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중화급진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急诊医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6/R
  • 国内刊号: 马岳峰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hjzyxzz@cmaph.org
  • 曾用名: 急诊医学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髓样细胞可溶性触发受体-1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董亮;张秀红;梁锋鸣;王逸峰;严洁;严正;李朗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可溶性触发受体-1 (sTREM-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诊断为VAP患者103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确诊VAP后24 h内的血清sTREM-1、降钙素原(PCT)、全血C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等指标.依据确诊后28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28 d生存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存活组76例,病死组2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死组确诊VAP后24 h内的sTREM-1、PCT、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89.50±18.45) pg/mL、(823.86±182.74) pg/mL、(7.20±1.74)及(19.58±3.43)]较存活组[(54.09±12.71) pg/mL、(579.81±193.45)pg/mL、(4.79±1.93)及(17.23±3.12)]显著增高(均P<0.05).sTREM-1、PCT、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4(95%CI:0.75~0.92,P<0.01)、0.65±0.05(95%CI:0.55~0.74,P=0.49)、0.67±0.06(95%CI:0.55~0.79,P<0.01)及0.79±0.04(95%CI:0.70~0.87,P=0.03).以sTREM-1水平为75.00 pg/mL为佳界值分组,低sTREM-1组患者28 d累计生存率优于高sTREM-1组患者(82.5% vs.63.4%,x2=3.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REM-1(OR=1.08,95%CI:1.04~1.13,P<0.01)及APACHEⅡ评分(OR=1.39,95%CI:1.15~1.67,P<0.01)是VAP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TREM-1是一种可早期预测VAP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残余肾功能和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王玉浔;安雅臣;蒋艳茹;李延峥;冯静宇;石松鑫;陈静君

    目的 观察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其对残余肾功能(RRF)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间于唐山地区各腹膜透析中心治疗3个月以上且合并高血压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分为血压节律正常组和血压节律异常组;分别采集病史、检测相关化验指标、心脏超声.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残余肾功能(RRF)、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及E/A、EF.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残余肾功能及心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CAPD患者血压节律正常组14例(11.7%),血压节律异常组106例(88.3%),其中非杓型血压占75例(62.5%).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较正性别及年龄后,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为:血尿酸(OR=1.197,95%CI:1.099~1.441)、CRP(OR=1.170,95%CI:1.061~1.331)和残余肾功能(OR=1.389,95%CI:1.160~1.779).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残余肾功能及心功能的危险因素,残余肾功能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超滤量呈负相关;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心功能)与24 h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残余肾功能呈负相关,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能导致残余肾功能及心功能下降.结论 血尿酸、CRP和残余肾功能可能影响CAP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同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能导致残余肾功能及心功能下降.因此重视ABPM的监测和控制,能够更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及改善心功能,从而延长和提高CAPD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

  • 比较北京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现状及短期和一年预后——Beijing AHF Registry研究

    作者:孙筱璐;王国干;秦俭;李春盛;于学忠;沈洪;杨立沛;付研;郑亚安;赵斌;于东民;秦付军;周德贵;李颖;刘福军;李卫;赵韡;杨艳敏;谭慧琼;于丽天;高鑫;王征;金铭;曾红;李毅;王国兴;周虹;王新;刘妍;徐玢;李志强;杨力生;金爱春;王鹏博;王斯佳;严若华;林乐语;王福升;刘辉

    目的 了解及比较北京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及预后等资料.方法 在北京地区二级和三级医院共14家医院的急诊科中进行前瞻性的网络注册预后登记研究(Beijing AHF Registry).本研究连续入选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23日期间就诊于14家医院急诊室并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衰的患者共3 335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其中二级医院共349例患者,三级医院共2 956例患者.结果 共纳入3 335例急性心衰患者,中位年龄为71(58,79)岁,其中男性占全部患者的53.16%.常见的基础疾病为冠心病(43.27%),高血压(17.73%),心肌病(16.07%)等.急诊科治疗平均时间为66.82 h,127例(3.81%)患者在急诊治疗期间死亡.30 d和1年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5.3%和32.27%.30 d和1年的全因再住院率分别为15.64%和46.89%.二级医院新发的急性心衰患者人数偏多(63.64% vs.49.93%),急诊治疗时间偏短(12hvs.41h),急诊好转出院率低(3.43% vs.37.45%),急诊治疗期间病死率偏低(1.58%vs.4.09%).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相比的1年的全因病死率(25.6% vs.33.2%)、心血管病死率(22.4%vs.28.8%)、心衰加重的病死率(20.2% vs.26.0%)均较低.将年龄、性别、肌酐、NHYA分级等纳入倾向性评分匹配统计分析发现,二级医院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标准化药物的比率明显低于三级医院(4.51% vs.28.17%,1.41% vs.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科内的急性心衰病死率及再住院率仍然很高;目前对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选择与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仍有很大差距.

