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중화급진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急诊医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6/R
  • 国内刊号: 马岳峰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hjzyxzz@cmaph.org
  • 曾用名: 急诊医学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68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王选民;姜海;李方印;陈昭典;朱选文;蔡松良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是阴囊急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较高误诊率.据Corbett和Simpson[1]统计,急诊医师和泌尿外科专家能早期正确诊断该病的概率分别为39%和76%,因此睾丸扭转仍是年轻男性失去睾丸的常见原因.本院1992年1月至2005年4月间共收治68例睾丸扭转患者,现报道如下.

  • 血清蛋白指纹技术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冯凯;赵文度;郑燕华;卿恩明;张建中;张铭;景青萍;邹德威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筛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血清蛋白标志分子,建立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蛋白分类模型.方法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正常健康人60例,患者出现症状24 h内采血,分离血清.样本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训练组,包括UA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各30例,性别年龄相当;第二组为盲法分析组,包括剩余18例UA患者和26例正常健康人.利用(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对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谱分析.采用蛋白飞行质谱仪(PBSII-C型)对结合在WCX2芯片上的血清蛋白进行读取分析.采用Ciphergen Proteinchip 3.1软件分析分组数据及相关性,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不同组相同质荷比的蛋白含量进行t检验,P<0.01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用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建立分类树模型.结果 UA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组比较后发现了25个表达差异蛋白,其中13个蛋白在UA患者血清中高表达,12个低表达.软件分析系统利用上述蛋白建立了一个分类模式,在训练组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6.6%.盲法分析显示其对UA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96.3%.结论 SELDI技术能够有效快速地从血清中筛选出UA患者相关的标志蛋白分子,利用蛋白模式分类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冠心病的筛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 骨皮质形态在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中的作用

    作者:童培建;沈进稳;瞿杭波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生物力学依据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第一种方法为CT扫描10副成人干燥锁骨标本,重建图象上分段测量骨皮质厚度.第二种方法在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三维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41例,其中粉碎性骨折38例,病理性骨折(骨转移性肿瘤)3例.结果 标本CT扫描比较发现锁骨远段上方和近中段前方骨皮质较厚(P<0.01);全部病例随访5~15个月,38例粉碎性骨折患者无一例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病理性骨折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 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符合锁骨骨皮质的生物力学特性和功能.

  • 长托宁对改善术中休克患者微循环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军;徐瑞好

    休克患者因各种病因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和衰竭,因此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是抢救休克患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长托宁对改善休克患者微循环的效果.

  •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死亡指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李耿;喻文亮;于学军;钱素云;孙波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指数(PI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中适用性.方法 应用PCIS及PIM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定义的ARDS患儿进行评分,选取4个时段,即入PICU 1 h、在PICU病情重时、入选ARDS 1 h、ARDS病情重时的评分结果.PIM直接通过因特网(http://www.sfar.org/scores2/pim22.html)进行计算,根据存活或死亡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组,比较PCIS及PIM评分结果.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两组间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及评分的比较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组间病死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建立两种评分法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该曲线下的面积(AUC)是评估评分法分辨能力的重要参数,该值≥0.75被认为有临床意义.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ARDS病情重时PCIS(P=0.006)及PIM(P=0.013)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选ARDS 1 h的PI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各时段PCIS与PIM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5.结论 PCIS和PIM虽然对评估ARDS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有一定帮助,也可初步判断预后好坏,但对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仍然有限.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2350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闽;蒋文平;刘志华;杨向军;崔之础;张冬雷;朱健华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2350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4例MI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35例正常对照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CE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以及各基因型对临床参数的影响.结果 MI组AA基因型频率(26.19%)明显高于对照组(14.81%)(P=0.0376),而GG基因型频率(38.10%)明显低于对照组(56.30%)(P=0.0088);与对照组相比,MI组A等位基因频率(44.05%)明显升高,G等位基因频率(55.95%)明显降低(P=0.016);无论是MI组还是对照组均未发现ACE基因型对血脂、载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有影响.结论 ACE基因2350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相关,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的遗传易患因子,并且这种遗传相关性与血脂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志物水平无关.

