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左右;杜娟;陈建良;赵庆锁;张少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测得首次入院血压,根据平均动脉压降低程度分为A组(<10%)、B组(10~20%)、C组(>20%),并分别于入院24 h内、3~5 d、12~15 d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头颅CT和临床疗效评定.两组间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差异采用t检验;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和再出血例数差异采用X2检验,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结果 C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神经功能缺损值和生活能力评分在各期与A、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急性期发生再出血机会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ICH早期,当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95 mmHg时,MAP降低约15%较为安全,对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和预后影响较小.

  • 定量核素心肌显像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疗效的评价及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良福;胡大一;尹传贵;王铁;王振英;贾三庆;刘键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CAG)与核素心肌组织血流灌注显像(SPECT)的相关性及用SPECT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评价.方法于冠心病(CAD)患者CAG之后,放支架之前利用血管造影机自配电脑分析软件,对病变血管直径狭窄和面积狭窄百分比进行自动分析;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分别做静息、潘生丁负荷SPECT检查.结果51例CAG血管直径狭窄(76.16%)、面积狭窄(90.37%)与术前静息SPECT血流灌注损害程度(63.5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254、r=0.176,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面积与术前静息SPECT血流灌注损害面积(71.17%)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291、r=0.327,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0例术后1周静息血流灌注损害程度(45.46%)明显低于术前静息血流灌注损害程度(63.50%),P<0.001;21例术后半年血流灌注损害程度(43.73%)明显低于术前静息血流灌注损害程度(60.87%),P<0.001.50例术后1周静息血流灌注损害面积(57.22%)明显低于术前静息血流灌注损害面积(71.17%),P<0.001;21例术后半年血流灌注损害面积(54.67%)明显低于术前静息血流灌注损害面积(70.21%),P<0.05.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疗效显著.25例术后静息SPECT血流灌注显像与潘生丁负荷SPECT血流灌注显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技术对于评价心肌缺血各有优缺点,SPECT具有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无创安全,易被病人接受等优点,对于CAD诊断、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前病例筛选、术后疗效评价及中远期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CT同机融合在诊断口腔癌侵犯下颌骨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暮云;段青云;YUAN Rong-tao;尚伟;ZHAO Jie;王国明

    目的 研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同机融合在口腔癌侵犯下颌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4例口腔癌侵犯下颌骨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患者分为两组:A组28例为外周侵犯型;B组6例为中心侵犯型.对比研究CT、SPECT-CT、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范围,分别对CT及SPECT的检查结果 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A组:SPECT-CT、CT和病理学测量3种方法 确定下颌骨受侵犯范围分别为(5.7±1.2)cm、(3.3±1.2)cm、(4.7±1.1)cm.SPECT-CT显示下颌骨受侵犯的范嗣较病理检查高估1.0 am,CT显示骨侵犯范围较病理检查低估1.4 cm,CT与SPECT-CT的结果 相差2.4 cm,3种检查方法 显示的下颌骨侵犯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SPECT-CT、CT和病理学测结果 分别为(6.4±1.2)cm、(2.2±1.6)cm、(5.2±1.2)cm.SPECT-CT比病理检查高估1.2 cm,比CT显示的骨侵犯范围高估4.2 cm,cT比病理检杳低估3.0 cm,3种检查方法 显示的下颌骨受侵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ECT-CT可早期发现CT不能显示的颌骨中心型肿瘤,显示的病变范围符合手术需要切除的合理范围;CT显示的病变范围受肿瘤类型的影响较大,需视肿瘤类型确定切骨范围;在排除骨扫描假阴性的前提下,下颌骨肿瘤只需SPECT-CT或CT一种检查,即可推测病变侵犯范围.

