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双侧双向Glenn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纪晓鹏;刘洋;王锡明;杨世锋;李霞;冯娟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低剂量大螺距扫描在双侧双向Glenn术后形态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双侧双向Glenn术后患儿20例,均行低剂量大螺距扫描和DSA检査。大螺距扫描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根据患儿体质量调节,螺距3.4。由2名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升主动脉根部、胸背部肌肉、双侧上腔静脉及肺动脉的CT值和噪声。记录剂量长度乘积以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采用Kappa检验比较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观察患儿术后形态学改变情况,并以DSA结果作为标准,评价CT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低剂量大螺距扫描,图像均未出现运动伪影。升主动脉根部、双侧上腔静脉及肺动脉的CT值均超过250 HU,图像强化良好。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平均得分(4.15±0.67)分,2名医师的一致性好(K=0.65,P<0.05)。 CT发现上腔静脉扩张7处,肺动脉狭窄4处,体-肺循环侧支血管19支,以DSA结果作为标准,CT诊断准确率均为100%。患儿平均CTDIvol为(0.59±0.15)mGy,平均DLP为(14.6±6.0)mGy·cm,平均ED为(0.33±0.11)mSv。结论:128层双源CT低剂量大螺距扫描在双侧双向Glenn术后形态学评估中可获取满足诊断的图像,且患儿无需屏气,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BVS5000左心辅助装置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胡盛寿;孙寒松;罗新锦;刘平;张岩;马维国

    目的 总结运用BVS5000左心室机械辅助装置救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应用BVS5000左心室机械辅助装置治疗12例男性患者.年龄(55.2±9.6)(39~68)岁,体表面积(1.76±0.1)(1.6~1.9)m2.11例为心脏术后患者(92%),1例为扩张性心肌病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7例患者采用了改良的经房间沟一股动脉置管法,于局麻下撤除辅助装置,未二次开胸.结果 全组平均左心室辅助(8.8±11.2)(3~43)d,辅助流量3.8~4.5L/min.9例患者(75%)成功脱离辅助,8例患者(67%)恢复出院.4例患者(33%)死亡;主要致死原因是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规置管组(5例)与改良法置管组在辅助时间、辅助流量、呼吸机辅助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停留时间等方面无差异.结论 BVS5000左心室辅助装置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机械循环辅助装置.采用改良置管方法可以简化撤机操作.

  • 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建屏;罗新锦;吴清玉;郭少先;闫军;沈向东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9例病人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24岁,平均(10.3±6.4)岁.体表面积0.65~1.66m2,平均(0.95±0.35) m2.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0.60~0.80,平均0.73±0.06.术中测肺动脉压10~16 mm Hg(1mmHg=0.133kPa),平均(12.7±2.4)mm Hg.结果 1例死亡.1例出现乳糜胸,2例术后早期循环不稳定又行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术.所有生存病人出院时无明显发绀,呼吸空气时经皮血氧饱和度0.89~0.97,平均0.94±0.03.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操作较为简便,术后早期效果良好.

  •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内皮素分泌的随访研究

    作者:尹宗涛;张仁福;王军;高文根

    目的通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内皮素-1(ET-1)变化情况,探讨肺循环无搏动血流对肺内分泌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试验组为18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后随访病人;对照组选择18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病人.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 d、出院前和随访时测定ET-1含量.试验组术前、出院前及随访时还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心脏指数(CI)及肺血管阻力(PVR).结果试验组ET-1含量在术后早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下降缓慢,随访时才恢复至正常水平.试验组术后ET-1含量与CI呈显著负相关(r=-0.92,P<0.05),与PVR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5).结论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肺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对肺循环内长期无搏动血流逐渐适应.其术后短期内刺激ET-1分泌增加所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升高,可能与一些早期并发症密切相关.