  • 对氧磷脂酶-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钱加强;张志坚;张萍;林经安;李秋兰

    目的 探讨福建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把研究对象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这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同时检测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并把这些指标与PON-1的活性作相关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ON-1 192RR与55LL基因的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基因型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数据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PON-1活性均在已报道的中国人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降低(t=2.2142,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PON-1活性与血OX-LDL呈负相关(r=-O.33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PON-1活性与HDL-C无相关性.PCR结果表明PON-1 192基因的多态性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有明显不同,其中脑梗死组的RR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3% vs 24.6%,P=0.01,x2=5.74),而PON-1 55基因的多态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13% vs 76.78%,P=0.29,x2=1.1).分析还表明PON-1 192RR基因型的PON-1活性低于其它PON-1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ON-1 192RR基因型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8,95%CI 0.16~5.18),高血压也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PON-1 55LL基因型可能不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ON-1基因型与PON-1活性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PON-1 192RR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与对照组,与此同时,PON-1 192RR基因型的PON-1活性低于其它PON-1基因型,提示脑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及PON-1 192R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而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锦权;陶晓根;张翠萍;周彩平;承韶晖;赵劲松;吴双正;叶文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损伤与病情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7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共25次,观察患者接受CBP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次日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象、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变化;根据患者接受CBP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血标本时间不同,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CBP治疗后组vWF较治疗前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APACHEⅡ和MODS评分也较治疗前组明显降低(P<0.05);CBP治疗前组,vWF与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P<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0.05);CBP治疗后组,vWF与WBC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P<0.01,0.05).CBP治疗后存活组患者,vWF仅仅与血WBC呈正相关(P<0.01);而CBP治疗后死亡组患者,vWF与总脱水量及红细胞比积呈正相关(P<0.01),而与PT-INR和APTT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 CBP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在CBP治疗过程中,脱水过多,又可能加重血管内皮损伤.

  • 创伤性休克早期的液体复苏

    作者:朱义用;卢锋;徐东升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的液体复苏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救治的29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存活时间超过24 h者为存活组,24 h内死亡者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SS评分以及24 h内输液量和输血量.并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病死率.结果 存活230例(77.2%),死亡68例(22.8%).死亡组的ISS评分以及输液量和输血量显著多于存活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手术组的死亡率(10.3%)显著低于非手术组(34.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量输液输血并不能提高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合理的液体复苏、尽早手术控制出血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对感染性休克的影响

    作者:秦龙;刘大为

    目的 探讨严重感染患者血二胺氧化酶活性(DAO)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9例严重感染患者于全身性感染、严重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DAO活性,并选择1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全身性感染组、严重全身性感染组和感染性休克组;另根据感染性休克发生与否分为非休克组和休克组,并分别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1.92±0.42)相比,全身性感染组DAO活性(2.50±0.98),严重全身性感染组DAO活性(2.80±1.06)和感染性休克组DAO活性(3.42±1.19)明显升高,P<0.05;分别同全身性感染组(2.50±0.98)和严重全身性感染组(2.80±1.06)相比,感染性休克组DAO活性(3.42±1.19)明显升高,P<0.05.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研究时的DAO活性升高较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更为显著[(3.17±1.12)vs(2.35±0.85),P<0.05],且第3天的DAO活性明显升高[(3.34±1.03)vs(2.31±0.83),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佳阈值为2.7 U/ml.结论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严重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且血DAO活性可以预测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 10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和肺外源性因素分析

    作者:上海市ARDS协作组

    目的 比较肺部原因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pulmonary origin,ARDSp)和肺外原因诱发的ARDS(ARDS of extra-pulmonary origin,ARDSexp)临床特征差异性.方法 对2001-2002年上海市15个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前瞻性调查确诊的108例ARDS(ARDSp 41例和ARDSexp 67例)患者进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危险因素、疾病危重程度以及预后等因素分析比较.结果 ARDSp和ARDSexp组患病率(以同期ICU收治危重病例为基数)分别为0.77%和1.26%,ARDSexp组显著高于ARDSp(P=0.012).ARDSp患者以肺炎多见,占肺部原因的90.2%;ARDSexp较多见的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占22.4%.ARDSp与ARDSexp患者之间在入选时肺损伤评分分别为2.6分和2.4分,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20.1分和1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81和0.267).住ICU时间分别为15.5 d和15.9 d(P=0.896);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5 d和9 d(P=0.770).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78.0%及62.7%(P=0.095).但两组患者主要死亡原因都是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结论 虽然ARDSexp组患病率显著高于ARDSp,但两组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病死率以及主要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股前外侧皮瓣早期修复手及前臂严重热压伤创面