  • 肿瘤乏氧组织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彦彬;朱家瑞;杨志祥

    乏氧组织显像剂能选择性地滞留在乏氧组织或细胞中,通过无创性的核医学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可评价实体肿瘤缺氧状态.一些显像剂适宜进行乏氧显像并能很好地反映肿瘤乏氧及其程度等情况,这些信息在肿瘤的临床诊断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

  • SPECT/CT定量技术新进展

    作者:王涛;王相成;王城;王雪梅

    SPECT一直被认为不能进行定量分析,但SPECT/CT、物理校正(光子衰减、散射等技术)及图像重建算法等技术的出现推动了SPECT/CT定量技术的发展,目前SPECT/CT已经可以进行类似PET的定量分析.多种技术的整合使SPECT/CT在图像采集及处理方面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使定量更加准确.笔者主要对SPECT/CT的硬件、物理校正、图像重建算法的临床应用及不足进行综述.

  • SPECT/CT骨显像在足踝关节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肖玥;张欣韵;施忠民;罗全勇

    足踝关节复杂的解剖结构给检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目前足踝关节病的初步检查方法是行X线评估,MRI检查则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99Tcm-MDP平面骨显像对骨代谢的病变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由于分辨率低和缺乏解剖结构信息,因而对足踝关节的检查缺乏特异性.99Tcm-MDPSPECT/CT断层骨显像将骨显像的高灵敏度与CT提供的精细解剖结构完美结合,从而更好地显示99Tcm-MDP摄取的位置和解剖结构的改变.近年来SPECT/CT断层骨显像已逐步用于足踝关节病变的辅助诊断.笔者对SPECT/CT断层骨显像在足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99Tcm-MDP骨三相联合SPECT/CT骨显像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欣韵;孙贞魁;朱瑞森;罗全勇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复发性或持续顽固性疼痛的情况并不少见,然而,关节内外生物力学与生物学等诸多因素导致临床难以及时明确疼痛原因及部位.解剖学影像虽可提供生物力学结构变化及假体解剖部位异常等信息,但却无法明确关节置换术后引起疼痛的部位及原因.99Tcm-MDP骨三相联合SPECT/CT骨显像可将反映骨代谢活性及应力性改变所引起的骨代谢变化与CT所提供的解剖学信息完美融合,从而更好地显示显像剂99Tcm-MDP的摄取分布及摄取程度和关节内生物力学及其他解剖学结构异常.笔者就人工关节置换的指征、术后疼痛的病因分析及SPECT/CT骨显像在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并结合临床实践整理了部分典型病例图像.

  • 99Tcm-3PRGD2整合素受体显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及与超声检查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万婷;刘海燕;秦丽军;崔雅丽;牛静;武志芳;刘静;张国琛;任媛;李思进

    目的 探讨99Tcm-3PRGD2整合素受体显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及与超声检查的对比研究.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因乳腺结节或肿块拟行穿刺或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行乳腺超声检查,选取超声提示病灶直径>1 cm的45例患者经肘静脉注射99Tcm-3PRGD2(740~925 MBq)后行早期15 min SPECT静态显像及2 h SPECT/CT俯卧位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半定量分析指标T/NT值建立诊断阈值并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方法;诊断效能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45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共发现56个病灶,其中,35个病灶为乳腺癌,21个病灶为良性病变.99Tcm-3PRGD22 h SPECT/CT显像的乳腺恶性病灶T/NT值(3.92±1.67)高于良性病灶T/NT值(2.04±0.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P-0.00).取约登指数大时的临界值2.9,99Tcm-3PRGD2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9%、71.4%、78.6%,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7;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76,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7%、66.7%、78.6%.99Tcm-3PRGD2 SPECT/CT与超声诊断效能相近(x2=0.05,P>0.05).超声+99Tcm-3PRGD2SPECT/CT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92.9%),分别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7.17、74.87,均P<0.05).结论 99Tcm-3PRGD2整合素受体显像可以从肿瘤血管生成角度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提供解剖及功能信息,尤其对于超声声像图表现不典型时,可进一步鉴别良恶性,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穿刺等有创性检查.

