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早期(T1N0M0)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探讨

    作者:李厚怀;沈振亚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对早期(T1N0M0)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分析109例早期(T1N0M0)NSCLC病例的手术效果,其中楔形切除术51例(开胸组21例,胸腔镜组30例),肺叶切除术58例;包括各治疗组间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术后复发率、生存率及肺功能的评估.结果各治疗组间肿瘤的组织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后期肺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楔形切除组年龄偏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高,肺功能较差,与肺叶切除组相比,平均住院日明显减少,局部复发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各组相似(开胸楔形切除组94%,胸腔镜楔形切除组95%,肺叶切除组91%),5年生存率开胸楔形切除组58%,胸腔镜楔形切除组65%,肺叶切除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对有心肺功能损害的早期NSCLC病人,楔形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外科治疗;但由于局部复发率较高,只要病人心肺功能耐受,仍应首选肺叶切除术.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处理

    作者:陈玲;徐卓明;史珍英;周燕萍;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总结心胸外科监护室(CICU)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管理体会.方法新生儿先心病术后50例,术时年龄2~30 d,平均(15.2±8.7) d,≤15 d者24例;术时体重2.3~4.5 kg,平均(3.4±0.5) kg.病种包括大血管错位、肺动脉闭锁/室隔完整、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等.其中施行根治术76%,姑息术24%.术毕应用改良超滤42例,心内置管39例,延迟关胸21例.呼吸机支持时间21.5~910.0 h.术后48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包括氨力农、米力农等.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12例,低氧血症10例,感染5例.本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12%,均为严重低心排者(其中3例伴肾功能衰竭).结论防治术后低心排是降低新生儿先心病术后病死率的关键,包括施行改良超滤、延迟关胸、预防性静脉应用米力农等措施.此外,加强基础护理、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建立绿色通道亦很重要.

  • 小儿巨大腹主动脉瘤1例

    作者:薛洁皓

    病儿男,10岁.发现左上腹包块2个月,剧烈腹痛1 d.查体:左上腹局部隆起明显,可扪及一约15 cm×12 cm×10 cm包块,压痛,张力高,界限尚清,不活动,未触及搏动感.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侧股动脉搏动微弱.急诊彩色超声示左中上腹约12.0 cm×9.0 cm的无回声区,壁清晰,边界欠光滑,内见细密"旋涡状"回声(图1),腹腔动脉干以下彩流减少,流速减慢.诊断:腹腔内较大囊性包块(多考虑腹主动脉瘤).

  • 肾移植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例

    作者:高长青;肖苍松;马晓辉

    病人男,46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2个月入院.4年前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合并多发性浆膜腔积液,在我院行右侧肾移植术.查体:右侧髂窝可触及移植肾.肝、肾功能正常,心脏超声示左室扩大,内径60 mm,左室前壁、心尖部节段性运动减弱.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80%、右冠中段85%、回旋支近段75%狭窄.左室造影见心尖部和前外侧段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0.45.

  • 鸡胸的外科治疗

    作者:胡廷泽;徐志诚;刘文英;蒋小平;罗启成;唐耘熳

    胸骨向前隆起称之为鸡胸(pectus carinatum, chicken breast),约占胸部畸形的6%~22%,男∶女约为3∶1[1].临床上按照其不同的解剖形状与手术治疗方式,将鸡胸分为3型,即船形胸(keel chest)、球形鸽胸(pouter pigeon breast)和单侧鸡胸(lateral breast).中、重度畸形者会对病儿生理及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应手术治疗.

  • 反流支架及人工贲门临床应用21例

    作者:张伯生;颜云鹏;沙正布;刘锋;马国栋

    在为病人置入241例全覆膜食管支架(CZES)的基础上,1999年我们研制成功防反流支架并施治12例病人;2000年将经改制的防反流支架(人工贲门)经手术置入食管胃吻合口处,临床治疗9例病人,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左室舒张末径大于85mm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

    作者:曹向戎;张健群;李继勇;陈宝田;孟旭;伯平

    1996年10月至2001年4月,我们共收治11例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室舒张末径大于85 mm病人,通过严密的围术期处理及术后长期正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小儿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的急诊外科治疗

    作者:张怀军;许建屏;吴清玉;沈向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hypoxic spell或cyanotic spell)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临床突发症状.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整体水平的不断完善,外科处理也更为积极.现报道近4年来,我们对小儿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施行急诊外科的矫治结果.