    作者:余建新;许凤芝;程健;薜旦;韩春茂

    手部重度热压伤不仅有深度烧伤的特点,而且受到挤压伤,易造成手部皮肤、肌腱及骨组织损伤外露,如处理方法选择不当会加重损伤的程度造成手部严重的功能丧失.本科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创面19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 食-气道双控技术预防急诊饱胃患者全麻诱导期误吸

    作者:孙建良;王明堂;黄冰;陆雅萍;周咏华;屠海林

    饱胃患者急诊手术全麻诱导期反流和误吸是术后严重肺部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介绍一种食-气道双控技术,可同时控制和管理气道、食道,能有效预防急诊饱胃患者全麻诱导期误吸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 螺旋CT在面中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邵山;陈军;马跃

    颌面部创伤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并且损伤程度更严重,更复杂,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1].如何恢复口腔颌面部的形态和功能是医患双方都比较关心,并且较为棘手的问题,人们对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 游离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振军;程国良;侯书健;丁小珩;屈志刚;安丰妹

    手部创伤拇指损伤十分常见,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手指的功能及外形.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较多,本院1999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游离拇甲瓣、游离拇趾趾腹皮瓣、废弃指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急诊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TNF基因多态性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及血必净治疗的影响

    作者:王蔼卿;曹书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损伤、感染和病理产科等原发病发生24 h后,同时或序贯地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1].

  • 介入治疗中引起胆心反射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作者:吴海江;崔宁;魏卫;董超;曹驰;骆勇

    胆心反射是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中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它可能使治疗不能顺利进行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现就本院遇到的13例胆心反射报道如下.

  • 连续性血液净化抢救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9例

    作者:罗昌霞;屈振繁;张建鄂;肖厚勤;吴平勇

    黄蜂螫伤是鄂西北山区较多见危急重症.近年来,笔者成功抢救了多例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1].通过临床观察,笔者发现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抢救重症黄蜂螫伤致MODS患者中发挥较好疗效,但费用昂贵.笔者就具体机制、治疗时机、治疗时限、减轻医疗负担等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韩芳;王辉;孙仁华;徐耕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引起大鼠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ISO组和EPO治疗组,检测血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及心肌caspase-3、iNOS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EPO治疗组心肌酶水平及caspase-3、iNOS的蛋白表达均较ISO组明显减低.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显著减轻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损伤,抑制caspase-3、iNOS蛋白表达.

  • 抗Nav1.5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作者:史钰芳;程龙献;雷鸣;张涛;刘坤;高翔;赵芳

    目的 了解钠通道亚型特异性抗体--抗Nav1.5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方法 用急性酶解法获得成年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并行随机分组,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抗体(15 μg/ml)(室温下)处理10 min:(1)1:100抗体稀释组给予0.15 μg/ml抗体处理;(2)1:50抗体稀释组给予0.30 μg/ml抗体处理;(3)1:25抗体稀释组给予0.60 μg/ml抗体处理;(4)对照组(未给予抗体处理).而后分别进行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测定钠电流并计算电流密度.数据采用one-way方差分析及SNK检验、Dunnet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三个抗体处理组(抗体浓度分别为0.15、0.30和0.60 μg/ml)的INa峰值从对照组的(0.026 296±0.004 436)nA/pF分别降至(0.018 41±0.007 161)nA/pF(P<0.01,n=10)、(0.013 484±0.002 933)nA/pF(P<0.01,n=9)和(0.012 738±0.004 554)nA/pF(P<0.01,n=8),并使INa的I-V曲线上移,激活电位、峰电位和翻转电位无明显改变.三个不同浓度抗体处理组之间的电流密度虽有差异,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Nav1.5抗体可抑制心室肌细胞钠电流,但无浓度依赖性.

