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胸段食管鳞癌右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作者:赵松;吴彬;杨洋;齐宇;张春敭;刘东雷;吴恺

    目的 探讨CT对胸段食管鳞癌右喉返神经淋巴结(RRNN)转移的诊断价值,为胸段食管癌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3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的CT影像资料,记录每位患者右喉返神经大淋巴结的长径及平均CT值,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通过ROC曲线分析,CT下RRNN长径≥8.5 mm时考虑转移,曲线下面积为0.911,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8.8%;RRNN平均CT值≥32.50 HU时考虑转移,曲线下面积为0.815,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6.9%.RRNN是否转移与肿瘤长度、肿瘤位置和其他站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T下RRNN长径≥8.5 mm或RRNN平均CT值≥32.50 HU时,应考虑右喉返神经淋巴结转移,选择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胸上段食管癌肿瘤长度≥5 cm或临床怀疑有其他站淋巴结转移为RRNN转移的高危因素.

  • FW-Ⅱ轴流泵短期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初步临床评价

    作者:胡盛寿;孙寒松;李立环;陈祖君;石丽;张岩;陈海波

    目的 初步评价FW-Ⅱ轴流泵短期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术后撤除体外循环困难的重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例,经左心房牛颈静脉-肝素涂层管道-FW-Ⅱ轴流泵-肝素涂层管道-股动脉循环支持和卸负荷,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对比分析不同转速下血浆vW因子含量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表达.结果 FW-Ⅱ轴流泵辅助(24.0±2.6)h,高流量3.2 L/min,辅助期间泵转速7 000~9000 r/min,流量1.9~3.0 L/min,均无机械故障发生.1例患者术后第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例均顺利出院,近期随访结果良好.置入FW-Ⅱ轴流泵前平均动脉压(MAP)为(50.29±6.98) mmHg(1 mmHg=0.133 kPa),心脏指数(CI)为(1.70±0.23) L·min-1 ·m-2,全身外周血管阻力(SVR)为(2009.86±129.46) dyn·s·cm-5;置入后8 000 r/min时MAP (65.43±6.90) mmHg,CI(2.53 ±0.27)L·min-1·m-2,SVR(1 578.14±356.70)dyn·s·cm-5,其中MAP和CI显著增加,SVR显著下降,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置入前外周血中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I)含量为(147±20) IU/L和(12.6±5.7)μg/L,置入后12h时CK-MB和cTnI水平降至(66±11) IU/L和(8.4±3.8)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7 000 r/min比较,vW因子含量在8 500 r/min时显著增加[(2.59 ±0.57) U/L对(1.26±0.43) U/L,P<0.01];血小板活化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数变化呈V形变化,其中8000 r/min时低(15±3)%,7 000 r/min和9000 r/min时达高值(33±3)%和(31±5)%.结论 FW-Ⅱ轴流泵短期辅助可有效促进急性左心衰后心脏功能复苏,8 000 r/min是佳平衡转速.

  •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0年meta分析

    作者:张文雄;徐建军;熊利华

    目的 系统评价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ympathectomy,VTS)在手汗症治疗中的作用,分析不同交感神经节段手术间疗效的差异.方法 通过PubMed数据库搜索过去10年VTS治疗手汗症相关研究,选取其中涉及不同节段手术效果对比的文献报道并提取相关数据,以术后代偿性出汗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运用RevMan 5.2软件系统分析不同节段手术间效果差异.结果 经过筛选,纳入11篇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共1 413例患者,均行双侧VTS手术.单节段与多节段手术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对98.8%,P<0.01),纳入文献中单节段组术后代偿性出汗发生率均低于/等于多节段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对单节段手术进行对比,T2、T3组术后代偿性出汗发生率与其他节段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节段对其他节段,RR=1.11,95% CI(0.99,1.24);T3节段对其他节段,RR =0.99,95% CI(0.89,1.11)],T4节段术后代偿性出汗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节段手术[RR =0.67,95% CI(0.57,0.79)];在单节段手术组内对比,低节段手术较高节段手术术后代偿性出汗发生率明显减低[RR =0.75,95% CI(0.68,0.84)].结论 低节段限制性手术能明显降低术后代偿性出汗发生率,其中T4节段VTS具有佳手术效果.