  • 先心病重度肺高压术后肺动脉压改变与术时年龄关系

    作者:朱雄凯;柯雪琴;俞建根;朱卫华;周银宝

    目前,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的治疗仍是临床难题,对产生不可逆性肺血管病变和手术的时间认识不一,致使一些病儿殆误手术时机.为此,我们于1995年10月至2000年3月,连续观察了32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肺动脉/体动脉收缩压比值(Pp/Ps)≥0.75]病儿术前和术后肺动脉压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术时年龄的关系,以便为此类病儿的适宜治疗年龄提供依据.

  • 儿童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后近期死因分析

    作者:陈瑜;韩涛;黄峰;谢维泉;翁国星;陈同

    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为113例3~14岁病儿施行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近期死亡(术后30 d内)14例,现对该组病例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 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赵松;胡伟;付明倜;田川;赵高峰;程惠芳

    1977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对263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 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镜芳;简旭华;庄建;吴若彬;何竞功;陈寄梅

    主动脉瓣上狭窄是先天性心脏病中较少见的畸形,病理改变可分为:隔膜型、漏沙型、弥漫型;外科临床将其分为:局限型及弥漫型.我们总结1998年2月至2000年11月收治4例主动脉瓣上狭窄病例,现报道如下.

  • 肺减容手术病例筛选及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侯生才;陈航;李彤;胡滨;张振葵;王洋

    肺减容手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COPD)在国内开展时间还比较短,对病例筛选、手术方式、双侧病变同期手术还是分期进行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1998年4月至2002年4月,我们共为31例重度COPD病人行LVRS手术.现对病例筛选及手术方式结合本组手术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探讨.

  • 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胜洵;张健群;黄方炯;李温斌;刘巍;赵国强

    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少见,包括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AORPA)和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AOLPA).病人非手术治疗预后极差,多于1岁以内死亡,早期行根治术可治愈.我们共收治病人1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 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金维树;徐广全;班德军;聂卫国;徐进志;贾忠忱

    1990年7月至2001年12月,我们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5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并重点讨论死亡原因.

  • 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进展

    作者:陈惠文;徐志伟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CoA)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10%,主要合并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房室隔缺损(AVSD)等.其中VSD发生率高,可达55%[1,2].目前对其治疗原则的争论主要在于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 Lecompt手术

    作者:祝忠群;苏肇伉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右(左)室双出口和永存动脉干等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anomaly of ventriculoarterial connection,AVAC)的先天性心脏病常常合并肺动脉流出道梗阻(pulmonary outlet tract obstruction,POTO)和室间隔缺损(VSD)[1].Rastelli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常选择的手术方法[2].由于Rastelli手术本身存在一些潜在的缺点,如在某些心内解剖异常(如小VSD等)时不适用、人工管道的应用导致根治手术时间的推迟和因人工管道狭窄而需要再手术[3].为了克服Rastelli手术的缺陷,1982年法国学者Lecompt等[4]介绍了一种不用人工管道重建肺动脉流出道的手术方法,即Lecompt手术(又称REV),用来治疗AVAC合并POTO和VSD.

