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중국미침습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22X
  • 国内刊号: 44-145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17
  • 曾用名: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伟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垂体脓肿经蝶窦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桂林;王任直;魏俊吉;窦万臣;栗世芳;马文斌;杨义;李永宁

    目的 总结垂体脓肿经蝶窦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窦手术治疗后3例复发垂体脓肿的临床资料.复发病人具有以下特点:①中年女性.②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史.③临床表现为明显的性腺、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低下,ACTH<10 pg/ml,24 h尿游离皮质醇<0.2μg,PRL<20 ng/ml,MRI示明确的垂体柄受压;提示垂体脓肿广泛累及腺垂体,皮质醇功能低下.④蝶窦气化不好,鞍底骨质较厚.结果 复发垂体脓肿的病理均为纤维结缔组织,呈重度急慢性炎症;末次手术后随访1~3年,未再复发.结论 中年女性、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史、全垂体功能低下、蝶窦气化不好者,垂体脓肿经蝶窦术后容易复发.

  • 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附24例分析)

    作者:李生;李宝民;王君;曹向宇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4例(26处)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病人采用经股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形术治疗.术前DSA示动脉直径狭窄率为60%~90%,平均(80.8±9.7)%.结果 本组支架置放成功率96.2%.PTAS术后即刻复查DSA,示22处(88.0%)动脉狭窄的内腔直径扩大至正常的90%以上,3处(12.0%)超过60%;术后平均狭窄率4.4%.按NIHSS评分进行评估,术后明显改善15例,无变化7例,加重并死亡2例.随访1~30个月,行MRA复查2例,TCD复查14例(17次),DSA复查5例;1例术后1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且出现脑缺血发作,经再次PTAS治愈;1例术后1年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病人无症状,予以动态观察.结论 PTAS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随访效果较好.

  • 痉挛性斜颈的EMG分型、分级及手术设计

    作者:陈信康;林少华

    目的 利用EMG探索痉挛性斜颈(ST)痉挛肌的分布规律,提高各型手术的设计能力和手术疗效.方法 通过如下研究确定痉挛肌的分布及其主次地位:①确认靶肌和电极入路;②痉挛肌和拮抗肌EMG分级;③ST EMG分型;④痉挛肌在各型ST的出现率及其主、次地位.根据临床与EMG结果制定手术策略.结果 以上述EMG检查方法为依据,对121例ST设计手术,结果优良率为86.4%.结论 改进的EMG检查是对ST病人行周围去神经术和三联手术前的重要举措.

  • 成人型肌张力障碍的手术治疗(附16例分析)

    作者:张宇清;李勇杰;李建宇;朱宏伟;马凯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成人型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6例成人型肌张力障碍病人按受累部位分成3组:A组:书写痉挛,12例;B组:节段性肌张力障碍,3例,A、B组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C组:痉挛性斜颈,1例,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并根据颈部痉挛肌群肌电活动强度,进行脑深部电刺激参数的调整.随访1年,观察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A组均治愈;B组平均改善率59.7%;C组在肌电监测之前,临床改善率为23.1%,根据肌电活动强度调整双侧脑深部电极刺激参数后临床改善率为67.3%.结论 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手术是治疗书写痉挛的有效手段.肌电活动强度是设定和调整脑深部电刺激参数的量化指标,可以缩短反复调整的时间,减少电池耗费.

  •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后再出血分析

    作者:赵振伟;邓剑平;高国栋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285例破裂动脉瘤病人,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8.1个月.通过书信、电话以及门诊的方式进行随访,内容以询问病人症状、体征为主,重点在于动脉瘤栓塞后是否再出血.结果 4例病人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出血率为l.4%.其中不全栓塞3例,大动脉瘤2例.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弹簧圈栓塞后再出血发生率大大降低;再出血主要发生于不全栓塞的动脉瘤和体积较大的动脉瘤.

  • 直接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累及运动区胶质瘤切除术中运动通路保护研究

    作者:刘文;乔慧;刘淑玲;张懋植;王新生;胡文瀚

    目的 在累及运动区的胶质瘤切除术中,利用直接皮质刺激产生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去判断运动传导通路纤维的数量和功能,并分析其变化和术后病人四肢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42例累及运动区的胶质瘤病人,术中利用微弱电流直接刺激运动区皮质并记录产生的运动诱发电位,比较肿瘤切除前、中、后MEP的变化,分析肿瘤切除后MEP下降程度和术后3个月四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 切瘤后MEP较切瘤前波幅下降50%以上26例,其中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17例(65.4%),轻度运动功能障碍9例(34.5%);MEP下降50%以下16例,其中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2例(1.3%),轻度运动功能障碍10例(62.5%),基本正常4例(25.0%).两组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行直接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可直接反映运动传导纤维的数量和功能,预测术后肢体运动情况.MEP波幅下降50%可作为将发生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的临界警戒点.

