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중화급진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急诊医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6/R
  • 国内刊号: 马岳峰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hjzyxzz@cmaph.org
  • 曾用名: 急诊医学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旭;王立祥;张健鹏;李卉;刘亚华

    目的 通过观察血必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CD25的影响,为血必净对COP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表达CD25影响,用四甲基偶氨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COPD患者T淋巴细胞生成的IL-2、表达CD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P<0.01),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明显减低(P<0.01);血必净和慢阻肺组,PHA刺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生成IL-2、表达CD25的较慢阻肺组高(P<0.01),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明显增加(P<0.01).结论 COPD患者T淋巴细胞生成的IL-2、表达CD25减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减低,免疫失衡;血必净促进COPD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IL-2、表达CD25,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期的立体影像诊断与治疗

    作者:罗开俭;杨华;刘健;赵兵;宋世宾;SONG Shi-bin

    目的 评价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IA)所致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立体影像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33例颅内动脉瘤中21例MIA(共48个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在行3D-DSA或3D-CTA检查后,应用3D工作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作出诊断,据后处理图像来拟定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方案.结果 (1)21例多发性动脉瘤伴SAH患者行3D-DSA或CTA检查(共48个动脉瘤),小于15 mm者35个(72.9%),15~25 mm者9个(18.8%),大于25 mm者4个(8.3%).微小动脉瘤、子动脉瘤(动脉瘤壁上的小阜)、瘤体穿动脉(动脉瘤壁上的小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均可清楚显示.(2)根据我们制定的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标准,Ⅰ级9例(占42.9%),Ⅱ级10例(占47.6%),Ⅲ级2(占9.5%),Ⅳ级0例.级别越高者,多倾向于选择血管内治疗.本组17例,共40个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治疗,其中24个100%闭塞、12个90%以上闭塞、4个因动脉瘤小导管不能到位未治.显微外科手术2例,共4个动脉瘤,3个显微镜下全部夹闭、1个术中未发现,未治2例(4个动脉瘤).结论 3D-DSA或CTA能够提高自发性SAH的MIA检出率,清楚显示MIA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对指导治疗有很大帮助.MIA笔者多倾向于血管内治疗,必要时栓塞治疗和外科治疗联合应用.

  • 胃肠道去污染对无起始症状型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徐腾达;于学忠;王厚力;朱华栋;周玉淑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去污染干预对无起始症状型中毒病人的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627例无起始症状型中毒病例,比较胃肠道去污染(洗胃和活性炭)干预与否对急诊留观时间、气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预后指标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气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 vs 5.3%,P=0.51),干预组急诊留观时间明显延长[(11.2±4.7) vs (8.9±5.0),P<0.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6.5% vs 2.5%,P=0.01).无起始症状型中毒病例中非毒物摄入组和延迟性中毒组两组间胃肠道去污染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P=0.51).结论 洗胃和活性炭等胃肠道去污染干预措施并不能显著改善无起始症状型中毒患者的临床预后,且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急诊留观时间显著增加;对无起始症状型中毒患者临床上很可能存在过度干预.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作者:陈宏;贾建国;李非;杨磊;杨鹏;孙家邦

    目的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仍在探索中,本研究探讨SAP早期并发ACS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普外ICU收治的74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SAP的临床诊断标准.通过测量膀胱内压(UBP)间接反映腹腔内压(IAP).按入ICU时IAP测定值将患者分为两组,IAP≥12 mmHg、IAH组(n=44);IAP<12 mmHg、腹压正常组(n=30).记录SAP患者全身感染率、胰腺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SAP早期(入院1周内)ACS患者预后差异.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相关资料构成比之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入院存在IAH(IAP≥12mmHg)比率为59.46%,入院时IAH患者与IAP正常患者(IAP<12 mmHg)在急性生理和既往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胰腺炎严重程度评分(Ranson评分)以及全身感染率、胰腺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早期ACS(IAP>20 mmHg)发生率为27.03%,13例早期ACS(IAP>25 mmHg)患者进行了腹腔减压术,腹腔减压术后24 h多项与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组织灌注相关的生理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但早期ACS患者在全身感染率、胰腺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仍较总体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SAP早期常并发ACS,需密切监测IAP和及时腹腔减压治疗.当IAP接近20mmHg或出现器官功能不全早期表现时应积极进行腹腔减压治疗.