  • 液氮保存同种带支架人工瓣膜流体力学测试

    作者:李志强;刘迎龙;朱晓东

    目的利用脉动流模拟实验装置测试液氮保存同种带支架瓣膜流体力学性能,同时与国产perfect牛心包人工瓣膜对比研究.方法采集同种瓣膜,缝制成21#、23#、25#同种带支架主动脉和同种带支架肺动脉人工瓣膜,经液氮保存,使用国产脉动流实验装置测试瓣膜流体力学性能,采用ISO/FDA评估标准,分别测量各流量下的跨瓣压差、有效瓣口面积(EOA)和回流比.并与相应型号国产perfect牛心包人工瓣膜对比研究.结果 21#、23#、25#同种带支架主动脉和肺动脉瓣膜的跨瓣压差和回流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但较perfect瓣大.同种带支架主、肺动脉瓣膜的EOA差异无显著性,但较perfect牛心包生物瓣膜的略小些.同种带支架瓣膜实际开口面积(AOA)小于perfect牛心包瓣,但有效瓣口面积/实际开口面积比值无差别.结论同种带支架主动脉和肺动脉人工瓣膜流体力学性能满意,同种带支架主动脉瓣膜与同种带支架肺动脉瓣膜流体力学性能无差别.

  • 肺减容手术用国产牛心包垫片的研制

    作者:王俊;杨帆;刘彦国;李剑锋;刘军

    目的研制开发肺减容手术用可替代昂贵进口产品的国产牛心包垫片,并初步验证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精选2~3岁鲁西南牛或秦川牛之心包,经特殊处理加工后制成3种不同厚度并呈"鞘状"的肺减容手术用牛心包垫片(A1、A2、A3).利用犬模型对其进行评判和筛选,选取操作性能(包括钉合、切割及装卸3方面)及切缘耐压作为评判指标.结果 3种型别的产品多数功能指标满足要求,其中A3组产品适合临床使用.结论肺减容手术用国产牛心包垫片在动物实验中显示了良好的性能,具有推广临床试用的价值.

  • 血栓前体蛋白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监测

    作者:秦川;肖颖彬;钟前进;陈林;王学锋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监测中的意义,及制定术后抗凝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比较抗凝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TPP,并比较抗凝组中有、无房颤的病人华法林用量、INR和TPP.对抗凝组病人TPP和INR的关系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组的INR和血浆TPP浓度.结果抗凝组与对照组相比,TPP低、INR高.抗凝组有房颤者的血浆TPP浓度高于窦性心律者.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PP和INR无明显相关性.出血病人的血浆TP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高限(6 μg/ml).结论 TPP是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理想的辅助监测指标.术后有房颤心律者的血栓栓塞危险性增加.抗凝治疗应同时检测INR和TPP.

  •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肺癌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王洲;刘相燕;张林;刘凡英;陈景寒

    目的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诊断方法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 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pN0)的242组纵隔淋巴结进行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的再检测,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病人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别.结果 16例病人的23组纵隔淋巴结中检测到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常规病理检查的漏诊率为27.6%(16/58例).病人的TNM分期由IA~IIB期上调为ⅢA期.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组3年生存率为43.7%,无转移组的3年生存率为73.8%.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可以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提高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与部分pN0病人预后不良有关.

  • 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波;刘迎龙;于存涛;常勇男;李春花

    目的研究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体外循环中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例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病儿随机分为肺保护组34例,对照组30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常规行TOF根治术.围手术期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术后取右下肺组织活检标本,观察肺血管内皮组织形态学改变,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ICAM)-1的表达.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呼吸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进ICU的0 h肺保护组ET和vW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保护组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活检对照组可见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内皮细胞不完整,细胞结构退化,气血屏障加宽.肺保护组无明显病理改变.肺保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和24 h呼吸指数肺保护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体外循环中肺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改善术后肺功能.

  • 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标记物显示微血管密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熊正文;徐昌富;李宏伟;苏红;朱光君;李春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1、CD34和FⅧ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密度(MVD)中的差异,以及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B)检测CD31、CD34与FⅧ在78例NSCLS中的表达.结果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CD31与FⅧ显示的MVD分别是(65.8±14.3)、(63.5±17.9)和(54.3±19.4)条,范围分别是18~112条、16~102条和16~103条,具有一致性(P>0.05).CD34、CD31与FⅧ3种微血管内皮标记物显示NSCLC的MVD,在转移组分别是(69.5±15.7)、(65.3±14.5)和(58.3±16.3)条,在无转移组分别是(44.3±14.3)、(40.5±12.6)和(36.5±15.8)条,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CD31、CD34、FⅧ相关抗原均能清晰地、选择性地显示NSCLC的MVD,但CD34比CD31、FⅧ因子相关抗原更敏感,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NSCLC的MVD与微血管内皮标记物的种类无关,与有无转移密切相关,MVD可作为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指标.