  •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

    作者:奚俊杰;蒋伟;王群

    目的 分析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对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和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前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4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肺叶切除术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男581例,女403例;年龄24~ 84岁,平均(59.6±10.2)岁.其中786例接受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198例接受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的手术时间(132.3±30.3) min,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50.7±41.8)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6.2±53.5) ml,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4.4±65.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4),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总体复发率25.3%,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总体复发率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亚组分析中,两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生存不劣于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1例

    作者:张岩;赵松;李向楠;朱登彦;赵佳

    患者 男,42岁.左侧胸痛、胸闷伴双手、双足指凹性水肿6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满月脸,眉毛浓密,皮肤粗糙,肤色黑,脸面及背部有痤疮,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3.2mmol/L,餐后2h血糖24.2 mmol/L,电解质K+2.1m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2.7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0.5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16 mIU/L.4次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60~ 110 pmol/L.血皮质醇明显升高且节律消失,24 h尿皮质醇>569 nmol.

    关键词:
  • 利用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1例

    作者:张伟;安君;李晓勇;权红军

    患者 女,46岁.腹胀、乏力3年余.发现左下肢静脉曲张20余年,肝、脾肿大(肋缘下3 cm、剑突下4 cm).血管造影示:下腔静脉近心端至肝静脉开口下重度狭窄、闭塞和双层隔膜形成(图1),肝静脉开口处血栓;腹壁静脉扩张,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迂曲增粗.诊断为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膜性闭塞、膜下血栓形成(Ib型).2013年3月在体外循环全麻下行下腔静脉隔膜剥脱、膜下血栓取出、人工牛心包拓宽下腔静脉狭窄术.

    关键词:
  • 3D腔镜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侯予龙;赵建强;臧豹;唐德荣;郭伟;杨志健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技术已日趋成熟.近来,3D(Three Dimensions)腔镜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我科选择临床分期在T3N1M0以下的6例患者,采用KARL STOROZ 3D腔镜在侧俯卧位下行食管根治切除术,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6例食管癌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63.6±5.2)岁.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纤维内镜下组织病理检查、颈部超声及胸腹部CT(computed tomography)等检查确定临床分期在T3N1M0以下.食管上段癌1例,食管中段癌2例,食管下段癌3例.

    关键词: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外科治疗

    作者:戴小福;陈良万;陈道中;曹华;林峰;王齐敏;黄忠耀;邱罕凡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肌梗死后较为常见的严重合并症,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药物治疗[1].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外科治疗此类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全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8~82岁,平均(52.1±4.9)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26例行线性切除术,B组34例行左心室成形术.

    关键词:
  • 单操作孔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

    作者:李鹤成;马晓;郭威;张裔良;马龙飞;相加庆;陈海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从2013年10月开始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现对近期的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资料和方法 本组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7.67 ±4.18)岁.均为中、下胸段食管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明确为食管癌,食管造影和增强CT评价肿瘤可R0切除,食管旁、胃周无明显肿大淋巴结(直径<1 cm),无手术禁忌证.全腔镜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分两个阶段进行.

    关键词:
  • 左外侧切口同期行食管癌根治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作者:刘延华;王平凡;梁志强;何发明;郑向阳;宋鹏;王磊

    食管癌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均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肿瘤外科和冠心病外科技术的发展,两种疾病同期手术成为可能,目前较多采用正中剖胸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再侧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1-2].2008年3月至2013年7月我们采用左外侧切口同期行食管癌根治、OPCABG术8例,总结经验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52~ 67岁,平均(58.6±3.2)岁.术前均经胃镜、病理检查证实为食管癌,其中鳞癌7例,腺癌1例;肿瘤位于胸上段1例,胸中段1例,胸下段6例.CT、磁共振、超声检查等未见远处转移征象.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Ⅱ级.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稳定型心绞痛3例,心肌缺血而无心绞痛病史1例.

    关键词:
  • IL-10和TGF-β1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张向辉;王克学;丁志威;温永金;刘娜娜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近交系BABL/c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方法 实验用健康雄性近交系BALB/c小鼠280只,7~ 10周龄,体质量20~ 26 g,平均(23.0±2.3)g.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供心小鼠和受体小鼠各140只,其中受体小鼠分为对照组(n=70)和新赛斯平组(CsA组,n=70).建立近交系BABL/c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每组各取10只受体小鼠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另60只于移植术后第1、3、7、11、14、21天分别取10例移植心组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动态检测移植心脏中IL-10及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心存活时间对照组为(20.3±1.7)天,CsA组为(32.2±3.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GF-β1的表达强度不同,对照组表达较CsA组弱(P<0.01),表达变化趋势与移植心存活时间一致.CsA组IL-10表达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移植心存活时间呈一致性,第7天达峰值,并维持高水平表达;对照组中IL-10表达维持较低水平,变化趋势与移植心存活时间无一致性,两组间IL-1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A可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IL-10和TGF-β1在近交系BABL/c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并与应用CsA有关.