  • 密度感知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免疫作用

    作者:王炜芳;方向群;刘又宁

    目的 研究密度感知信号(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PA)菌致大鼠肺部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30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应用锐孔喷射装置,制成两株铜绿假单孢菌(野生型铜绿假单孢菌PAO1及密度感知基因缺失的变异株PAO1-JP2)藻酸盐包裹体凝胶小珠,接种至大鼠肺部,建立两组慢性肺部感染模型,以无菌生理盐水-藻酸盐包裹体接种组作为对照组.(2)在接种后3、7、14、28 d,取每组大鼠肺组织匀浆和血清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中免疫学指标IFN-γ、IL-4及血清中IgG、IgM、IgG1、IgG2a的不同,评价两株菌的致病差异性.结果 (1)PAO1感染组大鼠死亡率(29.7%)明显高于PAO1-JP2感染组(11.0%).(2)与PAO-JP2组相比,在感染早期(第3天),PAO1组肺组织中IFN-γ明显升高;在感染的中期(第7天),PAO1组IFN-γ、IL-4均显著升高,感染的后期(第14~28天),PAO1组IFN-γ、IgG2a持续降低,IL-4、IgG、IgG1则持续升高.结论 QS系统通过干预机体免疫系统和调控致病因子,在PA菌致病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 经血浆D-二聚体提示快速术前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周克臣

    患者男性,40岁,因上腹痛3个月,突然加重3 d于2004年4月2日至本院急诊.疼痛为持续性隐痛,时重时轻.近3 d突然进行性加重,出现上腹绞痛,伴有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停止排气排便1 d.

  • 缓症链球菌致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作者:张强;郭昌星;李自刚

    患者女,38岁,因高热、头痛伴恶心呕吐4 d、视物不清1 d入本科.入科查体:体温37.2 ℃,神清.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双眼视物仅有光感,口腔C7D6龋齿,颈项强直,余未见明显异常体征.

  • 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丽红;李艳辉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其20%的溶液又称克芜踪,是目前使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对人畜毒性强.近年来百草枯中毒(paraquat poisoning,PQP)的病例屡见不鲜,由于其中毒致死量小、无特效解毒剂、常规对症治疗效果极差,故死亡率居高不下.本研究就近年来PQ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甲醇中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春华;王世相

    急性甲醇中毒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多群体发病、病情凶险、社会影响大,治疗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和死亡,从1998年至今,东欧、非洲及亚洲至少有300人死于甲醇中毒[1].本研究对近年来急性甲醇中毒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准确把握中毒诊治的关键环节

    作者:邱泽武;牛文凯

    中毒仍是当今急诊急救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中毒是我国居民的第五大死亡原因.特别是频繁发生的急性重特大中毒事件,已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加强突发中毒事件的处理,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救治中毒患者中必须准确把握好中毒诊断与治疗的5个关键环节.

  • 百草枯中毒的规范治疗

    作者:田英平;石汉文;佟飞;高恒波

    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日渐普遍,有些医院已成为居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后的第二位农药中毒.随着PQ在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中毒的趋势还在增强.然而,PQ中毒后临床治疗效果仍然令人悲观,在亚洲的病死率通常在75%~80%.在无成熟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我院急诊科结合自身特点及有限经验对PQ中毒制定了一些规范并在不断完善中,以期能降低PQ中毒的病死率.

  • 北京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万立东;李贝;刘小龙

    目的 了解北京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5年度北京"120"受理出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目的主诉等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是全年"120"受理后出诊患者.男女比例1.93∶1.高发年龄为70岁以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第一位(28.23%).7、8、11、12、1月份出诊患者多.8:00~24:00为出诊高峰时间.结论 (1)要重视民众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教育.(2)提高院前救治技术和仪器装备水平.(3)建立心脑血管疾病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势在必行.(4)根据呼叫出诊密度,科学合理安排工作.(5)完善救援应急预案,装备应对不同类灾种的救援器材.

  • 纳洛酮联用氟马西尼治疗酒精和安定混合中毒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根法;庄则华;汪坚敏;张金涛

    目的 观察纳洛酮和苯二氮(廾卓)类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联用在抢救急性酒精安定混合中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5例急性酒精安定混合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组,43例,采用纳络酮0.8~2 mg加入5%GS 20 ml静注,然后每隔10 min重复0.4 mg,直至清醒或总量达4mg;NF组,42例,在纳络酮处理同时,应用氟马西尼0.3 mg加入5%GS 20 ml静注,如未转醒,每间隔1 min重复0.1 mg,直至苏醒或总量达2 mg.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SBP、HR、RR、GCS评分及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SBP、HR、RR、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NF组较N组提高更显著(P<0.01).NF组的平均清醒时间(3.76±1.70)h及症状消失时间(6.92±2.86)h均明显短于N组[(5.17±1.93),(10.43±2.78)h](P<0.01).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纳络酮和氟吗西尼都是治疗急性重度酒精安定混合中毒的有效药物,而两药联合使用的疗效更较纳络酮明显.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畔;刘剑虹;虎盘林;骆宁;郭聪芳

