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腰椎穿刺术后垫枕平卧的效果研究

    作者:尹艳;李素芳;付勤;李蔷;赵海燕;王春艳

    目的 探讨儿童腰椎穿刺术后是否垫枕对头痛、腰背痛发生率以及脑脊液的渗出量的影响,为腰椎穿刺术后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卧床方式.方法 将80例颅内压正常、需进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腰穿后给予垫枕干预,并可自由翻身,对照组腰穿后按护理常规去枕平卧.分别观察两组患儿24 h内头痛、腰背痛的发生率,脑脊液的渗出量以及患儿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头痛为0,1,2,3级的例数分别为32,4,2,2例,对照组分别为33,3,3,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3,P>0.05);观察组患儿腰背痛为0,1,2,3,4级的例数分别为37,3,0,0,0例,对照组分别为27,7,3,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5,P<0.05);观察组患儿脑脊液的渗出量为(0.31 ±0.18)g,与对照组的(0.36±0.21)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P>0.05);观察组难以忍受、不舒适但能忍受、无所谓、舒适4个等级的例数分别为3,5,21,11例,对照组分别为7,17,15,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2,P<0.01).结论 儿童行腰椎穿刺后卧床采取垫枕方式对头痛的发生率和脑脊液的渗出量无影响,可减少腰背痛的发生率,同时增加了患儿的舒适性.颅内压正常的儿童腰穿术后适宜垫枕卧床.

  • 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益坤;郑元义

    骶管麻醉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确切、麻醉平面低等优势,目前在疼痛诊疗及临床麻醉中应用广泛.传统实施骶管麻醉是根据骨性标志定位,然而由于骶管裂孔及骶角解剖结构具有变异性,故传统方法可能存在定位不准等不足.近年超声引导下骶管穿刺逐渐被临床应用,本文对该方法的优势、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微创侧脑室引流术配合腰椎穿刺术治疗脑室出血24例分析

    作者:韦昭华;周乃强

    目的:探讨微创侧脑室引流术配合腰椎穿刺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尽早行侧腩室穿刺引流,尿激酶灌注,术后第2天开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结果:24例脑室出血存活20例(83.3%),患者恢复快,存活患者生活质量高.死亡4例(16.7%).结论:微创侧脑室引流术配合腰椎穿刺术能尽快清除脑室内积血、疏通脑脊液循环、降低颅内压,使患者转危为安,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

  • CSEA麻醉穿刺失败51例分析

    作者:刘育刚;王贵军

    对我科2004-11~2005-11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失败5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48~93岁.妇科手术14例,泌尿科手术25例,下肢手术12例.其中60岁以上28例.

  • 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7例的护理

    作者:林伦芳;王娟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常见之脑血管疾病,可占脑卒中的10%~15% [1],其起病急、病情凶险,我院近年来对5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就其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 儿童腰椎穿刺术后头痛13例的护理

    作者:管红华

    目的 探讨小儿腰穿后头痛的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13例腰穿后头痛患儿的原因和操作前、中的护理行为指导,以及头痛发生后治疗和护理.结果 13例患儿均无后遗症,按时出院.结论 护士要做好腰穿术前的指导、腰穿时的配合,出现头痛并发症后的心理护理、行为指导和对症治疗,积极有效帮助患儿缓解症状,缓解家属焦虑.

  • 腰椎穿刺引流高度测量尺的设计和应用

    作者:陆琳;徐育琳

    对传统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工具尺进行改良,应用于神经外科腰椎穿刺后持续引流的患者,确定引流装置滴管的相对高度,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 两种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作者:付志新;张津华;赵燕;何蕴

    目的 比较持续腰大池引流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24例,持续腰大池引流,B组22例,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介入治疗后1、7、14、21、28 d的血管痉挛情况,血管痉挛用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及Lingdegaard指数表示,并统计2种脑脊液置换术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血管痉挛程度在介入治疗后1d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在介入后7、14 d MCAVm及Lingdegaard指数明显低于B组[(103.89±29.61)cm/s vs (134.31±30.17)cm/s,(1.701±0.670) vs (1.943±0.711),P<0.05;(99.27±20.11)cm/s vs (111.49±27.45),(1.569±0.487) vs (1.858±0.736),P<0.05],介入治疗后21d差异不明显(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治疗后14d内,持续腰大池引流对于改善血管痉挛情况优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21 d后则不明显.2种方法的不良反应接近.

