继而有作者应用左房后壁局限切口隔离肺静脉治疗慢性房颤取得成功[5,6].基于上述理论,2003年4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共为13例心脏瓣膜疾病伴慢性房颤者施行了二尖瓣置换术加肺静脉隔离手术,现报道如下.

  • 电视胸腔镜治疗大疱性肺疾病67例

    作者:曹庆东;何伟;谢志强;马彦敏

    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大疱性肺气肿67例,74例次.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改良Cabrol分流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出血18例

    作者:杨辰垣;肖诗亮;刘成硅;夏家红;周诚

    1993年3月至2005年6月我们采用Cabrol手术(16例)和Bentall手术(22例)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8例,其中18例出现难以控制的主动脉区漏血和渗血,经采用改良Cabrol分流,顺利止血,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贲门癌经胸和经腹切除术的临床对照

    作者:朱自江;赵雍凡;胡杨;王允;寇瑛俐;刘伦旭;伍伫

    目前,贲门癌手术切口有多种选择,各有优缺点,胸外科与普外科医生由于习惯与认识不同,在手术径路方面观点一直存在分歧.如何选择合适手术切口,降低术后复发转移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问题.我们总结经腹和经胸切口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以探讨贲门癌手术的佳入路.

  •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3例

    作者:张传生;汪栋;韩开宝;周源;孙宏志;孙向东;许罡;路东明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实施全肺切除104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3例,分别用带蒂大网膜移植封堵残端+胸改术或单纯带蒂大网膜移植封堵残端治愈.

  • 左心室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高长青

    心肌缺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心肌梗死后形成室壁瘤,或进一步发展至缺血性心肌病,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慢性心力衰竭.众多研究表明,心脏收缩功能很差、心脏显著扩大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单纯药物治疗2年内约40%死亡,而且生存的病人因为心衰而再次住院的比例高达20%[1-3].如果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术后早期死亡率可高达27%,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衰复发,5年生存率也只有60%左右,而且术后5年内60%病人仍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因此,单纯CABG有其局限性[3-5].

  • 心内膜荷包环缩法行巨大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

    作者:胡盛寿;吴洪斌;宋云虎;王立清;凤玮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心病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室壁瘤切除传统术式包括线性缝合和补片左心室成形.1996年至2004年,我们对59例室壁瘤体积大于左心室容积50%的巨大左心室室壁瘤病人进行了术式的改进,采取了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现总结报道如下.

  • 非体外循环下处理带血栓的左心室室壁瘤1例

    作者:于洋;顾承雄;宋伟

    病人男,72岁.间断性胸部闷痛7年,加重1个月.查体:第1心音低钝.心电图示陈旧性前壁、前间壁、下壁心肌梗死,心电轴重度左偏,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舒张末期内径58.9mm、收缩末期内径49.6mm;射血分数0.34;左心室心尖、前壁、侧壁下1/2及室间隔下2/3心肌变薄,不均匀,运动消失.左心尖扩张,收缩期向外膨隆,大横径42.7 mm,其内未见明显团块状回声附着,左心室室壁瘤形成.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自中段闭塞,第1对角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明显狭窄.

  • Dor法治疗左心室室壁瘤

    作者:赵强;朱丹;夏利民;陈安清;杨成;王哲;徐德明

    目的 总结Dor法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至2006年2月应用Dor法治疗69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室壁瘤病人,比较其术前、术后心功能、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手术死亡5例(7.2%).随访1~68个月,平均(52.6±23.2)个月,死亡6例(8.6%),失访3例(4.3%).心功能(NYHA)从术前平均(3.19±0.69)级改善到术后平均(1.71±1.07)级(P<0.01),射血分数从术前的0.37±0.08提高到术后的0.47±0.10(P<0.01).左心室容积较术前明显减少.舒张末容积指数从术前(123.54±52.49)ml/m2降至术后(74.28±28.49)ml/m2(P<0.01),收缩末容积指数从术前(83.47±43.78)ml/m2降至术后(41.25±17.99)ml/m2(P<0.01).结论 Dor法能有效改善左心室室壁瘤病人的心功能.

  • OPCAB同时行左心室室壁瘤缝缩术206例

    作者:于洋;顾承雄;韦华;陈长城;方颖;刘锐

    目的 尝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进行室壁瘤缝缩术,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间206例左室室壁瘤病人进行手术.病人术前均存在心绞痛症状,同时伴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为Ⅱ~Ⅳ级.术前射血分数平均0.41±0.06,左心室舒末内径平均(57.4±6.8)mm.不停跳下进行室壁瘤线性缝缩,比较术前及术后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 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0.5%(1/206例).平均移植血管(2.9±0.9)支.复查时所有病人均无症状.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01).左心室舒末内径显著缩小(P<0.001).结论 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进行室壁瘤缝缩术是可行的,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心功能、自觉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 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折叠手术

    作者:孙寒松;范祥明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折叠手术的效果.方法 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间34例病人行室壁瘤手术.Ⅰ组(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室壁瘤切除加折叠手术或单纯室壁瘤折叠手术;Ⅱ组(1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单纯室壁瘤折叠手术.Ⅰ组15例和Ⅱ组1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Ⅱ组1例因术后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早期死亡,其余病人治愈出院.术后其他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伤口延迟愈合.Ⅰ组病人室壁瘤占左心室(45±15)%,较Ⅱ组的(29±12)%大(P<0.05),术后两组病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但两组病人术前与术后早期以及术后早期与术后9个月随访结果比较左心室功能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折叠手术效果良好,与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相似.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