  •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RANTES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永红;葛志明;李志强;蔡尚郎;安毅;王其新;董果雄

    目的 通过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RANTES表达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RANTE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他汀对其作用的影响.方法 2005年5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健康查体中心随机选取健康对照60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总胆固醇>6.24mmol/L)8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高脂组;高脂组予以辛伐他汀20 mg·d-1,睡前口服,共12周,为他汀组.对照组、高脂组及他汀组治疗12周肘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血浆并提取单个核细胞.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单个核细胞RANTE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PSS 12.0分析软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Microsoft Excel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高脂组的血浆Ang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2.13±22.03) vs (50.85±12.12),P<0.01],他汀组明显降低[(78.57±18.35) vs(92.13±22.27),P<0.05].②高脂组单个核细胞RANTE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87±0.19) vs (0.23±0.05),P<0.01和(1.17±0.22)对(0.38±0.09),P<0.01],他汀组均明显降低[(0.46±0.11) vs (0.87±0.19),P<0.01和(0.69±0.15) vs (1.17±0.22),P<0.01].③高脂组AngⅡ与RANTES表达的相关分析显示,RANTES的表达与血浆的Ang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09,P<0.01).结论 辛伐他汀下调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单个核细胞RANTES表达的增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单个核细胞RANTES表达的增高与血浆AngⅡ水平的增高有关.

  •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对冠脉介入并发症的预测

    作者:王晖;杨志健;黄峻;马根山;朱铁兵;王连生;曹克将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增强的炎症性反应对急性血管并发症及早期冠脉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按照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案,连续选择100例行PCI治疗的稳定性(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于术前留取外周血标本,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指标判定PCI术中及围术期血管并发症及术后冠脉事件.结果 100例患者中,13例于术中发生急性管腔闭塞,1例于术后2 d发生亚急性血栓,均于闭塞处行PTCA和/或支架植入,恢复TIMIⅢ级血流.余84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临床随访,无缺血性事件及各种原因的死亡发生.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在CRP下四分位数组与上四分位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在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中位数分别为:4.25(0.00~75.00)pg/ml和7.5(0.00~48.00)pg/ml,P<0.0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增高的CRP、IL-6水平、糖尿病和靶血管AHA/ACC分型是术中急性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因素.结论 PCI术前增高的CRP、IL-6水平可能与术中急性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

  • 胸腔闭式引流中的一种常见错误

    作者:骆文宗;倪一鸣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自2001-2004年间因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效果不佳由外院转入本科的患者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5~46岁.所有患者均已在外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于第二肋间锁骨中线交点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接一次性水封瓶,其中天台双星医疗器械厂制TSY-Ⅰ型三瓶式一次性水封瓶8例,TSY-Ⅱ型二瓶式一次性水封瓶6例,上海冠源医疗科技公司制三瓶式一次性水封瓶3例,江苏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Ⅲ型三瓶式一次性使用水封瓶1例,均未接负压吸引.

  • 血液灌流术抢救42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分析

    作者:刘桂花;陈菲;李翠香

    急性重度中毒(acute and severe poisoning,ASP)是危及生命的急诊危重症.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特别是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技术在抢救ASP中有较多应用,有资料表明HP可显著降低血液毒物水平,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就42例ASP患者HP治疗前后血液毒物清除效率、不同毒物间HP毒物清除率的比较及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 外伤性进展性颅内出血病变的诊治分析

    作者:李明昌;任天剑;麦晓;杨宏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性病变(progressive hemorrhage injury,PHI)是指外伤后经再次CT扫描或手术证实,颅内出血性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1].临床上病情逐渐加重,如不能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将大大增加[2].本文收集本科经治的56例进展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姜春莉;信宏;李晨然

    急性脑梗死大部分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栓子阻塞动脉所致,国内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溶栓治疗能有效地缩小梗死灶体积并改善神经细胞的功能[1],故急性脑梗死后首选急诊溶栓.目前我国多使用尿激酶动或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因费用高、严格的限定时间、医源性等因素使用的较少.现将本院2000年以来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28例患者报道如下.

  • 足趾半侧甲瓣修复手指半侧缺损

    作者:王振军;程国良;侯书健;张云飞;袁光海;安丰妹;宋晓

    手部的创伤中拇、手指半侧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本院选用(足母)趾半侧甲瓣、第二趾半侧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半侧缺损,重建了指甲及罗纹,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和功能,获得了理想的修复效果.

