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중국미침습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22X
  • 国内刊号: 44-145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17
  • 曾用名: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伟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破裂后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方亦斌;黄清海;许奕;洪波;赵文元;李强;赵瑞;杨鹏飞;刘建民

    目的 总结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其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病例资料.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单纯支架植入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载瘤动脉闭塞2例.结果 发生术中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3例;出院时预后良好8例(66.7%).死亡4例(33.3%).临床随访2~78个月.平均23个月;GOS 5分7例,4分1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动脉瘤段载瘤动脉闭塞是治疗此类动脉瘤确实的方法,但对于球囊闭塞试验阳性,或动脉瘤颈对侧壁有重要穿支的病人,可考虑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 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

    作者:杨鹏飞;刘建民;黄清海;赵文元;洪波;许奕;赵瑞

    目的 评价自膨胀颅内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自膨胀支架治疗16例16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动脉瘤破裂10例,未破裂5例,复发1例;采用单纯支架治疗3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3例.结果 本组支架均成功释放.13例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病人中,动脉瘤致密栓塞9例,瘤颈残留1例,瘤体显影3例.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大脑中动脉上干闭塞,但无临床症状).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0~2分14例,4分1例,6分1例.本组均获临床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9例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5.8个月;动脉瘤均保持稳定或改善,载瘤动脉无支架内狭窄.结论 自膨胀颅内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技术上可行,安全性高,即刻栓塞结果满意;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 新型闭合网孔颅内支架Enterprise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作者:杨鹏飞;刘建民;洪波;赵文元;许奕;黄清海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自嘭胀闭合网孔支架Enterprise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21例21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未破裂动脉瘤10,破裂动脉瘤11个.行单纯支架治疗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7例.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17例结合弹簧圈栓塞病人中,动脉瘤获致密栓塞10例,瘤颈残留2例,瘤体显影5例.术后发生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并发症2例,死亡1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20例,6分1例.结论 Enterprise支架输送简单,顺应性好,定位准确,安全性高,即刻栓塞结果满意;但可供选择的支架型号较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Matrix与裸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海峰;刘建民;黄清海;洪波;许奕;赵瑞;邢国祥

    目的 比较Matrix与裸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囊性动脉瘤173个,其中裸圈栓塞92个,Matrix栓塞81个.回顾性分析两种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后即刻造影结果、栓塞密度、造影随访结果等.结果 Matrix组与裸圈组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56.8%和82.6%(P=0.001),平均栓塞密度分别为(22.0±8.8)%和(25.4±9.1)%(P=0.015).随访1~32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结束时,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分别为54.1%和79.4%(P=0.024),而再通率分别为21.6%和17.6%(P=0.674).结论 裸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短期疗效优于Matrix,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 血管内治疗妊娠末期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

    作者:魏勇鹏;黄清海;许奕;洪波;赵文元;刘建民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妊娠末期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经验.方法 报告2例病例,例为前交通动脉瘤.孕36周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3h行剖宫产;另1例为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孕36周先行剖宫产,术后经抗凝5d后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结果 2例均痊愈.随访1年,母子健康.结论 妊娠期动脉瘤破裂出血在治疗时需多科室协作,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对妊娠期妇女生理变化的了解等,均为成功治疗本病的关键.

  • 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清除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

    作者:房向阳;李朝晖;付尧;赵兴利

    目的 探讨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清除双额叶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的手术入路与疗效.方法 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救治的6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病人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36例(单侧开颅组).双额开颅32例(双侧开颅组).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估额叶功能损害程度.结果 单侧开颅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双侧开颅组缩短约1.5h.伤后6个月,两组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FAB评分单侧开颅组为(7.58±2.02)分,双侧开颅组为(5.12±2.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清除双额叶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造成的额叶功能损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黄清海;许奕;洪波;赵文元;封灏;刘建民

    目的 探讨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采用载瘤动脉闭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单纯瘤内弹簧圈栓塞23例,单纯弹簧圈治疗失败后改行开颅手术1例.结果 2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获得成功.25例采用弹簧圈瘤内填塞病人中,致密栓塞22例(88.0%),大部栓塞2例(8.0%).部分栓塞1例(4.0%).术后死亡2例(6.9%),重残2例(6.9%),轻残2例(6.9%),余病人恢复良好.采用DSA随访14例,MRA随访5例;显示复发2例(10.5%),其中l例为术后3年发生再出血病例,行再次栓塞治疗.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需长期密切随访.

  •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分析

    作者:张茂;张鸿祺;叶明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枕下后正中入路C1半椎板切除引流静脉切断术9例,1例合并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仅行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观察随访1例.结果 9例引流静脉切断病人中,6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者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前双下肢肌力0级.大便困难、小便失禁者术后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控制;2例以肢体麻木就诊者术后症状消失.术后脊髓动脉造影显示原瘘121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动脉瘤样改变等均消失;随访1个月~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检查应尽量全面,避免漏诊.枕下后正中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引流静脉切断术适用于治疗本病.

