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垂体 Rathke 囊肿的 MRI 表现

    作者:王琪;李军;曹庆勇

    目的:分析垂体Rathke囊肿的M 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16例,均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 RI检查。结果:2例囊肿位于鞍内,1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根据囊肿内容物的不同表现为多种M RI信号,其中9例呈短T1、长T2信号,3例呈短T1、等T2信号,2例呈长 T1、长 T2信号,2例呈等T1、长短混杂T2信号;增强扫描仅1例囊肿边缘轻度强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虽然少见,但仔细分析其M RI表现,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

  • Rathke囊肿相关性头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齐春晓;宋飞;魏明海;刘健;王东

    目的 探讨Rathke囊肿相关性头痛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术前评估头痛与Rathke囊肿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对头痛的有效性进行分组,分为Rathke囊肿相关性头痛组(18例)和对照组(12例),并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Rathke囊肿相关性头痛部位主要位于前额及眶后13例,位于颞侧3例,同时伴有前额及颞侧各2例,无弥漫性头痛.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头痛家族史、囊肿体积及磁共振T2信号强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垂体功能紊乱(P=0.009)、磁共振T1高信号(P=0.008)、术前视力视野障碍(P =0.024)及囊肿周围环形强化(P =0.008)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垂体功能紊乱(OR=0.069,P=0.046,95% CI:O.005~0.905)和囊肿周围环形强化(OR=12.779,P=0.049,95% CI:1.010 ~161.691)是Rathke囊肿相关性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thke囊肿相关性头痛的部位常位于前额及颞部,头痛机制复杂,术前垂体功能紊乱、MRI环形强化与头痛关系密切,精确的术前评估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 神经上皮囊肿

    作者:吴茂春;罗世祺

    "神经上皮囊肿"一词是Fulton和Bailey在1920年首先提出的,用来描述一组来源于原始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囊肿.这些囊肿曾包括:胶样囊肿、脉络丛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丛上皮囊肿、蛛网膜囊肿.有研究表明,胶样囊肿起源于内胚层而非神经上皮,有其典型的发病部位.脑室内蛛网膜囊肿从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上也不同于神经上皮囊肿,也应去除.因此典型的神经上皮囊肿主要包括:脉络丛囊肿[1]、室管膜囊肿[2].脉络丛囊肿较常见,但绝大多数没有症状.

  • 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Rathke囊肿的手术体会

    作者:彭玉平;樊俊;李煜;邱明兴;漆松涛;陈建良;钟远雄;游恒星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Rathke囊肿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障碍.CT及MRI提示鞍区囊性占位,大平均直径为29.3 mm,其中完全位于鞍上者4例,位于鞍内-鞍上者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程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囊肿.结果 12例患者均达到囊肿内容物完全切除并切除部分囊壁,病理证实均为Rathke囊肿.术后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痊愈或改善,2例出现一过性多尿,术后3~4d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 经眉弓锁孔入路适用于完全位于鞍上型或主体位于鞍上的鞍内-鞍上型Rathke囊肿,该入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优点,神经内镜技术可进一步减少创伤、扩大视野,尤其利于对囊肿在鞍内部分的观察与切除.

  •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

    作者:李永宁;陶蔚;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程欣;杨义;马文斌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ethyl-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垂体微小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微腺瘤14例,垂体增生1例,垂体囊肿(Rathke囊肿)1例,比较其MRI、18F-FDG PET检查结果及手术所见.结果 在18F-FDG PET显像中,垂体微腺瘤表现为均匀的放射性摄取增高,与MRI和外科手术中发现的肿瘤位置相一致;垂体增生和Rathke囊肿不摄取.在14例垂体微腺瘤中,MRI检出10例(71.4%),18F-FDG PET检出12例(85.7%),两者相结合共检出14例(100%).结论18F-FDG PET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垂体腺瘤,与MRI相结合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阳性发现率,并对鉴别垂体增生和Rathke囊肿有一定的帮助.

