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중국미침습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22X
  • 国内刊号: 44-145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17
  • 曾用名: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伟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脑瘫手术中肌电图监测的应用

    作者:马凯;李勇杰;庄平;胡永生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监测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的作用.方法对34例痉挛性脑瘫病人施行SPR手术,对下肢多组肌群采用EMG监测,观察刺激脊神经后根小束时肌肉出现运动反应的阈值及肌肉收缩范围.结果对后根小束进行电刺激时,肌肉收缩可局限于该神经根节段支配的肌群,也可扩散到同侧或对侧的其他肌群.结论EMG对提高手术效果,探讨手术中电生理监测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电生理标准与疗效的关系等,均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附33例报道)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姜秀峰;王来兴;郝斌;曹依群;金爱国;曾浩

    目的总结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具有严重双侧症状和轴性症状的33例PD病人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UPDRS运动评分平均改善率在"关"状态下为62.3%,在"开"状态下为24.2%.记忆力下降2例,情绪改变7例,睁眼困难1例,肢体异动15例;无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双侧丘脑底核DBS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PD病人的运动功能.

  • 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张宇清;李勇杰;石长青;张晓华

    目的探讨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和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兼有锥体系统损害的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手术疗效.方法1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2例,单纯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b组6例,采用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随访3个月,观察并对比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单纯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核团毁损手术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使病人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提高.结论联合采用核团毁损手术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兼有锥体系统损害的继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病人近期疗效较好.

  • 无影像学病灶顽固性癫癎病人的手术治疗

    作者:蔡立新;李勇杰

    目的探讨脑MRI与CT为阴性的顽固性癫癎病人的手术治疗及术前评估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及CT为阴性表现的22例癫癎手术病人的资料,按照Engel疗效分级标准,将其效果分为满意组(10例)与非满意组(12例),对两组的术前检查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整体满意率为45%.发作间期头皮EEG癫癎波局限在单一脑叶者,满意组中多于非满意组;颅内电极发作期脑电图局限性起源者,满意组中多于非满意组;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报告结果与手术部位关系各指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单脑叶切除术者,满意组中多于非满意组.结论MRI为阴性的癫癎手术效果不如病灶性癫癎.术前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发作间期癎性波局限在单一脑叶者治疗效果优于非局限者.手术前评估除重视各项非侵袭性检查外,颅内电极检查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发作间期SPECT目前还不能做为一项决定性的定位手段.多脑叶切除手术效果不优于单脑叶切除,手术的关键是致癎灶的彻底切除.

  • 侧裂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癎

    作者:樊丰势;王政刚;张旭东;张卫宁;程建业;黄英雄;李建衡;陈峰

    目的总结对颞叶癫癎病人行侧裂径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显微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对28例顽固性颞叶癫癎病人进行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视频脑电图实时监测、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检查,确定颞叶癫癎灶.行翼点开颅,经右侧手术17例,左侧11例,行颞叶径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显微切除术.结果术后发作完全停止20例(71.4%);症状显著改善,偶有发作3例(10.7%);好转3例(10.7%);无效2例.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综合性辅助检查确定颞叶癫癎,行侧裂径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显微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要求解剖清晰,显微外科技术熟练,避免意外损伤脉络膜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 苍白球切开术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人脑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晓华;李勇杰;李德鹏;石长青;张宇清

    目的分析与抽动秽语综合征(TS)关系为密切的运动通路和边缘通路的代谢特点及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PVP)对其影响.方法在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对6例TS病人进行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DG-PET)脑代谢成像,分析运动和边缘通路的葡萄糖代谢特点,比较手术前后的代谢变化.结果TS病人运动通路中的皮质结构糖代谢增高,边缘通路中的扣带回、颞叶内侧皮质和尾状核代谢低于正常.术后运动通路中的高代谢区较术前下降,边缘通路中的低代谢区变化不明显;抽动评分改善率与运动通路结构放射性计数比值改善率有相关关系,与边缘通路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TS病人运动通路相关皮质葡萄糖代谢率增高,边缘通路代谢率降低;推测两个通路的功能异常、代谢活性相反可能是T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PVP对运动通路和边缘通路的功能异常具有调节作用.

