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중화급진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急诊医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6/R
  • 国内刊号: 马岳峰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hjzyxzz@cmaph.org
  • 曾用名: 急诊医学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高迁移率蛋白-1对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预警价值

    作者:唐伦先;孙志扬

    目的 探讨血清HNGB-1水平对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预警价值.方法 将60例入住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创伤中心的多发伤后SIRS患者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和非MODS组、存活组和死亡组,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入院24 h、第3、5、7天和对照组血清HMGB-1浓度,并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果 SIRS组入院后HNGB-1浓度进行性上升,各时间点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DS组和死亡组HMGB-1浓度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5).MODS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1),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在SIRS患者中,HNGB1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938,P<0.05).结论 HNGB-1作为脓毒症的重要促炎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多发伤后SIPS的发生,并且对这类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慧;张天托;黄静;吴本权;周宇麒;朱家馨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MV)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2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插管前及通气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单凶素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X2检验.将统计意义的变量导人多元逐步togis~e回归分析.结果 NV>7 d、14 d和21 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1%、20%和9%.MV>7 d、14 d和21 d的患者,分别与MV≤7 d、14 d和21 d的患者进行比较,在COPD病史、吸烟指数、肺功能和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是影响MV>7 d的独立危险因子(OR:2.3;95%CI:1.2~5.7,P=0.02);影响MV>21 d的危险因素是休克(OR:0.7;95%CI:1.0~1.9,P=0.04)和低白蛋白水平(OR:0.4,95%CI:0.2~0.8,P=0.003);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是影响机械通气时间重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发生休克或VAP是影响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主要因素.

  • 不同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黄伟剑;周浩;吴钟伟;计光;李晟;昊高俊;张怀勤

    替罗非班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特异性的非肽类小分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结合,具有抗血小板、抗栓作用[1].

  • 氯胺酮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表面黏附分子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

    作者:戴安卢;郭小文;张冯江;姚媛媛;严敏

    目的 评价氯胺酮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表面黏附分子CR3表达水平和中性粒细胞(PMN)内炎症介质cAMP浓度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氯胺酮Ⅰ组、氯胺酮Ⅱ组和氯胺酮Ⅲ组(n=15),体外循环前10 min经颈内静脉分别给以生理盐水(对照组)、氯胺酮Ⅰ组(0.1 mg/kg)、氯胺酮Ⅱ组(0.5 mg/kg)和氯胺酮Ⅲ组(1.0 mg/kg),并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即刻(T1)、体外循环开始前1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3)、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T4)不同时点从颈内静脉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B3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AMP和cGMP浓度,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T1,T2时点各组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各氯胺酮试验组患者外周血CR3表达均降低(P<0.05),其中氯胺酮Ⅱ组和氯胺酮Ⅲ组水平更低于氯胺酮Ⅰ组(P<0.05).T3,T4时点,与对照组和氯胺酮Ⅰ组相比,氯胺酮Ⅱ和氯胺酮Ⅲ组患者外周血PMN内cAMP浓度均增高(P<0.05).T3时点,与对照组和氯胺酮Ⅰ组相比,氯胺酮Ⅱ组和氯胺酮Ⅲ组患者外周血PMN内cGMP浓度均降低(P<0.05).T4时点,与对照组和氯胺酮Ⅰ组患者相比,氯胺酮Ⅱ和氯胺酮Ⅲ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P<0.05).氯胺酮Ⅲ组比其他各组术后使用更少的血管活性药(P<0.05).结论 氯胺酮可一定程度地降低CPB患者外周血CR3的表达水平和PMN内cAMP、cGMP的浓度,从而减轻CPB时全身炎症反应.

  • 大剂量甲泼尼龙联用环磷酰胺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文生;马增香;卢清龙;张霞

    百草枯(paraquat,PQ)的致死量为1g[1].因误服或自杀性口服PQ后极高的病死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作者: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魏宁;许伟;崔艳峰;刘洪涛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的疗效.方法 38例急性IF-VT患者来自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部经颈静脉插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左侧IF-VT或伴血栓蔓延至下腔静脉16例;左侧IF-VT伴左髂总静脉闭塞17例;左侧IF-VT合并左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伴血栓蔓延至下腔静脉3例;双侧IF-VT伴左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2例.血栓完全溶解33例,部分溶解5例.20例随访2~18个月,血栓复发2例.结论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急性IF-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内支架治疗恶性肠梗阻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作者:刘诗义;茅爱武;林青;方世明;范红;姜昊声;曹燕;王振垒;贾一平

