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Gore-Tex人工腱索在二尖瓣前叶脱垂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强;朱丹;王宜青;夏利民;陈安清;王哲;杨成;徐德民

    目的评价使用Gore-Tex作为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比较38例使用Gore-Tex作为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病人术前、术后心功能、左心室、左心房直径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结果病人术后心腔明显缩小.左房直径从术前(56.24±5.98)mm减少至(37.58±5.64)mm(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从术前(64.17±8.25)mm减少至(50.88±5.34)mm(P<0.05),左室收缩末直径从术前(49.13±6.02)mm减少至(38.11±5.01)mm(P<0.05).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EF)从术前的0.58±0.08提高至0.64±0.06(P<0.05).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减轻,术前(3.76±0.43)+,术中食管超声(0.76±0.68)+,随访二尖瓣反流程度为(1.08±0.99)+,(P<0.05).结论Gore-Tex线作为人工腱索替代物安全、可靠,中期疗效满意.

  • 非体外循环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外科治疗

    作者:谷天祥;王春;章志伟;修宗谊

    目的探讨不停跳非体外循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体会.方法61例AMI病人施行不停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年龄(64.8±7.2)岁,术前持续心绞痛,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不明显,心肌酶升高(3.5±1.8)倍,肌钙蛋白升高(10.9±4.1)倍.随访12~24个月,平均(15.7±3.1)个月.结果AMI发生到OPCAB完成的平均间隔(115.8±15.1)h,平均远端吻合口(3.4±0.7)个,病死率3.28%(2/61例).术后心绞痛消失,心功能恢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明显降低.

  • 同时发生的食管胃重复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钟镭;徐志飞;吴彬;孙耀昌;潘铁文;秦雄;薛磊

    目的探讨同时发生的食管、胃重复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985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同时发生的食管、胃重复癌1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8岁.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成功完成同期食管次全切除并全胃切除,结肠代食管并空肠"P"袢代胃重建消化道10例,食管内翻拔脱并全胃切除,结肠代食管并空肠"P"袢代胃重建消化道1例,手术探查1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颈部吻合口瘘2例,不全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腹部切口裂开1例,二期缝合治愈.9例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100%、44.4%、22.2%.结论同期食管次全切除并全胃切除,结肠代食管并空肠"P"袢代胃重建消化道是根治同时发生的食管、胃重复癌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 胃代食管术后胸胃穿孔的病因及治疗

    作者:程邦昌;昌盛;黄杰;胡浩;吴晓健;王土生;毛志福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近期胸胃穿孔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胸胃穿孔和胸食管胃吻合口瘘各16例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次开胸术中见16例为吻合口区外之胃壁局限性坏死穿孔或撕裂,其中8例源于胃受挫压或大块结扎后缺血坏死,5例为缝针穿透胃壁全层,3例为胃大小弯角包埋欠妥.全部采用穿孔区修补或加生机组织覆盖.15例手术成功,术后未再发瘘.结论胸胃穿孔的原因与手术技术操作相关,术后早期发生,宜尽早二次开胸修补,成功率达93.8%.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陈欣欣;卢聪;庄建;吴若彬;陈寄梅;岑坚正;朱平

    目的总结先天性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3年7月至2005年10月,外科治疗10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病人,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13 d~40岁.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单纯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者3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同时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1例.行异常冠状动脉结扎4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内隧道成形术3例,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开口植入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5例,室壁瘤切除1例.结果早期死亡1例.随访1个月~11年.1例因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而于第1次术后16个月再行二尖瓣置换术,余者无心肌缺血或梗死、残余分流和晚期死亡,心功能恢复到Ⅰ级.结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者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形态学改变,应尽早确诊、尽快手术治疗,适当的手术方法是取得良好外科手术疗效的关键.

  • 硬质气管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病变

    作者:李运;李剑锋;刘军;姜冠潮;赵辉;王俊

    目的探讨硬质气管镜(硬质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疾病的价值.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应用硬质镜结合纤支镜为2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者进行了25次手术.男17例,女6例;年龄24~79岁,平均(53.9±14.5)岁;良性肿瘤9例次,恶性肿瘤14例/16次.采用静脉全身麻醉,经硬质镜腔内置入纤支镜对气管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再利用硬质镜器械进行冷冻、肿瘤切除及放置支架等操作,后以纤支镜止血并处理管壁残余病变.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顺利,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除2例恶性肿瘤根治及1例肿瘤基底浸润广而中转开胸外,无1例因内镜操作原因而中转开胸的病例.术后随访3~32个月,良性病人均生存;恶性者中3例于术后2周至3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11例目前生存,长已达8个月.结论硬质气管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病变安全、可靠,效果确实.