  •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Rathke裂囊肿

    作者:杭伟;刘钢;张金玲

    目的 评估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Rathke裂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Rathke裂囊肿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Rathke裂囊肿.其中男12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7岁,平均病程为4.6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26例)、视觉功能障碍(11例)、垂体功能紊乱(8例),记录手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全清除囊肿内容物,完整切除囊壁的20例,其余15例为部分切除囊壁予充分开窗引流.囊肿体积为121 ~4586 mm3,平均(1145.3±12.1)mm3.术中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经人工硬脑膜及明胶海绵修补后,术后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及鼻部并发症.随访0.5~ 11年,100%(26/26例)的患者头痛消失或明显减轻,90.9%(10/11例)的患者视觉功能障碍消失或缓解,62.5%(5/8例)的患者垂体功能提高,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人路切除Rathke裂囊肿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囊性病变46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焕新;刘钢

    目的 分析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总结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9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鞍区囊性病变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11例,囊性垂体瘤14例,Rathke囊肿12例,垂体脓肿9例.比较4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头痛缓解26例,未缓解8例;垂体功能者恢复正常18例,未恢复15例;尿崩症恢复正常8例,未恢复正常4例;视力、视野改善12例,未改善2例.全部病例随访6 ~72个月,术后复发7例,其中颅咽管瘤4例,垂体脓肿2例,囊性垂体腺瘤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46例患者中颅咽管瘤患者发病年龄较小、视力和视野症状明显、肿瘤多位于鞍上、第三脑室压迫、手术易复发.囊性垂体腺瘤常呈囊实性,侵犯海绵窦、实性部分均匀强化.Rathke囊肿表现为单纯囊性,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垂体脓肿病程短,容易出现尿崩症,多个激素水平低下,影像学检查可见病变环形强化.结论 鞍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互相重叠,但又有一定的特异性.内镜经鼻蝶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鞍区囊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鞍区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

    作者:李红英;渐楠

    目的:分析鞍区囊性占位病变的CT、MRI表现,探讨CT及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囊实性垂体瘤22例、颅咽管瘤17例、Rathke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鞍区肿瘤钙化和骨质破坏程度,MRI能很好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 鞍区Rathke囊肿的MRI表现

    作者:陆菁菁;张涛;李明利;杨堤

    目的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MRI表现.结果 17例Rathke囊肿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10例位于鞍内,7例位于鞍内和鞍上.MR信号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7例长T1、长T2,6例短T1、长T2,2例等T1、等T2,1例等T1、长T2,1例短T1、短T2.6例行增强扫描, 3例无增强, 3例囊肿边缘增强.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表现为鞍内或鞍内和鞍上的囊性占位,MRI信号多样,但结合MRI形态、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学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

  • 颅内肠源性囊肿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嘉拾;苏少波;张川;雪亮;岳树源

    通过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肠源性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因学、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颅内肠源性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以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中线部位,高发症状或体征多与占位效应相关,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缺乏明确诊断标准,难以与其他颅内囊性病变相鉴别,术前诊断困难且误诊率高,明确诊断需依靠术中所见和病理检查.手术全切除是唯一治愈手段.

  • A huge brain cyst in left temporal fossa

    作者:Muhammad Faisal Khilji;Abdullah Al-Reesi

    男性患者,27岁.主因头痛、恶心、呕吐入院.患者幼时即左侧颞叶突起.MRI检查显示左侧颞窝囊性病变,约为6.00 cm×7.00 cm×8.00 cm大小.临床诊断为表皮样囊肿,予手术切除.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由富含胆固醇的表皮样细胞碎片组成,发生后应施行预防性切除.

  •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椎管囊肿误诊一例

    作者:孙达;张素珍

    1 病例资料女,32岁.因反复腹痛半年入院.半年来反复出现腹痛,多次在外院就诊,均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过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稍好转.半个月前再发腹痛,腹痛较前稍轻,伴左臀部疼痛,运动后左臀部疼痛加剧,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与体位改变无关.查体:胸、腹及四肢感觉、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X线片示:腰椎生理曲度稍直,余未见异常.腰椎MRI检查示:腰2水平段椎管囊肿,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确诊为椎管内囊肿,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术后腹痛、臀部疼痛均消失.