    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晚期恶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多数患者经历过手术治疗,不愿意或者不能够耐受麻醉和再手术治疗,仅能接受保守治疗;部分患者因无法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直接外科Ⅰ期根治手术的病死率高.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通过置入金属内支架解除肠梗阻,先行支架治疗再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1-4].随着支架放置的增多,支架治疗的并发症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左右;杜娟;陈建良;赵庆锁;张少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测得首次入院血压,根据平均动脉压降低程度分为A组(<10%)、B组(10~20%)、C组(>20%),并分别于入院24 h内、3~5 d、12~15 d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头颅CT和临床疗效评定.两组间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差异采用t检验;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和再出血例数差异采用X2检验,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结果 C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神经功能缺损值和生活能力评分在各期与A、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急性期发生再出血机会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ICH早期,当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95 mmHg时,MAP降低约15%较为安全,对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和预后影响较小.

  •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危险期的确立

    作者:陈毅鹏;宁建文;季峰

    目的 通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肺组织含水量、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数目、活性氧代谢产物的动态演变研究和临床资料的分析,从基础和临床的角度综合确立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危险期.方法 ICR清洁级小鼠雨蛙素腹腔内注射50 μg/kg,每小时1次,共7次,于雨蛙素注射结束后腹腔内注射LPS 15 mg/kg来创建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设定研究点为制模前、制模后6 h、12 h、1 d,4 d、7 d,对肺组织含水量、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数目以及肺组织活性氧代谢产物进行了动态研究.同时回顾性分析215例来自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在消化内科、胰腺外科和ICU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伴肺损伤患者(纳入标准为PaO2<60 mmHg)肺损伤的时期.样本均数差异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肺组织含水量以制模后1 d和4 d严蕈,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和板层小体损伤程度以制模后1 d,4 d为明显,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目下降以制模后1 d显著,肺组织活性氧代谢产物亦以制模后1 d明显升高,较其他研究点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肺损伤的时间为(3.1435±1.0199)d.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危险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的第1天至第4天之间.

  • 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再流的干预

    作者:付强;黄宜杰;吴强;王临光;王海波;路雯;蒋树中;王彦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可挽救濒危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

  •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意义

    作者:吴彩军;李春盛

    目的 分别对危重症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总渗透压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其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与外科监护病房(SICU)的1568例患者,依据其入院时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总渗透压的测定值分别进行分组,计算其病死率,并且进行X2统计学检验比较.血浆胶体渗透压以20 mmHg(即1.2mOsm/kgH2O)为界分为两组;总渗透压以280 mOsm/kgH2O与310 mOsm/kgH2O为界分为三组.结果 低胶体渗透压组与正常胶体渗透压组患者相比病死率高(24.5% vs.17.7%,P=0.001);而在总渗透压的分析中,低渗透压组与正常渗透压组患者相比病死率低(17.0%vs.24.5%,P=0.000).结论 危重症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较总渗透压与预后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作为一个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危重症患者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应当引起重视.

  • 影响ICU护士工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作者:王绍丽

    ICU是集中收治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地方,患者常涉及多系统和多脏器的损害及衰竭,常处于死亡的边缘,护士经常护理垂死和死亡的患者,对自身的心理常常是一种恶性的刺激.

  • 羊水栓塞合并妊娠急性脂肪肝引发致命大出血

    作者:杨幼萍;朱杨丽;张建民

    临床上产后短时间大出血常见病因有胎盘粘连、子宫或阴道较大血管撕裂、宫缩乏力、超常胎盘部位反应和羊水栓塞等.然而,羊水栓塞合并妊娠特发性急性脂肪肝更可加重出血,这是因为后者可导致凝血障碍,如产前未发现这种情况,则可造成临床止血困难,甚至患者死亡.

  • 大黄联合黄芪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朝晖;邵学平;温晓红;章兰英;杨卿;嵇朝晖;唐坎凯;李文放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重症感染、休克和大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各种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50%~90%[1-3].

  • 521例急性腹痛原因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立春;李军;赵敏

    急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促使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反向模式钠钙离子交换体抑制剂降低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杨定平;贾汝汉;丁国华;杨定位;熊晓玲

    目的 探讨反向模式钠钙离子交换体抑制剂KB-R7943是否对造影剂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KB-R7943(10-5,10-6 mol/L)作用12 h后,加入造影剂作用1 h.采用LDH检测细胞损伤,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钙和反应氧产物水平,RT-PCR检测钠钙离子交换体mRNA表达.相同渗透压甘露醇作对照.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简单直线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造影剂作用1 h诱导了明显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细胞内钙和反应氧产物增加,KB-R7943降低了细胞内钙和反应氧产物水平,同时降低了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并呈剂量效应;钠钙离子交换体mRNA表达无变化.结论 KB-R794对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心搏呼吸骤停75分钟,电击除颤66次复苏成功一例

    作者:华高松;何海山;黄建波;邵云山;王宁;葸红;姜红

    患者,男性,51岁,于2008年3月9日活动时反复出现心前区憋闷不适,范围手掌大小,无放射痛,经休息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未就医.