  • 体外循环对病儿血清胃泌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汲克强;赵德元;陈明;史进;史新华

    体外循环(CPB)病人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时可引起应激性胃肠道大出血,是导致术后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测定CPB和非CPB病儿围术期胃液红细胞计数、胃液pH及血清胃泌素含量,以期探讨CPB围术期病儿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及其与胃肠道损伤的相关性。

  • 婴幼儿化脓性纵隔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皮名安;杨楚墩;江泽熙;段栩飞

    急性化脓性纵隔炎临床少见,特别是婴幼儿,症状凶险,进展迅速,如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1995年1月至2002年6月,我们共收治10例急性化脓性纵隔炎病儿,现报道如下。

  • 主动脉根部至右心房内引流处理主动脉切口难以控制的出血

    作者:倪一鸣;冯强;金涛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主动脉切口出血,有时较难处理.我们采用了主动脉根部至右心房内引流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胸膜外镇痛术在小切口开胸手术后的应用

    作者:吴瑞景;王欣;黄植蕃

    2000年10月至2002年4月,我们对36例小切口开胸手术病人分组采用胸膜外镇痛术和硬膜外镇痛术,对镇痛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62例

    作者:王茂生;张镜芳;黄健;吴全忠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方法 1991年5月至2002年7月共为62例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病人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术56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43例,左房折叠术12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28例(45.2%).早期死亡11例(占17.7%),晚期死亡4例(6.5%).影响瓣膜置换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严重左室扩大[收缩末直径(ESD)≥6.0 cm和舒张末直径(EDD)≥8.0 cm]、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0.40和短轴缩短率(FS)≤0.25,围术期室颤和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室颤和术前严重左室扩大伴收缩功能下降.结论提高此类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妥善处理围术期和术后高危因素.

  • 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时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瓣膜病

    作者:范瑞新;吴若彬;肖学钧;张镜芳;郑少忆;卢聪

    目的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期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6月至2001年6月941例病人进行瓣膜置换术,其中24例同期进行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占瓣膜置换病人的2.55%.24例病人中女17例,男7例;年龄18~59岁,平均36岁;体重37~56 kg.其中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16例病人合并有肝肿大(肋下2~8 cm)和下肢水肿、8例合并有腹水.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为0.66~0.91.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均有严重反流,反流面积为4.2~34.0 cm2,平均(16.8±9.3) cm2.术前心功能III级9例,VI级15例.6例病人因药物不能控制心衰而行急诊换瓣手术.结果死亡1例,死亡率为4.2%.术后1周、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出院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平均26.4个月.术后心功能I~II级20例,III级4例.术后3~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机械瓣功能障碍及血栓形成.结论对于联合瓣膜病变,三尖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置换,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能更好地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改善心功能,并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复.

  • 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治

    作者:姜春力;谷天祥;修宗谊;章志伟;谷春久

    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TVI)少见.1997年5月至2002年5月,我们收治3例TTVI病人,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TTVI的诊治方法.

  • 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病人瓣膜置换术278例分析

    作者:张宝仁;徐志云;邹良建;梅举;王志农;蔡凯华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瓣膜的病理改变,及其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978年12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性瓣膜病278例.二尖瓣复发性病变均以狭窄为主合并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其中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127例(45.7%),合并复发性主动脉瓣病变33例(11.9%);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病变61例(21.9%).二尖瓣复发性病变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1)交界硬化融合型46例(16.5%);(2)后瓣钙化卷缩型18例(6.5%);(3)交界钙化融合型177例(63.7%);(4)瓣膜与瓣下结构钙化型37例(13.3%).所有病人均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33例;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作改良DeVega成形术137例、Kay二瓣化环缩术加用成形环固定51例.结果早期死亡19例(6.8%),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与多脏器功能衰竭.长期生存259例,随访率95.7%,随访6个月~22年,累计随访时间1 162.2年.晚期死亡15例,累计生存率5、10、15年分别为85.5%、71.2%、65.1%.抗凝过量出血的发生率为1.11%病人*年.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晚期瓣膜复发性病变,再次行分离术常难以奏效,应以瓣膜置换术为宜;合并三尖瓣病变,应积极手术纠正.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颅内出血