  • 不典型先天性成骨不全一例

    作者:朱平;白晓霞;祁慧娇

    先天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脆骨病或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10 000~1/15 000[1].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多发性骨折,疾病严重程度与OI分型有关,致死性OI常在宫内或围产期死亡,非致死性OI出生后反复骨折,病程长,无治愈方法,故产前诊断后建议终止妊娠.超声是产前诊断OI的主要方法,典型OI主要表现为长骨短小弯曲,和(或)多发性骨折,而在无长骨变短且长骨骨折弯曲不明显的病例,即使有家族阳性史,超声检查也很难确诊,导致患儿出生、产时产后病死率升高.本文就不典型OI一例及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保守治疗

    作者:崔龙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1-2],起病急,症状明显,需要急诊处理,延误治疗,病死率达10%~20%[2-4].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急诊剖腹探查,予以穿孔修补、腹腔冲洗、引流等[5-6],急诊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已极少实施.手术虽然能起到修补穿孔、吸净腹腔积液、控制感染的目的,但手术的并发症、患者所承担的费用等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笔者诊疗的13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改善肝细胞炎症分子机制

    作者:肖红丽;刘晓亚;王艳;王国兴;阴赪宏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2通过抑制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AP)-1通路改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肝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永生化大鼠BRL肝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10μg/mL)组、LPS+重组(recombinant,r) ACE2 (LPS处理前30 min予5、10、20 ng/mL rACE2)组、LPS+ACE2抑制剂MLN-4760(LPS处理前30 min予10-7,10-6,105 mmol/L MLN-4760)组、LPS+rACE2(LPS处理前30 min予20ng/mL rACE2)+P38MAPK抑制剂SB203580(LPS处理前30 min予10-5 mmol/L SB203580)组.于LPS处理后6、12、24 h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CE2、P38MAPK、磷酸化(p)-P38MAPK、AP-1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38MAPK、A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后ACE2、P38MAPK、AP-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激活,均于12 h达峰值(均P<0.05).与LPS组相比,rACE2组AP-1、P38MAPK、p-P38MAPK、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20 ng/mL浓度的rACE2对AP-1(0.12±0.002 vs.0.04±0.005,P<0.01)、P38MAPK(0.17±0.02 vs.0.02±0.002,P<0.01)、p-P38MAPK(0.29±0.01 vs.0.02±0.01,P<0.01)的抑制作用强.MLN-4760组上述因子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B203580去除了rACE2对AP-1、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rACE2通过下调P38MAPK/AP-1信号通路改善LPS诱导的肝细胞炎症.

  • 乌司他丁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信号机制研究

    作者:陈俊杰;李青松;李永宁;康健;王磊;任延波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脓毒症组(Sepsis组,n=10)、乌司他丁组(UTI组,n=10).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乌司他丁组建模6h后给予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kg,12h后重复给药,脓毒症组注射生理盐水.于6、12、24、36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TnI水平、血清TNF-α、IL-6的质量浓度;心肌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TUNEL检测;Western-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UTI组6、12、24、36 h大鼠血清cTnI质量浓度明显低于Seps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TNF-α、IL-6质量浓度高于Sham组,但明显低于Sepsis组(P.<0.05).HE染色可见Sepsis组心肌有炎症细胞浸润,细胞水肿及空泡形成,而UTI组较Sepsis组明显减轻;UTI组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高于Sepsis组(P<0.05)、凋亡蛋白Bax表达低于Sepsis组(P<0.05);TUNEL染色可见UTI组凋亡心肌细胞低于Sepsis组[(32.2±4.8)%vs.(58.4±5.6)%,P<0.05];Western-blot检测UTI组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Sham组[(0.32±0.048)vs.(0.12±0.03),P<0.05],但UTI组明显低于Sepsis组[(0.32±0.048)vs.(0.55±0.052),P<0.05].结论 乌司他丁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液中促炎介质的释放,降低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脓毒症大鼠急性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胞外组蛋白在脓毒症及其心肌抑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力军;寿松涛;柴艳芬;刘艳存