  • 缺血后处理对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付尧;兰峻斌;段明科;吴艺根;许胜水;白玉坤

    目的 通过检测肺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水平,探讨后处理措施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每组8只.S组只游离肺门不阻断,2h后取标本;I/R和IpostC组均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IpostC组缺血30 min后给予重复5次的30 s灌注和30 s缺血后处理,继而恢复血供行再灌注2h.3组均留取左侧肺组织,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Akt、磷酸化蛋白少许酶B(p-Akt)、p70S6K、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含量;留取小块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Tunel法测定肺组织细胞凋亡.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postC组肺组织中Akt、p-Akt、p70S6K、p-p70S6K的表达量及W/D值均明显升高(P<0.05),凋亡指数显著增加.与I/R组比较,IpostC组肺组织中p-Akt、p70S6K、p-p70S6K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W/D值与凋亡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后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地尔硫卓对大鼠动静脉吻合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作者:高强;于长江;张泽伟

    目的 研究地尔硫卓对大鼠动静脉吻合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影响及作用途径.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若干只,体质量(200±20)g.建立血管吻合术实验动物模型,建模成功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血管吻合术后,予地尔硫溶液灌胃;对照组血管吻合术后,予等量纯水灌胃.比较两组术后血管通畅率和吻合血管静脉段血管中膜厚度.比较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中血栓素B2的含量,探索地尔硫卓的作用途径.结果 实验组血管通畅率75%,对照组通畅率2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静脉段血管中膜明显增厚,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血中血栓素B2含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尔硫卓能通过抑制血栓素B2的分泌,对抗血小板作用,增加大鼠动静脉吻合术后血管通畅率.

  • 舒芬太尼和吗啡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Cx43及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比较

    作者:张冰;张冬梅;王云;王建珍;江海峰;张璇;徐向钊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吗啡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对心肌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分布的影响,初步探讨两者对Cx43的调节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组(M组)和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组),每组8只.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连续监测Ⅱ导联心电图、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心电图,分析再灌注前30 min、后30 min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区心肌Cx43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HR、MAP、率压积(RPP)显著下降(P<0.05),心律失常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I/R组相比,M组及S组HR、MAP、RPP的下降程度均得到明显缓解(P<0.05),心律失常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M组与S组HR、MAP、RPP均较接近(P>0.05).与C组相比,I/R组心肌组织Cx43表达明显减少(P<0.05),分布紊乱;与I/R组相比,M组及S组心肌组织Cx43表达相对增多(P<0.05),分布较规律;M组与S组Cx43表达量接近(P>0.05),分布相似.结论 舒芬太尼和吗啡均能通过抑制心肌Cx43表达减少,改善其分布,在再灌注时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 初次手术应用sutureless技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

    作者:欧艳秋;丁以群;刘小清;麦劲壮;温树生;岑坚正;陈寄梅;庄建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初次手术中应用sutureless技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126例行外科矫治术的心上型、心下型和混合型TAPVC患儿(婴)入选,其中sutureless手术方式组54例,传统手术方式组72例,收集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3年4月.结果 Sutureless技术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Z=1 296.000、P=0.001和Z=1 181.500、P=0.000).Sutureless技术组和传统手术组相比,院内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对11.1%,x2 =1.414,P=0.234),术后总死亡比例低(5.6%对23.6%,x2=7.533,P=0.006),术后肺静脉梗阻发生率低(1.9%对16.7%,x2=7.319,P=0.007).校正术前肺静脉狭窄、混合型、新生儿以及体质量等因素后,术后死亡与传统手术方式(HR =4.53,95%置信区间1.31~ 15.72,P=0.017)和术后肺静脉梗阻的发生(HR=10.42,95%置信区间1.32~ 82.02,P=0.026)显著相关.结论 对于心上型、心下型及昆合型TAPVC患儿,初次矫治手术采用sutureless技术可以明显缩短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术后死亡比例和肺静脉梗阻发生率.