    作者:董力;石应康;田子朴;黄旭中;袁宏声;王曦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随访14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颅内出血病人,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出血组14例病人中9例行开颅血肿清除,1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术后生存5例;3例未手术者,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出血组国际标准比值(INR)(2.48±0.51)明显高于对照组(1.44±0.42)(P<0.05).(3)出血组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的人数比例(48%)明显大于对照组(13%)(P<0.05).(4)64%(9/14例)的出血病人发病时间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有:抗凝强度过大;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早期(前3月).并探讨抗凝治疗中颅内出血的诊治方法.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韩涛;谢维泉;杨三德;陈同;刘文林;翁国星

    目的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1978年至2001年12月,行瓣膜置换手术2 141例,同期随访1 681例,计8 021.1人*年,平均4.77人*年.通过回顾病因、手术方式、瓣膜类型等因素,观察术后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等,采用t检验,多因素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92例死亡.总体生存率5年为(92.3±2.2)%,10年生存率为(90.1±2.7)%.并发症有血栓栓塞、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瓣周漏、溶血、机械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心功能(NYHA)与术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 结论 1.机械瓣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满意,病死率及并发症均较低;与术前心功能和手术种类直接相关;2.使用保留瓣下结构及三尖瓣成形术对术后心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3.术中良好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远期随访

    作者:祁国奇;朱晓东;胡盛寿;吴清玉;周玉燕

    目的随访5 506例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远期临床结果,全面评价远期疗效.方法 1976年5月至1997年5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手术5 506例次,共5 279例病人,其中男2 768例,女2 511例;平均年龄(39.86±10.73)岁.共置换人工瓣膜6 816枚.总随访率为86.8%,平均随访6.59年(0.80~22.58年),随访总人年次为28 608.94病人-年.结果手术总死亡率为5.98%.人工生物瓣膜结构性衰坏发生率1.57%病人-年.全组血栓栓塞发生率0.22%病人-年(机械瓣组为0.28%病人-年,生物瓣组为0.07%病人-年,P=0.0000).出血事件发生率1.00%病人-年(机械瓣组为1.34%病人-年,生物瓣组为0.15%病人-年,P=0.0000).再手术为0.45%病人-年(机械瓣组0.02%病人-年,生物瓣组为1.61%病人-年,P=0.0000).再手术原因以生物瓣衰坏为主,占再手术96.35%.远期死亡率0.79%病人-年,5年生存率(96.34±0.31)%,10年生存率(92.48±0.58)%,15年生存率(87.97±1.13)%,20年生存率(82.51±2.94)%.远期瓣膜相关死亡率0.60%病人-年,5年免除瓣膜相关死亡(97.21±0.27)%,10年(94.50±0.49)%,15年(90.80±1.02)%,20年(88.01±1.80)%.人工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63%病人-年.结论远期结果表明,国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具有良好远期生存率.

  • 外伤性主动脉破裂致全程胸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

    抢救1例因摩托车事故急诊入院男病人.X线胸片发现病人右气管旁外侧纹理和左纵隔影异常增宽,并扩展至主动脉弓水平.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围绕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的壁间水肿,延伸至主动脉弓和左横膈下水平的全程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起始点远端降主动脉上端全层断裂.急诊手术行降主动脉上端端端吻合,终因心跳骤停未及手术死亡.尸检证实全程胸主动脉自破裂处向前和逆向延伸,引起双向主动脉夹层.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