  • 大鼠硬脑膜动静脉瘘模型的建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宋振全;赵明光;范涤;潘冬生;许在华;梁勇;薛洪利;魏学忠

    目的建立大鼠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模型;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AVF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Herman方法制作36只Wistar雄性大鼠dAVF模型,将右侧颈总动脉心脏端和颈外静脉头端做端-端吻合,结扎上矢状窦,同时结扎左侧横窦流出静脉.大鼠分为对照组(n=12);A组VEGF表达组(n=12),2周后与6只对照组大鼠分别取出硬脑膜做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组脑血管造影组(n=12),90 d后与6只对照组大鼠分别行脑血管造影.结果对照组中极少表达VEGF,脑血管造影无阳性变化;A组7只(58%)大鼠硬脑膜VEGF染色阳性;B组5只(41%)大鼠可见面部、上矢状窦旁或横窦旁发生dAVF.结论在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硬脑膜血管中VEGF开始表达,并可能与血管生成及dAVF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书欣;邓志锋;汪泱;赖贤良;李明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4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移植组(20只)移植异体BMSCs.采用抓绳实验、平衡木行走实验及水迷宫实验,在缺血再灌注后1周、2周、4周和12周时对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进行检测,观察BMSCs移植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脑缺血可导致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下降.缺血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移植组与对照组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BMSCs移植可较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

  • 低剂量伽玛刀照射癫癎大鼠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梁军潮;徐如祥;王伟民;徐波涛;杨红军;杨传红;赖显文;吴小莉

    目的探索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癫癎的细胞学机理.方法建立大鼠皮质青霉素局灶性癫癎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对照组.照射周边剂量12 Gy,等剂量曲线为50%.分别于0.5 h~2个月后取靶区皮质及海马标本制备光镜、常规透射电镜样品.结果癫癎模型鼠可见较多凋亡神经元,而癫癎模型鼠经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后同时程的神经元改变较轻微,凋亡细胞少见.结论凋亡参与了青霉素致癫癎发作后海马神经元的死亡过程,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抑制神经元的死亡过程有重要作用.

  • 阿片类药物心理性成瘾的形成机制

    作者:杨开军;周永春;漆松涛

    心理性成瘾在药物成瘾的复吸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影响复吸的关键因素.心理性成瘾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受遗传、记忆与学习、奖赏效应等影响,具有明确的物质基础,是一些特定的脑区发生器质性变化和难以逆转的生化改变所致.

  • 微透析监测技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王胜;陈劲草

    脑微透析技术是一种测定活体脑细胞间液中生化物质变化的新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微透析技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进行连续监测,通过对细胞间液中兴奋性氨基酸、乳酸、葡萄糖、甘油等生化物质代谢变化的检测来研究脑血管痉挛、脑缺血以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作者:王智;郄福忠

    目的探讨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病人在全麻下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进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可先在载瘤动脉内植入血管内支架,进一步随访或同时以弹簧圈栓塞.结果本组无因介入治疗失败而转为开颅手术治疗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完全闭塞11例,大部分闭塞4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创伤小,不受病情及发病时间限制,适合用于治疗Hunt-Hess分级为Ⅳ、V级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

  • 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

    作者:江博雄;叶卓鹏;邓春红;郭梦颖;何琦华;胡裕全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行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人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术后生存期长62个月,平均14个月.存活2年以上49例(11.1%),其中存活3年以上32例,4年以上16例,5年以上1例.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安全可靠,致残率低,尤其适用于颅内多发性转移瘤的治疗.