  • 急性胰腺炎与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的生化检测

    作者:周美霞;管茶英;梁丹青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临床表现复杂,与急性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肠胃炎等急腹症很难鉴别,使得诊断变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1-2].为提高重症胰腺炎抢救的成功率,早期、准确地诊断是关键.典型的临床表现尽管对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但实验室检查才是真正的诊断依据.本文就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淀粉酶(amylase,AMY)、脂肪酶(lipase,LI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前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这些指标作联合检测,来研究这些指标在急性胰腺炎与其他急腹症中的变化.

  •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检测的作用

    作者:顾水均;卢明;宣宏飞;谢仁龙;司赟;张俊;陈新治;董伟峰;严肖峰;高国梁;罗静泳

    高血压脑出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于其急性期凝血功能变化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却少见报道.作者对1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临床指标作一相关性分析,为脑出血患者的早期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破裂

    作者:章家铭;应碧伟;黄求理

    输卵管妊娠破裂是妇产科的常见急诊,如何安全有效地抢救患者的生命并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是治疗目标.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以来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32例输卵管妊娠破裂的经验,以探讨超选择性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治疗价值.

  • 氨溴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宫素岗;刘锦铭;孙波

    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在体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夹闭大鼠左肺门1.5 h,再灌注2 h,建立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氨溴索组(AMB组),AMB组缺血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氨溴索25 mg/kg,再灌注前5 min颈静脉注射氨溴索25 mg/kg.再灌注2 h后采颈动脉血检测血气、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摘取左肺测湿干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并行病理学检查.统计结果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 再灌注2 h后,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组肺湿干比、MPO活力(U/g)、MDA含量(nmol/mg)分别为(5.3±0.5)、(1.30±0.26)和(0.66±0.16),显著高于control组,AMB组可使上述指标降至(4.8±0.3)、(0.93±0.40)和(0.51±0.07),同时使SOD(U/mgprot)由I/R组的(39.3±3.0)升高至(49.9±7.3).I/R组血清IL-1β(pg/ml)、IL-8(pg/ml)、TNF-α(pg/ml)含量分别为(22.08±3.85)、(21.92±5.56)、(30.50±3.77)显著高于control组,AMB组可使上述指标降至(17.11±2.22)、(15.07+3.56)和(22.97±3.22).结论 氨溴索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抑制中性粒细胞和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 高压氧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林贵;於淑英;王钢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大白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高压氧治疗组、休克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自体血和生理盐水复苏后应用2.0绝对大气压高压氧治疗,于休克前、休克后、复苏后和复苏后24 h取血检测血红细胞SOD、血浆TNF-α、血浆iNOS值,并进行统计学(one-way ANOVA plus SNK)分析.观察复苏后24 h大鼠肝、肠、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 复苏后24 h高压氧治疗组血红细胞SOD值高于休克组,高压氧治疗组血浆iNOS值和TNF-α值低于休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损伤评分:高压氧治疗组病理损伤与休克组相比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能通过增强机体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阻止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的炎症反应和组织脏器的病理损伤.

  • 血必净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增殖的作用

    作者:沈蕾;孙正达;曹同瓦;边伟;祝禾辰

    目的 观察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增殖活力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内皮损伤修复的药物效应.方法 采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5、25和50 mg/ml血必净刺激12、24和48 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必净对细胞周期(增殖指数%=(G2-M)%+S%)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0 mg/ml)相比,血必净5 mg组和25 mg组在12 h和24 h的MTT和增殖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48 h的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而MT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 mg组的MTT在1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 h和48 h则显著降低(P<0.05);其增殖指数在12 h和24 h均明显升高(P<0.01),在48 h显著下降(P<0.01).结论 血必净对于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特定药物浓度和时间内具有刺激增殖的作用,提示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 动作电位恢复性质与室颤机制研究

    作者:吕菁君;魏捷;赵冬冬;崔博;林国生

    目的 探讨心肌动作电位动态变化在室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7只健康雄性3月龄大约克猪随机分为两组:22只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分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15只同家系同月龄大约克猪入选对照组.4周后右室程序刺激猪的在体心肌,三层心肌针式复合电极记录刺激过程中陈旧性梗死心脏和正常结构心脏左室前壁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动作电位时程(APD)与舒张间期(DI)的动态变化等电生理参数.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 心肌梗死4周后,陈旧性心梗组存活18只,其中12只诱发室颤,刺激周期为(190±5)ms;对照组全部存活,其中5只诱发室颤,刺激周期为(175±5)ms.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5)ms vs (175±5)ms,P=0.001].与正常心脏相比,陈旧性心梗组TDR显著增大[(15.66±4.45)ms vs(25.72±6.70)ms,P=0.001].但是诱发室颤组与未诱发室颤组比较,两组TD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3±7.01)ms vs(22.32±7.53)ms,P=0.45].心肌APD恢复斜率大值以及斜率大于1所占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陈旧性心梗诱发室颤组[MI+VF(+)组],假手术诱发颤动组[SO+VF(+)组],假手术未能诱发颤动组[SO+VF(-)组],陈旧性心梗未能诱发颤动组[MI+VF(-)组].结论 APD恢复性质在室颤的维持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APD恢复曲线越陡峭越容易发生室颤.TDR是心脏固有异质性的表现之一,对室颤的发生不具有明确的预测性.