  • 99Tcm-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价骨折远期愈合能力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玉珂;张敏;李培岭;王娜;赵振江;郭会利;张斌青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技术评价骨折远期愈合能力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至少超过6个月的76例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58例经手术治疗,18例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所有骨折患者均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对76例骨折患者行SPECT显像、CT扫描和SPECT/CT融合骨显像,分析骨折端的放射性分布及CT特征,观察骨折端放射性浓聚是否连续性通过骨折线,跨越两侧骨折端,评价骨折远期愈合能力,终骨折愈合情况经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结果 76例骨折患者,58例SPECT/CT融合骨显像显示放射性浓聚连续性通过骨折线并跨越两侧骨折端,诊断为骨折具有远期愈合能力,经对症保守治疗,证实52例骨折远期愈合,6例未愈合,SPECT/CT对骨折远期愈合诊断的准确率达89.66%(52/58).18例骨折端未见明显连续性通过骨折线的放射性浓聚,诊断为骨折不愈合,且不具备远期愈合能力,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证实为骨折不愈合,SPECT/CT对骨折远期不愈合诊断的准确率达100%(18/18).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可较准确地评价骨折的远期愈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CYFRA21-1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作者:孙斌;刘举珍;张飞飞

    目的 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43例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腺癌88例,鳞癌55例),抽取其静脉血测定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并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血清CEA、CYFRA21-1之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血清CEA、CYFRA21-1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腺癌和肺鳞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骨转移灶数目、全身骨显像、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与血清CEA、CYFRA21-1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8例患者证实发生骨转移,病灶共有586个.腺癌骨转移发生率(50/88)高于鳞癌(18/55)(x2=10.56,P<0.05);腺癌骨转移病灶数比例(526/586)大于鳞癌(x2=19.23,P<0.05);骨转移患者的血清CEA(Z=4.98,P<0.05)、CYFRA21-1(Z=2.55,P<0.05)水平高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NSCLC骨转移患者血清CEA与骨转移灶的数目无显著相关性(r=0.141,P>0.05),而CYFRA21-1与骨转移灶的数目具有一定相关性(r=0.502,P<0.01).血清CEA、CYFRA21-1水平诊断NSCLC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灵敏度(69.1%、83.8%),但特异度(47.6%、49.3%)、准确率(57.3%、65.7%)较低,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在诊断NSCLC骨转移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3.8%)、特异度(84.0%)、准确率(83.9%),高于血清CEA(x2=4.09、23.08、24.33,均P<0.05),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CYFRA21-1(x2=20.28、12.55,均P<0.05)及全身骨显像(x2=21.66、16.05,均P<0.05).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 及及及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97.0%)、特异度(93.3%)、准确率(95.1%)分别高于血清CEA(x2=18.89、38.89、24.33,均P<0.05)、CYFRA21-1(x2=6.89、35.50、39.17,均P<0.05)、单独应用全身骨显像(x2=12.55、37.17、47.45,均P<0.05),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独应用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x2=6.89、9.53,均P<0.05).结论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99TcmO4-全身显像联合颈胸SPECT/CT在DTC患者术后肺转移灶显影中的应用

    作者:邓玮玮;朱娅华;范敏;张春银

    目的 探讨99TcmO4-全身显像联合颈胸SPE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肺转移灶检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4例DTC肺转移患者在术后131I治疗前的99TcmO4-全身显像联合颈胸SPECT/CT中肺转移灶的检出情况,计算99TcmO4-全身显像联合颈胸SPECT/CT检出肺转移灶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并评估其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 34例肺转移患者中,2例表现为阳性(放射性浓聚±结构异常),10例表现为可疑阳性(仅有典型肺转移CT表现),22例表现为可疑阴性,若将可疑阳性与阳性均视为阳性发现,则99TcmO4-全身显像联合颈胸SPECT/CT发现肺转移灶的灵敏度为35.3%(12/34),阳性预测值为100%(12/12),11例患者在后续的131I治疗中增加了剂量.结论 99TcmO4-全身显像联合颈胸SPECT/CT能发现部分无99TcmO4-浓聚的肺转移灶,提高了肺转移灶的检出率;指导临床调整131I治疗剂量,改善预后.

