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중국미침습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22X
  • 国内刊号: 44-145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17
  • 曾用名: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伟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中ICP的动态变化

    作者:陈磊;唐超;吴海波;丁圣豪;曹铖;包映晖;高国一;潘耀华;梁玉敏;江基尧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颅内压(ICP)的动态变化,分析减压前ICP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给予ICP探头植入后再行DC治疗.测定减压术前、去除骨瓣后、硬脑膜切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和关颅后的ICP,并于术后持续监测.出院时和伤后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病人的预后,并分析减压术前ICP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减压术前、骨瓣去除后、硬脑膜切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和关颅后的平均ICP分别为(42±12) mmHg.(26±6) mmHg、(6±3)mmHg、(8±5)mmHg和(12±7)mmHg.与减压术前相比较,骨瓣去除后和硬脑膜切开后ICP均明显下降(均P<0.001).减压前ICP<40 mmHg组和ICP≥40 mmHg组在出院时和伤后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无显著差异(均P >0.05).结论 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硬脑膜广泛切开才能获得大程度的ICP降低.

  • 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朝理;郑小强;庄进学;陈登奎;李俊;程宏炜;薛峰;李海龙;陶传元;张炜;魏攀

    动脉瘤破裂后颅内压较高,术中暴露困难.解放军452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28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术中行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控制性释放脑脊液从而降低颅内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 胼胝体切开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癎)

    作者:周健;翟锋;鲍民;栾国明

    目的 探讨胼胝体切开术治疗无法行局灶性切除的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胼胝体切开术.结果 术后发作完全消失77例(68.1%),发作减少90%以上21例(18.6%),其中失张力性发作病人术后发作完全消失和发作减少90%以上者分别占94.1%和5.9%,而全身强直性发作病人为8.3%和75.0%.术后出现短暂的主动性语言减少3例,并在术后6-8d内恢复.随访113例,时间12个月~5年,病人精神发育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发作加重病例.结论 胼胝体切开术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失张力性发作和全身强直性发作效果更佳.

  • 伽玛刀治疗颞叶内侧癫(癎)的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周文静;张光明;刘启勇;王东明;林久銮;田宏;罗阳;宋宪成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颞叶内侧癫(癎)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伽玛刀治疗的46例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伽玛刀治疗范围包括杏仁核、海马及部分海马旁回,周边剂量17~20Gy.结果 随访46例,时间6~10年.术后5年按Engel分级:Ⅰ-Ⅱ级31例,Ⅲ级8例,Ⅳ级7例,有效率为67.4%.术后出现一过性头痛、记忆力下降20例,视野缺损12例,均在3~6个月内逐渐缓解.结论 伽玛刀治疗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具有损伤轻、并发症少、长期有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颞叶内侧癫(癎)的方法之一.

  • 颅内原发性纤维黄色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渊;丛子翔;王汉东;马驰原;李南云

    目的 总结颅内原发性纤维黄色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左侧额颞入路手术切除的颅内原发性纤维黄色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病理结果为脑膜起源的纤维黄色瘤.随访3个月,头颅MRI提示无肿瘤复发.结论 颅内原发性纤维黄色瘤罕见,病理学是目前惟一可靠的诊断方法,首选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全切肿瘤对于本病的预后意义重大.

  • 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作者:姚健楠;刘福全;胡志强;岳振东;赵洪伟;王磊;杜汉萍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应用脑保护装置108例,应用自膨胀支架197例.结果 血管狭窄程度由支架植入前的(74.5±13.9)%降至支架植入后的(10.3±7.8)%(P<0.01),围手术期无大卒中及死亡发生,出现小卒中3例(1.5%).179例病人随访6~48个月,平均18.7个月,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各2例,死亡2例.结论 CAS是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轻型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

    作者:官卫;施益民;周建军;杨常春;董博;王穗暖;杨伊林

    目的 探讨轻型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动态CT观察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结果 硬膜下积液在伤后14d内出现37例.有明显脑挫裂伤的病人,积液多在伤侧出现;无明显脑挫裂伤的病人,积液常出现在双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终吸收或减少20例,长期不变3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6例,硬膜下积液消失伴脑积水形成1例.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可分为交通性积液和闭合性积液,后者有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趋势.