  • MRI评估不同手术阶段功能性单心室心功能

    作者:白凯;苏肇伉;金彪;钟玉敏

    目的用核磁共振影像(MRI)测定不同手术阶段功能性单心室(FSV)心功能,探讨心功能变化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2004年4月至2004年11月,41例FSV病儿分3组行MRI检查:Ⅰ组(未手术者)24例;Ⅱ组(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BCPC后)9例;Ⅲ组(全腔肺动脉吻合术,TCPC后)8例.6名健康儿为对照.比较各组舒张末容量指数(EDVI)、收缩末容量指数(ESVI)、心搏指数(SVI)、心肌质量指数(MassI)、心指数(CI)、EF和Mass/EDV.结果Ⅰ组和Ⅱ组的EDVI和ESVI显著大于对照;Ⅰ组SVI显著大于Ⅲ组和对照;Ⅰ组CI显著大于其他组;Ⅱ组和Ⅲ组EF显著小于对照;前三组MassI显著大于对照;Ⅲ组Mass/EDV显著大于其他组.结论FSV术前心功能表现与此期血流动力学处于高负荷状态一致.BCPC术和TCPC术后中远期心脏舒缩功能不全与舒张末期容量和心肌质量异常有关.MRI评价FSV心功能更具优势.

  • T2交感神经链夹闭术与加切断术治疗头面多汗症效果对比

    作者:姜冠潮;刘彦国;赵辉;李运;李剑锋;刘军;王俊

    目的对比T2交感神经链夹闭术与夹闭加切断术两种方法治疗头面多汗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将3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头面多汗症病人分2组,分别采取T2交感神经链单纯夹闭(单纯夹闭组12例)和T2交感神经夹闭加第2肋骨表面的交感神经链切断(夹闭切断组19例).所有病人术后定期接受电话问卷式随访.结果两组病人随访1~31个月,平均12个月,单纯夹闭与夹闭切断组头汗有效率为92%与100%.夹闭组有2例,每例各一侧术后头汗改善差,二次手术行患侧T2交感神经链切断后,头面多汗消失;两组病人中重度代偿多汗发生率为83%与84%,均未出现眼睑下垂;两组总体满意度优良者分别为92%和95%.结论T2交感神经链夹闭加切断较单纯夹闭治疗头面多汗症,疗效更加稳定,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与程度,是手术治疗头汗症更合理的选择.

  • 右前纵隔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谢荣景;赵长虹;张燕英

    病儿女,4岁.刺激性干咳5 d,体检发现右前上纵隔占位.查体右肺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术前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扫描示右前上纵隔内巨大肿物,直径约12 cm,肿物自右前上纵隔突向右侧胸腔并几乎将其完全占据,边界清楚,肿物内部密度不均,低密度处CT值为16.9Hu(图1),内无钙化影,肿物与纵隔内血管关系不清,纵隔淋巴结不大.

  • 巨大食管纤维脂肪瘤1例

    作者:段晋;黄韬;张倩;洪志鹏;刘耕云

    病人男,4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5年余,加重3个月.明显感觉异物增大并能移动,曾脱出口咽部一次,后自行回落.2年前曾在当地医院全麻下行"经口囊肿切除术".

  • 食管心包瘘致心包积气1例

    作者:杨世杰;司忠义;郭宁;张凤香;孙亮;吴岩松

    病人男,63岁.2年前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5个月前行下段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双下肢水肿.查体见颈静脉怒张.

  • 严重高脂血症致瓣膜病变1例

    作者:金海;徐志云;王为

    病人女,22岁.心悸、气促10余年.其父、母系堂兄妹近亲结婚,出生后生长、智力发育基本正常,但全身体表有多处脂肪瘤及脂质沉着,曾在外院行臀部脂肪瘤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脸部、躯干、四肢多处脂质沉着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脂肪瘤.

  • 肺血管平滑肌肉瘤术后5年再发肺母细胞瘤1例

    作者:向水;战鹏;朱晓峰;窦鹏挥;王凯超;邹志田;周钢;林秉铨

    病人女,39岁.1999年9月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肺上叶后段,表面光滑,质地硬,有完整包膜.未见胸膜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报告为血管平滑肌肉瘤(图1).