  • 99Tcm-MIBI 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诗瑶;李盼丽;张艾米;刘秋芳;徐莲;孙晓光;黄钢;宋少莉

    目的 评价991cm-MIBI SPECT/CT双时相融合断层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PHPT 28例,SHPT 69例)HPT患者的99Tcm-MIBI SPECT/CT显像图像特征、症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KP)等结果.分析比较PHPT和SHPT两组患者的显像特点、手术病理、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99Tcm-MIBISPECT/CT显像对PHPT的术前诊断灵敏度为96.55%,特异度为98.78%;对SHPT的术前诊断灵敏度为68.77%,特异度为79.17%.(2)PHPT多表现为单发病灶,而SHPT多表现为多个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病灶平均直径较小(Z=-2.591,P=0.010),且容易合并钙化(x2=9.58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PHPT中无特殊不适主诉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SHPT中的比例(x2=11.713,P<0.001),PHPT出现结石的比例高于SHPT(x2=6.075,P<0.001),SHPT出现骨痛的比例高于PHPT(x2=24.38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HPT患者血清PTH和AKP水平均明显高于PH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63、-4.326,均P<0.001),PHPT具有高钙低磷的特点,SHPT患者血钙正常或轻度升高,血磷明显升高.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在PHPT患者的术前定位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PHPT中有极高的准确率.与PHPT相比,SHPT血清PTH、AKP水平升高更明显,多表现为多个病灶,病灶小,易合并钙化.

  • SPECT/CT双时相联合减影技术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增益价值

    作者:曹景佳;李亚明

    目的 探讨在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的基础上联合减影平面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旁亢)患者术前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序贯纳入本院甲旁亢患者28例.所有患者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前1~2周检测血清甲状腺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值.静脉注射99TcmO4-40~60 MBq后行甲状腺99TcmO4-显像;待采集结束后,再次静脉注射99Tcm-MIBI 600 MBq,行早期99Tcm-MIBI平面显像,后行SPECT/CT融合显像.在行99Tcm-MIBI延迟平面显像后,获得减影平面显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显像技术的诊断效能.显像技术检出病灶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其他数值型变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原发性和继发性甲旁亢患者术前检测PTH水平分别为(102.4±88.8)、(98.2±53.6) pmol/L,血钙水平分别为(2.9±03)、(1.9±0.2) mmol/L.28例甲旁亢患者共发现可疑性结节55处,其中40处甲旁亢病灶,15处非甲旁亢病灶.双时相检出19处病灶和2处阳性浓聚灶,其灵敏度为47.5%(19/40).在双时相诊断甲旁亢病灶为阴性结果的患者中,减影相检出其他5处病灶,提高了病灶检出的灵敏度(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16,P=0.125).SPECT/CT融合显像检出甲旁亢病灶26处,将双时相和减影相联合分析,检出甲旁亢病灶25处、非甲旁亢病灶4处;将双时相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分析,检出甲旁亢病灶26处、非甲旁亢病灶1处.减影相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与全部联合显像诊断效能相同,检出甲旁亢病灶27处、非甲旁亢病灶1处,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双时相(67.5% vs.47.5%和93.3% vs.86.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635,P=0.02;x2=4.432,P=0.04).结论 甲旁亢患者在行常规双时相平面显像的基础上联合减影平面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较单纯行双时相平面显像可以提高患者病灶的检出率.

  • 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与其他影像对癫痫定位诊断比较的研究

    作者:李志刚;杨谦;张维;王林;周建平

    目的:研究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同侧对照99mTc-ECD局部脑血流(rCBF)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显像对癫痫灶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癫痫患者行发作间期显像,其中10例行发作期显像,并与皮层脑电图(EEG)、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显像(CT/MRI)、深部皮层脑电图(Eco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rGBF SPECT显像对癫痫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定位率,优于EEG、CT/MRI,低于EcoG,但rCBF在发作期与发作间期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发作间期rCBF SPECT显像可以成为癫痫灶方便而有效的定位方法,若加上发作期rCBF显像则定位更佳.

  • 三维核医学图像配准的心肌存活评价方法

    作者:王成;张剑戈;江旭峰;章鲁;朱承谟

    目的探索建立三维核医学图像配准和融合进行心肌存活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编写计算机程序,用大互信息法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心肌血流灌注图像和PET心肌代谢图像进行三维图像配准,用改进的快速推进法提取心肌区域,将区域内的图像灰度作校正后融合成心肌代谢和血流灌注的差值图以伪彩色表示,用于定量分析.结果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两种核医学心肌图像的配准、兴趣区域的提取和初步的图像融合,用该技术对实际病例作了初步尝试显示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利用图像配准和融合的方法对心肌存活进行定量评价是可行的.