  • 小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早期肌力指数的快速评估

    作者:陈晓博;何少茹;庄建;钟劲;孙新;刘玉梅;孙云霞;郑曼利;陈寄梅

    目的 无创快速评估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早期肌力指数的改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观察VSD修补术后1~2周小婴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同龄健康小婴儿为对照.结果 两组小婴儿各50例,月龄中位数为3个月,VSD术后组的肌力指数(SMI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0.4)对(1.1±0.2)W/m2,P<0.01];每搏指数和每公斤心输出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收缩期血液流动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小婴儿VSD修补术后早期,循环功能各项指标尚未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有待后期随访监测.肌力指数直接反映心肌功能,可能在术后随访用药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房间隔完整型右肺静脉、肝静脉异位引流1例

    作者:向军;魏蜀亮;邓志刚

    患者 女,39岁,48 kg.胸闷、气促2年余.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2/Ⅵ级收缩期杂音,P2稍亢进.术前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126mmHg(16.8 kPa),剩余碱-3.3 mmol/L.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肺充血,右心房、室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增大;房间隔、室间隔回声连续,右心房内侧可见一管状回声垂直下行,于下腔静脉口内侧于右心房相通,考虑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可能;心包中量积液.胸部CT及心脏大血管三维重建示右心房、室增大,右上、下肺静脉增粗,由右肺门向右心缘后方迂曲走行,并注入右心房,左肺静脉形态、走行无明显异常(图1).术前诊断:房间隔完整型右肺静脉异位引流.

    关键词:
  • 经胸微创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进展

    作者:纪志娴;邢泉生

    随着心脏外科和经皮心导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经胸微创介入治疗是将传统的外科技术与经皮心导管技术密切结合,既可以避免或减少传统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损伤,又可以避免放射线辐射,无心导管介入治疗对患儿年龄和体质量的限制,具有手术视野佳、操作途径短、可控性强、安全性高等优势,是目前先心病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

    关键词:
  • 单片下压法矫治122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

    作者:莫绪明;孙剑;彭卫;戚继荣;左维嵩;武开宏;束亚琴;富智;钱龙宝

    目的 总结单片下压法矫治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122例CAVSD患儿接受治疗.男64例,女58例;年龄1个月~13岁,其中<6个月47例(38.5%),>6个月75例(61.5%);体质量3.0~50.0 kg.Rastelli分型:A型83例,B型12例,C型27例.房室瓣反流轻度18例,中度32例,中重度72例.肺动脉高压重度92例,中度22例,轻度8例.采用单片下压法一期手术矫治,同期修补合并畸形.同时对三尖瓣成形术进行改良.术中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术后均入重症监护室,患儿中心静脉压7~ 12 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机辅助9~ 240 h,监护室停留1~ 27天.全组术后死亡3例(2.46%),其中<6个月者1例,1例3个月患儿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二尖瓣重度反流、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右心功能衰竭、脑部并发症和严重感染.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直径>2 mm)3例,二尖瓣反流中重度9例,中度27例,轻度或无反流86例.术后随访随访3~ 75个月,平均33个月.随访期间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4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8例,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早期再次手术2例,1例为瓣膜缝线撕脱;1例为二尖瓣中心性反流,不能脱离呼吸机,再次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5例因重度反流再次手术,其中1例术后5年再次手术,术后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单片下压法简化了CAVSD手术方案,体外循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减少,更适用于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

    作者:李凤香;邹明晖;崔虎军

    患儿 女,1岁4个月.咳嗽、气促2周.查体:呼吸稍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心电图示右心房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T波改变.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7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可能,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射血分数0.20.心脏CT示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近段下缘;右上肺静脉于肺野中外带向下走行,远端与下腔静脉膈上段连接.

    关键词:
  • 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早期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B型利钠肽的影响

    作者:尚小珂;张刚成;柳梅;蔡大林;丁珊珊;李丁扬

    目的 研究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后早期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BNP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32例患儿行TOF矫治术,男20例,女12例;年龄4~18岁,平均(7.64±3.75)岁,手术前均已行心脏增强CT检查并评价肺血管和左心室发育情况.术后患儿根据病案号按单双号分为两组:A组14例,术后≤3天按照推荐剂量服用波生坦;B组18例,术后不服用波生坦及任何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术后第10天分别复查心脏超声及实验室检查并做临床评估.结果 术后第10天两组患儿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及术中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NP水平显著低于B组;在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方面,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在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状况以及左/右心室比值、肝功能方面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A组略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OF矫治术后早期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显著改善出院时患儿的BNP水平,减少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