  • 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曹鼎方;仇黎生;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总结双向Glenn(BDG)分流术在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155例具有Fontan术高危因素的复杂先心病作BDG术.高危因素包括:年龄<2岁,左和(或)右肺动脉狭窄,平均肺动脉压升高,房室瓣反流及体静脉或(和)肺静脉异位回流等.术前诊断包括单心室(53例)、右室双出口(4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9例)、纠正性大动脉转位(4例)、三尖瓣闭锁(9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1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17例)、上下心室(7例)和法洛四联症伴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1例).其中56例为内脏异位综合征(HS)(36.1%).130例和25例分别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手术类型包括单侧BDG术(84例),双侧BDG术(52例),下腔静脉-肺动脉外管道BDG术(4例),半Fontan术(13例),右半Fontan术+左BDG术(2例).其他手术包括完全性肺静脉(TAPVC)(8例)和部分性肺静脉(3例)异位回流纠治术,房室瓣修复术(12例),肺动脉重建术(26例).结果术后早期平均动脉氧饱和度由术前0.75±0.07升高至0.86±0.05.手术早期病死率1.9%(3/155例).结论 BDG分流术可广泛应用于小儿复杂紫绀型先心病,尤适宜于无法行双室修复术,而又存在Fontan术高危因素病儿.HS手术时,术前诊断有无TAPVC十分重要,在作BDG术同时应行TAPVC纠治术.保留肺动脉前向性血流指征为BDG术后PaO2<30 mm Hg,SaO2<0.75,如SaO2>0.85则部分关闭肺动脉干.就医较晚的10岁以上病儿,行下腔静脉-肺动脉外管道BDG术不失为有效治疗方法.

  • MRI评估不同手术阶段功能性单心室心功能

    作者:白凯;苏肇伉;金彪;钟玉敏

    目的用核磁共振影像(MRI)测定不同手术阶段功能性单心室(FSV)心功能,探讨心功能变化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2004年4月至2004年11月,41例FSV病儿分3组行MRI检查:Ⅰ组(未手术者)24例;Ⅱ组(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BCPC后)9例;Ⅲ组(全腔肺动脉吻合术,TCPC后)8例.6名健康儿为对照.比较各组舒张末容量指数(EDVI)、收缩末容量指数(ESVI)、心搏指数(SVI)、心肌质量指数(MassI)、心指数(CI)、EF和Mass/EDV.结果Ⅰ组和Ⅱ组的EDVI和ESVI显著大于对照;Ⅰ组SVI显著大于Ⅲ组和对照;Ⅰ组CI显著大于其他组;Ⅱ组和Ⅲ组EF显著小于对照;前三组MassI显著大于对照;Ⅲ组Mass/EDV显著大于其他组.结论FSV术前心功能表现与此期血流动力学处于高负荷状态一致.BCPC术和TCPC术后中远期心脏舒缩功能不全与舒张末期容量和心肌质量异常有关.MRI评价FSV心功能更具优势.

  • 左心辅助循环后心肌功能恢复的预测研究

    作者:陆军;肖学钧;董辉;成安衡;黄焕雷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心辅助装置(LVAD)对左心功能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心肌功能预后指标.方法将15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A)、心衰组(B)、辅助组(C),仅对C组进行左心辅助.监测6 h内3组实验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浆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辅助组实验犬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ANP、BNP、cTnI降至正常水平, 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通过相关性分析,血浆BNP水平不受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结论血浆BNP更适于作为预测心肌功能恢复的预后指标.

  •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肺血分布的研究

    作者:尹宗涛;张仁福;王军;高文根;谭丽丽

    目的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对肺血分布的确切影响.方法应用99锝-大颗粒聚合蛋白(99mTc-MAA)肺灌注显像,对17例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病人手术前、后肺血灌注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17例病人术后肺放射性核素计数值为(313.7±40.1)×103,显著高于术前的(266.8±33.6)×103(t=2.23,P<0.05).术后右肺与左肺血流灌注量比值为1.14±0.15,高于术前的1.02±0.12.术后肺野上段血流灌注量显著降低(t=2.93,P<0.01),下段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t=3.14,P<0.01)其上/下段比值为0.23±0.09.显著低于术前为0.43±0.08(t=3.19,P<0.01).结论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仍可保持右肺的相对优势灌注血流.术后明显的坠积性肺淤血状态可能与远期肺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以及活动耐力受限有关,但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证实.