  •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51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宏伟;李勇杰;胡永生;庄平;张国君

    目的研究面肌痉挛(HFS)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51例HFS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术前常规行3D-TOF-MRA检查,了解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术中常规行诱发肌电图监测,以指导是否实施了有效的微血管减压.结果出院时32例(62.7%)HFS消失,17例减轻,2例无效.术后随访6个月,45例中41例HFS消失,2例手术无效,2例术后约1年复发.4例(7.8%)术后出现同侧耳聋.结论MVD治疗HFS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面神经功能可完好保留.

  • 左大脑中动脉外伤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死亡1例

    作者:王永忠;伍仕杰

    1临床资料男,7岁,因从3 m高树上坠地后昏迷3 h入院.体格检查: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颈抵抗.X-线检查示左跟骨骨折;头颅CT示左额颞少量硬膜下血肿,左外侧裂区少量积血,脑挫裂伤不明显.1 d后清醒.第10天复查头颅CT,示原硬膜下血肿及外侧裂区积血消失.

  • 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

    作者:江志静;周晓平;曹依群

    我们采用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法(以下简称引流法),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创伤性脑脊液漏37例,总体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微创碎吸术治疗颅内血肿205例临床体会

    作者:陈天成;郑锦亮;阙双林;卢靖;邱平

    1对象与方法我院自2001年5月~2003年12月采用YL-1型一次性微创碎吸针治疗颅内血肿205例,其中男132例,女73例;年龄6个月~83岁,平均67岁.高血压脑出血9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74例,硬膜外血肿40例.出血部位:丘脑51例,基底核区45例,脑室41例,颞顶叶45例,枕叶23例.出血量30~150ml.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旭光;张林;李新文;张强;穆春雷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6~80岁,平均63岁.均有高血压病史.GCS 5~8分16例,9~12分25例,13~15分27例.出血部位均位于基底核区,其中壳核56例,丘脑5例,混合型7例;破人脑室36例.出血量30~80 ml.一侧瞳孔散大10例,偏瘫62例,失语14例.出血至手术时间:≤6 h12例,>6~24h48例,>24h 8例.

  • 早期腰大池尿激酶持续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附20例报告)

    作者:丁萌;王红娟

    1对象与方法近年来我们对20例高血压脑室出血采用早期腰大池尿激酶持续灌注,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2~75岁,平均6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10~20年.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继发性15例.出血量30~80 ml.7例第三、四脑室及双侧脑室均有积血,余以一侧脑室积血为主.手术均在出血后1~2 h内进行.

  • 癫癎外科中致癎灶定位的几个热点问题

    作者:李勇杰

    我国的顽固性癫癎病人在200万以上,是病例数多的国家,但仅有极少数病人接受了外科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尽可能不影响大脑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切除致癎灶(epileptogenic zone,EZ),使病人术后不再有癫癎发作或明显减少发作.因此,EZ的准确定位是癫癎外科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对癫癎外科的一些概念和定位的方法与理论,国内各癫癎中心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此一并提出,与同行商榷.

  • 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初步临床报告

    作者:杨开军;漆松涛;王克万;刘承勇;周永春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手术治疗方法,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壳部后下部分毁损术治疗35例病人.术后随访36~129 d;对伴发的烟草依赖症状改善情况,手术对睡眠、记忆力、性欲及工作能力的影响,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药物渴求程度的改变情况、重新非法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明显改善大部分病人的睡眠障碍并提高工作能力,不影响性欲和记忆力;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吸烟量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渴求显著缓解,完全消除心瘾者27例,占77.1%,重新非法用药者3例,曾1次用药者2例.结论伏隔核毁损术可以有效地消除或部分缓解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的心理渴求,术后病人保持操守率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24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勤;刘秋华;黄新;刘桂彪;周元明;梁建平;张鉴文;黄进能;李亚平;许刚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的方法.方法对24例药物依赖病人行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靶点为双侧伏隔核各1点,双侧扣带回前部、中部、前部与中部中间各1点.结果病人出院时均符合戒断标准.随访1~6个月,2例复吸,22例正常生活.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病人,近期效果肯定,相对安全,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