  • CT诊断的小儿透明隔囊肿二例

    作者:韦立功;覃江萍

    1病例资料[例1]女,12岁.半日来元诱因突发抽搐3次,以"癫癎"急诊入院.发作时两眼上翻、凝视,口吐白沫,口角歪斜,口唇发绀,四肢抽动,意识不清,持续约5分钟后自行缓解.

  • Rathke囊肿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作者:贾江春;任志霞

    目的 通过分析Rathke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对Rathke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5例经手术证实Rathke囊肿MRI资料,分析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信号及增强表现.结果 15例Rathke囊肿高度为0.8~3.2 cm,表现为类圆形、椭圆形或哑铃状,可位于鞍内、鞍内及鞍上.MRI平扫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6例,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8例,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1例.T1WI及T2WI信号均匀者13例,2例内部可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结节影.MRI增强扫描6例边缘可见环形强化,9例无强化,内部结节影无强化.结论Rathke囊肿具有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通过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常常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影像学表现

    作者:许化致;孙波;陈伟建;李建策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源性囊肿12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桥前池、桥小脑角池2例,脊髓腹侧髓外硬膜下间隙9例,背侧髓外硬膜下间隙1例,"脊髓嵌入症"8例.1例CT平扫等脑脊液密度.8例T1WI、T2WI类似脑脊液信号;3例T1WI、T2WI信号混杂.增强扫描,仅1例边缘轻度半环状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MR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桥前池肠源性囊肿1例

    作者:牛博洋;戴建平;高培毅;李少武;艾林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病变,主要见于椎管内,发生在颅内者罕见.我院确诊1例少见影像学改变的颅内肠源性囊肿,报告如下.

  • 症状性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赵博;周茂德;徐淑军;江玉泉;王磊;贾德泽;周垂贤

    目的:探讨症状性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8例症状性Rathke囊肿病例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术后随诊3个月至10年,18例患者的症状均有缓解,4例患者术后复发.结论: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CT/MRI检查呈多样性,无特异性.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明确诊断,缓解症状,患者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病例复发与鳞状上皮化生有关.

  • 鞍区Rathke囊肿MRI诊断

    作者:魏文苹;林建忠;杨天和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MRI表现.结果:囊肿位于鞍内4例,鞍内向鞍上延伸6例,完全位于鞍上1例,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形,边界清楚,囊壁菲薄.T1WI、T2WI示囊液均为高信号2例;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2例;其余7例,T1WI呈等信号2例,呈低信号5例,T2WI均为高信号.囊内可见漂浮结节影5例,囊壁见线样增强1例.结论:典型鞍区Rathke囊肿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但不典型病例需与鞍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相鉴别.

  • MR扩散加权成像对颅内囊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又成;李建策;田伟;顾青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颅内囊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有手术病理结果的患者31例,其中表皮样囊肿9例,蛛网膜囊肿15例,囊性颅咽管瘤4例,颅底囊性变神经鞘瘤3例.所有病例均行MR常规T1WI、T2WI及DWI扫描,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的MR常规及扩散加权成像表现.结果:在MR扩散加权图像上,所有7例表皮样囊肿均为显著高信号,而在指数扩散加权像及ADC图上为等信号;其余病变在扩散加权图像上为低信号或伴等信号.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表皮样囊肿与其它颅内脑外囊性肿块的鉴别,表皮样囊肿的扩散加权高信号主要是由"T2余辉效应"而非水分子扩散受限所致.

  • Rathke囊肿并垂体腺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雷;王峻;简志宏;易伟;连海伟;余信远;刘仁忠

    目的 总结垂体腺瘤伴Rathke囊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病例资料.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经翼点入路行开颅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垂体腺瘤合并Rathke囊肿.1例术后随访13个月复查MRI示未见肿瘤及囊肿复发,1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好转.结论 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临床罕见,鞍区MRI提示垂体腺瘤旁存在囊性信号应考虑合并Rathke囊肿.临床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对于压迫症状明显且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可手术治疗.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