  • 双向腔肺分流术后不同通气程度对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鲁亚南;刘锦纷;史珍英;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 观察双向腔肺分流术后不同通气程度对脑血流及系统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8例功能性单心室行双向腔肺分流术病儿.术后3~5 h血流动力学平稳后进行研究,初始呼吸机参数设定容量控制的SIMV模式.通过调整呼吸机频率获得不同通气状态.更换通气状态后20 min记录数据,记录3种连续的通气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内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用近红外组织血氧监测仪持续监测脑组织血氧参数.结果 高通气状态下,动脉血压和上腔静脉压明显下降,平均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反映脑血流量的指标颈内动脉血流峰值速度以及脑组织中含氧血红蛋白的含量也明显下降.而在低通气状态下,可以观察到相反的结果.结论 不同通气状态可以明显影响双向腔肺分流术后血流动力学状况、动脉氧饱和度及脑血流量.与高通气相比,低通气状态降低脑血管床阻力,因此可以增加双向腔肺分流术后脑一肺串联的血流量,提高双向腔肺分流术后氧饱和度.

  • 吸入性一氧化氮在ETCPC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尹宗涛;张仁福;朱洪玉;张南滨;汪曾炜;宫汉东

    目的评价吸入性一氧化氮(INO)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ETCPC)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ETCPC术后早期吸入NO者为试验组,未吸入NO者为对照组,各16例.记录两组吸入及停用INO前后心排出量、肺血管阻力(PVR)、呼吸指数、肺动脉-左房压力阶差(PLG).记录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NO吸入后呼吸指数从2.61±0.32下降至1.41±0.21,t=2.35,P<0.05;PLG(mm Hg)从11±2降至7±3,t=2.76,P<0.01;氧合指数从163±18升高至191±21,t=2.74,P<0.01;心指数(CI,L·min-1·m-2)从2.84±0.23增加至3.12±0.20,t=2.24,P<0.05;肺血管阻力从4.23±0.53下降至3.77±1.42,t=2.28,P<0.05;中心静脉压(CVP,mm Hg)从17.0±1.9下降至15.0±1.2,下降约11.8%;INO停用前后各项上述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较,呼吸机辅助时间从(76±25) h缩短为(56±19) h,t=2.28,P<0.05;重症监护时间从(6±2) d缩短至(4±2) d,t=2.33,P<0.0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NO对ETCPC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其有助于避免术后早期肺血管阻力一过性升高所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腔静脉高压,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是一种安全且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 非体外循环下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作者:梅举;张宝仁;杨小龙;丁芳宝;陆方林;赵枫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技术.方法 3例功能性单心室病儿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了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术中先作上、下腔静脉插管并与右房插管连接,静脉血分流入右房,然后置右肺动脉侧壁钳,上腔静脉远心端与右肺动脉上缘行端侧吻合,吻合口尽量偏左;下腔静脉通过心外管道与右肺动脉下缘连接,吻合口尽量偏右.后缝扎肺动脉口.结果术后无早、晚期死亡,仅1例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及胸腔渗出.动脉血氧饱和度0.94~0.97.术后随访1~3个月,心功能I级2例,II级1例.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的有效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作者:肖海波;张绍明;梅举

    目的 探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在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12月15例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的临床病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个月至6岁,体重5.0~19.0 kg.结果 15例患儿均获生存,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后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58.7~14.1)%上升到(87.5~5.4)%,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3~6个月,发绀明显减轻,活动耐量增加.结论 改良 Blalock-Taussig分流术风险较小,对于暂时不具备根治术条件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可起到挽救生命,改善缺氧,促进肺动脉发育的目的,为二期手术或根治手术创造条件.

  • 小儿双向腔肺吻合术的早期疗效

    作者: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双向腔肺吻合术(BDG)疗效的因素及降低死亡率的措施.方法收集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实行BDG手术患儿119例,男性68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39.34±42.31)月;平均体重(12.52±7.15)kg.所有病例持续监测经皮氧饱和度(TcO2)和颈内静脉压(CVP),随访超声心动图(ECHO).结果全组病例术后TcO2较术前上升17.2%(t=-15.19,P=0.038).肺动脉开放病例术后TcO2显著高于肺动脉结扎或离断病例(F=7.94,P=0.006);<4岁的患儿术后TcO2显著高于≥4岁的患儿(F=6.22,P=0.014);非体外循环病例术后TcO2显著高于体外循环病例(F=5.98,P=0.016).术后47例(39.5%)患儿CVP增高,9例患儿CVP恢复异常;低氧血症10例(8.4%);随访超声心动图患儿中11例(9.2%)存在解剖问题,再次气管插管和手术各6例.死亡7例(死亡率5.9%).结论BDG术后同时出现CVP恢复异常、低氧血症的病例往往是导致手术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及时进行ECHO和心导管造影,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可降低死亡率.