  • 外伤性胸壁疝1例

    作者:张曼丽;陈同祥;顾鑫

    病人男,30岁.胸部外伤5月余,咳嗽时发现右胸部有肿物膨出,无触痛,咳嗽停止肿物消失;近期膨出物较前增大.查体:胸廓发育无畸形,右侧胸骨旁第3~5肋骨胸骨连接处稍塌陷,嘱病人咳嗽,出现5 cm×6 cm肿物,质软、呈囊性,界清、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皮温不高,有咳嗽冲击感.

  • 肺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2例

    作者:马展鸿;戴汝平;蒋世良;徐仲英;孙立忠

    肺动脉夹层一般进展迅速并多数导致死亡,大多数病例的后诊断依赖于尸检.我们遇到2例,1例发生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1例并发于升主动脉夹层,均通过电子束CT(EBCT)得到正确诊断并及时处理,现报道如下.

  • 肋骨脂肪瘤1例

    作者:安尼瓦尔·买买提;阿地力江·阿不都如苏力;阿不都克尤木·赛买提;陈石岩

    病人男,25岁.左胸闷、压迫感,活动时气促3年,加重4个月.查体:胸廓不对称,左胸第4~5前肋区轻度凹陷,无压痛,未触及明显的包块.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律不齐.实验室和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左胸廓畸形,左第4肋软骨瘤.胸部CT示左侧第4、5肋软骨瘤.

  • 外科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

    作者:马胜军;冯致余;马增山;董铭锋;刘桂清;柴守栋;唐培哲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1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 体外循环下切除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

    作者:杜振宗;任华;宋剑非;于洪泉;梁岳培;苗齐

    1999年12月至2003年8月,我们将体外循环技术成功地应用于6例气管严重梗阻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的切除,均获得成功,现总结报道如下.

  • Ebstein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

    作者:董书强;吕国祯;董逸飞;陈立军;李庆新;宿华伟;曹文峰

    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Ebstein畸形23例,现就治疗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 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经验

    作者:辛军;王厚强;周建平;陆军;王念祖

    肺动脉栓塞所致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AE)是治疗本病的手段之一,国内已有报道而且手术疗效满意[1].我们于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行PTEAE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 局部晚期贲门癌外科治疗37例

    作者:吕英义;杜贾军;陈景寒;孟龙;王磊;彭忠民

    1994年6月至2004年7月,我们对37例局部晚期贲门癌病人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杨国涛;林长城

    创伤性膈肌破裂(TDR)是胸外科严重急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常合并胸腹脏器损伤或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诊治不及时,易导致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病人生命,故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尤为重要.我院1980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36例TDR病人,现将诊断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及随访结果

    作者:郑哲;胡盛寿;周玉燕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edio-assisted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VACAB)是指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视下游离乳内动脉,然后胸壁小切口直视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此术式可以游离足够长的乳内动脉,但VACAB能否获得较好的近、远期通畅率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1999年7月至2003年9月完成22例VACAB的手术及远期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 左肺上叶切除的血管处理

    作者:邹卫;许栋生;苏宜江;刘锋;马国栋;杨如松;王科平

    2002年至2003年,我们行左肺上叶切除术76例,现探讨左肺上叶切除术血管处理的特点如下.

  •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姬尚义;杨建安;陈长春;谭敏;王志伟

    近年来,我们收治8例单纯性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现结合文献总结报道如下.

  •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作者:游宾;侯生才;李辉

    肺减容手术(LVRS)治疗异质型肺气肿,病人术后肺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均有提高.尤其是对上叶肺气肿严重,而运动耐量差者,LVRS较内科治疗效果显著[1].但其创伤较大,许多病人无法耐受手术;而勉强接受手术者,则成为总体生存率较低的原因.近年来一些学者研究微创技术,为病人和医师带来多种治疗选择[2].包括:经纤维支气管镜向靶区支气管置入单向阀,使病变肺萎陷;向病变肺注药,诱发局限肺不张和纤维化;行支气管开窗以增加呼出气流;经胸腔镜肺组织折叠或压缩术.其共同目标是达到肺减容目的,同时减少或避免开放手术的高创伤和高风险.现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中研究较多且已应用于临床的经支气管镜肺减容(BLVR)做一回顾.