  • 急性甲醇中毒诱发重症哮喘抢救成功一例

    作者:雒云祥;周领;李建一;孙莉姬;李洪艳

    患者女,38岁,否认支气管哮喘史.在家庭作坊加工甲醇,平素戴防毒面具,无不适.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心搏骤停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易珏;张慧利

    心搏骤停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心肺复苏是救治心搏骤停关键步骤,而脑复苏终决定患者的转归.近年来,利用简便易行的生化标志物来评估心搏骤停后脑复苏成为研究热点.烯醇化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糖酵解过程.而其亚型γγ仅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故命名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al specifc enolase,NSE),脑损伤程度越重,NSE释放越多,血清NSE作为一个特异性较强、灵敏性较高、检测方便且能反应脑损伤程度的生化指标受到重视.本文就血清NSE在心搏骤停脑复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引起肾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查渝;王锦权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为持续的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升高大于20 mm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小于60 mmHg,同时合并新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1].由于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腹腔容积相对减少等因素引起IAP升高均可能发展为ACS,ACS具有较高病死率,约29%~62%[2],近年来ACS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关于院前急救队伍继续教育的思考

    作者:赵永春

    急救体系是社会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对急救体系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急救中心建设则是急救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如何加快其现代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专业素质,重点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将是未来急救体系建设蓬勃发展的战略问题.

  • 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救治

    作者:祝益民

    手足口病(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个别患者可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 澳大利亚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

    作者:Gerard Joseph FitzGerald;Xiang-Yu Hou;黄航

    澳大利亚的急救医疗体系在过去的30年经历了本质性的转变,包括院前急救的发展,院内急诊科的发展,以及急诊专科医师和急救师作为新的职业的发展.这一本质性的转变在其他很多国家也同时存在,并缘于卫生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急救医疗服务的义务和不断增加的职业责任.

  • 有效预检分诊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作者:刘纪宁;杨雍;吕汝琦;赵涛

    目的 探讨有效的预检分诊对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的意义.方法 对绵阳市中心医院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5月12日至5月25日灾后2周内大量伤员送入医院.所有伤员按伤情程度分为急危重症、中度、轻伤并分别在手腕上戴红、黄、蓝色标识带(短时间死亡者戴黑色标识带),并以此为基础决定伤员的诊治顺序.对伤员分区落实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负责诊治,完成基本检查、清创、换药、皮试后肌注TAT等.诊治过程中对每位伤员建立急诊病历,记录检查处理情况,处理时间,对需行进一步检查的开检查单,病情较急重或需进一步住院治疗者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立即协助完成相关检查并转送入院.结果 2周内共预检分诊伤员2171人,进行急诊清创手术985人,其中1418人患者入院治疗,急诊室死亡13人.死亡病例中9人为复合伤,4人为单纯严重颅脑损伤.结论 在大型灾害的救援中,有效的预检分诊能够区分病情轻重,降低死亡比例,在保障伤员救治顺利进行中至关重要.

  • 从"5·12"汶川地震谈早期现场救护的应对

    作者:王才宏;刘纪宁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绵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援队在5个小时到达了地震的重灾区北川,展开医疗救护.由于对受灾情况不清楚,伤员很多、医疗救援人员少、所带医用材料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早期现场救护难度很大.

  • 院前急救病历电子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林长春;张振新;王林;吴隽;陈洁莲;许雅峰;周丹彤

    目的 通过与病历手工统计数据对比,分析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管理分析系统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使用是否达到开发的预期效果.方法 以2007年6月26日至12月26日期间"急救病历"数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电子病历管理分析系统统计和手工方法统计两组,选取每月平均急救患者数、急救患者静脉输液率、心电监护率、测血糖率、测血氧饱和度率、急救患者院前救治率、器械设备使用率、数据统计查询所需时间数据为代表,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每月平均急救患者数和数据统计需要时间,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输液率、心电监护率、测血糖率、测血氧饱和度率,采用两样本率X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救患者救治率和器械设备使用率,采用两样本率u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在每月平均急救患者数、静脉输液率、心电监护率、测血糖率、测血氧饱和度率、急救患者救治率、器械设备使用率数据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数据统计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子病历管理分析系统达到开发的预期效果,使用方便,统计查询速度明显快于手工统计,查询与统计结果具有可信性.