  • 脑胶质瘤99mTc-MIBI SPECT显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作者:朱汇庆;林祥通;冯晓源;张福林;张学平

    目的主要对99mTc-MIBISPECT脑胶质瘤显像与病理分级及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之间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16例脑胶质瘤患者行99mTc-MIBISPECT早期相和延迟脑断层显像.对早期相和延迟相显像分别作半定量分析.以得99mTc-MIBI早期、延迟相摄取指数和滞留指数.所有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对切片行核增殖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以了解肿瘤细胞增殖状况.结果病理诊断星型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性星型胶质细胞瘤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5例.星型胶质细胞瘤、间变性星型胶质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早期和延迟相99mTc-MIBI摄取指数和滞留指数分别为1.07±0.08,1.12±0.35,1.04±0.08;1.59±0.28,1.78±0.21,1.12±0.12;4.98±1.25,7.53±1.39,1.53±0.19.经统计学检验,星型胶质细胞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延迟相99mTc-MIBI摄取指数和滞瘤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另对各组胶质细胞瘤的PCNA评分与99mTc-MIBI滞留指数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结果r=0.747,P<0.01.结论99mTc-MIBI脑胶质瘤SPECT可对术前肿瘤分级提供一定帮助.滞留指数可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力作比较准确的判断.

  • 99mTc-MDP骨显像定量分析旋股动脉机械性阻断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钟瑛;杜明华

    目的观测阻断实验兔股骨头旋股内、外侧动脉后股骨头血流改变,为临床选择不同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FH)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结扎动脉的不同将实验兔分成A、B、C 3组,于术后不同时间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检测实验侧股骨头(E头)、实验侧股骨干(E干)、对照侧股骨头(C头)及对照侧股骨干(C干)的放射性计数,并计算比值.结果C头/C干比值为2.72.A组和B组术后2 h和3 dE头/C头和E头/E干比值明显下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E头/C头和E头/E干比值轻度下降,与A、B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99mTc-MDP骨显像及定量分析可以反映股骨头血运变化,对ANFH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 18 F-FDG 符合线路 SPECT/CT 显像半定量分析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武;陈鹏;刘永;宋长祥;杜鹏

    _目的:探讨18 F-FDG 符合线路 SPECT/CT 显像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144例肺部病变患者的18 F-FDG 符合线路 SPECT/CT 检查图像,采用半定量法测量肺部病灶放射性计数(T)与胸壁软组织放射性计数(NT),并计算其放射性摄取比值 R(T/NT),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佳临界值 R(cutoff),即 R≥R(cutoff)诊断为恶性病变,R<R(cutoff)诊断为良性病变。结果:R(cutoff)取3.58,即病灶R≥3.58作为恶性的判定标准,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9.7%、89.6%、95.9%和76.1%,且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0,P<0.05)。结论:18 F-FDG 符合线路 SPECT/CT 显像对肺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SPECT脑显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

    作者:陈昌辉

    1 SPECT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ECT)是一种探测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分布的显像技术。依据探测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不同,显像仪可分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或称PECT)。前者临床应用广泛,能够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血脑屏障显像、脑肿瘤阳性显像和受体显像等,后者可用作脑血流、受体、葡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氧代谢断层显像等,但价格昂贵、技术复杂,仅限于大型医疗研究中心使用。

  • 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左右;杜娟;陈建良;赵庆锁;张少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经头颅CT确诊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测得首次入院血压,根据MAP降低程度不同分为A组(《10%)、B组(10~20%)、C组(》20%),并分别于入院24 h内、3~5 d、12~15 d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1)C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在各期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2)C组神经功能下降在各期均较A、B组明显(P《0.05);(3)A组在急性期发生HD或HR机会多于B、C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当收缩压》185 mm Hg或舒张压》95 mm Hg时,MAP降低约15%较为安全,对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和预后影响较小.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