  • 腰椎穿刺术后不同体位颅内压的研究

    作者:杨霞峰;米凯;陈团芝;王风云

    临床操作规范要求腰椎穿刺术后,为预防低颅压性头痛需去枕平卧4~6 h[1].我们对60例颅内出血并行侧脑室引流术患者腰椎穿刺术前后进行了不同体位颅内压连续监测.

    关键词: 颅内压 脊椎穿刺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芦健民;赵德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DSA监测下行PVP.术后行CT检查.结果17例PVP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示1例椎旁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椎旁少量气体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16例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症状略减轻,3例注射骨水泥时出现腰背部胀痛感,术后1~2 d,长7 d症状好转、疼痛减轻.术后住院3~14d(平均5.5 d).随访3~22个月(平均13.5个月),17例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PVP为脊柱疾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CT监视下经皮脊椎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

    作者:聂少平;付云根;曹盛生;甘心荣;陈小英

    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已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和认可,该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但因伤椎复位后伤椎内出现"空壳"畸形,导致术后内固定失败及矫正度丢失,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3],笔者选择7例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CT监视下经皮穿刺椎体内注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疗效满意.

  • 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高位骶骨肿瘤术后脑脊液漏

    作者:熊燕;杨红胜;屠重棋;张斌;任程;闵理;段宏

    目的: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术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1年8月,就诊于我科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72例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骶骨肿瘤切除患者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且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同时排除有持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禁忌证如脑疝、颅内压明显增高、穿刺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或休克、穿刺不能合作、L3以上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等情况的患者。终符合纳入标准共11例。将2005年3月前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使用单纯伤口旁放置引流管引流的5例作为对照组,2005年3月以后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6例为采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脑脊液漏治愈时间和患者一般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逆行性颅内感染发生,其中单纯放置引流管引流组1例发生手术切口局部感染。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患者脑脊液漏愈合时间中位数为14.5(12~18)天,较对照组患者25(23~36)天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4)。腰椎穿刺引流组患者治疗期间骶尾部切口渗液少,肿胀明显较单纯引流组轻,患者自体感觉如伤口疼痛、头晕等症状较单纯引流组轻。两组患者均无低颅压性头痛、无进行性低颅压、气颅、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较单纯伤口旁引流效果好,并且有效缩短脑脊液瘘口闭合时间。

  • 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吴震;张春;卢笛;王健;祝卫民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 2005年3月至2011年 8月以来,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80例10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1~2天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 天后下床活动.随访3~1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金天格胶囊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手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脊柱肿瘤

    作者:汤小东;郭卫;杨荣利;李大森;杨毅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脊柱肿瘤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1年2月至2003年11月,采用手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包括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在内的多发性脊柱肿瘤患者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病变累及2个脊椎节段者5例,3~4个节段者11例,5个或以上节段者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神经系统损害和严重疼痛,术前Tomita评分,平均7.2分(3~9分).结果 20例患者中17例(85%)术后疼痛得到缓解,12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0例术后麻痹症状改善.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患者1例术后改善为C级;1例术前FrankelA级的患者术后无明显变化.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主要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硬膜外少量渗漏2例3椎,椎旁渗漏2例2椎,沿椎旁静脉渗漏和椎间盘内渗漏各1例.结论选择适当病例,对多发性脊柱肿瘤病例采用外科手术联合椎体成形术以及综合其他治疗方法,可以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神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脑膜癌病

    作者:肖颖;张本恕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MC)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45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MC以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头CT及MRI平扫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头MRI增强扫描可有阳性发现.结论 M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头MRI增强扫描对诊断MC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反复脑脊液检查找到癌细胞是确诊的依据.