  • 心脏外伤急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一例

    作者:顾强;肖颖彬;陈柏成;程伟;郝嘉

    患者男,26岁,因左前胸部刀砍伤后出现失血性休克后急送当地医院,入院查体患者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呼吸浅快,约30次/min,血压约70/5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细速,心率140次/min,前胸胸骨中下1/3处可见一横行大小约30 cm大小伤口,胸骨横断,伤口深达胸腔.

  • 吸入ABC型干粉灭火器干粉中毒一例

    作者:邢猛;郝继军;张立雷;张淑涛;郭鑫;刘光河;魏传义;吕秀清;秦爱华

    患者男,24岁,消防员.在灭火过程中不慎吸入干粉灭火器干粉后1 d,感咽部灼痛、呛咳、胸闷、憋喘、腹胀,休息后自觉症状不缓解,遂来本院就诊.查体:T37.5℃,P 110次/min,R 24次/min,BP 120/80 mmHg.发育正常,端坐位,憋喘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口唇轻度发绀,呼吸道黏膜充血、轻度水肿.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率11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余未见明显异常.

  • 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带状疱疹五例

    作者:陈文奇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急性腰腿痛性疾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急诊就诊者中常见,而带状疱疹早期的疼痛表现与其相近,临床上需鉴别诊断,近2年笔者发现其继发带状疱疹发作5例,在诊疗期间先后发作,值得引起临床注意.报告如下.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欧书钦;马渝

    患者女性,20岁,因头昏乏力4 d,昏迷伴抽搐6 h,于2007年1月17日急诊入院.病程中无胸闷、胸痛.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史.体检:T不升,P136次/min,R 23次/min,BP 77/44 mmHg(1 mmHg=0.133 kPa).

  • 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君;解建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患者在受到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打击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失衡状态,重建机体免疫内稳态是MODS防治的发展方向.

  • 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雅明;董均树;吴绥生

    1954年Burch首先报告了一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临床上将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继发性冠状动脉疾患称为脑心综合征或脑心卒中(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这是初的也是比较狭义的脑心综合征的概念.实际上,各种颅内疾患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急性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炎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高压均可引起心脏损伤.广义的脑心综合征的概念即指各种颅内疾患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伤[1].临床上高度重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认为其具有重要价值.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困惑与思考,挑战与对策

    作者:周荣斌;于学忠

    1 概念的提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受到休克、创伤、感染、烧伤等严重打击后,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不能维持自身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全身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其包含早期多器官功能障碍到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连续性程.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治

    作者:杨兴易;谢伟峰;王东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中毒、烧伤和大手术等急性应激性损害24 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在概念上强调引发MODS的原发致病因素是急性的,不包括慢性疾病器官退化时的功能失代偿.MOD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MODS由原发致病因素直接引起,继发性MODS由原发伤病引起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MODS是急危重病医学面临的难点和热点.

  • 我国院前急救体制及网络建设现状浅析

    作者:李剑

    2003年非典的来临,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一次很好的考验.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然而从这几年的发展过程来看,各地较多地强调硬件建设,而急救中心的体制和网络建设发展不均衡,有待总结、分析,为今后的发展理出一个好的思路.在此,笔者就目前各地急救中心在体制和网络建设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供同行商榷.

  • 检验医学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作者:郑静晨;刘爱兵

    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CISAR)流动医院(Mobile hospital,MH)的建立[1],使检验医学专业得以在发展并跃上新台阶.笔者参与印尼班达亚齐海啸、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和印尼班图尔地震救援,亲历检验医学专业的发展过程,现就其在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综述如下.