  • 立体定向手术与内科治疗中小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作者:毛群;勾俊龙;张建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小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中小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以立体定向手术抽吸结合尿激酶引流治疗为立体定向治疗组(n=41),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为内科治疗组(n=41),比较2组病人发病后30d瘫痪侧肢体运动功能和90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情况.结果 立体定向治疗组病人血肿消散时间为(3.3±1.5)d,内科治疗组为(24.0±7.3)d,两组血肿消散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立体定向治疗组中发病后30d运动功能预后好者和发病后90dGOS 5分者均明显多于内科治疗组(均P<0.05).结论 对于血肿量≤30 ml的基底核区脑出血、瘫痪侧肢体肌力为1~3级的病人,应首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后出现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任鸿翔;于炎冰;张黎;袁越;徐晓利;杨文强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VD治疗的415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出现延迟治愈106例(25.5%),症状持续7d~8个月后完全消失.延迟治愈的发生与病人性别、年龄、术中血管压迫情况无关(均P>0.05);与病史长短、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动脉硬化及异常面肌反应(AMR)有关(均P<0.05).术前病史长短对延迟治愈持续时间影响大,且二者呈一定正相关性(r=0.77,P <0.01).结论 延迟治愈为MVD治疗HFS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发生原因尚不明确,术后病人应持续随访1年以上再进行疗效评价.

  • rCBV变化与VEGF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放疗病人生存期的预测研究

    作者:陈谦;曲金荣;陈绪珠;王永志;张伟;艾林;李少武;戴建平;江涛

    目的 探讨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变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全切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外科全切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中(累计放射剂量为30 Gy)各进行1次灌注成像检查,计算rCBV值.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FS和OS.结果 不同年龄、VEGF表达和rCBV变化的病人,其在P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有VEGF表达不同的病人在O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表达和rCBV变化可以作为判定胶质母细胞瘤PFS的预测物.同时,VEGF表达可以作为判定胶质母细胞瘤OS的预测物.

  • 多次经皮穿刺甘油神经根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陈立朝;邹咏文;许民辉;徐伦山

    目的 评估多次经皮穿刺甘油神经根阻滞术(PGR)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次采用PGR治疗的561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多次PGR的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时间.结果 随访561例,时间1~27年.疼痛改善459例(81.8%),无明显改善102例(18.2%).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减退233例(14.3%),面颊部肿胀1例(0.2%),未出现痛感缺失症状.多次PGR治疗对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P=0.013).疼痛复发的时间间隔未因PGR次数增加而缩短(P=0.253).结论 PGR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可重复治疗复发的三叉神经痛.

  • 重组腺相关病毒神经肽Y基因转染对癫(癎)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

    作者:董长征;董秀芳;李文玲;岳向勇;郭韬;梁传栋;赵文清

    目的 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源性神经肽Y(rAA V-hNPY-EGFP)基因转染对癫(癎)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点燃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8).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点燃组以大鼠海马内多次注射红藻氨酸(KA)建立慢性癫(癎)模型,造模成功16只,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神经肽Y(NPY)治疗组,每组各8只大鼠.NPY治疗组大鼠转染rAA V2/I- hNPY-EGFP基因,模型组未转染.转染4周后,每组取6只大鼠海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2只行电镜观察.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正常;模型组海马CA3区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增生;NPY治疗组基因转染后神经元丢失减少.模型组神经元数目为(10.67±7.87)个/视野,正常对照组为(81.42±5.63)个/视野,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而NPY治疗组神经元数目为(65.73±2.81)个/视野,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电镜显示:正常对照组神经元结构正常;模型组神经元固缩,线粒体肿胀;NPY治疗组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完整.结论 rAA V-hNPY-EGFP基因转染可减轻大鼠癫(癎)发作引起的病理改变,发挥抑制癫(癎)的作用.