  • 心衰非药物治疗的进展

    作者:贺涛;易定华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或射血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2].但是即使大量的药物治疗对有些心衰病人仍然作用有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对长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作用,但对运动耐量的改善作用有限;有些病人对药物的副作用不能耐受;不能降低严重心衰病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REMATCH的研究中,对照组的病人给予佳药物治疗方案,其1年病死率为75%,第2年为92%.对这些病人,需要更有效的治疗[3].

  • 细胞性心肌成形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朋;袁林辉

    基于细胞移植的组织再生技术已用于血液病、糖尿病、神经疾病(帕金森病脊索再生)、肝病(肝细胞移植作为肝移植的桥梁)以及眼病矫形术等的临床治疗.在心脏病方面由于心肌梗死(心梗)后严重心衰病例有增加的趋势,因而鼓励发展心脏的细胞移植技术,以期改善心梗后心室功能及治疗心力衰竭.此种方法的技术基础已得到近期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进展的支持.这种疗法被称为细胞性心肌成形(cellular myocardioplasty)[1].

  •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兔气管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开颜;周广东;刘伟;崔磊;曹谊林

    目的探讨以兔耳廓软骨细胞(auricular chondrocytes)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其自体气管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兔耳廓软骨,以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并扩增至第2代后,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纤维支架(3 cm×2 cm,约60mg),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7 d后,细胞-材料复合物环行包裹于直径为0.7cm的硅胶管外表面,置于裸鼠皮下.6周后取出,并将形成的管状软骨用于修复兔自体约1.5cm长的节段性气管软骨全层缺损.结果兔耳廓软骨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扩增至第2代时即可满足组织构建所需要的细胞量.软骨细胞种植于PGA后,细胞和材料黏附良好,细胞外基质分泌旺盛.置于裸鼠皮下6周后,细胞-材料复合物可形成弹性、韧性良好的管状软骨;其大体外观,组织学结构均与兔自体气管软骨相似.修复兔气管缺损后,组织工程化气管和周围组织愈合良好,实验动物可自主呼吸,成活1~28d不等,平均12.3d,死亡原因多为痰液积存和气管内肉芽增生.结论以兔耳廓软骨细胞与PGA相复合,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可以形成大体外观、组织学结构均与兔自体气管软骨相似的"组织工程化气管",并能用于修复兔自体气管全层缺损.

  • 应用磁共振技术评价顺逆行心肌灌注效果

    作者:李刚;田伟忱;李松梅;蒋树林;Tian Ganghong

    目的应用磁共振技术评估相同流量下顺、逆行心肌灌注的效果.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比较顺、逆行灌注离体猪心期间的T2*或T1信号曲线的相关性,用磷31磁共振图谱比较两种灌注方式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逆行灌注期间各T2*信号曲线的相关性(0.52±0.15)明显弱于顺行灌注(0.84±0.07).同样,逆灌期间各T1信号曲线的相关性(0.49±0.09)也明显弱于顺灌(0.86±0.12).而且逆行灌注需要比顺行灌注更高的流量才能维持正常能量代谢.结论与顺行灌注相比,逆行灌注时局部心肌灌注明显不均匀,而且逆灌维持正常能量代谢的能力也明显弱于顺灌.

  • 可降解生物材料人工胸壁重建犬胸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段亮;徐志飞;龚志云;孙康;赵学维;秦雄;方嘉

    目的采用甲壳素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PCL)制备的人工胸壁,构建犬胸壁缺损与重建动物模型,探讨可降解生物材料人工胸壁重建胸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犬8只,建立面积10 cm×10cm的犬胸壁缺损动物模型,用甲壳素短纤维增强PCL板修复胸壁骨性缺损,通过X线、胸部CT及组织学动态观察人工胸壁的植入状况及胸壁组织的再生过程.结果所有实验犬无手术死亡和围手术期死亡,无胸壁塌陷及反常呼吸,无感染,无严重并发症.人工胸壁材料与周围胸壁肋骨及肌肉组织结合好,界面良好,固定牢靠.术后6个月甲壳素短纤维增强PCL板被纤维组织包裹.结论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适宜的力学强度,能够对胸壁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易塑形和任意修剪,可透过X线,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胸壁缺损修复材料.

