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중국미침습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22X
  • 国内刊号: 44-145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17
  • 曾用名: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伟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深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费小瑞;牛朝诗;王昌新;刘影;丁宛海;计颖;凌士营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指导脑深部肿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25例脑深部肿瘤病人(实验组)利用DTT对肿瘤与毗邻纤维束的位置关系及纤维束状态进行评估,结合常规MRI设计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另24例病人(对照组)仅根据常规MRI设计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对两组肿瘤的全切除率及术后致残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肿瘤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7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或障碍加重3例.对照组中,肿瘤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11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或障碍加重11例.两组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致残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DTT能清楚显示脑深部肿瘤与毗邻纤维束的位置关系及纤维束被侵犯的程度,有助于设计合理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对大程度切除肿瘤同时减少术后功能缺损具有重要作用.

  •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附127例分析)

    作者:李治纲;周东;舒航;曾少健;陈光忠;陈发军;李昭杰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案,对127例131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①应用弹簧圈栓塞120例124个动脉瘤,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14例,死亡4例;术后2个月,动脉瘤复发或再通11例,予以再次栓塞8例,开颅夹闭3例.②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3例3个动脉瘤,死亡1例.③载瘤动脉闭塞4例4个动脉瘤,无死亡病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 脑室镜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附36例分析)

    作者:林俊明;王文浩;郁毅刚;李君;罗飞;胡连水

    从2002年始,我们用小骨窗脑室镜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先天性脑积水(附30例分析)

    作者:李亚松;张家湧;汤可;鲍圣德

    2005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对先天性脑积水病儿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0例,现分析并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男18例,女12例;年龄6 d~13岁,平均8个月,其中<1岁19例.

  • 幕上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42例分析)

    作者:蒋福刚;林开义;宋显兴;冯子民;周小沅

    目的 总结幕上巨大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幕上巨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结果 本组Simpson 0~Ⅰ级切除31例(73.8%),Ⅱ~Ⅲ级切除8例(19.1%),Ⅳ级切除3例(7.1%).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4例,平均28个月;复发2例.结论 充分进行术前准备,术中合理应用瘤内切除技术并在显微镜下剥离瘤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当肿瘤与静脉窦、重要神经结构黏连紧密时,应采取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残留肿瘤可行放射治疗.

  •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价值

    作者:韦永祥;梁维邦;徐立;倪红斌

    目的 探讨术中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2003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49例面肌痉挛病人归为A组(术中无电生理监测),2005年8月~2007年3月收治的56例归为B组(术中行BAEP及LSR电生理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的有效率及听力下降、眩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即刻手术有效率为95.9%(47例),发生面瘫6例(12.2%),眩晕4例(8.2%).听力下降伴耳鸣4例(8.2%);术后12个月,除1例仍有听力下降伴耳鸣外,眩晕、听力下降、面瘫均改善,手术有效率为89.8%(44例).B组术后即刻手术有效率为94.6%(53例),发生面瘫1例(1.8%),无眩晕、听力下降及耳鸣发生;术后12个月,面瘫改善,手术有效率为91.1%(51例).两组手术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面瘫、眩晕、听力障碍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过程中,联合应用BAEP、LSR等神经电生理技术跟踪手术进程,能较好控制听力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及判断面神经减压效果.

  • 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治疗(附16例分析)

    作者:范涛;孙玉明;石祥恩;李鑫;赵新岗;董涛;张连群;杨凤海;刘吉祥;任洪波

    目的 探讨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3例为已行全椎板切除手术的复发性肿瘤,其他病人均采用半椎板切除或开窗手术.对肿瘤侵犯椎体和受累超过2个节段以上的病例,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节段椎体固定融合手术.结果 显微镜下均全切除,行椎体固定融合手术3例.术后神经功能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0.5~3.5年,平均2.2年,未见肿瘤复发和术后脊柱畸形.结论 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在颈段较为多见.胸、腰段次之.一次手术全切除较困难,肿瘤全切除后疗效好.对肿瘤侵犯椎体和受累超过2个节段以上的病例应行椎体固定融合术,以维持脊柱稳定.

  • 颈后旁正中小切口显微神经根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陈赞;孙晓立;赵奇韬;菅凤增;凌锋;M.Samii

    目的 总结颈后旁正中小切口神经根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手术经验.术前JOA评分11~14分,平均(12.5±0.9)分.采用半坐位33例,健侧卧位1例;经颈后旁正中小切口,显微镜下采用磨钻行神经根管扩大成形术.结果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病人3 d出院;疼痛消失30例,明显减轻4例.对32例随访3~14个月,平均6.5个月;22例上肢肌力减退病人中,上肢肌力改善19例.术后3个月JOA评分15~17分,平均(15.9±0.8)分;与术前比较,t=-17.951,P<0.05.结论 采用颈后旁正中小切口神经根减压术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避免因广泛剥离颈后部肌肉导致的术后颈肩部轴性疼痛,及颈椎前路手术进行椎体融合引起的并发症.

  • 术中直接电刺激在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附86例分析)

    作者:白红民;王伟民;李天栋;刘方;高寒;王伟;郭晓绯;刘严

    目的 总结术中直接电刺激技术在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对大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应用直接电刺激的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本组均在功能区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大程度地切除病灶.结果 术中定位出运动区74例,语言相关的功能区37例,感觉区11例.病变全切除51例(59.3%),次全切除26例(30.2%),部分切除9例(10.5%).术后出现短暂性一侧肢体活动障碍23例,短暂语言障碍17例,永久性肢体运动障碍2例.结论 皮质电刺激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脑功能区定位方法,正确合理使用该方法有助于提高脑功能区病变的手术质量.