  • 慢性癫(癎)鼠海马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及与宿主整合的研究

    作者:车彦军;林志国;沈红;刘利;杨富明;马晓燕;刘玉芳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到慢性海人酸癫(癎)鼠海马CA3区后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及与宿主细胞的整合情况.方法 将增强型绿色荧光(EGFP)标记的原代培养NSC移植到慢性癫(癎)鼠的海马CA3区.分别在移植后第2、4、8、12周4个时间点取脑冷冻切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和整合情况.结果 NSC在移植后2周未见迁移;移植后4周,可见移植细胞迁移到距移植区近的齿状回;8周和12周,移植细胞可迁移到齿状回和海马各区.12周仍有大量移植细胞(65 045.00±881.72)存活.NSC在移植区以分化为胶质细胞为主,在齿状回和海马各区以分化为神经元为主;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在齿状回门区和海马CA3区分化比例较高.突触素免疫荧光染色示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间产生了有机的整合.结论 NSC移植于慢性癫(癎)鼠的海马CA3区后,能够迁移到齿状回和海马各区并长期存活,且可分化为神经元,特别是GABA能神经元,并能与宿主细胞有机整合.

  • 吗啡成瘾大鼠脑内核团毁损后的行为学研究及形态学变化

    作者:王林;傅先明;钱若兵;牛朝诗;汪业汉;李光武

    目的 研究脑内核团毁损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及行为学方面的影响,以及毁损前后的脑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吗啡成瘾组、伏核毁损组、海马毁损组及伏核、海马假毁损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隔离残杀实验观察大鼠目的性探究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变化,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内伏核、海马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成瘾组和毁损组在自然戒断症状、旷场实验、隔离残杀实验方面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瘾大鼠伏核、海马的神经元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核固缩甚至坏死.结论 长期使用吗啡可导致脑内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毁损伏核、海马后可改善成瘾大鼠的戒断症状,使其探索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发生变化.

  •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诱导建立难治性癫(癎)动物模型

    作者:赵哲峰;蒋传路;李永利;康军;王晓峰;杨东波;张俊和

    目的 探索性应用苯妥英钠(PHT)、苯巴比妥钠(PB)诱导建立难治性癫(癎)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亚抽搐剂量戊四氮腹腔注射,其中45只大鼠确定点燃,将其随机分为给药组35只和未给药组10只.给药组应用较大剂量PHT、PB腹腔注射,其间注射小剂量戊四氮,根据Racine行为分级以及脑电图改变,从中筛选出耐PHT和PB的难治性癫(癎)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比较P糖蛋白(Pgp)在各组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2只大鼠制成难治性癫(癎)动物模型(耐药组),11只为药物有效组,12只死亡.耐药组大鼠脑组织Pgp表达较对照组、未给药组和药物有效组增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较大剂量PHT和PB诱导点燃大鼠制作难治性癫(癎)的动物模型,方法可行.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难治性癫(癎)脑内Pgp的表达.Pgp的高表达与难治性癫(癎)发生密切相关.

  • 肌张力障碍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宇清;李勇杰

    肌张力障碍是指因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肢体扭曲、重复不自主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征,在严重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残疾.肌张力障碍属于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患病率估计为39/10万.药物治疗往往收效不大,肉毒素注射治疗仅限于改善局部症状.外科治疗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手术方式包括外周神经手术、巴氯芬泵植入、立体定向毁损手术以及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等,其中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由于其可逆行和可调节性,正在成为当前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研究的热点.

  • 三叉神经痛的分类及伽玛刀治疗进展

    作者:张帆;孙苏华;田增民

    伽玛刀治疗已成为三叉神经痛(TN)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仍在不断探索中.本文详细介绍目前采用的TN分类方法,并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伽玛刀治疗中病人的选择,探讨不同剂量、靶点、照射范围产生的不同结果.

  • 氧合血红蛋白在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韩磊;王志刚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是引起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氧合血红蛋白(OxyHb)在其中的作用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被认为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启动因素,本文就OxyHb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进行综述.

  • 延颈髓肿瘤手术的麻醉管理(附8例分析)

    作者:王建;曹桂茂;赵建华;宁吉顺

    目的 总结延颈髓实质占位病变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8例延颈髓病人采用慢诱导插管,以羟丁酸钠、芬太尼、异丙酚复合诱导,保留或辅助呼吸经口气管插管.术中以1~4mg·kg-1·h-1丙泊酚、0.05~0.25 μg·kg-1·min-1瑞芬太尼微泵维持麻醉,必要时吸入异氟醚维持,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前20min停止吸入麻醉药,术毕停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结果 病人一般于术毕10~20min苏醒,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颈髓实质占位病变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有助于及时发现过深的手术侵袭或牵拉造成呼吸循环变化,防止造成不可逆的中枢损伤.微量泵输注模式使术中保留病人自主呼吸更具可控性.