    脓毒症以往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近期则修正为“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进一步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

    关键词:
  • 积极推进复苏中心建设,加速急诊医学科发展

    作者:张茂;陈玉国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危急的情况,如果能够立即进行有效的复苏,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恢复.目前世界上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的总体预后不佳.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HA)的报告,2015年美国约有36万例OHCA,出院存活率为10.6%[1].亚太地区的OHCA出院存活率为0.5%~8.5%[2].2017年有研究指出,2001到2012年丹麦OHCA患者的30 d存活率为8.3%[3].我国每年约发生55万例OHCA,但救治效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013年一项来自北京的研究表明,OHCA的出院存活率仅为1.3%[4].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经120转送的779例OHCA患者,出院存活率仅为0.7%.因此,努力提高我国心肺复苏的效果,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也是医学界尤其是急诊医学科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键词:
  • 2017年心肺复苏研究进展

    作者:李振华;王国兴;谢苗荣;李春盛

    距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发布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病急救(ECC)指南更新已经过去两年[1],随着指南的更新,新的研究热点和讨论也不断涌现.现将2017年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整理介绍如下.1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在院外心脏骤停(OHCA)发生时,对无反应状况的快速识别从而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是生存链中的第一步.

    关键词:
  • 理想CPR(iCPR):我们的差距与希望

    作者:龚平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确立近60年来,相关的医学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尤其近20年基于复苏科学领域的新证据而达成的美国心脏协会“CPR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即国际CPR指南)每隔5年更新1次,极大地促进了全球CPR的培训和普及.然而,一项对1951至2008年间数据的Meta分析显示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的总体出院存活率仍然很低,2008年前的30年内几乎没明显变化(7.6%)[1].北京市2012年OHCA患者神经功能良好的出院存活率仅1%(同期美国为8.3%) [2-3].但美国一些地方却能成倍增长(如盐湖城2008至2014年间为16%[4],明尼苏达州2005至2009年间为19%[5]).明尼苏达大学的Segal等[6]认为,这些增长主要归因于基于新国际CPR指南的现有措施“集束化”救治,为此他在近的Resuscitation杂志上提出了“理想CPR”(ideal CPR,iCPR)的概念.

    关键词:
  • 心肺脑复苏研究模型:从细胞到高端模拟人

    作者:文才;余涛

    心肺脑复苏技术的发展成功挽救了无数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1].然而,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对心肺脑复苏领域的研究和认识有了长足的发展,却仍仅是其冰山一角.心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病理生理机制极其复杂,选择和建立理想的研究模型对心肺脑复苏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细胞模型、离体器官模型、动物模型,以及高端模拟人等方面对既往心肺脑复苏研究中较常用到的实验模型及其应用进行系统性地梳理与评价.

    关键词:
  •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一例

    作者:李从圣;杨静;聂开政

    1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88岁,因“反复胸闷气喘10年,再发10 d”于2016年9月22日8:50分由120送至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近10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短,曾在本院心内科多次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此次10d前在劳累下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双下肢浮肿,在家休息及自服药物(具体不详)无缓解.