  • 不同血液滤过置换液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糖代谢障碍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宏宝;陈威;王汉民;刘晓渭;许国双;张鹏;白淑蓉;于艳

    目的 在创伤后糖代谢障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探索及评估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理想置换液配方,并与改良的Port配方作比较,评价其效果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VVH治疗的134例创伤后糖代谢障碍MODS患者,按置换液分为两组:葡萄糖浓度为59.1 mmol/L的改良Port配方组(A组,n=59)和葡萄糖浓度为11.8 mmol/L的自配方组(B组,n=75).观察治疗期间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和渗透压的变化.结果 ①A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64.4% vs 40.0%,P=0.005);②治疗前,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存活者及死亡者中B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A组(P<0.05).③CVVH治疗12 h后,B组的血糖浓度和渗透压分别为(11.2±1.9)mmol/L和(316.1±8.9)mOsm/L,更接近生理状况,明显低于A组的(16.8±3.2)mmol/L和(332.3±9.6)mOsm/L,(P<0.05).④在B组单个置换液循环中,置换液平均有(65%±3%)的葡萄糖经废液流失.结论 自配方置换液在血糖和渗透压调控方面优于改良Port配方,可降低病死率.

  • 免疫调理对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作者:徐鹏;顾勤;董丹江;朱章华

    目的 评价免疫调理在严重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于1992年提出的脓毒症临床诊断标准的4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68.3±19.1)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67.6±22.9)岁,其中肺部感染16例,腹腔感染5例,胆道感染1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71.0±14.6)岁,其中肺部感染17例,腹腔感染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8、28 d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比较存活超过28 d的患者的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II)评分、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呼吸机、抗生素、升压药物使用和ICU住院天数.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成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治疗组在治疗后8 d(67.7±25.9)%,28 d(81.0±24.7)%较治疗前(46.4±23.0)%有显著性上升(P<0.05)、CRP水平:治疗组治疗后8 d(36.8±12.7)μmol/L,28 d(30.1±17.4)μmol/L较治疗前(83.0±53.7)μmol/L有显著下降(P<0.05),28 d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II)评分(治疗组10.3±3.4,对照组14.3±2.9),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治疗组(2.9±1.6),对照组(4.6±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治疗组(15.2±9.0)d,对照组(22.6±8.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调理治疗可以增加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缩短严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在ICU住院时间.

  • 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祝伟;陈华文;汤睿;万磊;钟强;李树生

    目的 探索多发伤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收治的107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7例多发伤患者分为并发MODS组(n=65例)和非MODS组(n=42例).分别比较两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ISS评分、APACHEⅢ评分、GCS评分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休克发生率上差异的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GCS评分、血糖和血小板水平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是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发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有关.

  • 2008年奥运会场馆运行与医疗急救

    作者:张进军;赵永春

    1 场馆概况奥运场馆按其性质可分为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三类.

  • E-选择素基因SER128ARG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易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明;佘红纯;李素娟;卢永申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基因SER128ARG(S128R)多态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与AMI的易感相关性,以及对血清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68例AMI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所有参与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结果 E-选择素基因S128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MI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SR杂合子基因型携带者患AMI的风险是SS纯合子基因型的2.234倍(OR=2.234,95%CI:1.112~4.437);AMI组血清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R杂合子基因型携带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SS纯合子基因型(41.65±8.87)μg/L和(34.23±6.72)μg/L,P<0.05.结论 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AMI的发病有关联,并影响血清E-选择素水平;提示R基因可能是AMI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 救治模式对不同程度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成本和效益的影响

    作者:方明;叶珩;曾红科;赖欣;陈纯波;何楷然;詹伟峰;林晓军

    目的 探讨120-三甲医院CCU和120-二甲医院两种分流救治模式对不同程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成本和效益的影响.方法 由广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提供资料,纳入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分流到广州市三甲医院进入CCU和分流到广州市二甲医院的急性心梗患者,分别按照梗死部位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为单纯心梗组和复杂心梗组.在出院后半年进行随访,记录其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死亡率,用SF-36量表量化其短期健康状况.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 相对120-二甲医院模式,120-三甲医院CCU模式下单纯心梗组住院费用较高(P=0.016),住院死亡率无差别,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方面较高(P<0.05);复杂心梗组住院费用较高(P=0.011),住院死亡率较低(P<0.01),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方面较高(P<0.05).结论 120-三甲医院CCU模式能为梗死面积大、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复杂AMI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率.分流救治模式的选择对该类患者生存和短期预后的作用不容忽视.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

    作者:朱莹;项美香;马骥;王建安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2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急诊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 min后血流动力学即开始改善,2~6 h达血流动力学稳定.27例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均成功完成急诊介入治疗,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2例,随访1个月死亡1例.术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状态.

中华急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3
1994 01 02 03 04
1993 03
1992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