  • 腹腔端微创置管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附85例分析)

    作者:杨东波;蒋传路;叶伟;杨海城;李永利

    目的 探讨在不用腹腔镜的情况下,微创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采用微创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技术病人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等.本组采用人工气腹,腹部行5 mm小切口,在不使用腹腔镜的情况下置人分流管腹腔端.结果 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脑室端梗阻2例.脑室端异位1例和腹腔端包裹性积液1例,无腹腔端异位或腹腔脏器损伤发生.结论 微创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技术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轻微、节省医用资源、减少费用、并发症少等特点,易于在各级医院开展.

  •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刘方军;张永力;孙玉明;周忠清;王计强;石祥恩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例经内科治疗无效而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人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搭桥血管通畅,血运充足,吻合口无狭窄,脑皮质血管染色良好.结论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重新评价.

  • 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人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

    作者:彭志强;徐达传;田广永;何永垣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人路的内镜解剖学特征,着重讨论内镜下定位的解剖学标识.方法 取10具20侧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采用耳后"C"形切口,长度约6 cm,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神经内镜下观察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 骨窗开口前缘与内耳道口后唇距离为(14.0±3.6)mm.通过调整内镜角度,经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入路可清晰显示岩斜区脑神经及附近走行血管.结论 相对于手术显微镜而言,内镜对周围结构的显露更为广泛.临床实践中,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使用内镜和显微镜,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 NT4-A1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郭世文;车红民;李文智;杨广笑;廉民学

    目的 构建神经营养素(NT4)与肿瘤血管抑制肽Alphastatin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BV220-NT4-A1.方法 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模板)法,依据GenBank提供的Alphastati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并扩增出肿瘤血管抑制肽Alphastatin的cDNA:将其连接到NT4的信号肽和前导序列3'端,组成融合基因NT4-A1,再将该融合基因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BV220,构建pBV220-NT4-A1.结果 经DNA测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 证实Alphastatin成功重组到NT4信号肽和前导序列3'端,并将融合基因亚克隆于pBV220内.结论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BV220-NT4-A1,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兔脑脊液颈淋巴回流的X-线造影检查

    作者:刘海生;王东;齐岩;李妍;孙朝晖;陈业涛;王云鹏;王世杰;张秋航

    目的 研究兔蛛网膜下腔与颈部淋巴系统是否交通.方法 对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行脑脊液颈淋巴回流及颈淋巴管X-线造影检查.结果 脑脊液颈淋巴回流造影显示造影剂在注射后7 min到达筛板,20 min到达视神经远端,30 min后从鼻腔漏出,同时颈部淋巴管显影.颈淋巴管造影检查显示注射初期造影剂在枕大孔周围流动缓慢,经视神经近端缓慢流动至视交叉;继之鼻中隔、筛板、内耳道、上矢状窦附近淋巴管及颈浅淋巴管显影.结论 蛛网膜下腔与颈部淋巴系统之间相交通,在一定压力下,颈部淋巴管内淋巴液可逆行流入颅内;这一现象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 颅内典型囊性动脉瘤的三维数值模拟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穆士卿;杨新健;张莹;罗斌;吕明;吴中学;于红玉;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

    目的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类型动脉瘤的血液动力学特性.方法 根据动脉瘤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将颅内典型囊性动脉瘤分为A(动脉瘤位于血管弓背侧)、B(动脉瘤位于血管弓内侧)、C(分叉部动脉瘤,瘤轴平面与载瘤动脉轴共面),D(分叉部动脉瘤,瘤轴平面与载瘤动脉轴不共面)四类.联合应用Matlab软件、Ansys软件、Fluent软件及自写程序对颅内囊性动脉瘤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模型流人道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高,流出道次之,顶部低;A、B、D类动脉瘤冲击域壁面切应力大;C类动脉瘤内动脉压普遍较高.结论 对A、B、D类动脉瘤,冲击域壁面切应力大可能是动脉瘤生长的主要因素,而其顶部壁面切应力不足可能是破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对C类动脉瘤,动脉瘤内动压较高是其破裂的主要因素.

  • 神经生长因子对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隋龙;宋锦宁

    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生长发育及分化,保护受损神经元,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和再生等多种效应.颅脑损伤后NGF与其受体结合,通过PI-3K-脂、MEK-MAPK等途径调节某些基因的表达,诱导和增加某些蛋白表达(如生长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等),从而保护受损的神经元,促进神经元修复、神经再生.本文就NGF的生物学效应、信号传导机制及促进颅脑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麻醉药对癫痫手术中皮质脑电监测的影响

    作者:张春梅;施冲

    大多数癫癎外科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麻醉的要求较高,要求选择合适的麻醉药以减少对术中脑电监测的干扰,而各种麻醉药对皮质脑电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就各种吸人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及其他麻醉药对皮质脑电的影响与可能作用机制等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 脑氧代谢指标在颅脑损伤继发性脑缺血判定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仁强;戴嵬;史继新

    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被认为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一个非常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其病理变化过程较脑血管梗死后的缺血、缺氧更为复杂.近年来,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微透析技术、脑组织氧分压、放射影像学检查等脑氧代谢指标监测技术对于脑缺血的判定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进行复合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脑缺血证据,指导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即对这些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颅内软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8例分析)

    作者:王学忠;王利锋;张蕴增

    1 对象与方法 1999~2007年,我院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1~60岁,平均31.7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5.2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