  • 体外构建的同种生物组织工程瓣脉动流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滨;刘迎龙;晏明全;朱晓东;谢宁;阮英卯

    目的对静态培养条件下构建的同种生物组织工程瓣(TEHV)进行脉动流培养,增强种植的内皮细胞(ECs)抗切应力,改良其生物学性能,为今后动物实验和临床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路线.方法将静态培养的、再内皮化TEHV置入自行设计构建的脉动流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在培养介质流量和压力逐渐增加的条件下培养14 d,不同时点取瓣膜片样本进行硝酸银染色立体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摄片.瓣膜表面内皮细胞(ECs)覆盖面积用百分率(%)表示,确定其ECs黏附率.结果在脉动流培养前,组织工程瓣内皮化程度为92%,而脉动流培养的第7、10、14d,其ECs黏附率分别为36%、23%和11%,说明种植的ECs脱落严重.结论TEHV脉动流培养的生物性能改良效果不佳,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进行动物实验以及今后的临床应用之前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 可吸收脱细胞猪主动脉基质构建人工食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哲;陈景寒;孟龙;王磊;王晓航;彭忠民;张林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脱细胞猪主动脉基质制备人工食管进行食管替代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胰酶、Triton X-100制备脱细胞猪主动脉基质.切除实验犬5 cm颈段食管,用两片脱细胞猪主动脉基质缝制的人工食管进行重建,观察存活情况和愈合过程.结果6只实验犬无死亡,发生吻合口瘘1只,1只在行内镜下扩张治疗时新生食管破裂死亡.病理结果显示术后2周时有疏松结缔组织及大量新生血管形成,4周时大部分人工食管被食管黏膜上皮覆盖,镜下见黏膜上皮细胞约5~8层,12周时上皮细胞分化至8~10层,有黏膜下腺体结构及肌肉组织.原人工食管大部分已吸收,无法用肉眼分辨人工和正常食管.结论可吸收猪胸主动脉脱细胞血管基质可作为理想的代食管材料,能较好诱导组织的再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骨髓诱导分化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立信;徐志云;黄盛东;刘延玲;张宝仁

    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1,2],是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较有前景的种子细胞来源.我们研究探讨应用BMSCs诱导分化的内皮细胞和猪去细胞瓣膜支架体外构建TEHV的可行性.

  • 18FDG PET/CT在术前检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郭洪波;于金明;张百江;朱慧;张为迪;黄勇;付政

    目的观察18FDG PET/CT在术前检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0例,术前1周内行18FDG PET/CT检查,12例病人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前均不接受放化疗,根据术后病理对比PET/CT与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确定淋巴结分期的价值.结果2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共切取并分离淋巴结243枚,转移淋巴结49枚.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9%、91.2%、91.8%,CT分别为40.8%、96.9%、85.6%;PET/CT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0%,98.3%,CT为76.9%,86.6%.PET/CT确定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5%、62.5%、86.7%,CT分别为72.7%、75.0%、73.3%.结论18FDG PET/CT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确定淋巴结分期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T.

  • 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探讨

    作者:李亚滨;程沛;吴兆龙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应用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病人232例,根据术后24h血尿酸的水平以及肾脏的损害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高尿酸血症组和急性尿酸盐肾病组,对病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人的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24h发生高尿酸血症70例(30.1%),急性尿酸盐肾病22例(9.5%).无高尿酸血症组死亡1例(0.7%),高尿酸血症组死亡1例(1.4%),急性尿酸盐肾病组死亡3例(13.6%)(P<0.001).急性尿酸盐肾病组病人年龄明显小于无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3组病例比较血糖、血肌酐、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体外循环时间、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血压,可能是术后血尿酸增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手术后高尿酸血症常见,其发生可能与低龄、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溶血及低血压有关.血尿酸持续升高导致急性尿酸盐肾病对病人预后不利.

  • 电视胸腔镜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

    作者:翁国星;朱瑞;陈智群;王韧;何利平

    我们在电视胸腔镜下为15例病人施行了微创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手术,现报道如下.

  •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20例

    作者:黄进启;黄小星;谭亚玲;李绍琼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多根肋骨骨折病人121例,其中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病人25例,我们对其中20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剑突下小切口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

    作者:谢琦;谢维泉;林承元;陈问泓;肖荣冬

    2001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在原有右侧切口及胸骨下段切口纠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上,采用剑突下小切口对86例病儿实施了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 水囊封堵法在OPCAB术近端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于洋;顾承雄;陈长城;冀成山;田强;吴震

    我们创用的"水囊封堵法",对患有严重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病人在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手术时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方法报道如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