  • 河南省4次重大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

    作者:刘保池;田常俊

    灾害是指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牛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死亡超过30人的事件属于重大灾害事件.河南省2004年以来发生4起重大灾害事件,现就这4起重大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情况报道如下.

  • 汶川地震初期地震伤伤员来院特点分析

    作者:许树云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初期地震伤伤员的来院特点.方法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15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后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伤员共567例,医护人员询问伤员性别、年龄、来源地、来诊时间和方式、进行伤情判断并应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评分.对以卜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地震后第1个24小时来院199人,第2及第3个24 h来院人数分别为111人、256人.平均每小时来院(7.90±11.75)人,震后53 h、54 h形成2个来诊高峰,每小时来院人数分别为70人、58人.地震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ISS评分高.为(10.24±5.79)分,第1天及第3天分别为(7.16±4.75)分、(8.55±4.96)分,第2天伤员的ISS评分与其他两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震发生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伤情重,第3个24小时来院人数多.

    关键词: 地震 来院特点
  •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前沿医院"紧急综合救治区"的建立与管理

    作者:冯琦;王东;陈立;何晓芸;何梅;刘世全;雷茂林;马春华

    目的 由于短时间内接受大量地震伤员,且医务人员缺乏,无法按专业划分收治伤员,笔者所在医院建立了紧急建立"紧急综合救治区".方法 紧急建立"紧急综合救治区",区内划分"外科创伤综合救治区"、"外科普通综合区"和"内科普通综合区".抽调绝大多数医护人员进入"外科创伤综合救治区",负责收治各类伤情的灾害伤病员,同时设置预检、污染、手术、隔离、监护等区域,并将帐篷逐一编号、标名."内、外科普通综合病房"由少数医护人员承担诊疗工作,负责收治非灾伤患者.采用不干胶贴作标识贴,写明伤员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经治医师及V网通讯号码,然后贴于伤病员手背,并用红色笔在标识贴上画三角符号或用红、黄、蓝不同颜色的腕带,区分重、中、轻伤.将感染伤员和非感染伤员分区管理,并建立了隔离帐篷,严防院内感染传播.结果 医院于震后3 d内收治伤员达1000余人,两周内收治伤员达1500多人,因伤势严重死亡28人,死亡率仅1.8%.结论 "紧急综合救治区"的应急管理模式与机制,既集中了专科优势,又加强了综合服务功能,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上,发挥了大的救治能力.

  •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抢救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作者:朱向红;罗顶世;全正莉;杨举红;陈望善;郑学香;杨荆远;王艳芳

    目的 评估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抢救ACVD并发HND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1例ACVD并发HNDc患者,行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确诊后1 h行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抢救,时间为90 min,采用德国Fressnius 4008S型的双泵血透机,F60的血滤器和管道,血流量150~180 ml/min,置换液后稀释方式输入50~60ml/min,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500 ml/min,在治疗前1 h及治疗后6 h取血测定血钠、血钾、血糖、血尿素氮和血浆渗透压;评估治疗中有无脑水肿或心功能不全加重;观察治疗后24 h的神志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中无脑水肿及心功能不全的加重;治疗后6 h血糖、血钠、血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患者于治疗后24 h意识障碍明显好转,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73%.结论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抢救ACVD并发HNDC的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是抢救此类患者的有效方法.

  • 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缓解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

    作者:郑杰胜;沈剑峰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尤其是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是有高度活性的氧自由基,它能迅速灭活一氧化氮,从而削弱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作用,导致脑血管痉挛(CVS).

  • 依达拉奉对心肺复苏后脑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亮;刘雪兰;曹春水;李增攀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与脑水肿动态变化的关系,评价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6只),假手术组(B组,6只),复苏组(C组,按ROSC后1 h,6 h、12 h、24 h、72 h各时点分5亚组,各6只),依达拉奉处理组(D组,亚组同C组),复苏即刻予以依达拉奉干预.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其AQP4蛋白表达,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deficit score,NDS)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C组大鼠ROSC后脑组织含水量呈上升趋势,24 h达高峰,各时点均高于B组(P<0.01).AQP4表达呈现与脑含水量同样趋势改变,积分光密度(iOD)、显色面积比(△S)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iOD(r=0.858,P<0.01)、AS(r=0.870,P<0.01)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与C组相比,依达拉奉干预处理后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AQP4蛋白iOD、△S显著下调(P<0.01);病理学损伤程度减轻,ND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大鼠心肺复苏后脑AQP4表达上调,与脑水肿变化正相关,AQP4可能参与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形成.依达拉奉可抑制AQP4表达,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具有脑保护作用

中华急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3
1994 01 02 03 04
1993 03
1992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