  • 左心室起搏下标测并消融左侧旁路体会

    作者:胡建新;程晓曙;吴清华;吴延庆;李菊香;程应樟

    射频消融房室旁路时,常规行右心室起搏,根据逆传心房波(A波)的激动顺序来判断旁路的位置和作为判断消融是否成功的依据[1].多数患者在一定频率起搏右心室时,冲动经旁路逆传并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2,3].但我们在标测左侧旁路时遇到5例患者.右心室起搏时,冲动只从房室结逆传或起搏频率极快时从旁路逆传,给消融带来不便.对此,我们采用消融电级导管1,2极标测,3,4极起搏,准确标测靶点消融成功.现总结如下.

  •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艳超;李强;史淑娟;孟自力;贺延法;齐杰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双向格林分流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1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分析术前、术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McGoon比率、Nakata指数.结果 术后7d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术后14个月McGoon比率、Nakata指数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全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儿顺利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是治疗复杂的难以一期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靠的术式,手术效果明确.

  • 左心辅助对犬缺血右心室的影响

    作者:曹向戎;陈宝田

    目的 观察左心辅助对缺血右心室的影响.方法 20条健康犬按不同左心辅助流量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辅助流量为50ml.kg-1.min-1;Ⅲ组:辅助流量为70ml.kg-1.min-1;Ⅳ组:辅助流量为90ml.kg-1.min-1.结扎右冠状动脉8min,应用气动左心辅助装置行左心房至升主动脉辅助3h.观察右心血流动力学及右心室心肌ATP、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阻断右冠状动脉近端(RCA)前,Ⅱ、Ⅲ、Ⅳ组各项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阻断RCA 8min,Ⅱ、Ⅲ组右心室大压力上升速率(Rvdp/dt max)减小(P<0.05),全肺阻力(TPR)降低(P<0.05),右心排血量(RCI)及AT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大致相似.Ⅳ组Rvdp/dt max 减小,TPR升高,RCI减少,ATP含量降低(P值均<0.01),心肌超微结构病变加重.结论 高流量左心辅助导致缺血右心室的功能恶化衰竭.

  • 左心转流在胸部降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昊;张杰;刘畅

    目的 探讨左心转流在降主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11例降主动脉癌患者,均行左心转流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结果 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十分满意,1例术后胸腔出血并肺部感染,经再次开胸止血,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左心转流下行胸部降主动脉瘤手术是积极安全有效的.

  • 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心外膜旁路的疗效分析

    作者:温旭涛;谭海斌;杨希立;许兆延;黄欢愉

    目的:探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I-ABL )对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患者30例,其中左侧旁路25例,右侧旁路5例,均使用I-ABL ,经心内膜(心室侧或心房侧)或冠状静脉窦内进行消融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I-ABL消融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I-ABL对于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的消融治疗是有效及安全的,可能对提高心外膜旁路消融的成功率有一定帮助。

  • 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心外膜旁路的疗效分析

    作者:温旭涛;谭海斌;杨希立;许兆延;黄欢愉

    目的:探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I-ABL )对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患者30例,其中左侧旁路25例,右侧旁路5例,均使用I-ABL ,经心内膜(心室侧或心房侧)或冠状静脉窦内进行消融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I-ABL消融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I-ABL对于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的消融治疗是有效及安全的,可能对提高心外膜旁路消融的成功率有一定帮助。

  • 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作者:钟敖

    目的 通过对27例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总结27例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该组27例患儿1例死亡,1例出现乳糜胸,2例出现胸腔积液并发症,通过精心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为二期改良Fontan手术做了很好的过渡,术后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