  • 脑膜瘤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附317例分析)

    作者:陶英群;卢亦成;白如林;骆纯

    目的 探讨脑膜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17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治疗策略、手术技巧及手术前后处理等方面的经验.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61例,包括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下丘脑损伤、脑干损伤、面瘫、癫(癎)、脑脊液漏和面部疱疹等.经治疗后多数病人恢复满意,5例致残,5例死亡(病死率1.58%).结论 正确的治疗策略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脑膜瘤手术疗效的基础.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2例大脑中动脉瘤

    作者:谢轩贵;游潮

    目的 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病人的病历资料.动脉瘤位于M1~2段26例,M3~4段6例;Hunt-Hess分级Ⅱ~Ⅲ级25例,Ⅳ级5例,Ⅴ级2例.均行经翼点入路,打开外侧裂,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解剖出动脉瘤进行夹闭或包裹.结果 动脉瘤成功夹闭29例,行瘤壁包裹加固术3例.随访0.5~2年,恢复良好28例,中残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良好暴露MCAA;对动脉瘤进行夹闭或包裹可有效防止其再次破裂出血.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附42例分析)

    作者:刘文力;宋长龙;康笃伦

    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0年4月~2005年4月采用伽玛刀治疗4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病人,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9~82岁;病程3~21年.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症状或者出现难以耐受的副作用35例,微血管减压(MVD)术后无效1例,半月节毁损术后复发6例.均排除颅内占位、多发性硬化、脑干梗死及脱髓鞘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TN.

  • 99Tcm-DTPA脑池显像鉴别交通性蛛网膜囊肿1例

    作者:吴江;朱虹;张宗军;常林凤;胡裕效;秦利萍;王玲

    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IAC)与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CIAC)根据蛛网膜囊肿(IAC)是否与蛛网膜下腔交通而区分,本科运用99Tcm-DTPA脑池显像(ECT)很好地鉴别了1例CIAC病人,现报道如下.

  • 副神经血管减压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作者:孙克华;卢亦成;骆纯;周健

    1病历资料 女性,53岁.因头颈部不自主向右倾斜伴肩颈部疼痛2年余入院.体格检查:病人头颈明显右斜,活动严重受限;右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头夹肌痉挛性强直,痉挛肌群有压痛.颈椎X-线片示严重侧弯畸形;CT扫描、MRI检查示局部肌肉增粗;肌电图示痉挛肌电波异常.全麻下行神经血管减压术,术中见右小脑后下动脉(PICA)从副神经中穿过并严重挤压神经;切断2根压迫严重并影响血管减压的副神经束支后推开PICA,并用柔软涤纶绵充分包裹PICA,使受压神经得到松解和减压.术后病人即诉肌痉挛性抽痛缓解.术后3个月,病人痉挛性斜颈治愈,头颈活动自由,肩颈部肌痛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 硬脊膜外囊肿的手术治疗(附4例报告)

    作者:鲁伟东;李柯;张日;许劲松;李清熙;董传乙

    我院1996年2月~2005年5月共收治硬脊膜外囊肿病人4例,占同期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3.5%,现总结报告如下.

  • 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42例分析)

    作者:宋星志;蒋广元;梁新强;张征军;廖毅超;覃颜;陈慧溪

    我科自1998年1月~2005年7月,治疗前循环动脉瘤42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脑桥出血6例分析

    作者:张维兵;孟庆河;赵广营

    我院于2003年1月~2005年2月在CT立体定向引导下治疗高血压性脑桥出血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伴精神症状的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

    作者:环一雷;梁玉敏

    1对象与方法 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6月,对11例伴精神症状的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病人行钻孔引流结合扩血管药物治疗,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5~71岁,平均47.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坠落伤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着力部位:枕部6例,顶枕部5例.

  • 锁孔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作者:黄燕萍;周杰;荔志云

    1临床资料 我科2003年7月~2006年2月对38例病人行眶上(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3.5~62.5岁,10岁以下7例;病史2个月~5年.垂体瘤18例,颅咽管瘤10例,脑膜瘤5例,胚生殖细胞瘤3例,脑恶性肿瘤2例.视物模糊、视野缺损31例,头痛27例,内分泌障碍10例,肢端肥大8例,尿崩6例.CT或MR检查示鞍区肿瘤.

  • 对《颅咽管瘤术后应用甘露醇对水电解质紊乱的影响》一文的审稿意见

    作者:朱贤立

    这是一篇容易引起争论和可能造成误导的论文.显然,术后有尿崩症的病人,尤其是在病情较重,已有血液浓缩或循环衰竭,且在未经纠正的情况下,使用甘露醇是很不相宜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