    关键词:
  • 坏死性凋亡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搏骤停后神经功能的作用

    作者:林庆明;唐夏泓;林世荣;陈本敦;陈锋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搏骤停(CA)后大鼠脑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和3(RIP1和RIP3)表达的影响.方法 该实验在福建省急诊医学研究所完成.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sham组(n=8)、CA组(n=8)和MSCs组(n=8).通过窒息法诱导CA后进行心肺复苏(CPR),复苏后1h,MSCs组和CA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106/0.5mL MSCs与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CPR后3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荧光显微镜下检测MSCs在脑内分布,脑组织HE染色观察皮层坏死神经元,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RIP1和RIP3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CPR后3d,MSCs组NDS明显高于CA组[72.5(71.5,73.2)与63.0(62.5,64.1),Z=3.376,P=0.001],DAPI标记的MSCs主要分布在脑皮层,MSCs组皮层坏死神经元明显低于CA组[(29.6±5.9)%与(57.2±6.4)%,t=8.922,P<0.01],MSCs组脑组织RIP1和RIP3表达水平均低于CA组[RIP1:0.227(0.193,0.243)与0.599(0.535,0.629),Z=3.151,P=0.001;RIP3:0.217(0.203,0.274)与0.543(0.533,0.555),Z=3.361,P=0.001].结论 MSCs移植可能通过抑制坏死性凋亡从而改善CPR后大鼠神经功能.

  • 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影响

    作者:张晓凡;姜琳;陈洁莲;易子娟

    国内报道显示,从呼救到急救医生到现场的院前平均反应时间普遍超过10 min[1-5].为了缩短呼救至急救医生到达现场的急救空窗期,部分急救中心从2010年起先后从美国引进并使用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MPDS) [6-7],试图在急救人员到达前,通过调度员给出清晰、易于执行的、安全的及标准化的急救指令,帮助现场目击者开展现场急救,以期挽救患者生命.但笔者在2011-2013年期间的研究显示[8-9],调度员应用MPDS通过电话指导呼救者实施心肺复苏(telephon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并未提高院前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因此,有必要对调度员实施电话指导心肺复苏(T-CPR)这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电话指导质量.

    关键词:
  • 不同时相亚低温治疗对心室纤颤兔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牛宏涛;杨小华;曹雯;何囡囡;罗延年;李培杰

    目的 探究不同时相行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MH)治疗对心室纤颤(venricular fibrillation,VF)兔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在兰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室进行.45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复苏组(normothermic resuscitation group,NR)、CA前亚低温组(mild hypothermia pre-cardiac arrest group,HP)、复苏后30 min亚低温组(mild hypothermia resuscitation 30 min group,HRe30),复苏后90 min亚低温组(mild hypothermia resuscitation 90 min group,HRe90),常温假手术组(normothermic sham group,NS)和亚低温假手术组(hypothermia sham group,HS),采用体外电击法建立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心肺复苏(CPR)兔模型,应用体表降温法诱导亚低温,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所有动物于诱发CA前15min、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30、60、120、360和600 min分别测定心率(HR)、左室舒张期末压(LVDEP)、左室内压上升或下降大速率(peak±dp/dtmax)和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留取动脉血待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硫氧还蛋白(Trx)浓度.实验终点时处死动物,留取全脑组织标本,利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并统计凋亡指数(AJ).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观察期间NR组HR(次/min)于复苏后30、60、120、360、600 min均高于HP、HRe30和HRe90组;HP组LVEDP复苏后30 min明显低于NR、HRe30和HRe90组,于复苏后30 min、120 min明显高于NR、HRe30和HRe90组.HP组-dp/dtmax(mmHg/s)于复苏后30、60、120、360、600 min明显高于NR组.②血清学指标:HP组NSE(μg/L)于复苏后360 min、600min低于NR、HPRe30和HRe90组;NR组Trx(ng/L)于复苏后60、120、360、600 min时高于HP、HRe30和HRe90组;HP组Trx于复苏后60、120、360、600min时低于HRe30、HRe90组.③病理学:N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较HP、HRe30、HRe90组严重,AI值(%)明显升高[(62.25±10.43)% vs.(20.61±5.02m、(25.08±3.92)%、(30.33±7.15) %,P=.001].结论 MTH对心室纤颤兔CPR模型脑功能有保护作用,复苏前行MTH保护作用更显著.