    目的 制备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模型,观察肺损伤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变化,比较氧合指数和碳氧血红蛋白(HbCO)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相关性.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静式吸入一氧化碳(CO)1 h建立ACOP模型,对照组20只,中毒组按吸入CO浓度分为轻(A组)、中(B组)、重(C组)三组,每组20只.染毒后,分别检测各组动脉血气分析、HbCO浓度.取肺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学改变,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和C组CO中毒的ALI/ARDS发生率分别为25%和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A、B、C组的动脉血Hb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动脉血Pa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LI/ARDS组的动脉血HbCO(62.4±19.1)%明显高于非ALL/ARDS组(29.9±13.8)%(P<0.01);ALI/ARDS组的动脉血PaO2(51.3±13.1)明显低于非ALI/ARDS组(79.0±15.8)(P<0.01);ALL/ARDS组的动脉血A-aDO2(37.6±27.9)mmHg亦高于非ALI/ARDS组(24.2±15.7)mmHg(P<0.05);而ALI/ARDS组的动脉血PaCO2(43.5±15.4)与非ALI/ARDS组(4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CO与氧合指数(本文与动脉氧分压PaO2表示)两指标诊断ALI/AR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本实验数据制定诊断截断值,即:ACOP患者动脉血HbCO>43%即可认为有ALI/ARDS的发生.结论 ACOP可导致ALI/ARDS的发生与低张性缺氧;与氧合指数比较,HbCO浓度诊断ALI/ARDS更灵敏.

  • 四氧化二氮致伤小鼠血清标志分子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建忠;冯凯;岳茂兴;刘志国;郑燕华;化楠;李轶

    目的 探讨(N2O4)中毒小鼠血清的蛋白组学变化,可以为进一步研究N2O4中毒致伤机制提供指导.方法 实验动物为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将中毒组动物置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的120 L染毒柜中,使用微量注射器定量抽取液态N2O4(100 μl),注入120 L染毒柜中,并维持染毒柜内N2O4浓度为70 g/m3,染毒时间15 min,室内温度保持在15 ℃.取动物全血并分离出血清,将血清样品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上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 染毒后,动物出现呼吸道、眼睛的刺激症状:流涎、呕吐、紫绀、呼吸困难、躁动、肌肉颤动、肢体抽搐.典型者突然出现四肢痉挛、牙关紧闭、屏息、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与对照组相比,中毒组小鼠的血清中相对分子质量为3668、3870、4728、4900、5815的一组标志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相对分子质量为13 619、13 816的标志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2O4染毒后的小鼠血清的蛋白组学明显变化,这些差异蛋白可以作为血清标志分子用于进一步N2O4中毒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伟;刘志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8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低血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以及APACHEⅡ分值分别对入选患者进行分组,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x2检验,比较组间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8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1.8%.68例存活者APACHEⅡ评分(7.58±5.32)分与19例死亡患者(21.17±9.46)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9.25,P<0.05).APACHEⅡ分值≥20分患者的病死率[6562%(15/23例)]与分值<20分患者患者的病死率[6.3%(4/6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4,95%CI=4.8~22.8,x2=34.5,P<0.01).合并低血压的患者病死率[34.3%(12/35)]与未合并低血压的患者[13.5%(7/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55,95%CI=1.2~5.6,x2=5.31,P<0.05).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病死率[37.5%(9/24)]与未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15.9%(10/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36,95%CI=1.1~5.1,x2=4.76,P<0.05).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病死率[31.7%(13/41)]与未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13.0%(6/46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43,95%CI=1.1~5.6,x2=4.42,P<0.05),且患者的病死率随着血pH值的降低而上升(Pearson=0.37,x2=6.65,P<0.05).结论 低血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APACHEⅡ分值可能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中华急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3
1994 01 02 03 04
1993 03
1992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