  •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冗扩性三叉神经痛1例

    作者:赵文元;王来兴;刘建民;方亦彬;许奕;洪渡;黄清海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冗扩(VBD)致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 对1例VBD致三叉神经痛病例采用多支架植入治疗.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MRI表现,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结果 术后病人三叉神经痛明显改善,冗扩血管段支架内血流增快,支架外血流淤滞,血栓形成.结论 支架植入后的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能是三叉神经痛缓解的基础.支架成形术治疗、VBD致三叉神经痛值得尝试.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作者:李永利;孙广华;李瑞岩;李永哲;蒋传路;杨立庄;叶伟

    目的 评价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均经DSA确诊,并行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罔栓塞治疗.结果 完全栓塞2例.近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2例.未发生血管内治疗技术相关并发症.GOS 5分7例,4分1例.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安全可行.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附1 550例分析)

    作者:宋剑平;冷冰;宋冬雷;田彦龙;王启弘;毛颖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1550例SAH病人的病因进行总结分析,重点对近3年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颅内动脉瘤(1106例,71.35%)为SAH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颅内动静脉畸形(63例,4.06%)、硬脑膜动静脉瘘(56例,3.61%)和Moyamoya病(包括烟雾样综合征,41例,2.65%),其他病因25例(1.61%).首次DSA检查阴性259例(16.71%).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病人的2次造影阳性率为0.DSA检查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SAH后不同时期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的符合率为84.13%.结论 SAH病因复杂,需根据不同病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DSA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首次DSA不能明确病因者,再次造影仍有价值.与DSA相比,CTA对SAH的病因诊断仍有差距.

  • 渐变网格球扩支架治疗兔囊状动脉瘤

    作者:王奎重;刘建民;杨志刚;黄清海;许奕;洪波;陆南

    目的 评估单纯使用新型渐变网格球扩支架治疗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采用弹性酶诱导方法,在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制作动脉瘤模型,实验组载瘤动脉内植入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对照组不植入支架.观察3个月,复查造影并行统计学分析,并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对实验组支架植入前后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拟合动脉瘤内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实验组载瘤动脉内均成功植入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其中1个动脉瘤植入后即刻和3个月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其余5个动脉瘤显影较淡;3个月时,DSA显示支架位置均良好,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内狭窄;支架植入后时间-密度曲线与术前相比,对流相降低而弥散相增加.对照组1只动物造影前死于麻醉意外,其余5只观察3个月,动脉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病理显示:实验组1只不显影的动脉瘤血管内膜已完全覆盖支架,而另5只未愈合的动脉瘤颈部支架仍然裸露;对照组动脉瘤体厚薄不均匀,弹力层均消失.结论 单纯使用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可促进兔囊状动脉瘤愈合,且对载瘤动脉无明显影响.

  •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差异研究

    作者:余梦楠;洪波;刘建民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ICA-PComA)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以22个ICAPComA动脉瘤(动脉瘤组)与20个动脉圆锥(动脉圆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对颈内动脉交通段直径(Dica)、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直径(Dpcom)、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夹角角度(Apcom)及颈内动脉眼段-床突段转折处角度(Aica)等进行测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与动脉瘤发生具有相关性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线曲线(ROC)分析.结果 两组Dpcom、Aica和Apc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om减小导致动脉瘤发生概率增加.Apco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佳诊断界值为52.25..结论 Apcom对ICA-PComA动脉瘤与动脉圆锥的鉴别及对动脉瘤的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低孔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奎重;刘建民

    颅内动脉瘤介人治疗的传统方法是应用弹簧圈进行栓塞,低孔率支架的应用使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理念由瘤体栓塞转变为载瘤血管的重建.目前,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初步应用均证明了低孔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即对低孔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现状与展望进行综述.

  • 血管重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

    作者:刘建民

    在各种颅内疾病中,颅内动脉瘤是为凶险的一类,为此,人们对于治疗这一疾病的努力从未停止.传统手术治疗动脉瘤时,需解剖脑组织后行动脉瘤夹闭.但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病,脑组织并无病变,因此,避开脑组织直接针对动脉瘤进行治疗,避免脑组织的无谓损伤,在理论上是为直接和科学的.

  • 伽玛刀治疗育龄妇女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指导

    作者:张素芳;郭韬;杜亚丽;孔艳丽;武江;郑杰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61例育龄妇女脑动静脉畸形(AVM)行伽玛刀治疗,由于治疗、宣传教育及指导到位,随访2年内AVM无再出血发生现将护理指导经验报告如下:

  •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附30例分析)

    作者:方应洪;周雄鄂;韩金安;张忠;董平

    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使用ASA-602S立体定向仪,在CT引导下采用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3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直切口圆形骨瓣开颅技术的临床应用(附102例分析)

    作者:王新功;朱树干;费昶;蒋洪涛

    自1999年9月始,我院对常规开颅方法进行改良,应用MIDAS-REX开颅系统(带铣刀,以氨气或氮气作为动力)对102例病人施行头皮直切口圆形骨瓣开颅手术,在不影响暴露范围的前提下,减少手术创伤,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

  • 导管栓塞装置(PED)对颅内动脉瘤的血管重建治疗: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经验

    作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