  • 脑脊液引流置换治疗重型脑出血

    作者:韩国芹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溶解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对21例重型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90.5%,死亡率9.5%,存活患者随访ADL Ⅰ级64%,ADLⅡ级21%,ADLⅢ级14%.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溶解疗法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早期连续腰椎穿刺治疗的疗效

    作者:韩金涛;傅军;李选;王昌明;翟国钧

    目的:总结腰椎穿刺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治疗的指导性意义.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自2002年1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破裂颅内动脉瘤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3例,术后第1日起每日行腰椎穿刺治疗,测脑脊液压力,缓慢引流脑脊液.依腰椎穿刺结果决定血压的控制、脱水及补液治疗方案.结果:死亡2例,存活的41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梗阻性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梗阻性脑积水自行缓解,其余39例患者恢复良好,平均随访(26.0±5.8)个月,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腰椎穿刺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术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1例

    作者:曾国熙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2007年我科收治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19~44岁,平均29岁. 11例患者于起病后 5~21 d 入院.病前劳累4例,情绪激动3例,诱因不明4例.

  • 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勤;田伟;刘波;胡临;李志宇;袁强

    目的 评价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胸腰椎骨折51例,Sextant组21例,常规手术组30例,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及数字类比疼痛评分(NAPS)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Sextant组手术切口在(2.4±0.4)cm,为术中工作通道大小.平均手术时间(2.1±0.4)h,平均术中出血量(114.0±67.4)ml,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2.0±0.7)d,术前NAPS评分(7.0±1.0)分,术后(3.0±0.7)分.常规手术组手术切口在(17.4±3.4)cm,平均手术时间(2.7±0.7)h,平均术中出血量(317.0±113.2)ml,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7.2±2.5)d,术前NAPS评分(7.1±1.5)分,术后(3.1±0.8)分.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 斜向透视引导后外侧胸椎椎体穿刺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马昕;姜建元;耿雷;刘施巍;吕飞舟;黄煌渊

    目的 探讨以椎弓根内壁为参照,斜向透视定位引导后外侧胸椎椎体穿刺的安全范围及操作方法.方法 将5具干燥胸椎椎骨标本(T1~T12)椎弓根腰部以铅丝捆扎,从前后位0°开始不断加大管球的倾斜角度进行X线透视.拆除铅丝后再按上述角度进行透视.观察椎弓根内壁能否作为胸椎管内壁的边缘标志,测量椎弓根内壁投影出现周围骨结构投影干扰时的透视管球倾斜角(α角).取1具新鲜躯干标本,按照α角斜向透视定位,引导后外侧入路胸椎体穿刺操作.结果 随透视倾斜角度增大,椎弓根内壁仍有清晰的投影,胸椎横突投影内移,逐渐与椎弓根投影重叠.从T1~T12,α角分别为57°±5.2°、47°±4.5°、40°±2.7°、37°±2.7°、36°±2.2°、35°±3.3°、34°±3.5°、33°±3.8°、32°±3.8°、30°±4.6°、22°±4.8°、17°±5.4°,其中T4~T10α角角度跨度较小.透视角度超过α角时横突投影开始超过椎弓根内壁投影,形成影像干扰,此时椎弓根内壁投影失去安全参考意义.穿刺过程中,将透视管球倾斜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α角),以椎弓根内壁投影作为参照,穿刺进针点向外避开椎弓根内壁投影,内聚方向平行于透视管球的倾斜角度,侧位透视确定穿刺针尾倾角度,沿此方向可将穿刺针准确地穿刺至胸椎体中央略偏前部位.结论 以α角为透视管球倾斜角度的安全范围,以椎弓根内壁投影为参照,斜向透视引导后外侧胸椎椎体穿刺是一种可行的单侧胸椎椎体穿刺方法.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