  • 多巴胺对兔心肺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兰超;王超;吕震宇;刘奇;徐潇翔;吕青;叶华清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多巴胺对家兔心肺复苏(CPR)早期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根据多巴胺的不同剂量将健康成年家兔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CG)、低剂量组(low dose group,LG)、中剂量组(moderate dose group,MG)、大剂量组(high dose group,HG),每组15只.电诱导致颤并进行CPR直至每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家兔达到10只.记录各组ROSC即刻、15 min、30 min、60 min、120min时的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脑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TOI),120min后处死家兔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各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各时间点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多组定量资料的比较如符合正态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组二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生存曲线差异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组间ROSC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G和LG相比,MG的ROSC时间更低(277±15 vs.190±12,P<0.01;252±16 vs.190±12,P=0.016),且120min生存率更高(20% vs.90%,x2=9.899,P=0.005;30% vs.90%,x2=7.5,P=0.02);ROSC后各时间点MG的CO均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MG、HG在ROSC15 min后各时间点MAP均明显高于CG、LG(均P<0.05);ROSC后各时间点HG的SVRI均明显大于同时刻其余各组(均P<0.05);在ROSC 15 min、30 min时MG的TOI值明显大于同时刻其余各组(均P<0.05);MG和HG的中位生存时间均大于CG和LG(均P<0.05).平均每高倍镜视野下MG坏死细胞数(28.4±1.0)显著低于其余各组(CG:41.2±1.5;LG:41.0±2.0;HG:39.6±1.9)(均P<0.01).结论 中等剂量多巴胺可同时维持ROSC家兔MAP、CO在较高水平,对家兔早期脑氧代谢产生更有益的效果.

  • 实时可视反馈设备对救护车内徒手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建岗;鲁美丽;钱里娜;杨国浩;徐精彩

    目的 探索实时可视反馈设备能否提高救护车内的徒手胸外按压质量.方法 本研究为模拟人研究,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用信封抽签法将10名年龄小于40岁,有心肺复苏经验的院前急救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n=5)及反馈组(n=5).实验场地为行驶的救护车内(速度25~50 km/h),实验过程分为两部分,对照组首先进行无反馈的3组连续的2 min胸外按压,每一组之间休息2 min;随后休息5 min,再进行有反馈的3组连续的2 min胸外按压.反馈组首先进行有反馈的3组连续的2 min胸外按压,每一组之间休息2 min;随后休息5 min,再进行无反馈的3组连续的2 min胸外按压.采集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留滞和按压准确率等数据.结果 对照组第二部分操作的按压频率和按压留滞均低于第一部分操作[(109.8±4.7)次/min vs.(121.2±10.1)次/min,(6.5±2.1)次/min vs.(10.4±2.8)次/min,均P<0.05],而按压准确率高于第一部分操作[(28.2±14.3)% vs.(16.8±9.9)%,P<0.05],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操作按压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馈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操作的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留滞及按压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反馈组整个实验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操作)的按压频率和按压留滞低于对照组[(111.1±5.1)次/min vs.(115.5±9.7)次/min,(6.5±1.8) vs.(8.4±4.6)次/min,均P<0.05],按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22.5±13.4)% vs.(26.7±16.0)%,P<0.05],但两组按压深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可视反馈设备能够提高救护车上的徒手心肺复苏质量,表现在更合理的按压频率,更少的按压留滞及更高的按压准确率但总体质量仍很低,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提示发生在救护车内的心搏骤停或者转运阶段的心肺复苏需要选择更优的方案.

  •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学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组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对救治的时效性要求高,总体预后不佳.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是心脏骤停治疗的基本手段.但CCPR时心输出量仅为CA前心输出量的25%~40%[1-2],仅能够为心脏和脑分别提供CA前血流灌注的10%~30%和30%,~40%,通过CCPR治疗的CA患者仅有47%能够恢复自主循环(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1],出院存活率仅为8%~10.9%[3-4].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生存率和神经功能转归,是全球心肺复苏领域临床和科研的热点.

    关键词:
  • 脓毒症液体治疗急诊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

    1 概述脓毒症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脓毒症被定义为“由感染引起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生物化学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或“机体对感染反应失控而引起的致死性器官功能不全”.脓毒症休克则是由“脓毒症引发的循环、细胞或代谢异常,并由此造成病死率增加”的临床状态[1].

    关键词:
  • 砥砺前行筑梦辉煌

    作者:何小军;马岳峰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些都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医疗体制改革将是整体布局,构建从中心医院到县乡基层医院“医联体”的“纵向联动”,打通医疗资源分布时空不均的现状,这些都对我国的急诊医学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中华急诊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3
1994 01 02 03 04
1993 03
1992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