  • 颅内颈内动脉系统交感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毅;虞昊;杨洪滨;蔺友志;刘恩重

    目的 研究颅内颈内动脉系统交感神经的显微解剖.方法 收集30例血管灌注的成人头颅标本,观察交感神经的走行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结构数据.结果 通常交感神经在颈内动脉管内以2~3支神经束的形式走行,较粗的1支走在额侧,较细的1支走在枕侧,71.7% (43/60)标本的额侧神经束由1束组成,28.3% (17/60)由两小细束构成.96.7%(58/60)枕侧神经束主要由1束组成.2支神经束进入海绵窦内形成蝶鞍旁交感神经干,长度为( 1.32±0.56) mm,然后分为展神经支和颈内动脉支,展神经支加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展神经,颈内动脉支向前形成两个神经丛:内侧丛和外侧丛,与颈内动脉伴行.结论 交感神经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具有高度变异性.交感神经解剖学研究有助于减少颅内手术损伤.

  • 颅脑爆炸伤后兔垂体AQP4和ACTH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霍建;刘家传;张永明;杨艳艳;孙文江;许少年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protein4,AQP4)对兔颅脑爆炸伤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方法 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70)及正常对照组(n=10).实验组建立兔脑爆炸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实施引爆.伤后1h、6h、12h、24h、72h、7d、14d测量2组动物垂体含水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垂体组织AQP4及ACTH的表达,采用免疫双标法检测AQP4和ACTH的分布及共存情况.结果 实验组垂体含水量、AQP4及ACTH的表达在伤后1h即升高,72h达到高峰,7d后表达开始下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垂体含水量与AQP4表达呈正相关(r=0.886,P <0.05),AQP4与ACTH表达随时间变化呈正相关(r=0.959,P<0.001).免疫双标结果显示:ACTH细胞胞质中可见AQP4和ACTH的表达.结论 兔颅脑爆炸伤后,AQP4有可能参与垂体ACTH分泌的调节.

  • 球囊闭塞试验在颅内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永迁;王伟;于金录

    球囊闭塞试验(BOT)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评估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的方法,其广泛应用于颅内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治疗.现总结相关文献,对BOT操作方法、评价指标及作用进行综述.

  • 水通道蛋白和脑积水

    作者:卫永旭

    脑积水是脑脊液循环障碍的一种常见表现,水通道蛋白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脑积水后脑脊液循环的改变和调节.本文就脑内水通道蛋白的表达、调节及其在脑积水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 反戴立体定向仪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作者:苏同刚;袁邦清;黄绍宽;杨光;王如密

    1 对象与方法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神经外科2008年7月-2010年10月采用反戴立体定向仪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4~91岁,平均63.4岁;病史2~28年,平均13.2年.右侧21例,左侧10例,无双侧同时受累者.

  •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瘘口闭塞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华;漆松涛;彭玉平;樊俊;龙浩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底造痿(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失败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TYV术后造瘘口闭塞的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ETV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 内镜直视下发现2种不同的瘘口闭塞模式,经2次造瘘和分流术治疗,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 造瘘口和远端脑池的梗阻可能是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术后失败的重要原因,2次手术时应在内镜直视下探查造瘘口,而保持足够大的造瘘口并合理处理是预防瘘口闭塞的有效手段之一.

  • 手术治疗Dandy-Walker畸形2例

    作者:林海峰;孙志刚

    目的 总结Dandy-Walker畸形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Dandy-Walker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第四脑室囊肿摘除及正中孔闭锁松解术.结果 术后症状缓解,3个月后复查MRI示非交通性脑积水2例,行右额角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18个月~2年,恢复良好.结论 针对Dandy-Walker畸形,需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碘造影剂引起急性变态反应性脑病1例

    作者:金辉;席刚明;叶飞;赵文元;方亦斌;刘建民

    目的 分析造影剂引起急性变态反应性脑病,诱发癫(癎)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因造影剂引起变态反应性脑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病人经抗炎、抗变态反应、脱水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无癫(癎)发作,遗留智力障碍、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及肢体偏瘫.结论 在碘造影剂的使用过程中,应熟悉其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同时能及时发现和迅速处理,做好相应的紧急预案十分必要.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